Free考研资料

标题: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病理学资料 [打印本页]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15
标题: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病理学资料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病理学资料

教学大纲  2-9楼
课程基本要求  10-12
病理学教案
习题集
题库
历年试题


[ 本帖最后由 wangshuo1688 于 2007-1-26 03:07 PM 编辑 ]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17
标题: 七年制病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理论讲授部分  

--------------------------------------------------------------------------------


病理学的概述。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病理学的发展。
一、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各类适应性反应的概念、形态特点,萎缩的分类。变性的概念及分类。细胞水变性、脂肪变、玻璃样变、淀粉样变、粘液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着的概念、形态特点及分类。肝脂肪变发生的机制。
坏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分类及结局。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坏疽、液化性坏死、脂肪坏死、纤维素样坏死的概念及特征。
凋亡的概念及特点。
重点要求:增生、化生、萎缩、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玻变、坏死、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坏疽、液化性坏死、脂肪坏死的概念及特征。坏死的病变、分类和结局。凋亡的概念及特点。
二、损伤的修复
再生与修复、生长因子、机化的概念。再生的类型、各类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细胞的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点、功能和结局。创伤愈合的概念、基本过程和类型。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及影响因素。
重点要求:再生、生长因子、修复、机化、肉芽组织、创伤愈合的概念。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
三、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充血的概念、原因、病变及后果。慢性肝、肺淤血的病变。出血的概念及类型。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血栓形成过程和各类血栓的形态特点,血栓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栓塞的概念和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塞的类型及其后果。缺血和梗死的概念,梗死的原因、病变及其类型。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水肿的概念、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重点要求:淤血的概念及肝肺淤血的病变特点。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及梗死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后果。血栓的分类及形态特征。栓塞对机体的影响。梗死的分类及形态特征。
四、炎症
炎症的概念、临床表现、原因、炎症局部基本病理变化。炎症介质的概念和作用。炎症的经过和结局。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的概念、类型和病变特点,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急性炎症的形态学类型及病变特点。影响炎症过程的因素。
重点要求:炎症的概念、基本病变。急性炎症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和炎症介质的作用。炎症的经过和结局。炎症的常见类型及主要特征。炎性肉芽肿的概念、类型及病变特点。
五、肿瘤
肿瘤的概念。国内、外肿瘤的发病、治疗和研究状况。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生长的生物学特点,肿瘤的生长与扩散。良、恶性肿瘤的区别及对机体的影响。肿瘤的命名原则及分类。癌与肉瘤的区别。常见肿瘤的举例:乳头状瘤、腺瘤、鳞状细胞癌、腺癌、移行上皮细胞癌、纤维瘤、脂肪瘤、脉管瘤、平滑肌瘤、纤维肉瘤、骨肉瘤及畸胎瘤的好发部位、形态特点及生长特性,癌前病变(癌前疾病)、原位癌及交界性肿瘤的概念。肿瘤的病因及发病学。
重点要求:肿瘤的概念。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与扩散。肿瘤的生长分数、演进及异质化的概念,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机制,良、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肿瘤的命名原则及分类。乳头状瘤、腺瘤、鳞状细胞癌、腺癌、移行上皮细胞癌、纤维瘤、纤维肉瘤、骨肉瘤及畸胎瘤的一般特点。癌前病变(癌前疾病)、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概念。
六、心血管系统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后果。冠心病的概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变特点,心绞痛的概念、病因、分类,心肌梗死的概念、类型、病变特点及合并症,室壁瘤、猝死的概念。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良性高血压各期的病理变化及后果,恶性高血压的特点。风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基本病变及其发生发展过程。风湿性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炎及关节炎的病理变化及后果。心瓣膜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重点要求: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冠心病的概念、病变及后果。高血压各期病变及后果。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慢性心瓣膜病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后果。
七、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气肿、肺心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大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各期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合并症。小叶性肺炎的病因、病变特点和合并症。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及病变特点,硅肺及石棉肺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特点及合并症。“肺心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鼻咽癌、肺癌的病因,常见类型、形态特点和扩散途径。
重点要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变。大、小叶性肺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硅肺的病变特点。肺心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变。鼻咽癌、肺癌的病变和类型。
八、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的类型和病变特点。溃疡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阑尾炎的类型和病理变化、病因及发病机制。非特异性肠炎的类型、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酒精性肝病的病变特点。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类型及临床病理联系。肝硬化的概念和分类。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和胆汁性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病理联系。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及原发性肝癌的类型、病变(肉眼及组织学类型)、扩散及临床病理联系。
重点要求:慢性浅表性和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和分级。胃溃疡病的病变特点及合并症。病毒性肝炎和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联系。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及原发性肝癌的类型、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九、造血系统疾病
恶性淋巴瘤的概念、主要类型,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病变特点。
重点要求: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标准,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变特点。
十、免疫病理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和发病机制、类型和主要病变特点。免疫缺陷病的类型。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变。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病变。
十一、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肾炎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病理变化、超微病理、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感染途径、分类及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肾癌和膀胱癌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重点要求:肾小球肾炎的分类、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十二、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子宫颈疾病的发生、发展、相互联系及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子宫体疾病的病变特点。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乳腺癌的病变特点、蔓延及转移、临床病理联系。卵巢肿瘤的常见类型及病变特点。无性细胞瘤的病变特点。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变特点。前列腺癌及阴茎癌的病变特点。
重点要求:子宫颈癌、乳腺癌及滋养层细胞肿瘤的病变特点。
十三、内分泌系统疾病
下丘脑和垂体疾病:尿崩症、巨人症、侏儒症、肢端肥大症、Simmond综合症、Sheehan综合症的概念。垂体腺瘤的类型和病变。
甲状腺疾病:非毒性和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甲状腺炎的分类及病变特点。甲状腺腺瘤和腺癌的类型和病变。
肾上腺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Cushing)综合症、醛固酮增多症的概念、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肾上腺皮质腺瘤和腺癌的病变。
糖尿病的分类、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胰岛细胞瘤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APUD瘤的概念。
重点要求:非毒性、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变、病因及临床病理联系。甲状腺肿瘤的类型及病变特点。糖尿病的分类和病理变化。
十四、神经系统疾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脊髓灰质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缺血性脑病的概念、病理变化及分类。神经系统肿瘤: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脑膜瘤、视网膜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病的病变特点。帕金森病的概念和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并发症:颅内压升高及脑疝形成的分期、分类,脑水肿和脑积水的特点。
重点要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脊髓灰质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星形细胞瘤及脑膜瘤的病变特点。
十五、传染病
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变及转化规律。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生发展、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肺外器官(肠、腹膜、脑膜、泌尿生殖系统、骨及关节、淋巴结)结核病的病变特点。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麻风的病因、传播途径、病变。钩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因、发病机制、传播途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淋病、尖锐湿疣、梅毒及艾滋病的病变特点。常见真菌病的病变特点。
重点要求: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转化规律。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各型的病变特点。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的病变特点。
十六、寄生虫病
阿米巴病、血吸虫病、丝虫病、肺吸虫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传播途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重点要求:阿米巴病的病变特点,血吸虫虫卵引起的基本病变。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19
第二部分 实习部分

--------------------------------------------------------------------------------


一、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大体标本:肥大(心、肾),萎缩(肾、脑、子宫、心脏),脂变(肝、心),玻变(胸膜、肾和脾被膜),坏死(脾、肾、脑、阿米巴肝脓肿),坏疽(足、肺、肠)。
切片:心肌肥大,骨骼肌萎缩,支气管粘膜鳞状上皮化生、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肾、肝水变性,肝脂肪变性、苏丹Ⅲ染色,脾小动脉玻变、结缔组织玻变,病理性钙化,脾梗死、干酪样坏死,肉芽组织,病理性钙化。
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动物实验:家兔空气栓塞
大体标本:肺褐色硬化、槟榔肝,动脉血栓、静脉血栓、心室附壁血栓,心、脾、肾贫血性梗死,肺或肠出血性梗死,脑出血。
切片:肺褐色硬化、槟榔肝、混合血栓、血栓机化再通、肾或脾梗死、肺水肿。
三、炎症
大体标本:绒毛心、黏膜假膜性炎(白喉或细菌性痢疾),脓肿(肺、脑)、各型阑尾炎、化脓性脑膜炎、慢性胆囊炎、胸膜或心包粘连、鼻(肠)炎性息肉、肺炎性假瘤。
切片:各类炎症细胞、纤维素性心包炎、肺脓肿、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肉芽组织、慢性炎症(慢性胆囊炎、异物肉芽肿、结核性肉芽肿)、炎性息肉。
四、肿瘤
大体标本:肿瘤的肉眼形态(数目、大小、形状、颜色、硬度),各种生长和转移方式的肿瘤和常见多发肿瘤。
切片: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恶性肿瘤细胞涂片、皮肤乳头状瘤、鳞状细胞癌Ⅰ、Ⅱ级、肠腺瘤、肠腺癌、纤维瘤、纤维肉瘤、淋巴结转移性癌。
五、心血管系统疾病
大体标本: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外膜炎、心瓣膜病、急性、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高血压心、肾、脑,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
切片:风湿性心肌炎、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原发性高血压肾、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六、呼吸系统疾病
大体标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肺心病、大、小叶性肺炎、硅肺、肺癌。
切片:慢性支气管炎、大、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肺气肿、硅肺、鼻咽癌(泡状核细胞癌)、肺癌。
七、消化系统疾病
大体标本:各型阑尾炎、慢性胃溃疡病、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
切片: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各型病毒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胃癌、肝癌。
八、造血系统疾病
大体标本:恶性淋巴瘤。
切片: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肝脏。
九、泌尿系统疾病
大体标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癌、膀胱癌。
切片:肾小球肾炎常见类型、急、慢性肾盂肾炎、肾透明细胞癌、膀胱癌。
十、生殖系统疾病
大体标本:子宫腺肌瘤(病)、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平滑肌瘤、子宫颈癌、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子宫体癌、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卵巢囊肿及囊腺癌、阴茎癌、尖锐湿疣、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精原细胞瘤、畸胎瘤。
切片: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子宫颈原位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前列腺肥大、精原细胞瘤。
十一、内分泌系统疾病
大体标本:单纯性、胶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和甲状腺癌。
切片:非毒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甲状腺癌。
十二、神经系统疾病
大体标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膜瘤、神经鞘瘤、胶质瘤。
切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膜瘤、胶质瘤。
十三、传染病
大体标本:原发性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样肺炎、结核瘤、胸膜结核、粟粒性结核(肺、肝、脾),肺外器官结核病(肠、脑膜、肾、脊柱)、细菌性痢疾、伤寒、尖锐湿疣。
切片:肺粟粒性结核病(结核结节)、干酪样肺炎、肾结核、肠伤寒、细菌性痢疾、麻风病、尖锐湿疣。
十四、寄生虫病
大体标本:肠阿米巴病、阿米巴肝脓肿,血吸虫性肝、肠、脾病变。
切片:肠阿米巴病、血吸虫病肝和肠。
说明:以上各章均配备成套的多媒体、录象、彩色图片、幻灯片、病例讨论、复习思考题等。部分图片在网络教学中刊登。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19
第三部分 大纲使用说明

--------------------------------------------------------------------------------



1.本大纲供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实验标本和学时分配,必要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一般总学时为140—150,其中理论课占45%~50%,实习课占40%~45%,讨论课占10%~15%。


2.本大纲内容中的重点要求部分,系对学生的基本要求,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


3.在实验课的时间内,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安排课堂临床病理讨论(即讨论课占10%~15%),大部分病例讨论和复习思考题系课外选择作业。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20
第四部分 教学安排和学时分配

--------------------------------------------------------------------------------



章次
内容
总时数
讲授
实习

  

1

2
绪论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修复、代偿和适应
     

       10
   

6
   

4

3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7
4
3

4
炎症
13
7
6

5
肿瘤
14
8
6

     6
心血管系统疾病
12
6
6

7
呼吸系统疾病
12
6
6

8
消化系统疾病
14
8
6

9
造血系统疾病
4
2
2

10
泌尿系统疾病
12
7
5

11
生殖系统疾病
7
4
3

12
内分泌系统疾病
4
2
2

13
神经系统疾病
7
4
3

14
传染病
14
8
6

15
寄生虫病
4

134
2

74
2

60


*说明:①七年制高级病理学专题讲座20学时,另行安排。
②参加和参观病理尸体解剖实践未计算在内。
2003年5月修订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20
标题: 五年制病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理论讲授部分

--------------------------------------------------------------------------------




病理学的概述。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病理学的发展。
一、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各类适应性反应的形态特点,萎缩的概念和分类。肥大、增生、化生及老化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细胞损伤在光镜和电镜下的形态学变化。变性的概念及分类。细胞水肿、气球样变、脂肪变、玻璃样变、淀粉样变、粘液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着的概念及其形态特点。肝脂肪变发生的机制。玻变的分类。
坏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分类及结局。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坏疽、液化性坏死、脂肪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凋亡的概念。
重点要求:增生、化生、萎缩、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玻变、坏死、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坏疽、液化性坏死、脂肪坏死的概念及特征。坏死的病变、分类和结局。凋亡的概念及特点。
二、损伤的修复
再生与修复、生长因子、机化的概念。再生的类型、各类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细胞的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点、功能和结局。创伤愈合的概念、基本过程和类型。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及影响因素。
重点要求:再生、生长因子、修复、机化、肉芽组织、创伤愈合的概念。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
三、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充血的概念、原因、病变及后果。慢性肝、肺淤血的病变。出血的概念及类型。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血栓形成过程和形态,血栓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栓塞的概念和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塞的类型及其后果。缺血和梗死的概念,梗死的原因、病变及其类型。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重点要求:淤血的概念及肝、肺淤血的病变。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及梗死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后果。血栓的形态特征。栓塞对机体的影响。梗死的形态特征。
四、炎症
炎症的概念、临床表现、原因、炎症局部基本病理变化。炎症介质的概念和作用。炎症的经过和结局。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的概念、类型和病变特点,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炎症常见类型、病变特点。影响炎症过程的因素。
重点要求:炎症的概念、基本病变。急性炎症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和炎症介质的作用。炎症的经过和结局。炎症的常见类型及主要特征。炎性肉芽肿的概念、类型及病变特点。
五、肿瘤
肿瘤的概念。国内、外肿瘤的发病、治疗和研究状况。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与扩散。良、恶性肿瘤的区别及对机体的影响。肿瘤的命名原则及分类。癌与肉瘤的区别。常见肿瘤的举例:乳头状瘤、腺瘤、鳞状细胞癌、腺癌、移行上皮细胞癌、纤维瘤、脂肪瘤、脉管瘤、平滑肌瘤、纤维肉瘤、骨肉瘤及畸胎瘤的好发部位,形态特点及生长特性,癌前病变(癌前疾病)、原位癌及交界性肿瘤的概念。肿瘤的病因及发病学。
重点要求:肿瘤的概念。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与扩散。肿瘤生长分数及异质化、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机制,良、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肿瘤的命名原则及分类。乳头状瘤、腺瘤、鳞状细胞癌、腺癌、移行上皮细胞癌、纤维瘤、纤维肉瘤、骨肉瘤及畸胎瘤的一般特点。癌前病变(癌前疾病)及原位癌的概念。
六、心血管系统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后果。冠心病的类型及病变,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类型、病变及后果。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良性高血压各期的病理变化及后果,恶性高血压的特点。风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基本病变及其发生发展过程。风湿性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炎及关节炎的病理变化。心瓣膜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重点要求: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冠心病的类型、病变及后果。高血压各期病变及后果。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慢性心瓣膜病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七、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气肿、肺心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大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各期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合并症。小叶性肺炎的病因、病变特点和合并症。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及病变特点,硅肺及石棉肺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特点及合并症。鼻咽癌、肺癌的病因、常见类型、形态特点、转移及合并症。
重点要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变。大、小叶性肺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硅肺的病变特点。鼻咽癌、肺癌的病变特点。
八、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的类型和病变特点。溃疡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及合并症。阑尾炎的类型和病理变化、病因及发病机制。非特异性肠炎的类型、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临床病理类型及病理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肝硬化的概念和分类。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和胆汁性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病理联系。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及原发性肝癌的类型、病变(肉眼及组织学类型)、转移途径及临床病理联系。
重点要求:慢性浅表性和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和分级。胃溃疡病的病变特点及合并症。病毒性肝炎和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联系。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及原发性肝癌的类型、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九、造血系统疾病
恶性淋巴瘤的概念、主要类型、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病变特点。
重点要求: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标准,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变特点。
十、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肾炎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病理变化、超微病理、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感染途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肾癌和膀胱癌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重点要求:肾小球肾炎的分类、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十一、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子宫颈疾病的发生发展、相互联系及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子宫体疾病的病变特点。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乳腺癌的病变、蔓延及转移、临床病理联系。卵巢肿瘤的常见类型及病变特点。无性细胞瘤的病变特点。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变特点。阴茎癌的病变特点。
重点要求:子宫颈癌、乳腺癌及滋养层细胞肿瘤的病变特点。
十二、内分泌系统疾病
下丘脑和垂体疾病:尿崩症的概念。垂体功能低下和亢进的概念、病因和类型。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的概念。垂体腺瘤的类型和病变。
甲状腺疾病:非毒性和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甲状腺腺瘤和腺癌的类型和病变。
肾上腺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柯兴(Cushing)综合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概念、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肾上腺皮质腺瘤和腺癌的病变。
糖尿病、胰岛细胞瘤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APUD瘤的概念。
重点要求:非毒性、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变、病因及临床病理联系。甲状腺肿瘤的类型及病变特点。糖尿病的分类和病理变化。
十三、神经系统疾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脊髓灰质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海绵状脑病神经系统肿瘤: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脑膜瘤、视网膜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病。
重点要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脊髓灰质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星形细胞瘤及脑膜瘤的病变特点。
十四、传染病
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变及转化规律。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生发展、常见类型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肺外器官(肠、腹膜、脑膜、泌尿生殖系统、骨及关节、淋巴结)结核病的病变特点。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麻风病因、传播途径、病变。流行性出血热病因、传播途径、病变、发病机制。淋病、尖锐湿疣、梅毒及艾滋病的病变特点。常见真菌病的病变特点。
重点要求: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转化规律。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各型的病变特点。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常见性传播疾病的病变特点。
十五、寄生虫病
阿米巴病、血吸虫病、丝虫病、肺吸虫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传播途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重点要求:阿米巴病病变特点,血吸虫虫卵引起的基本病变。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21
第二部分 实习部分

--------------------------------------------------------------------------------



一、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大体标本:肾萎缩(高血压肾、肾盂积水)、脑萎缩、心肌肥大、肝水变性、肾水变性、肝脂肪变、脾被膜透明变性、胸膜透明变性、肾,脾梗死、足坏疽、肾干酪样坏死、阿米巴肝脓肿。
切片:支气管黏膜鳞状上皮化生、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肾,肝水变性、肝脂肪变性、苏丹Ⅲ染色、脾小动脉透明变性、结缔组织透明变性、病理性钙化、脾梗死、干酪样坏死,肉芽组织。
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动物实验:家兔空气栓塞
大体标本:肺褐色硬化、槟榔肝、动脉血栓、静脉血栓、心室附壁血栓,心、脾、肾贫血性梗死,肺或肠出血性梗死。
切片:肺褐色硬化、槟榔肝、混合血栓、血栓机化再通、肾或脾梗死、肺水肿。
三、炎症
大体标本:绒毛心、黏膜假膜性炎(白喉或细菌性痢疾)、脓肿(肺、脑)、各型阑尾炎、化脓性脑膜炎、慢性胆囊炎、胸膜或心包粘连、鼻炎性息肉。
切片:各类炎症细胞、纤维素性心包炎、肺脓肿、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肉芽组织、慢性炎症(慢性胆囊炎、异物肉芽肿、结核性肉芽肿)。
四、肿瘤
大体标本:肿瘤的各种外型及质地、颜色,各种生长和转移方式的肿瘤、常见的肿瘤。
切片: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恶性肿瘤细胞涂片、皮肤乳头状瘤、鳞状细胞癌Ⅰ、Ⅱ级、肠腺瘤、肠腺癌、纤维瘤、纤维肉瘤、淋巴结转移性癌。
五、心血管系统疾病
大体标本: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心瓣膜病、急性、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高血压心、原发性高血压肾、脑出血、各期主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动脉粥样硬化。
切片:风湿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肾、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六、呼吸系统疾病
大体标本: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肺心病、大、小叶性肺炎、硅肺、肺癌。
切片:大、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肺气肿、硅肺、鼻咽癌(泡状核细胞癌)、肺癌。
七、消化系统疾病
大体标本:阑尾炎、慢性胃溃疡病、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
切片: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各型病毒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胃癌、肝癌。
八、造血系统疾病
大体标本:恶性淋巴瘤。
切片: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九、泌尿系统疾病
大体标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癌、膀胱癌。
切片:肾小球肾炎常见类型、慢性肾盂肾炎、肾透明细胞癌。
十、生殖系统疾病
大体标本:子宫颈癌、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子宫体癌、乳腺癌、卵巢囊肿、阴茎癌、尖锐湿疣、前列腺肥大、精原细胞瘤。
切片: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子宫颈原位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乳腺癌、尖锐湿疣、前列腺肥大、精原细胞瘤。
十一、内分泌系统疾病
大体标本:单纯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
切片:非毒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
十二、神经系统疾病
大体标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膜瘤、神经鞘瘤、胶质瘤。
切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膜瘤、胶质瘤。
十三、传染病
大体标本:原发性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样肺炎、结核瘤、胸膜结核、粟粒性结核(肺、肝、脾)、肺外器官结核病(肠、脑膜、肾、脊柱)、细菌性痢疾、伤寒、尖锐湿疣。
切片:肺粟粒性结核病(结核结节)、肾结核、肠伤寒、细菌性痢疾、尖锐湿疣。
十四、寄生虫病
大体标本:肠阿米巴病、阿米巴肝脓肿、血吸虫性肝、肠、脾病变。
切片:肠阿米巴病、血吸虫病肠、肝。
说明:以上各章均配备成套的多媒体、录象、彩色图片、幻灯片、病例讨论、复习思考题等。部分图片在网络教学中刊登。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21
第三部分 大纲使用说明

--------------------------------------------------------------------------------



1.本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实验标本和学时分配,必要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一般总学时为120—140,其中理论课占45%~50%,实习课占40%~45%,讨论课占10%~15%。


2.本大纲内容中的重点要求部分,系对学生的基本要求,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


3.在实验课的时间内,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安排课堂临床病理讨论(即讨论课占10%~15%)。


4、参加和参观病理尸体解剖未计算在内。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22
第四部分 教学安排和学时分配

--------------------------------------------------------------------------------



章次
内容
总时数
讲授
实习

  

1

2
绪论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修复、代偿和适应
     

       9
   

6
   

3

3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6
3
3

4
炎症
13
7
6

5
肿瘤
14
8
6

     6
心血管系统疾病
12
6
6

7
呼吸系统疾病
10
5
5

8
消化系统疾病
10
5
5

9
造血系统疾病
4
2
2

10
泌尿系统疾病
10
6
4

11
生殖系统疾病
6
3
3

12
内分泌系统疾病
4
2
2

13
神经系统疾病
6
3
3

14
传染病
12
6
6

15
寄生虫病
4

120
2

63
2

57


  

  

                                                 2003年5月修订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23
标题: 课程基本要求
《病理学》(七年制)课程基本要求


一、性质和任务
  病理学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等方面的改变,从本质上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转归的学科。《病理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医学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是医学主干学科。病理学是疾病诊断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也属于临床医学。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知识,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的诊治、预防及科研提供理论基础。
二、理论知识和技能
 一)理论知识
  1.掌握常见适应性反应的概念、形态学特点,掌握细胞、组织的损伤和修复的一些基本概念、原因、基本病理过程、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制。熟悉凋亡的概念及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2.掌握局部循环障碍的有关基本概念、原因、各种基本病理过程、病理变化、发生机制和结局。
  3.掌握炎症的有关基本概念、原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制、局部表现、全身反应、基本类型、经过和结局。
  4.掌握肿瘤的有关基本概念、一般形态结构、生长和扩散、命名和分类以及肿瘤对机体的影响。熟悉上皮性、间叶性、神经组织和其它来源的肿瘤常见类型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征,癌前病变和肿瘤的病因、发病学。了解细胞的超微结构基本病理过程。了解常见肿瘤免疫组化鉴别诊断方法。
  5.掌握下列各系统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及其与临床联系:风湿病、细菌性心内膜炎、心瓣膜病、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硅肺、肺炎、鼻咽癌、支气管癌、食管癌、胃癌、胃炎、消化性溃疡、大肠癌、病毒性肝炎、肝硬变、原发性肝癌、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乳腺癌、子宫颈癌、葡萄胎、绒毛膜癌、非毒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结核病、麻风、梅毒、尖锐湿疣、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恶性淋巴瘤、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
  6.熟悉下列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联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肾腺癌、膀胱癌、白血病、骨肉瘤、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恶性黑色素瘤。
  7.掌握变态反应、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原因、基本病理过程、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8.了解下列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胆囊炎、胆石症、卵巢肿瘤、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糖尿病、艾滋病。
 二)基本技能
  1.掌握病理变化的肉眼、光镜和部分疾病的电镜观察、描述方法。
  2.了解病理学常规和新的研究方法及新的研究进展。
  3.在教师的指导下实习尸体解剖的一般过程。
  4.初步学会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常见典型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培养学生诊断疾病的临床病理思维。
三、参考性学时范围
总学时为130—140学时,其中理论课与实验课之比为4:3。
说明:
  1、要求掌握的内容主要以大课形式讲授。
  2、要求熟悉了解的内容可以大课讲授或以其他方式贯彻
  3、授课内容可随学时数相应增减。
  4、本课程可分为临床前期和临床期两个阶段进行教学。
  5、本课程基本要求的具体内容参考教学大纲。

2003年5月修订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23
《病理学》(五年制)课程基本要求



一、性质和任务
  病理学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等方面的改变,从本质上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转归的学科。《病理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医学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是医学主干学科。病理学是疾病诊断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也属于临床医学。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知识,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的诊治、预防及科研提供理论基础。
二、理论知识和技能
 一)理论知识
  1.掌握细胞、组织的损伤和修复的概念、原因、基本病理过程、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2.掌握局部循环障碍的概念、原因、各种基本病理过程、病理变化、发生机制和结局。
  3.掌握炎症的概念、原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制、局部表现、全身反应、基本类型、经过和结局。
  4.掌握下列各系统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及其临床联系:风湿病、细菌性心内膜炎、心瓣膜病、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硅肺、肺炎、鼻咽癌、支气管癌、食管癌、胃癌、胃炎、消化性溃疡、大肠癌、病毒性肝炎、肝硬变、原发性肝癌、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乳腺癌、子宫颈癌、葡萄胎、绒毛膜癌、非毒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结核病、麻风、梅毒、尖锐湿疣、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恶性淋巴瘤、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
  5.熟悉下列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联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肾腺癌、膀胱癌、白血病、骨肉瘤、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恶性黑色素瘤。
  6.掌握变态反应、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原因、基本病理过程、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7.了解下列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胆囊炎、胆石症、卵巢肿瘤、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糖尿病、艾滋病。
 二)基本技能
  1.掌握病理变化的肉眼和光镜观察、描述方法。
  2.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3.在教师的指导下见习尸体解剖的一般过程。
  4.初步学会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常见典型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培养学生诊断疾病的临床病理思维。
三、参考性学时范围
  总学时为120—140学时,其中理论课与实验课之比为4:3。
说明:
  1、要求掌握的内容主要以大课形式讲授。
  2、要求熟悉了解的内容可以大课讲授或以其他方式贯彻
  3、授课内容可随学时数相应增减。
  4、本课程可分为临床前期和临床期两个阶段进行教学。
  5、本课程基本要求的具体内容参考教学大纲。


2003年5月修订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24
标题: 各个章节参考文献
各个章节参考文献

--------------------------------------------------------------------------------



绪 论
1. Underwood JCE. General and Systematic Pathology. 2ed ed.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9,3-11.
2. 杨光华主编. 病理学. 第五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
3. 宋继谒主编. 病理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5
4. 许良中主编. 实用肿瘤病理方法学.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1. Cotran RS, Kumar V, Collins T. Robbins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6th ed.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1999, 1-49
2. Underwood JCE. General and Systematic Pathology. 2ed ed.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9. 112-119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1. Werb Z. ECM and cell surface proteolysis regulating cellular ecology. Cell, 1997, 91: 439-442
2. Solo T, Malkela M, Kylmaniemi M, et al. 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and -2 during early human wound healing. Lab Invest, 1994, 70: 176-182
3. Martinez-Hernandez A. Repair, regeneration, and fibrosis. In: Rubin E and Farber JL, eds. Pathology. 3rd ed. Philadelphia: Lippincott-Raven, 1998. 76-103
4. Martin P. Wound healing-aiming for perfect skin regeneration. Science, 1997, 276: 75-81
5. Nicholas NN, Peter JP, Richard LG.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mediates angiogenic activity in early surgical wounds. Surgery, 1996, 119: 457-465
6. Folkman J. Tumor angiogenesis. In: Mendelsohn J, et al. eds. The molecular basic of cancer.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1995. 206-232
7. Turner AJ, Tanzawa K. Mammalian membrane metallopeptidases: NEP, ECE, KELL, and PEX. FASEB J, 1997, 11: 355-364
8. Goetzl EJ, Banda MJ, Leppert D. Matrix metalloprotenases in immunity. J Immunol, 1996, 156: 1-4
9. Stetler-stevenson WG. Dynamics and matrix turnover during pathologic remodeling of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Am J Pathol, 1996, 148: 1345-1350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 董郡. 血液循环障碍. 董郡主编. 病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79-111
2. Reddick RL, Bellinger DA: Hemostasis and thrombosis. In: Anderson’s Pathology. 10th ed. St Louis: Mos-by, 1996. 472-483.
3. Mitchell RN and Cotran RS. Hemodynamic disorders, thrombosis, and shock. In:Cotran RS, Kumar V, Collins T, eds.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s. 6th ed. Philadephia: W.B. Saunders, 1999. 113-138.

第四章 炎症
1. Cotran RS, Kumar V, Collins T. Acute and chronic inflammation In: Cotran RS, Kumar V, Collins T, eds.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6th ed.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1999. 50-88
2. 吴秉铨. 炎症. 杨光华主编,病理学. 第五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57-79
3. Turner NC, et al: The response to injury. In: James OD, et al eds: Oxford Texbook of Pathology. Vol: 1. Oxford, New York, Tokyo, 1992. 351-406
4. 张弦,宋继竭. 炎症. 宋继竭主编,北京:科学版社,1999. 54-76
5. Richard N, Mitchell RS, Contran RS. Acute and chronic inflammation. In: Kumar V, Contran RS, Robbins SL. Basic Pathology. 6th ed. Philadephia: W.B. Saunders, 1997. 25-47
6. Alon R, et al. Interactions through L-selectins between leukocytes and adherent leukocytes nucleate rolling adhesions on selectins and VCAM-1 in shear flow. Cell Biol, 1996, 135: 849-86.
7. Cotran RS, Mayadas TN: Endothelial adhesion molecules in health and disease. Pathol Biol, 1998, 46: 164-172
8. Jaeschke H, CW: Mechanisms of neutrophil-induced parenchyma injury. J Leukoc Biol, 1997, 61: 647-654.
9. Maddox JF: Lipoxin B4 regulates human moncyte/neutrophil parenchyma injury. J Leukoc Biol.,1998, 12: 487-493.
10.Fang FC: Mechanisms of nitric oxide-relate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J Clin Ivest, 1997, 99: 2818-2825
11.Underwood JCE. General and Systematic Pathology,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9, 2ed, P401-449


第五章 肿瘤


1.李连弟,鲁凤珠,张思维,等. 中国恶性肿瘤死亡率20年变化趋势和近期预测分析,中华肿瘤杂志,1997,19:3-9
2.Cotran RS, Kumar V, Collins T. Robbins Pathologic Bases of Disease. 6th ed. Philadephia: W.B. Saunders, 1999. 260-328
3. Kumar V, Cotran RS, Robbins SL. Basic Pathology. 6th ed. Philadephia: WB Saunders, 1997. 132-174
4. Chandrasoma P, Taylor CR. Concise Pathology. 2nd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termational Inc, 1995. 255-302
5.李甘地主编,病理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p107
6.曾益新主编. 肿瘤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11.11, P10
7.李桂源主编. 肿瘤学基础湖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6, P15
8.刘彤华主编,诊断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p7
9.Donald West King. General Pathology. 1983, UAS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1. Ross R.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 a perspective for the 1990s, Nature, 1993, 362: 801
2.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普查协作组. 7, 159例冠状动脉和2,044例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普查总结. 中华病理学杂志,1983,12:81-85
3. 王泰龄,余铭鹏,宋继谒. 心血管系统病理学回顾与展望.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5,21: 203-213.
4. Kaiser TM.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s. Relationship to artherogenesis. Basic Res Cardiol, 1999, 94: 295-314
5. Xu XP, Meisel SR, Ong JM, et al. Oxdized low-density lipoptrotein regulates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and its tissue inhibitor in human moncyte-derived macrophages. Circulation, 1999, 99: 993-998.
6.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 高血压杂志,1999, 7:97-100
7. 黄震东,饶栩栩,岑润超,等. 我国中小学生风湿热流行状况调查. 中国心血管病杂志,1998, 26:94-97
8. 饶栩栩,黄震东,岑润超,等. 我国风湿性心脏病的流行现状. 国家“八五”风湿热课题风湿性心脏病调查报告. 中国心血管病杂志,1998,26:98-100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1. Cotran RS, Kumar V, Collins T. Robbins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6th ed. Philadephia: WB Saunder Company, 1999. 697-752.
2. 赫明昌. 呼吸系统疾病. 见董郡主编. 病理学. 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64-427
3. Voelkel NF, Tuder RM.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Eur Respir J, 1995, 8: 2129
4. Wright JL, Cagle P, Churg A, et al. Diseases of the small airways. Am Rev Respir Dis, 1992, 146: 240
5. Colby TV. Bronchiolitis: pathologic consideration. Am J Clin Pathol, 1998, 109: 101
6. Wright JL. Emphysema: conceps under change-a patholgist’s perspective. Mod Pathol 1995, 8: 873
7. 全国肺心病病理协作组. 66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尸检病理分析. 中国病理学杂志,1990,19:22-25
8. El-Torky M, Zeky F, Hall JC, et al.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histologic types of lung cancer. Areviewof 4928 cases. Cancer, 1990, 65: 2361
9. Wagner GR. Asbestosis and silicosis. Lancet, 1997. 349: 1311-1315
10.Pathamanathan R, Prasad U, Chandrika G, et al. Undifferentiated and nonkeratinizi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nasophaynx. Am J Pathol, 1995, 146: 1355-1367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1. 孙保存. 胃肠道. 见谭郁彬、张乃鑫主编. 外科诊断病理学. 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0.462-474
2. 刘彤华. 食管,胃,肠和肛门. 见刘彤华主编. 诊断病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1-64
3. 来茂德. 大肠癌发生的分子机理. 实用肿瘤杂志,2000,15:73-78
4. 来茂德. 结直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0, 29:450-452
5. 张太和,周晓军. 实用肝脏病理学. 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5
6. 陈杰. 肝,胆,胰. 见刘彤华主编. 诊断病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237-296
7. 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北京).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 中华内科杂志,1995,34:788-791
8. 周晓军,张太和. 病毒性肝炎和肝细胞癌的病理诊断. 进展与问题.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0, 29:245-247
9. Cotran RS, Kumar V, Collins T. Robbins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6th ed.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1999. 781-837
10.MacSween RNM, Anthony PP, Scheuer PJ, et al. Pathology of the Liver, 3th. ed. Edingburgh: Churchill Livingston, 1995
11.Ishak KG. Pathologic features of chronic hepatitis. Am J Clin Pathol, 2000, 113: 40-55
12.Schiff ER, Medina MD, Kahn RS. New Perspectives in the diagnosis of hepatitis C. Sen liver Disease, 1999, 19(suppl):3-6
13.Koff RS. Viral hepatitis. Gastroenterology, 1999, 117: 506-508
14.Chen PJ AND Chen DS.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olecular genetics and clinical perspectives. Sem Liver Disease, 1999, 19: 253-262

第九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1. Harris NL, Jaffe ES, Biebold J, et al.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neoplastic disease of the haematopoitic and lymphoid tissues: report of the Clinical Advisory Committee Meeting, Airlie House, Virginia, November 1997. Histopathology, 2000, 36: 69-87
2. Cotran RS, Kumar V, Collins T. Robbins Pathologic Bases of Disease. 6th ed.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1999. 654-695.
3. Lennert K, Faller AC. Histopathology of non-Hodgkin’s lymphoma. 2nd ed.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92.
4. Harris NL, Jaffe ES, Stein H, et al;. A revised European-American classification of lymphoid neoplasms: a proposal from the international lymphoma study group. Blood, 1994, 84: 1361-1392
5. 刘复生. 恶性淋巴瘤的流行病学. 见:朱梅刚和周志韶主编. 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病理学,第七章.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77-87
6. 全国何杰金氏病研究协作组. 1029例何杰金氏病组织病理回顾研究.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1,20:263~26

第十章 免疫性疾病


1. Golbus J, McCune WJ. Lupus nephritis: classification, prognosis, immuno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Rheu Dis Clin North Am, 1994, 20: 213-242
2. Feldmann M, Brennan FM, Maini RN. Rheumatoid arthritis. Cell, 1996, 85: 307-310
3. Kumar V, Cotran RS, Robbins SL. Basic pathology 6th ed. Philadelphia: Saunders, 1997. 81-131
4. Cohen J. Likely HIV cofactor found. Science, 1996, 272: 809-810
5. Shearer GM. HIV-induced immunopathogenesis. Immunity, 1998, 9: 587-593
6. Goulder PJ, Rowland-Jones SL, McMichael AJ, et al. Anti-HIV cellular immunity: recent advances towards vaccine design. AIDS, 1999, 13(suppl A):121-136
7. Starzl TE, Rao AS, Murase N, et al. Chimerism and xenotransplantation. New concepts. Surg Clin North Am, 1999, 79: 191-205
8. Thomson AW, Lu-L. Are dendritic cells the key to liver transplant tolerance?Immunology Today, 1999, 20: 27-32
9. Adler AJ, Marsh-DW, Yochum-GS. CD4+ T cell tolerance to parenchymal selfantigens requires presentation by bone marrow-derived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J Exp Med, 1998, 187: 1555-1564.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


1. Cotran RS, Kumar V, Collins T. Robbins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6th ed. Philadelphia: WB Saunder Company, 1999. 931-994, 1003-1008.
2. Kumar V, Cotran RS. Robbins SL. Basic Pathology. 6th ed. Philadelphia: WB Saunder Company, 1997. 440-449
3. Schrier RW, Gottschalk CW. Diseases of the kidney. 6th ed.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6. 1557-1780.
4. Robbins SL, Cotran RS, Kumar V, Collins T. Pocket companion to Robbins pathological basis of disease. 6th ed.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Company, 1999
5. Gibson IW, More IA. Glomerular pathology: recent advance. J Pathol, 1998, 184: 123-129
6. Michel D, Kelly CJ: 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 J Am Soc Nephro, 1998, 9: 506-515
7. Stokel S, Eble JN, Adlakha K, et al. Classification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Workgroup No.1. Union International Contre l3 Cancer(UICC)and the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 Cancer, 1997, 80: 987-989

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1. Rubin E, Farber JL. Pathology. Philadelphia: Lippinott-Raven, 1999. 936-961, 977-1047.
2. 陈忠年,杜心谷,刘伯宁主编. 妇产科病理学.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
3. Rosai J. Ackerman’s Surgical Pathology, 8th ed, St. Louis: Bosby, 1996. 1221-1660.
4. Shattuck-Eidens D, McClure M, Simard J, et al. A collaborative survey of 80 mutations in the BRCA1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Implications for presymptomatic testing and screening. JAMA, 1995, 273: 535-541
5. Gordon M, Ireland K. New developments in sex cord-stromal and germ cell tumors of the ovary. Clin lab Med, 1995, 15: 595-610
6. Ziegler J. An unlikely link? Researchers probe viral role in breast cancer. J Natl Cancer Inst, 1997, 89: 608-610
7. Ekman P, et al. Enviromental and genetic factors: a possible like with prostate cancer. Br J Urol, 1997, 79(suppl 2):35-4
8. Bertwistle D, Ashworth A. Functions of the BRCA1 and BRCA2 genes. Curr Opin Genet Dev, 1998. 8: 14-20.
9.Christopher DM Fletcher. Diagnostic Histopathology of Tumors. USA, 2001
10.郑香玲. HPV感染与尖锐湿疣及癌变等相关性分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9,15(1):88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1. Robbins SL, Cotran R S. Endocrine system. Basic Pathology. 6th ed.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1997. 637-666.
2. Liu TH, et al. Thoracic ACTH-producing tumors with Cushing’s syndrome. Zentralblatt fuer Pathologie, 1993, 131-139.
3. Kovacs K. The pathology of Cushing’ s disease. 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 1993, 45: 179-182
4. Dayan CM, Daniels GH. Chronic autoimmune thyroditis. N Eng J Med, 1996, 335: 99-107
5. Lambers SWJ, et al. Current tools in the diagnosis of pituitary tumors. Acta Endocrinol, 1993, 129(Suppl 1):6-12
6. Larsen PR, Ingbar SH. The thyroid gland. In: Wilson JD, Foster DW eds. 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 8th ed. Phiadelphia: WB Saunders, 1992. 357-487
7. 刘新民. 实用内分泌学. 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57-487
8. 刘彤华. 诊断病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24-377
9. 董郡. 病理学. 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49-814
10.谭郁彬,张乃鑫. 外科诊断病理学.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37-541,832-893
11.史景泉,陈意生. 现代外科病理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33-242,739-793
12.范琅娣. 肿瘤病理诊断学. 第二版.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910-928,1553-1593
13. 文达辉,叶德钢,李仲宏.甲状腺肿块30例超声诊断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分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1997,13:233
14、汪华,赵金扣,杨学行等.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流行病学调查.江苏预防医学 1997,4:2-4
15、孙逊,孟祥伟.618例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误诊分析.吉林医学 2002,6:359
16、李建树,沈靖,刘翌等.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7,1:13-17
17、胡尔西达·牙克甫,再努热.以腹壁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误诊为脊髓空洞症一例.临床内科杂志 2003,2:98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


1. Garcia JH, Liu KF, Ye ZR, et al. Incomplete infarction and delayed neuronal death after 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in rats. Stroke, 1997, 28: 2303-2310
2. Garica JH, Ye ZR, Liu KF. Delayed neuronal death in experimental ischemic stroke. In: Ito U et al eds: Maturation Phenomenon in Cerebral Ischemia Ⅲ. Berlin: Springer-Verlag, 1999. 267-273.
3. 世界卫生组织简报(WHO Press).卫生部国际合作司多边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科技情报中心联合编译,1999(17):3-4
4. Loew J, Lennox G, Leigh PN. Disorders of movement and systemic degeneration. In: Graham DI, Lantos P, eds, Greenfields’s Neuropathology. 6th ed. Lond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81-357
5. Forno Ls. Neuropathology of Parkinson’s disease. J Neuropath Exp Neurol, 1996, 55: 259
6. 张明园,Katzman R, Liu W, 等. 痴呆和Alzheimer病的患病率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1990,70:424-428
7. 叶诸榕. 锥体外系的病理学. 刘道宽等主编. 锥体外系疾病.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9-56
8. Garcia JH, Ye ZR. Epidemiology and pathology of occlusiv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Crockard A, et al eds. Neurosurgery: The Scietific Basis of Clinical Practice, Oxford: Blackwell Science, 2000, 704-726
9. Kleihues P, Cavenee WK(eds). Pathology and genetics, tumo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I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 Lyon: IARC Press, 2000

第十五章 传染病


1. Samuelson J. Infectious disease. In: Cotran RS, Kumar V, Collins T, eds. Robbins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6th ed.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Company, 1999. 329-402.
2. Kumar V, Cotran RS, Robbins SL. Basic Pathology. 6th ed.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Company. 1997. 420-428
3. Underwood JCE. General and Systematic Pathology. 2nd ed.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9. 376-378.
4. Collier L, Balons A, Sussman M. Topley & Wilson’s Microbiology and Microbial Infections Virology. 9th ed.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1998
5. Zhou D, Shen Y, Chalifoux L, et al. Mycobacterium bovis bacille Calmette-Guerin enhances pathogenicity of 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nd accelerates progression to AIDS in macaques: a role of persistent T cell activation in AIDS pathogenesis. J Immunol, 1999, 162: 2204-16.
6. Van-Epps HL, Schmaljohn CS, Ennis EA. Human memory cytotoxic T-lymphocyte(CTL)responses to Hantaan virus infection: identification of virus-specific and cross-reactive CD8(+)CTL epitopes on nucleocapsid protein. J Virol, 1999, 73: 5301-8
7. 陈菊梅 主编. 现代传染病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
8. 刘清蒙. 基础结核病学. 见刘清蒙,赵静主编. 现代结核病学. 贵州:贵州科技出版社,1998.3-194
9. 吴绍熙主编. 真菌病研究进展.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

第十六章 寄生虫病


1. 赵慰先主编. 人体寄生虫学. 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122-140, 310-414, 521-538, 598-612
2. 谢醒民、杨树森主编. 临床寄生虫病学.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 1-285
3. 陈佩慧主编. 人体寄生虫学. 第四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48
4. 曾宪芳主编. 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160
5. 赵慰先、高淑芬主编. 实用血吸虫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67
6. 董郡主编. 病理学. 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67-1097
7. 徐英含、龚西 主编. 病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313-324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26
标题: 病 理 学 教 案
绪论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损伤的修复


--------------------------------------------------------------------------------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

               教 案

            授课科目: 病理学
            授课内容: 绪论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损伤的修复
            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授课时数:6学时
            授课老师:文 继 舫
            授课地点:23教室
            授课时间:2002年3月4日至3月13日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绪 论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病理学的含义
  2、 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工作范围
  3、 了解病理学的发展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4、 了解病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主要讲解内容
  1、 病理学的含义
  2、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1) 人体病理学的诊断、研究方法
  ①尸体剖验,②活体组织检查,③细胞学检查
  (2) 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
  ①动物实验,②组织和细胞培养,③其它方法
  3、 病理学的发展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4、 病理学的主要内容
  5、 病理学的学习方法
  三、时间分配:共40分钟
  四、讲授重点
  介绍病理学在教学、科研和临床医疗上的重要作用
  五、讲授难点
  初步让学生了解病理学的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六、教学法
  1、多媒体教学
  2、多举病例,诱导和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
  七、教具
  1、 多媒体课件
  2、 教学彩色图片
  八、参考书
  1、杨光华主编.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宋继谒主编.病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李甘地主编.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萎缩的概念、病变、分类
  2、熟悉肥大、增生的概念和分类、了解肥大和增生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化生的概念、常见的化生类型
  4、了解老化的概念
  5、掌握变性的概念、分类和各主要类型的形态学改变
  6、熟悉细胞的死亡和凋亡的概念,形态学特点及二者的区别
  7、掌握坏死的概念、分类、病变特点及结局
  二、主要讲授内容及时间安排 (150分钟)
   第一节 细胞的适应和老化
  一、细胞的适应 (30分钟)
  1、 萎缩:概念、病变、分类、结局
  2、 肥大:概念、分类、举例
  3、 增生:概念、分类、举例
  4、 化生:概念、常见的化生
  二、细胞老化(5分钟)
  1、 老化的概念
  2、 细胞老化的机制
  第二节 细胞、组织的损伤
  一、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10分钟)
  1、 缺O2 2、化学物质和药物因素 3、物理因素 4、生物因素 5、免疫 6、遗传 7、营养 8、其它
  二、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不讲)
  三、细胞、组织损伤的形态学改变(105分钟)
  1、变性:概念、分类,各类的形态学变化(细胞水变性、脂肪变、玻变、淀粉样变性、粘液样变性、病理性钙化等)
  2、细胞的死亡:坏死的概念、基本病变,坏死的分类及各类型的形态特点,坏死的结局
  3、凋亡的概念、形态学特点,凋亡与坏死细胞的区别,凋亡发生的机制
  三、讲授重点:
  1、萎缩的概念、形态学特点及分类
  2、化生的概念及分类
  3、变性的概念、细胞水变性、脂肪变性和玻变的形态特点
  4、坏死细胞核的改变、坏死的分类及病变特点
  5、凋亡与坏死的区别
  四、难点:
  1、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机制
  2、细胞凋亡的形态特点及与坏死细胞的鉴别
  五、教学法
  1、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简单讲授,重点放在变性和坏死两部分
  2、多媒体内尽量多使用图像,说明形态学特点
  3、启发式、提问式讲授
  4、讲授结束时,5分钟小结重点和难点的部分
  5、布置课外思考题
  六、教具
  1、多媒体课件、扬声器材
  2、电插座、粉笔、教鞭、黑板刷、白大衣等
  七、主要参考书
  1、Cotran RS, Kumarv, Collins T. Robbins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6th ed.
  2、Underwopod JCE. General and systematic Pathology.zed ed.
  3、董郡主编.病理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4、杨光华主编.病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5、李甘地主编.病理学.七年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再生的概念和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
  2、了解各种组织再生的过程
  3、了解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
  4、熟悉细胞外基质的概念,了解细胞外基质在细胞再生过程中的作用
  5、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点、作用和结局
  6、熟悉疤痕组织的形态特点、作用,了解纤维性疤痕形成的过程和机制
  7、掌握创伤愈合的概念,熟悉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8、熟悉骨折愈合的过程
  9、熟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二、主要讲授内容及时间安排 共100分钟
  1、再生:各种细胞再生的能力和分类(不稳定细胞、稳定细胞和永久性细胞) 10分钟
  2、各种组织再生的过程(课外自学)
  3、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生长因子、细胞间信号传递方式、细胞表面受体、信号传递系统、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调节、抑素与接触抑制)30分钟
  4、细胞外基质及其作用 5分钟
  5、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功能、结局,肌纤维母细胞的概念和作用 15分钟
  6、疤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形态特点和作用 10分钟 
  7、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分类及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15
分钟
  8、骨折愈合的过程及影响其愈合的因素 10分钟
  9、小结 5分钟
  三、讲授重点
  1、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
  2、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新进展)
  3、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功能和结局
  四、讲授难点
  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
  五、教学法
  1、各种组织再生的过程不讲,安排课外自学
  2、重点、难点讲清楚,精讲
  3、皮肤和骨折损伤的愈合简单讲授
  4、启发式、提问式
  六、教具
  1、多媒体课件,扩音器材
  2、常用教具
  七、主要参考书:
  1、Cotran RS, Kumarv, Collins T. Robbins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6th ed.
  2、Underwoood JCE. General and systematic Pathology.2ed ed. 1999.
  3、董郡主编.病理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4、杨光华主编.病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5、李甘地主编.病理学.七年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绪 论

   一、病理学的概念
  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
  1.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 biopsy)
  (1)含义
  (2)方法
  (3) 意义

  2.尸体解剖 ,简称“尸解”( autopsy)
  (1)含义
  (2)意义
  ①判断死因
  ②发现新的疾病,确定传染病、地方病、中毒
  ③法医尸解
  ④大量积累教学、科研资料
  *国内、外状况,尸解安排
  3.细胞学检查(cytology)
  (1)含义
  (2)采集部位或方式
  (3)优、缺点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
  1.动物实验
  2.细胞、组织培养
  (三)其它方法:免疫组化、电镜、图像分析、分子生物学技术、
  流式细胞术
  三、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一)病理学的发展与医学
  器官病理学( organ ~ )
  细胞病理学(cellular ~)
  超微结构病理学(ultrastructural~)
  免疫病理学( immuno ~)
  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 )
  遗传病理学( genetic ~ )
  定量病理学(quantitative ~)
  法医病理学(forensic medicine ~)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二)教学方面
  1.病理学是医学基础课、桥梁课、临床医学课
  2.病理学课程的定位(重点、骨干、必修课程)
  (三)医疗方面:病理诊断的意义(国内、外状况)
  (四)科研方面
  基础医学课目中与临床最接近的当推病理学,因为它是临床与基础之间的桥梁,要学好临床先要学好病理学,我毕业后才认识这个道理。原想加学一年病理学以资弥补,可是没能做到,至今引为遗憾。
  张孝骞
  四、病理学的内容、任务、学习方法
  general pathology
  systemic pathology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1 概述
  ※ 适应( adaptation)的概念
  一、肥大(hypertrophy)
  1、概念
  2、分类
  3、说明



   二、增生(hyperplasia)
  1、概念
  2、分类
  3、说明
  三、萎缩(atrophy)
  (一) 概念
  (二) 病变
  (三) 几个概念
  1.假性肥大(pseudohypertrophy)
  2.发育不全(hypoplasia)
  不发育(agenesis)
  3.退化(degeneration)
  4.Simonds综合征
  (四) 分类
  1、生理性(全身、局部)
  2、病理性(全身、局部)
  (五)结局



   四、化生(metaplasia)
  (一)概念
  (二)分类
  (三)说明
  1、转型性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
  2、干细胞多向分化
  ※间叶细胞多向分化
  3、相似性质细胞化生
  §2、细胞、组织的损伤
  一、损伤的原因和机制
  (一)原因
  1、缺O2; 2、化学物质、药物;3、物理性因素; 4、生物性因素;5、营养失衡; 6、免疫反应;7、遗传变异;8、衰老; 9、内分泌; 10、医源性因素;11、社会—心理—精神因素;
  (二)损伤机制:自学(P10—P12)
  二、损伤的形态学改变
  (一)变性(degeneration)
  引言
  变性的概念、结局、分类
  1、细胞水变性(cellular hydropic ~)或 细胞水肿
  (cellular swelling)
  (1)概念
  (2)机制
  (3)病变(部位)
  2、脂肪变性(fatty ~ )
  脂变 (fatty change)
  (1)概念
  (2)部位:肝、心、肾
  ①肝脂肪变性
  A、病变
  B、说明
  脂囊(fattycyst)、特殊染色
  脂肪肝(fatty liver)
  C、肝脂变机制
  a、病因→线粒体受损→ATP↓→脂肪酸β氧化↓→脂质蓄积
  b、病因→细胞、组织结构破坏→脂蛋白崩解→脂质析出、蓄积
  c、原料不足、细胞受损→脂蛋白合成↓ →脂质蓄积
  d、中性脂肪合成过多→脂质蓄积



   ②心肌脂变
  虎斑心(tigeroid heart)
  心肌脂肪浸润(myocardial fatty infiltration)
  脂肪心(fatty heart)

  3、玻璃样变性=透明变性=“玻变” (hyaline~)
  (1)概念
  (2)部位或分类
  ①细胞内玻变
  概念
  Mallory body
  Russell body
  ②纤维结缔组织玻变
  ( fibroid connective tissue hyaline~)
  A、机制
  B、部位
  C、病变



   ③细动脉壁玻变
  部位
  病变
  后果
  细动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



   4、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 calcification)
  (1)概念
  (2)形态特点
  (3)性质
  (4)分类
  ①营养不良性钙化(dystrophic~)
  ②转移性钙化(metastatic~)
  (二)细胞的死亡(坏死和凋亡)
   1、坏死(necrosis)
  (1)概念
  (2)病变
  ①肉眼
  ②光镜 :A、核固缩(pyknosis )
  B、核碎裂(karyorrhexis)
  C、核溶解(karyolysis)
  细胞、细胞浆、间质、坏死组织
  (3)坏死的类型
  ①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
  A、概念
  B、部位 C、特殊类型
  a、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
  b、坏疽(gangrene)
  概念
  机制
  分类
  干性坏疽(dry gangrene)形成原因、特点、部位
  湿性坏疽(wet~)
  气性坏疽(gas~)



  ②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
  A、概念
  B、部位:肺脓肿 阿米巴肝脓肿



  *脂肪坏死
  *钙皂(calcium saponification)

   ③纤维素样坏死(fibrinoid necrosis)
  纤维素样变性(fibrinoid degeneration)

   (4)坏死的结局
  ①溶解、吸收、清除、消散
  ②分离、排出
  糜烂(erosion)、溃疡(ulcer)、
  窦道(sinus)、瘘管(fistula)、
  空洞(cavity)
  ③机化(organization)
  ④纤维包裹和钙化


  (5)坏死的影响及后果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重要组织或器官的坏死
  ②坏死细胞的数量
  ③周围细胞或组织再生、代偿能力
  

  2、凋亡(apoptosis)
  (1)概念
  (2)凋亡细胞形态特点
  * 凋亡小体(apoptosis body)
  *嗜酸性小体(acidophilic body)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引言:修复(repair)的概念、形式:再生 纤维修复
  §1、再生(regeneration)
  一、概念
  一次性 生理性 周期性
  二、分类
  持续性 完全性 不完全性
  三、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
  (一)不稳定细胞(再生能力强的)
  1、覆盖上皮
  2、淋巴、造血细胞
  (二)稳定细胞(再生能力较强的)
  1、腺体 2、结缔组织 3、周围神经纤维
  4、骨骼肌 5、平滑肌
  (三)永久性细胞(无再生能力的)
  1、神经细胞
  2、骨骼肌
  3、心肌
  四、各种组织再生的过程
  五、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

  §2、纤维性修复
  一、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tissue)
  (一)概念
  (二)形态特点
  *肌成纤维细胞 (myofibroblast)
  (三)肉芽组织的作用及结局



   二、瘢痕组织 (scar tissue)
  (一)概念
  (二)病变
  (三)对机体影响 *粘连、硬化、收缩、疙瘩
  (四)结局
  §3、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
  引言:概念
  一、皮肤创伤愈合
  (一)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1、伤口早期变化
  2、伤口收缩
  3、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
  4、表皮、其它组织再生
  (二)创伤愈合的类型
  1、一期愈合
  2、二期愈合
  (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1、全身因素:年龄、营养、内分泌、药物
  2、局部因素:感染与异物、局部血循、神经支配、电离辐射
  二、骨折愈合(bone fracture healing)基本过程
  1、血肿形成期
  2、纤维性骨痂形成
  3、骨性骨痂形成
  4、骨痂改建或再塑
  *复位好、固定好、营养好、愈合好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病理学、适应、萎缩、Simonds综合征、肥大、增生、化生、肠上皮化生、骨化性肌炎、身心疾病、变性、细胞水变性、气球样变、脂肪变、脂囊、脂肪肝、脂肪心、虎斑心、玻璃样变、mallory小体、Russell小体、坏死、细动脉硬化、病理性钙化、营养不良性钙化、转移性钙化、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坏疽、干湿性坏疽、液化性坏死、脂肪坏死、钙皂、纤维素样变性、机化、糜烂与溃疡、窦道与瘘管、空洞、程序性死亡、凋亡、凋亡小体、再生、完全再生、肉芽组织、肌纤维母细胞、瘢痕、一、二期愈合、创伤愈合、纤维性骨痂、骨性骨痂
  二、问答题:
  1、适应在形态学上有何主要表现?其分类如何?举例说明。肥大、增生、化生对机体有何意义?
  2、心、肝、肾实质细胞HE染色浆内有异常空泡,怎样鉴别其性质?某细胞浆内出现了红染、均质的蛋白小体,怎样鉴别它的性质和来源?
  3、常见变性有哪些?各有何病变特点?
  4、细动脉硬化,可致相应脏器何病变、后果?举例说明
  5、简述坏死病变特点、分类及各类病变特点、结局
  6、细胞坏死与凋亡在形态学上怎样鉴别? 
  7、简述肝细胞水变性和脂变发生的机制?
  8、简述肉芽组织的病变特点、功能和结局。
  9、简述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10、简述骨折愈合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26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
    教 案

授课科目:病理学
授课内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授课时数:4学时
授课教师:肖德胜
授课地点:23教室
授课时间:2001年10月6日



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淤血的概念及后果。
  2、掌握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形态、结局。
  3、掌握栓塞的概念及类型、对机体影响。
  4、掌握梗死的概念及病变特点。
  5、了解出血的概念。
二、授课内容及时间安排(4×50分钟)
  1、概述 8min
  2、充血 30min
  3、血栓形成 70min
  4、栓塞 45min
  5、梗死 40min
  6、小结 7min
三、讲授重点
  1、淤血的后果。 
  2、血栓形成的条件及血栓形态。
  3、血栓的结局。
  4、血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
  5、梗死的病变特点。
四、讲授难点
  l 血栓形成的机理、过程及形态。
五、教学法
  1、运用多媒体教学。
  2、与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反复强化。如血栓梗死的结局如何?血栓为异物,梗死即是坏死,机体要加以清除,与上章所学过的坏死的结局则相同,既复习了上章知识又掌握了本章内容。
  3、适当讲授临床知识,提高兴趣,活跃课堂。
六、教具
  l 多媒体教学课件、粉笔、黑板刷、教鞭、白大衣等。
七、教材及参考书
  1、杨光华主编,《病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成令忠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3、吴在德主编,《外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引言
  临床上有许多疾病都是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关。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许多病变的基础。本次课从我们所熟知的感冒入题,由浅入深,讲述淤血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栓子的运行途经及梗死的分类,并阐明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之间的关系。
  一.充血(hyperemia)
  1.定义:机体局部组织或器官内血液含量增多
  2.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
  局部组织或器官因动脉血输入过多致含血量增多;
  原因;病变;
  后果



   3.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
  ①定义: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中,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含血量增多。又称淤血(congestion)
  ②原因:局部性淤血—静脉受压、静脉管腔阻塞、静脉瓣功能障碍;全身性淤血—心衰
  ③病变:紫绀、温度降低、体积增大;镜下
  ④后果:组织水肿或出血;器官实质细胞损伤;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⑤举例:
  l 慢性肺淤血(肺褐色硬化 brown induration of lung) :
  病变
  左心衰
  长期慢性肺淤血
  心衰细胞




  2 慢性肝淤血(槟榔肝Nutmeg liver):
  病变
  右心衰
  长期慢性肝淤血
  淤血性肝硬化



二.血栓形成(thrombosis)
1.定义:在活体的心腔或血管腔内,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或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2.条件:心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高



   3.类型:
   ①白色血栓:灰白色;血小板;头部
  ②红色血栓:红色;红细胞、纤维素;尾部
  ③混合血栓:红白相间;体部
  ④透明血栓:微循环的毛细血管、微静脉内;纤维素;DIC
  4.结局:软化溶解吸收; 机化与再通;钙化



  5.影响:堵塞血管腔、阻断血流;血栓栓塞;心瓣膜病
  三.栓塞(embolism)
  1.定义: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于血管腔的现象
  2.栓子的种类:血栓(最常见)、脂肪、羊水、寄生虫或虫卵、细菌团、肿瘤细胞
  3.栓子的运行途经:随血流方向运行
  ①来自体静脉及右心的栓子:栓塞于肺动脉或其分支内
  ②来自左心及动脉系统的栓子:栓塞于心、脑、肾、脾等器官小动脉内
  ③来自门静脉系统的栓子:栓塞于肝内门静脉分支
  4.栓塞举例:
  ①血栓栓塞(thromboembolism):肺动脉栓塞—下肢深部静脉(90%),肺出血性梗死,呼吸困难、紫绀、猝死;体循环的动脉栓塞—左心腔的附壁血栓、心瓣膜上的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溃疡处的血栓
  ②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羊膜破裂、胎头阻塞产道、子宫强烈收缩—宫内压增高—羊水被压入破裂的子宫壁静脉窦—进入肺内 血管引起;在母体的肺毛细血管或 小动脉内可检出胎儿脱落的角化上皮、胎毛、胎粪等;突然发生呼吸困难、紫绀、休克,常导致死亡



   四.梗死(infarction)
  1.定义: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液供应中断而侧支循环不能讯速建立引起的缺血性坏死
  2.原因:血管阻塞—血栓形成和栓塞、血管壁的病变、血管受压闭塞;动脉持续性痉挛
  3.类型:
  ①贫血性梗死(anemic infarct):组织结构致密、侧支循环不丰富的实质器官(心、脾、肾);病变
  ②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组织疏松、伴严重淤血(肺、肠);病变

  

  4.后果:肾梗死—腰痛、血尿;脾梗死;心脑梗死;

  课后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淤血 心衰细胞 肺褐色硬化 槟榔肝 血栓形成 透明血栓 羊水栓塞 梗死 贫血性梗死 出血性梗死
  二、问答题:
  1、 慢性肝淤血时,肝切面为什么会出现槟榔状花纹?
  2、栓子是如何运行的?
  3、羊水栓塞的病理特征是什么?
  4、静脉淤血、血栓形成、栓塞及梗死之间有何联系?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27
炎 症

--------------------------------------------------------------------------------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
   教 案

授课科目:病理学
授课内容:炎症
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授课时数:6学时
授课教师:李景和
授课地点:T110教室
授课时间:2002年3月20日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一、 目的要求
  1、 掌握炎症的定义、原因和基本病理变化。
  2、 掌握炎症的临床表现、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3、 掌握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4、 掌握肉芽肿性炎、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及病变特点。
  5、 熟悉急性炎症的发病机制。
  6、 熟悉炎症介质的类型、作用。
二、 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6X50分钟)
  1、 炎症的概念及意义 10min
  2、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5min
  3、 炎症的原因和分类 10min
  4、 炎症的局部基本病变 15min
  5、 急性炎症
   (1)渗出的机制及意义 80min
   (2)炎症介质 50min
   (3)急性炎症的形态学类型 90min
  6、 慢性炎症的类型 20min
  7、 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20min 
三、讲授重点
  1、 渗出的机制及意义
  2、 急性炎症的形态学类型
四、讲授难点
  1、 渗出的机制
  2、 炎症介质的作用
五、教学法
  1、整个炎症章节的讲授围绕“血管反应”,突出血管反应在渗出机制、急性炎症形态学改变中的意义。
  2、利用“归纳法”讲授不同炎症介质的来源、作用。
  3、利用“病例导入式”教学,从病例中提出问题,讲授不同类型炎症的病变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胶片12张、投影仪等
七、教材及参考书
  1、 李甘地主编,病理学(七年制规划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p81-106
  2、 J.C.E Underwood, General and Systematic Pathology(系统病理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1999年 ,P221-244
  3、 董 郡,病理学,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P117-152
  4 杨光华主编,病理学(五年制规划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第5版,P57-79。
                     第四章 炎症(Inflammation)

                        第一节 概述
  一、 炎症的概念(conception of inflammation)

  (一) 定义: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
  △活体组织
  △ 血管系统
  无脊椎动物:单细胞动物(阿米巴原虫)—吞噬反应
  无血管多细胞动物(蛔虫等寄生虫)—肥大的细胞器清除有害因子
  *由于没有血管系统,没有血管收缩、扩张,血管内血流加速、渗出,稀释和清除损伤因子等血管反应。
  脊椎动物:机体内发育了血管系统,对局部损伤产生了一系列血管反应,同时也保留吞噬和清除反应。
  因此: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主要特征和防御的中心环节,没有血管反应,也就没有炎症过程的出现。
  (二) 炎症的意义
  炎症是最常见的病理过程
  炎症是最重要的保护性反应
  炎症反应对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二、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一)、局部表现
  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二)、全身反应
  发热、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多
  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机制:红(rubor) 、热(calor)——血管扩张、血流加速
  肿(tumor)——充血、渗出
  痛(dolor)——渗出物压迫、炎症介质(PGE2、缓激肽)
  功能障碍(loss of function)——因部位、炎症的性质、程度不同;肝功能、肺通气和换气
  全身表现:发热、厌食、血沉增高、外周血WBC改变(增高,类白血病样反应)。
  机制:IL-1、TNF—→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局部细胞PGE→发热—→ *诱导IL-6→肝细胞合成纤维蛋白原↑→RBC凝集→血沉↑
—→ * WBC释放加速,不成熟杆状核N↑(核左移)/促进CSF产生→骨髓造血前体细胞增值↑→WBC↑
  不同病原菌感染引起不同类型的WBC增加:化脓性细菌——N↑;病毒感染——L↑;寄生虫、变态反应——E↑;*例外:伤寒杆菌、WBC↓,特别是N↓

  三、炎症的原因和分类 (causes of inflammation)
  (一) 炎症的原因
  凡是引起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因素,都可以引起炎症,都是炎症的原因,称为致炎因子。
  1、物理性因子(physical agents)
  高温、烧伤(大面积烧伤、烧伤部位血管扩张、大量渗液、发红)
  烫伤—水泡
  紫外线—皮肤发热,发红,痛
  2、化学性因子(chemical injuries)
  外源性: 强酸、强硷
  内源性: 胃酸过多,胆汁反流——胃炎
  代谢产物(肾衰病人→尿素↑→胸腺炎)
  3、生物性因子(biological pathagens)
  ①细菌—毒素,引起细胞的变性和坏死
  ②病菌——细胞内繁殖、细胞代谢及功能失常
  可通过直接作用、间接作用或通过其抗原性诱发免疫反应导致炎症。
  4、坏死组织
  新鲜梗死灶周边出现充血出血带。
  5、变态反应(Immnological reaction)或异常免疫反应
  举例:Ⅰ型变态反应:过敏性鼻炎、荨麻疹
     Ⅱ、Ⅲ型变态反应:肾小球肾炎
  自身免疫反应:溃疡性结肠炎、桥本氏病(淋巴性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炎症的局部基本病变
  1、变质 (alteration)
  炎症局部组织变性、坏死。包括实质和间质细胞。
  实质细胞——水变性(肝细胞—急性肝炎)、
  脂变(心肌细胞—心肌炎)、
  干酪样坏死(TB)、
  液化性坏死(脑脓肿)、
  脂肪坏死(急性胰腺炎)
  间质——粘液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



  2、渗出(exudation)
  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血液成分(液体、蛋白质、血细胞)通过血管壁到达血管外(组织间隙、体腔、体表、粘膜表面)的过程。
  “渗出是炎症的特征性变化”
  ——白细胞、抗体输送到炎症灶,发挥防御作用。



  3、增生(proliferation)
  炎症局部的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数量增多。

  但某一种炎症性疾病的局部病变
  往往以其中一种病变为主,
  如病毒性肝炎—以变质为主,
  化脓性炎症—以渗出为主, 
  急性肾炎—以增生为主。
   一般而言,病变早期(急性炎症)往往以变质、渗出为主,如急性肝炎,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变后期(慢性炎症)多以增生为主,如慢性肝炎,慢性肉芽肿性炎。
   对机体而言,变质是一种损伤过程,渗出、增生是抗损伤过程



  (三)炎症的临床类型
  1、超急性炎症
  2、急性炎症
  3、慢性炎症
  4、亚急性炎症
                       第二节、急性炎症 
  一、渗出(exudation)
  “渗出是炎症的特征性变化”,其渗出过程涉及到血液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WBC的渗出及其吞噬活动。
 
  (一)血液动力学改变(hemodynamic changes)——血流状态和血管口经的改变
  1、正常血流状态:轴流——RBC、WBC;边流——血浆(阻止有形成分和血管壁接触)
  2、血液动力学改变的顺序(过程)及机制
  过 程 机 理
  致炎因子
  ↓
  1)细动脉痉孪 ①神经源性的
  (3-5″~几分钟) ②化学介质(LTC4,、D4,E4)
  ↓
  2)血管扩张,血流加速 ①轴突反射(暂时)
  (细动脉→毛细血管) ②化学介质(Histamin, 5-HT, PG)(主要、(发红、发热) 持久)
  ↓
  3)血流速度减慢、血流停滞 炎症介质:通透性↑→血浆外渗、
  血流浓缩、粘性↑

  *血液动力学改变的持续时间——致炎因子的种类和刺激强度。
  *血液动力学改变的病灶的部位不同而有差异。

  (二)血管通透性增加 (increased permeability of the vessel)
  1内皮细胞收缩(最常见的原因)
  机制
  (1)与化学介质有关
  Histamin
  5-HT 内皮细胞受体→内皮细胞收缩
  bradykinin
  其它炎症介症(P物质)
  *速发短暂反应 (因介质的半衰期为15-30分钟),主要发生在细静脉,而细动脉、毛细血管不受累
  (2)内皮细胞骨架重组
  IL-1\\TNF\\IFN-γ
  *发生较晚(4-6小时后),持续时间较长(24小时或更长)


  2穿胞作用

  3内皮细胞损伤
  机制:
  (1)直接损伤内皮细胞
  严重烧伤
  内皮细胞损伤,坏死脱落
  化脓感染
  *速发持续反应(发生快、持续时间长)、累及细动脉、细静脉、毛细血管

  轻、中烧伤 ,紫外线,X线 → 内皮细胞损伤
  * 迟发持续反应(2-12小时后),累及、小静脉
  (2)WBC介导的内皮损伤
  WBC附壁、粘附→WBC激活→释放氧代谢产物、蛋白水解酶→ 内皮细胞损伤脱落→通透性↑


  4 新生毛细血管壁的高通透性
  新生毛细血管壁内使细胞连接发育不成熟→液体外渗。
  

  (三)液体渗出
  渗出物(液)(exudate):从血管内渗出的液体、蛋白、细胞的总称。
  特点:蛋白含量高>2.5g、比重高>1.020、细胞含量多>500个/mm3、浑浊
  机制:炎症,由于血管通透性增高 
  漏出液(transudate):因静脉回流受阻所致。(与渗出液比较)
  炎性水肿
  炎性积液
  渗出的作用
   利 ①渗出液可稀释和带走毒素及代谢产物,减轻对局部损伤;为局部浸润的细胞带来营养物质(葡萄糖、O2 、氨基酸);
    ②渗出物内有抗体、补体成分,有利于消灭病原体;
    ③渗出物中纤维蛋白(纤维素)网住细菌,阻止细菌扩散,并且有利于吞噬细胞发挥吞噬作用,使病灶局限化;炎症后期成为修复支架。
    ④渗出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随淋巴液被携带到局部淋巴结,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
   害 ①液体过多,压迫器官,影响功能。
    如:胸腺时胸腔积液→呼吸功能;严重喉头水肿→窒息
    ②纤维素渗出过多→机化、粘连。
    如:心包尖→绒毛心→盔甲心
  (四)白细胞渗出及其作用(exudation of WBCs and phagocytosis)
  白细胞渗出
   炎性细胞浸润 最重要的组织形态学特征
  炎症反应的重要功能是将WBC输送到损伤部位,WBC游出是炎症的最重要特征。
  白细胞渗出基本过程: 白细胞游出、白细胞聚集、局部作用
  1、 白细胞游出



  (1)白细胞边集和附壁
  (2)白细胞粘着
  内皮细胞、WBC表面粘附分子相互识别、相互作用
  粘着机制:
  参与WBC粘着的粘附分子:选择蛋白类(selectins)、免疫球蛋白类(immunoglobulins)、整合蛋白类(integrins)、粘液样糖蛋白类(mucin-like glycoproteins)。
  1)粘附分子向细胞表面再分布
  P-选择蛋白 炎症早期,组胺、凝血酶、PAF由内皮细胞浆表达转变至细胞表面,与血管内WBC粘连
  2)粘附分子合成和表达增加
  E-选择蛋白 细胞因子(IL-1、TNF)促使内皮细胞表面表达,通过N、M、L表面受体介导其粘着细胞因子(IL-1、TNF)作用,内皮细胞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粘附分子1(VCAM-1)表达增加,与白细胞的整合蛋白作用。
  3)增加粘附分子的亲合力

  * 整合蛋白LFA-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相互作用,是WBC和内皮细胞相互粘着的重要发生机制。
  (3)白细胞游出




  WBC通过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的过程称游出(emigration)。
   过程(见图):WBC(N,E,B,M,L)粘附于内皮细胞,达内皮细胞连接处,伸出伪足,阿米巴运动方式从内皮细胞之间挤出→内皮与基膜之间→穿过基底膜(分泌胶原酶,降解BM)→内皮细胞连接结构恢复正常(2-12’)
   速度:N>M>L>E>B (主动游出)
   炎症不同阶段游出WBC不同:
  急性炎症早期(6-24小时)—N ;
  48小时后—M (??)
  ①N寿命短,N在24-48h内死亡;②M持续性游出;③不同阶段激活的粘附因子和趋化因子不同(如N释放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不同致炎因子,渗出WBC类型不同
  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N
  病菌 →L
  过敏、寄生虫 →E
  2、 白细胞在损伤部位的聚集

  

  白细胞在炎症病灶聚集是炎症反应的最重要的指征
  趋化作用(chemotaxis),
  趋化因子(chemotactic factor)
  概念:WBC向着化学刺激物所在部位作定向移动。5-20μm/min。
  化学刺激物,即趋化因子:细菌产物(外源性),补体成分 C5a ,白细胞三烯B4,淋巴因子,FN,LM(内源性)。
   特点:①趋化因子作用是特异的;
      ②不同WBC对趋化因子的反应性不同,N、M—反应显著,L—反应较弱。
   趋化因子作用机制
  趋化因子与WBC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胞内信号转导活动和生化反应→细胞外钙内流,胞内钙增加→胞内收缩成份(肌动蛋白actin,肌球蛋白myosin)组装→伸出伪足运动。
  3、白细胞的作用——吞噬作用、免疫作用,组织损伤
  (1)吞噬作用(phagocytosis)
   吞噬细胞种类 主要有N.、巨噬细胞(大多来自血中单核细胞),E的吞噬能力弱。
  (介绍三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点)
   吞噬过程——识别和粘着、吞入和降解

  

  ①识别和粘着(见图)
  调理素(opsonin):一类能增强吞噬细胞吞噬活性的血清蛋白质,主要为Ig-Fc段、C3b。
  ②吞入:伪足→包围→吞入→吞噬体(phagosome)→吞噬溶酶体(phagolysosome)→杀伤、降解
  *Fc受体附着于调理素化的颗粒可引起吞入,
  C3受体不能引起吞入,但当C3受体被FN、LM激活后才引起吞入。
  ③杀伤和降解(依赖氧和不依赖氧机制)
  依赖氧机制
  a) 吞噬的细菌主要被具有活性的氧代谢产物杀伤。(次氯酸HOCl——强氧化剂和杀菌因子)
  b) H2O2-MPO-卤素体系是中性粒细胞最有效的杀菌系统,对细菌、真菌、支原体、蠕虫和病毒均有杀伤效应。
  不依赖氧机制
  c) BIP蛋白、溶菌酶也有杀伤病原体作用。
  (2)免疫作用——L、M、P。 (介绍淋巴细胞、浆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3)组织损伤——N:溶菌酶、活性氧自由基、PG、白细胞三稀——内皮和组织损伤

  二、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
  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如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WBC渗出等)的某些化学活性物质称炎症介质或化学介质。
  (一)炎症介质的一般特点
  1、来源于细胞和血浆
  2、通过受体介导发挥作用
  3、可使靶细胞产生第二级炎症介质
  4、一种介质可作用于一种或多种靶细胞
  5、存在时间短,迅速灭活
  6、有潜在的致损伤能力
  (二)主要炎症介质及作用
  1、细胞释放:
  (1) 血管活性胺: Histamin\\5-HT
  histamin ①存在于肥大细胞、嗜碱细胞、pt颗粒中
       ②脱颗粒物理的(创伤、寒冷、热),免疫反应,C3a\\C5a,组胺释放蛋白,P物质,IL-1\\IL-8。
       ③作用:细动脉扩张和细静脉通透性增加
  5-HT ①存在于血小板、肠嗜络细胞中
     ②释放刺激因素:血小板与胶原、抗原抗体复合物相遇
     ③作用类似组胺
  (2)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PG、LT、脂毒素
  ①代谢途径
  磷脂酶(N 溶酶体) 环氧化酶途径:PG(PGD2、 ↓ PGE2、PGF2α)
  膜磷脂——————花生四烯酸 脂质氧化酶途径:LT(LTB4、LTC4、LTD4、LTE4)
  ② 作用: 扩张血管、加剧水肿(PG)
  发热、疼痛(PG)
  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LTB4)
  血管收缩、支气管痉挛及血管通透性增加(LTC4、D4、E4)
  (3) WBC产物及溶酶体成分:
  1)活性氧代谢产物(超氧负离子、过氧化氢、羟自由基)
  ① 主要来源于N、M
  ② 作用:与NO结合形成活性氮中间产物
  少量→IL8↑、内皮细胞和WBC粘附分子表达↑
  大量→组织、细胞损伤(内皮细胞、实质细胞、RBC)
  2)溶酶体成分(中性蛋白酶、弹力蛋白酶、胶原酶、组织蛋白酶)
  作用:增加血管通透性和化学趋化性
  降解细胞外成分(胶原、基膜、纤维蛋白、弹力蛋白)
  组织损伤(如化脓性炎症中)
  (4) 细胞因子(cytokine)和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
  1)细胞因子
  ① 主要来源于激活的L、M,也可来自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
  ② 分类(根据功能和作用):
   调节淋巴细胞的CK,调节淋巴细胞激活、生长和分化:IL-2、IL-4(促LC生长)、IL-10、TGF-β(免疫反应负调节)
   调节自然免疫的CK:TNF-α、IL-1β、IL-6、INF-α和INF-β。
   激活巨嗜细胞的CK:INF-γ、TNF-α、TNF-β、IL-5\\10\\12。
   对炎症细胞有趋化作用的CK:
   刺激造血的,调节WBC生长、分化:IL-3、IL-7、CSF、干细胞因子。
  2)趋化性细胞因子
  IL-8、MCP、淋巴细胞趋化蛋白 
  (5) pt激活因子(PAF)
  ① 来源于肥大细胞、嗜碱性C、N、M、内皮细胞、血小板等
  ② 作用:参与炎症的多方面过程
   影响血流动力学改变
   增加血管通透性
   促进WBC与内皮细胞粘附
   影响趋化作用
   促WBC脱颗粒
   刺激WBC和其他细胞合成PG和LT
  (6) 一氧化氮
   ① 主要来源于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一些特定的神经细胞
   ② 生成与调控:eNOS\\rNOS\\iNOS, 细胞内钙增加激活eNOS\\rNOS,巨噬细胞内iNOS由CK(如TNF-α、INF-γ和其他)激活。
   ③ 作用:
      作用于平滑肌,血管扩张
      抑制血小板粘着、积聚
      抑制肥大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
      调控WBC向炎症灶集中
  (7) 神经肽(P物质)
   ① 要来源于肺和胃肠道的神经纤维
   ② 作用
      传递疼痛信号、调节血压、刺激免疫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的分泌作用
      增加血管通透性(P物质)
  2、血浆中的炎症介质:
   (1) 激肽S:缓激肽(bradykinin)
    ①激活:Ⅻ因子、胶原、基底膜接触可激活该系统
    ②作用
      增加血管通透性
      促进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引起疼痛(皮下注射)
   (2) 补体S:C3a C5a(过敏毒素---anaphylatoxins),20种成分(非激活状态存在)。
    ① 补体激活因素:
      病原微生物——经典途径/G-菌由替代途径/细菌的酶激活C3、C5。
      坏死组织——激活C3、C5
      纤维蛋白溶酶、溶酶体酶——激活`C3、C5→趋化N→释放溶酶体酶(正反馈环)
      激肽、纤维蛋白的产物也激活补体。
    ② 作用(C3a,C5a)
      血管扩张(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所致)
      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所致)
      激活花生四烯酸脂质氧化酶途径,促N、M进一步释放炎症介质
      促进N与内皮细胞粘着,并作为N、M的趋化因子(C3b)
      具有调理素作用,增强N、M的吞嗜活性(C3 b)
   (3) 凝血S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胶原/基底膜/激活的Pt
    第Ⅻ因子——————————→Ⅻa——→启动凝血和纤维蛋溶解

    *第一 不同介质系统相互间有密切的联系(如补体、激肽、凝血和纤溶系统)
    *第二 几乎所有介质均处于灵敏的调控和平衡体系中

   三、急性炎症的形态学类型
   1、浆液性炎症 ( serous inflammation)




   以浆液渗出为主的炎症,浆液性渗出物以血浆成分为主,含蛋白质(白蛋白),也可混有少量白细胞、纤维素。
   部位: 疏松结缔组织 蚊虫叮咬——炎性水肿
   粘膜 感冒早期——浆液性卡他
   浆液 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织液(胸水)
   皮肤 烫伤——水泡
   后果:大部分病例——吸收,不留痕迹和后遗症。如蚊虫叮咬。
      少数病例——浆膜腔大量积液,压迫器官,影响功能。
      胸膜腔穿刺抽液,减压后充血。
   2、纤维素性炎症(fibrinous inflammation)
   炎症渗出
   纤维素(fibrin):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多肽(纤维素)
   概念:以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一般是血管壁损伤严重,通透性显著增高引起。
   病因:细菌毒素(白喉、痢疾、肺炎球菌)、内外毒素(尿素、汞中毒)
   部位:
   ① 粘膜:喉、气管粘膜——白喉
       大肠粘膜——细菌性痢疾

  

   ☆假膜性炎症,假膜(pse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pseudomembrane)
   发生于粘膜的纤维素炎症,其渗出的大量纤维素与白细胞,坏死的粘膜上皮混合在一起,形成一层灰白色的膜状物,这种类型的炎症称为~;这种膜状物称假膜。
   ②浆膜: 胸膜——纤维素性胸膜炎
   心外膜——纤维素性心外膜炎
   ☆ 绒毛心(Cor Villosum)

  


   发生于心包膜的纤维素性炎症,由于心脏不断博动,致使纤维素在心外膜上形成无数绒毛状物,覆盖于心脏表面,称为~。
   ③肺:大叶性肺炎, 以纤维素为主的渗出物充满了肺泡腔——肺质地变实(肝样变)
后果(结局)
   ① 溶解吸收:渗出的中性白细胞、坏死细胞释放蛋白分解酶,使纤维素渗解,血管、淋巴管吸收。如大叶性肺炎。
   ②粘膜表面的假膜脱落:大肠粘膜——溃疡、出血
              气管白喉——阻塞支气管、窒息
   ③浆膜机化、粘连 (纤维渗出过多,不能完全吸收:)
     心外炎→机化→玻变→盔甲心;临床上心包剥离术
   3、化脓性炎症(purulent inflammation)
  基本概念:
    化脓性炎(suppurative or purulent inflammation)——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
    脓液(pus)——化脓过程中形成脓性渗出物,包括脓细胞、细菌、坏死组织碎片、浆液。浓稠或稀薄。
    脓细胞(pus cell)——化脓性炎症中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脓球”pus Ball)。
  病因:
    葡萄球菌(疖、痈);链球菌(化脓性兰尾炎);脑双球菌(化脓性脑膜炎);大肠杆菌、绿脓杆菌
    坏死组织继发感染
  分类:根据病变不同分为三种
    (1)脓肿(abscess)
   概念:一种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特征为组织坏死溶解,形成一个充满脓液的腔。
   *强调:病灶局限性;有脓腔形成;病灶中组织坏死严重,溶解液化
   病原菌:金葡

  

   机理:(以金葡为例)
   N(蛋白溶解酶)
   毒素→组织坏死————————→液化 (组织坏死、脓肿形成)
   血浆凝固酶使纤维蛋白质原→纤维素(局限病灶)
   临床:脓液粘稠(黄色、浆糊样——有纤维素之故)
   小脓肿——吸收消失
   大深部脓肿——切开排脓引流,疤痕形成
   部位—— 皮肤:疖(furuncle)(毛囊、皮脂腺及其附近组织所发生的脓肿);痈(carbuncle)(多个疖融合,在皮下脂肪筋膜组织形成多个互相沟通的脓肿)
   内脏:肝、肺、脑、肠间脓肿
   (2)峰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



   概念:一种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中性白细胞弥漫浸润为特征。 
     病变弥漫(中性白细胞弥漫)、无脓腔形成炎症灶中组织坏死不明显
   病原菌:溶血性链球菌
   机理:(以链球菌为例)
   透明质酸酶→溶解透明质酸,细菌易扩散;链激酶→溶解透明纤维素( 炎症弥漫)
   临床:脓液稀薄,脓液易吸收
      组织坏死少,愈后不留疤痕
   部位(疏松组织):皮肤,肌肉,阑尾
   (3)表面化脓和积脓(surface suppuration and empyema)
   表面化脓(surface suppuration)——发生于浆膜或粘膜组织的表浅的化脓性炎症。中性白细胞主要向表面渗出,深部组织没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润。
   如:化脓性支气管炎(咳脓痰); 化脓性尿道炎(尿排出,脓C)* 脓性卡他
   积脓(empyema)——表面化脓形成的脓液积累在体腔或自然管腔内。
   如:胆囊积脓、输卵管积脓
  4、出血性炎症(hemorrhagic inflammation)
   血管损伤严重,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的RBC,称为~。
   如: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鼠疫。

                        第三节 慢性炎症
  一、原因和分类
  特点:起病慢,可发生在急性炎症之后/或隐匿,无急性炎症表现/或急性期反应轻微/或急性炎症反复发作的间隙期,持续时间较长(几周-几个月),临床表现可轻可重,以增生性改变为主,浸润细胞多为L、P、M、E 病原微生物持续存在,激发迟发性过敏反应:肉芽肿性炎(TB、梅毒、霉菌)
  长期暴露于毒性因子环境中:硅沉着病
  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反应:类风湿、SL

  二、慢性炎症的类型
  (一)非特异性增生性炎症(ordinary chronic proliferative inflammation)
  特点:①炎症灶中渗出的炎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
     ②主要是炎症细胞引起的组织破坏;
     ③炎症症灶有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血管、以及上皮细胞、腺体和实质细胞的增生,形成炎性息肉(粘膜)或炎性假瘤(肺)。
  慢性炎症中细胞反应: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巨噬细胞)——重要特征
  出现时间:48小时后
  积聚的机制:粘附分子和化学趋化因子的作用(C5a,激活的M、L产生的趋化因子,PDGF、TGFβ,胶原纤维,LM等)、巨噬细胞在局部增殖。
  M的功能:吞噬功能
  激活的单核细胞形态
  激活单核细胞的因子:IFN-γ、细菌毒素、化学介质、LM。

  合成和释放生物活性产物
   淋巴细胞
  积聚的机制:淋巴细胞化学趋化因子
  淋巴细胞的作用:细胞和体液免疫(抗体、淋巴因子如IFN-γ)
  肥大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炎性息肉
  炎性假瘤
  (二)、肉芽肿性炎症(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概念:一种特殊的增生性炎症,以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炎症局部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呈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结节状病灶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称为~。直径0.5—2mm。
  常见病因
  (1)、细菌感染:结核、麻风、猫抓病
  (2)、螺旋体感染:梅毒
  (3)、真菌、寄生虫:组织胞浆菌、血吸虫(感染性肉芽肿)
  (4)、异物:外科缝线,石棉,胆固醇结晶,尿酸结晶(异物肉芽肿)
  (5)、原因不明:结节病
  肉芽肿主要成分: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上皮样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点:形态——体积大,边界不清,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少,1-2个核仁,浆多,浅红色,似上皮细胞。Fc受体和C3b受体↓↓,吞噬能力↓↓;具有细胞外分泌的功能(化学活性物,杀伤细菌)。


  


   多核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点: 形态——体积很大,40-50μm,核比较规则的排列。类上皮细胞融合而成。
  Fc受体和C3b受体↓↓,分泌化学活性物,杀伤细菌
  分类:
  1、感染性肉芽肿



   举例:结核性肉芽肿(结核结节)
  成分(见图):
  干酪样坏死、
  类上皮细胞(巨噬细胞转化)
  淋巴细胞,纤维母细胞。
  2、异物肉芽肿

                        第四节 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渗出、增生﹥损伤 痊愈
  损伤﹤渗出、增生 炎症加重,扩散
  损伤﹦抗损伤 转为慢性
  一、痊愈(healing)
   1、完全痊愈(complete healing):炎症局部完全恢复原有组织结构功能。不留下一点痕迹(虫蚊)
   2、不完全痊愈(incomplete healing):坏死范围广,肉芽组织修复,有疤痕,不能完全恢复原有组织结构和功能。(大脓肿,重型肝炎)
  二、迁延不愈——慢性化(delayed healing or chronicity)
   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急性肾炎:慢性肾炎
  三、蔓延扩散(spread and dissemination)
   (一)、局部蔓延(local spread)
   组织间隙蔓延——病灶扩大(疖→痈)
   器官自然管道蔓延——急性膀胱炎→输尿管或肾盂炎
   (二)、淋巴道播散(lymphatic spread)——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局限或经淋巴道入血)
   扁桃体炎——下颌淋巴结炎
   下肢炎症——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肺TB——肺门淋巴结结核
   (三)、血道播散(hematogenous spread or dissemination)——细菌或毒素入血



    细菌入血 繁殖产生毒素 血中查细菌 中毒症状 器官病变
   菌血症(bacteremia) + - + - -
   毒血症(toxemia) - *毒素入血 - + +
   败血症(septicemia) + + + + +
   脓毒败血症(pyemia) + + + + +,多器官脓肿


   菌血症——炎症疾病的早期(如大叶性肺炎、流脑);
   肝脾、骨髓的吞噬细胞清除
   毒血症——中毒症状;器官损害;中毒性休克
   败血症——毒血症症状+皮肤、粘膜出血点,脾和淋巴结肿大;
   脓毒败血症——化脓菌败血症进一步发展
   败血症症状+多器官多发性脓肿
   **栓塞性脓肿(转移性脓肿)——脓肿中央或毛细血管、小血管内有细菌菌落,由栓塞于毛细血管的化脓菌引起。

                        中英文对照


  
  


  复习与思考

  一、名词解释
   血管活性胺 变质 趋化作用 脓肿 化脓性炎 蜂窝织炎 瘘管 假膜性炎 绒毛心 炎性肉芽肿 炎性息肉 炎性假瘤 脓毒败血症 趋化作用 假膜性炎症 表面化脓 肉芽肿
  二、问答题
   1.简述白细胞渗出的过程及其病理生物学意义。
   2.为什么说炎症是一种防御反应?
   3.简述脓肿和蜂窝织炎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异同。
   4.炎症的基本病变有哪些?举例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5.炎性渗出物中含有哪些成分?各有什么意义?
   6.纤维素性炎症常发生在哪些部位?各有何特点?
   7.试以皮肤疖肿为例,分析炎症的转归与结局。

  课 后 记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28
肿 瘤

--------------------------------------------------------------------------------


  中南大学湘雅基础医学院
    教 案

授课科目:病理学
授课内容:肿 瘤
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授课时数:8学时
授课教师:周建华
授课地点:23教室
授课时间:2002年4月


湘雅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肿瘤的一些基本概念
  2. 掌握肿瘤的异型性
  3. 掌握肿瘤的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
  4. 掌握良、恶性肿瘤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
  5. 掌握肿瘤的命名原则
  6. 熟悉肿瘤的肉眼、形态特点
  7. 熟悉常见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
  8. 了解肿瘤的病因和发病学
二、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8X50分钟)
  1. 肿瘤的肉眼形态 30min
  2. 肿瘤的异型性 40 min
  3. 肿瘤的生长方式 30 min
  4. 肿瘤的转移 50 min
  5. 肿瘤的分级分期 10 min
  6.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5 min
  7.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20 min
  8.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20 min
  9. 常见肿瘤 70 min
  10.病因发病学 30min
  11.恶性淋巴瘤 40 min
  12.白血病 20 min
  13.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嗜酸性肉芽肿 10 min
  14.小结 5 min
三、讲授重点
  1. 肿瘤的异型性
  2.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3.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4. 癌与肉瘤的区别
四、讲授难点
  1. 肿瘤异型性
  2. 肿瘤的生长动力学
  3. 肿瘤的浸润与转移
  4. 肿瘤的发病学

五、教学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绘图等多种教学手段。利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从病例着手提出问题,紧密结合临床,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具
  媒体教学课件、投影仪、粉笔、黑板刷、激光教鞭、洁净白大衣等
七、教材及参考书
  1.李甘地主编,《病理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p107
  2.曾益新主编. 《肿瘤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11.11, P10
  3.李桂源主编. 《肿瘤学基础》 湖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6, P15
  4.刘彤华主编,《诊断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p7
  5.Donald West King. General Pathology. 1983, UAS

肿 瘤?
良性、恶性?
恶性程度?
早期、晚期?  
第一节 概念和一般形态

  一、概念
  肿瘤(tumor,neoplasm)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因常形成局部肿块而得名。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危害性的不同,可分为良、恶性两大类。
  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点:
  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具相对的自主性生长;与机体不协调,有害无益。
  非肿瘤性增生(生理、炎症及损伤修复等病理状态):
  正常代谢的细胞更新;针对一定刺激或损伤的反应,为机体所需,且有一定限度,原因消除后不再继续;分化成熟。
  二、一般形态和结构
  (一)肉眼形态

1.数目、大小
2.形状
3.颜色
4.硬度   

   (二)组织结构
  1.实质parenchyma
  2.间质mesenchyma, stroma


第二节 异型性(Atypia)

   定义: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区别异型性的大小是诊断肿瘤,确定其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
  间变(anaplasia):
  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异型性显著。
  分化(differentiation):
  一种幼稚的、无特殊功能的组织或细胞向着成熟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组织和细胞生长发育的过程。
  一、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一)瘤细胞的多形性
  (二)瘤细胞核的多形性
  核大,核浆比增大(正常1:4~6,恶性1:1),畸形怪状,核深染,核膜厚,核仁大数目增多,病理性核分裂像。
  (三)瘤细胞胞浆的改变



   二、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瘤组织在空间排列方式上(极向、器官样结构及其与间质的关系等方面)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的差异。

  
第三节 生长与扩散


   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的能力。
  恶性肿瘤的自然生长史:恶性转化→转化细胞的克隆性增生→局部浸润→远处转移。
  (一)肿瘤生长的动力学
  1.倍增时间
  2.生长分数(growth fraction)
  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增殖阶段(S期+G2期)的细胞的比例。
  3.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
  肿瘤生长速度决定于生长分数和瘤生成与丢失之比,而与倍增时间关系不大。
  抗癌药针对处于增殖期的细胞,高生长分数瘤对化疗敏感。
  (二)肿瘤血管形成
  血管生成因子(angiogenesis factor):
  VEGF,b-FGF
  (三)演进与异质化
  1.肿瘤的演进(progression)
  指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富于侵袭性(生长加快、浸润和转移)的现象。与异质化有关。
  2.肿瘤的异质化(heterogeneity)
  是指由一个克隆来源的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成在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对抗癌药的敏感性等方面有所不同的亚克隆的过程。原因:单克隆性肿瘤的生长过程中,附加的基因突变作用于不同的瘤细胞,使得瘤细胞的亚克隆获得不同的特性。致肿瘤生长过程中能保留那些适应存活、生长、浸润与转移的亚克隆。
  (四)生长速度 
  (五)生长方式
  1.膨胀性生长
  2.浸润性生长
  3.外生性生长

  

   (六)扩散
  1.直接蔓延
  2.转移 metastasis
  (1)概念: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类型的肿瘤的过程。
  (2)转移途径
  a.淋巴道转移
  b.血道转移
  ① 最常见于肺肝器官
   ②转移瘤呈多个散在、边界清楚结节、靠近器官的表面。
  ③癌脐
  c.种植性转移
  ①常见于腹腔器官的癌瘤。
  ②胃癌种植于卵巢形成krukenberg瘤
  ③血性积液

  

   (七)浸润和转移的机制
  1.局部浸润
  细胞之间粘附力↓→癌细胞与基底膜紧密附着→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癌细胞移出。
  2.血行播散
  3.分子遗传学:肿瘤抑制基因nm23的表达水平与侵袭和转移能力有关。
  (八)分级、分期(grading staging)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良、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不同。
  恶病质(cachexia)
  是指机体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全身衰竭的状态。
  异位内分泌肿瘤:一些非内分泌腺肿瘤能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类物质,其所引起的临床症状称为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APUP系统或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肿瘤可产生生物胺或多肽激素,如类癌、神经内分泌癌。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
  肿瘤的产物或异常免疫反应等引起多系统病变及临床表现。


 第五节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tumor)
  有些肿瘤的组织形态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


第六节 命名与分类

  一、命名原则
  1.原发瘤:部位+来源+良恶性 
  癌肉瘤Carcinosarcoma
  癌症 Cancer
  2.转移瘤
  3.特殊命名
  二、分类


第七节 常见肿瘤

   1.乳头状瘤
  肉眼:手指样或乳头状突起、菜花状、绒毛状。
  镜下:手指手套样结构
  2.腺瘤
  类型:囊腺瘤(cystadenoma)、纤维腺瘤(fibroadenoma)、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息肉状腺瘤(polypous adenoma)。
  3.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肉眼:质硬、灰白、干燥,呈菜花状、蕈伞状、息肉状、坏死、溃疡形。
  镜下:癌巢中心有角化珠(keratin pearl)和细胞间桥。



   4.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5.移行上皮癌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6.腺癌
  类型:腺癌
  实性癌
  粘液癌



  实性癌 solid carcinoma 或单纯癌carcinoma Simplex: 
  低分化腺癌,癌巢为实体状,无腺腔样结构。

  

  粘液癌 mucoid carcinoma或胶样癌colloid carcinoma是指分泌粘液的腺癌,粘液将核挤向一侧,癌细胞呈印戒状,称为印戒细胞(signet-ring cell)。肉眼呈灰白色、湿润,半透明如胶冻样。



  一些基本概念:
  1)癌前病变 precancerous lesions
  是指某些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病变,长期存在有可能转变为癌。
  类型:(1)粘膜白斑
     (2)慢性宫颈炎伴子宫颈糜烂
     (3)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
     (4)结肠、直肠的息肉状腺瘤
     (5)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
     (6)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7)皮肤慢性溃疡
     (8)肝硬化



   2)非典型性增生(dysplasia, atypical hyperplasia)
  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不足以诊断为癌。轻、中、度三级。
  3)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上皮全层的癌变,但尚末突破基底膜。
  7.纤维瘤:fibroma
  8. 脂肪瘤:lipoma
  9.脉管瘤:血管瘤(hemangioma)和淋巴管瘤(lymphangioma)

  10.平滑肌瘤:leiomyoma
  11.骨瘤:osteoma
  12.软骨瘤:chondroma
  13.纤维肉瘤:fibrosarcoma
  14.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  

   15.脂肪肉瘤:liposarcoma
  16.横纺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
  17.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
  18.血管肉瘤:hemangiosarcoma
  19.骨肉瘤:osteosarcoma
  20.软骨肉瘤:chondrosarcema
  21.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22.黑色素瘤:melanoma
  23.畸胎瘤:teratoma
  24.肾胚胎瘤:embryonic tumor of kidney. Nephroblastoma. wilms瘤
  25.癌肉瘤:carcinosarcoma
  癌与肉瘤的区别


第八节 病因学和发病学

   基因病
  致癌因素 激活原癌基因或(和)灭活肿瘤抑制基因,凋亡调节基因和(或)DNA修复基因的改变→细胞转化→多克隆性增生→亚克隆→恶性转化→恶性肿瘤。
  一、分子生物学基础
  (一)癌基因
  1.原癌基因、癌基因及其产物
  癌基因oncogene:具有潜在的转化细胞能力的基因



   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2.原癌基因的激活
  ①突变,产生具有异常功能的癌蛋白。
  ②过度表达,产生过量的正常结构的生长促进蛋白。
  引起原癌基因突变的DNA结构改变:
  1)点突变
  2)染色体易位
  3)基因扩增
  突变的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癌蛋白,oncoprotein)与原癌基因的正常产物有结构上的不同,失去正常产物的生长调节作用,影响靶  细胞方式:①生长因子增加;②生长因子受体增加;③产生突变的信号转导蛋白;④产生与DNA结合的转录因子。
  (二)肿瘤抑制基因 tumor suppressor gene
  抑制基因功能的丧失可促进细胞的肿瘤性转化Rb基因、P53基因。
  (三)凋亡调节基因、DNA修复调节基因
  (四)端粒和肿瘤
  (五)多步癌变的分子基础
  二、长期的多因素形成的分阶段和过程
  (一)化学致癌因素
  多环芳烃、芳香胺类、氨基偶氮染料、亚硝胺类、真菌毒素、烷化剂、酰化剂、金属元素。
  (二)物理性致癌因素
  (三)病毒和细菌致癌
  RNA致瘤病毒、DNA致瘤病毒(HPV、EBV、HBV)、HP
  三、内因及机制
  (一)遗传因素
  (二)肿瘤免疫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P225—243
第一节 恶性淋巴瘤 malignant lymphoma

   定义:原发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等处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二类。绝大多数为B细胞源性,次T细胞源性。
  一、霍奇金淋巴瘤 Hodgkin’s lymphoma, HL
  光镜特点:肿瘤性成分——R-S细胞
  反应性成分——炎症
  ①典型R-S细胞:双核或多核瘤巨细胞,核大、核膜厚、核内有一大、嗜酸性核仁,周围空晕,最典型的R-S细胞的双叶核面对面推列,形成镜影细胞(mirror image cell),具诊断意义。
  ②单核R-S细胞又称霍奇金细胞。
  ③陷窝细胞又称腔隙型细胞。
  ④爆米花细胞(popcorn cell)。
  组织学类型:
  1.结节硬化型
  2.混合细胞型
  3.淋巴细胞减少型
  4.淋巴细胞为主型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Hodgkin’s lymphoma, NHL

第二节 白血病 leukemia

   定义: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增生形成的恶性肿瘤,特征是髓内异常白细胞增生取代正常骨髓组织,侵入周围血、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全身各组织和器官。 
  分类:①急、慢性。
     ②淋巴细胞性和粒细胞性。
     ③白细胞增多性和不增多性。
     ④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分型



   FAB分类
  绿色瘤(chloroma)或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
  骨及骨外组织局限性的原粒细胞肿瘤,新鲜时肉眼呈绿色,暴露于空气后,绿色消退,可发展急粒白血病。

第三节 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

   一、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malignant histiocytosis,恶组
  组织学上类似于组织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进行性、系统性、肿瘤性增生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多为伴或不伴嗜血细胞综合征的T细胞淋巴瘤(T or NK细胞)。
  二、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结束语(5min):
  总结良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

  八、复习思考题及病例分析:
  一、名词:
  Atypia, Borderline tumor, Cachexia, CarcinoSarcoma, Carcinoma Simplex, Carcinoma in situ, Dysplasia, Growth factor, Growth fraction, Heterogeneity, Mirror image cell, proto-oncogene, Teratoma.
  肿瘤 异型性 肿瘤的生长分数 肿瘤的异质化 转移 恶病质
  交界性肿瘤 癌肉瘤 单纯癌 癌前病变 非典型增生 原位癌
  恶性淋巴瘤 镜影细胞 白血病
  二、问答
  1. 试举例说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2. 简述癌与肉瘤的区别?
  3. 一患者颈部有一3×2cm大小肿块,根据所学的病理学知识,考虑有哪些疾病 的可能?需作哪些检查以确诊和鉴别诊断?
  4. 小肠可发生哪些肿瘤?
  三、病例讨论:
  病史摘要:胡某某,女,62岁。剑突下疼痛三余年,疼痛无规律。近三月疼痛加剧,经常呕吐并解黑色柏油样大便,患者纳差、全身乏力,体重明显下降。
  体查:慢性病容、面色苍白,消瘦,左锁骨上及双腋下淋巴结肿大,质硬。肝肋下2.5厘米,腹部少膨隆,腹水征阳性。
  实验室检查:胃镜发现胃窦有一个4厘米x3.5厘米大小溃疡肿块。B超示肝内多发性结节,大网膜及肠系膜上多数大小不等结节,双卵巢肿大。腹水为血性?涂片中见癌细胞,血常规:RBC2.5E12/L,Hb6.5g/L WBC12.6E9/L(正常参考值: RBC3.5-5.0X1012/L,WBC4-10X109/L,Hb11-15g/L)
  讨论题
  1、作出病理诊断?
  2、推测分析胃、肝、淋巴结、大网膜、肠系膜及卵巢之间的病变关系

  九、课后记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28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
   教 案


授课科目:病理学
授课内容:心血管系统疾病
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授课学时:6学时
授课教师:郑长黎
授课地点:23教室
授课时间:2002年5月



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主要脏器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熟悉其病因及发病机制。
  2、 掌握冠心病的概念、类型,熟悉心绞痛的概念、原因和机理,掌握心肌梗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及结局,了解心肌纤维化及冠状动脉性猝死的概念。
  3、 掌握高血压病的各期病变特点及心、肾、脑、视网膜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了解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4、 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及风湿性全心炎的病变特点,熟悉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变、风湿性动脉炎、脑部等病变特点。熟悉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5、熟悉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6、 掌握心瓣膜病的概念,掌握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发生的形态学改变、临床表现。
  7 、 熟悉心肌病的概念、分类。熟悉原发性心肌病的概念、类型及其病变特点与诊断标准。
  8、了解心肌炎的分类及其主要病变特点。
二、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6×50分钟)
  1、动脉粥样硬化 60min
  2、冠心病 40min
  3、高血压病 70min
  4、心肌病 30min
  5、风湿病 50min
  6、心瓣膜病 25min
  7、感染性心内膜炎 18min
  8、心肌炎 7min

三、讲授重点
  1、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病变
  2、冠心病
  3、良性高血压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4、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风心病
四、讲授难点
  1、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2、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五、教学法
  1、密切联系总论:心血管系统是各论中的第一章,讲授中,紧密联系总论部分,启发同学们将总论的知识用于各论。
  2、密切联系临床,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病变来解释病人出现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3、适当使用专业英语,使用英语提纲。
  4、采用提问式、启发式教学。
  5、列举实例,既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彩色胶片、投影仪、粉笔、黑板刷、教鞭、洁净白大衣等。
七、教材及参考书
  1、李甘地,主编。《病理学》七年制教材
  2、杨光华,主编。《病理学》五年制教材
  3、新版《内科学》教材
  4、《病理学研究进展》
  5、《中华心血管杂志》



                心血管系统疾病(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一、概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危险因素(risk factors)
  1. 高脂血症(hyperlipemia)
    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血症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apoB 持续增高;HDL,apoA-1减低
  2. 高血压
  3. 吸烟
  4. 性别
  5. 糖尿病
  6. 遗传因素
  (二)发病机理
  1. 损伤应答、炎症学说:被多数学者接受
  (1) 脂质的作用 LDL氧化后具有细胞毒性
  (2) 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3) 单核细胞的作用
  (4) 平滑肌的作用:SMC增生,功能转变(合成、分泌、吞噬),生长因子的作用,炎症介质的作用
  2. 致突变学说
  3. 脂源性学说
  4.受体缺失学说
  三、病变
  好发部位: 大中型动脉分叉和分支开口



  1. 脂纹(fatty streak) 早期病变
  大体:主动脉后壁分支开口1~2cm黄色条纹稍隆起内膜表面
  镜下: 内膜下单核细胞、泡膜细胞浸润,脂质沉着
  2.纤维斑块期 (fibrous plaque)
  大体:隆起灰白色斑块
  镜下:1)内膜(斑块表面)纤维增生、玻变形成纤维帽
     2)纤维帽下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及脂质



  3.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或粥瘤(atheroma)
  泡膜细胞坏死崩解 释放溶酶体酶,致其他成分坏死 ,斑块缺血坏死
  大体:灰黄色隆起斑块,大小不一,新老病变交替。
  切面观:上为厚的白色纤维帽,下为黄色粥糜物.
  镜下:纤维帽:玻变胶原纤维及散在平滑肌细胞.深层:无定形坏死物,内含脂质, 胆固醇结晶, 钙化,残存的泡沫细胞. 边缘及其底部:肉芽组织增生;中膜平滑肌变薄,萎缩. 外膜: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增生,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4.继发病变
  (1)斑块出血
  (2)斑块破裂 形成粥瘤性溃疡,胆固醇栓塞
  (3)血栓形成 斑块破裂胶原暴露,血小板凝集
  (4)钙化
  (5)动脉瘤(aneurysm)形成
  动脉瘤的概念,病变,分类(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并发症。



  四、主要动脉的病变
  1. 主动脉AS
   部位:主动脉后壁、分支开口处(腹主动脉,主动脉弓,升主动脉)
   病变:斑块破裂,粥瘤溃疡附壁血栓.中膜萎缩,腹主动脉瘤形成.
  2. 脑动脉AS
   部位:颈内动脉起始部,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脑底动脉环
   病变:粥样斑块,动脉狭窄,脑缺血,脑萎缩脑软化小动脉瘤,破裂出血
  3. 肾动脉AS
   部位:肾动脉开口处
   病变:肾动脉狭窄,肾梗死,机化瘢痕(固缩肾)高血压.
  4. 冠状动脉 AS
    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5 四肢动脉

              第二节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概念: 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氧所致心脏病
  一、 病因



  1. 冠状动脉 AS致冠状动脉狭窄
   部位:前降支,右、左主干、左旋支、后降支
   性别:男>女
   病变特点: 粥样硬化斑块(1)在冠状血管近侧端分支开口处重(2) 靠近心室壁侧,斑块新月形,或血栓形成, 腔狭窄。
   狭窄程度分级:1级 25%,2级 26~50%, 3级 51~75%, 4级 76%
  2. 冠状动脉痉挛
  3 .炎症性冠状动脉狭窄
  二、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心肌耗氧量,供氧量暂时失平衡所致
  机制:心肌缺氧 代谢产物堆积刺激交感神经末梢
  1 稳定性心绞痛
  2 不稳定性心绞痛
  3 变异性心绞痛
  三、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cyion)
  冠状动脉狭窄,闭塞,供血区心肌持续缺血,缺氧,引起大面积心肌坏死
  (一) 内膜下心肌梗死suba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ction
  病变部位:心室壁内侧1/3内膜下心肌
  形态特点:内膜下心肌多发,小灶状坏死,0.5~1.5cm或融合
  (二)区域性心肌梗死regional myocardial infaction
  梗死累及心肌全层
  1. 病因 冠状动脉狭窄,血栓形成,持续性持续性痉挛.
  2. 病变
   好发部位:50%发生在左前降支供血区:左室前壁,心尖,室间隔前2/3.
   左回旋支供血区: 左室侧壁; 右冠状动脉供血区: 左室后壁,右心室,室间隔后1/3。
   大体形态: 不规则,地图状,灰黄土黄色,干燥无光泽,出血充血带. 2~3W后梗死区肉芽组织增生,呈暗红色,5 W 后梗死区机化,疤痕取代, 呈灰白色。
   镜下: 凝固性坏死梗死周边:充血出血心肌肿胀变性,炎细胞浸润。
   生化:血肌酸磷酸激酶,尿肌红蛋白增高。



  3. 合并症
   (1) 心脏破裂
   (2) 室壁瘤
   (3) 附壁血栓形成
   (4) 梗死灶机化
   (5) 心源性休克
   (6) 非细菌性纤维素性心外膜炎



  四、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
   概念,病变
  五、冠状动脉性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
   概念,诊断标准

                      第三节 高 血 压 hypertension
  体循环长期持续不正常的血压升高
  一、病因,发病机理
  (一)发病因素
  1、遗传因素:激素样物质,RAS基因突变,钠通道蛋白基因突变
  2、饮食:
  3、肾因素
  4、社会因素
  (二)发病机制
  1、钠水潴留
  2、功能性的血管收缩
  3、结构性的血管肥厚
  二、病变
  (一).良性高血压(benign hypertension)缓进性(chronic hypertension)
  1 机能紊乱期:无器质性病变
  2 动脉病变期
  1) 细动脉(>1mm) 肾入球动脉,脾中央动脉,视网膜细动脉长期反复痉挛 内皮细胞间隙增大,血浆蛋白渗入内皮下间质凝固,细动脉硬化,增厚狭窄
  病变:细动脉壁红染,均质,玻变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
  2)小动脉:纤维、平滑肌增生,玻变。
  3).中型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弓形动脉及小叶间A中膜增厚呈洋葱皮状,腔狭窄。
  4)大动脉:无明显病变,或AS
  3 内脏病变期
  (1) 心脏
  A、代偿期 外周阻力 左室肥大 心肌收缩力
  大体:左室肥厚1.5~2 cm,心腔不扩张,重量增加,400克以上.
  镜下:心肌纤维增粗, 分支 ,核大深染
  B、失代偿期 长期外周阻力 +心肌供血不足 收缩力 心腔扩张 离心性扩张 心衰



  (2) 肾脏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primary granulo-contracted kidney)
  细动脉性肾硬化(arteriolar nephrosclerosis )双侧 对称
  大体:双肾体积缩小,硬,重量(100gm以下), 表面细颗粒状,皮质变薄,皮髓质境界不清。





  镜下:A、入球动脉,出球动脉,小叶间及弓形动脉硬化; B、肾小球萎缩, 纤维化玻变; 代偿性肥大;C、肾小管萎缩,纤维化,代偿性扩张
     D、肾间质纤维化,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3)脑病变
  1)脑水肿
  2)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crisis)
  3)脑软化
  4)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脑出血的特点,机制,好发部位,临床表现。
  (4) 视网膜病变
  (二)恶性高血压(malignant hypertension)
   概念,病变特点.

                       第四节 风 湿 病(rheumatism)
  一、 病因,发病机理
  1.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2. 交叉免疫损伤:主要抗原,M蛋白,C多糖等。
  二、病变
  (一) 基本病变
  1 变质渗出期 1月,结缔组织粘液变性,纤维素样坏死,少许炎症细胞浸润。
  2 增生期 2~3月,风湿性肉芽肿形成,Ashoff body。
   (1)部位
   (2)形态
   (3)组成:风湿细胞的形态特点
  3 疤痕期(愈合期) 2~3月
   上述病变后果 反复发作,新老病变并存,变形。



  (二) 各器官病变



  1.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pancarditis)
  (1) 风湿性心内膜炎
  受累瓣膜:二尖瓣;二尖瓣+主动脉瓣
  病变:早期 浆液性心内膜炎,发展为疣状心内膜炎: (verrucous endocarditis)
  瓣膜闭锁缘单行排列疣状赘生物(1~2mm),赘生物早期为白色血栓,机化为纤维瘢痕。
  后果:慢性心瓣膜病 瓣膜增厚,变形,卷曲,缩短, 瓣膜间粘连,腱索变粗短。
  (2) 风湿性心肌炎(rheumatic myocarditis)
  病变 风湿性肉芽肿(风湿小体) 在心肌间质, 小动脉旁。成人:灶性间质性心肌炎。儿童:弥漫性间质性心肌炎
  (3) 风湿性心包炎(rheumatic pericarditis)
  心包脏层 浆液纤维素性炎症 绒毛心 (cor villosum) 缩窄性心包炎
  2 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ic arthritis)
  部位:大关节
  病变:浆液性炎症,少量纤维素,可复性。
  3.皮肤
  (1)环形红斑(erythema annullare)
  (2)皮下结节(subcutaneous nodules)
  4. 风湿性动脉炎(rheumatic arteritis)
  5. 风湿性脑病:小舞蹈症(chorea minor)

                第五节 心 瓣 膜 病valvular vitium of the heart
  一、概述
  概念,类型
  二、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



  病变 及临床病理联系
  1 二尖瓣口呈鱼口状(达0.5cm)`
  2 血液动力学改变
   ① 左心房 代偿性扩张
   ② 肺淤血,水肿,出血
   ③ 右心室代偿性肥大、扩张,三尖瓣关闭不全,大循环淤血体征
   ④ 左心室轻度缩小

  三、二尖瓣关闭不全(mitral insufficiency)
   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第六节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ub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一、概念: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亚急性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草绿色链球菌,直接损伤,免疫损伤

   三、病变
  1 原有瓣膜病变
  2 病变瓣膜上赘生物特点:
  3 镜下: 赘生物:血小板,纤维素,细菌菌落, 炎细胞,坏死物,赘生物根部肉芽组织增生,原有瓣膜病变可见



  四、结局、合并症
  1 败血症
  2 动脉栓塞
  3 免疫性综合征

                第七节 心肌病( cardiomyopathy)
  一、概述
  概念
  类型:原发性心肌病,继发性性心肌病
  二、原发性心肌病(primary cardiomyopathy)
  (一) 扩张性心肌病 (dilated cardiomyopathy)
  病变特点:重量增加,各心腔显著扩大,心衰,相对关闭不全
  (二) 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病变特点:心肌肥大,室间隔不对称肥厚,左室流出道狭窄
  (三) 限制性心肌病(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
  病变特点:心内膜及内膜下心肌进行性纤维化。


  

  (四) 克山病(Keshan disease)
  1发病因素 1)感染 2)硒元素不足
  2病变

                 第八节 心肌炎(myocarditis)
  一、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
  1. 病因
  2 病变
  3. 临床联系



  二、细菌性心肌炎(bacterial myocarditis)
  1. 病因
  2 病变
  三、孤立性心肌炎(isolated myocarditis)
  病变: 弥漫性间质性心肌炎,特发性巨细胞性心肌炎

                  第九节 复习思考题及病例分析
  1. 名词解释:
  粥瘤(atheroma);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aease);心绞痛(angina pectoris);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冠状动脉性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 hypertrophy);细动脉性肾硬化(arteriolar nephrosclerosis);动脉瘤(aneurysm);风湿小体(Aschoff body);Osler小结;心肌病(cardiomyopathy)
  2. 问答题
  1) 试述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及其发生机制?
  2) 试述高血压病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3) 试述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病的关系?
  4) 试述风湿病的病变及其后果?
  5) 试述心肌梗死的病变及临床联系?

  3. 病例分析
  病例一
  陈某,58岁,因心前区绞痛突然倒地死亡。死者有高血压病史。曾多次心前区疼痛,放射到左肩。此次因连续开会疲倦,饭后洗碗时,突然说心前区不适,继而倒地。医生赶到时,血压量不到,心跳、呼吸已停止。

  病例二
  顾某,男,60岁,血压高20余年,波动在26.7~33.3/13.3~14.5kPa之间. (正常12.0~18.6/8~12.0kPa),近两年劳累后出现心悸、气促,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痰,夜间睡眠中常因气闷而突然惊醒.近半年双下肢浮肿,上述症状加重.今日因与他人口角突然倒地,昏迷而入院.

  病例三
  何某,女,38岁,劳动时心悸气促10年,反复水肿3年就诊。患者10年前走远路即感心悸气促。去年开始不能平卧,气促心悸,加剧,尿少,双下肢浮肿,咳粉红色泡沫痰。既往史:10多岁时患过关节炎,有喉痛史。12年前曾因心肌炎心包炎住院治疗。体查:面色及口唇青紫,呼吸脉搏血压检查不满意,双肺大量湿性罗音,心率不齐,140次/分,心尖区闻及舒张期隆隆性杂音,心界扩大,腹水症,肝肋下6指,双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WBC 14E9/L。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29
呼吸系统疾病

--------------------------------------------------------------------------------


    中南大学湘雅基础医学院
    教 案

授课科目:病理学
授课内容:呼吸系统疾病
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授课时数:6学时
授课教师:金鸥
授课地点:13教室
授课时间:2002年4月


湘雅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特点、诊断标准及并发症。
  2. 掌握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肺心病的发病机理和病变特点及其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关系。
  3. 掌握大、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了解病毒性肺炎和军团性肺炎的病变特点。
  4. 掌握硅肺、鼻咽癌及肺癌的病变特点。
  5. 了解SARS和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变特点。
二、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6×50分钟)
  (1)复习肺组织学及生理和解剖特点 15min
  (2)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 85min
  (3)肺炎 70min
  (4)支气管扩张症 20min
  (5)硅肺 40min
  (6)鼻咽癌、肺癌 50min
  (7)病例诊断 20min
三、讲授重点
  1.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心病的病变及发展。
  2. 大、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区别。
  3. 硅肺的发病机理及病变特点
  4. 鼻咽癌的病因、组织学分型及早期临床表现,最常见的转移途径和部位。
  5. 肺癌的病因、分型和早期肺癌的表现。
四、讲授难点
  1.慢性支气管炎的发展和结局,慢性支气管炎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的关系。
  2.硅肺的发病机理。
五、教学法
  1. 简略复习正常支气管的生理和解剖特点,尤其是介绍小气道的概念,并结合炎症总论,启发式讲授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其病变发展所造成的后果,带入肺气肿的学习,并能自行联系临床表现。
  2. 运用炎症总论的基础知识及对比的方法,适当运用提问式方法讲授大、小叶性肺炎的病变并比较其异同点。
  3. 鼻咽癌及肺癌的讲授,对于鳞癌与腺癌的病变特点可结合肿瘤总论章节简述。讲授肺癌时可结合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教育学生注意保护生存环境。
六、教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教鞭。
七、教材及参考书
  1. 李甘地主编, 《病理学》第 一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P196-223
  2. 杨光华主编,《病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 成令忠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4. 吴在德主编,《外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5. 刘彤华主编,《诊断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 王吉耀主编,《内科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一、复习(简单,结合图片)
  (一)呼吸系统组成及特点
  1. 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通气和换气的器官。
  2.特点:(1)与外界相通(环境中有害物、病原微生物、致敏原等→肺)
  (2)血流量多(接受全部心输出血量,全身各脏器疾病进入血流中的致病因子→肺)
  (3)自身防御功能,能净化自身(粘液-纤毛排送系统;粘液中含溶菌酶、干扰素等;肺巨噬细胞;肺泡毛细血管膜)--受损(起主要作用)→肺疾病。
  (二)肺组织学



   *肺实质: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端的大量肺泡。
   *肺间质:结缔组织及血管、淋巴管、神经等。
  *肺导气部:叶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无气体交换功能。
  *肺呼吸部:呼吸细支气管→肺泡,行使气体交换功能。

  气管→左右主支气管→叶支气管→ 段支气管 →小支气管→ 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肺导气部随分支管经变小,管壁渐薄,管壁结构也渐变化:




  (1)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单层纤毛柱状杯状细胞逐渐减少→消失
  (2)腺体及软骨渐减少→消失(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3)平滑肌渐增多→完整的环行肌层(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小气道:临床上,通常将管径<2mm的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称为小气道。
  *肺小叶(肺的结构单位): 每个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分支末端的肺泡组成肺小叶。
  *肺腺泡(基本功能单位): 呼吸细支气管及其远端所属的肺组织。
  *肺泡: 支气管树的终末部分, 肺的主要结构。
  (1) 肺泡上皮(Ⅰ型: 95%,细胞扁平, 覆盖肺泡内表面; Ⅱ型: 少, 立方形, 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 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防止呼气末肺萎陷和维持小气道通畅功能)。
  (2)肺泡毛细血管膜(气血屏障): 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上皮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内皮与基膜。是气血交换场所。总厚度约0.5微米。
  *(3)肺泡隔: 相邻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肺间质) 弹性纤维较丰富。
  *(4)肺泡间孔: 相邻肺泡之间的小孔,呈圆形, 卵圆形或不规则裂隙状, 直径10-15微米, 是沟通或均衡邻近肺泡内气体的含量的孔道。当某个终末细支气管或呼吸细支气管阻塞时, 起侧支通气作用, 防止肺泡萎缩。但肺感染时, 病菌可通过肺泡孔扩散, 使炎症蔓延。
  * Lambert管道(孔): 远端细支气管和邻近肺泡之间有短的上皮细胞覆盖的小交通管道, 直径约20-30微米, 称细支气管-肺泡交通支或称Lambert孔, 维持侧支通气起重要作用。肺泡间孔只能帮助邻近肺泡的侧支通气, 而Lambert孔则提供了多数肺泡通气的途径。
二、肺炎(pneumonia)
  炎症性质:肺的急性渗出性炎症。
  分类:a.病因: b.发生部位: c.病变范围:小叶性;节段性;大叶性。d.病变性质:
  (一).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
  1.概念:主要由肺炎球菌引起的累及肺大叶的大部或全部,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
  2.病因及发病机制
  吞噬细胞吞噬或纤毛粘液排送清除→不引起肺炎
  肺炎球菌(>95%)→上、下呼吸道
  侵入肺泡内繁殖→邻近肺组织蔓延→整个大叶→另大叶
  * 肺组织对侵入肺泡内的细菌发生的炎症反应,一般认为变态反应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毒性较弱的一些肺炎球菌可长期存在于上呼吸道,使机体对该菌处于致敏状态。
  3.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1)充血水肿期(1-2天)
    ①镜下:肺泡壁充血、水肿、肺泡腔内大量浆液性渗出物
    ②肉眼:肺叶肿胀,重量↑ 暗红,切面可挤出带泡沫的血性浆液
    ③临床:全身中毒症状重;咳嗽、淡红泡沫痰;听诊;淡薄均匀阴影;可检出肺炎球菌
   (2)红色肝样变期(3-4天)




    ①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显著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大量纤维素及大量红细胞
    ②肉眼:病变肺叶肿胀,重量↑,色暗红,质实如肝,切面呈粗糙 颗粒状
    ③临床:铁锈色痰,胸痛,呼吸困难及紫绀,肺实变体征,大片致密阴影,可检出多量肺炎球菌
   (3)灰色肝样变期(5-6天)



    ① 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呈贫血状态;肺泡腔内大量纤维素及大量中性粒细胞
    ②肉眼:质实如肝,灰白色,切面干燥,颗粒状
    ③临床:缺氧症状减轻,肺炎球菌不易检出(吞噬及患者对病原菌产生抗体),其余同上
   (4)溶解消散期(7-)




    ①镜下:中性粒细胞变性崩解,肺泡巨噬细胞增多,纤维素被溶解,肺泡内重新含气。
    ②肉眼:质地变软,切面颗粒状外观渐消失,可涌出脓样混浊液体。
    ③临床:体温下降,又可闻湿啰音,肺实变体征消失,病变区阴影密度渐减低,透亮度渐增加。

    *说明:①大叶性肺炎时,肺组织常无坏死,,肺泡壁结构也无破坏,愈复后可完全恢复正常结构和功能。有大量中性粒细胞,但无组织坏死。②上述为典型经过,只在未经治疗的病例才能见到,较多见的是节段性肺炎(segmental pneumonia)。③同一大叶病变可处于不同时期。
   4.并发症
    (1)肺肉质变(pulmonary carnification):肺泡腔内纤维素多,中性粒细胞渗出少,溶蛋白酶不足,致肺泡内纤维素渗出物不能被完全分解吸收清除时,则由肉芽组织加以机化,病变肺组织变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
    (2)化脓性胸膜炎及脓胸
    (3)肺脓肿:非常少见,见于毒力强的致病菌感染,Ⅲ型肺炎球菌或伴金葡的混合感染。
    (4)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
    (5)感染性休克:最严重的并发症,较多见,病死率较高。
  (二)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
   1.概念:以肺小叶为单位的急性渗出性炎症,其中绝大多数为化脓性炎症。小叶病变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向其周围时扩展,又称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
   2.病因及发病机制
   常见的致病菌是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绝大多数经气道侵入肺组织。
   诱因:继发于其他疾病; 长期卧床的衰弱病人,肺组织淤血水肿,侵入的细菌易生长(坠积性肺炎,hypostatic pneumonia); 全身麻醉及昏迷病人(吸入性肺炎,inhalation pneumonia)。年老体弱者。
   3.病理变化
   (1)镜下: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急性化脓炎症,病灶周肺组织代偿性肺气肿或肺萎陷。




   (2)肉眼:散在实变病灶,下叶后部明显,病灶大小不一,直径约1cm,灰黄色,病灶可融合。




   *融合性支气管肺炎(confluent bronchopneumonia):与大叶性不同处:大叶内实变密度不一致;大叶边缘有较正常的,切面无干燥颗粒,色不均一。

  4.病理与临床联系
  (1)发热、咳嗽、咳痰(感染中毒;支气管腔内有炎性渗出物并刺激支气管粘膜)。
  (2)呼吸困难及紫绀(病灶内细支气管及肺泡性内有多量渗出物,使肺泡通气量减少及换气障碍)
  (3)实变体征不明显(病变大于3-4cm可出现实变体征)
  (4)听诊可闻及湿性罗音(病变区细支气管及肺泡腔内含有渗出物)
  (5)x线照片可见双肺散在灶状阴影
  5.并发症
  (1)呼吸衰竭:病变肺组织充血,使局部血流量增加,但病变的细支气管及肺泡腔内又充满渗出物,因而影响肺泡通气和换气功能,如果病变广泛可引起呼衰。
  (2)心力衰竭:①肺部炎性淤血、缺氧→肺小动脉痉挛 ②严重缺氧和毒血症→心肌变性 →心肌收缩力↓
  (3)肺脓肿、脓胸、脓毒败血症
  *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
  年龄          青壮年         小儿、年老
  病前           体健           体弱
  炎症性质        纤维素性炎        化脓性炎
  病变范围         肺大叶         肺小叶
  肉眼         单侧肺.左下叶多    两肺各叶.背侧及下叶多
             肺大叶实变.病灶大  病灶常小(直径约1cm)散在实变
  镜下         纤维素性炎       化脓性炎.肺组织有破坏
             无组织坏死        .肺泡壁完整
  预后            较好          较差
  (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drome SARS)
  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 典型肺炎通常是指由肺炎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肺炎,症状比较典型,有发烧、胸痛、咳嗽、咳脓痰、白细胞升高等。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
  2. 非典型肺炎是指由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嗜军团杆菌等引起的肺炎。表现高热、干咳、呼吸困难等。病理改变无特征性,多表现间质性炎症。
  3. 引发SARS的病毒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冠状病毒的名称来源于在电子显微镜下此类病毒呈现出有一个花冠状外围的形态。在大自然中, 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宿主包括啮齿动物、鸟类、其他脊椎动物和人)。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引起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发病,最典型的是进入通常在冬季或春季在人群中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目前推测:由于病毒基因的变异,使本身毒性不大的冠状病毒成为杀伤力极强的新型病毒。
  4. 8月16日卫生部报告我国内地已无非典病人。我国内地24个省区市先后发现非典型肺炎疫情,共波及266个县和市(区)。截止8月16日10时,累计报告非典型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治愈出院4959院,死亡349例(另有19例死于其他疾病未列入非典死亡人数中)。
  5. 在药物对病毒无效的情况下,隔离病毒感染者是切断病毒在人群中继续传播的唯一有效的控制方法。
  卫生部:“四早”制度化,医院发热门诊长期保留。
  ※ 抗击非典斗争中总结出来的“四早”经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注:注意教书育人,树立医学生的医德和奉献精神,使未来的医生们感到医疗事业的神圣和崇高。
  (四).军团菌性肺炎(legionella pneumonia)
  1.是嗜肺军团杆菌(legionel)引起的一种非典型支气管肺炎。是1976年在美国费城退伍军人集会中爆发的急性传染病,当时221人发病,34人死亡,多为年老者,中国1982年发现第一例病人。多经空气传播。
  2.病变:肉眼-肺体积增大,表面有渗出的纤维素,切面见数目不等灰白结节(直径约1cm)。
镜下-肺泡壁充血,肺胞腔内充满单核C.巨噬C.中性粒C及纤维素,腔内渗出物呈坏死溶解状,巨噬细胞浆内见非抗酸短小杆菌(银染色或Gimenez染色);细、小支气管呈急性化脓性纤维素性炎症改变。
  3.临床表现: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咳嗽、胸痛等;照片见两肺出现浸润病灶影。免疫功能低下者死亡率高达10%-20%。
  (五) 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
  1.常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多见于儿童;
   临床:①病毒血症-发热,血常规:L↑②频繁难治的咳嗽,气促,发绀等。
  2.病理变化:间质性炎症 interstitial pneumonitis
  (1)肉眼:病变不明显,(尸检时常肉眼观察未见明显变化,镜下表现间质性肺炎)。
  (2)镜下:炎症沿支气管、细支气管壁及其周围、小叶间隔及肺泡间隔分布。肺泡间隔明显增宽,充血、水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肺泡腔内一般无渗出或少量浆液,重者可有炎性渗出物。 透明膜形成(肺泡腔内的浆液性渗出物浓缩成一层红染的膜样物贴附于肺泡内表面)。
  病理组织学诊断依据:



  病毒包涵体-上皮细胞胞浆内或胞核内,圆形或椭圆,红,细胞大小,嗜酸性或嗜碱性染色,其周围可见清淅的透明晕。 *有可肯定诊断,没有不能否定。
  *气血屏障很薄,总厚度约为0.5微米,间质性肺炎时,肺泡间隔结缔组织水肿炎症细胞浸润以及透明膜形成,以致肺气体交换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缺氧明显。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是一组以肺实质与小气道受到病理损害后,导致慢性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呼气阻力增加、肺功能不全为共同特征的肺疾病的统就。主指慢支、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扩。
  (一).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1.病因及发病机制
  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呼吸道反复病毒感染和继发性细菌感染是引起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吸烟、空气污染等可加重慢支炎的进展。
  *外因(感染;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病率高2-8倍;环境:大气污染、工业粉尘、过敏物)。
  *内因:机体抵抗力降低,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受损。
  2.病理变化
  (1)呼吸道粘膜上皮的损伤与修复:炎性渗出及粘液分泌↑→纤毛粘连倒伏、脱落,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上皮细胞再生修复:鳞化,杯状细胞↑→粘液纤毛排送系统功能↓
  (2)呼吸道腺体的变化:粘液腺大量增生和肥大,分泌亢进;浆液腺化生为粘液腺;粘液上皮杯状细胞增多。
  分泌功能亢进→咳嗽、咳痰症状;粘液栓→气道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呼气困难 ↓ 亢进细胞渐衰竭→粘膜变薄,腺体萎缩(萎缩性慢支炎) →分泌物,痰少或无痰,干咳
  (3)平滑肌、弹力纤维及软骨受损(导致支扩):管壁平滑肌束断裂、萎缩,软骨变性、萎缩、钙化或骨化。喘息型患者,平滑肌束可增生、肥大、管腔变窄。
  (4)管壁充血,慢性炎细胞浸润
  3.病理与临床联系
  (1)咳、痰(炎症刺激及分泌物增多)、喘(支气管痉挛或支气管狭窄及粘液栓阻塞)。
  (2)肺部可闻及干、湿性罗音
  (3)并发症: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炎、肺气肿(慢支反复发作纵深发展,累及许多细支气管及肺泡,导致细支气周围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
  (二).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
  1.概念:指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因过度充气呈持久性过度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
  2.病因及发病机制
  肺气肿是支气管和肺疾病常见的并发症,最多见于慢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发生的关键环节是小气道(主要是细支气管)炎症和肺泡间隔的断裂。
  (1)细支气管阻塞性通气障碍:a.慢性炎症使小气道管壁增厚、粘液栓→小、细支气管不完全阻塞→能吸入部分气体而呼气困难。B.细支气管支撑组织破坏:炎症损伤细支气管及肺泡壁的弹力纤维→呼气时管腔闭陷及呼气时肺泡壁不能回缩→肺腺泡内残气量增多。C.细支气管闭塞时吸入的空气可经细支气管和肺泡之间的Lambert孔进入闭塞远端的肺泡内而呼气时该孔闭合,空气不能排出。
  (2)弹性蛋白酶增多、活性增高
  ①小气道炎→ 嗜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 释放多量弹性蛋白酶(正常水平的α1-AT可抑制这种破坏)及生成大量氧自由基→ 弹性蛋白酶↑、活性增强 → 降解肺组织中的弹性硬蛋白、Ⅳ 型胶原、蛋白多糖→ 破坏肺泡壁结构。
  *氧自由基(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释放)使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 α1-AT)失活,而此酶是弹性蛋白酶的抑制物。
  ②遗传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或极低)是原发性肺气肿的原因,此家族肺气肿的发病率比一般人高15倍,多小于40 岁发病,我国少见。
  ③吸烟 a.致慢支炎(间接→肺气肿) b.吸烟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含量为非吸烟者的 4倍以上。吸烟可使α1–抗胰蛋白酶失活。
  3.分类及病理变化
  (1)肺泡性肺气肿(alveolar emphysema) 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emphysema)
  ①腺泡中央型:肺腺泡中央区的呼吸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肺泡管、肺泡囊变化不明显。
  ②全腺泡型:呼吸细支气管→ 肺泡。多见于原发性肺气肿。气肿囊腔直径大于1cm者称为大泡性肺气肿
  ③腺泡周围型(隔旁肺气肿): 肺腺泡远侧端的肺泡管和肺泡囊扩张,近端呼吸细支气管基本正常。常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间质性肺气肿(interstitial emphysema)
  肺内压急骤升高→肺泡壁或细支气管壁破裂→空气进入肺间质→肺膜下、肺小叶间隔→串珠状小气泡→经细支气管周及血管周间隙→肺门、纵隔或颈部、上胸部形成皮下气肿。
  (3)其它
  ①瘢痕旁肺气肿(不规则型肺气肿)(paracicatrical emphysema)
  ②肺大泡(bullae lung) 是一种局灶性肺泡破坏, 融合形成的大囊泡。气肿囊腔直径大于2cm, 多为单个孤立的囊泡, 位于胸膜下。
  ③老年性肺气肿(老年性肺过度充气)(senile emphysema)
  肺组织退行性变, 肺的弹性回缩力减弱,而致肺残气量增多。
  ④代偿性肺气肿(非真性肺气肿)(compensatory emphysema)
  肺萎陷、肺叶切除后残余肺组织的肺泡代偿性过度充气、膨胀。不伴气道和肺泡壁的破坏。
  4.病变
  (1)肉眼:肺体积增大、边缘钝圆、 灰白质软、弹性降低切面海绵状



  (2)镜下:肺泡扩张,间隔变窄、断裂,肺泡孔扩大,肺泡壁毛细血管显著减少, 肺小动脉内膜呈纤维性增生、肥厚。



   5.临床表现
  (1)呼气性呼吸困难: 胸闷, 头痛,紫绀等缺氧症状。
  (2)桶状胸: 重度, 胸廓前后径增大;胸廓呈过吸气状态: 肋间隙增宽, 肋骨上抬, 叩诊过清音, 胸透肺透明度增加。
  (3)胸片,肺功能检查
  (4)并发症:
  ①肺心病:
  肺泡间隔毛细血管床↓↓,循环阻力↑↑→肺动脉压力↑→肺心病
  ②自发性气胸:肺大泡破裂→大量气体进入胸腔→大面积肺萎陷
  ③呼吸衰竭及肺性脑病:动脉血PaO2<8Kpa(60mmHg),有或无PaCO2>6.67KPa(50mmHg),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导致各系统代谢功能严重紊乱。呼吸衰竭造成的以脑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称肺性脑病(表现为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昏迷等)。
  (三)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
  1.指肺内支气管管腔持久性扩张伴管壁纤维性增厚的一种慢性化脓性疾病。
  2.病因及发病机理
  肺内支气管管径的维持有赖于管壁弹力纤维和平滑肌纤维的回缩力与周围肺组织的牵张力的平衡。此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支气管壁结构完整性。
  (1)感染:①破坏管壁平滑肌、弹力纤维及软骨→管壁弹性减弱;②支气管周围肺组织炎症及纤维化→对管壁牵拉;③咳嗽→管内压↑
  (2)遗传因素:
  ①巨大气管:支气管管壁先天性发育障碍(平滑肌、软骨弹力纤维薄弱或缺失)②肺囊性纤维化(pulmonary cystic fibrosis):由于未梢肺组织发育不良,小、细支气管呈柱状和囊状扩张。③Kartagener综合征(与遗传有关的支气管扩张、鼻窦炎和内脏易位的三联症):支气管上皮 纤毛结构异常并有运动功能缺欠,影响细菌排出。
  3.病理变化
  (1)部位:主要在肺段支气管以下,直径大于2mm的中、小支气管,多见于左下叶,背侧多。



  (2)肉眼:病变支气管可呈圆柱状、囊状扩张,管腔内大量脓液,蜂窝状(小、细支气管扩张);管腔不规则、壁增厚。
  (3)镜下:慢性炎症改变,管壁平滑肌、弹力纤维及软骨破坏,管壁周肺组织纤维化。
  4.临床表现:
  (1)慢性咳嗽、大量脓痰(慢性炎症和支扩的粘液分泌增加及继发感染)、反复咯血(血管壁受炎症破坏及咳嗽所致),胸痛(并发胸膜炎),感染中毒症状。如继发腐败菌感染,痰呈恶臭。临床确诊:支气管碘油造影。  
  (2)并发症:肺炎、肺脓肿、脓胸、脓气胸、
  肺气肿、肺心病(肺广泛纤维化导致肺毛细血管床↓↓以及病变肺内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分支吻合→肺动脉高压→肺心病。
四、肺间质疾病(pulmonary interstitial diseases)
  (一).肺硅沉着症(silicosis)
  1.概述:肺尘埃沉着症(pneumoconiosis)由于长期吸入有害粉尘沉着于肺,引起肺组织损伤及纤维化并伴有肺功能损害的疾病。属职业性肺疾病。
  常见的有硅肺、煤工尘肺、农民肺(霉草尘肺)。硅肺是因长期吸入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沉着于肺部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职业病。以硅结节和肺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疾病。是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职业病。
  *患病人群:开矿、采石、石英粉厂等工人。
  *特点:发展缓慢,脱离硅尘环境病变仍继续缓慢发展(危害大)。多在接触硅尘10-15年后发病,早期患者见明显症状(肺代偿能力强)。
  2.病因及发病机理
  (1)病因:SiO2微粒。①>5微米,绝大多数被上呼吸道粘膜所阻挡或由气管的粘液-纤毛排送系统清除体外;<5微米→吸入到肺,沉积在肺泡管分支→肺泡巨噬细胞吞噬(a.移到细支气管→ 粘液纤毛排送系统从气管排出体外;b.穿肺泡上皮→肺间质→淋巴管→肺门淋巴结病变;c.毛细血管→随血流到身体其它都位引起病变)。1-2微米的硅尘引起的病变最严重。吸入硅尘多,超过肺的清除能力或肺清除能力减弱(吸烟、慢支炎、肺间质纤维化),成为硅尘在肺内沉积的重要原因。②硅结晶形态不同其致肺纤维化作用亦异,四面体石英结晶的致纤维化作用强于无晶形或其它形硅,目前认为结晶型SiO2的致病力与晶体的可溶性和毒性有关。
  (2)机理:未完全阐明, ①肺泡巨噬细胞吞噬硅尘→硅尘与溶酶体融合→SiO2与水聚合成硅酸→硅酸的羟基与溶酶体膜内脂蛋白中氢原子形成氢键→损伤溶酶体膜的稳定性或完整性→溶酶体膜通透性增高或破裂→大量水解酶溢到巨噬细胞胞浆内→巨噬细胞自溶崩解(释放硅尘及致纤维化因子、炎症介质)。*化学物质及氧自由基共同损伤细胞膜。被激活的巨噬细胞形成的氧自由基可直接损伤细胞质膜。② 大量关于硅肺免疫的研究表明,在硅肺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免疫因素参与。依据: a.硅结节玻变组织的生化分析,免疫球蛋白含量明显高于胶原含量,不同于一般的玻变组织的成分。B.硅肺病变的纤维化程度与浆细胞反应强度呈正相关(动物实验证实),提示硅肺的纤维化与抗原抗体反应有关。
  3.病变
  基本病变:硅结节和弥漫性肺纤维化 特征性病变:硅结节(silicotic nodule)
  (1)肉眼:硅结节呈圆形、椭圆形,灰白、质硬、砂粒感。晚期硅结节可融合成团块,发生坏死而形成空洞。
  (2)镜下:



   ①.细胞性硅结节(吞噬硅尘的巨噬细胞局牡性聚积而成)→纤维性(纤母细胞、纤维细胞、胶原纤维构成)→胶原性硅结节:由呈同心圆状或旋涡状排列的、巳发生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构成,中央常有内膜增厚或闭塞的小血管。玻变从结节中央到周围。
  ②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可达全肺2/3以上。胸膜广泛增厚,可达1-2cm。
  *肺门淋巴结硅结节形成,钙化;肝、脾、骨髓等处硅结节。
  **肺急性硅蛋白沉积症(急性硅肺,acute silicoproteinosis):
  接触大量高浓度的细颗粒硅尘,肺泡内可见血浆蛋白、崩解的细胞碎屑及硅结晶(偏光显微镜观察)。
  4.并发症
  (1)肺结核病 硅肺结核病( silicotuberculosis)
  Ⅲ期硅肺的合并率达60%-70%或以上。
  原因:①SiO2对肺巨噬细胞的毒性损害②间质弥漫纤维化→血管闭塞致肺血循环障碍,淋巴循环障碍→肺的防御能力 。
  *肺感染其它病菌
  (2)肺源性心脏病 晚期硅肺约占60%-75%
  ①间质弥漫纤维化→毛细血管床↓→肺循环阻力↑→肺小动脉压↑ 。
  ②硅结节内小血管闭塞性血管内膜炎→管壁纤维化→狭窄、闭塞、扭曲→肺小动脉压↑。
  ③肺纤维化→缺氧 肺小动脉痉挛 →肺小动脉压↑。
  (3)慢性支气管炎及阻塞性肺气肿
  (4)自发性气胸:肺大泡破裂
  5.临床
  (1)无明显症状→呼吸困难→肺心病
  (2)胸痛
  (3) x线胸片:硅结节直径超过1cm时可显示
  (二).肺结节病(sarcoidosis)七年制可自学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其病变特点是出现非干酪样坏死性的肉芽肿,主要累及肺和肺门淋巴结,也可累及浅表淋巴结、皮肤(1/3病人,红色斑块)和眼脾、骨髓等处。轻者病变局限可自然消退,重者累及全身,预后不良。
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
  (一)概念:慢性肺疾病、肺血管及胸廓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而招致的以右心室肥厚、扩张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
  肺动脉高压是引起肺心病的关键环节
  1.肺疾病:
  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气道阻塞→通气障碍
     ↓
  ②间质纤维化及肺气肿→破坏血气屏障→气体交换面积↓→换气功能障碍 →肺泡气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肺小动脉痉挛及肺血管构型改变→ →肺循环阻力增加(COPD引起cap床↓↓、闭塞及纤维化)→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大、扩张
  *缺氧:a.干扰血管平滑肌细胞钠钾泵功能→肺小动脉痉挛
     b.促肥大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肺小动脉痉挛
  *我国尸检统计,在肺心病的病因中慢支炎和肺气肿的比率最高。
  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严重脊柱弯曲,胸廓成形术后,胸膜广泛粘连等→a.限制性通气障碍 b.压迫较大血管和造成肺血管扭曲→肺循环阻力增高,肺动脉高压。
  3.肺血管疾病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广泛、反复)、肺小动脉炎等直接→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大、扩张。
  (三)病理变化
  1.心脏病变:



  右心室肥大、扩张,重量增加(可达850g。正常成年男性284g右右,女性258g右右,一般认为>350g多属异常。)肌壁增厚,肺动脉圆锥膨隆。
  *右心室肥大的病理形态诊断标准:肺动脉瓣下2cm处在心室壁肌肉厚度≥5mm(正常约3-4mm)。
  2.肺部病变:



  ①肺小动脉的变化:肌型小动脉中膜肥厚,内膜下出现纵行肌束;无肌性细动肌化;肺泡壁毛细血管数量显著减少;肺小动脉炎、肺小动脉血栓形成和机化。②肺组织原有病变
  (四)临床表现
  1.呼吸功能不全(缺氧):紫绀、呼吸困难
  2.右心衰竭:心悸、气急、肝肿大、下肢水肿
  3.肺原发病症状
  4.血氧↓和二氧化碳↑→脑缺氧水肿,呼衰→肺性脑病:头痛及精神症状。
六、常见肿瘤
  (一).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我国十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据报道世界上80%鼻咽癌发生在我国南方各个省市,广东、广西、湖南、香港、台湾等。
  1.病因
  (1)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鼻咽低分化癌检出率极高,低-未分化癌约90%的阳性率。癌细胞内存在EBV-DNA和核抗原(EBNA),患者血清中有EB病毒核抗原、壳抗原、膜抗原和早期抗原的相应抗体。VCA-IgA(抗EB病毒壳抗原的IgA抗体)阳性率可高达97%,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可作为NPC早期诊断的参考,并可动态观察VCA-IgA水平,了解病人有无复发及有无远处转移。
  (2)环境因素:亚硝胺类、多环芳烃类等。
  (3)遗传因素:家族聚集性和种族易感性,地区性。
  2.病变
  (1)部位:最常见鼻咽顶部,其次外侧壁及咽隐窝
  (2)肉眼: 后期呈结节型、菜花型、浸润型及溃疡型
  (3)镜下:



  大多数起源于鼻咽粘膜柱状上皮的储备细胞,少数来源于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储备细胞是一种原始多能性的细胞。
  ①.鳞状细胞癌:a.角化型 b.非角化型(分化型;未分化型-癌细胞小、浆少、小圆形或短梭形、弥漫浸润的未分化癌;泡状核细胞癌:癌细胞胞浆丰富,境界不清呈合体状,核大圆形,染色质少呈空泡状,含1-2个肥大的核仁,癌细胞间常见淋巴细胞浸润。对放射治疗敏感,五年生存率较高。 ②.腺癌 *最常见是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其次是泡状核细胞癌(vesicularnucleus cell carcinoma)。
  3.扩散
  (1)直接蔓延:向上→颅底、颅神经→相应症状(头痛、颅神经受症状Ⅱ-Ⅵ);向外→咽鼓管→中耳,听力下降、耳鸣;向前→鼻腔、眼眶、软腭;向后→颈段脊髓;向下后方:会厌、口咽。
  (2)淋巴道转移:鼻咽粘膜固有层淋巴管网丰富,常在早期有淋巴道转移,咽后淋巴结→颈深上淋巴结(可为首发症状)。咽后、颈深上肿块可压迫Ⅸ-Ⅻ及颈交感神经。
  (3)血道转移:骨、肝、肺等
  4.病理临床联系
  (1)头痛、鼻塞、回缩性涕血、耳鸣,颈部肿块* 60%以上的患者是以颈部肿块作为首发症状而就医(有时NP-)——乳突尖下方或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
  (2)颅神经受损症状和体征
  (二)肺癌(lung cancer) 支气管源性癌(bronchogenic carcinoma)
  我国十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欧美发达国家肺癌发症率和死亡率为各种癌之首,高发区:京津沪、东北三省、云南个旧市,多数大城市发病居恶性肿瘤的第一或第二位。
  1.病因
  (1)吸烟: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肺癌发生率高25倍,80-90%的男性肺癌与吸烟有关,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男女比例为2:1,女性肺癌在增高,与女性吸烟增加有关。与烟龄、日吸烟量有关。烟雾中的3,4-苯并芘、砷、镍等与癌发生有关。3,4-苯并芘等多环芳烃碳氢化合物在人体内的芳烃羟化酶(AHH)的作用下转变为环氧化物成为终致癌物,可与DNA共价结合引起突变。由于体内AHH的酶活性不同,吸烟致癌上存在着个体差异。
  (2)空气污染:工业及生活中的废气,发病率与空气中苯并芘浓度呈正相关。装饰材料和地板本底中的氡和氡子体。
  (3)职业因素:铀矿工人、石棉工人、橡胶工人等肺癌发病率高,与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和放射性物质有关。
  (4)基因的改变:是否与遗传因素有关,尚无定论。肺癌中约有10-20种癌基因的突变或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最常失活的是P53基因(小细胞癌75%突变型表达,非小细胞50%突变型表达),小细胞癌主要是c-myc突变,肺腺癌主要是K-ras的突变。
  2.病变
  (1)肉眼:
  ①中央型(肺门型):  



  最常见,约占肺癌的60%-70%,a.由主支气管或叶支气管管壁发生;b.肺门部,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见;c.肺门部融合成环绕癌变支气管的巨大癌块;d.鳞癌多见,小细胞癌;e.易发现(咳嗽、咯血、支窥镜、痰脱落细胞)。
  ②周围型(周围结节型):



  30%-40%,a.段以下的支气管或肺泡发生;b.近脏层胸膜的肺组织形成孤立的癌结节,不易肺门淋巴结转移(较中央型),易侵犯胸膜→血性胸水;c.腺癌多见 d.不易发见。
  ③弥漫型:占肺癌2%-5%,a.癌沿肺泡管、肺泡弥漫性浸润性生长,累及大叶或全肺叶; b.细支气管肺泡癌多见。
  *早期肺癌
  癌块直径<2cm并局限于支气管内或浸润管壁及其周围的肺癌。分管内型、管壁浸润和管壁周围三型,无淋巴结转移。
  * 隐性肺癌:临床及X线检查阴性,但痰细胞学检查癌细胞阳性,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而无淋巴结转移。
  (2)镜下:六种基本类型(99年WHO分6种基本类型)。
  ①鳞癌 最多见,约占肺癌手术切除病例的60%。中老年男性多见,吸烟史,中央型多见(鳞癌占80%-85%),易发现,痰脱落细胞阳性率高达88%以上。分高、低、未分化三型。
  ②腺癌 :



  近20年来其发生率不断升高,某些统计其与肺鳞癌的发生率不相上下,甚至超过鳞癌跃居第一位。女多于男,被动或主动吸烟者。术后五年存活率不到10%。多见于周围型(60%为腺癌),肺周孤立结节,常累及胸膜(胸痛、血性胸水)。分高、分高、低分化型
  特殊类型:



  * 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alvolar carcinoma)是肺腺癌的主要亚型。肉眼:弥漫型、多结节状、周围型。镜下:癌组织中肺泡间隔大多保存完整,肺泡、肺泡管及细支气管扩张,内壁衬单层或多层柱状癌细胞,形成腺样结构,并常见乳头形成。电镜:癌细胞二种形态,一种具有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特点,另一种Clara细胞(细支气管无纤毛分泌细胞)特点。
  * 肺瘢痕癌(多为腺癌,少数可鳞癌;瘢痕基础上发生;有认为是肺癌细胞增殖发生的反应性间质增生)。※粘液癌
  ③小细胞(末分化)癌:



  多见,占肺癌的20%-25%,第三位,属肺神经内分泌癌,肺癌中分化最低,恶性度最高,五年生存率仅1%-2%,多数存活期不超过1年。中年男性,多发生于肺中央部,生长 迅速,转移较早(一般不适合手术切除,对放、化疗敏感)。
  镜下:癌细胞小,呈短梭形或淋巴细胞样,核浓、浆少似裸核,密集成群,有结缔组织分隔,可呈假菊形团排列。
  *目前认为是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的Kulchitsky(库尔契茨基)细胞,是一种可产生多种异位激素的异源性神经分泌功能的肿瘤。属于APUD瘤。
  *肺神经内分泌癌指起源于APUD细胞,含有神经内分泌颗粒,能产生肽类激素的肺癌。1985年Palagudn将起源于Kultschitzky细胞的肺癌称K细胞癌,按分化程度分为3个亚型(Ⅰ型:典型类癌,术后五年生存率95%;Ⅱ型:不典型类癌,术后五年生存率65%;Ⅲ型:小细胞肺癌,五年生存率1%-2%)
  注: APUD(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系统
  是来源于神经嵴的一系列内分泌细胞,弥散在许多器官及内分泌腺体内,能够从细胞外摄取胺的前体,并通过细胞内氨基脱羧酶的作用,使胺前体形成相应的胺(如多巴胺、5-羟色胺等)和多肽激素。
  ④大细胞(未分化)癌:占肺癌的10%-15%,确诊后极少存活一年以上,恶性程度高;实体性癌巢,胞浆丰富的大细胞为主,高度异型。有的显示神经内分泌特性。
  ⑤腺鳞癌(混合性癌)
  ⑥多形性肉瘤样癌:癌分化不成熟,恶性程度高。
  3.扩散:
  (1) 直接蔓延:中央型(纵隔、心包、周围血管;经支气管到对侧肺);周围型(胸膜到胸壁)
  (2)转移:较快,较多见(淋巴道、血道)
  4.病理与临床联系
  (1)常见早期症状: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呼吸困难、持续发热
  (2)胸腔血性积液
  (3)局限性肺气肿或肺萎陷(癌组织压迫或阻塞支气管)
  (4)上腔静脉综合征:面颈浮肿,颈、胸部静脉曲张(癌侵纵隔、气管旁淋巴结, 压迫上腔静脉)。
  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Horner综合征):
  眼睑下垂,瞳孔缩小,胸壁皮肤无汗等(肺尖部肺癌侵交感神经链)。
  (5)上肢疼痛及手部肌肉萎缩:侵犯壁丛神经。
  (6)肺外症状:副肿瘤综合征
  指除肿瘤及其转移灶直接引起的症状外,伴随发生的由肿瘤引起的一系列异位激素性和代谢性症状综合征。(肺性骨关节病、高血钙、高血糖、类癌综合征-支气管痉挛、陈发性心动过速、水样腹泻、皮肤潮红)。
  *早期诊断:刺激性呛咳、痰中带血、胸痛,>40岁,长期吸烟者,
  需做 X线、痰细胞学、支窥镜、活检。
  附1。病例讨论:
  患者,男,42岁。因发现颈左侧肿块1年,伴涕血、耳鸣、头痛半年,胸部疼痛2月而入院。患者于1年前发现颈左上部蚕豆大小肿块,无疼痛,可推动,半年后增大至鸡蛋大小,经消炎治疗无缩小,近半年常出现吸涕带血现象,伴左耳鸣及左侧头痛,且渐加重。近2月背部持续性疼痛。体查:神清,颈左上部可扪及5cm×4cm×3.5cm大小肿块,质硬,固定,无压痛,左眼出现复视,左眼球外展受限,第3胸椎有压痛。间接鼻咽镜检查:鼻咽左侧顶部粘膜稍粗糙,未见肿块。VCA-Ig1:80, CT:第3胸椎骨质密度减低,左侧颅底骨质有虫蚀状破坏。鼻咽活检:粘膜慢性炎症,未见癌。左颈部肿块活检:淋巴结转移性低分化鳞癌n1.根椐所学知识,为病人作出诊断和诊断依据,原发灶最可能的部位是何处?如何确诊?
  2.该病例的发展过程?
  3.颈部出现肿块应考虑一些什么疾病?
  附2。思考题:
  1、名词解释:
  肺肉质变,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气肿,硅结节,小细胞未分化癌,泡状核细胞癌,小叶性肺炎
  2、问答题:
  1.简述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2.试述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病变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发生、发展关系。
  3、肺癌的病因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组织发生及常见组织学类型和肉眼类型是什么?如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29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
   教 案


授课科目:病理学
授课内容:消化系统疾病
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授课时数:6学时
授课教师:刘保安
授课地点:T110教室
授课时间:2003年5月13—21日



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变及分级;掌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
  2.掌握胃溃疡病的病变及合并症。
  3.掌握胃癌、原发性肝癌的病变特点。
  4.掌握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了解其病因及发病机理。
  5.掌握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并比较门脉性、坏死后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异同。
二、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6×50分钟)
  1.消化系统正常解剖组织结构复习 10min
  2.慢性胃炎 30min
  3.溃疡病 40min
  4.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
  (1)胃癌 20min
  (2)食道癌 10min
  (3)结直肠癌 10min
  5.病毒性肝炎 80min
  6.肝硬化 80min
  7.原发性肝癌 20min
三、讲授重点
  1.胃溃疡病的病变与合并症
  2.胃癌、原发性肝癌的病变特点
  3.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
  4.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四、讲授难点
  1.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2.假小叶形成机理与病变特点
五、教学法
  1.消化系统疾病种类较多,重点讲授一些常见病及多发病。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密切联系临床,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消化系统正常解剖组织结构入手,紧密联系总论部分的基本概念(如萎缩、化生等)。
  3.结合临床实例讲授,从病例中提出问题,提高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教书育人,培养同学们良好的职业道德。
六、教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仪等。
七、教材及参考书
  1.李甘地主编,《病理学》(七年制规划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P229—264。
  2.杨光华主编,《病理学》(五年制规划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2月,第五版,P187—221
  3.成令忠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 Underwood JCE. General and Systematic Pathology,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9, 2ed, P401-449


                        消化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一、 消化系统解剖组织结构复习
  1.组成 消化管:口腔→肛门
      消化腺:涎腺、肝、胰及消化管的粘膜腺体



  2.共同的结构特点
  (1)粘膜层  
  (2)粘膜下层
  (3)肌层
  (4)浆膜层
  3.胃的大体结构及组织学
     贲门部
     胃底部
     胃体部
  
     幽门部: 幽门窦(胃窦)、中间沟、幽门管
    ※固有腺——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
    ※胃底腺——由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及内分泌C组成 主细胞——胃酶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泌酸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二、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
  (一)概述
  1、概念:非特异的或原因不明的胃粘膜慢性炎症。
  2、病变分布:胃窦部最常见,呈灶性或弥漫性。
  3、类型
  (1)慢性浅表性胃炎
  (2)慢性萎缩性胃炎
  (3)疣状胃炎
  (4)肥厚性胃炎
  4、病因和发病机制(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1)HP感染
  (2)慢性刺激
  (3)十二指肠液返流
  (4)自身免疫
  (二)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1、概念(Conception)
  2、病变(Morphology)
  (1)肉眼(Gross appearance)
  (2)镜下(Microscopic appearance)




  3、分级(Grade)

  (三)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1、概念(Conception)
  2、病变(Morphology)
  (1)肉眼(Gross appearance)
  (2)镜下(Microscopic appearance)



  萎缩、炎症、化生※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
  ※假幽门腺化生(pseudopyloric metaplasia)




  3、分级(Grade)
  4、分型
  5、临床病理联系
  (四)疣状胃炎(gastritis verrucosa)
  (五)肥厚性胃炎(hypertrophic gastritis)

  二、 消化性溃疡病(peptic ulcer disease)
  (一)概述
  (二)病理变化(胃溃疡)
  1、肉眼
  (1)部位 (2)数目
  (3)大小 (4)形状
  (5)深度 (6)边缘
  (7)底部 (8)切面
  (9)周围胃粘膜 (10)浆膜面
  ※ 十二指肠溃疡特点



  2、镜下(底部)
  (1)Zone of inflammatory exudate(渗出层)
  (2)Zone of necrotic materials (坏死层)
  (3)Zone of granulation tissue (肉芽组织层)
  (4)Zone of collagenous scar (疤痕层)




  (三)结局及合并症(fate and complications)
  1、healing
  2、hemorrhage 1/3
  3、perforation 5%
  4、pyloric stenosis 2%—3%
  5、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1%
  (四)病因及发病机制
  1、胃液的消化作用
  2、Hp感染
  3、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4、其他因素

  Barrett(巴雷特)食道:
  因反流性食管炎等原因,食道下段的鳞状上皮由化生的腺上皮取代。在该基础上可发生消化性溃疡、非典型增生,癌变率约10%。

  

   四、 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
  (一)胃癌(gastric carcinoma)
  1、概述
  2、病理变化
  (1)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cinoma)
   肉眼: ① 隆起型、表浅隆起型
       ② 表浅型、 表浅平坦型、 表浅凹陷型
       ③凹陷型
   组织学分型:管状腺癌最多见,
         乳头状腺癌其次,
         未分化癌最少。

   

  (2)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rcinoma)

  肉眼 :
      ① 息肉型或蕈伞型
      ② 溃疡型
      ③ 浸润型
  ※ 革囊胃

   

                     良、恶性溃疡病的肉眼鉴别
             特 征       良性(胃溃疡)         恶性(溃疡型胃癌)
             外 形        圆、椭圆           不规则或火山口状
             大 小        〈 2CM              〉2CM
             深 度         较深               较浅
             边 缘        平整、不隆起          不规则、隆起
             底 部        平坦               凹凸不平
             周围粘膜      皱襞向溃疡集中         皱襞中断、增粗、呈结节状
  组织学类型
   ①乳头状腺癌 ②管状腺癌 ③粘液腺癌 ④印戒细胞癌 ⑤未分化癌



  3、扩散途径
  (1)直接扩散
  (2)淋巴道转移
  (3)血道转移
  (4)种植性转移
  ※ Krukenberg瘤:粘液腺癌浸润到胃浆膜,脱落到腹腔,种植于腹壁及盆腔器官腹膜,形成新的转移癌。如果种植到卵巢,则形成卵巢的转移性粘液腺癌,称Krukenberg瘤。   



  4、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食管癌(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1、概述
  2、病理变化
  (1)早期癌:无明显临床症状,钡餐检查食管基本正常或管壁轻度局限性僵硬。
  (2)中晚期癌:出现临床症状,如进行性吞咽困难等
  肉眼形态:
  ①髓质型 ②蕈伞型 ③溃疡型 ④缩窄型




  组织学类型:
  鳞癌90% 腺癌5%~10%
  小细胞癌 腺鳞癌等

  (三)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1、概述
  2、病理变化
  早期—肿瘤限于粘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者进展期—肿瘤累及肠壁肌层者
  (1)肉眼类型
  ①隆起型
  ②溃疡型
  ③浸润型
  ④胶样型
  (2)组织学类型
  ①腺癌: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
  ②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
  ③鳞癌
  ④腺鳞癌
  ⑤未分化癌
   结直肠癌与腺瘤的关系:
  结直肠癌绝大多数来自于腺瘤,即所谓腺瘤-腺癌顺序,少数发生于正常粘膜。
  1.增生性,幼年性息肉:与癌关系不大;
  2.腺瘤:相关的癌前病变。
     管状腺瘤:癌变率5%
     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率26.5%
     绒毛状腺瘤(>4cm): 癌变率40%
  3.家族性腺瘤病:癌变率极高,一般在40岁前均会癌变。
    Peutz-Jephers综合征 Gardner综合征

  五、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一)复习肝脏组织学
  * 几个重要概念
  1、肝小叶 2、肝板 3、肝索 4、肝窦 5、界板 6、胆小管 7、肝门管区

  8、肝内血液循环途径
    门V(功能血管)
    肝A(营养血管)
    门V→左、右支→肝叶V→肝段V→小叶间V→终末门微V→肝A →左、右支→肝叶A→肝段A→小叶间A→终末肝微A→肝血窦(混合血)→ 中央V→ 小叶下V→ 肝V→ 下腔V

  

   (二)概 述
  1、概念: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
  2、病原体:HAV、HBV、HCV、HDV、HEV、HGV
  3、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HAV(儿童)、HEV——消化道
  HBV、HCV、HDV、HGV——血道
  (三)基本病变

   

  变质
   变性  
   (1)胞浆疏松化 (2)气球样变 (3)脂肪变 (4)嗜酸性变
   坏死
   (1)溶解性坏死 (2)嗜酸性坏死 (3)点状坏死(Spotty necrosis) (4)碎片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 )
   (5)桥接坏死(bridging necrosis) (6)亚大块坏死和大块坏死渗出
   渗出细胞:
    LC、MC为主 少量P、N
   渗出部位: 汇管区、小叶内坏死区
  增生
  间质反应性增生
  (1)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
  (2)肝星状细胞(贮脂细胞Ito cell)肌纤维母细胞样C
  (3)肝实质细胞再生
  (四)临床病理类型




  Ⅰ、急性(普通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1、镜下特点
  (1)广泛的肝细胞变性,以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为主;
  (2)坏死轻微,肝小叶内可有散在的点状坏死和嗜酸性小体;
  (3)肝细胞再生;
  (4)汇管区及肝小叶内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2、肉眼 肝体积↑,被膜紧张
  3、临床病理联系
  (1)肝大,肝区疼痛或压痛 (2)黄疸
  (3)乏力、厌油、恶心、呕吐等
  (4)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
  4、结局
  (1)完全恢复 (2)发展为慢性肝炎 (3)演变成重型肝炎 (4)病毒携带者
  Ⅱ、慢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病程持续半年以上者。根据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类。
  1、轻度慢性肝炎
  (1)点(灶)状坏死,偶见轻度碎片状坏死;(2)汇管区周围纤维增生;(3)肝小叶结构完整。

  2、中度慢性肝炎
  (1) 坏死明显,除灶性坏死及更严重的碎片状坏死外,出现桥接坏死;
  (2) 肝小叶内出现桥形纤维带;
  (3) 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

  3、重度慢性肝炎
  (1)肝细胞坏死重且广泛,有重度碎片状坏死及大范围桥接坏死;
  (2)坏死区出现肝细胞不规则再生;
  (4) 小叶周边与小叶内肝细胞坏死区间形成纤维条索,纤维间隔分割肝小叶;
  (5) 晚期可形成假小叶→肝表面不光滑,呈颗粒状,质地较硬(早期肝硬化)。
  * 毛玻璃样肝细胞(ground glass appearance hepatocytes)

  Ⅲ、重型病毒性肝炎(severe hepatitis)
  1、急性重型肝炎(暴发型)
  ◆ 镜下特点
   ①弥漫性大片融合性坏死(大块坏死)
   ②无明显肝细胞再生现象
   ③肝窦明显扩张充血与出血
   ④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细胞浸润



  ◆ 肉眼
  ①肝体积↓(左叶),重量↓
  ②被膜皱缩,质地柔软,可折叠
  ③切面呈黄色或红褐色(急性黄色肝萎缩或急性红色肝萎缩)



  ◆ 临床表现
  ①肝细胞性黄疸
  ②出血倾向
  ③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
  ④肾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
  ◆ 结局
  ①死亡率高:>70%
  ②渡过急性期→亚急性重型
  2、亚急性重型肝炎
  ◆ 镜下特点
  ① 既有大片的肝细胞坏死(亚大块坏死),又有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② 小叶内外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
  ③ 小胆管增生伴瘀胆、胆栓形成
  ◆ 肉眼
  肝不同程度缩小,被膜皱缩,呈黄绿色(亚急性黄色肝萎缩)
  ◆ 结局
  ①停止发展 
  ②坏死后性肝硬化
  ③继续发展→肝功能衰竭→死亡
  (五)发病机制 (乙型肝炎)
  1、肝细胞的损伤机制
  乙肝病毒→ 机体→ 病毒基因组DNA肝细胞核内复制、转录、合成→ 核心颗粒→ 肝细胞浆→ 释放入血→ 细胞免疫→ 免疫攻击→ 杀灭血中病毒、受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坏死

   2、各种临床病理类型形成机制
      TC        病毒量       肝损伤        肝炎类型
     功能正常       多         少         急性普通型
     功能增强       多         多         急性重型
     功能不足       多         多        慢性肝炎功能缺陷
     免疫耐受      病毒与宿主共存             病毒携带者

  六、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一)概 述
  各种原因→肝细胞弥漫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结节状再生→损伤与修复反复交替→肝小叶结构改建、肝血液循环途径改建 肝变形、变硬→ 门静脉高压症、肝功能不全
  (二)病变
  1、假小叶(pseudolobule)
  ◆概念
  ◆镜下特点



   2、肝内血液循环紊乱




  (三)临床病理联系
  Ⅰ、门脉高压症
  1、脾肿大→脾亢
  2、胃肠道淤血、水肿→食欲↓、消化不良
  3、腹水
  4、侧支循环形成
  ①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破裂 大出血
  ②直肠静脉丛曲张→破裂→便血→贫血
  ③脐周及腹壁静脉曲张→“海蛇头”现象




  Ⅱ、肝功能不全
  1、睾丸萎缩、男性乳腺发育 2、蜘蛛状血管痣 3、出血倾向 4、黄疸 5、肝昏迷
  (四)分类
  按病因分类:病毒性肝炎性、酒精性、胆汁性、淤血性、寄生虫性、隐源性
  按形态分类:小结节型(φ<3mm= 大结节型(φ>3mm)大小结节混合型 不全分隔型(早期肝硬化)
  ※ 结合病因及病变分类:
    门脉性、坏死后性、胆汁性、淤血性、寄生虫性、色素性

  Ⅰ、门脉性肝硬化(portal cirrhosis)
  1、病因
  (1)病毒性肝炎—乙型及丙型
  (2)慢性酒精中毒
  (3)化学毒物—杀虫剂、CCL4等
  (4) 营养缺乏—胆碱、蛋氨酸



   2、病变
  (1)肉眼:肝体积↓、重量↓、变硬
   表面—颗粒状结节,φ0.15~0.5cm,φ≤1.0cm(苦瓜皮样外观) 切面—结节大小相近,呈黄褐色(脂变)或黄绿色(淤胆)纤维间隔薄,厚薄均匀
  (2)镜下
  ①假小叶形成
  ②慢性炎细胞浸润
  ③小胆管内淤胆
  ④新生的小胆管和假胆管
  ⑤原有肝损害的病变
  Ⅱ、坏死后性肝硬化(postnecrotic cirrhosis)
  1、病因
  ①亚急性重型肝炎
  ②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



  2、病变
  (1)肉眼:肝不对称缩小(左叶)、重量↓、质地变硬 表面—粗大结节 φ0.5~1.0m, 大者可达φ6cm  切面—结节大小不等,呈黄绿或黄褐色 ,纤维间隔厚且厚薄不一。
  (2)镜下:
  ①假小叶形成
  ②肝C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胆色素沉着
  ③炎细胞浸润及小胆管增生较明显
  Ⅲ、胆汁性肝硬化(biliary cirrhosis)
  1、病因:胆道阻塞淤胆



   2、分类: 继发性 原发性
  (1)继发性
  肉眼:肝体积↑,表面光滑或呈细颗粒状,中等硬度,呈绿色或绿褐色,切面结节较小,纤维间隔细。
  镜下:
  ①网状或羽毛状坏死
  ②毛细胆管淤胆、胆栓形成
  ③胆管破裂→“胆汁湖”④汇管区胆管扩张及小胆管增生
  ⑤纤维组织增生及小叶改建轻
  (2)原发性
  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胆小管破坏→CT↑、 淤胆→假小叶形成
  Ⅳ、色素性肝硬化
  多见于血色病患者→肝细胞内有过多含铁血黄素沉着→肝细胞坏死→CT ↑→肝硬化

  七、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
  (一) 概念
  (二) 病理变化
  Ⅰ、肉眼类型
  1、早期肝癌(小肝癌)---φ<3cm或结节数目≤2个,其直径总和<3cm。
  2、中晚期肝癌
  (1)巨块型
  (2)多结节型
  (3)弥漫型
  Ⅱ、组织学类型
  1、肝细胞癌
  2、胆管癌
  3、混合性肝癌
  (三)蔓延和转移
  (四)临床病理联系
  (五)病因
  1、病毒性肝炎 2、真菌及其毒素 3、亚硝胺类化合物




  复习题
  一、重要概念
  假幽门腺化生、肠上皮化生、早期胃癌、革囊胃、单纯癌、Krukenberg瘤、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嗜酸性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毛玻璃样肝C、急性黄色肝萎缩、肝硬化、假小叶、“海蛇头”现象、蜘蛛状血管痣、原发性肝癌
  二、试述急性普通性肝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三、试比较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的异同
  四、病案分析
  患者自诉半年来消瘦明显,体重减轻约5公斤,常腹泻,每天2~4次不等,无发热史,经B超证实,在肝右叶有一约6×10cm大小的实质性肿块。
  问:(1)可能性的诊断有哪些?
    (2)为了鉴别诊断,在临床上应做哪些实验室检查,理论根据是什么?
    (3)根据您提出的一些诊断,哪些实验结果(阴性或阳性)可以使您获得正确的诊断?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30
泌尿系统疾病

--------------------------------------------------------------------------------


  中南大学湘雅基础医学院
    教 案

授课科目:病理学
授课内容:泌尿系统疾病
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授课时数:6学时
授课教师:尹红玲
授课时间:2001年11月


湘雅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2、 掌握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3、 掌握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4、 熟悉系膜增生性、膜性增生性、膜性、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及临床特点。
  5、了解肾癌和膀胱癌的组织学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
二、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6X50分钟)
  1、 正常肾脏解剖组织学及功能复习 25min
  2、 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 35 min
  3、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40min
  4、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35min
  5、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5min
  6、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0min
  7、 膜性肾小球肾炎 20min
  8、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10min
  9、 慢性肾小球肾炎 30min
  10、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 15min
  11、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20min
  12、肾癌 10min
  13、膀胱癌 20min
  14、总结 5min
三、讲授重点
  1、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2、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3、 慢性肾盂肾炎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及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区别。
四、讲授难点
  1、 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
  2、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3、 系膜增生性、膜性增生性、膜性肾小球肾炎三种疾病的区别与联系。
  4、 肾盂肾炎的发生机制。
五、教学法
  1、 泌尿系统疾病是历年来学生反应比较难懂,教师觉得比较难讲的章节,难在哪里?第一,每一种肾小球肾炎都涉及到肾小球的超微结构,学生此方面的基础知识较薄弱;第二,系膜增生性、膜性增生性、膜性肾小球肾炎都带有“膜”字,病名长且非常相似,即使当时听懂了,课后不久又混淆了。针对以上两个难点,本人采用了肾脏大体解剖图→肾小球立体图→肾小球切面图(光镜)→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超微结构图(电镜),将肾小球结构逐级放大,重点认识滤过膜的三层结构,讲清楚上皮下、内皮下、系膜区、基底膜内这些免疫复合物易沉积的部位,理解和掌握了这些超微结构特征,讲到肾炎的病变时学生就不再模糊了。针对第二个难点我打破了这三种疾病在课本内的排序,有意它们放在一起讲,逐一讲完后,再画图列表、归纳和总结。
  2、 利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从病例着手提出问题,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由浅入深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充分利用多媒体、彩色投影胶片和绘图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动态地理解各型肾炎的病变发展。
  4、 将各论疾病病变与总论的基本病变相结合,使知识更具系统性。
  5、 利用图表总结各型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内在联系及区别。
六、教具
  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彩色胶片、投影仪、粉笔、黑板刷、教鞭等
七、教材及参考书
  1. 杨光华主编,《病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p244
  2. 成令忠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p201
  3. 叶任高主编,《内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p495
  4. 刘彤华主编,《诊断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p388
  5. 陈香美.肾脏细胞的活化与慢性进展性肾病,中华肾脏病学杂志,2000,16(1):52
  6. Donald West King. General Pathology. 1983, UAS
  7. 陈惠萍. 10 594例肾活检病理资料分析,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0,9(6):501

  引 言
  2001年1月5日,患者,李XX,男性,晨起解小便时,发现洗肉水样血尿(肉眼血尿)大家想一想引起血尿的疾病有哪些?有血尿说明泌尿系统有病变,是炎症(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是肿瘤(肾癌、膀胱癌)?还是结石或结核?本次课介绍除结石以外的疾病: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和膀胱常见肿瘤。


  正常肾脏组织结构复习(25min)

1、 大体(图1)



2、 肾小球(renal corpuscle)结构:(图2)
(1)血管球:入球小动脉从血管极进入肾球囊,经过多级分支形成约20-40个毛细血管绊。
(2)肾球囊(鲍曼囊,Bowmen’s capsule):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及壁层上皮细胞间的空隙。
(3)血管系膜:毛细血管间的间质成分,包括系膜细胞及基质,有支持、收缩、吞噬等功能(图3)。





  复习重点是滤过膜结构(图4)
   内皮细胞:切面不连续,有70-100nm的窗孔
   基 底 膜:内、外两侧是疏松层,中间为致密层
   上皮细胞:胞体形成足突,其间有20-30nm滤过隙



  3、 肾小球的功能:
  (1)滤过作用 产生原尿。
  (2)内分泌作用 分泌肾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4、 肾小管的功能:重吸收;调节酸碱平衡。

   李XX,女,28岁,1999年,3月1日,早上梳头时发现双眼睑明显水肿,到医院检查有蛋白尿和血尿,医生初步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同学们在总论已学过炎症,哪些原因可引起肾小球肾炎,其发病机制、病理类型、病变特点及临床表现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 GN)(35min)
  一、概述
  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比较常见。临床表现主要是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发展至晚期可引起肾功能衰竭,是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指原发于肾脏的独立性疾病,肾为惟一或主要受损的脏器。

  复习概念:变态反应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所致的细胞或体液介导的免疫应答导致的组织损伤。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未完全明了,大多数肾炎与体液免疫有关(即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病因:
  1、内源性:
  肾小球性: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GBM)内的Ⅳ型胶原;细胞抗原:如Heymann、内皮、系膜细胞等。
  非球性:DNA核抗原、免疫球蛋白、肿瘤抗原等。
  2、外源性: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细菌、乙肝病毒等。
  机制:
  1、 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in situ immune complex deposition):肾小球内固有成分 作为抗原(Ag),与抗体(Ab)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IC)。
  (1)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anti-GBM nephritis):抗体与基底膜抗原发生反应,IC沉积于基底膜内。(图5)
  GBM为抗原的机制:①GBM的结构改变;②交叉免疫。例如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 syndrome)。
  最新研究资料表明:GBM的抗原成分为是IV型胶原α3链羧基端的非胶原区(NCI)。
  (2)Heymann肾炎:Ab+Ag→IC沉积上皮下(图6)。
  最新资料表明:Heymann抗原为330kD(megalin糖蛋白与44KD的受体相关蛋白。




  (3)抗体与植入性抗原的反应 Ab+Ag(植入于滤过膜的)→IC(沉积于上皮下、基底膜内、内皮下)。
  2、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 deposition)非球性Ag与Ab结合在血液中形成IC,可沉积于肾小球滤过膜,引起免疫损伤(属Ⅲ型变态反应)(图7)。
  (1)IC沉积部位(图8)及免疫荧光:
    系膜区   颗粒状
    内皮下   颗粒状
    上皮下   颗粒状
    基底膜内  线 型




  (2)影响IC沉积的因素:
  A、IC分子量大小:大者被巨噬细胞吞噬,不沉积;小者则滤过,随尿排出;中分子者易沉积。
  B、电荷:正电荷→上皮下,负电荷→内皮下,中性→系膜区。

  阶段小结:引起肾炎的途径有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形成两种,两者既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共同作用。

  3. 抗肾小球细胞的抗体 Ab+Ag(系膜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抗体依赖的细胞毒反应 细胞损伤→系膜细胞增生,内皮细胞损伤,血栓形成,无IC沉积。
  4. 细胞免疫 目前研究认为,致敏T淋巴细胞,也可引起肾小球损伤。
  5. 肾小球损伤的介质 IC沉积如何引起肾小球损伤是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引起滤过膜损伤的介质种类繁多。
  目前研究认为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补体是最重要的炎症介质(补体-白细胞介导机制):IC固定于滤过膜并激活补体:
  ①C3a C5a血管通透性增加。
  ② C5a(趋化因子) →炎性细胞浸润→蛋白酶、自由基破坏内皮细胞和基底膜。
  ③C5b-C9(膜攻击复合体)→系膜细胞→细胞因子→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引起GBM降解→通透性↑→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第二:系膜细胞是分泌和产生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细胞之一,而系膜基质聚集则是肾小球硬化的关键机制,目前研究认为系膜细胞分泌的IL-1、PDGF、ET-1、β-FGF能促进自身增殖,TGF-β主要是促进系膜基质解聚,导致系膜细胞肥大,促进系膜细胞表达的平滑肌肌动蛋白,这种活化的平滑肌样系膜细胞可产生Ⅰ、Ⅲ型胶原,后者不易被细胞外基质降解酶清除。促进了肾小球的硬化。因此系膜细胞被认为是研究肾小球硬化的热点。

  (二)肾穿刺常规病理检查方法:
  1、 光镜观察:HE染色(2μm厚)
  2、 特殊染色:
  过碘酸雪夫氏染色(schiff periodic acid shiff,PAS)
  过碘酸六胺银染色(periodic acid-silver metheramine,PASM)
  Masson三色染色(Masson’s trichrom stain)
  3、 免疫荧光(免疫组化): IgG、IgM、IgA、 C3
  4、 透射电镜:电子致密物沉着部位,基底膜、系膜的改变。

  二、基本病理变化:炎症的基本病变,即变质、渗出和增生,以增生为主。
  1、 增生:细胞增生(如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壁层上皮细胞等),系膜基质增多。
  2、变质:肾小球玻璃样变(hyalinization)和硬化(sclerosis)。

  复习总论概念:
  肾小球玻变:光镜下HE染色示肾小球内均质的嗜酸物质堆积。
  肾小球硬化:肾小球内细胞↓,毛细血管壁塌陷,管腔闭塞,胶原纤维↑,肾小球囊壁层和脏层愈合,光镜下为无结构的均质红染的物质。
  3、渗出:嗜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纤维素等。

  三、临床表现:肾炎的临床表现可直接从尿的改变来体现:它们的不同组合即构成了各种综合征。如急性肾炎综合症、肾病综合症等。



  四、病理类型:较常见的类型有: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小球肾炎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0min)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diffuse proliferative GN),又称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或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多见于儿童。  一、病因和机制:与感染有关,主要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12,4和1型引起。该菌又称致肾炎菌株。证据有:
  1. 感染后1-4周出现症状(抗体形成时间)。
  2. 抗链球菌溶血素“O”增高。
  3. 本病为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着。

  二、病理变化:
  1、大体:大红肾(图9):体积轻-中度增大,表面光滑,肿胀充血,切面:皮质增厚;
  蚤咬肾(图10):表面散在粟米大小出血点(用光镜、电镜的病变来解释)。

   

  2、 光镜(图11):
  肾小球:体积增大, 细胞数目增多(系膜细胞及内皮细胞增生,但光镜下不能区分),肾球囊变窄,部分伴壁层上皮细胞增生—新月体;有嗜中性粒细胞渗出。
  肾小管:上皮细胞水变性、脂肪变性,并有管型。
  肾间质:血管充血、间质水肿。



3、电镜::系膜细胞及内皮细胞增生、肿胀,上皮下有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图12)。
4.免疫荧光:颗粒状(IgG、C3) (图13)



  三、临床病理联系:
  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常表现为明显的血尿、轻到中度蛋白尿和水肿,并出现高血压。重症可有氮质血症或肾功能不全
  1、 尿改变:
  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尿质):滤过膜损伤、通透性增加
  少尿、无尿(尿量):细胞增生→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流量减少→滤过率下降→少尿或无尿。
  2、水肿:血管通透性增高,以晨起时眼睑处最明显。
  3、高血压: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
  四、转归:与年龄有关
  儿童预后好,95%可于数周或数月内完全恢复。
  个别迁延发展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成人易发展为慢性。
  五、治疗:以休息和对症为主。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应给予肾透析,待其自然恢复。不用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

  本节总结及举例:
  1. 提问:肾脏体积增大(大红肾)?→肾皮质增厚?→ 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免疫复合物沉积?→链球菌感染。
  2. 举例:
  病史 患儿,男性,7岁。因眼睑浮肿、尿少3天入院。10天前在外玩耍时,右膝关节皮肤严重擦伤,2天后局部皮肤化脓,随进行局部消炎处理,10天后出现上述症状。体格检查:血压130/90mmHg,眼睑浮肿,双下肢浮肿。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红细胞(+),尿蛋白(++),红细胞管型0~2/HP;24小时尿量400ml;尿素氮11.2mmol/L,(正常值<9mmol/L);肌酐192μmol/L(<178μmol/L),均高于正常。B超检查示:双肾对称增大。遂住院治疗,经过症支持治疗一月病情基本好转,上述症状消失。

  问题
  1、 根据上述资料该患儿的诊断是什么?与皮肤感染有无联系?为什么?
  2、为何出现高血压、水肿、少尿、血尿、蛋白尿等改变?

   上一次课我们学习了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在常见病理类型中,呈急性表现的肾炎有两种,即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前者儿童多见,预后较好,那后者的情况又怎样呢?我们今天介绍。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35min)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RPGN)。又称新月体性或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此型病情凶险,常在数周或数月内死于肾功能衰竭,为什么进展这么快?
  一、病理变化:
  1. 光镜:
  肾球囊内有新月体或环状体形成
  (1) 定义: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可有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在肾球囊壁层呈新月状或环状分布(细胞性新月体),上皮细胞之间出现新生的纤维细胞,纤维组织逐渐增多(纤维—细胞性新月体),最后新月体内细胞完全由纤维组织替代(纤维性新月体)。(图14)



  (2)影响:①压迫毛细血管丛;②肾小球纤维化、玻变。
  (3)原因:GBM严重损伤,致血液中纤维素渗出,刺激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4)诊断:新月体体积>50%,有新月体的肾小球>50%,
  2.电镜:基底膜缺损和断裂,可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3.免疫荧光:与病因有关:颗粒状、线性(图15)或阴性。
  4.大体:双肾肿大、苍白,皮质常有点状出血。



  二、临床病理联系: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在出现血尿和蛋白尿等尿改变后,迅速出现少尿或无尿伴氮质血症,引起急性肾衰竭。

  三、病因及机理:大部分原因不明,小部分伴发于其它肾小球肾炎或疾病:
  1、 抗基底膜性疾病:血中出现抗基底膜抗体,它与基底膜结合,使之严重受损,导致新月体形成,属于RPGNⅠ型;
  2、 循环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当毛细血管壁受损较严重时可转化为新月体肾炎,属于RPGNⅡ型;
  3、血管炎: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血管炎等,属于RPGNⅢ型。
  因此,本病并非一种单纯或独立的疾病,新月体形成只反映肾小球有严重损害,不是某一种疾病所特有。

  四、预后:较差(与新月体数目及发展有关)
  近年来采用下述两种治疗方法患者的预后大有改观。
  ①强化血浆置换疗法:应用血浆置换机,将正常血浆置换病人血浆,每日一次,每次2L,一个疗程10次,直至血中抗基底膜抗体或IC转阴。
  ②四联疗法,冲击治疗: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抗凝血药,血小板解聚药联合治疗。

  前面讲述的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虽然病情凶险,但较少见 ,临床上多见的是慢性型肾炎的早期病变,主要有下面四种: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N)(15min)

  一、病因:
  1、原发:占多数,原因不明,可由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迁延而来
  2、继发: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

  二、病理变化: 
  1.光镜:弥漫性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系膜区增宽,毛细血管壁无明显变化。管腔通畅。严重时系膜硬化(图16)。
  2.电镜: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3.免疫荧光: IgG、IgM、C3阳性(图17)。



三、临床特征及结局
1. 为我国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2. 多数为无症状蛋白尿\\复发性血尿;少数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NS):三高一低。
3. 临床发展缓慢,一般预后好,2-3年内可消退。系膜增生明显者对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疗效差,少数系膜硬化者可发展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proliferative, GN)(20min)

  一、病理变化
  1、光镜: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系膜区增宽,毛细血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变窄(为什么?图18)。原因:系膜细胞增生并插入内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图19),甚至环绕管壁,使管壁增厚、血管球呈分叶状。银染:毛细血管壁呈“双轨”状结构。




  2.电镜:同光镜,球内电子见致密物沉积,分2型
  Ⅰ型:内皮下, 占2/3(图20)。
  Ⅱ型:基底膜致密层内(致密沉积物病) (图21)。



   3.免疫荧光:颗粒状(C3)

  二、临床病理联系:
  (1) 半数:肾病综合征



  (2)少数:轻度蛋白尿或血尿。
  (3)低补体血症 :肾小球内大量C3沉积。
  (4)晚期:高血压、肾衰

  三、结局:预后差, 对激素治疗无效。病变进行性发展,50%在10年内发展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并出现肾衰。

  小结:上述两型均表现为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系膜区增宽,但前者一般无插入及毛细血管壁的变化,而后者系膜细胞增生并插入内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使管壁不规则增厚,出现“双轨”状结构。

                 膜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us GN)(20min)

  一、 概述:
  为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类型,起病缓慢,病程长。多见于青年人和中年人。85%的病例原因不明,属原发性;其余为继发性,原因可能是:
  1.慢性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沉积。如: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SLE等
  2.膜攻击复合体C5b-C9,可激活肾小球上皮细胞和系膜细胞→蛋白酶、氧化剂,可在无中性粒细胞参与时引起肾小球损伤。
  3. 抗上皮细胞膜抗体。
  4.与遗传因素有关。

  二、病理变化:
  1.光镜:
  ①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增厚(图22),银染:基底膜上有钉状突起与基底膜垂直相连,形如“梳齿”。(见图23)。
  ②球内不伴有细胞增生和炎症细胞渗出(故又称膜性肾病)。




  ③肾小管上皮水变性、细胞内玻变或脂变。
  2.电镜:上皮下有小丘状沉积物,大小相似,分布均匀,基底膜增生形成钉状突起插在沉积物之间。病变发展过程分四期(图24-25)。
  早期:基底膜外IC沉积,基底膜呈钉状增生并逐渐包围沉积物,直至IC完全被埋藏于增厚的基底膜中,基底膜内IC逐渐溶解,呈“虫蚀状”。
  晚期:基底膜高度增厚,毛细血管腔狭小,肾小球硬化、玻变。



   3.免疫荧光:颗粒状(IgG+C3)。
  4.大体:大白肾:双肾肿大、苍白。
  三、临床病理联系:肾病综合征。
  四、预后: ①1/4病例可自发缓解,无钉突时激素治疗有一定疗效,钉突形成后则不敏感;②40%转变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阶段总结:上述三型肾炎的病名中均有“膜”字,前两者是“系膜”,而后者则为基底膜,三者的比较见下表。
                系膜增生性、膜性增生性、膜性肾小球肾炎三者的比较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minimal change GN)(10min)

  一、概况:多见于小儿,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是儿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
  二、病理变化:
   1.光镜:①肾小球基本正常或病变轻微(图26), ②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有大量脂质和玻璃样小滴,小管内有透明管型(又称脂性肾病)。
   2.电镜:①足突融合消失,或变扁平(治疗后,足突可恢复)。②基底膜正常,无沉积物(图27)。
   3.荧光:未发现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
   4.大体:肾肿大、切面:黄色脂纹(图28)(大量脂质沉着)。

   

  三、临床病理联系: 肾病综合征(但为选择性蛋白尿)。

  四、预后:①儿童患者预后好,90%对激素敏感,完全恢复。②5%可复发,转为慢性。

  五、病因:细胞因子增多损伤足细胞;多聚阴离子减少;T细胞功能异常.

  课终提问:临床上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炎有哪些?其区别是什么?
  答案: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及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前两者表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而后者则为选择性蛋白尿。

  上一次课学习了4种较常见的慢性型肾炎早期病变,它们的部分病例可进一步发展为慢性型晚期病变,即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N)(30 min)

  一、概况: 为各型肾小球肾炎发展到晚期的结局(终末期肾),有的病人过去有肾炎病史,25%病人无自觉症状,无肾炎病史,发现时亦为晚期。多见于成年人。
  二、病理变化:6+3公式
  1、大体: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双侧肾对称性萎缩,与高血压所致的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相似,不易区别。表现为六变:体积变小、重量变轻、质地变硬、表面变形(呈细小颗粒状)、切面皮质变薄(皮髓分界不清)、颜色变深。(见图29)。



   2、光镜:
   ①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玻变(玻璃球);肾小球内细胞减少,血浆蛋白+系膜基质+基底膜样物质+胶原增多,最终玻璃样变和纤维化,所属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使玻变肾小球呈“集中现象”(见图30,31)。
  ②病变轻的肾单位代偿性肥大,肾小管代偿性扩张并见管型。因间质纤维增生而收缩,萎缩的肾单位和肥大的肾单位相互交错,使肾呈颗粒状。
  ③间质:纤维组织增生,L.M浸润,小动脉硬化。



  三、临床病理联系:慢性肾炎合征
  ① 多尿,夜尿,低比重尿,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不明显。肾单位丧失,血流通过残存肾小球的速度加快,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有限,大量水分不能再吸收。
  ② 高血压:肾缺血→肾素↑→高血压→A硬化→加重缺血。
  ③ 贫血:肾单位↓,红细胞生成素↓ ,毒性产物↑→抑制骨髓造血。
  ④ 氮质血症:滤过率下降,血尿素氮↑(BUN<25mg/dl),肌酐↑(<2mg/dl)增高。
  ⑤ 尿毒症:GFR<25ml/min, BUN>55mg/dl,肌酐>5mg/dl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全身各系统中毒症状和体征。

  四、预后:极差,死于尿毒症(肾衰),心力衰竭、脑出血(高血压)或继发性感染。(机体抵抗力↓)
  五、治疗: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入量,积极控制高血压, 透析疗法:血液透析---先作动静脉瘘管,每周三次,每次4-6小时,腹膜透析:(CAPD)、肾移植

                 第二节 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15min)
  一、概述:
  1、定义:是由细菌引起的主要累及肾盂、肾间质和肾小管的急、慢性化脓性炎症。
  2、临床表现:常伴发热,腰痛,血、脓、菌尿,膀胱刺激症状,晚期出现肾功不全和高血压,女性多见。
  3、发病情况: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男(约9-10倍)。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大肠杆菌 60-80%
  1、病因:细菌感染G-菌
  变形杆菌、产气杆菌、肠杆菌和葡萄球菌
  2、感染途径: 血源性:少见 由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细菌栓塞于肾小球或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葡萄球菌多见,两侧肾可同时受累。
  上行性:常见,由膀胱炎、尿道炎→输尿管或输尿管周围淋巴管→肾盂→肾盏、肾间质。大肠杆菌多见。病变累及一侧或双侧肾脏。
  3.发病机制:
  ① 首先大肠杆菌在尿道内生长:A细菌的粘附力强。B尿道插管,膀胱镜检。C女性尿道短。D激素变化、易受损。
  ② 合并有尿路梗阻,细菌滞留而繁殖。
  ③ 返流:输尿管开口异常,先天缺失、变短,憩室。膀胱内压↑,尿液返流入输尿管→肾盂→ 肾盏→紧乳头孔→肾实质→肾内返流(见图32)。



  三、慢性肾盂肾炎(20min)
  (一)概况:由急性肾盂肾炎因未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尿路梗阻未完全解除;或者存在膀胱输尿管返流,反复发作而转为慢性。
  (二)病理变化:表现为肾盂、肾间质的慢性炎症,常反复发作,并渐进性引起肾实质破坏
  1.光镜:
  ①肾盂粘膜和间质慢性炎症:病变呈不规则片状分布,纤维组织增生,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②肾小管坏死、萎缩,有的显扩张,腔内有均质红染的胶样管型,与甲状腺滤泡相似。
  ③肾小球早期病变主要为肾球囊周围纤维化,毛细血管丛病变不明显,晚期肾小球纤维化、玻变(见图33)。



   ④小动脉早期可有动脉内膜炎,晚期则玻变和硬化。
  ⑤部分肾小球可代偿性肥大。
  ⑥急性发作时有较多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甚至小脓肿形成。
  2.大体: 疤痕性肾固缩肾(又称疤痕肾),与慢性肾小球肾 炎主要不同点有:
  ①双肾不对称,大小不等,体积缩小,质地变硬。
  ②表面高度变形:不规则疤痕(见图34)。



  ③皮髓分不清,肾乳头萎缩。
  ④肾盂肾盏变形、肾盂粘膜增厚、粗糙。
  (三)临床病理联系: 
  ① 性发作时与急性肾盂肾炎相似,中毒症状、腰痛、脓尿、蛋白反复发作:急尿、管型尿及膀胱刺激症状。
  ② 多尿、夜尿:肾小管功能严重损害→尿浓缩功能下降→低钠、低钾、代谢性酸中毒。
  ③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肾组织纤维化,小血管硬化→缺血→肾素↑
  (四)结局:与治疗有关:病程长,反复发作。
  (五)诊断: ①病程>6个月,伴下列其中之一;②肾盂静脉造影示肾盂、肾盏变形③肾外形凹凸不平④肾小管功能受损。

                       第三节 肾和膀胱常见肿瘤(30min)

  一、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一)概况: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占85%,多见于60岁左右的男性,发生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简称肾腺癌。近年来研究认为肾癌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1、 烟草是引起肾癌的重要因素,据初步统计吸烟者肾癌的发生率是非吸烟者的二倍。
  2、 另一项国际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血压、接触石棉、石油产物和重金属等。
  3、 与遗传因素的作用和基因改变有关,发病与位于染色体上的3p25—26抑癌基因丢失有关。
  (二)病理变化:
  1. 肉眼:
  ① 部位:肾的两极、上极更为多见(见图35)。



  ② 形态:单个,直径3-15cm,圆形,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有假包膜。切面: “多色性”淡黄、灰白、出血、坏死、软化或钙化,常表现为红、黄、灰、白等多色性。
  ② 肿瘤常侵入肾静脉,并在腔内形成瘤栓→下腔静脉→右心。也可侵入肾盂、肾盏,引起出血和阻塞,亦可侵犯周围组织。

  2. 镜下:
  近年,对于家族性和散发性肾细胞癌的细胞遗传学、遗传学和组织学的综合研究,对肾细胞癌的分类有所修改:
  ① 透明细胞癌:为最常见的类型,占肾细胞癌的70%~80%。镜下因细胞体积较大、多角形、轮廓清楚、胞浆透明而得名(图36),其间有丰富的血管,约98%的病人染色体3p14-3p26丢失。



  ② 乳头状癌:占10%~15%,特征为乳头结构形成。细胞学遗传学异常为染色体三体形成。
  ③ 嫌色细胞癌:约占5%,预后好
  (三) 转移:
  1、 直接蔓延:肾周组织、肾上腺、肾静脉。
  2、 转移早,早期即可发生,常在局部症体征出现之前已发生转移,血道>淋巴道,肺>骨。
  (四)临床病理联系:
  1. 具有诊断意义的三个典型症状:是无痛性血尿、肾区疼痛、肿块。
  2. 异位激素及症状:副肿瘤症状和激素样物质的作用:红细胞增多症、高钙血症(甲状旁腺样激素)。
  (五)预后:较差,平均5年生存率为45%,若有侵犯生存率则下降至15%-20%。

  二、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一) 概况:是泌尿道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年龄50-70岁(男>女3倍)。
  (二) 病变:
  1. 部位:在膀胱侧壁及三角区近输尿管开口处。
  2. 肉眼:形态与分化程度有关,分化好者:乳头状(图37)、息肉状、有蒂;分化差者:斑块状,菜花状伴有浸润。

  3. 镜下:移行细胞癌占90%,鳞癌和腺癌少见。根据①乳头状结构②细胞层次③异形性④浸润深度,分Ⅰ、Ⅱ、Ⅲ级(图38)。



  0级即移行上皮乳头状瘤,形态学为良性肿瘤,但生物学行为不佳,术后复发率高达50%以上,复发次数增多,恶性程度增高,而转变为癌,故将其定位为移行细胞上皮乳头状癌O级。

                      根据分化程度为三级
 



  结束语(5min):本章介绍的泌尿系统疾病中,能引起血尿的疾病有:急性肾炎、快速进行性、系膜增生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部分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癌、膀胱癌等,血尿在这些疾病中的表现各异,同时伴有其它表现,构成了各种疾病的临床特点。

  八、复习思考题及病例分析:
  1. 名词解释:
  新月体 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大红肾 肾病综合征 急性肾炎综合征。
  2. 问答题:
  (1).试述急性弥漫性增生肾小球肾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2).引起肾病综合征的肾小球肾炎有哪些?
  (3).试比较慢性肾盂肾炎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异同.
  (4).一病人,7岁时有过水肿,少尿、血尿、蛋白尿、病史,以后多次发作,45岁时出现多尿、夜尿、头昏、贫血、肾衰,试分析患者患何病?写出诊断及主要病变。
  (5).试分析可引起血尿的疾病有哪些?病变特点如何?

  3. 病例分析(供课后小组讨论):
  病例1: 王XX,女性,15岁,湖南隆回人,学生。因呕吐7天,少尿6天于2001年9月9日入院(湘雅医院肾内科,01床)。40天以前(8月20日)双脚长“脚癣”并发感染,当地用庆大霉素治疗(用量不详)。至9月3日出现少尿(每日少于50ml),伴呕吐,至今已15天。实验室检查:RBC3.5E12/L Hb99g/L , BUN16.14mmuol/L ,Cr934.8umol/L, SAb+、 eAb+ 、 cAb+,尿常规:Pro ++++ 、RBC ++++/HP 、WBC 0—3/HP。临床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查因:1、急性肾小管损伤?2、急性肾小球肾炎?3、急进性肾炎?(诊断: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病例2; 患者,男性,26岁。因浮肿、血尿、少尿20天,恶心、呕吐3天入院。体格检查:血压21.9/13.3kPa,面色苍白,颜面部及双下肢浮肿。实验室检查:24小时尿量150ml,尿色洗肉水样,尿蛋白(++),红细胞(+++),红细胞管型1~3个/HP;肌酐426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值。B超检查示:双肾增大。(诊断: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病例3; 患者,男性,40岁。因反复浮肿、蛋白尿2年,恶心呕吐半年入院。夜间尿量明显多于白天。体格检查:血压20.7/12.6kPa。面色苍白,颜面部、双下肢浮肿,心界向左下扩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0g/L;尿常规示,颗粒管型1~2个/HP,蛋白(+),白细胞0~1个/HP;24小时尿量2500ml,比重1.010;血肌酐650μmol/L。B超检查示:双肾对称性缩小。(诊断:慢性肾炎)
  病例4; 患者,女性,38岁。反复尿频、尿急、尿痛18年,夜尿增多10年,阵发性腰痛伴间歇性眼睑浮肿5年,复发加重5天入院。体格检查:血压21.9/13.8kPa,心、肺(—)。双肾区叩痛。实验室检查:尿白细胞(+++),尿比重1.012,尿蛋白(++),血肌酐510μmol/L,尿培养为大肠杆菌生长。B超检查示:双肾不对称性缩小。(诊断:慢性肾盂肾炎)
  病例5; 患者,男性,60岁。因发热乏力,体重减轻半年,右侧腰痛,血尿5天入院。有吸烟史。体格检查:体温38.5℃,肾区可触及一质硬不活动肿块,约6cm×5cm×5cm。B超检查示:肿块位于右肾上极。(诊断:肾癌)
  病例6; 患者,男性,65岁,印染厂工人。因无痛性血尿伴尿频、尿急、尿痛10天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肾区无叩击痛。B超检查发现突入膀胱腔内的新生物。(诊断:膀胱癌)
  九、课后记

  附:板书设计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31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


  中南大学湘雅基础医学院

    教 案

授课科目:病理学
授课内容: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授课时数:4学时
授课教师:冯德云
授课地点:13教室
授课时间:2002年5月


湘雅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宫颈浸润癌的病变特点及发展关系。
  2、 掌握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的病变特点及区别。
  3、 掌握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及病变特点。
  4、 熟悉慢性宫颈炎、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异位及前列腺增生的病变特点。
  5、 了解卵巢肿瘤的分类及精原细胞瘤、阴茎癌的病变特点。
二、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4X50分钟)
  1、 慢性子宫颈炎 10min  
  2、 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宫颈浸润癌 40min
  3、 子宫内膜增生症 10min
  4、 子宫内膜异位 10min
  5、 葡萄胎 20min
  6、 侵蚀性葡萄胎 10min
  7、 绒毛膜癌 15min
  8、 卵巢肿瘤概论 20min
  9、 前列腺增生 10min
  10、精原细胞瘤 5min
  11、阴茎癌 5min
  12、乳腺疾病 45min
  (1)、良性乳腺增生性疾病 10min
  (2)、乳腺癌 35min
三、讲授重点
  1、 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宫颈浸润癌的病变特点及发展关系。
  2、 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的病变特点及区别。
  3、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及病变特点。
四、讲授难点
  1、 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宫颈浸润癌的病变特点及发展关系
  2、 葡萄胎的发生机制
  3、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五、教学法
  1、 生殖系统疾病所含内容甚多,临床表现较类似,临床上易混淆,其诊断对病理的依赖性较大,因此这些疾病的病变特点、发展关系及临床病理联系是本次课要讲授的重点,充分利用多媒体、彩色投影胶片和绘图等多种教学手段,从病理形态学及桥梁课的角度帮助学生直观动态地理解它们的病变发展。
  2、 乳腺疾病之中良性乳腺增生性疾病和乳腺癌的关系密切,临床鉴别诊断较难,其发生机制及治疗的新进展较快,讲授中除充分结合病理学总论及各论知识外(如癌前病变、单纯癌等),还要讲述新的病理学分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雌孕激素检测的机制及临床意义、临床治疗新进展等。
  3、 利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从病例着手提出问题,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由浅入深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彩色胶片共6张、投影仪、粉笔、黑板刷、教鞭、洁净白大衣等
七、教材及参考书
  1、 杨光华主编,《病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p275
  2、 成令忠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p214
  3、 吴在德主编,《外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p316 p671
  4、 刘彤华主编,《诊断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p388
  5、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6、 Christopher DM Fletcher. Diagnostic Histopathology of Tumors. USA, 2001
  7、 郑香玲. HPV感染与尖锐湿疣及癌变等相关性分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9,15(1):88

  引言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妇女的身体健康,许多患者因阴道流血或发现乳房肿块来就诊,哪些疾病可引起上述表现?它们有何病变特点?如何诊断和鉴别诊断?直接关系到临床的治疗及预后。本次课主要从病因和可能机制、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等方面阐述该系统有关疾病特点、内在联系及区别,为今后学习有关临床知识打下基础。

  一. 慢性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10min)
  1. 发病情况:生育期妇女最常见疾病。
  2. 病因及病原菌: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发生;常由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
  3. 病变特点:
  肉眼:宫颈粘膜充血、肿胀,呈颗粒状和糜烂状,部分病例形成宫颈潴留囊肿(Nabothian Cyst, 纳博特囊肿)及宫颈息肉(图1)。
  提问式复习:
  炎性息肉(inflammation polyp):慢性炎症时由于致炎因子的长期刺激使局部粘膜上皮、腺体、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增生而形成的突出粘膜表面并有蒂与之相连的肉芽肿块,常见于宫颈及鼻粘膜。(p76)
  镜下:上皮增生及鳞状上皮化生(图2),潴留囊肿及炎性息肉形成;间质慢性炎性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图1、2)。



  4. 临床表现:白带增多;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炎症程度不同,白带的量、性质、气味及颜色不同。如乳白色粘液状、淡黄色脓性等。

  二. 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宫颈癌(40min)
  (一) 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1. 复习概念(p101):
  非典型增生(cervical epithelial dysplasia):指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镜下表现为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而浓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但多属正常核分裂像;细胞排列较乱,极向消失。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一般指粘膜鳞状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几乎累及上皮全层,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
  2.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上述非典型增生从基底层开始,逐渐向表层发展,若上皮全层皆为异型细胞所代替,则为原位癌。目前,将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至原位癌这一系列癌前病变的连续过程统称为CIN。根据非典型增生的程度和范围,CIN分为Ⅰ、Ⅱ、Ⅲ级。
  CIN Ⅰ级(轻度非典型增生):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层的下1/3区(图3)
  CIN Ⅱ级(中度非典型增生):异型细胞占上皮层的1/2~2/3,异型性较Ⅰ级明显(图4)
  CINⅢ级(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异型细胞超过上皮层的2/3者为重度非典型增生;达全层者为原位癌;异型性较Ⅱ级明显,核分裂像增多,原位癌可出现病理性核分裂像(图5)。




  3. 病变发展及转归:






  非典型增生如合并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则癌变率更高(高危型HPV为16,18,33型)

  4. 病变部位及临床:
  好发部位:宫颈鳞柱上皮交界带(移行带)
  临床特征:肉眼观无特殊形态改变(妇科普查的重要性);
  Schiller试验:用碘涂宫颈,变色者正常,不变色者为异常:
  醋酸试验:不变色者为正常,变白色者为异常。
  阴道镜检:血管吻合,红白夹花图象,提示有病变
  在上述基础上必须行病理活检而确诊。

  在我国,党和政府特别关心妇女的身体健康,自50年代起,就开展了城乡各级的妇科普查,随着医疗技术及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和进步,使越来越多的宫颈非典型增生或原位癌得以早期发现。解放后,宫颈癌的发病率较解放前明显下降且逐年减少。

  从总论“肿瘤”章节所学知识可知,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是一个由轻到重的渐进性过程。在宫颈,是否所有的原位癌都会发展为浸润癌,或者是否所有的宫颈浸润癌都由原位癌发展而来,请听下面的讲述。

  (二). 子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
  1. 发病情况:是女性生殖系统及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40-60岁的女性为多,高峰年龄为45岁左右。
  2. 发病相关因素:早婚、多产、性生活紊乱、宫颈裂伤、包皮垢。
  近来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受到高度重视(尤其是HPV16、18型)。
  3. 组织发生:子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的鳞状上皮;柱状上皮下的储备细胞;宫颈管粘膜柱状上皮。
  4. 组织学类型:鳞癌(80-95%);腺癌(5%);其它(少见)。
  5. 病变特点:
  (1)宫颈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cervix) :



  早期浸润癌:少数肿瘤细胞突破基底膜并浸润到基底膜下方的间质,浸润深度不超过5mm(毫米),没有血管浸润也无淋巴结转移。多由CIN Ⅲ级发展而来。临床无明显症状,多经妇科普查、阴道镜检及病理活检而发现。
宫颈浸润癌:癌组织突破基底膜,明显浸润间质;浸润深度超过基底膜下5mm(毫米),并伴有临床症状者。

  肉眼形态(见图7):




  镜下分型:




  (2)宫颈腺癌(cervical adenocarcinoma):
  肉眼形态:同鳞癌
  镜下分型:高或中分化腺癌多见;同时混有鳞癌者称为腺鳞癌。

  6. 扩散与转移:
  (1) 直接扩散:(图11)
  向上:侵犯宫体(→)
  向下:侵犯阴道(→)
  两侧:侵犯宫旁及盆壁组织,侵犯及压 迫输尿管时可引起肾盂积水(→)
  向前:侵犯膀胱(→)
  向后:侵犯直肠(→)



  (2) 转移:
  淋巴道转移:为最重要最多见的转移途径
  宫颈癌 →→ 闭孔淋巴结→髂内→髂外→髂总→深腹股沟(骶前)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图12)



  血道转移:少见,少数晚期患者可转移至肺、骨及肝
  7. 临床分期:分0、Ⅰ、Ⅱ、Ⅲ、Ⅳ期
  0期:原位癌
  Ⅰ期:癌局限于子宫颈
  Ⅰa期:早期浸润癌(深度<5mm)
  Ⅰb期:浸润深度>5mm
  Ⅱ期:癌侵犯阴道,但未达下1/3;侵犯宫旁组织,但未及盆壁
  Ⅱa期:侵犯阴道,但无宫旁浸润
  Ⅱb期:有宫旁浸润,但未达盆壁
  Ⅲ期:癌侵犯阴道下1/3,或扩展至盆壁(冰冻骨盆)
  Ⅳ期:癌超越真骨盆,或累及膀胱或直肠,或已发生转移
  8. 临床表现:
  0期及Ⅰa期:一般无自觉症状
  Ⅰb期及以后各期:阴道出血、阴道排液及疼痛
  阴道出血:早期主要为接触性出血(如同房或妇科检查后);晚期可因癌侵犯大血管引起致命的大出血 
  阴道排液:早期为无臭的浆液性分泌物;晚期因癌组织坏死、溃烂及合并感染可出现大量脓性或米汤样恶臭白带
  疼痛:为晚期癌症状,因癌侵犯盆壁、闭孔神经、腰骶神经等所致
  9. 治疗原则及预后:
  Ⅱa期以前(含Ⅱa期):根治手术(子宫全切+双侧附件切除+淋巴结清扫)
  Ⅱb期以后(含Ⅱb期):局部放射治疗
  宫颈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可完全治愈,Ⅱb期以后浸润癌5年生存率可达70~90%。

  不知在坐的同学们是否知道,70年代株洲铁路局的救人小英雄戴碧蓉,于1995年发现患Ⅲ期宫颈癌,在肿瘤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采取了多方面的积极治疗措施且为她免去所有治疗费用,至今她健康状况良好,说明中-晚期宫颈癌,只要治疗恰当,预后亦较好。

  三. 子宫内膜增生症(endometrial hyperplasia)(10min)
  (一) 好发年龄:更年期或青春期妇女
  (二) 病因机制:卵巢雌激素分泌过多,孕酮缺乏
  (三) 临床表现:月经过多、不规则子宫出血、经期延长、绝经后流血等,不是“返老还童”。
  (四) 病变类型及特点:
  1. 单纯性增生(simple hyperplasia):子宫内膜腺体增生,数目增多,可扩张形成小囊,腺上皮细胞为单层,无异型性,结构似正常增生期内膜(图13),占绝大多数,约1%可进展为子宫内膜癌,(单纯性→复杂性→非典型性→癌)
  2. 复杂性增生(腺瘤性增生,complex hyperplasia):腺体增生比单纯性更明显,腺体相互拥挤,腺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生向腺腔内突出,细胞可呈复层,但无异性,约3%可发展为癌.
  3. 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在复杂性增生的基础上发生,细胞出现异型性,根据异型性的大小可分为轻、中、重度。重度非典型增生(图14)与子宫内膜癌极难鉴别,需当癌处理(子宫切除),此型1/3可发展为癌。



   病例导入:吴XX,女,26岁,系湘雅医院某知名教授之女,已婚未生育,因阴道不规则流血而就诊,经诊刮确诊为子宫内膜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家属非常紧张,因系本院子弟,医院高度重视,当时大会诊的治疗意见有两种:1)手术治疗切除子宫;2)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密切观察);因患者年轻且未生育,选择了第二种方案,追观过程中,多次诊刮,发现病情逐步好转,1年后,恢复到单纯性增生,2年后,怀孕并生下一男孩。
  从此病例可知:1)宫内膜增生症呈渐进性发展至癌,但亦可逆行性发展而逐步恢复;2)对于中—重度非典型增生的病例,尤其是年轻患者,手术切除宜谨慎,为什么?请同学们思考。

  四. 子宫内膜异位(adenomyosis)(10min)
  (一). 概念:
  子宫内膜异位(adenomyosis):子宫内膜成分(内膜腺体+间质)出现于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肌层中(要求离子宫内膜基底层2-3mm以上,或一个高倍视野)(图15)



子宫腺肌瘤(adenomyoma):局限性的子宫腺肌病,肉眼观与子宫平滑肌瘤相似,但与周围子宫平滑肌分界不如平滑肌瘤明显。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子宫外子宫内膜异位,80%见于卵巢,其他部位有子宫阔韧带、直肠阴道凹等。
   巧克力囊肿(chocolate cyst):发生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因反复出血(周期性),使卵巢体积增大,形成囊腔,内含粘稠的咖啡色液体(陈旧性出血),似巧克力、故名。
  (二). 发生机制:
  1. 月经期宫内膜经输卵管返流至腹腔(经血返流)
  2. 人流手术负压所致经血返流
  3. 子宫手术宫内膜种植如腹腔、腹壁等
  4.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三). 临床特征
  1. 临床表现:子宫增大,痛经,月经增多,不孕率↑(15%→40%)异位部位出血(病例介绍见后)。
  2. 临床治疗:
  手术切除:如腹壁、单侧卵巢、子宫等
  假孕疗法:长期口服大量高效孕激素,造成类似妊娠的人工闭经
  假绝经疗法: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些药物(如丹那唑),暂时减少卵巢激素的分泌,使子宫内膜萎缩,导致短暂绝经。

  病例介绍:宋XX,女,34岁,岳阳人,出现肉眼血尿3个月,每次血尿均与月经周期同步,最近一次月经时,除血尿外,还出现便血,到湘雅医院泌尿科看病,膀胱镜检,发现膀胱壁上有一个核桃大小半球形隆起肿块,病理活检发现膀胱壁组织内有大量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请问:1)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2)为何出现血尿及便血?3)该患者的预后怎样?为什么?
简答:1)诊断: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2)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肌层中, 且子宫内膜成分向前侵犯膀胱,向后侵犯直肠;3)预后较差,侵及多个重要器官,手术难度大。

  五. 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20min)
  (一). 概述:
  又称水泡状胎块(bladde mole),是胎盘绒毛的一种良性病变。发病率地区差异明显。欧美少见(约占孕次的1/1500),东南亚及我国较常见,约为欧美国家的10倍。
  (二). 病变类型及特点:




  肉眼观(图16):绒毛水肿形成许多壁薄内含清亮液体的囊泡,大小不等(绿豆大→1-2cm),有蒂相连,形似葡萄。
镜下:



  先复习正常绒毛结构(图17):正常绒毛间质血管丰富,滋养层细胞有两类,即位于内层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及位于外层的合体滋养层细胞,正常妊娠3个月时,内层消失而仅留合体滋养层细胞。



  葡萄胎镜下具有三大特征(图18):



  (1)绒毛高度水肿
  (2)绒毛间质血管明显减少或消失
  (3)滋养层细胞不同程度增生(部分性葡萄胎增生较轻)
  区别完全性及部分性葡萄胎的临床意义:
  前者约有2-3%可发展为绒毛膜癌,后者极少。

  (三). 发病机制: 两组染色体来自父方,缺乏母方功能性DNA。
  完全性葡萄胎:男性遗传起源,是一个无胚胎的妊娠。
  90%:46XX,受精时,父方的单倍体精子23X在丢失了所有的母方染色体空卵(即无原核的卵细胞)中自我复制而成纯合子46XX
  10%:46XY空卵在受精时与两个精子结合(23X和23Y),染色体核型为46XY。
  部分性葡萄胎:69XXX或69XXY,三倍体核型,由带有母方染色体的正常卵细胞(23X)和一个没有发生减数分裂的双倍体精子(46XY)或两个单倍体精子(23X或23Y)结合所致(双精入卵)。

  (四). 临床特征:
  (1) 闭经:似妊娠,但早孕症状明显,(因胎盘激素分泌显著↑,尤其是HCG),子宫大于正常孕月大小,无胎心,无胎动。
  (2) 阴道流血:滋养层细胞侵袭血管能力极强,引起子宫反复不规则流血
  (3) 阴道排出水泡状物

  (五). 临床诊断及预后
  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检测,子宫超声检查80~90%经彻底清宫后痊愈,10%可发展为侵蚀性葡萄胎,2-3%发展为绒毛膜癌。

  六. 侵蚀性葡萄胎(invasive mole)(10min)
  相对前述的葡萄胎,具有下列特点:
  1. 病变性质:介于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之间交界性肿瘤
  2. 与葡萄胎的主要区别:水泡状绒毛侵入子宫肌层,甚至侵袭子宫外或这方器官转移(如肺、脑等)
  3. 病变特点:
  肉眼:子宫肌层内出血坏死结节
  镜下:子宫肌层内见水泡状绒毛或坏死的绒毛(图19)。(有无绒毛结构是本病与绒毛膜癌的主要区别),滋养层细胞增生程度及异型性均较葡萄胎明显。



  4. 临床特征:
  多次清宫后,子宫复旧不全(因肌层内含绒毛),HCG持续阳性,阴道持续不规流血
  5. 治疗及预后:对化疗敏感,预后良好。

  提问:临床刮宫标本能否诊断侵蚀性葡萄胎?为什么?
  答案:临床刮宫标本不能诊断,因无法刮到子宫肌壁,只有手术切除的子宫标本才能诊断(在子宫肌层内见到绒毛),临床葡萄胎多次刮宫仍不见好转者,应疑此病。

  同学们,上一次课我们学习了几种疾病: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临床表现?
  回答:慢性子宫颈炎、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宫颈浸润癌、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异位、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均可引起阴道流血。

   上次课我们学习了胎盘组织来源的肿瘤:葡萄胎和侵蚀性葡萄胎,它们均有可能发展成为绒毛膜癌,该癌有什么特点?预后怎样? 下面我们就学习这种疾病。

  七. 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15min)
  (一). 概述:绒毛膜上皮滋养层细胞发生的高度恶性肿瘤,30岁左右青年女性常见,多继发于下列疾病后:葡萄胎(50%),流产(25%),正常分娩后(22.5%),异位妊娠后(2.5%)
  (二). 病变特点:
  1. 肉眼观:子宫壁内出血性结节,可向宫腔内突出或溃烃
  2. 镜 下:三无+肿瘤细胞特点
  (1)无绒毛结构
  (2)无间质
  (3)无血管,靠侵蚀宿主血管(图20)获取营养,故出血明显。
  (4) 肿瘤细胞为高度增生的异型滋养层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排列成巢状或条索状(图21),癌细胞有两种:
     似细胞滋养层细胞:细胞界限清楚,胞浆丰富而淡染,核大而圆,核膜增厚,核空泡状
     似合体滋养层细胞: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胞浆丰富红染或嗜双色性,核椭圆形深染



  (三). 扩散及转移
  绒毛膜癌恶性度高,除易局部扩散外,其侵蚀血管能力极强(为什么?因正常绒毛就具有极强的侵蚀血管的能力)极易经血道转移,以肺及明道壁最常见,其次为脑、肝、肾等。
  (四). 临床特征:
  1. 局部表现:葡萄胎治疗后、流产后或分娩后数月,子宫增大。阴道不规则流血,血、尿中HCG持续升高
  2. 转移症状:肺:咯血,阴道:紫蓝色结节;大脑:头痛、呕吐等
  3. 治疗及预后:
  以前手术治疗为主,多在一年内死亡 现采用化疗,死亡率已降至20%以下,可以治愈(肺转移灶均可消除)

  阶段性总结(提问式):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均为胎盘组织来源的肿瘤,它们之间有何内在联系?主要区别是什么?
  回答:葡萄胎 侵蚀性葡萄胎 绒毛膜癌。
  葡萄胎:高度水肿,良性病变
  侵蚀性葡萄胎:绒毛侵犯子宫肌壁,界于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交界性肿瘤
  绒毛膜癌:无绒毛结构,高度恶性肿瘤


  八. 卵巢肿瘤概论(20min)

  卵巢胚胎学、组织解剖学和内分泌功能极其复杂,由其发生的肿瘤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分类的方法也很多。目前主要将其分为四大类:
  上皮性肿瘤:如浆液性囊腺瘤
  性索—间质肿瘤:如颗粒细胞瘤
  生殖细胞肿瘤:如畸胎瘤
  转移性肿瘤:如Kaukenberg瘤
  本次课我们主要介绍上皮性肿瘤
  由卵巢表面生发上皮发生,是卵巢最常见的肿瘤,往往呈囊状,其分类原则是:



  1. 浆液性肿瘤(图22-24):
  最常见,多见于30~40岁,良性60%,交界性15%,恶生25%。命名要求:浆液性、单房或多房、乳头状、囊腺瘤,囊内壁有乳头者易恶变(图22-23)。



   2. 粘液性肿瘤(图24-25):
  较浆液性少见,常为多房性,良性8%,交界性10%,余为恶性,发病年龄及命名要求同浆液性。




  医生责任感及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粘液性囊腺瘤属良性肿瘤,包膜完整,体积往往较大,手术时如果操作不当,易引起囊壁破裂,囊内粘液性内容物种植于腹腔,造成腹腔广泛的种植性转移(医源性种植),预后差,良性肿瘤导致了恶性的生物学行为。

  注意:卵巢肿瘤因位于腹腔,不易早期发现,尤其是恶性易引起腹腔广泛种植转移,目前,定期腹部B超(妇科)普查已受到高度重视,以便早期发现。

   九. 前列腺增生(hyperplasia of the prostate)(10min)
  1. 名称: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结节状增生,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肥大。
  2. 发病情况:50岁以后男性常见病,60岁以上70%男性可有此病,约50%出现临床症状
  3. 病因及机制:与雄激素有关。二氢睾酮是睾酮的中间效能是睾酮的10倍。中老年人血液中睾酮易还原成二氢睾酮代谢产物,同时也是前列腺生长发清的最终调节媒介,其刺激前列腺增生的而致病。目前临床上应用二氢睾酮阻断剂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
  4. 病变特点:
  肉眼(图26):前列腺增大,结节状,质韧、弹性感
  镜下(图27):腺体、纤维组织及平滑肌均明显增生



  5. 临床表现
  尿道受压梗阻,尿流不畅,尿流变细,淋漓不尽,尿频、夜尿增多,严重且时间久者,产生尿潴留,膀胱扩张→肾盂积水(图28)
目前认为,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无直接关系



  十. 精原细胞瘤(seminoma)(5min)
  是最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多见30~50岁,右侧比左侧多见(因睾丸下降不全多位于右侧),隐睾者发病率较正常高几十倍,属低度恶性肿瘤.
  病理变化:
  肉眼观:睾丸弥漫性肿大,有明显界限,但无包膜,黄白色,均质状,较软(图29).
  镜下观:瘤细胞形态与原始生殖细胞相似,排列成巢状,有纤细的纤维组织间隔,间质中有淋巴细胞浸润(图30)。
  临床检测血清胎盘样碱性磷酸酶(PLAP)增高,有助于诊断.



   十一. 阴茎癌(carcinoma of penis)(5min)
  1. 发病情况:40岁以上,美国、犹太人及穆斯林少见,亚、非及南美洲多见,多有包茎史,或由粘膜白斑、皮角、增殖性红斑、尖锐  湿疣等癌前病变恶变而来,与包皮垢,HPV感染关系密切。
  2. 病变特点:
  病变位于阴茎头、包皮内侧或冠状沟,呈疣状或菜 花状,可溃烂(图31);镜下多数为高分化鳞癌(图32)。



  3. 临床特点:
  临床进展缓慢(为什么?因多数为高分化,恶性程度较低)主要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广泛播散极其少见,临床预后较好。

  女性的乳腺疾病(主要为增生性疾病)在临床上非常多见,且与卵巢功能关系密切,故与生殖系统疾病一并讲述。

  十二. 乳腺疾病(45min)
  (一)、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benign proliferative change)
  首先复习乳腺正常结构(图33):乳腺被结缔组织分隔为15-25个叶,每个叶又分为若干个小叶,每个小叶是一个复管泡状腺,导管包括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和总导管。



  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是女性十分常见的乳腺病变,多见于20~40岁,绝经前是发病高峰,其增生的成分有小叶增生(图34),导管增生及纤维增生,导管可扩张呈囊状或形成囊肿,其中的增生性纤维囊性变(proliferative fibrocystic change)(又称纤维囊性乳腺病)(图35)为癌前病变,可发展为乳腺癌。



   (二). 乳腺癌(carcinoma of the breast)
  1. 概述: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欧美国家常见,我国亦呈逐年增高,且有城市化、年轻化、知识化趋势,50%发生于外上象限,其次为乳腺中央区(乳头附近)。
  2. 组织发生:乳腺导管、乳腺小叶
  3. 病变类型及特点:




  综上所述主要类型有四种,其他均归为特殊类型乳腺癌(如粘液癌等)。

  (1). 非浸润性癌(原位癌):
     导管内癌(导管内原位癌)
     小叶原位癌
  1)导管内原位癌(intraductal carcinoma in situ):发生于中、小导管、癌细胞向导管内生长,局限于导管内,导管壁基底膜完整(故为原位癌)
   ①粉刺癌(comedocarcinoma):多位于乳腺中央区,临床肿块明显,质地较硬,癌细胞导管内生长,呈实性排列,异型大,容易发生坏死(图36)。
  肉眼观:切面可见扩张的导管内含有灰黄色软膏样物质(坏死物),挤压时可由导管内溢出,状如皮肤粉刺,故名。
  ② 非粉刺性导管内癌(noncomedo intraductal carcinoma):
  较粉刺癌不同处:癌细胞异型性相对较小,呈筛状、乳头状或实心性排列,无或极少坏死。肉眼切面挤压时无粉刺样物,其发展为浸润癌的概率远低于粉刺癌。
  导管癌发展为浸润性导管癌需历经几年或十余年,约30%的可发展为浸润癌。



  2)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起源于乳腺末梢小导管或乳腺腺泡,局限于腺泡内,腺泡内基底膜完整,小叶结构存在(图37),临床无明显肿块,多为乳腺切除标本中无意发现,癌细胞小,较一致异型性较小,约25-30%可发展为浸润性小叶癌
  (2). 浸润性癌
  1)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最常见,约占所有乳腺癌的70%,由导管内癌突破基底膜发展而来
  临床特点:无痛性肿块,质硬,固定(推之不动),乳头内陷(为什么?因癌间质中成肌纤维细胞增生并引起纤维组织收缩所致),乳旁皮肤橘皮样外观
  肉眼特点:肿块灰白或灰黄色、质较硬、砂粒感,蟹足状生长,边界不清,无明显包膜(图38)。



  镜下特点:多为低分化癌,又称单纯癌(carcinoma simplex)(图39),呈实体片状、条索状,无腺腔形成,根据癌实质、间质的比例,又分出硬癌(scirrhous carcinoma)(图40)及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此处称非典型性髓样癌,间质无淋巴细胞浸润),少数为分化较好有腺管样结构形成的腺癌。



  2)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约占5~10%,多见于老年妇女,由小叶原位癌突破基底膜发展而来。20%可双侧发生(应引起临床注意),临床可触及明显肿块,质地较硬,癌细胞呈单行浸润于纤维间质中,癌细胞大小,形状较一致,此种类型预后较差。
  3)典型髓样癌:癌实质明显多于间质,且间质中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预后比非典型髓样癌好。
  4. 扩散及转移
  局部扩散:乳腺实质、乳头、皮肤、筋膜、胸肌及胸壁转移:主要为淋巴道转移,晚期可血道转移外上象限及中央区→同侧腋窝淋巴结(图41)→内上、内下象限→内乳动脉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血道转移



  5. 乳腺癌与雌、孕激素受体
  乳腺是女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的靶器官、正常乳腺上皮具有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癌变后的细胞可有可无上述两种受体,目前临床上对此两种受体的检测已成为常规,其意义有:
  (1)评估乳腺癌预后: 受体阳性者(受体依赖型)预后好
  (2)指导内分泌治疗:受体阳性者可采用受体拮抗药治疗,效果好。
  6. 临床治疗及预后
  以往:主要为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大
  乳腺根治术(切除乳房、胸大小肌、部分肋骨甚至胸膜)+腋窝淋巴结清扫。
  现在:先细针穿刺确诊,然后行放疗+化疗,待肿块缩小后,再行单纯乳房切除(国外同时行整形手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加化疗,且检测ER、PR、阳性者加内分泌拮抗药物治疗,预后较好(可治愈)。

  阶段总结式提问:结合总论“肿瘤”章节及本节课所学知识,试问能引起乳房内肿块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答案: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

  结束语:本章的内容与病理学总论有关知识关系密切,且概念有冲突(如单纯癌、硬癌、髓样癌等),以总论内容为准;本章的重点主要为: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宫颈浸润癌的病变特点及发展关系;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的病变特点及区别;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及病变特点。
  八、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腺肌瘤, 葡萄胎, 巧克力囊肿, 乳腺单纯癌, 粉刺癌
  2. 问答题:
  (1).试比较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的病变的异同点.
  (2).简述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宫颈浸润癌的病变特点及发展关系.
  (3). 简述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及病变特点.

  九、课后记

  附:板书设计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32
内分泌系统疾病

--------------------------------------------------------------------------------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
教 案

授课科目:病理学
授课内容:内分泌系统疾病
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授课时数:2学时
授课教师:肖德胜
授课地点:23教室
授课时间:2001年12月6日



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甲状腺肿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甲状腺肿瘤的形态特点。
二、授课内容及时间安排(2×50分钟)
  1、甲状腺肿 50min
  2、甲状腺肿瘤 40min
  3、APUD瘤 10 min
三、讲授重点
  1、甲状腺肿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2、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的形态特点。
  3、APUD瘤的特点。
四、讲授难点
  1、甲状腺肿的发生机理。
  2、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鉴别要点。
五、教学法
  1、运用多媒体教学。
  2、从甲状腺的正常结构及功能入手,让同学们了解甲状腺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甲状腺滤泡。甲状腺有合成、储存和释放甲状腺激素的功能,这一过程分五个步骤,如果某个环节发生障碍,均可导致甲状腺肿的发生,然后结合其病变特点与临床联系,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3、适当讲授临床知识,提高兴趣,活跃课堂。
六、教具
  l 多媒体教学课件、粉笔、黑板刷、教鞭、白大衣等。
七、教材及参考书
  1、杨光华主编,《病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成令忠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3、吴在德主编,《外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引言
  甲状腺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掌握甲状腺肿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上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鉴别是难点,应重点掌握。

一、 非毒性甲状腺肿(nontoxic goiter)
1.概述
  (1)定义:亦称单纯性甲状腺肿, 是由于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促使TSH分泌增多而引起的甲状腺肿大。
  (2)甲状腺的正常结构及功能:
    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
2.病因和发病机制

  地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 goiter):缺碘
  散发性甲状腺肿:先天性、青春发育期,妊娠期或经绝期妇女、药物、食物
3.病变特点:
(1)增生期----弥漫性增生性甲状腺肿(Diffuse hyperplastic goiter)
  肉眼:弥漫性肿大,表面光滑.
  镜下:滤泡上皮增生肥大,呈立方形或柱状, 伴小滤泡增生,胶质含量少,间质充血.
(2)胶质贮积期----弥漫性胶样甲状腺肿(Diffuse colloid goiter)



  肉眼:弥漫肿大,表面光滑,无结节形成,质地较软,切面呈淡褐色,半透明胶冻状
  镜下:少数滤泡仍呈增生肥大,大部分滤泡显著扩大, 内积多量浓厚的胶质,上皮细胞受压变扁平
(3)结节期----结节性胶样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



  肉眼:甲状腺更加肿大,有许多结节,数量及大小不一, 结节境界清楚,但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
  镜下:由于甲状腺内不同部分滤泡上皮增生与复旧变化不一致,有的滤泡过度扩大,乃形成不规则的结节.常发生出血, 坏死及囊性变.
4.临床病理联系:
  (1)除甲状腺肿大外,往往无其他症状.
  (2)较大的甲状腺肿,可引起压迫症状.
  (3)甲状腺功能一般无明显变化,但亦有部分病人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三、 毒性甲状腺肿(toxic goiter)
  1、概述:
  (1)定义:是甲状腺滤泡上皮显著增生并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疾病.多见于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心悸,多食,消瘦,多汗,眼球突出等症状.
  (2)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不太清楚,目前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甲状腺素的合成及分泌增多
  2.病变特点:



  肉眼:双侧弥漫肿大, 一般为正常的2~4倍, 质较软,切面灰红, 胶质含量少.切面呈牛肉样外观,此说明颜色与结构改变,与非毒性甲状腺肿不同, 表面有被膜, 表面有光泽.
  镜下: (1)滤泡增生,上皮多呈高柱状,常有乳头形成;
     (2)滤泡腔内胶质稀薄, 在紧靠上皮的胶质内出现很多吸收空泡;
     (3)间质血管增生,明显充血,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并形成淋巴滤泡.
  3.临床病理联系:
  本症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4-6,各组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多见.起病一般缓慢,典型病例常有T3.T4分泌过多综合症,甲状腺肿及突眼征.
  (1) T3.T4分泌过多综合症:怕热多汗,多食善饥消瘦,疲乏无力,神经过敏,脉搏加快, 脉压差增大.
  (2)甲状腺肿:双侧对称性弥漫性肿大,随吞咽上下移动,左右叶上下极有震颤伴血管杂音.
  (3)眼征:良性突眼征,恶性突眼征.
三、甲状腺肿瘤
  (一) 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
  1 .概述:
  甲状腺腺瘤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多见于青中年妇女.腺瘤生长缓慢,大部分病人无明显症状,约1%的患者可出现甲亢.
  2. 病变特点:



   (1)肉眼:多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 大小从直径数毫米到3-5cm,局限在一侧腺体内,质地稍硬, 表面光滑,无压痛,能随吞咽上下
移动,有完整包膜,肿瘤中心有时 可见囊性变. 纤维化或钙化.
  (2)甲状腺腺瘤易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单发结节相混淆,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甲状腺腺瘤多见于非单纯性甲状腺肿流行的地区;
  ②腺瘤多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单发结节经过一段时间后多演变为多个结节;
  ③腺瘤有完整包膜,压迫周围组织,瘤内组织结构比较一致.
  (3)病理组织学分型:
  单纯性腺瘤,胚胎性腺瘤,胎儿性腺瘤,嗜酸性细胞腺瘤,乳头状腺瘤.

  (二)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
  1.概述:甲状腺癌是由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一般来说,甲状腺癌比其它器官的癌发展相对缓慢,病程相对较长.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原发灶很小,临床上常首先发现转移灶.
  2 病理组织学分型:
  (1)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从滤泡旁细胞发生的癌,占甲状腺癌的5%,有家族发病倾向性,发病年龄多在30岁左右,恶性程度不一,平均存活6.6年.90%肿瘤分泌降钙素,有的还同时分泌生长抑素,前列腺素及其它多种激素样物质.
  肉眼:多为单个肿块,无包膜,但境界清楚,较软,呈黄褐色.
  光镜:肿瘤细胞为圆形,多角形或梭形的小细胞,排列成簇状,索状或小滤泡状.间质较丰富,常有淀粉样物质和钙盐沉着.
  电镜:肿瘤细胞胞浆内有神经分泌颗粒.
  (2)乳头状腺癌(papillary carcinoma):



   最多见,占甲状腺癌的40%--60%, 青少年女性多见,恶性程度较低, 生长较缓慢,预后较好,五年存活率 达75%.以具有乳头状结构为特征,临床上往往以颈部甲状腺旁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

  (3)滤泡性腺癌(follicular carcinoma):



   占甲状腺癌的10%--15%,多见于 50岁以上的女性,以具有滤泡结构 为特征. 分化良好者与滤泡性腺瘤不易区别,可根据包膜或血管是否浸润来确定.分化差者早期出现血道转移,五年存活率为30%--40%.
  (4)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占15%,恶性度高,生长快,早期即可向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根据组织学形态可分为小细
胞癌,巨细胞癌,梭形细胞癌.其中巨细胞癌预后最差.

四、APUD瘤(amine-precursor-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
  1.定义: 源于神经嵴的弥散分布在全身各器官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摄取胺的前身物质经脱羧而形成多肽激素的功能,因而称为APUD细胞.由APUD细胞发生的肿瘤称为APUD瘤
  2.APUD细胞
  (1)组织来源:神经嵴
  (2)形态特点:光镜----胞浆内有嗜银颗粒

        电镜----胞浆内含有大小不等的神经分泌颗粒
  (3)分布: 内分泌腺----垂体前叶,肾上腺髓质,甲状腺,松果体,胰岛 其它器官 胃,小肠,支气管,颈动脉体等
  3.APUD瘤
  APUD瘤有的是良性,有的是恶性,有的是交界性肿瘤.良性的亦可发生癌变.肠道的类癌,肺的类癌,小细胞肺癌,甲状腺的髓样癌均属于APUD瘤.此类肿瘤常同时分泌多种激素或激素样物质,如甲状腺的髓样癌除分泌降钙素外,还可分泌生长抑素,前列腺素,5-羟色胺等,从而引起多种复杂的症状,甚至引起内分泌障碍.
五、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APUD瘤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髓样癌 糖尿病 
  2、问答题:
  (1)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与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变有何区别?
  (2)如何鉴别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 
六、参考文献:
  1、文达辉,叶德钢,李仲宏.甲状腺肿块30例超声诊断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分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1997,13:233
  2、汪华,赵金扣,杨学行等.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流行病学调查.江苏预防医学 1997,04:2-4
  3、孙逊,孟祥伟.618例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误诊分析.吉林医学 2002,6:359
  4、李建树,沈靖,刘翌等.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7,01:13-17
  5、胡尔西达·牙克甫,再努热.以腹壁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误诊为脊髓空洞症一例.临床内科杂志 2003,02:98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32
神经系统疾病

--------------------------------------------------------------------------------


  中南大学湘雅基础医学院
    教 案

授课科目:病理学
授课内容:神经系统疾病
授课学时:2学时
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授课教师:程瑞雪



湘雅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附:沃-弗综合怔)
  2、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途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3、掌握脊髓灰质炎病变特点
  4、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病变特点
二、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 25分钟
  2、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途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30分钟
  3、脊髓灰质炎病变特点 15分钟
  4、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 30分钟
三、讲授重点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
  2、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途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3、脊髓灰质炎病变特点
四、讲授难点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神经系统症状形成原因
  2、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变(包括筛状软化灶,血管套,胶质结节)形成机制


 
  前言
   由于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学上的特殊性,使其在病理方面有和其他实质器官不同的特殊规律:
  1 病变定位与功能障碍关系密切:一侧大脑额叶中央回病变可导致对侧肢体瘫痪;
  2 相同病变发生在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结果:小梗死灶在额叶前皮质区无症状,在延髓可致命;
  3 对各种致病因子的病理反应:如病毒寄生在细胞内,都表现为神经原变性、坏死多灶性白质软化,小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增生,血管套形成;
  4 脑的病变均可引起颅高压和脑疝;
  5 血-脑积液屏障和血管周围间隙构成天然防线,限制炎症反应向脑实质扩散 血-脑屏障—物质从脑血管运到脑组织具有选择性和限制性—防止有害物质入脑,在脑外体液发生的任何剧烈变化不影响脑组织
  6 脑内无固有的淋巴组织和淋巴管,免疫活性T、B细胞均由周围血液输入。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
  传染源: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传染途径:(1)血源性感染:脓毒血症的感染性栓子;
       (2)局部扩散:颅骨开放性骨折,乳突炎,中耳炎,鼻窦炎
       (3)直接感染:医源性-腰椎穿刺
       (4)经神经感染:狂犬病病毒沿周围神经,单纯疱疹病毒沿嗅神经,三叉神经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感染
  一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散发,冬春季可流行,故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多见儿童,青少年。临床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皮肤淤点,脑膜刺激症状

  病因发病机制



  传染途径



  病 变
  大 体
  1、脑膜高度扩张充血
  2、蛛网膜下腔大量灰黄色脓性渗出物 沟回结构不清—浑浊,蒙纱巾状



  镜 下 1 蛛网膜下腔血管扩张充血
     2 蛛网膜下腔增宽,大量中性粒细胞,纤维素,少量巨噬细胞,淋巴细胞
     3 查到脑膜炎双球菌
     4 脑实质轻度水肿



  临 床
  急性化脓性炎症表现
  1 发热
  2 神经系统症状:
   (1) 颅内压升高:头痛,喷射性呕吐,前囟饱满 --脑膜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脓性渗出物 – 影响颅顶蛛网膜颗粒吸收脑积液
   (2) 脑膜刺激症状:颈项强直:炎症累及脊神经根周蛛网膜软脑膜,软脊膜 –脊神经根通过椎间孔受压 –颈项和背部肌肉由于运动            引起疼痛,颈 –由于项部肌肉运动时对上述病变的保护性痉挛

            角弓反张 – 婴幼儿,腰背部肌肉保护性痉挛
            曲髋伸膝征 – 阳性,腰骶尾神经后根受炎症压迫--曲髋伸膝时,坐骨神经受牵引 – 腰神经根受压而疼痛
  3 颅神经麻痹:脑膜炎累及基底部Ⅲ、Ⅳ、Ⅴ、Ⅵ、Ⅶ对颅神经– 相应部位麻痹
  4 脑脊髓液改变:压力大,浑浊,大量脓细胞,蛋白质、糖降低,细菌培养(+)
  结 局
  1 及时治疗 – 痊愈
  2 颅神经麻痹
  3 血管炎 – 血管阻塞 – 脑梗死

  暴发性脑膜炎败血症:儿童,起病急,暴发性脑膜炎的一种类型
  表现: 周围循环衰竭,休克,皮肤紫癜,双肾上腺大片出血-肾上腺功能衰竭,沃 – 弗综合征(Warterhouse-Friedrichsen)
  机制 大量内毒素释放入血 – 引起弥漫性血管凝血 病情凶险,短期内败血症死亡



   二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概 念 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夏秋季流行,起病急,死亡率高;表现:高热,嗜睡 ,抽搐,昏迷;儿童多见 – 50-70%为
10岁以下。
  传染途径 乙型脑炎病毒(RNA病毒)  



  病变

  部位:广泛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灰质 – 最重:大脑,基底核,视丘;
                   次之:小脑、桥脑
                   最轻:脊髓
  大体:表面 脑膜及脑血管血管充血,脑水肿,回宽,沟窄
     切面 大脑深层,基底核,视丘弥漫或散在粟粒或针尖大透明软化灶
  镜下:1 炎症反应及血管套形成(perivascularinflammmatory infiltration)
       (1)、脑实质血管高度充血,血管周围间隙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病毒感染时浸润的淋巴细胞等环绕血管,集聚在血管周围间隙,形成血管套或袖套现象
       (2)、脑水肿 神经原周围间隙大,网状空隙
     2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 病毒在神经细胞内繁殖 – 肿胀,尼氏小体崩解、消失,胞浆水肿; 卫星现象和噬细胞现象
(setallitosis, neuronophagia);少突胶质细胞(5-5个以上)围绕受损神经原—营养神经原(同雪旺细胞产生髓鞘);神经原死亡后被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或血源性巨噬细胞吞噬现象
     3 筛网状软化灶 神经组织坏死软化—呈筛网状
     4 胶质细胞结节 小胶质细胞增生—位于坏死神经细胞或小血管旁(巨噬细胞系统)

  

  临床病理联系
   1 嗜睡,昏迷: 神经原广泛变性坏死
   2 头痛,呕吐: 脑血管扩张充血,脑水肿—颅内压增高
   3 脑疝(brain hernia) 小脑扁桃体疝—呼吸中枢受压—呼吸骤停死亡
   4 脑膜刺激症
   5 脑脊液中性粒细胞数增高



   预 后
   及时治疗—急性期后痊愈
   少数治疗不及时—后遗症

  (二)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
  脊髓前角灰质炎病毒引起急性传染病,散发性。(生后吃疫苗)1-6岁,绝大多数隐性感染,5-10% 显性感染,其中0.1-1% 有症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肢体瘫痪
  病因: 脊髓前角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传染途径 粪便、鼻咽分泌物中的病毒-消化道-黏膜上皮繁殖-到淋巴结繁殖-入血病毒血症 抵抗力低下 随血流入中枢神经系统靶细胞-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绝大多数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轻型 暂时性病毒血症
       非麻痹型 病毒到中枢神经系统只引起轻微病变,无瘫痪症状反应性脑脊膜炎-头痛,脊液中淋巴细胞、蛋白增高
       麻痹型 病毒损害运动神经原-肢体麻痹

  病 变
  1 部 位 脊髓腰膨大最重,颈膨大次之;依次为延脑,桥脑,中脑
  2 镜 下 (1)脑膜充血,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2)脊髓前角病变:
                ① 充血、水肿
                ② 运动细胞变性坏死,尼氏小体溶解,核溶解消失-鬼影细胞
                ③ 脊髓前角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④ 噬细胞现象
                ⑤ 胶质结节 --胶质纤维疤痕



  3 肉 眼 (1)脊膜脊髓充血
      (2)脊髓前角萎缩,脊神经前根(运动神经根)变细
      (3)瘫痪侧肢体肌肉萎缩变细,脂肪化生
  4 临 床  腰膨大—下肢
       颈膨大—上肢
       脑干运动神经原—颅神经损伤
  5 预 后

    病程1-2周进入临床恢复期
   运动神经原损坏死伤少—肢体恢复
   运动神经原损坏死伤多—后遗症

  三 神经系统肿瘤
  源发于神经系统,占5-10人/10万,多数为胶质瘤,其中恶性占50%;儿童颅内肿瘤仅次于白血病。
  表现症状:(1)脑组织被破坏和挤压引起神经症状:瘫痪,癫痫
       (2)颅内压升高:占位,视神经乳头水肿、头痛、呕吐
  (一)胶质瘤(glioma)
   肿瘤不同于其他部位:(1)良性恶性的相对性: 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恶性度高反而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楚,
             (2)局部浸润:只浸润血管周围间隙,脑膜,室管膜,不向颅外转移,多是颅内肿瘤手术后致脑脊液在颅内转移



   1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占颅内肿瘤78%,多男性,
  大 体 结节-巨块状,分化好—境界不清; 分化差—境界清 ,出血坏死,囊性变灰白、灰红,半透明

  镜 下 纤维状,原浆型,肥胖型,毛细胞性
     分4级 4级为高度恶性—又称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2 少突胶质细胞瘤(oligodendroglioma)
   成人多,好发于大脑皮质浅层,源于少突胶质细胞,

   大 体 灰白灰红,半透明,出血,囊性变,钙化
   镜 下 细胞大小一致,核周空晕,有环绕神经原排列倾向(satellitosis)血管丰富,可见砂粒体
  3 室管膜瘤(ependymoma)
   源于室管膜细胞,任何部位,以第四脑室多,儿童青少年
   大体
   镜下 围绕血管-假菊形团-长胞突与血管相连,后乳头状围绕成腺管状--菊形团



   4 髓母细胞瘤 (medulloblastoma)
  儿童多源于小脑蚓部原始神经上皮或胚胎性外颗粒层细胞发生—多在小脑蚓部细胞原始,未分化---所以有的向神经原分化,有的向胶质细胞,间质细胞
  5 脑膜瘤(meningioma)
  次于胶质瘤,颅内常见肿瘤,多良性,生长缓慢,易手术,预后最好
  颅内肿瘤起源:上矢状窦两侧珠网膜绒毛的细胞巢(脑膜皮细胞)
  大体 肿瘤与硬脑膜紧密相连,胞膜完整,球形,膨胀式生长—压迫脑组织
     切面 灰白,实性,颗粒状,沙砾体。
  镜下 脑膜皮细胞旋涡状排列,中央血管透明变性 沙砾体



   四 周围神经肿瘤
    神经鞘瘤
    雪旺细胞良性肿瘤
    神经纤维瘤

  思 考 题
  名词解释
    1 沃-弗综合征Waterhouse-Friederchsen syndrome
    2 血管套或围管状浸润 perivaschlar inflammatory infiltrates
    3 胶质结节 glial nodules
    4 筛网状软化灶 reticular softening lesion
    5 噬神经细胞现象 neuronophagia
    6 卫星现象 satellitosis
    7 脑水肿 cerebral edema

  问答题
    1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3 胶质瘤与其他部位肿瘤有何不同?

  参 考 书 pathology (textbook)(Anderson)
  病例讨论
  尹 麟 ,男 , 4岁, 因发烧精神不佳4天于2002年4月X日凌晨30分来衡阳医学院附属一医院急诊室就诊。值班医生检查:患儿神志清醒,表情淡漠,体温38度,心率110次/分,呼吸急促,心音弱,心率快;肺呼吸音弱,闻及湿性啰音。立即入抢救室点滴强心剂、抗病毒药、抗生素、维生素C,服用利尿药物等。每隔10- 20分钟值班医生记录检查一次,终因抢救无效于3时10分死亡。
  患儿入院前一周在幼儿园曾服感冒药。4天前因流涕,低烧在165医院门诊就诊,医生以感冒处理后回家。
  请问: 1 患儿患有什么病?如何分析疾病发展?
     2 主要器官(神经系统、心脏、肺脏等 )有何病变?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33
结核病

--------------------------------------------------------------------------------


  中南大学湘雅基础医学院
     教 案

授课科目:病理学
授课内容:结核病
授课学时:4学时
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授课教师:程瑞雪



湘雅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转化规律
  2、掌握原发性肺结核(原发综合怔)病变特点、X线特征及转归
  3、掌握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病机制及病变特点
  4、掌握继发性肺结核各种类型病变、X线特征及转归
  5、熟悉血源性结核类型、病变、临床
  6、熟悉肺外结核病变和转归
  7、了解结核病病因、发病机制
  8、了解传染病传播及致病机制
二、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
  1、传染病传播特点,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 10分钟
  2、结核病概述(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 20分钟
  3、结核病基本病变 25分钟
  4、结核病基本病变转化规律 15 分钟
  5、原发性肺结核 20分钟
  6、继发性肺结核 50分钟
  7、血源性结核 20分钟
  8、肺外结核 40分钟

三 讲授重点
  1、结核病的基本病变,转化规律
  2、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病变特点,二者有何不同
  3、各型继发性肺结核病变特点

四、讲授难点
  1、结核病发病机制
  2、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3、原发性与继发性肺结核的不同点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通过一定途径进入易感人群的机体所引起的疾病,并能在人群中传播、流行。
   在发达国家,传染病已局次要地位。主为心血管和肿瘤疾病
   发展中国家,传染病局主要地位
   我国消灭了天花,控制了小儿麻痹,但梅毒、淋病、麻风、结核等死灰复燃并出现了新的疾病:AIDS, Ebola出血热

                        第一节 传染病概论
  一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引起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真菌、寄生虫
  传染病流行过程必备三环节
      传染源:受感染的人群和动物;
      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虫媒,接触,母婴(水源,食物;空气飞沫;昆虫叮咬;血制品,输血;污染器官,移植)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水平低下而使该疾病流行。
  病原体在宿主体内播散的特点:
      (1) 病变发生在远离病原体入口处组织。脊髓灰质炎:消化道摄入病毒,肠壁内繁中枢运动神经原损害入血
      (2)一时性低毒或无毒病原体——免疫力抑制不发病;持续进入血流—菌血症—致病
      (3)胎盘-胎儿途径病原体通过宫颈、血流达妊娠子宫感染胎儿:爱滋病
  二 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
  病原微生物伤害宿主细胞方式:1 进入细胞—引起细胞死亡;
                2 内外毒素杀伤细胞;
                3 引起免疫反应
  以病毒细菌为例
  (一)病毒致病机制
     1 只感染特定的细胞:在细胞内复制,繁殖—损伤细胞,如HBV、乙脑、脊隋灰质炎
     2 进入靶细胞方式:识别靶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并结合,病毒或病毒基因组、多聚酶进入靶细胞
     3 病毒进入细胞后复制:复制的病毒体直接释放或发芽形式释放,感染其他细胞
     4 潜伏感染和持续感染:潜伏感染 -- 病毒复制有时流产—不能完成复制全部环节持续感染 – HBV可以持续在肝细胞内复制,
     5 病毒损害宿主细胞机制:(1)抑制宿主DNA、RNA和蛋白合成
  (2)病毒插入宿主细胞质膜,损害其完整性(HIV与T4融合)
  (3)病毒复制后溶解宿主细胞(HCV-肝细胞)
  (4)在受感染的细胞表面表达的蛋白质,引起免疫系统识别,攻击被感染的细胞(HBV)
  (5)损伤宿主细胞抗病原微生物能力(HIV—T4)
     --造成机会性感染
  (6)病毒杀死一种细胞,导致依赖此细胞的细胞死亡(灰质炎-神经原-骨骼肌)

  (7)引起细胞增生、转化(HBV、EBV、HPV)
  (二)细菌致病机制
     1 细菌黏附 细菌表面黏附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细菌进入细胞第一步
          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细菌纤毛顶上小分子量蛋白决定其黏附特性
          革兰阳性菌(球菌 ):磷脂壁酸为亲水性,与纤维连接蛋白结合
     2 细胞内细菌感染 与病毒不同广泛感染宿主细胞少见,巨噬细胞表面受体识别细菌表面抗体Fc段和补体等调解素进入巨噬细胞
     3 细菌毒素 内毒素: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层结构中的脂多糖,核心多糖链, 脂质A具有抗原性—引起机体发热,白细胞升高,促               进细胞释放细胞因子
           外毒素:革兰阳性菌: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三种
           外毒素由A(酶作用 )和B(起结合作用)两个亚单位组成 A亚单位酶活性,B亚单位与E2F结合-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
  (三)宿主免疫反应
     细菌入体—非特异性炎症—7~10天产生非特异性免疫—清除细菌--疾病恢复

   本章重点介绍结核、菌痢、伤寒等
                   第二节 结 核 病(tuberculosis)
  一 概述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可引起全身各器官病变,但以肺结核常见
   典型病变:结核结节形成。并伴有不同程度干酪样坏死
  (一) 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
     病 因:结核分支杆菌,分人型:感染的发病率最高;牛型次之;
     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次之;少数皮肤 呼吸道是最主要途径,肺结核病人—主要是空洞型结核,排出大量含结核杆菌微滴— 被          他人吸入,尤其直径小于0.5微米的微滴,直接到达肺泡其致病性最强—被巨噬细胞吞噬;食入带菌的食物(牛奶)
          肠结核
   发病机制:
     1.TB菌致病物质:是在细胞内生长的细菌,不产生内外毒素,其致病性与其逃避巨噬细胞杀伤及诱发机体产生四型超敏反应有关—取决于 结核杆菌体及细胞壁成分—
     (1)脂质 其中糖质重要:①索状因子 破坏线粒体膜,②蜡质D引起强烈超敏反应,诱发结核结节形成;
     (2)脂阿拉伯甘露聚糖 抑制IFN-γ 激活巨噬细胞
     (3)补体 在巨噬细胞 表面的补体起调理素作用与巨噬细胞上的补体受体CR3结合--利于摄入,但不能杀伤
     (4)热休克蛋白 高免疫源性蛋白质,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5)结核菌素蛋白 具抗原性—引起超敏反应
     (6)荚膜 与结核杆菌的补体受体CR3结合—利于巨噬细胞识别摄入
     2.致病机制




  见多媒体模式图



  (二)基本病变
  三种变化往往同时存在,不同的机体反应性细菌量、毒力,以某一种改变为主

                  结核基本病变和机体免疫状态



  1 以渗出为主病变
   (1) 结核病变早期, 或机体免疫力低下, 细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强时
   (2) 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3) 早期为中性粒细胞 很快由巨噬细胞取代
   (4) 渗出液和巨噬细胞内TB菌
   (5) 发生在肺、浆膜、滑膜、脑膜等

  2 以增生为主病变
   (1) 细菌量少,毒力较低或机体免疫反应较强时
   (2) 结核结节形成—具有诊断价值(细胞免疫)
   组成 上皮样细胞:巨噬细胞吞噬结核菌变来,体大,界不清,浆丰富淡染,核黄瓜,草鞋样,膜薄、染色质淡染,1~2核仁—利于吞噬      和杀灭结核杆菌郎罕巨细胞:多数上皮样细胞融合:数十~上百个核,排列成花环、马蹄状淋巴细胞 ,少量成纤维细胞中心干酪      洋坏死—典型的结核结节
   肉眼 大小0.1mm,肉眼和X线可见的是3 ~ 4个融合后粟米大,灰白或灰黄结节;



  3 以坏死为主病变
   (1) 细菌多、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变态反应强 --- 可以直接发生或在渗出、增生基础上发生
   (2) 干酪样坏死灶:淡黄、均匀细腻,状似奶酪;红染、无结构,坏死彻底
   (3) 坏死物含大量结核杆菌,坏死液化—排出和细菌播散



  (三)基本病变转化规律
    哪一种病变为主取决于机体抵抗力、菌量、毒力及变态反应菌量少,抵抗力强---愈合;反之---恶化
   1 转向愈合
    (1)吸收消散 渗出性病变的主要愈合方式:渗出液经淋巴道吸收---病灶消散
           X线 病灶边缘模糊,密度不均,云雾状渗出病变的阴影缩小分割成小块— 完全消失
           临床 吸收好转期
    (2)纤维化钙化 增生性和小干酪样坏死灶--- 纤维化瘢痕愈合
            大干酪样坏死灶---难以完全纤维化- 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包裹坏死物及中心坏死物钙化;内含结核杆菌,抵
            抗力低下可以发展
            X线 纤维化病灶:边缘清楚,密度高的条索状阴影
            钙化灶:边缘清晰,密度甚高
            临床 硬结钙化期



   2 转向恶化
  (1)浸润进展 病灶周围出现渗出性病变—不断扩大及发生干酪样坏死
       X 线 原病灶周围出现絮状阴影:边缘模糊
       临床 浸润进展期
  (2) 溶解播散 干酪样坏死发生液化--经自然管道(支气管、肾盂输尿管)
       排出—局部形成空洞 空洞内液化的干酪样坏死物中含大量结核菌--通过支气管、淋巴管、血管播散到其他部位 —形成新的结核病灶。
      X 线 病灶阴影密度深浅不一,透亮区(空洞)、大小不一新病灶
      临床 溶解播散期



  二 肺结核(tuberculosis of lung)
    (一)原发性肺结核(prim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儿童多见,又称儿童型肺结核; 偶见成人(免疫力极低者)
      特征病变:原发综合征(primary complex)
      (1) 原发病灶 最先引起的病变
         ① 上叶下部,下叶上部近胸膜处—通气好,细菌直接到达该处
         ② 1~1.5cm灰白炎性病灶 
         ③ 病灶中心干酪样坏死
         ④ 机体缺乏免疫力,病灶内有游离和被巨噬细胞吞噬的结核杆菌,很快进入淋巴管—到所属肺门淋巴结
      (2) 肺门淋巴结结核 游离和被巨噬细胞吞噬的结核杆菌 侵入淋巴管,循淋巴液入局部肺门淋巴结---淋巴结肿大和干酪样         坏死
      (3) 相应淋巴管炎
         X 线 哑铃状阴影
         临 床 体征、症状不明显,少数发热,盗汗,怠倦等
         转 归




  

  (二)继发性肺结核(second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再次感染结核菌所致,多见于成年人,又称成人型结核
     特点 ① 与原发性结核无关,再次感染
       ② 原发肺结核血源性播散到肺尖潜伏:免疫力低下-使潜伏的病灶发展;暂停活动的原发灶多在初次感染后10~几十年后,        抵抗力低下- 再活化
       ③ 对结核菌具有免疫力,与原发性结核不同:
        a 病变始于肺尖直立,动脉压低,血循环差 — 带来的巨噬细胞少;通气不畅,局部抵抗力低;肺泡内氧分压高-细菌易繁殖
        b 超敏反应-发生干酪样坏死;免疫反应强-坏死周围形成结核结节
        c 病程长,病变复杂,新旧病灶交杂,病变有时以增生为主;有时以渗出或坏死为主,临床经过波浪起伏,时好时坏
   1 局灶性肺结核(apical tuberculosis)
    继发性肺结核的早期病变,为无活动性结核
    ⑴ 病变位于肺尖下2~3厘米处,单个或多个结节病灶,0.5~1.0厘米大小,境界清楚, 纤维包裹
    ⑵ 超敏反应强,易发生干酪样坏死(T8);坏死周增生病变
     (结核结节)-- 病变限局化 (增生病变为主,中心干酪样坏死)
    ⑶ 病程长、复杂,临床时好时坏,起伏,新旧病变交替
      X 线 肺尖单个或多个结节病灶
      临 床 非活动性结核,无自觉症状,体检发现
      预 后 免疫力强-纤维化钙化; 免疫力低下-浸润型结核
   2 浸润型肺结核 (infiltra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临床常见的活动性结核,由局灶型发展而来
      病 变 以渗出为主,中心干酪样坏死,周围渗出浆液,纤维素,巨噬细胞
      X 线 锁骨下边缘模糊云雾状阴影,又称锁骨下浸润
      临 床 低热 ,盗汗,疲倦,咳嗽,咯血
      转 归



   3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chronic fibrocavitary tuberculosis)



   成人常见慢性肺结核,由浸润型肺结核形成急性空洞基础上发展而来
   病变特点 (1)肺内有1~多个厚壁空洞,多在上叶,大小不一,不规则;壁厚可达1.0厘米(不愈合),
          分三层  内 干酪样坏死
              中 结核性肉芽组织  
              外 纤维结缔组织
       (2)不同类型病灶 上旧下新,尤其下叶,不同时期支气管播散的大小、新旧、类型不同病灶
       (3)后期 肺组织被破坏,纤维化,变小、变形、变硬、胸膜粘连增厚 – 肺功能破坏—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硬化
            型肺结核
   临 床 病程长,历时多年,时好时坏,发热盗汗,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
   X 线 1或2侧上、中肺野有 ①1~多个厚壁空洞,②支气管播散的新旧病灶,③肺广泛纤维化,④胸膜增厚
   转 归



   4 干酪性肺炎(caseous pneumonia)
   抵抗力低下,对结核杆菌高超敏反应
   原 因 (1)急、慢性空洞中结核杆菌支气管播散
      (2)浸润型肺结核恶化进展
   病 变 (1)肺泡内大量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巨噬细胞,干酪样坏死
      (2)大量结核杆菌
   (4) 根据病变范围分为:小叶性、大叶性 – 奔马痨
    附:无反应性结核:T4被HIV破坏→ 感染TB菌 → 吞噬细胞吞噬不能杀伤TB菌 大量繁殖,→ 形成巨噬细胞结节,但无结核结节形成



   5 结核球—结核瘤(tuberculoma)
    孤立的、有纤维包裹的、境界分明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灶
    特 点 常在肺下叶,单个、孤立,2~5厘米,为纤维包裹、境界清楚的干酪样坏死灶融合并纤维包裹
    来源  (1)浸润型结核的干酪样坏死灶纤维包裹;
       (2) 空洞的引流支气管被阻塞 – 空洞被干酪样坏死填充;
       (3) 多个干酪样坏死灶融合
    X线 孤立,境界清楚,易与肺癌混淆
    临床 相对静止病变:保持多年不变 – 临床无症状
    恶化进展:干酪样坏死扩大,液化 – 破溃纤维包裹→ 支气管播散 形成空洞
    有包裹-抗痨药不易发挥作用,手术治疗
    与肺癌鉴别



   6 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sy)
   按病变性质分为:
    湿 性:原发病灶或肺门淋巴结病灶的结核杆菌播散到胸膜
    青少年
    渗出性, 浆液纤维素性炎症 – 胸水
    临床 积液量少 -- 少量纤维素—呼吸时,胸膜脏层壁摩擦-摩擦音;胸痛
       积液量多 — 移动浊音,呼吸音降低,肺受压,纵隔移位
      纤维素多 -- 机化 — 胸膜增厚粘连
    治疗 吸收
      多—机化、粘连
    干 性:近胸膜下结核杆菌直接蔓延;多在肺尖,局限性
        病变 增生为主 少有积液 – 胸膜机化—增厚粘连
  三 血源性结核 (hematogenous tuberculosis)
   原发、继发肺结核的细菌通过血道播散



   1 急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acute miliary tuberculosis) 
    原发性肺结核恶化进展而来
    大量结核杆菌入肺静脉分支—左心 – 大循环 — 肺、脑、肝、脾、肾
    M:各器官密布大小一致、分布均匀、灰白灰黄、境界清楚、圆形、粟米大小结核结节
    m:增生性病变为主,伴渗出和坏死病变
    临 床:危重,凶险,高热,衰竭,盗汗等中毒症状;肝脾大;胸膜刺激征
    预 后:及时治疗预后好
     少数结核性脑膜炎死亡
   2 慢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chronic military tuberculosis)
   原因:(1)急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未及时控制,病程迁延3周以上
      (2)结核杆菌长期、少量、多次不规则进入血流
   病变:性质、大小不一致病变;同时有渗出、坏死、增生病变
   临床:病程长;成人多见
   3 急性肺粟粒性结核(acute milit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常为全身粟粒性结核病的一部分,有时仅限于肺
   原因:(1)肺门、纵隔、支气管旁淋巴结结核破入附近静脉—无名静脉颈 内静脉—上腔静脉—肺
      (2)含结核杆菌的淋巴液—入胸道管—静脉—右心—播散于双肺
   病变:双肺充血,重量增加;切面暗红,密布粟米大灰黄色结节
   临床:起病急,中毒症状重
   X线:双肺散在分布粟米大、密度均匀、点状阴影
   4 慢性肺粟粒性结核(chronic milit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成人,原发灶已愈,肺外某结核病灶内结核杆菌长期、间断入静脉
    病程长,以增生病变为主:病变新旧不一,大小不等,粟米~1.0cm,
  四 肺外结核
   病变多限局于某一个器官内,呈慢性经过.肺外器官均可发生,常见肾、肠、腹膜、脑膜、生殖系骨关节等
   原 因:(1)淋巴结结核淋巴道播散
       (2)咽下含结核杆菌的痰、食物
       (3)皮肤损伤感染
       (4)原发肺结核经血道播散到某器官的潜伏病灶进一步发展
  1 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
   原 发:少见,发生于儿童,食牛奶含结核杆菌的—肠原发综合征
      (肠原发性结核性溃疡、结核性淋巴管炎、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继 发:活动性空洞性肺结核病人,反复咽下含结核杆菌的痰
   部 位:回盲部(85%):淋巴组织丰富,TB菌易通过肠壁淋巴组织侵入肠壁;食物、TB菌停留时间



   (1) 溃疡型 多见
    结核杆菌先侵入肠壁黏膜淋巴组织-形成结核结节-结节融合并发生坏死-破溃形成 ,细菌随肠壁环行淋巴管播散
    典型的病变:
    M: 与肠纵轴垂直的溃疡,环形、边缘不整齐参差不齐 -- 肠壁淋巴管环形分布
    m: 溃疡浅,底部干酪样坏死,坏死下为TB性肉芽组织
   临床: 溃疡愈合—环行瘢痕—肠狭窄—梗阻浆膜结核性淋巴管炎 浆液纤维渗出;成串的结核结节 – 纤维化—粘连腹痛、泻、营养      不良
   (2) 增生型
     少见,肠壁大量TB性肉芽组织及纤维组织增生--肠壁增厚—肠腔狭窄,黏膜面溃疡和息肉形成,
     临床∶ 不全肠梗阻,右下腹包块 — 与癌鉴别
   2 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
    青少年,继发于溃疡型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输卵管结核
    湿 性:腹膜上布满无数结核结节,腹腔内大量草黄色腹水,临床腹痛、腹胀,无粘连
    干 性:腹膜上结核结节和大量纤维素渗出物—机化—引起肠间、大网膜、肠系膜广泛粘连。严重的干酪样坏死向腹外破溃—形成        瘘管
    临床 慢性肠梗阻症状,右下腹块状物,柔韧感触诊
   3 结核性脑膜炎 (tuberculous meningitis)
    儿童, 原发综合征结核杆菌经血道播散
    病变 大体: 脑底(桥脑、脚间池、视神经交叉、大脑外侧裂), 蛛网膜下腔灰黄胶冻状渗出物,可见结核结节
      镜下: 蛛网膜下腔浆液、纤维素、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渗出, 干酪样坏死,偶见结核结节
      临床 渗出物机化--蛛网膜下腔粘连—脑积水—颅高压: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视神经乳头水肿



  4 肾结核 (tuberculosis of kidney)
   原发肺结核经血道播散 ,20-40岁,男性多见,单侧
   病变: 始于肾皮、髓交界处或乳头体内出现干酪样坏死—扩大—破坏肾乳头—破入肾盂—多个结核空洞---肾成为一个空壳
   临床:血尿—肾破坏  脓尿—液化的干酪样坏死随尿下行 + 继发感染尿中结核杆菌(+)
      膀胱刺激征 含结核杆菌的干酪样坏死随尿下行 —感染膀胱



   5 骨、关节结核(tuberculosis of bone and joint)
   原发病灶结核菌少量入血道拨散到脊椎或骨潜伏—青春发育期,血运丰富再感染
   脊椎多见,松质骨内结核病灶为起始病灶
   骨结核:(1)干酪样坏死型 干酪样坏死,死骨—累及周围软组织—坏死液化—形成结核性脓肿(无红、热、痛)-- 冷脓肿 —穿破皮        肤—窦道
       (2) 增生型 TB性肉芽组织 



   6 淋巴结结核
    肺门淋巴结结核淋巴管播散,颈部淋巴结多见淋巴结肿大;切面灰黄细腻、奶酪样;破溃皮肤经久不愈。

  思考题
  名词解释
    1 tubercle                            结核结节
    2 prim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原发性肺结核
    3 pulmonary primary complex                    肺原发综合征
    4 hematogenous tuberculosis                    血源性结核病
    5 miliary tuberculosis                      粟粒性结核病
    6 caseous pneumonia                        干酪性肺炎
    7 nonreactive tuberculosis                    无反应性结核病
    8 second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继发性肺结核病
    9 apical tuberculosis                        局灶性肺结核
    10 infiltrative tuberculosis                   浸润性肺结核
    11 tuberculous granulation tissue                 结核性肉芽组织
    12 tuberculous thick walled cavity                结核性厚壁空洞
    13 acute tuberculous cavity                    急性结核性空洞
    14 chronic fibrocavitary tuberculosis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15 sclerosing pulmonary tuberculosis               硬化肺结核病
    16 tuberculoma                          结核瘤(结核球)
    17 opening pulmonary tuberculosis                 开放性肺结核病
    19 open healing                          开放性愈合
    20 tuberculous pleurisy                      结核性胸膜炎
    21 intestinal primary complex                   肠原发综合征
    22 proliferative intestinal tuberculosis              增生性肠结核
    23 cold abscess                          冷脓肿
    24 wet(dry) tuberculous peritonitis                湿(干)腹膜结核
    25 tuberculous meningitis                     结核性脑膜炎

  参考书 Pathology (textbook) (Anderson)
  问答题
    1 结核病基本病变及转化规律 4 各种类型肺结核的病变特点
    2 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转归 5 血源性结核发生原因、类型及病变特点
    3 继发性肺结核的特点 6 肺外结核的主要类型及各类型病变特点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33
寄生虫病

--------------------------------------------------------------------------------


  中南大学湘雅基础医学院
    教 案

授课科目:病理学
授课内容:寄生虫病
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授课时数:2学时
授课教师:金中元
授课时间:2002年7月


湘雅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血吸虫虫卵引起的病变和血吸虫肝、肠的病变特点及后果。
  2、熟悉肠及肠外阿米巴病的病变特点。
二、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2 X 50分钟)
  1、引言 5分钟
  2、阿米巴病 45分钟
  3、血吸虫病 50分钟
三、讲授重点
  1、阿米巴病肠的病变及与细菌性痢疾的区别。
  2、血吸虫病的基本病变。
  3、血吸虫病肝、肠的病变。
四、讲授难点
  1、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
  2、血吸虫病急、慢性虫卵结节。
五、教学法
  利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从病例着手提出问题,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由浅入深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提问,并与已学过知识纵向、横向联系,既掌握各类疾病的共性,又掌握了不同疾病的特殊性。如由血吸虫虫卵(异物)引起的急性虫卵结节又称嗜酸性脓肿是真正的脓肿吗?通过对比、反问,巩固了嗜酸性脓肿与脓肿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病变。而血吸虫慢性虫卵结节又属于异物肉芽肿,复习肉芽肿的概念,慢性虫卵结节又称假结核结节,为何?通过复习,对比,从而掌握这两个概念。
六、教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彩色胶片共5张、投影仪、粉笔、黑板刷、教鞭
七、教材及参考书
  1、 李光地主编,《病理学》7年制规划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p470
  2、 杨光华主编,《病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 成令忠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引言
  寄生虫病(parasitosis)是寄生虫作为病原引起的疾病。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据估计全球受寄生虫感染的人数多达45亿,寄生虫病主要发生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依然广泛流行,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或生命。在我国,寄生虫病的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近年来有的寄生虫病发病率有回升的趋势,值得高度注意。
寄生虫对宿主的主要损害:①夺取营养;②机械性损伤;③毒性作用:如溶组织阿米巴分泌溶组织酶,破坏组织;④变应原作用。
本章仅介绍阿米巴病、血吸虫病。

                 第一节 阿米巴病 (amoebiasis)
  概述:阿米巴病由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原虫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人类寄生虫病。可分为:肠阿米巴病,表现为痢疾样症状;肠外阿米巴病,表现为各脏器脓肿。临床表现:腹痛、腹泻、粘液血便等痢疾症状,又称为阿米巴痢疾(amoebic dysentery)。
一、肠阿米巴病 (intestinal amoebiasis)
  1、病因: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Entamoebahistolytica)



  2、发病机制:
  l).机械性损伤与吞噬作用 滋养体特别是大滋养体能在组织中进行伪足运动,破坏所到之处的组织,并吞噬和降解已受破坏的细胞。
  2).接触溶解作用 大滋养体质膜具有丰富的溶酶体,当它与宿主接触时,质膜溶酶体释放活性物质。
  3).细胞毒素作用 Lushbaugh等(1979)从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纯培养中分离出不耐热的蛋白质肠毒素(enterotoxin),能损伤肠粘膜并引起腹痛、腹泻。
  4).细菌作用
  5).易感性
  6).免疫抑制与逃避 阿米巴抗原中含有激发机体免疫抑制的决定簇,侵袭型滋养体对补体介导的溶解作用有抵抗力,具有独特的逃避宿主免疫攻击的能力,刚此能长期存在,发挥其致病作用。
  3、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病变部位:主要在盲肠、升结肠,其次为乙状结肠和直肠,严重病例可累及整个结肠和小肠下段。
  基本病变:灶性坏死性结肠炎,以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为病变特点。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慢性期。
  急性期病变
  肉眼:(1) 肠粘膜表面点状坏死及浅表溃疡坏死灶增大,呈钮扣状

        口小底大、边缘潜行的烧瓶状溃疡

        巨大的溃疡

     (2) 溃疡间粘膜正常或轻度卡他性炎症。

  镜下:(1) 烧瓶状溃疡(flask shaped ulcer),边缘潜行。
     (2) 溃疡周围炎症反应不明显。
     (3) 在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常可找到阿米巴大滋养体。




   临床:
  因结肠受炎症刺激,蠕动增强,粘液分泌增多,可引起腹痛、腹泻及大便次数增多当坏死的粘膜脱落及小血管出血,可形成典型的酱褐色、腐败呈腥臭的脓血便,粪检可找到大滋养体。由于直肠和肛门的病变较轻,故里急后重的症状不明显。一般阿米巴病的全身症状大多轻微。若继发感染,可有毒血症症状,少数暴发型病例感染严重时,可有畏寒、高烧,大便次数多而发生脱水。
结局:急性期多数病人可治愈,少数因治疗不够及时、彻底而转入慢性期。
  慢性期病变
  由于新、旧病变及坏死、溃疡和增生反复交错发生,导致粘膜上反增生或形成息肉,纤维组织增生、疤痕形成,可使肠壁变厚、变硬或肠腔变得狭窄。有时因局限性上皮组织、肉芽组织增生而形成肿瘤样包块,称阿米巴肿(amoeboma),多见于盲肠,临床上易误诊为结肠癌。
二、肠外阿米巴病 (extraintestinal amoebiasis)
  1. 阿米巴肝脓肿(amoebic liver abscess) 是肠外阿米巴病中最常见的
  阿米巴肝脓肿右叶多于左叶的原因:肠阿米巴病多位于盲肠及升结肠,而该处的静脉血液多回流到肝右叶;肝右叶体积远比左叶大,受侵犯的机会也较多。
  肉眼:一般以单个者多,脓肿内容物为果酱样物质,脓肿壁呈破絮状外观。
  镜下:脓液为液化性淡红色物质,在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可查见阿米巴滋养体,炎症反应轻。慢性阿米巴脓肿周围可有肉芽组织及纤维组织包绕。
  临床:长期发热伴右上腹痛及肝大、压痛,全身消瘦;可向周围组织穿破。慢性阿米巴肝脓肿常继发细菌感染而形成混合性脓肿,病情也相应恶化。
  提问:阿米巴肝脓肿是否为真正的脓肿?
  回答:不是,因为其内容物并不是真正的脓液。
  2. 阿米巴肺脓肿(amoebic pulmonary abscess) 少见
  大部分由阿米巴肝脓肿穿过横膈直接蔓延而来,肺脓肿内容物为咖啡色坏死液化物质,坏死物质通过支气管、气管排出体外可形成肺空洞。临床上患者有类似肺结核症状,咳出褐色脓样痰,并可查见阿米巴滋养体。
  3. 阿米巴脑脓肿(amoebic cerebral abscess) 极少见
  往往是肝或肺脓肿内的阿米巴滋养体经血流进入脑而引起。
  阶段性小结(提问式): 阿米巴病的诊断方法很多,什仫诊断方法最可靠?
  回答:病原学检查,其中在病变组织中找到滋养体原虫时为最可靠的诊断。

                     第二节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一、概述: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有5种,即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曼氏血吸虫(S.mansoni)、埃及血吸虫(S.haernatobiu)、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及湄公血吸虫(S.mekongi),但主要是前3种。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称为血吸虫病。在我国只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故简称为血吸虫病。
  由于日本血吸虫动物宿主多,成虫寿命长,感染引起的病情严重,感染后的伴随免疫和治愈后的免疫力差,中间宿主钉螺不易控制,故防治难度大。近年来,在我国有的地区血吸虫病发病率回升或发现新疫区。因此,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病因及感染途径
  二、复习日本血吸虫生活史(见下图):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可分为虫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及成虫等阶段。成虫寄生在人体的门静脉-肠系膜静脉系统内;而毛蚴至尾蚴的发育繁殖阶段以钉螺为中间宿主。
  血吸虫虫卵随同人或畜的粪便排入水中,卵内的毛蚴成熟孵化,破壳而出,钻人订螺体内,经过胞蚴阶段后发育成尾蚴,然后尾蚴离开钉螺,再次入水(疫水)。当人畜与度水接触时,尾蚴头腺分泌溶组织酶并借其肌肉收缩的机械运动,钻入皮肤或粘膜内,脱去尾部发育为童虫,童虫经小静脉或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经右心而到达肺,再由肺的毛细血管、肺静脉进入大循环,一般只有进入肠系膜静脉的童虫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其余多在途中夭折。通常在感染尾蚴后3周左右即可发育为成虫,雌雄成虫交配后产卵,虫卵随门静脉血流系统顺流到肝,或逆流人肠壁而沉着在组织内,约经过11天左右发育为成熟的虫卵,内含毛蚴。肠壁内的虫卵可破坏肠粘膜而进入肠腔内,并随粪便排出体外,再重演生活周期。虫卵在组织内的寿命约为21天右右,而成虫在人体内平均寿命为4.5年,最长的可活40年之久。
  三、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 血吸虫发育的不同阶段,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均可对宿主引起不同的损害和复杂的免疫病理反应,其中虫卵引起的病变最严重,危害也最大。
  1. 尾蚴引起的损害 尾蚴性皮炎(cercarialdermatitis)
  机制:尾蚴性皮炎是由IgG介导的Ⅰ型及Ⅳ型超敏反应性炎症。
  肉眼:红色小丘疹或荨麻疹,奇痒,持续数日后可自然消退。
  镜下:见真皮充血、出血及水肿,开始有嗜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以后主要为单核细胞浸润。
  2.童虫引起的损害
  肺部病变:充血、水肿、点状出血、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血管炎或血管周围炎。患者可出现发热、一过性咳嗽和痰中带血等症状。
  机制:除机械性损伤外,还与其代谢产物或虫体死亡后蛋白分解产物所致组织的超敏反应有关。
  3.成虫引起的损害
  病变:静脉内膜炎及其周围炎、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贫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肝脾肿大等多种病变。形成血吸虫色素及嗜酸性脓肿。
  机制:机械性损伤及毒性损伤。
  4. 虫卵引起的损害 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
  部位:主要在乙状结肠、直肠和肝脏,回肠未段、阑尾及升结肠次之。 
  病变: 急性虫卵结节 (嗜酸性脓肿eosinophilic abscess)

      慢性虫卵结节 (假结核结节pseudotubercle)



   机制: 未成熟的虫卵所引起的病变一般较轻微。
   虫卵发育成熟后,卵内的毛蚴不断分泌出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 igens,SEA),释放于虫卵周,进入血液,致敏辅助性T细胞,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引起相关细胞大量增殖及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纤维母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聚集,形成肉芽肿(即虫卵结节),同时,SEA也刺激B细胞系统产生相应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虫卵周围形成嗜酸性的、红染的放射状火焰样物质。
  (1) 急性虫卵结节:
  肉眼:灰黄色,直径约0.5~4mm大小;
  镜下:结节中心为成熟虫卵,卵壳薄、色淡黄、折光性强,卵内毛蚴呈梨状,在成熟虫卵周围可见红染的放射状火焰样物质,即抗原抗体复合物(所谓Hoeppli现象),在其周围有大量变性、坏死的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状似脓肿,故称之为嗜酸性脓肿(eosinophilic abscess)。在脓肿内可见菱形或多面形折光强的蛋白质结晶,即Charcot-Leyden结晶,系嗜酸性粒细胞中的嗜酸性颗粒互相融合而成。
  提问:嗜酸性脓肿是否为真正的脓肿?回答:不是。
  随着病程的发展,急性虫卵结节 晚期急性虫卵结节 慢性虫卵结节。
  (2)慢性虫卵结节:急性虫卵结节经过10天左右,虫卵内毛蚴死亡、分解及变性、坏死物质和嗜酸性粒细胞被清除、吸收,形成由血吸虫卵壳、上皮样细胞、异物巨细胞、淋巴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组成的结核样肉芽肿,故称之为假结核结节(pseudotubercle),即慢性虫卵结节。




   5. 循环抗原及免疫复合物引起的损害
  循环抗原:肠相关抗原(gutassociated antigens,GAA);
  膜相关抗原(membrane associated antigens,MAA);
  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SEA)。
  机制:Ⅲ型超敏反应;
  激活补体。
  四、主要脏器的病变及后果
  1、 结肠病变
  急性期病变:粘膜有充血、水肿,可见灰黄色或黄白色小结节,继之,结节破溃,粘膜形成大小不一、边缘不规则的浅表溃疡。溃疡处虫卵可排入肠腔,随粪便排出可为污染源。浆膜面也可见同样的急性虫卵结节。临床表现:为血吸虫病痢疾,即腹痛、腹泻和脓血便。此期粪便查虫卵阳性率较高。
  晚期病变:
  肉眼:粘膜粗糙、高低不平,部分粘膜萎缩,皱襞消失,部分粘膜上皮增生,形成大小不一的炎性息肉。尚可见大小、深浅不一的溃疡,此期溃疡一般较难愈合。肠壁变厚、变硬,少数病例肠腔狭窄或有梗阻。
  镜下:虫卵一般沉积在粘膜下层和固有膜。可见少量的急性虫卵结节和多量的慢性虫卵结节,部分血吸虫卵有钙化;肉芽组织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大片疤痕形成;粘膜上皮萎缩或增生有息肉形成,有的上皮增生活跃、非典型增生,有的病例可癌变。(据统计,血吸虫病患者结肠癌的发病率远比非血吸虫病患者为高,而且发病年龄也较轻,多为粘液腺癌。)病变组织内还可见不等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和其它白细胞浸润。由于纤维组织增生及疤痕形成,虫卵难以人肠腔,故晚期粪便虫卵检查阳性率较低,有时需要做粘膜压片、活检或免疫检查确诊。
  2.肝脏病变:
  急性期:肝大,表面不光滑,表面和切面可见多少不等、粟米或小绿豆大小、黄色或灰白色结节。镜下:急性虫卵结节主要分布在汇管区附近,肝细胞可因受压萎缩或变性及小灶性坏死,可有门静脉内膜炎改变,门管区内有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门管区血管和肝窦充血,肝细胞水变性,Kuppfer细胞增生和吞噬血吸虫色素。
  慢性或晚期:血吸虫性肝硬化
  肉眼:肝脏变硬、变小、变轻、变色(血吸虫色素沉着)、变形。肝表面不平,有浅沟纹,构成稍隆起分区(分叶状),严重时可形成粗木结节,切面上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沿门静脉分支(树枝状)分布,故称为干线型或管道型肝硬化(pipe stem cirrhoss)。
  镜下:门管区有大量的慢性虫卵结节形成,结节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或慢性虫卵结节纤维化,甚至纤维疤痕形成,虫卵钙化;有的门静脉分支血管内膜炎及周围炎,血栓形成;有的门静脉分支受压萎缩、闭塞或消失;纤维化区可有新生的小胆管和血管增生;肝细胞可有变性(如脂肪变性)、萎缩、再生,但肝细胞坏死不明显,无假小叶形成,Kuppfer细胞增生、吞噬棕褐色的血吸虫色素。
  临床表现:门静脉高压较门脉性肝硬化时更显著(窦前阻塞),临床上常出现腹水、巨脾、食管静脉曲张、胃肠淤血等。

  3.脾脏病变: 肿大
  早期:由成虫的代谢产物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所致。
  晚期:由于门静脉高压引起。肉眼:重量可达1 000—4 000g,脾质地坚韧,被膜增厚;切面呈暗红色,脾小梁清楚,脾小体不明显,常见棕黄色的含铁小结,有时可见梗死灶。镜下:脾窦扩张充血,窦内皮细胞及巨噬细胞增生,窦壁纤维组织增生而变厚,脾小体萎缩变小或减少,单核巨噬细胞内可见血吸虫色素沉着。陈旧出血灶可见铁质及钙盐沉着和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含铁小结(sideroticnodule)。脾内偶尔可见虫卵结节。临床上可出现脾功能亢进症状。
  4.异位寄生 成虫和虫卵出现在门静脉系统以外的组织和器官时,称为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异位寄生主要见于肺,脑和脊髓次之。
  (1)肺:多数在急性期,形成急性虫卵结节,其周围肺泡、肺组织充血、水肿和炎性细胞渗出,X线照片类似支气管肺炎或肺粟粒性结核。关于肺内虫卵的来源,主要是通过门-腔静脉之间的交通支而来。特别是严重的门静脉高压时,更易发生门—腔静脉交通支的开放。临床上急性期常有咳嗽、气促、哮喘、肺部罗音等表现。
  (2)脑:脑内病变可为急、慢性虫卵结节,周围脑组织血管充血、水肿及胶质细胞增生,病变部位多在脑顶叶、颞叶和枕叶。临床上急性期表现为急性脑炎,有嗜睡碍、瘫痪等症状;慢性期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尤其以局限性癫痫为最多见,常伴头昏、头痛等症状。
  (3)其他脏器:可引起血吸虫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内发现有IgG及补体C3的沉着,故属Ⅲ型超敏反应引起的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少数病例中,胰腺、胆囊、心、膀胱及子宫等组织或器官内有血吸虫病变存在。
  五、血吸虫病侏儒症 (schistosoma dwarfism)
  特点:20岁以上成年患者;
  身材如小孩;
  智力正常,面容衰老,俗称“小老人”;
  生殖器官与第二性征发育迟缓;各内分泌腺退化与萎缩;
  长骨与软骨生长受阻;骨小梁纤细,骨骺线闭合延迟,骨质钙化不足。
  机制:自幼反复感染血吸虫,严重影响肝功能,以致雌激素、醛固酮、ADH等激素不能被灭活和转化,继发脑垂体功能抑制,垂体前叶萎缩、坏死以及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等萎缩,导致骨骼发育延缓,严重影响机体生长、发育所致。
  六、急性血吸虫病 (acute schistosomiasis)
  特点:见于无免疫力的初次感染者;
  接触疫水5-6周后发生;
  肝肠内形成急性虫卵结节;
  临床表现: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重;
  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结束语:本章的内容与病理学总论有关知识关系密切,本章的重点主要为:血吸虫病的基本病变;血吸虫病肝、肠的病变。
  八、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假结核结节,嗜酸性脓肿,干线型肝硬化
  2、问答题
  (1) 试比较门脉性肝硬化与血吸虫性肝硬化有哪些不同?
  (2) 本学期学过的疾病中,有哪些可引起肠道溃疡,各有何特点?
  (3) 本学期学过哪些肉芽肿性疾病?请分别描述它们的病变特征。
  九、课后记:

  附:板书设计
  第一节课(50分钟)



  第二节课(50分钟)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34
传染病

--------------------------------------------------------------------------------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教 案

授课科目:病理学
授课内容:传染病
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授课时数:4学时
授课教师:彭劲武
授课地点:T110教室
授课时间:2002年6月12日



湘雅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2、了解钩体病的基本病变及主要脏器病变
  3、掌握梅毒基本病变及主要脏器病变
  4、掌握淋病及尖锐湿疣的基本病变
二、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4×50分钟)
  1、伤寒(70min)
  2、细菌性痢疾(30min)
  3、钩端螺旋体病(40min)
  4、梅毒(40min)
  5、尖锐湿疣(15min)
  6、淋病(5min)
三、讲授重点
  1、伤寒的病变特点
  2、梅毒的病变特点
四、讲授难点
  1、伤寒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病理联系
  2、梅毒的主要脏器病变
五、教学法
  1、传染病种类多,临床表现较类似,临床易混淆,因此这些疾病的病变特点、发展关系及临床病理联系是本次讲授的重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2、利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从解剖病例着手提出问题,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由浅入深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只趣。
六、教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仪、手提电脑、粉笔、黑板刷、教鞭、洁净白大衣等。
七、教学参考书
  1、杨光华主编,《病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2、成令忠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
  3、回允中主译,《阿克曼外科病理学》第八版,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4、Giarelli L, 《Colour Atlasof pathology》,Third edition, 1996
八、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伤寒小体、伤寒细胞、蜡样变性、树胶肿 typhoid granuloma, gumma
九、课后记
  1、通过收集本内容教学反馈信息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面等方法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反馈信息来源包括:学生课后提问及反馈,同行专家听课,本室年青老师听课,师生座谈会及学生填写反馈信息表等。
  3、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用于病理教学的反映。


                         伤 寒(typhoid fever)
一、概述:
  1、伤寒杆菌→消化道入侵→急性传染病
  2、病变特点: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的巨噬细胞反应性增生、吞噬功能增强,尤以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显著(肠伤寒)
  3、临床特点:持续高热,神志淡漠、相对缓脉、脾肿大、皮肤玫瑰疹及血中白细胞减少
  4、发病情况
二、病因发病学:
  1、伤寒杆菌:沙门菌属、G—
  2、致病因素:①内毒素—主要致病因素
   ②菌体“O”,鞭毛“H”,表面“Vi”抗原, 肥达氏反应(widal reaction)
  3、发病





三、病变(多器官受累)

  包括: 全身MPS巨噬细胞增生、吞噬功能活跃(肉芽肿)全身多器官中毒性改变(败血症致)




  1、基本病变:伤寒肉芽肿(typhoid granuloma)
  伤寒小结(typhoid nodule)
  特点:伤寒细胞(typhoid cell)增生、吞噬功能活跃并聚集成团或结节状
  2、肠道病变
  以回肠末端集合、孤立淋巴小结病变最明显,按病变自然进程分四期(每期约一周)
  (1) 髓样肿胀期

  

  (2)坏死期
  (3)溃疡期
  (4)愈合期
  3、其它器官病变
  病变特点:①伤寒细胞增生,肉芽肿形成
       ②细胞变性、灶性坏死
       ③器官充血、肿大
  (1)肠系膜淋巴结
  (2)肝
  (3)脾
  (4)骨髓
  (5)胆囊
  (6)心肌
  (7)肾
  (8)皮肤
  (9)肌肉
  (10)中枢神经系统
四、临床病理联系:
  1、持续高热
  2、相对缓脉
  3、皮肤玫瑰疹
  4、伤寒病容
  5、消化系统症状
  6、实验室检查
   ①血、骨髓培养
   ②粪便细菌培养
   ③肥达氏反应
   ④血WBC↓
五、并发症
  1、肠出血、穿孔
  2、支气管肺炎
  3、其它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
一、概述
  1、痢疾杆菌→消化道入侵→肠道传染病
  2、临床特点: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
  3、发病情况
二、病因发病学
  1、痢痢杆菌:G—、四型,均产生内毒素,志贺菌另可产生外毒素。
  2、发病条件:①内因,②外因
  3、发病:





三、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部位:主要为大肠,尤其是乙状结肠和直肠
  分类:急性、中毒性、慢性三类
  1、急性菌痢
  (1) 基本病变: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
  (2)病变过程:
  早期急性卡他性炎
  假膜性炎症(典型肠道病变)
  溃疡形成
  愈 合


  


(3)临床病理联系:
  ①全身中毒症状
  ②局部肠道症状
  ③合并症
  2、中毒性痢疾
  (1)发病
  (2)病变特点:急、肠道病变较轻,但全身中毒改变明显,局部肠道病变:轻、卡他性肠炎、滤泡性肠炎
  (3)临床特点:①局部肠道症状轻,大便次数↑,水样或稀便
          ②全身中毒症状重:高烧、中毒性肺炎、中毒性脑病、中毒性休克等。
  3、慢性菌痢
  (1)发病
  (2)病变:慢性炎症
     ①慢性溃疡
     ②息肉形成
     ③假膜
     ④肠壁组织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
  (3)临床特点: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sosis)
一、概述
  1、钩端螺旋体→接触皮肤粘膜→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急性传染病)
  2、临床特点:轻重差别大,可表现为全身性感染症状及脏器受损症状(出血、黄疸、肝肾功能不全等)
  3、发病情况
二、病因发病学
  1、病因:钩端螺旋体,多种血清群、血清型
  2、发病:
  钩体(疫水)→感染皮肤、粘膜→小淋巴管、血管→血中 繁殖→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继发病变
按病变发展分三个阶段:





3、发病机制:
  发病与钩体血清型、毒力大小、数量及机体免疫反应性有关。损害由其产生毒素或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但毒素性质未明
三、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病变:①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微循环障碍、出血、广泛器官变性、坏死及严重功能障碍
     ②炎性反应轻微
  1、肺:肺出血
  病变:点状出血→全肺弥漫性出血 肺叶体积↑,重量↑,紫红如肝,切面出血性实变、镜下肺泡壁充血、出血,炎性反应不明显。    临床特点:咯血
2、肝:
  病变:肿大、质软、色黄,镜下肝细胞水变性、脂变,小叶中央灶性坏死,Disse腔水肿,肝细胞索离解等
  临床特点:黄疸、广泛皮肤粘膜出血
3、肾
  病变:肾肿大、皮质苍白、髓质淤血 镜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间质性肾炎,肾小球改变不明显
  临床:急性肾功能不全
4、其它器官:
  ①心脏
  ②横纹肌:以腓肠肌病变最明显
  ③NS
  ④脾、淋巴结
  ⑤肾上腺
四、后发症:与迟发性变态反应有关
  1、眼部病变
  2、脑动脉炎

                         梅 毒(syphilis)
一、概述
  1、梅毒螺旋体→慢性性传染病,常见性病
  2、基本病变:小动脉内膜炎、血管周围炎及梅毒肉芽肿
  3、临床特点:病程具长期性、潜匿性、临床症状不一
  4、发病情况
  5、分先天和后天性梅毒两种
二、病因及发病
  1、病因:苍白螺旋体
  2、发病:机制不清,与免疫有关
   ①体液免疫:免疫复合物沉积→血管炎、血管周围炎

   特异性螺旋体制动抗体
   非特异性抗类脂质抗体
   ②细胞免疫:细胞介导的迟发性变态反应→慢性肉芽肿性炎
三、后天梅毒病变及临床联系:
  基本病变:
   1、小动脉内膜炎及血管周围炎
   2、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树胶肿(gumma)见于第三期梅毒,
  为梅毒特征性病变
   特点:①肉眼:
      ②镜下
   按病程分三期:
    一期:
    二期
    三期 晚期梅毒 破坏性大,传染性小
  (一)一期梅毒:表现为硬性下疳(hard chancre)
  病变部位:
  病变特点:肉眼:
  镜下:闭塞性动脉内膜炎、血管周围炎
  (二)二期梅毒:表现为梅毒疹(syphilid)
  病变部位:
  病变特点:肉眼
  镜下:血管炎、血管周围炎





  (三)三期梅毒:一般感染4-5年后
  病变特点:破坏性病变即树胶肿(坏死、疤痕形成)
  好发部位:内脏
  常见为:心血管(80-85%)潜伏期可15-20年 中枢NS(5-10%)其它如肝、骨、睾丸等
  1、心血管梅毒:多发生主动脉 主动脉瘤
  病变:梅毒性主动脉炎→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冠状动脉口狭窄或阻塞
  2、中枢神经梅毒:累及中枢神经及脑脊髓膜
  包括:脑膜血管梅毒、脊髓痨、麻痹性痴呆
  3、其它器官:肝、骨、睾丸等
四、先天性梅毒:垂直传播致
  1、早发性先天梅毒
  2、晚发性先天梅毒

                            尖锐湿疣
一、概述
二、病因、发病
三、病变特点
  部位:男性
     女性
  病变:肉眼:小尖,湿润,鸡冠状,淡红,易出血、感染及溃疡
  镜下:①表皮疣状增生,乳头可尖锐
     ②上皮脚呈假上皮瘤样增生
     ③角质层增厚,角化不全
     ④棘层肥厚,散在挖空细胞(koilocyte)
     ⑤真皮下血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





四、预后:易反复发作,可癌变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35
标题: 《病理学》实验指导
前 言

--------------------------------------------------------------------------------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第五版《病理学》和七年制《病理学》出版已两年多,教材内容作了较大幅度的精减、修改或重新编写,增加了部分成熟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是一本适应现代教育、较好的新世纪教材。为了更好地适应、配合新教材教学,我们组织重新编写了《病理学实习指导》修订版。
   本书编写的原则和方法是:①根据新教材的内容,结合我室历年来的教学经验、条件,参考了全国十三所著名医学院校的病理实习指导,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正、副教授、高年讲师参加编写;②在编写中力求体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特(特定的对象、特定的要求、特定的限制)、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编写要求内容精简、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详略适度、逻辑性强、文字流畅、标点准确;力求彩色图谱典型、清晰、有意义、少而精;③本实习指导是第五版《病理学》和七年制《病理学》的配套辅助教材,因此也分为十五章,每章编写格式分为六个部分:目的要求、实习内容、大标本观察要点、切片观察要点、病例讨论、复习思考题。而实习方法多样化,有大体标本和切片观察、动物实验、幻灯、多媒体、录像、尸体解剖、临床病理讨论会等;④增编了实习须知、彩色图谱、正常人体各脏器大小和重量、病理实习常用名词中英文对照等。⑤本书主要适应五、七年制医学本科生和大专生使用。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水平有限,还有许多欠妥当之处,诚望同行专家和同学们多提宝贵意见。



文继舫
2003年2月15日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36
实习须知

--------------------------------------------------------------------------------


  一、病理学实习课的目的、意义
  病理学实习课在病理学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实习课中学生不仅通过对病变器官、组织的形态学观察,联系其机能代谢的变化及其临床表现,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临床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病理学实习内容和方法包括:①大体标本观察,②病理切片观察,③观看挂图、各种图谱、幻灯片、电视录相及多媒体课件,④动物实验,⑤临床病理讨论,⑥参观(参加)尸体解剖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观察。
  《病理学实习指导》一书供学生实习课使用,主要用于指导学生进行病理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及独立分析能力;指导书中对大标本,切片观察要点进行了条款式的描述,引导学生独立观察事物的能力;并附有许多思考题和病例讨论,均可帮助同学加强逻辑思维训练,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大体标本及病理切片的观察方法
  病理学每次理论课讲授之后均配合一次相应实习,实习时必须掌握并灵活运用观察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基本方法。
  (一)大体标本的观察方法
  实习课所观察的大体标本,一般都是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具有消毒、杀灭微生物及凝固蛋白质的作用),其大小、颜色、硬度与新鲜标本有所不同,标本的体积缩小变硬,颜色变浅、变灰,出血区则多变成黑褐色。
  1、首先观察标本为何种器官、组织或其中的一部分(如肺上叶或下叶)
  2、观察脏器的体积和形状,是否肿大或缩小,有否变形。
  3、从表面和切面观察脏器的颜色、光滑度、湿润度、透明度、硬度,有无病灶。
  4、观察病灶具体位置、数目、分布(弥漫、局灶或单个)、大小(体积;长x宽x厚,以立方厘米表示)、形状、颜色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包膜、是否压迫或破坏周围组织等)。
  5、空腔器官注意观察其内腔是否扩大、狭窄或阻塞,腔壁是否增厚或变薄,有否内容物及其性状、特点等。
  6、诊断:根据上述大体标本病变,结合学过的理论知识作出正确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格式为:脏器(或组织)名称+病理变化。
  (二)病理切片观察方法
  病理切片绝大多数为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
  1、首先用肉眼观察切片,了解整个切片大致情况(形状,颜色等)
  2、用低倍镜全面观察切片,辨别是什么组织,有何病变,病变所在部位,与周围组织大致关系(有无包膜、是否压迫或破坏周围组织等)。
  3、在病变部位转高倍镜,观察组织的形态及病变的细微结构。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应相结合,灵活运用,避免只在高倍镜下观察。
  4、观察镜下改变的同时,应联想其肉眼形态、可能产生的临床症状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机制。
  三、实习注意事项
  1、爱护显微镜、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及其他教具,不得损坏。
  2、实习前做到预习实习指导内容,复习相关理论,了解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3、实习室保持安静,不得追赶、打闹、喧哗。
  4、实习课—律穿白大衣,不许穿背心、拖鞋入室。
  5、室内严禁吸烟、乱扔杂物、随地吐痰,保持整洁,轮流值日。
  6、遵守教研室和实习室各项规章制度。
  四、绘图和实习报告
  描绘病理切片病变简图及书写实习报告是病理学基本技能(或基本功),可以提高观察病变、分析和描述病变的能力。对培养临床医师书写病历、手术记录、分析临床症状及科学研究均有帮助。
描绘病变要求选择有代表性部分,真实简明的绘出病变特点。应根据自己观察的病变特点,联系理论课内容,客观的分析,精练地写出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的书写格式如下:(举例)
  第十四章 传染病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要求:(抄写本章“实习目的要求”的内容)
  二、实习内容:(抄写本章实习的“内容’,大标本、切片的具体名称可不写)
  三、绘图(或其它内容):淋巴结结核绘图

组织切片观察与描述:
1、低倍镜:可见正常淋巴组织结构,在淋巴细胞中可见散在结节状病灶及灶性红染无结构、颗粒状物质,即干酪样坏死。
2、高倍镜:结节状病灶由上皮样细胞、朗罕巨细胞、干酪样坏死及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构成,即结核结节(对上皮样细胞和郎罕巨细胞可详细描述)。
病理诊断:(左颈部)淋巴结结核
实习报告人:×××
报告日期:2000年7月15日

(程瑞雪)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37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变性、坏死的类型、形态学变化,认识其可能产生的后果。
  2、熟悉细胞、组织适应性反应的常见类型和形态特点。
  二、实习内容
  1、大标本、切片



  2、多媒体、录像
  三、大标本观察要点
  1、肾萎缩(atrophy of kidney)
  (1)肾脏体积较正常缩小;(2)表面呈细颗粒状;(3)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4)肾门处脂肪间质增多。请推测光镜下有何病理改变?
  2、肾盂积水(hydronephrosis)(肾萎缩)
  (1) 肾脏体积增大;(2)切面见肾盂肾盏扩张呈囊状;(3)肾实质受压高度萎缩。请思考此种肾萎缩发生的机制、后果和临床表现。



  3、心肌肥大(hypertrophy of myocardium)
  (1)高血压患者心脏体积大于正常,重量增加;(2)切面以左心室肥厚为主(为什么?);乳头肌增粗;(3)心腔扩大不明显(向心性)。
  4、肝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liver)
  肝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色苍白浑浊。请推测其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5、肾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kidney)
  肾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色苍白浑浊,皮髓质分界不清。
  6、脾被膜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 of spleen capsule)
  脾脏淤血、肿大,包膜(或部分包膜)增厚,呈灰白色,半透明毛玻璃样、质硬(似在局部涂上一层糖衣,故俗称“糖衣脾”)。
  7、胸膜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 of pleura) 慢性炎症致胸膜纤维组织增生、增厚、纤维化玻变,呈灰白色、半透明毛玻璃样,质硬。
  8、脾梗死(infarct of spleen) (1)脾脏表面和切面见一灰白色三角形坏死灶;(2)坏死组织质地干燥、致密稍硬,与正常脾脏组织分界清楚,周围可见暗红色或棕黄色充血出血带。请推测此病变的结局。  


  9、肾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 of kidney)
  肾脏体积增大,切面肾实质呈多灶性坏死,坏死物色黄、质松软、脆、细腻似奶酪,部分坏死物排出形成囊腔。试问有何临床表现?
  10、足坏疽(gangrene of foot)
  足趾、足背、足底均坏死,皮肤呈黑褐色,坏死区干燥、皮肤皱缩,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有何特点?  


  11、阿米巴肝“脓肿”(amoebic abscess of liver)
  体积增大,切面见一个较大“脓腔”,系阿米巴原虫引起的肝脏液化性坏死,坏死物呈果酱样,流失后形成“脓腔”,腔壁上残留未彻底坏死的结缔组织、胆管、血管等呈“破絮状”。试问病人可能有何临床表现?
  四、切片观察要点
  1、支气管粘膜鳞状上皮化生(squamous metaplasia of bronchus)62-1#
  (1)识别支气管及肺组织;(2)支气管粘膜大部分失去正常纤毛柱状上皮结构,而由复层鳞状上皮取代;(3)管壁增厚,各层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
  2、胃粘膜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 of gastric epithelium)
  粘膜层中固有腺萎缩、减少或消失,腺体中出现了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和肠的吸收上皮;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有较多的炎细胞浸润及淋巴滤泡形成。请仔细观察杯状细胞、潘氏细胞的特点。
  3、肝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liver)
  (1)低倍镜:肝索增宽、排列紊乱,肝窦变窄或消失,肝细胞水肿、胞浆疏松化,有些肝细胞体积变圆、胞浆几乎透亮,即为肝细胞气球样变。
  (2)高倍镜:肝细胞体积增大、变空,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的肝细胞更大、更圆、更空。  


   4、肾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kidney)1#
  (1)低倍镜:认出肾组织,注意肾近曲小管的形态变化,见管腔变小且不规则。
  (2)高倍镜:①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且向腔内突出,细胞界限不清,胞浆内布满红染的微细颗粒(即:肿胀的线粒体和扩张的内质网),部分上皮细胞因极度肿胀破裂,致使腔内有红染的颗粒状蛋白性物质堆积(试问临床上有何表现?);②间质毛细血管受压,管腔变小。
  5、肝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 of liver)2#
  (1)低倍镜:认识本切片为肝脏。大部分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这是脂变的特点。脂变明显处肝索增粗变宽,排列紊乱,肝窦狭窄,甚至消失。
  (2)高倍镜:见脂变为圆形边界清楚的空泡,位于胞浆内,细胞核可被挤压至细胞的边缘。请思考肝脂变发生的机制及临床表现。



  6、苏丹Ⅲ染色(Sudan Ⅲ staining)
  需冰冻切片染色,脂肪变性苏丹Ⅲ染色时,镜下见胞浆内有桔红色圆形小滴(脂滴)。
  7、脾小动脉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 of splenic arteries)139#
  (1)低倍镜:识别脾脏正常组织结构,注意观察脾中央动脉,其管壁增厚、管腔变小,甚至闭塞。
  (2)高倍镜;中央动脉管壁增厚,变成红染、均匀一致、具有折光性的蛋白物质。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请思考血管壁玻变的机制。



  8、结缔组织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 of connective tissue)4#
  (1)低倍镜:此切片是增厚的胸膜。
  (2)高倍镜:胸膜明显增厚,主要是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进一步发展变成红染、均匀一致、具有折光性的玻璃样物质,呈较粗大的条索状(发生机制?)。
  9、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al calcification)38#
  (1)低倍镜:在红染颗粒状物质(干酪样坏死)的背景上有大片紫兰色物质。
  (2)高倍镜:紫兰色物质呈兰色颗粒状,即为钙盐沉着(试问钙化的肉眼形态特点?)。
  10、脾梗死(infarct of spleen)16-1#
  (1)肉眼:切片一半染色稍兰的是正常脾组织,另一半染色稍红的是坏死组织,两者之间有一弯曲的深色红的充血出血带。
  (2)低倍镜:①先观察较正常区域,认识脾脏结构。②坏死区脾组织轮廓隐约可见,但大部分细胞核消失,胞浆呈红染颗粒状。③观察充血出血带。
  (3)高倍镜:重点观察坏死区的细胞变化:①细胞轮廓尚可辨认,胞浆肿胀、红染颗粒状;②绝大部分细胞核消失,即核溶解。③少部分细胞核浓缩成很深的紫兰色小团块,即核浓缩。④红染颗粒状的胞浆内散在少数不规则的灰尘样深兰色碎片,即核碎裂。试问诊断坏死组织的主要根据是什么?
  11、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35#
  (1)低倍镜:切片中大部分组织结构已破坏消失,中央为大片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质,外周可见残存的淋巴结结构。
  (2)高倍镜:坏死组织中细胞轮廓和组织结构彻底破坏,大部分细胞核溶解消失,仅个别区域尚有散在粉尘样的核碎片及浓染变小的核浓缩。



  五、病例讨论
  病例(一)
  病史摘要:
  患者张××,男,56岁,农民。头晕、头痛、眼花,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高血压”,口服药物(不详),疗效不明显,近二年又间发心悸、气促,记忆力明显减退,近一周出现面部轻度浮肿,尿少而急诊人院。
  检查结果:
  体查:病人反应迟钝,面部轻度浮肿,心界向左扩大,右颈部及双腹股沟淋巴结不肿大。B超:双肾大小分别为6cm×4cm×3cm,双肾表面细颗粒状;脑回变窄,脑沟变深;脑血流图显示动脉弹性减弱。
  讨论题
  病人的心、脑、肾可能出现了哪些适应性反应?其发生机制是什么?
  病例(二)
  病史摘要:
  李××,男,农民,38岁,与本村张××打架时,被张用锐器刺伤左小腿后侧腓肠肌处,该处形成开放性损伤,事后小腿肿胀、疼痛难忍,第二天出现红、肿、热、痛,第三天体温达39.5℃;第4天下肢高度肿胀,下达足背,皮肤裂口处流出血水。在乡医院用大量抗菌素抬疗,未见疗效;第6天,左足拇趾呈黑色;第10天黑色达足背,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后到县医院治疗,行左下肢截肢术。
  病理检查
  下肢高度肿胀,足部污黑色,纵行剖开动、静脉后见动、静脉血管腔内均有暗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固体物阻塞,长约10cm,与管壁粘着。固体物镜检为混合血栓。
  讨论题:
  病人所患何病?其发生机制是什么?
  六、复习思考题
  l、试述细胞水变性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2、坏死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3、简述细胞损伤的机制?
  4、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在形态学上如何鉴别?
  5、化生常见于哪些组织?有何意义?对机体有何影响?试举出几种化生的实例?
  6、机体的适应性反应主要有哪些?发生机制是什么?
  7、名词解释
  萎缩 肥大 化生 增生 变性 细动脉硬化 凝固性坏死 干酪样坏死 坏疽 液化性坏死 纤维蛋白样坏死 凋亡

(郑长黎编 文继舫审)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38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和创伤愈合

--------------------------------------------------------------------------------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与功能。
  2、熟悉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及类型。
  二、实习内容
  1、 大标本、切片  

  2、多媒体、录像
  三、大标本观察要点
  骨折愈合(fracture healing):(1)标本为动物实验的狗股骨,人为骨折后用柳枝接骨,经过骨折愈合过程已达骨痂形成期;(2)于骨折处见局部因新骨形成而膨大,称骨痂形成;(3)切面见新骨处质地致密,有软骨性骨痂和骨性骨痂混杂在一起。
  四、切片观察要点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22-4#
  (1)肉眼:切片两端表面深红色线条状的部分为复层鳞状上皮,中央为溃疡及肉芽组织。
  (2)低倍镜:①溃疡表面有一层纤维素及嗜中性粒细胞等构成的炎性渗出物,②渗出物的下方是炎性肉芽组织,有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彼此相互平行,与创面垂直,③肉芽组织下面为纤维结缔组织。
  (3)高倍镜:①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肥大向腔内凸出,有些已形成管腔,有些未形成管腔。②成纤维细胞分布在毛细血管之间,胞体大,胞浆丰富、淡红色,呈卵圆形、梭形或分枝状,胞核椭圆或梭形。③肉芽组织中有数目不等的炎症细胞,如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浆细胞等。④瘢痕组织,由大量排列致密的胶原纤维构成,并出现透明变性。



  五、病例讨论
  病史摘要
  陈××,男,65岁,农民,左小腿溃疡二年。患者于2年前感左小腿发麻,后逐渐出现坏死,在当地用草药治疗未见好转,且坏死范围越来越大,常常低烧,于4月12日住进我院。体查:T38℃,左小腿内侧面可见一个6cm×4cm大小的溃疡,深达胫骨,局部红肿、创面恶臭,入院后给予清创及抗感染治疗,经检查发现左胫动脉有一动脉瘤,伴血栓形成,行血栓清除及血管整形手术后,创面情况好转,4个多月后完全愈合。
  讨论题
  1、病人溃疡愈合属哪种类型?为什么?
  2、简述愈合及组织再生过程?
  六、复习思考题
  1、 简述常见的增生促进因子在组织再生中的作用?
  2、 试述肉芽组织的形态、功能及结局?
  3、 试述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4、 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有什么区别?
  5、 名词解释
  修复 再生 不稳定细胞 稳定细胞 永久性细胞 增生促进因子 肉芽组织 肌纤维母细胞 瘢痕组织 一期愈合 二期愈合 痂下愈合 骨痂


(郑长黎编 文继舫审)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39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肝、肺淤血的病变特点,了解其发生的机制。
  2、掌握混合血栓的形态特点,熟悉血栓的类型及可能引起的后果。
  3、掌握梗死的类型及形态特点,了解其原因和后果。
  4、熟悉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了解体循环静脉栓子运行的途径。
  二、实习内容
  1、大标本、切片

  2、 动物实验:家兔空气栓塞
  3、 多媒体
  三、大标本观察要点
  1、肺褐色硬化(brown induration of lung)
  (1)肺重量增加,被膜增厚、紧张;(2)切面部分区域实变(无正常肺的孔隙状结构);(3)肺内散在许多棕褐色小斑点(为什么?);(4)肺间质内可见灰白色纤维条索;(5)肺质地变硬,故称肺褐色硬化(发生的机制?)。
  2、槟榔肝(nutmeg liver)
  (1)肝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暗红色;(2)切面可见红黄相间的网络状图纹,似中药槟榔(发生的机制?)。

  3、动脉血栓(thrombus of artery)
  (1)动脉管腔内充满一实性物,即血栓;(2)血栓表面干燥、粗糙,无光泽,灰白中夹杂少数暗红色区;(3)血栓与动脉壁粘连紧密。试问属何种血栓?产生的机制?
  4、静脉血栓(thrombus of vein)
  (1)静脉腔内见一长血栓,充满整个管腔,大部分与静脉壁粘连紧密;(2)血栓干燥易碎;(3)血栓一端为稍长的灰白色区(头),中间呈红白相间的结构(体),另一端为较长的暗红色区(尾)。试问属何种血栓?产生的机制?后果?
  5、心室附壁血栓(mural thrombus of ventrium)
  (1)心室腔面可见部分肉柱间填满了实性物,即血栓;(2)血栓表面粗糙、干燥,灰白与暗红色夹杂;(3)与内膜附着紧密。思考产生此种血栓的原因和机制?可能产生哪些后果或结局?
  6、 心瓣膜血栓(valvular thrombus)
  (详见第六章)
  7、脾、肾贫血性梗死(anemic infarct of spleen and kidney)
  (详见第一章)
  8、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
  (1)左心室前壁可见灰白、灰黄色病灶,质较硬、干燥、无光泽;(2)梗死灶不规则,呈地图状。试问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9、肺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 of lung)
  (1)肺组织肿胀,肺被膜紧张,切面呈灰褐色;(2)近肺被膜处见梗死灶呈锥体形,尖指向肺门,底靠近肺被膜,质实,暗红色;(3)梗死灶分界欠清。
  10、小肠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 of small intestine)
  (1)已剖开的小肠一段,灰白、壁较薄,粘膜皱襞清晰的为正常肠段;(2)梗死的肠段呈黑褐色,无光泽,肠壁肿胀增厚,粘膜皱襞增粗或消失;(3)梗死段与正常肠壁分界较清楚。试问小肠出血性梗死产生的机制?

  11、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
  (1)大脑冠状切面近内囊区可见暗红色(固定后呈灰黑色)出血区,质软、脆;(2)可破入侧脑室。问:多由何病引起?
  四、切片观察要点
  1、肺褐色硬化(brown induration of lung)9#
  (1)肺泡壁增厚,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2)部分肺泡腔内含心衰细胞或含铁血黄素(褐色),部分肺泡内有淡红色水肿液;(3)部分肺泡壁内可见红染的胶原纤维束(硬化)。

  2、槟榔肝(nutmeg liver)10#
  (1)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周围肝窦高度扩张、淤血,此区部分肝细胞萎缩消失;(2)淤血周边区肝细胞脂肪变性;(3)严重时相邻肝小叶的淤血区相互连接。试述槟榔肝产生的机制?

  3、混合血栓(mixed thrombus)17-3#
  (1)血栓中可见许多淡红色、粗细不等的珊瑚状血小板梁(血小板粱由许多细颗粒状的血小板构成),边缘附有一些嗜中性粒细胞;(2)血小板梁之间为丝网状、浅(或深)红色的纤维蛋白及较多的红细胞。


4、血栓机化与再通(organization and recanalization of thrombus)14#
  (1)血管腔内可见血栓与管壁紧密相连;(2)血栓与血管壁相连处可见较多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机化);(3)血栓内散在大小不等的不规则腔隙,其中大的腔隙内被覆内皮细胞,内含红细胞(再通)。
  5、肾梗死(infarct of kidney)
  (1)正常肾组织与梗死灶间有染色较红的充血出血带;(2)梗死灶内依稀可见模糊的组织轮廓(如肾小球、肾小管),但细胞有明显的坏死特征(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
  6、肺梗死(infarct of lung)
  (1)梗死区肺泡轮廓可见,但肺泡壁组织结构不清,具坏死特征;(2)梗死区肺泡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出血);(3)梗死区与正常组织交界处有时可见充血出血带及肉芽组织。
  五、家兔空气栓塞实验
  1、实验对象:家兔
  2、实验目的:认识空气栓塞的后果及其产生的机制。
  3、实验方法:(1)向家兔耳缘静脉内迅速注入10ml-20ml空气。(2)观察注气前后家兔的呼吸、唇色、瞳孔、四肢肌张力、精神状态等指标。(3)待家兔呼吸停止后立即开胸,见心脏仍在搏动,通过扩张的右心耳壁,可见右心耳内有空气泡,切开右心房及右心室可见许多血气泡沫流出。
  4、分析:(1)右心房内血气泡沫是如何形成的?(2)空气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塞部位?(3)解释家兔临死前的表现及死因。
  六、病例讨论
  ×××,男,41岁,湖南望城县人,因发热,寒颤,全身不适2周、气急、胸闷3天住入湘雅医院。患者于2周前拨牙后出现发热、全身不适,继之出现寒颤。服用“板兰根”、“百炎净”后稍有好转。但4天前发热、寒颤加重,全身肌肉酸痛,继之出现胸闷、气急。起病以来患者精神差。患者儿时曾患过“风湿病”。体格检查:T38.8℃,R30次/分,BPl35/70mmHg,患者神志清,急性重病容,面色苍白。上胸部皮肤可见数个出血点。心率98次/分,心尖区可闻及Ⅲ级舒张期杂音。化验:Hb 95g/L,RBC3.8×1012/L,WBCl8×109/L,嗜中性粒细胞0.76。血培养有草绿色链球菌。人院后经大剂量抗菌素静脉滴注及对症治疗,20天后病情明显好转。6月2日病人自行下床小便后突然倒地,嘴唇发绀,脉膊、血压测不到,抢救无效死亡。
  思考题:(1)患者可能患何疾病?死亡原因是什么?
  (2)主要脏器可能有哪些病变?
  正常值:T36.5℃~37.5℃,R16次~20次/分,P60次~100次/分,BP90~140/60~90mmHg,Hb 110g~150g/L,RBC2.7X1012/L,WBC4~10×109/L,嗜中性粒细胞0.5~0.7。血培养无细菌生长。
  七、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静脉性充血 心力衰竭细胞 肺褐色硬化 槟榔肝 漏出性出血 血栓形成 血栓 透明血栓 血栓机化再通 静脉石 栓塞 气体栓塞 羊水栓塞 梗死 贫血性梗死 出血性梗死
  2、问答题:
  (1)慢性肝淤血时,肝切面为什么会出现槟榔样花纹?
  (2)动脉瘤内形成的血栓属哪类血栓?它可能会有哪些结局?
  (3)羊水梗塞的病理特征是什么?
  (4)静脉淤血、血栓形成、栓塞及梗死之间有何联系?



(罗育林编 郑长黎审)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39
第四章 炎症

--------------------------------------------------------------------------------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2、掌握各种炎症细胞的镜下特点。
  3、掌握化脓性炎症的类型、病变特点。
  4、熟悉各种非化脓性炎症的病变特点。
  5、了解各种炎症细胞的功能与意义。
  二、实习内容
  1、 大标本、切片


  2、 录像、幻灯片
  3、病例讨论
  三、大标本观察要点
  1、各型阑尾炎
  (1)正常阑尾:注意正常阑尾粗细、光泽及血管情况。
  (2)急性单纯性阑尾炎(acute simple appendicitis):阑尾呈不同程度的肿胀,浆膜面充血,失去正常光泽。
  (3)急性化脓性阑尾炎(acute purulent appendicitis):阑尾肿胀,浆膜面充血明显,附有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切面:阑尾壁增厚,腔内有脓性渗出物。
  (4)急性坏疽性阑尾炎(acute gangrenous appendicitis):阑尾显著肿大,呈污秽黑色并附有多量化脓性炎性渗出物,易并发穿孔。请推测病人可能有哪些临床表现?
  2、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
  大脑半球标本,蛛网膜下腔有灰白色脓液积聚,覆盖于脑表面,使脑回和脑沟结构模糊,脑血管明显扩张充血。推测病人有何临床表现?



  3、肺脓肿(abscess of lung)
  肺组织,切面见多个大小不一脓腔,腔内面残留部分脓液,周围有纤维组织包绕,边界清楚。
  4、脑脓肿(abscess of brain)
  大脑半球矢状切面,一侧见一脓腔,腔内脓液已流失,仅留少许脓液粘附,周围有纤维组织包绕,边界清楚,邻近的侧脑室已被挤压变形。



  5、绒毛心(纤维素性心包炎)(fibrinous pericarditis)
  心脏标本,心包已剪开,见心包膜脏、壁两层有大量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心脏表面呈绒毛状外观。思考绒毛心产生的机制及可能出现的后果。
  6、气管白喉(diphtheria of trachea)
  标本为舌、会厌、喉及气管。气管腔内有灰白色的假膜覆盖,部分假膜已脱离气管壁。  


  7、胸膜粘连(adhesion of pleurae)
  肺脏标本。肺的表面可见胸膜壁层和脏层纤维组织增生、增厚而互相粘连。部分撕开处,可见脏层表面有许多灰白色纤维条索,表面显得粗糙。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8、慢性胆囊炎(chronic cholecystitis)
  胆囊体积增大,壁变厚,粘膜粗糙,胆囊腔内有结石。
  9、鼻炎性息肉(nasal inflammatory polyp)
  标本取自于鼻腔,椭圆形,灰白色,表面光滑,略呈半透明状,质地细嫩、软、脆。
  四、切片观察要点
  1、各类炎性细胞(inflammatory cells)21#
  (1)低倍镜下辩认为肾脏组织,各类炎症细胞弥漫浸润于肾盂及肾间质之中。
  (2)高倍镜下观察各类炎性细胞的形态特点。本切片可见到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2、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acute phlegmonons appendicitis)25#
  (1)阑尾粘膜上皮部分坏死脱落,形成缺损。
  (2)阑尾各层组织中血管充血、间质水肿,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
  (3)阑尾腔内有变性、坏死的嗜中性粒细胞(脓细胞)、浆液渗出和红细胞漏出。阑尾浆膜及系膜明显充血,并附有纤维素及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渗出物。



  3、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26#
  (1)分清蛛网膜、蛛网膜下腔和软脑膜三层结构。见蛛网膜下腔增宽,有大量脓性渗出物积聚。
  (2)渗出物为脓性,主要为嗜中性粒细胞及脓细胞。
  (3)血管扩张、充血。
  (4)脑实质变化不明显。
  分析病人可能有哪些临床表现。



  4、肺脓肿(abscess of lung)138#
  (1)肺组织中可见多发性散在小脓肿。
  (2)脓肿区肺组织坏死、液化,并有大量变性和坏死的嗜中性粒细胞(脓细胞)。
  (3)有些脓肿中央可见染色呈深紫色的细菌菌落。
  (4)脓肿之间的肺组织可见间质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和浆液渗出。



  5、纤维素性脓性心外膜炎(fibrinous-purulent pericarditis)100#。
  (1)心外膜(有脂肪组织和血管)大部分被纤维素及炎性渗出物取代。
  (2)纤维素为红染的丝网状或片状物质,网眼内主要为嗜中性粒细胞及脓细胞。
  (3)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与心肌之间有肉芽组织增生,表明有早期机化。
  6、异物肉芽肿(foreign body granuloma)135#
  (1)主要由多核巨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构成,略呈结节状。
  (2)多核异物巨细胞体积巨大,多个细胞核散在于细胞浆内,部分细胞浆内吞噬有类脂质形成的空隙。
  (3)可见嗜碱性无结构的线头异物。
  (4)周围纤维组织显著增生、玻变。



  7、慢性胆囊炎(chronic cholecystitis):
  (1)胆囊壁增厚,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2)粘膜上皮多数萎缩,部分粘膜上皮凹陷深达肌层形成罗——阿氏窦。
  (3)各层中有慢性炎症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8、结核性肉芽肿(tuberculosis granuloma)35#
  详见第十四章
  五、病例讨论
  病例(一)
  病史摘要
  王××,男,35岁,农民,因右小腿肿胀疼痛两天就诊。两天前右小腿轻微擦伤后出现疼痛,自行拔火罐,贴伤湿止痛膏未奏效,小腿部明显红肿,继而蔓延到右侧大腿,后到当地医院诊治。
  体查.T38.4℃,P88次/分,R26次/分,BPl6/10kPa(120/75mmHg),神志清楚,急性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平软。右侧腰部轻度红肿,小腿明显肿胀,颜色暗红,皮温稍高,膝关节活动受限。
  实验室检查:WBCl8×109/L,N0.90,尿和大便常规检查无异常。
  治疗经过:人院后积极抗感染治疗,采用大剂量抗生素静脉滴注,入院当晚,病情恶化,病人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冰凉,脉搏细弱,血压8/4kPa(60/30mmHg),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尸检所见:
  右侧腋窝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3个,右侧腰部大片红肿,右侧大腿及小腿明显肿胀,暗红色,张力增高,其周径比左侧分别增大5.4cm和3.8cm,足部出现轻度肿胀,切面可见血性液体渗出,腹腔内可见少量淡黄色液体,胸腹腔各脏器外观未见异常。镜检:心肌细胞和肝细胞轻度肿胀,胞浆内可见少量红染颗粒。部分肝细胞内可见圆形空泡。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
  右侧腋窝淋巴结内可见充血水肿以及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各器官、组织可见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腿部和腰部病变肌肉组织水肿,可见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部分皮下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坏死。
  讨论题:
  (1)根据尸检材料,作出病理诊断,并找出诊断依据。
  (2)结合病史讨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死亡原因。
  病例(二)
  病史摘要:
  张×,男,12岁,二周前面部长一疖肿,肿胀疼痛,数天后,其母用针扎穿并挤出脓性血液。
  以后发生寒战、高热、头痛、呕吐,经治疗未见好转,且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昏迷抽搐而人院。
  体格检查:营养不良,发育较差,神志不清,T39℃,P140次/分,R35次/分,面部有一2cm×3cm的红肿区,略有波动感。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22×l09/L,其中嗜中性粒细胞0.87。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经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摘要:
  发育、营养差,面部有一个2cm×3cm的肿胀区,切开有脓血流出。颅腔:大脑左额区有大量灰黄色脓液填充,此处有脑组织坏死,并见一个4cm×4cm×5cm的脓腔形成。切片观察:病变处脑组织坏死,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并见肉芽组织形成。
  讨论题
  1、根据病历资料对本病例作何诊断?
  2、本例脑部病变是怎样引起的?
  3、从本病例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六、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变质 脓肿 脓细胞 化脓性炎 蜂窝织炎 表面化脓和积脓 瘘管 窦道 假膜性炎 绒毛心 炎性肉芽肿 炎性息肉 炎性假瘤 菌血症 毒血症 败血症 脓毒血症
  2、问答题
  (1)炎症的基本病变有哪些?举例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确定感染性肉芽肿和异物肉芽肿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炎性渗出物中含有哪些成分?各有什么意义?
  (4)纤维素性炎症常发生在哪些部位?各有何特点?
  (5)试以皮肤疖肿为例,分析脓肿的转归与结局。



(陈永平编 程瑞雪审)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40
第五章 肿 瘤

--------------------------------------------------------------------------------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肿瘤的异型性及良性与恶性肿瘤、癌与肉瘤的主要形态学区别。
  2.掌握肿瘤的命名原则及分类。
  3.熟悉常见肿瘤的一般形态特点、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
  4.熟悉癌前病变、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的形态特征。
  二、实习内容



  三、大标本观察要点
  (一) 肿瘤的一般形态特点
  1、肿瘤的数目和大小
  肿瘤的数目通常为一个,如肠腺瘤、乳腺癌等;有时可为多个,如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结肠多发性息肉状腺瘤等。
  肿瘤的大小不一,大者可重达数公斤乃至数十公斤,如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大腿脂肪肉瘤等;小者可仅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如超微小胃癌。
  2、肿瘤的形状
  肿瘤的形状多种多样,如:乳头状(皮肤乳头状瘤、膀胱乳头状瘤)、菜花状(头皮、小腿鳞状细胞癌)、息肉状(肠腺瘤)、蕈状(肠腺瘤)、分叶状(脂肪瘤)、结节状(甲状腺腺瘤、纤维瘤)、囊状(卵巢浆、粘液性囊腺瘤)、溃疡状(乳腺癌、胃癌)、浸润性包块状(乳腺癌)等。
  3、肿瘤的颜色
  肿瘤的颜色与其组织来源、纤维组织多少和继发改变有关,一般呈灰白色(如乳腺癌、皮肤鳞癌等)或灰红色(如纤维肉瘤等),某些肿瘤呈现特殊颜色(如血管瘤一红色或暗红色;脂肪瘤一黄色;恶性黑色素瘤—黑色;继发出血、坏死、钙化、脂变等可呈多色性)。
  4、肿瘤的硬度
  肿瘤的硬度与其组织来源、纤维组织的多少、继发改变等有关,如骨瘤、硬癌较硬;脂肪瘤质软;继发钙化、骨化的肿瘤较硬;出血坏死的肿瘤较软。
  (二)肿瘤的生长方式及转移途径

  1、肿瘤的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纤维瘤、子宫平滑肌瘤、甲状腺腺瘤等。
  浸润性生长:乳腺癌浸入周围软组织、小腿鳞癌浸入骨组织等。
  外生性生长:头皮乳头状瘤、息肉状肠腺瘤、膀胱移行细胞癌等。
  2、肿瘤的转移途径
  淋巴道转移:乳腺癌并腋窝淋巴结转移,阴茎癌并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血道转移:肺、脑转移性恶性肿瘤 .
  种植性转移:大网膜、肠系膜转移性癌,卵巢Krukenberg瘤
  (三)常见良性肿瘤
  1、皮肤乳头状瘤(papilloma of skin)
  肿瘤突出于皮肤表面,呈外生乳咀状生长,外形似桑椹,肿瘤基底部较狭窄成蒂与正常组织相连,无浸润现象;切面肿物呈乳咀状,灰白色,质脆、硬、粗糙,界限清楚,可继发感染、出血等。
  2、膀胱乳头状瘤(papilloma of bladder)
  由膀胱移行上皮发生,外生性生长,向膀胱腔突出,呈乳头状(或绒毛状),有一较细窄的蒂,色灰白,质脆、硬、粗糙,可继发感染、出血。
  3、息肉状肠腺瘤(polypous adenoma)
  肿瘤位于肠粘膜面,向肠腔内呈外生性生长,形成蕈状、乳头状或息肉状突起,乳头表面可感染、出血、糜烂等;根部有蒂与粘膜相连,无浸润现象。呈乳头或绒毛状者易癌变。
  4、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
  肿瘤呈球形或结节状,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呈膨胀性生长,瘤旁甲状腺常受压萎缩。切面呈灰白色,实性,质地均匀,常并发出血、囊性变等。
  5、卵巢浆液(粘液)性囊腺瘤[serous(mucinous) cystadenoma]
  肿瘤呈囊状,外壁光滑,包膜完整,常附输卵管及残留卵巢组织,切面为单房或多房囊腔,囊内壁光滑,内含清亮浆液(或灰白半透明浓稠粘液)。
  6、乳腺纤维腺瘤(fibroadenoma of breast)
  肿瘤略呈分叶状或球形,有完整包膜,切面灰白色,可见交叉分布之纤维条索,实性,质地均匀。
  7、结肠(直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multiple adenomatous polypus of colon or rectum)肠粘膜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息肉状肿物突出于粘膜表面,基底部有蒂与肠粘膜相连,表面灰白色或有的有出血、糜烂等。
  8、纤维瘤(fibroma)
  肿瘤呈球形或结节状,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切面灰白色,可见编织状的条纹,质地韧硬。
  9、脂肪瘤(lipoma)
  肿瘤呈扁圆形或分叶状,膨胀性生长,包膜完整,黄色、质地柔软有油腻感(似正常脂肪组织);切面见瘤组织内有纤细之纤维组织间隔。




  10、脉管瘤(angioma)
  (1)血管瘤(hemangioma)
  肿瘤呈紫红色(固定标本为暗褐色),不规则,边界不清,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质地软。若肿瘤切面见大小不等的薄壁血管腔隙,内含血液(血凝块),其间有薄的间隔,状似海绵,称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2)淋巴管瘤(lymphangioma)
  肿瘤呈灰白半透明状,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切面可见多个囊腔,内含淋巴液;当淋巴管呈囊状扩大并互相融合,内含大量淋巴液时,则称之为囊状水瘤(1ymphangioma cysticum)。
  11、子宫平滑肌瘤(1eiomyoma of uterus)
  标本中可见正常子宫结构(如管腔、宫壁等),在子宫肌壁间、粘膜下或浆膜下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球形结节,境界清楚,质韧;切面灰白、灰红色,可见旋涡状或编织状条纹,常合并灶性玻璃样变性或粘液样变性,肿瘤无包膜,周围正常平滑肌组织可呈受压状改变。


  12、骨瘤(osteoma)
  肿瘤自骨表面突起,有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灰白色,质地坚硬。
  13、软骨瘤(chondroma)
  肿瘤自骨表面突起,常呈分叶状,有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切面呈淡蓝色或银白色,半透明,可有钙化或囊性变。
  (四)常见恶性肿瘤
  1、皮肤鳞状细胞癌(小腿、头皮)(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skin)
  皮肤表面见一菜花状肿块,表面有溃疡形成;切面见肿块向表面呈外生性生长的同时向深部组织呈浸润性、破坏性生长,边界不清,无包膜,基底宽,呈灰白色。
  2、膀胱移行上皮乳头状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
  (详见第十章)
  3、胃(肠)腺癌(adenocarcinoma of stomach or intestine)
  肿块突出于胃(肠)粘膜表面,呈菜花状(或蕈伞状),表面常见坏死及溃疡形成,肿瘤基底部较宽;切面灰白色,癌组织呈蟹足状向深部胃(肠)壁组织浸润,边界不清。肿瘤部分组织坏死脱落,形成较大的不规则溃疡时,称溃疡型胃(肠)癌(或癌性溃疡),其边缘隆起,呈火山口状或堤状,癌性溃疡不规则、边缘和底部有坏死、粗糙。推测病人有何临床表现。


  4、粘液癌(mucoid carcinoma)
  癌组织呈灰白色,湿润,半透明如胶冻状,故又称胶样癌(colloid carcinoma),向深部组织呈浸润性生长。
  5、乳腺癌(carcinoma of breast)
  (详见第十一章)
  6、平滑肌肉瘤(1eiomyosarcoma)
  肿瘤呈结节状,切面灰红色,质细腻,鱼肉状,局部区域可有变性、出血、坏死。
  7、骨肉瘤(osteosarcoma)
  骨骺端呈梭形膨大,骨髓腔及骨骺端有广泛的灰白色肿瘤组织,骨髓腔破坏或消失而代之以瘤组织。肿瘤侵犯破坏骨皮质,骨外膜被掀起并形成新生骨,可见肿瘤上、下两端的骨皮质和掀起的骨外膜之间形成三角形隆起(在X线上称为Codman三角)。新生骨内许多新生的骨小梁和小血管与骨表面垂直呈放射状;骨肉瘤组织中肿瘤性骨质则杂以黄白色,质坚硬,如继发出血则呈灰红色,如坏死则可有囊性变。


  8、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
  肿瘤位于骨髓腔内,呈灰白色,半透明的分叶状肿块,其中可见黄色的钙化和骨化灶。可发生粘液变、出血及囊性变等继发性变化。
  9、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眼球摘除标本,在近视神经乳头的视网膜上附着一灰白色或黄色的结节状肿物,粗糙,质脆,切面有明显的出血及坏死,可见钙化点,肿瘤常破坏玻璃体。
  10、恶性淋巴瘤(maligmant lymphoma)
  (详见第九章)
  (五)转移性肿瘤
  1、淋巴道转移
  (1)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carcinoma of breast with metastasis of lymph node)乳腺癌根治手术标本,标本内可见同侧腋窝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大小不一,切面灰白色,质较硬。
  (2)阴茎癌伴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阴茎癌根治手术标本(观察要点见第十一章),标本内可见腹股沟肿大的淋巴结,切面灰白色,质较硬。
  (3)胃腺癌伴淋巴结转移(gastric adenocarcinoma with metastasis of lymph node):胃癌根治手术标本,癌组织位于胃窦部,在胃大、小弯处见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切面灰白色,质较硬。
  2、血道转移
  (1)肺转移性恶性肿瘤(metastatic malignant tumor of lung):肺表面及切面可见多处散在分布的球形结节,大小较一致,边界清楚,但无包膜形成,有的结节中央发生出血坏死。推测X线片的改变。
  (2)脑转移性恶性肿瘤(metastatic malignant tumor of brain)
  脑实质切面可见一球形结节,境界清楚,但无包膜,灰白色或灰红色,有坏死、出血。
  (3)肝转移性恶性肿瘤(metastatic malignant tumor of liver)
  肝脏表面和切面见多个散在球形结节,大小较一致,分界清楚,无包膜。位于肝表面之肿瘤结节因中央出血、坏死而下陷,可形成“癌脐”。试问:①血道转移瘤有哪些形态学特点? ②肝血道转移瘤常来自何种组织?


   3、种植性转移
  (1)大网膜、肠系膜上胃、肠癌种植(transplanted gastric carcinoma or intestine of largeomentum):见腹腔大网膜上有散在分布的大小不等的多个球形结节,切面灰白色,质较硬,界限清楚。
  (2)Krukenberg瘤(krukenberg tumor);胃粘液细胞癌种植转移至卵巢,肿瘤呈结节状,灰白色,半透明状,切面可见胶冻状粘液。
  (六)其他肿瘤
  l、畸胎瘤(teratoma)
  是来源于性腺或胚胎残基中潜在生殖细胞的肿瘤,往往含有二个或二个以上胚层的多种多样瘤组织成分。常见于卵巢和睾丸,也可见于纵膈、骶尾部、腹膜后、松果体等部位。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包膜完整,表面光滑;切面多呈单房囊状,囊内壁为颗粒状,粗糙不平,囊壁上常有一个结节状隆起,结节内常有多种瘤组织成分。囊内有皮脂、毛发,有的含小块骨、软骨及粘液、浆液等,甚至可见牙齿。畸胎瘤分良性和恶性,良性者多为囊性,各种组织基本上分化成熟,故又称成熟型囊性畸胎瘤;恶性者多为实性,含分化不成熟的胚胎样组织,又称未成熟型实性畸胎瘤。
  (2)恶性黑色素瘤(melanoma)
  肿瘤呈结节状或向表面隆起,表面常有溃烂,黑褐色,切面可见纤细之纤维条索。



  四、切片观察要点
  1、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atypia of malignant tumor cell)95-3#
  (1)瘤细胞大,大小不一,可见较多的瘤巨细胞(单核或多核);形状不一致,畸形怪状;胞浆嗜碱性增强。
  (2)瘤细胞核①大,大小不一,可出现巨核;②数目不一,单核、双核或多核;③形状不一,出现畸形怪状;④染色不一,核染色深,深浅不一,染色质呈粗颗粒状,分布不均,常堆集于核膜下,使核膜增厚;⑤核仁肥大、红色、醒目,数目增多。注意:恶性瘤细胞大,核是蓝色的,核膜非常清楚,胞浆界限不甚清楚,不要将细胞核看成细胞,不要把核膜看作为细胞膜,把核仁看作核。⑥核分裂像增多,病理性核分裂常见,常呈不对称性、多极性及顿挫性。

  (3)核/浆比例增大
  提示:核分裂的标志:①染色质浓集,着色更深;②核膜消失,边缘不光滑。



  2、淋巴结转移性癌(metastatic carcinoma of lymph node)93-2#
  (1)肉眼观察切片,组织为卵圆形;镜下见周围为较完整被膜,边缘残存少许正常淋巴组织(可判断为淋巴结)。
  (2)大部分正常淋巴结结构破坏,代之大量肿瘤细胞。
  (3)肿瘤细胞呈实体片状、条索状(癌巢),其间有少许纤维间质(说明是转移性低分化癌)。
  (4)部分癌细胞巢(尤其是较大者)有坏死,呈一片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质(为什么?)。
  (5)癌细胞具有明显的异型性(参照95-3#切片的观察要点)
  提示:此切片为乳腺单纯癌淋巴结转移。
  3、恶性肿瘤细胞涂片(cancer cells in smear)89#
  正常细胞与恶性肿瘤细胞的区别,主要看有无异型性。如有成堆的异型细胞出现,则更有诊断意义。涂片中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常表现为:
  (1)细胞:①比正常大,大小不一致,可见瘤巨细胞;②畸形怪状(蝌蚪型、纤维型、印戒型、梨状型等);③细胞堆迭,组合失常或具特殊形态(乳咀状、菊形团等)。
  (2)细胞核:①核大,核/浆比例失调(增大);②增大的核形态、大小、不一致;③可有核堆迭、凹陷、纹沟等;④染色质染色深,增粗或成团块状,分布不均,常附于核膜上,因而核膜似乎增厚;⑤核仁增大(有人认为直径在4微米以上有诊断意义),多个,可呈强嗜酸性;⑥核分裂活跃,甚至出现病理性核分裂(注意:核分裂在胸、腹水涂片中无诊断意义)。
  (3)胞浆:①着色可呈嗜碱或嗜酸性;②某些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可含有黑色素,有的可吞噬白细胞或含有特异性空泡。
  4、皮肤乳头状瘤(papilloma of skin)77-2#
  (1)肉眼观,肿瘤呈树枝状从皮肤表面突起。
  (2)每个树枝状突起即为一个乳头,肿瘤实质为外面增生的鳞状上皮,乳头中心是由血管及纤维组织构成的肿瘤间质,有少量炎细胞浸润,间质与实质构成“手指手套状”的关系。
  (3)瘤细胞形态、排列层次及方向性与正常皮肤鳞状上皮组织相似,主要表现为组织结构的异型性(呈乳头状),而细胞形态异型性甚小,故为良性肿瘤。



  5、肠腺瘤(adenoma of intestine)78-1#
  (1)本切片全为肿瘤成分(所取组织为息肉状突入肠腔的肿瘤部分),没有切到正常肠组织。
  (2)肿瘤的实质为大量大小、形状不一的增生腺体,排列不规则,部分腺腔内有蓝染的粘液,腺体间有少量纤维血管组织为肿瘤间质,其内有少量炎细胞浸润或出血。
  (3)瘤细胞似正常细胞或稍大,无恶性特征:①腺上皮细胞基本上是单层排列;②有很多粘液分泌细胞,核位于基底部,胞浆上方有粘液分泌空泡,呈杯状,似正常杯状细胞;③核/浆比例基本正常;④核和整个瘤细胞的排列还是整齐的,核分裂像少。



   6、乳腺纤维腺瘤(fibroadenoma of breast)85#
  (1)肿瘤组织内无正常乳腺小叶结构,全部为肿瘤组织,切片边缘有纤维包膜。
  (2)肿瘤由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和分散的乳腺“导管”(或腺管)所组成(即肿瘤性腺体),增生的纤维组织从四周伸向腺管并压迫和推挤腺管,使其管腔变窄、变形,呈分枝裂隙状(思考:本切片肿瘤的实质是什么?间质是什么?)
  (3)增生的纤维和导管上皮细胞分化成熟,无明显异型性。
  7、舌鳞状细胞癌I级(squamous cell carcinoma grade I of tongue)83-2#
  (1)见大小形状不等的癌巢(肿瘤实质),边界清楚,癌巢之间为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肿瘤间质),并可见横纹肌片断,说明舌肌已被侵犯。
  (2)癌巢由分化较好的似鳞状细胞的癌细胞构成,癌细胞层次较分明,最外周细胞类似基底细胞,其内主要成分是“棘层细胞”,有的可见细胞间桥,癌巢中央“棘层细胞”逐渐变薄、变梭,细胞成熟并产生角化物,形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角化珠,其内可见紫蓝色钙盐沉积。
  试问:高分化鳞癌的诊断标准(或组织学特点)是什么?



   8、皮肤鳞状细胞癌Ⅱ级(squamous cell carcinoma gradeⅡof skin)84-1#
  (1)切片中有正常皮肤组织,大部分为癌组织,癌巢融合呈大片状,层次欠分明,不见角化珠,仅见少量角化物,癌巢中央有坏死。间质较少,有淋巴细胞浸润。
  (2)癌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排列紧密,略呈多边形,细胞间桥少见。
  9、肠腺癌(adenocarcinoma of intestine)86-2#
  (1)切片中小部分为正常肠粘膜腺体,大部分为癌组织。
  (2)癌细胞排列成腺体状(每个腺体均为一个癌巢),但腺体(癌巢)染色深,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注意与正常粘膜腺体比较),且可见癌组织已浸润到粘膜下层和肌层(正常肠粘膜下层及肌层有腺体吗?)
  (3)癌细胞与正常腺上皮细胞及肠腺瘤(78-1#)比较具有下列特点:
  ①癌细胞多,排列成多层,异型性明显;②核的排列方向很乱(极性消失),不一定在基底部;③核大,深染,核/浆比例增大;④核分裂增多,可见病理性核发裂;⑤无杯状细胞。



  10、粘液腺癌(mucoid carcinoma)
  癌细胞可形成腺样结构或弥漫分布,粘液可聚集于腺腔内或大量溢于间质形成“粘液湖”(染成淡蓝色),癌细胞散在湖中;部分癌细胞浆中粘液将核推至边缘使癌细胞成印戒状,称之为“印戒细胞”(signet-ring cell)。
  11、移行细胞癌Ⅱ级(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1)癌组织部分呈粗乳头状,部分为实体性癌巢。
  (2)癌细胞大小不一,排列紊乱,极性消失,有瘤巨细胞形成。核大小不一,染色深,核分裂像较多,癌组织浸润至上皮下组织,甚至可达肌层。
  12、纤维瘤(fibroma)64-2#
  (1)切片中全部是肿瘤组织,无正常组织。
  (2)瘤组织分化较成熟,近似正常纤维组织,由丰富红染的胶原纤维及增生的瘤细胞构成,纤维束纵横交错,呈编织状排列(肉眼特点?),其间有少许血管。
  (3)瘤细胞核细长而深染,与正常纤维细胞相近似。切片中没有核分裂,也没有坏死。



   13、纤维肉瘤(fibrosarcoma)71#
  与64#切片对照观察(组织来源相同)
  (1)肉眼观察切片,64#染色红,71#染色蓝(为什么?)
  (2)瘤组织同样由胶原纤维及增生的瘤细胞构成,但瘤细胞丰富而胶原纤维相对较少,瘤细胞束状排列成“人”字形、“羽毛形”或“鱼骨状”结构,间质血管丰富。
  (3)瘤细胞异型性较明显,核大,深染,核/浆比例增大,有核分裂像,部分切片边缘可见坏死。



   14、子宫平滑肌瘤(1eiomyoma of uterus)70#
  (1)本切片全部为肿瘤组织,无正常子宫壁结构。
  (2)瘤组织由形态比较一致的梭形平滑肌细胞杂乱无章地构成,无明显包膜。
  (3)瘤细胞排列成束状,互相编织,核呈长杆状,同一束内的细胞核常排列成栅栏状,核分列像罕见,胞浆红染,分界不清。
  15、毛细血管瘤(capillary hemangioma)69#
  (1)本切片全部为肿瘤成分,周围无正常组织结构,无包膜。
  (2)瘤组织由增生的毛细血管构成,排列较密集而紊乱,增生的毛细血管大小较—致。
  (3)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基底膜及散在的外皮细胞构成,管腔内可见红细胞,血管间可见少量结缔组织,有的瘤细胞增生活跃而成团分布(与肉芽组织有何区别?)。
  16、畸胎瘤(teratoma)
  (1)本切片为成熟型囊性畸胎瘤。
  (2)囊壁内层由复层鳞状上皮被覆,可见皮肤的附属结构(如皮脂腺、毛囊等),还可见到肠上皮、平滑肌、神经组织、腺体、软骨及骨组织等,结构排列系乱。
  (3)各胚层来源的组织基本分化成熟,无明显异型性。
  五、病例讨论
  病例(一)
  病史摘要
  胡××,女,62岁。剑突下疼痛三年余,疼痛无规律,近三个月疼痛加剧,经常呕吐并解黑色柏油样大便,患者纳差、全身乏力,体重明显减轻。
  体查:慢性病容、面色苍白,消瘦,左锁骨上及双腋下淋巴结肿大,质硬。肝肋下2.5cm,腹部稍膨隆,腹水征阳性。
  实验室检查:
  胃镜发现胃窦部有一个4cm×3.5cm大小溃疡型肿块。B超示肝内多灶性结节,大网膜及肠系膜上多数大小不等结节,双卵巢肿大。腹水为血性。
  涂片中查见癌细胞,血常规:RBC2.5×1012/L,Hb 65g/L,WBCl2.6×109/L(正常参考值:
  RBC3.5~5.0×1012/L,WBC 4~10×109/L Hb ll0g~150g/1)
  讨论题
  1、作出病理诊断?
  2、推测并分析胃、肝、淋巴结、大网膜、肠系膜及卵巢之间的病变关系。
  病例(二)
  患者,男,56岁,农民,发现左颈外上部肿块二个月,生长较快,无红、热、痛,患者无发热、咳嗽,数月前曾出现过鼻涕带血、耳鸣等症状。
  体格检查:肿块位于左胸锁乳突肌上段前缘,大小约4.5cm×3cm×3cm,边界欠清楚,不活动,无压痛,质地硬,其周可扪及2个黄豆大小结节,活动,质地稍硬。右颈部、双侧锁骨上均未扪及肿大淋巴结,甲状腺无肿大及结节。实验室检查:血清VCA-IgA阳性。
  讨论题
  1、该患者最可能患有何种疾病?还需作哪些检查以便确诊?
  2、对所出现的临床表现作出合理的解释?
  3、还应与哪些可能出现颈部肿块的疾病鉴别?鉴别要点是什么?
  六、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肿瘤的异型性 间变性肿瘤 肌纤维母细胞 转移及转移瘤(或继发瘤) 癌肉瘤 癌前病变 原位癌 实性癌(或单纯癌) 粘液癌(或胶样癌) 分化
  肿瘤的生长分数 肿瘤的演进 肿瘤的异质性 肿瘤的异质化 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交界性肿瘤 角化珠 未分化癌 畸胎瘤 癌基因
  2、举例说明良、恶性肿瘤的区别?(如皮肤乳头状瘤与皮肤鳞癌,肠腺瘤与肠腺癌,纤维瘤与纤维肉瘤等)。
  3、举例说明癌与肉瘤的区别(如皮肤鳞癌与纤维肉瘤)。
  4、根据食道(结肠、左前臂等)的组织结构,试分析可能发生哪些肿瘤?(要求只写肿瘤名称。提示:肿瘤的命名原则及分类)。


(黎岳南编 文继舫审)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41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及其后果。
  2、掌握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变及后果,熟悉心瓣膜病的病变及其影响。
  3、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特点,了解其可能引起的后果。
  4、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变、主要脏器的病变及其后果。
  5、熟悉急性、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了解其后果。
  二、实习内容
  1、 大标本、切片


  2、多媒体
  3、病例讨论
  三、大标本观察要点
  1、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acute rheumatic endocarditis)(疣状心内膜炎)
  (1)二尖瓣闭锁缘上有呈串珠状单行排列的疣状赘生物;
  (2)疣状赘生物直径lmm~3mm大小,半透明灰白色、与瓣膜粘连紧密,不易脱落;
  (3)赘生物属何种血栓?为什么不易脱落?分析其结局。
  2、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1)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瓣膜上有巨大的松脆的含大量细菌的疣赘物;
  (2)部分疣赘物已脱落,分析可能产生哪些后果?
  (3)有的瓣膜糜烂、穿孔或破裂。
  3、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sub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1)二尖瓣或主动脉瓣上见单个或多个菜花状或息肉状疣赘物;(2)疣赘物较大,且大小不等,呈污秽灰黄色,质松脆,易脱落可引起栓塞和血管炎;(3)仔细观察瓣膜是否有其他陈旧性病变?如风湿性心瓣膜病病变等。
  4、风湿性心瓣膜病(rheumatic valvular vitium of heart)
  (1)二尖瓣瓣膜增厚、变硬、变形,无弹性;(2)有的标本二尖瓣相互粘连,二尖瓣口缩小呈鱼口状或裂隙状,而左心房明显扩大,左心室萎缩,即为二尖瓣狭窄;(3)部分标本二尖瓣卷曲,破裂或穿孔,腱索增粗、缩短,而左心房和左心室扩大,即为二尖瓣关闭不全;(4)有的标本二尖瓣既有狭窄,又有关闭不全;(5)分析上述病变产生的机制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5、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of aorta)
  (1)脂纹(fatty streak):主动脉后壁和其分支开口处内膜上散在帽针头大小的黄色斑点或长短不一的条纹(宽约lmm~2mm、长达lcm~5cm),平坦或微隆起,即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脂纹;(2)纤维斑块(fibrous plaque):有的标本内膜上散在大小不等的灰黄色或灰白色蜡滴状突起的斑块,即主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斑块;(3)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内膜上散在大小不等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切面见斑块表面覆以纤维帽,深层有多量黄色粥糜样物即粥样斑块(又称粥瘤),粥样斑块常继发斑块内出血、破裂形成粥瘤样溃疡或有钙盐沉着。



   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1)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内膜面见灰黄色粥样斑块,横切面斑块多呈新月形,位于血管的心壁侧;(2)冠状动脉腔呈偏心性狭窄;(3)左心室前壁有小片的梗死灶,呈灰白色、形态不规则。(4)分析病人有何临床表现?
  7、脑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of brain)
  (1)脑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和Willis环呈大小、粗细不等、管壁增厚变硬,透过外膜隐约可见管壁内散在分布的灰黄色或灰白色粥样斑块,致动脉外观呈节段性或串珠状变化;(2)切面见斑块呈新月形突向管腔内,致管腔偏心性狭窄;(3)动脉管腔横切面因管壁硬化、失去弹性而呈喇叭口形哆开状态。
  8、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1)心脏纵切面,见左心室前壁靠近心尖处有小片灰白色、形状不规则的梗死灶,其内可见纤维化条纹;(2)部分标本于梗死灶的心内膜面附灰褐色的附壁血栓;(3)有的标本可见梗死灶处室壁向外膨出形成“室壁瘤”。(4)上述附壁血栓和室壁瘤产生的机制和后果是什么?



   9、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
  (1)心脏 ①心脏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左心室肌壁明显增厚达2cm,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变圆,但心腔不扩大,称向心性肥大(产生的机制?);②有的标本见左心腔明显扩张,而左心室肌壁明显变薄,乳头肌和肉柱变细,称离心性肥大。
  (2)肾脏(固缩肾) ①肾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约50g~100g,质地变硬,表面见均匀弥漫的细颗粒状突起;②切面皮质变薄,≤2mm(正常厚3mm~5mm),皮髓质交界处的肾小动脉壁增厚变硬,呈鱼口状哆开。
  (3)脑 脑出血:脑内囊处(为什么此处易出血?)见一较大出血病灶,呈暗红色或灰褐色,并见血液流入侧脑室。



   四、切片观察要点
  1、风湿性心肌炎(rheumatic myocarditis)98#
  (1)心肌间质内血管附近可见成堆细胞构成的梭形病灶,即风湿小体或阿少夫小体(Aschoff body);(2)风湿小体中央可见少量红染无结构、呈碎片状的纤维素样坏死物,附近有成团的风湿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3)风湿细胞大,核大,核膜清晰,染色质集中于中央,横切面呈枭眼状或纵切面呈毛虫状。风湿细胞可为单核或多核。



   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sub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99#
  含细菌菌落的血栓以血小板、纤维素为主,并含有淡紫兰色的细菌菌落,其内散在有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等炎细胞。可见少量炎性坏死物。
  3、原发性高血压肾(kidney of primary hypertension)117-2#
  (1)部分肾小球萎缩、纤维化和玻璃样变,其相应的肾小管萎缩、变性、消失,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2)部分肾小球代偿性肥大和肾小管代偿性扩张;(3)入球动脉玻璃样变及肌型小动脉硬化;(4)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推测其肉眼改变。



   4、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of aorta)97-1#
  (1)内膜凸起部分为增厚的内膜,呈纤维组织增生、玻变(即纤维帽);(2)纤维帽的深部见大量粉红染的无定形的脂质和坏死物,其中有较多呈针状空隙的胆固醇结晶(粥样病灶);(3)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4)中膜萎缩。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心肌梗死(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143A#
  本切片含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二部分。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①冠状动脉内膜增厚、纤维组织增生及玻变形成纤维帽;
  ②内膜深层有粥样坏死灶,灶内有胆固醇结晶及大量泡沫细胞,有钙化;③血管壁增厚,在粥样斑块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管腔狭小。
  (2)心肌梗死:①左心室壁见大片不规则坏死灶,部分坏死灶心肌细胞深红染、核消失,细胞轮廓清晰(属凝固性坏死),坏死的细胞之间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②部分区域属陈旧性梗死,呈现大量肉芽组织增生、机化;③部分坏死灶中有明显出血。
  五、病例讨论
  病例(一)
  何××,女,38岁,因劳动时心悸、气促10年,反复水肿3年来我院就诊。患者10年前每当上山或走远路即感心悸气促,经治疗未见好转,去年开始加剧,且不能平卧、气促、心悸、尿少,腹部肿大,双下肢浮肿,咳粉红色泡沫痰。既往史:十多岁时患过关节炎,关节红、肿、痛,且膝、肩等关节交错发生,同时伴发热。有喉痛史,患“扁桃体炎”。12年前曾因“心肌炎及心包积水”住院治疗“痊愈”。
体查:面色及口唇青紫,呼吸加速,脉搏、血压检查不满意,双肺大量湿性罗音,心律不齐,每分钟140次,心尖区闻及舒张期隆隆性杂音,心界扩大,腹部膨胀,有腹水征,肝肋下六指,双下肢凹陷性水肿,颈静脉怒张。WBCl4×109/L(正常4~10×109/L)。人院后经多方抢救无效死亡。
  讨论题
  l、诊断什么病?依据是什么?
  2、推测死后解剖各脏器有哪些病变?
  3、死亡原因?
  病例(二)
  顾××,男,60岁,患“原发性高血压”已二十多年,常觉头晕、头痛,血压波动在26.7~33.3/13.3~14.5kPa(正常12.0~18.6kPa/8~12kPa)之间。近两年来劳累后即出现心悸、气促,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痰,夜间睡眠中常因“气闷”而突然惊醒。近半年感觉右下肢发凉麻木,走路时跛行,休息后好转,以上症状逐渐加重。前几天右脚剧痛,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皮肤逐渐变黑,不能活动。一天中餐后突然发生心前区剧痛,焦虑不安,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经抢救无效而猝死。
  讨论题
  1、病人患什么病?诊断依据是什么?
  2、心、肺、肾、主动脉、脾、右足有何病变及其原因?
  病例(三)
  陈××,男,58岁,干部,因心前区绞痛突然倒地死亡。死者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曾多次心前区疼痛,放射到左肩。此次因连续多日开会疲倦,饭后洗碗时,突然诉说心前区不适,继而倒地。医生赶到现场时,血压量不到,心跳、呼吸已停止。为查明死因,送我科尸解。
  讨论题
  1、死者可能患何种疾病?死亡原因是什么?
  2、尸解时,主要脏器可能有哪些病变?
  六、复习思考题
  1、原发性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主要脏器病变有何不同?
  2、简述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风湿性心内膜炎及心外膜炎有何病变特点?
  3、比较风湿性心内膜炎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异同?
  4、试以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为例,简述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主要脏器的病变?
  5、简述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的机制及结局?
  6、名词解释:
  粥瘤 动脉瘤 室壁瘤 固缩肾 风湿小体 疣状心内膜炎 心瓣膜病 心肌病 心肌炎 冠心病


(周建华编 程瑞雪审)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41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大、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熟悉其临床病理联系,并了解两种肺炎的异同。
  2、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病变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熟悉临床病理联系。
  3、熟悉硅肺、肺癌、鼻咽癌、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变特点。
  二、实习内容
  1、 大标本、切片

  2、录像
  3、病例讨论
  三、大标本观察要点
  1、大叶性肺炎(1obar pneumonia)
  (1)红色肝样变期:①病变肺叶肿大,暗红色,质实如肝;②切面实性、灰红,呈粗糙颗粒状。

  (2)灰色肝样变期:①病变肺叶肿大,灰白色,质实如肝;②切面实性、灰白、干燥、颗粒状。

  2、小叶性肺炎(1obular pneumonia)
  (1)两肺表面和切面散在灰黄色实变病灶,以下叶背侧多见。
  (2)病灶大小不等,直经多在1.0cm左右(相当于肺小叶范围)。部分病灶互相融合。
  (3)病灶中央常见一至二个扩张的细支气管断面。
  3、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
  (1)气肿肺呈弥漫性膨大,边缘钝圆,色苍白,比重变轻。
  (2)肺组织柔软而弹性差,压痕不易消退。
  (3)切面呈蜂窝状,部分可见直径超过lcm的大泡(大泡性肺气肿),有时在肺膜下可见直径超过2cm的大泡(肺大泡)。
  (4)推测临床上有何表现?
  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
  (1)心脏体积增大,心尖钝圆、肥厚。
  (2)右心室肥厚,心腔扩张,乳头肌和肉柱显著增粗。
  (3)肺动脉瓣下2cm处右心室肌壁厚度超过5mm(正常约3-4mm)
  (4)肺心病产生的机制及临床表现?
  5、硅肺(silicosis)
  (1)病变早期主要在两肺中、下叶近肺门处,可见境界清楚的结节,直径约2mm~5mm,病变后期结节可融合成团块状,分布于全肺各叶。
  (2)结节呈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质硬,触之有砂样感。
  (3)肺内不同程度的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可见细小或较粗的灰白纤维条索。胸膜广泛增厚。肺门淋巴结肿大、变硬。
  (4)上述病变的后果及临床表现?


  6、肺癌(carcinoma of lung)
  (1)中央型肺癌 肺门部可见一个灰白色肿块,与主(叶)支气管关系密切,形状不规则或呈分叶状,支气管壁被癌组织侵犯破坏,肿瘤与肺组织分界不清。切面灰白色、干燥、质脆,可有坏死。



   (2)周围型肺癌 肺叶周边部近胸膜处见单个结节或球形肿块,与支气管的关系不明显,肿瘤直径约2cm~8cm,灰白色,边界较清楚,无包膜。




  (3)弥漫型肺癌 肺表面和切面可见大小不等的多发性结节,弥漫分布于多个肺叶,灰白色,质脆,与周围肺组织分界不清楚。
  7、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
  (1)肺脏切面可见部分支气管呈圆柱状或囊状扩张,延伸到肺膜下。
  (2)扩张的支气管壁增厚、灰白色,管内可见脓性分泌物。
  四、切片观察要点
  1、大叶性肺炎(1obar pneumonia)24#
  低倍镜:
  (1)肺组织结构存在,所有肺泡腔内均见炎性渗出物,无正常肺泡。
  (2)肺泡壁变窄,其内毛细血管受压,呈贫血状态。
  (3)胸膜明显增厚,血管扩张充血和炎症细胞浸润。
  高倍镜:
  (1)肺泡腔内渗出物主要是嗜中性粒细胞和红染细网状的纤维蛋白。有的纤维蛋白通过肺泡间孔相连。
  (2)部分肺泡内纤维蛋白溶解,嗜中性粒细胞变性,有单核细胞渗出(说明了什么?)
  (3)肺泡腔内渗出物较多者,肺泡壁变窄,其内毛细血管受压,呈贫血状态。相反,部分渗出物少或溶解者,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明显,并见扩张。



   (4)胸膜明显增厚,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大量纤维蛋白渗出和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在与肺泡紧接的胸膜处可见纤维蛋白被肉芽组织代替(这种现象叫什么?)
  2、小叶性肺炎(1obular pneumonia)19#
  低倍镜:
  (1)肺组织内,可见弥漫散在的灶性病变,病灶间的肺泡腔代偿性扩张。
  (2)病变中心细支气管腔内有炎性渗出物,管壁充血,炎细胞浸润,其周围的肺泡腔内可见炎性水肿和渗出物。
  高倍镜:
  (1)病变细支气管壁的纤毛柱状上皮脱落,管腔内、管壁及其周围的肺泡腔内可见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少量纤维蛋白及个别单核细胞。
  (2)部分病灶已超过细支气管所属小叶范围(说明了什么?)。
  (3)病灶之间肺泡腔扩张,有多少不等的浆液和嗜中性粒细胞渗出,肺泡壁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



   3、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20#
  (1)病变主要在支气管壁,部分支气管腔内可见脱落的粘膜上皮和坏死物。
  (2)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人管腔。
  (3)粘液腺肥大、增生,浆液腺上皮发生粘液腺化生。
  (4)粘膜和粘膜下层充血、水肿,伴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管壁周围肺组织也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5)部分管壁平滑肌束断裂、萎缩,软骨变性、萎缩。
  (6)本片中有较多的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什么?)
  (7)推测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及后果。
  4、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103#
  (1)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均膨胀扩大。
  (2)肺泡间隔变窄,肺泡孔扩大,部分肺泡隔断裂,扩张的肺泡互相融合成较大囊腔。
  (3)肺泡壁毛细血管数量明显减少,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
  (4)推测肺气肿的临床体征。



  5、硅肺(silicosis)140#
  低倍镜:
  (1)肺组织中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红染的圆形病灶,大部分肺间质已纤维化。
  (2)有较多棕黑色的碳末沉着。
  高倍镜:
  (1)圆形病灶为硅结节,主要由呈同心圆状或旋涡状排列的、红染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组成。部分有坏死。
  (2)部分结节中央有内膜增厚、纤维化的小血管。
  (3)间质纤维化明显。
  (4)硅肺的结局及合并症?



   6、肺癌(carcinoma of lung)104-1#
  (1)肺组织内可见许多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癌巢,部分癌巢中央有大片坏死。间质内有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2)癌细胞有明显异型性,癌细胞间可见少量细胞间桥。部分癌巢内有少量角化物。
  (3)癌巢主要位于软骨和腺体周围,为什么?此腺体是否属腺癌?此切片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是什么?



   7、鼻咽部泡状核细胞癌(nasopharyngeal vesicular nucleus cell carcinoma)142#
  (1)本片为鼻咽粘膜组织。可见大小、形态不一且境界不甚明显的癌巢。
  (2)癌细胞核染色质少,核大呈空泡状,圆形或卵圆形。核膜增厚。核仁大而清晰,有畸形,一个或多个核仁。
  (3)癌细胞胞浆丰富,境界不清晰,形成合体性癌细胞巢。
  (4)癌巢内及间质内可见较多淋巴细胞浸润。



   五、病例讨论
  病例(一)
  李××,男,60岁。因胸闷、气促6年,加重伴腹胀、双下肢浮肿10天而入院。15年来病人反复出现咳嗽、咳痰伴喘息,尤以春冬季为重。近6年以来,自觉胸闷、气促,活动后加重,近2年来休息时亦感呼吸困难,有时双下肢浮肿。10天前因感冒病情加重,出现腹胀,双下肢浮肿,不能平卧。病人有40年吸烟史。体格检查:T38.5℃,R30次/分(正常16~20次/分),P110次/分(正常60~90次/分),BP l4kPa/10kPa(正常12.0~18.6kPa/8~12kPa)。慢性病容,端坐呼吸,神智清楚,嘴唇紫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叩诊过清音,听诊心音遥远,肝右肋缘下4cm,剑突下6cm,脾肋缘下可触及,腹部叩诊有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WBCl2.0×109/L(正常4~10×109/L),N80%(50%~70%),PaO28.36kPa(正常12.798~13.332kPa),PaC028.92(正常4.666~5.999kPa),腹水穿刺常规检查:漏出液。
  讨论题:
  1、根据所学的病理学知识,谈谈你的诊断和诊断依据。
  2、病人的肺、心、肝及脾有何病理变化。
  3、试分析病因和疾病的发展演变过程,解释相关的临床症状。
  病例(二)
  患儿,男,1岁。因发热,咳嗽,咳痰10天,加重伴寒战2天人院。体查:T39℃(正常≤37.5℃),R35次/分(正常16~20次/分),P160次/分(60~100次/分),BP 10kPa/7kPa(正常12.0~18.6kPa/8~12kPa)。患儿消瘦,营养欠佳,神智欠清,胸腹部皮肤多发性出血斑点,颈部、腋窝可扪及数个肿大淋巴结,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嘴唇紫绀,鼻翼扇动,无颈项强直,双肺可闻及散在湿罗音,心音弱,律齐,肝肋缘下4cm,剑突下6cm,脾脏肋缘下3cm,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WBC l9×109/L,N80%(儿童35%~60%)。X线检查:双肺可见散在小灶状阴影,双下肺为甚。血液培养有细菌生长。
  患儿曾服用多种抗生素及止咳药治疗。人院后经输氧,静脉输入先锋霉素等治疗,病情未见好转,治疗无效死亡。
  讨论题
  1、临床诊断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2、尸解时,主要脏器可能有哪些病变?
  3、病变是如何发展的?死因是什么?
  病例(三)
  刘××,男,42岁。因发现左侧颈部肿块1年,伴回缩性涕血、耳鸣、头痛半年,背部疼痛2月而人院。患者于1年前发现左上颈部一蚕豆大小肿块,无疼痛,可推动,半年后,肿块逐渐增大至鸡蛋大小,经服用多种抗生素治疗,肿块未见减小,近半年来偶出现吸涕带血现象,伴左耳鸣和左侧头痛,且逐渐加重。体查:神智清楚,左颈深上可扪及5cm×4cm×3.5cm大小肿块,质硬,固定,无压痛,左侧额部及面部皮肤感觉减退,左眼出现复视,左眼球外展受限,第3胸椎有压痛。心脏、肝脏及肺检查未见异常。间接鼻咽镜检查:鼻咽左侧顶部粘膜稍粗糙,未见肿块。实验室检查:WBC8×109/L(正常4~10×109/L),VCA-IgA l:80(正常<1:20),CT:T3骨质密度减低,左侧颅底骨质有虫蚀状破坏。鼻咽活检:粘膜慢性炎症,未见癌。左颈部肿块活检:淋巴结转移性低分化鳞癌。
  讨论题
  1、根据所学知识,为病人作出诊断和诊断依据,最后确诊依靠什么检测方法?
  2、 简述疾病的发展过程。
  3、 颈部出现肿块应考虑一些什么疾病?
  六、复习思考题
  1、试述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病变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发生、发展关系。
  2、 大叶性肺炎各期病变特点如何?其病变与临床表现有何联系?
  3、 大、小叶性肺炎有何异同?请列表说明。
  4、 何谓硅肺?硅肺的基本病变是什么?
  5、肺癌的病因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组织发生及常见组织学类型和肉眼类型是什么?如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6、名词解释 肺肉质变 硅结节 肺气肿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Pancoast瘤



(金鸥编 周建华审)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42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溃疡病的好发部位、形态特点、结局及合并症。
  2.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特点;熟悉各类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3. 掌握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认识各型肝硬化肉眼形态的不同点。
  4.熟悉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和分级。
  5.熟悉原发性肝癌、食管癌、胃癌及大肠癌的形态特点;了解其组织学类型和临床表现。
  二、实习内容
  1、 大标本、切片


  2、录像、幻灯片
  3、多媒体教学
  4、病例讨论
  三、大标本观察要点
  1.慢性胃溃疡(chronic gastric ulcer)
  (1)胃小弯近幽门处粘膜面有一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病灶,直径在2.0cm以内。
  (2)溃疡边缘整齐,状如刀切。沿小弯切开溃疡,则溃疡似漏斗状,贲门端呈潜行,幽门端呈阶梯状(为什么?)。
  (3)溃疡较深,底部平坦而干净。
  (4)周围粘膜皱襞自溃疡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
  (5)溃疡处的浆膜面有灰白色条纹状疤痕。
  2.急性重症型病毒性肝炎(acute severe viral hepatitis)
  (1)肝脏体积明显缩小,尤以左叶为甚,一般减至600g~800g(正常1500g左右)。
  (2)边缘变锐,质地柔软,被膜皱缩。
  (3)表面及切面呈黄色或红褐色(故又称红色或黄色肝萎缩),无光泽。
  (4)结合光镜所见,推测临床有何表现?
  3.亚急性重症型病毒性肝炎(subacute severe viral hepatitis)
  (1)肝脏体积不同程度缩小,被膜皱缩。
  (2)切面呈黄绿色(胆汁淤积),并可见许多散在增生的灰白色肝细胞结节,结节周围有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

   4.门脉性肝硬化(portal cirrhosis)
  (1)肝脏体积缩小,质地稍硬。
  (2)表面和切面呈小结节状,结节大小比较一致,直径小于0.5cm,最大不超过1.0cm。结节一般呈灰白色,少数显黄褐色(脂肪变性)或黄绿色(淤胆)。
  (3)结节周围有灰白色纤维组织包绕,纤维间隔较窄,宽窄比较一致。
  (4)分析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联系。



   5. 坏死后性肝硬化(postnecrotic cirrhosis)
  (1)肝脏体积缩小,质地变硬。
  (2)表面及切面布满大小不等的结节(为什么?),结节直径多在0.5cm~1.0cm以上,最大结节直径可达6cm。结节呈黄绿色或黄褐色。
  (3)结节由较宽大的纤维组织包绕,纤维间隔宽窄不一。
  6. 胆汁性肝硬化(biliary cirrhosis)
  (1)肝脏体积常增大。
  (2)表面平滑或呈细颗粒状,质地中等。
  (3)表面及切面常被胆汁染成绿色或绿褐色。
  (4)结节间纤维间隔较细。
  (5)比较各型肝硬化的肉眼形态特点。
  7. 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中、晚期)
  (1)髓质型:食管壁均匀增厚,管腔变窄;切面癌组织呈灰白色质地较软似脑髓,表面可有浅表溃疡形成。
  (2)蕈伞型:肿瘤为卵圆形扁平肿块,如蘑菇状突人食管腔内。
  (3)溃疡型:肿瘤溃疡形成,溃疡外形不整,边缘隆起,底部凹凸不平,深达肌层。
  (4)缩窄型:①癌组织沿食管壁内浸润生长,常累及食管全周,形成明显的环形狭窄,粘膜皱襞消失;②近端食管腔显著扩张;③病变处食管壁增厚变硬,癌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8.胃癌(gastric carcinoma)(进展期)
  (1)息肉型或蕈伞型:癌组织向粘膜表面呈息肉状或蕈状突入胃腔内。癌组织呈灰白色,质脆。



  (2)溃疡型:①胃粘膜面有一大溃疡(直径常>2.0cm);②溃疡外形不规则或呈皿状、火山口状;③边缘隆起,底部凹凸不平,有出血及坏死。试比较良、恶性溃疡的肉眼形态特点。



   (3)浸润型:①癌组织向胃壁内局限或弥漫浸润性生长,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分界;②胃壁增厚、变硬;③当弥漫浸润时,胃腔变小,粘膜皱襞大部分消失,胃壁增厚、变硬,胃的形状似皮革制成的囊袋,称革囊胃(1initis plastica)。



   9.大肠癌(carcinma of large intestine)
  (1)隆起型:肿瘤向肠腔内突出,呈菜花状或息肉状,灰白,质脆,可有出血、坏死。
  (2)溃疡型:①肿瘤表面有明显溃疡形成,外观似火山口状,中央有坏死;②边缘呈围堤状隆起,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3)浸润型:①肿瘤向肠壁弥漫浸润性生长,常累及肠管全周,使局部增厚。②肿瘤伴纤维组织增生,使肠管周径缩小,形成环状狭窄。
  (4)胶样型:①肿瘤组织沿肠壁浸润性生长,并向肠腔内突出;②肿瘤外观及切面呈灰白、半透明、胶冻状。
  (5)推测病人可能有哪些临床表现?
  10.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
  (1)巨块型:①肿瘤为一圆形实体巨块,似儿头大小;②瘤组织质软、脆,常有出血坏死;③瘤体周边常有多个散在的小的卫星状瘤结节。
  (2)多结节型:①瘤结节多个散在,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有的可融合成较大的瘤结节;②被膜下的瘤结节向表面隆起,切面呈褐绿色,有时可见出血。
  (3)弥漫型:癌组织在肝内弥漫性分布,无明显结节形成,常伴有肝硬化。
  四、切片观察要点
  1.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severe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147#
  (1)病变区胃粘膜萎缩变薄,粘膜固有腺萎缩消失(超过三分之二),即腺体数目减少,腺腔变小并可有囊状扩张。
  (2)胃粘膜上皮有明显的肠上皮化生。
  (3)固有层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有淋巴滤泡形成。
  (4)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标准是什么?怎样分级?
  2. 慢性胃溃疡(chronic gastric ulcer)105-2#
  (1)切片中央有一斜置漏斗形缺损即为溃疡,两侧为正常胃组织。
  (2)溃疡底部从上至下由四层结构组成:①炎性渗出层:主要由浅红色的纤维素网及嗜中性粒细胞组成;②坏死层:为深红色、颗粒状无结构的坏死物质;③肉芽组织层:为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其间有不等量的炎细胞浸润;④疤痕层:为大量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可发生玻璃样变性,其内可见小动脉壁内膜增厚,管腔变窄或血栓形成。
  (3)溃疡边缘胃粘膜有何病变?



  3.门脉性肝硬化(portal cirrhosis)108-1#
  (1)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小叶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即假小叶)。
  (2)假小叶的肝细胞索排列紊乱,部分肝细胞有脂肪变性。
  (3)假小叶内中央静脉缺如或偏位或有两个以上中央静脉。
  (4)部分假小叶内可见门管区结构。
  (5)假小叶可由结节状增生的肝细胞集团组成:肝细胞排列紊乱有的肝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略呈嗜碱性,核大深染,可有双核。
  (6)假小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包绕;门管区或假小叶周围可有胆小管增生,炎性细胞浸润。



   4.胃癌(gastric carcinoma)106#
  (1)组织的一侧见较整齐染色稍蓝的正常胃粘膜层:①粘膜腺体均为单直管腺,向表面垂直,彼此互相平行排列;②腺腔大小、形状基本一致;③腺上皮细胞基本呈单层排列,细胞大小、形状、染色较一致。
  (2)胃癌组织观察:①癌组织由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染色较深的腺腔(癌巢)组成,相邻腺体有共壁、背靠背现象;②癌组织大部分浸润至粘膜下层及肌层;③癌细胞层次增多,排列紊乱,极性消失;④癌细胞分化尚好,但其大小、形态及染色深浅不一,可见核分裂像;⑤此切片为胃管状腺癌(即高分化腺癌)。



  5.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acute general viral hepatitis)
  (1)肝细胞广泛地变性,以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为主。
  (2)坏死轻微,肝小叶内可见散在的点状坏死。
  (3)部分肝细胞有嗜酸性变,有时可见嗜酸性小体及毛细胆管腔中胆栓形成。
  (4)门管区及肝小叶内点状坏死处可有炎性细胞浸润。
  (5)根据镜下所见,推测此型肝炎患者可有哪些临床表现?
  6.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110-2#
  (1)低倍镜下见大量深染的癌组织及周边部少量受压的肝组织。
  (2)癌细胞排列呈条索状、片块状或小梁状(似肝细胞索),条索或小梁间为血窦(似肝窦)。
  (3)癌细胞似肝细胞,但有明显的异型性。细胞大,呈多角形,胞浆丰富,颗粒状,嗜碱性增强,核大深染,核膜清楚;分化差者癌细胞异型性更明显,常有巨核、多核瘤巨细胞及核分裂像。
  (4)癌巢中央可见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坏死物。
  (5)请观察周围肝组织有何病变?



  7.亚急性重症型病毒性肝炎(subacute severe viral hepatitis)107#
  (1)肉眼观:切片中有红、蓝两种不同染色区域。
  (2)红色区域为大片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坏死被吸收后留下网状支架,有明显的充血出血;坏死区边缘可见再生的肝细胞,其细胞大,嗜碱性增强,核大且染色较深,可出现双核。
  (3)蓝色区域为增生的结缔组织及胆小管,部分新生胆小管未形成管腔(即假胆管)。结缔组织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五、病例讨论
  病例(一)
  王××,男,47岁,农民。
  主诉:浮肿、腹胀、肝区痛3个月,近一周加重。
  现病史:患者于四年前罹患“肝炎”,屡经治疗,反复多次发病。近两年全身疲乏,不能参加劳动,并有下肢浮肿,近三月腹部逐渐膨胀,近一周肝痛及腹胀加重。患者食欲不振。大便溏泻,每日3~4次,小便量少而黄。
  既往史:患者常年嗜酒,除四年前罹患肝炎外余无其它疾病。
  体格检查:面色发黄,巩膜及皮肤轻度黄染,颈部两处有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胀满,腹围93cm,有中等腹水,腹壁浅静脉曲张,肝脏于肋缘下未触及,脾左肋缘下1.5cm。下肢有轻度浮肿。
  实验室检查:血液红细胞计数3.27×1012/L;血红蛋白70g/L;血清总蛋白52.3g/L,球蛋白28.1g/L;黄疽指数18单位;麝香草酚浊度试验18单位;谷丙转氨酶102单位。
  X线食管静脉造影:提示食管下段静脉曲张,B超示肝脏密布结节,其中最大者4cm×4cm大小。
  (实验室检查正常值:血红细胞计数4.0-5.57×1012/L,Hb l20-160g/L,血清总蛋白60-80g/L,白蛋白35.55g/L,球蛋白20-30g/L,黄疽指数4-6μ,麝香草酚浊度试验0-6μ,谷丙转氨酶2-25μ)。
  讨论题:
  (1)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
  (2)简述肝脏主要病理变化及其发展经过?
  (3)为明确诊断还需做哪些检查?
  病例(二)
  罗××,男,48岁,已婚,湖南涟源人,农民。
  主诉:右上腹及剑突下疼痛20余年,发现上腹部肿块50余天,于1982年9月4日入院。
  现病史:患者自1962年起反复上腹疼痛,无明显规律性,近年来疼痛加剧伴嗳气返酸,纳差、全身乏力。
  既往史:无特殊。
  体查:发育正常,慢性病容,面色苍白,消瘦,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腹部隆起,上腹部偏右侧可扪及一肿块9cm×l0cm大小,边界不清,质硬,有明显压痛及扣击痛。无腹水体征。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血常规正常。血沉57mm/lh(正常值—男:0~15mm/lh)。AFP(—)。尿常规正常。大便隐血试验(+)。钡餐:胃窦部小弯侧蠕动消失、僵直。超声波:剑突下显9cm×l0cm×4cm大小的肿块图像。
  手术所见:打开腹腔,见腹腔内有混浊腹水约150ml。胃小弯侧有一菜花状肿块,网膜上有散在结节;部分胃组织及肿块与肝左叶粘连,不能分离;盆腔腹膜有多个结节。肝右叶颜色正常,质软。脾脏大小正常。手术后送活检(病理号:298846)
  讨论题:
  1.诊断可能是什么?有何诊断依据?
  2.病变是如何发展的?
  六、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肠上皮化生 Krukenberg瘤 嗜酸性小体 碎片状坏死
桥接坏死 毛玻璃样肝细胞 肝硬化 假小叶
  2. 慢性胃溃疡的病变特点如何?与恶性溃疡如何鉴别?
  3.简述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4.在形态学上如何区分门脉性肝硬化与坏死后性肝硬化?


(李景和编 曾庆富审)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43
第九章 造血和淋巴系统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霍奇金病的病变特点,熟悉其组织学类型。
  2、掌握恶性淋巴瘤的概念,了解其病理类型。
  3、熟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特点。
  4、了解白血病的概念及各型白血病的主要病理形态特点。
  二、实习内容
  1、 大标本、切片

  2、幻灯片、录像
  3、病例讨论
  三、大标本观察要点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
  一个或数个相互融合肿大的淋巴结,呈结节或姜块状,有部分包膜,切面均质、质软、细嫩、湿润,灰红或灰白色,似鱼肉状,可见散在的灰黄色坏死灶。
  四、切片观察要点
  1、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74-1#
  低倍:(1)此切片取材于脾脏,原脾组织结构已被破坏,全为肿瘤组织代替。
  (2)肿瘤组织中的细胞成分有两类,即肿瘤性细胞成分及反应性细胞成分。
  高倍:(1)瘤细胞形态多样,可见形态各异的R-S细胞,该细胞胞浆丰富,细胞大小形态不一,单核、双核或多核,核膜厚而清楚,核内有一非常大(直径与红细胞相当)的嗜酸性、居中位的核仁,周围有空晕。切片中最多者为单核R-S细胞(又称霍奇金细胞),双核或多核R-S细胞为典型的R-S细胞(或诊断性R-S细胞),其中双核、等大、对称者称镜影细胞(最具诊断价值)。
  (2)反应性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浆细胞等。数目多少不等,散在分布于肿瘤细胞间。
  (3)间质血管增生,轻度纤维化。
  (4)试问:霍奇金病有哪些组织学类型及其临床表现?



2、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72-1#
(1)此切片为淋巴结,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完全被瘤组织取代。
(2)瘤细胞弥漫分布,大小形状较一致,核较大而圆、染色深、浆极少,似淋巴细胞;间质少,穿插于瘤细胞之间。
(3)请思考此片属哪一种组织学类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3、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肝)132#
  肝门管区及其周围有密集的瘤细胞浸润,肝窦轻度扩张。窦内有少量散在的瘤细胞浸润(注意瘤细胞形态),部分肝细胞萎缩,脂变。
  五、病例讨论
  病史摘要
  朱×,男,16岁,发现右颈部淋巴结肿大半年,不痛,伴间歇性低热。在当地按结核病治疗未见明显效果。近两月低热不退,伴盗汗、疲乏、贫血,且颈部淋巴结逐渐增大。体查:患者贫血,消瘦,右颈部稍隆起,扪及约8cm×7cm×5.5cm大小肿大淋巴结,边界不清,不活动,呈分叶状(或姜块状),质地硬,局部皮肤无溃破,左颈部及双锁骨上淋巴结不大。心肺检查未见异常。B超检查,肝、脾及深部淋巴结不大。为明确诊断,行右颈部淋巴结病理“活检”。
  右颈部淋巴结活检结果:
  淋巴结结构大部分破坏、消失,残留少数淋巴滤泡。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明显增生,弥漫分布,其中见少量多核瘤巨细胞,椭圆形,胞浆丰富、红紫色,核大,核膜厚而清楚,并见“大红晕”核仁,双核者可见两核等大对称排列。另见一些细胞呈陷窝状,散布于淋巴细胞之间,或排列成片。可见小灶性坏死,有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呈条索状,将上述细胞分隔成许多大小不一的结节,部分纤维组织有玻变。
  讨论题:
  1、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活检结果,提出诊断意见(包括分型),并列出诊断依据。 
  2、作为临床医生,当遇到颈部淋巴结肿大时,应考虑哪些疾病的可能?怎样鉴别诊断。
  六、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恶性淋巴瘤 霍奇金病 R-S细胞 镜影细胞 白血病
  2、简述霍奇金病的病变特点及组织学类型。



(黎岳南编 程瑞雪审)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43
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  

--------------------------------------------------------------------------------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熟悉其他各型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2、 掌握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变特点,了解其临床病理联系。 
  3、 了解肾癌和膀胱癌的病变特点及组织学类型。
  二、实习内容
  1、 大标本、切片



  2、幻灯片、录像
  3、病例讨论
  三、大标本观察要点
  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acute diffuse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1)表面:(双)肾体积轻—中度增大,包膜紧张,表面光滑,灰白或淡红色(新鲜时应呈红色);(2)切面:皮质增厚,皮髓分界清楚,表面或切面可见粟米大出血点。



  2、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1)(双)肾体积对称性明显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颜色变深,表面有弥漫性细颗粒状突起(为什么?);(2)切面:皮质变薄,边缘变锐,皮髓分界不清;小动脉管壁增厚、变硬,血管断面呈哆开状,肾盂周围脂肪组织增多。推测病人会有哪些临床表现?



  3、慢性肾盂肾炎(chronic pyelonephritis)
  (1)肾表面变形:有粗大而不规则的凹陷性疤痕,肾表面凹凸不平,肾体积变小、质地变硬、重量减轻,(2)切面:肾盂肾盏高度变形,肾乳头萎缩,肾盂粘膜增厚,粗糙。肾盂周围脂肪组织增生。请分析产生这种肉眼形态特点的机制。


  4、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1)肿瘤位于肾的一极,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约3cm—15cm;
  (2)切面:分界清楚有假包膜,有时可见卫星结节,呈多色性改变:出血、坏死、囊性变、钙化等。


  5、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
  位于膀胱侧壁或三角区,分化好者,体积较小,乳头明显,有的呈息肉状、有蒂或窄基;分化差者,体积大,呈菜花、溃疡或斑块状,宽基无蒂,有出血、坏死或继发感染。
  四、切片观察要点
  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acute diffuse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113#
  (1)肾小球:病变广泛,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系膜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不同程度增生(这两种细胞光镜下不易区别),伴嗜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毛细血管腔狭小甚至闭塞,肾球囊变窄;(2)肾小管:上皮细胞可有水变性、脂变或玻变,管腔内可见蛋白管型、细胞管型;(3)间质血管高度扩张充血、水肿及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请推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机制。



  2、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115-1#
  (1)肾小球:部分肾小球不同程度纤维化,最终变为红染、均质、无结构的玻璃样小体,称玻璃球,相应的肾小管萎缩以至消失,萎缩区域由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取代,入球小动脉玻变、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另一部分肾小球代偿性肥大,相应肾小管不同程度扩张,其中可见较多红染、均质的蛋白管型;(2)肾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3)间质小血管壁增厚、玻璃样变性、纤维化呈洋葱皮样,管腔变窄。



  3、慢性肾盂肾炎(chronic pyelonephritis)114#
  (1)肾盂粘膜增厚,细胞层次增多,粘膜下水肿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2)肾间质慢性化脓性炎症,间质明显纤维化,有多量的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有时有淋巴滤泡形成;嗜中性粒细胞浸润有时并可有小脓肿形成;(3)肾小管坏死、萎缩,少数肾小管扩张有均质红染的胶样管型,部分肾小管内可见白细胞管型。(4)肾小球:晚期病变波及肾小球,表现为肾球囊周围纤维化,最终包绕肾小球使其纤维化玻变。请问慢性肾盂肾炎与慢性肾小球肾炎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方面有何区别?



  4、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67#
  (1)癌细胞体积大,边界清楚,呈多角形,胞浆清亮透明(因含脂质和糖原制片时被溶解),细胞核小,深染;(2)癌细胞排列呈条索状、片巢状、腺管状;(3)间质少,血管非常丰富;(4)部分区域伴坏死及玻变。



  五、肾小球肾炎超微结构特征(对照幻灯片)观察
  1、电镜示肾小球滤过膜:内皮细胞、基底膜、上皮细胞
  2、免疫荧光:线型及颗粒状荧光
  3、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1)光镜: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月牙形或环形分布的新月体或环形体,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
  (2)电镜:示基底膜缺损和断裂,病因不同电子致密物沉积的部位不同:I型在基底膜内,Ⅱ型在上皮下。
  4、膜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
  (1)光镜:弥漫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为特征。无细胞增生及炎症细胞渗出。银染色:基底膜上有钉突形成,连同基底膜一起呈“梳齿状”结构。
  (2)电镜:上皮下有大小相似分布均匀的电子致密沉积物,沉积物向基底膜形成钉状突起。最终基底膜将沉积物覆盖,使其增厚,其中沉积物逐渐溶解,基底膜呈虫蚀状改变,以后由基底膜增生填充,基底膜因而高度增厚。
  5、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1)光镜:肾小球增大,细胞增多,系膜细胞增生及基质增多,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分叶状结构更为明显,伴基底膜增厚。银染色:毛细血管壁呈“双轨状”结构。
  (2)电镜:根据电子致密物沉积部位分两型。
  I型:内皮下有电子致密沉积物
  Ⅱ型:基底膜致密层内出现不规则带状电子密度极高的沉积物,故有致密沉积物病之称。
  6、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minimal change glomerulonephritis )
  (1)光镜:肾小球基本正常,主要病变是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有大量脂质和玻璃样小滴。
  (2)电镜:弥漫性足细胞足突融合变扁平或消失,基底膜无病变,无电子致密沉积物。
  7、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1)光镜:病变呈局灶性分布,肾小球内部分小叶和毛细血管袢内系膜基质增多;基底膜塌陷,透明物质或脂质沉积,引起肾小球硬化,并出现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
  (2)电镜:系膜基质增加,基底膜增厚、塌陷,足细胞足突消失,并有明显的上皮细胞从基底膜上剥脱的现象。
  (3)免疫荧光:系膜区有IgA沉积。
  六、病例讨论
  病例(一)
  病史摘要:患者,女,62岁,因渐进性浮肿一年,加重半月,于99年9月26日人院。患者15年前曾有过尿频、尿急、尿痛,伴腰部疼痛并放射至大腿内侧。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肾结石”、“膀胱炎”给予消炎治疗后症状消失,病情好转,但多次复发。近一年来尿量减少,面部及全身浮肿,并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头昏、无力等症状,近半月来因症状加重来我院就诊。
  体格检查:T 37℃,P 80次/分,BPl60/100mmHg(正常:<140/90mmnHg),R26次/分,深快,神清合作,面色苍白浮肿,双下肢呈明显凹陷性水肿,口尿臭味明显,心界向左侧扩大,有心包摩擦音。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55g/L(正常:110-150g/L),RBC 2.6×109/L(正常:3.5-5.0×109/L),WBC l0×109/L(正常:4-10×109/L)。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尿比重固定在1.005(正常:1.015-1.025)。血液检查:酚红排泄试验:2小时总排泄量为25%(正常:2h>55%),非蛋白氮:28.6mmol/L(正常14.3-25mmol/L),钾:8mmol/L(正常:3.5-5.3mmol/L) 钠:90mmol/L(正常135-145mmol/L) CO2CP 7.54mmol/L(正常:23-31mmol/L)。B超:左肾盂及膀胱内见多个绿豆大小结石,双肾不对称缩小变形。X线:肾盂静脉造影,双肾盂肾盏变形。
  入院后,经积极治疗无效死亡。
  讨论题:
  1、病人所患何病?其诊断依据是什么?
  2、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怎样?
  3、尸体解剖各主要脏器或组织有何病变?
  4、肾结石和膀胱结石与该病的发生有何联系?
  病例(二)
  病史摘要:患者,男,7岁。因乏力,面部水肿一天于1998年7月3日人院。患儿因左膝部皮肤严重擦伤,5天后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并有化脓,经局部消炎处理,症状明显好转,但患儿于7月2日起渐感乏力,7月3日晨起时面部浮肿,随即人院诊治。
体格检查:T38.1℃,P90次/分,R28次/分,BP l50/100mmHg(正常:<140/90mmHg),神清,面部水肿以眼睑为主,全身水肿不明显,左膝部伤口已结痂,无明显不适,双肾区轻叩痛,心、肝、脾、肺检查均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24小时尿量600ml,尿蛋白(++),RBC l5个/HP(正常0-5个/HP),透明管型(++)。血常规:Hb11g/dl(正常13.9g/dl),RBC 3.0×1012/L(正常:3.5---5.0×1012/L),WBC 8.9×109/L(正常:8×109/L),N:0.7(正常:0.55-0.65)。血液检查:非蛋白氮:26.1mmoL(正常14.3-25mmol/L),内生肌酐:150μmol/L(正常:44.0-133.0μmol/L)。
入院后给予卧床休息,低盐、低蛋白饮食,静脉滴注青霉素等治疗,一个月后病情明显好转,各项检查均正常而出院。
  讨论题:
  1、患儿患何病?如何用其病理变化解释临床表现?
  2、皮肤感染与该病的发生有何联系?
  七、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新月体 颗粒性固缩肾 急性肾炎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慢性肾炎综合征 IgA肾病
  2、问答题:
  ①试比较高血压病晚期肾、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三者肾脏病变的异同。
  ②如何用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解释其临床表现?
  ③引起肾病综合征的肾小球肾炎有哪些?它们的病理特点如何?
  ④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与临床症状如何联系?为什么说它不是一种独立性疾病?
  ⑤一老年男性患者无诱因出现无痛性血尿,可能的病因是什么?各有何病变特点?




(尹红玲编 程瑞雪审)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44
第十一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宫颈癌及乳腺癌的病变特点、组织学分类,熟悉其蔓延和转移途径。
  2、掌握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的病变特点,了解其临床病理联系。
  3、熟悉常见卵巢肿瘤的形态特点。
  4、了解精原细胞瘤、阴茎癌、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病变特点。
  二、实习内容
  1、大标本、切片


  2、录像或幻灯片
  3、病例讨论
  三、大标本观察要点
  1、子宫颈癌(carcinoma of cervix)
  (1)内生型:呈溃疡状或结节状,癌组织灰白、质硬,向子宫颈管内浸润性生长。
  (2)外生型:呈息肉、乳头状或菜花状,突出于表面,灰白色,质脆,有出血、感染、坏死等。



  (3)推测宫颈癌有何临床表现?
  2、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
  (1)完全性葡萄胎:子宫腔扩张,腔内充满大小不等的透明囊泡,囊泡直径0.1cm~2cm,壁薄,囊泡间有纤细的纤维条索相连,状似葡萄,无胚胎或胎儿。试分析临床上有何表现?(2)部分性葡萄胎:子宫腔扩张,腔内可见部分大小不等的透明囊泡,形如葡萄样外观,部分为正常的胎盘组织,可见胎儿或胎膜。



   3、侵袭性葡萄胎(invasive hydatidiform mole)
  子宫腔内可见多少不等的水泡状物,子宫肌壁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水泡状组织侵入的病灶,伴出血、坏死。问:通过刮宫可否诊断此病?
  4、绒毛膜上皮癌(choriocarcinoma)
  (1)子宫体积不规则增大,表面或切面可见暗红色结节。
  (2)子宫肌壁内可见血肿样肿块,突出于宫腔,质软、脆,有溃烂、坏死。
  (3)试问有何临床表现?
  5、乳腺癌(carcinoma of breast)(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1)肿块表面皮肤呈桔皮样外观,乳头凹陷。
  (2)肿块切面界限不清,灰白色、质硬,呈颗粒状,癌组织向周围纤维脂肪组织伸展而呈明显星状或蟹足状。



   6、卵巢囊腺瘤(cystadenoma of ovary)
  (1)浆液性囊腺瘤 肿块呈囊性,多为单房,也可为多房,囊表面光滑,壁薄,囊内壁可有可无乳头,囊内含清亮浆液。
  (2)粘液性囊腺瘤 肿块呈囊性,常为多房,也可为单房,表面及内壁光滑,壁较薄,一般无乳头,囊内含白色半透明粘稠液体。
  7、卵巢良性囊性畸胎瘤(benign cystic teratoma of ovary)
  (1)肿瘤为圆形或椭圆形囊性肿物,表面光滑。
  (2)切面见囊内充有皮脂样物及毛发,囊壁上有一个硬结,结节内可含骨组织、软骨、牙齿及其他成熟组织等。
  8、前列腺增生(hyperplasia of prostate)
  (1)前列腺体积增大,表面光滑,呈结节状,质韧。
  (2)切面结节分界清楚,呈蜂窝或海绵状,新鲜标本挤压时有乳白色液体溢出。
  (3)有些结节呈苍白色,均质,蜂窝状结节不明显。
  (4)前列腺增生症有何临床表现?
  9、精原细胞瘤(seminoma)
  (1)睾丸弥漫性肿大,呈球形或分叶状,表面光滑。
  (2)切面见肿块有明显界限,无包膜,实性,黄白色,均质状,质较软,常有出血、坏死。



   10、阴茎癌(carcinoma of penis)
  (1)肿块位于阴茎头,可单个或多个。
  (2)早期为小结节、小溃疡、血疹、疣状或乳头状,病灶常被包皮遮盖。
  (3)晚期呈菜花状,质脆,有坏死、溃疡形成,侵犯海绵体、尿道。
  (4)分析引起阴茎癌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四、切片观察要点
  1、子宫颈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of cervix)76#
  (1)肉眼可见正常上皮和癌变交界点,两者染色不同。
  (2)部分子宫颈鳞状上皮全层为癌细胞取代,排列紊乱层次不清,极性消失,但基底膜尚完整,间质无浸润。
  (3)癌细胞有明显异型性,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核大深染,核大小、形状不一,染色质增粗,核分裂像易见。有的区域可见原位癌累及腺体的现象。表层鳞状上皮及腺体基底膜均完整。
  (4)此期是最佳治疗期,你将采取哪些治疗方法?



  2、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cervix)84—2#
  (1)低倍镜:辨认子宫颈组织,找出癌灶(是否为原位癌?为什么?)
  (2)高倍镜:仔细观察癌细胞的排列与形态,此片组织结构的异型性表现在什么方面?细胞的异型性有哪些表现?
  (3)作出组织类型的诊断包括分级,依据是什么?
  3、乳腺单纯癌(carcinoma simplex of breast)88#
  (1)癌组织呈实性条索状、不规则巢片状排列,癌巢之间有较致密的纤维组织间质,间质内有多量淋巴细胞浸润。
  (2)癌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细胞的大小、形态,核改变、核分裂像等)。
  (3)部分癌巢有排列成腺体的倾向,但无明显腺腔形成。
  (4)部分癌细胞呈多角形、胞浆红染,显鳞状上皮化生现象。
  (5)本切片部分区域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管壁基底膜完整呈导管内原位癌改变,单纯癌即由导管内原位癌发展而来。



   4、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90#
  (1)肉眼可见切片中有两块组织,一块为深红色规则组织,此为正常胎盘组织(对照用);另一块为淡红色不规则组织,此为葡萄胎组织。
  (2)正常胎盘组织的绒毛小,且大小基本一致,间质中血管清楚可见,滋养叶细胞为单层,无成片的滋养叶细胞增生。
  (3)葡萄胎组织的特点为:①滋养叶细胞不同程度增生,部分区域可见成堆的滋养叶细胞增生;②所有绒毛明显增大,间质高度水肿;③间质血管消失或仅有少数无功能性毛细血管。



   5、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124#
  (1)本切片取自子宫肌壁。肌层中见大量成片的癌细胞。癌细胞团块或条索间无血管和间质,亦无绒毛结构。有明显出血和坏死。
  (2)癌组织由异型的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混合排列成团块或条索状。①异型的细胞滋养细胞:胞浆丰富淡染,细胞境界清楚,核圆形、空泡状,核膜厚,核仁明显。巨核、怪核和核分裂等易见。②异型的合体滋养细胞:细胞融合成片,形态不规则,胞浆丰富且染色较红,核长椭圆形,深染。



   五、病例讨论
  王××,女,26岁。半年前人工流产一次,近1个月来阴道不规则流血,时有咳嗽、咯血、胸痛、头痛、抽搐等症状。死前一天早晨起床后突感头痛,随即倒地,昏迷,瞳孔散大,呼吸、心跳停止。
  尸检主要改变:患者消瘦贫血状,腹腔内有血性液体约450ml,双侧胸腔中也有血性液体200ml。肝脏:重3200g,表面和切面有数个直径lcm~2.5cm的出血性结节,结节中心出血坏死凹陷。肺:表面有数个直径lcm~2cm的结节伴明显出血、坏死。脑表面有多个出血性病灶,直径lcm~1.5cm,脑组织水肿。子宫壁见直径3cm的出血性结节,质脆而软,浸润子宫肌层并穿破肌壁达浆膜,在子宫或盆腔也有多个不规则的出血性肿块,两侧卵巢未见病变。
  讨论题:
  1、死者患何种疾病?可能的死亡原因是什么?
  2、疾病是如何发展的?如何解释主要症状?
  3、临床诊断需做那些检查?
  六,复习思考题
  1、试比较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及绒毛膜上皮癌病变的异同点。
  2、子宫颈癌有哪些病理学类型?如何蔓延和转移?
  3、乳腺癌有哪些大体改变?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有哪些?
  4、名词解释:原位癌 原位癌累及腺体 单纯癌 葡萄胎



(金鸥编 曾庆富审)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44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非毒性甲状腺肿的分期及各期主要的病变特点,熟悉其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3、掌握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腺癌的形态特点,熟悉其组织学分类。
  二、实习内容
  1、 大标本、切片


  2、录像、幻灯片
  3、病例讨论
  三、大标本观察要点
  1、弥漫性胶样甲状腺肿(diffuse colloid goiter)
  (1)甲状腺弥漫肿大,表面光滑,质地中等。
  (2)切面呈淡褐色或棕褐色,半透明胶冻状。
  2、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
  (1)甲状腺肿大,表面凹凸不平。
  (2)切面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为什么?),有的境界清楚(但无完整包膜);有的结节灰红质实;有的褐色半透明,可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



  3、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diffuse toxic goiter)
  (1)甲状腺弥漫肿大,表面光滑,质实而软。
  (2)切面呈分叶状,结构致密似牛肉(为什么?),灰红色,胶质少。
  4、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
  (1)甲状腺切面可见一圆形肿块,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
  (2)肿块呈灰白色,实性,质地均匀;可并发出血、囊性变、钙化或纤维化。



   5、甲状腺癌(thyroid adenocarcinoma)
  (1)甲状腺组织内见灰白色肿块。
  (2)肿块分界不清,无包膜,质较硬,可继发出血、坏死、钙化等。



   四、切片观察要点
  1、弥漫性胶样甲状腺肿(diffuse colloid goiter)129#
  (1)甲状腺滤泡高度扩大,腔内含浓厚胶质,染色较正常红;
  (2)滤泡上皮呈矮立方形或扁平状;
  (3)可有小滤泡或假乳头形成;
  (4)间质无明显异常。
  思考:此期临床上有何表现?



   2、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diffuse toxic goiter)128-2#
  (1)滤泡大小、形态不一,上皮呈高柱状,部分呈乳头状增生;
  (2)滤泡腔内胶质稀薄,近上皮处可见许多吸收空泡;
  (3)间质血管丰富,明显扩张充血;淋巴组织增生,甚至形成淋巴滤泡。
  试问: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有何表现?



  3、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
  (1)瘤组织与正常甲状腺间有包膜分隔,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有压迫现象。
  (2)瘤组织由一致的圆形小滤泡构成:①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无明显异型性
  无或仅有少量淡红色胶质。
  (3)肿瘤间质水肿、粘液变性。
  4、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of thyroid gland)
  (1)癌组织与正常组织间有部分纤维间隔;
  (2)癌组织有多级分支的乳头状结构:①乳头上皮为单层或多层低柱状或立方形细胞;细胞核呈透明或毛玻璃状,无核仁。②乳头中心为纤维血管间质(问:何为真、假乳头?)。
  (3)间质中常见同心圆状的钙化小体(砂粒体)。
  (4)癌组织侵犯血管及包膜。
  五、病例讨论
  ×××,女,28岁,因心悸、多汗怕热、食欲增加、消瘦、双眼球前突,来我院就诊人院。
  体格检查:T37.2℃,P102次/分,R20次/分,BP: 60/70mmHg。双眼球前突,手掌心潮湿,有明显的手震颤。双侧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肿大,可闻及血管杂音。心尖区第一心音亢进,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间或闻及早搏。胸片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
  化验结果:FT3 35pmol/L,FT4 16pmol/L,TRH兴奋实验无反应。
  正常值:T36.5~37.5℃,P60~100次/分,R16-20次/分,BP90-140/60-90mmHg,FT3 9-25pmol/L,FT4 3~9pmol/L。
  讨论题:
  (1)该病人患何种疾病?诊断依据是什么?
  (2)主要脏器可能有何病变?
  (3)解释临床症状产生的机制。
  六、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APUD瘤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髓样癌 Cushing综合征 糖尿病 Simond综合征 Sheehan综合征
  2、问答题:
  (1)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与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变有何区别?
  (2)如何鉴别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

  



(罗育林编 陈永平审)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44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

--------------------------------------------------------------------------------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特点,认识其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和了解常见神经系统肿瘤的病变特点。
  二、实习内容
  1、 大标本、切片

   2、录像、幻灯片、多媒体教学
  3、病例讨论
  三、大标本观察要点
  1、流行性脑膜炎(epidemic meningitis)
  详见第四章
  2、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
  (1)脑膜血管充血,脑水肿明显以至脑回变宽、脑沟变窄变浅。
  (2)切面大脑皮质可见散在或成群、界清、粟粒大小的半透明脑软化灶。
  (3)请思考:患者可能出现哪些临床症状和后遗症?
  3、星形胶质细胞瘤(astrocytoma)
  (1)大脑皮层结构被肿瘤破坏。
  (2)瘤组织无包膜,与正常脑组织无截然分界。
  (3)肿瘤切面灰白,质软或呈胶冻状外观,可形成大小不等囊变区。
  (4)肿瘤所在的脑半球脑组织肿胀,较对侧宽;脑原有结构挤压变形。
  (5)问:颅内肿瘤有哪些常见并发症?
  4、脑膜瘤(meningioma)
  (1)常与硬脑膜紧密相连,呈球形或分叶状,有包膜。
  (2)肿块质实韧,切面灰白色,颗粒状或条索状,可见白色钙化砂粒,质较硬
  5、神经鞘瘤(neurilemmoma)
  (1)肿瘤大小不一,圆形或结节状,包膜菲薄、完整。
  (2)切面实性,灰白或灰黄色半透明,可有出血和囊性变。


  6、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
  (1)多见于皮下,可单发或多发。
  (2)肿块境界较清,但无包膜,质实,切面灰白并可见漩涡状纤维,少有出血和囊性变。
  四、切片观察要点
  1、流行性脑膜炎(epidemic meningitis)26#
  详见第四章
  2、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53#
  (1)脑实质血管变化和炎症反应: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加宽,脑组织水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围绕血管周围形成袖套状浸润。
  (2)神经元变性、坏死:神经元变性、肿胀,Nissei小体消失,胞浆内空泡形成,核偏位,另可见噬神经现象及卫星现象。
  (3)软化灶形成:灶性神经组织变性,坏死,液化形成镂空筛网状软化灶,呈圆形,界清,散在分布。
  (4)小胶质细胞增生:小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形成小胶质细胞结节,多位于小血管旁或坏死的神经元附近。
  3、星形胶质细胞瘤Ⅱ—Ⅲ级(astrocytoma gradeⅡ—Ⅲ)
  (1)瘤细胞密集。
  (2)瘤细胞异型性大。细胞大小、形状及染色极不一致,常见单核及多核瘤巨细胞色深,染色质粗,核分裂像及病理性核分裂像常见。
  (3)瘤细胞周围有多少不等的胶质纤维。
  (4)瘤内可见大小不等坏死和出血区。
  (5)血管较丰富,血管内皮及外膜细胞明显增生、肿胀,血管腔可闭塞。
  4、脑膜瘤(meningioma)
  (1)瘤细胞排列成束状、编织状或旋涡状。
  (2)瘤细胞呈梭形或合体状,胞浆丰富,红染,核椭圆或圆形,细胞无异型性。
  5、神经鞘瘤(neurilemmoma)
  镜下两种组织形态:
  (1)束状型(A型):瘤细胞细长、梭形,境界不清,核长圆形,互相排列成束状、栅栏状或不完全漩涡状。
  (2)网状型(B型):瘤细胞稀少,星芒状,可排列成稀疏网状结构,常有小囊腔形成。
  6、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65#
  (1)肿瘤主由神经鞘膜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构成,排列紧密,可成束分散于波纹状神经纤维之间。
  (2)肿瘤间质常伴多量网状纤维、胶原纤维及疏松粘液样基质。
  五、病例讨论
  病史摘要:
  周某,男,36岁,农民。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阵发性加重。近半月来头痛加重伴呕吐,为喷射性。既往:近半年来有胃痛,解黑大便史。入院后检查:体温正常,脑脊液压力1.5kpa(正常:0.6~0.8kpa),双眼视乳头:水肿,双外展受限,颈项强直,克、布氏征(+),经降压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无缓解。通过抗炎治疗无效,3日后患者出现双侧瞳孔散大、昏迷,经抢救无效死亡。
局部尸解(解剖号4981)所见:脑底部小脑、大脑脚、颞叶及脚间池有散在灰白色结节和较多胶冻样渗出物覆盖,脑膜血管明显充血。各脑室未见异常,小脑扁桃体见一明显压迹沟,枕骨大孔疝形成。
  讨论题:
  作出病理诊断并解释临床表现。
  六、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袖套状浸润 嗜神经细胞现象 筛状软化灶 华-弗综合征 脑水肿 Negri小体
  2、试比较流脑及乙脑的病因、病变部位、主要病理变化及可能出现的后遗症。
  3、简述胶质瘤的一般生物学特征。




(彭劲武编 周建华审)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45
 第十四章 传染病

--------------------------------------------------------------------------------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其转归;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征及其发展;继发性肺结核的类型及其病变特征。
  2、掌握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变特征,熟悉其临床病理联系。
  3、熟悉肺外器官结核(肠、腹膜、肾、骨等)的病变特征。
  4、熟悉梅毒、麻风的基本病变。
  5、了解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和艾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
  二、实习内容
  1、大标本、切片

   2、幻灯片
  3、多媒体教学
  4、病例讨论
  三、大标本观察要点
  1、原发性肺结核(prim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1)其病变特点为原发综合征,即肺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
  (2)原发灶:肺中部(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肺膜处,直径约lcm-1.5cm,圆形,灰黄色。
  (3)原发灶内结核杆菌沿淋巴管蔓延引起结核性淋巴管炎(X线片可见)
  (4)肺门淋巴结结核:肺门淋巴结肿大,切面灰黄,严重时多个淋巴结肿大甚至相互融合。


   2、粟粒性结核(miliary tuberculosis)
  肺原发病灶或其它结核病灶中结核杆菌经血道播散形成粟粒性肺结核或全身粟粒性结核。
  (1)粟粒性肺结核:肺表面和切面可见大量散在、均匀分布、大小一致、境界清楚、灰白带黄、圆形的粟粒大小的结节状病灶。
  (2)肝、脾、肾粟粒性结核:肝、脾、肾表面和切面可见与粟粒性肺结核一样的结节性病灶。
  3、浸润性肺结核(infiltra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病灶多位于肺上部(相当于锁骨下区域),病变中央为干酪样坏死,色灰黄,周围边界模糊为渗出性炎症(肉眼不易分辩)。干酪样坏死物液化经支气管排出后可形成急性空洞。
  4、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chronic fibrocavit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1)可见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空洞内壁有干酪样坏死物,外层为较厚的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
  (2)空洞附近肺组织有显著的纤维组织增生,胸膜增厚。
  (3)有时在空洞肺下叶可见新旧病灶交织存在。
  5、干酪样肺炎(caseous pneumonia)
  (1)肺切面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灰黄色的不规则形干酪样坏死灶,根据病变大小,可有小叶性或大叶性干酪样肺炎之分,肉眼形态与细菌性小叶性或大叶性肺炎相似。
  (2)大叶性干酪样肺炎的病变肺肿大,切面呈黄色干酪样,坏死物液化排出后可形成急性空洞。
  (3)小叶性干酪样肺炎的病灶弥散分布于一叶肺或一侧叶,大小比较一致,色灰黄。
  6、肺结核球(tuberculoma)
  肺内可见一个孤立的、有纤维包裹的、境界清楚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病灶,病灶直径2cm-5cm,多为单个,一般位于肺上叶(与周围型肺癌鉴别)。病灶往往呈分层结构,形似洋葱皮样(为什么?)。



  7、肺外器官结核(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
  (1)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
  ①溃疡型肠结核:多发生在回盲部,粘膜面可见溃疡,其特点为环形或带状,其长轴与肠的长轴垂直,边缘参差不齐,可深达肌层或浆膜层,底部有干酪样坏死物,愈合后易引起肠道狭窄。与溃疡对应的浆膜面可见串珠状排列的灰白色或灰黄色小结节。
②增生型肠结核:肠壁因大量结核性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增生,使肠壁变厚、变硬,临床上可引起肠梗阻或形成肿瘤样肿块(须与肠癌鉴别)。
  (2)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
  腹膜上有多少不等的灰白色结节及多量的纤维素渗出,渗出物或机化后均可引起腹腔器官特别是肠管间、大网膜、肠系膜粘连。试问可能会出现哪些临床症状?
  (3)肾结核(renal tuberculosis)
  肾脏体积增大,切面皮髓质分界不清,肾实质内有大小不一的干酪样坏死灶,将肾脏结构大部分破坏,部分坏死物质液化破溃人肾盂、肾盏而形成大小不等的空洞,空洞内可见干酪样坏死物(提示:临床上有何表现?)。
  (4)脊椎结核(tuberculosis of vertebral bodies)
  椎体发生干酪样坏死并破坏椎间盘及相邻的椎体,椎体发生塌陷而成楔形,造成脊柱后凸畸形。周围软组织也有结核病变。
  8、肠伤寒(typhoid fever of intestine)
  (1)髓样肿胀期:肠粘膜淋巴组织肿胀,形成椭圆形{集合淋巴小结}或圆形(孤立淋巴小结)隆起,突出粘膜表面,形成“脑回”样结构(试问光镜下有何改变?)。
  (2)坏死期:肿胀的淋巴组织中心发生坏死,坏死物质凝结成灰白或黄绿色干燥的痂皮,因坏死的边缘部分仍可呈髓样肿胀状态,故可呈堤状隆起。
  (3)溃疡形成期:坏死物脱落后,形成与原来淋巴组织大小形态一致的溃疡,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较整齐,椭圆形者其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愈合后一般不会引起肠道狭窄(与结核性溃疡鉴别)



   9、梅毒性主动脉炎(syphilitic aortitis)
  整个心脏肥大,心腔扩大,升主动脉增宽,内膜粗糙不平,并形成巨大的动脉瘤,动脉瘤体内有血栓形成。因升主动脉口径变大,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0、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
  (1)结肠粘膜皱襞消失,表面被覆—层灰黄色或灰褐色、干燥似“糠皮”状假膜,此膜由渗出的纤维素、坏死组织、嗜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及细菌共同组成。
  (2)有的区域假膜脱落形成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浅表性地图样溃疡。



   四、切片观察要点
  1、淋巴结结核(tuberculosis of lymph nodes)35-4#
  (1)淋巴组织中有散在结节性病灶,即结核结节,较大者为多个结核结节相互融合而成。
  ①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一个或多个郎罕(Langhans)巨细胞,周围为环形或放射状排列的类上皮细胞,外层为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淋巴细胞围绕。
  ②郎罕巨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胞浆丰富、淡红染,胞核数目多,多排列在细胞的边缘呈花环状、马蹄形(半圆形)或密集在胞体的一端,少数细胞的胞核排列不规则。
  ③类上皮细胞特点是胞浆丰富、淡红染,细胞界限不清,有分枝与邻近细胞相连,胞核似“冬瓜”、“黄瓜”样,染色质细。
  (2)部分区域见片状或灶性红染颗粒状无结构物质,此为干酪样坏死。
  (3)无结核病变区可见正常淋巴小结及窦、索结构。



   2、淋巴结结核纤维化(tuberculosis of lymph nodes with fibrosis)37#
  可见大量结核结节,部分相互融合,部分纤维化,结节内郎罕巨细胞、类上皮细胞数量减少,体积变小,纤维细胞增多。
  3、肝结核(tuberculosis of liver)44#
  肝间质内可见多个结核结节。(试问肝结核的感染途径?)
  4、干酪样肺炎(caseous pneumonia)41-1#
  (1)部分肺泡腔中充满大量渗出物,主要为巨噬细胞、纤维素和浆液等。
  (2)部分肺组织广泛干酪样坏死,肺组织结构破坏,呈一片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质。坏死物质边缘可见少数结核结节。
  5、肠伤寒(typhoid fever of intestine)31#
  (1)肠粘膜层内淋巴小结中有大量增生的巨噬细胞(即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伤寒小结,其境界不十分清楚。
  (2)伤寒细胞的特点为细胞大、圆形或椭圆形,胞浆丰富、红染,核圆形、椭圆形或肾形,核位于中央或偏于胞体的一侧。胞浆内常可见吞噬的淋巴细胞、红细胞、坏死细胞碎片。



   6、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28-2#
  (1)整个肠粘膜有假膜覆盖,粘膜上皮及腺体大片消失。
  (2)假膜主要为纤维素、坏死的肠粘膜、细菌、嗜中性粒细胞及红细胞等,部分有脱落。。
  (3)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有明显的炎症反应



   7、瘤型麻风(1epromatous leprosy)50#
  (1)皮肤表皮萎缩、变薄,真皮乳头扁平,真皮与表皮间有一狭窄的无细胞浸润带,在皮肤附件附近有巨噬细胞灶性增生(即麻风细胞)
  (2)麻风细胞特点为胞浆丰富呈泡沫状,细胞界限不清,胞浆内可有麻风杆菌(抗酸染色,油镜观察)
  (3)真皮内有纤维组织增生及少量淋巴细胞散在浸润,汗腺、毛囊部分萎缩。
  五、病例讨论
  患者,男,18岁,因发热、头痛、呕吐急症人院。患者于25天前因淋雨后头痛、发热,体温38.5℃-40℃。起病3天后头痛加重,15天后开始出现喷射状呕吐,呕吐物为食物。给予APC、SMZ、伤风感冒胶囊治疗,症状无改善。2天前患者感双下肢麻木,乏力,急症入院。
  既往病史:3岁时患过麻疹。
  查体:T39.5℃,P112次/分,BPl9.2/9.6kPa(114/72mmHg)。患者痛苦重病容,神志恍惚,嗜睡,颈硬,瞳孔对称等大,对光反射良好。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部平有压痛。神经系统检查:浅反射及腹部反射减弱,浅感觉存在,深反射减弱,膝反射及跟腱反射未引出,颈强直,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实验室检查:WBC9.2×109/L(正常:4-10×109/L),L0.41(正常:<0.4)。脑脊液检查:压力高,糖低,蛋白高,细胞数高,查见抗酸杆菌。X线检查:双肺上部各有一个结节
状阴影,边缘模糊呈云雾状。
  讨论题:
  1、患者的主要病变是什么?
  2、解释临床症状、体征及异常的化验结果。
  3、解释各病变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结核结节 类上皮细胞 肺原发综合征 厚壁空洞 结核性肉芽组织 干酪样肺炎 结核球 粟粒性结核病 冷脓肿 伤寒细胞 伤寒肉芽肿 蜡样变性 假膜性炎 树胶样肿 硬性下疳 梅毒疹
  2、试述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其发展和转归。
  3、比较原发性与继发性肺结核的不同。
  4、简述继发性肺结核的分类及其主要病变特点。
  5、麻风的主要类型及病变特征。
  6、从所学过的知识,考虑局部淋巴结肿大可能由哪些疾病引起?形态上有何不同?



(曾庆富编 程瑞雪审)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46
 第十五章 寄生虫病

--------------------------------------------------------------------------------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血吸虫虫卵所引起的病变和血吸虫肝、肠的病变特点及后果。
  2、熟悉肠及肠外阿米巴病的病变特点。
  3、了解肺吸虫病的病变。
  二、实习内容
  大标本、切片

   三、大标本观察要点
  l、血吸虫性肝硬化(schistosomiasis cirrhosis of liver)
  (1)表面:肝脏体积变小、变形,凹凸不平,并有浅沟纹(系肝内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收缩所致),质地变硬;(2)切面:增生的结缔组织沿门静脉分支呈树枝状分布,故称为干线型或管道型肝硬化。试问与门脉性肝硬化有何区别?为什么?
  2、肠血吸虫病(intestinal schistosomiasis)
  肠壁增厚变硬,粘膜皱襞大部分消失,其上散在多个大小不等的表浅溃疡,部分肠粘膜增生有小息肉形成。推测病人有何临床表现?
  3、肠阿米巴病(intestinal amoebiasis)
  急性期:粘膜面散在似钮扣样略凸起于粘膜表面的病灶,中央有小溃疡,周围有充血出血,切面溃疡呈烧瓶状,病灶之间的粘膜相对正常。慢性期:肠壁明显增厚,粘膜皱襞消失,有息肉形成,溃疡较少见。请推测病人有何临床表现?
  4、阿米巴肝“脓肿”(amoebic abscess of liver)
  病灶多位于肝右叶。切面:肝右叶见一大空洞,其内容物大部分已流失,仅残留少量含棕褐色果酱样坏死物;洞壁上见较多灰黄色破棉絮状物,系不易坏死的胆管、血管和汇管区结缔组织。推测病人有哪些临床表现?与化脓性炎症的脓肿相比较有何区别?
  四、切片观察要点
  1、血吸虫性肝硬化(schistosomiasis cirrhosis of liver)57#
  ①门管区及沿门静脉分支处纤维结缔组织高度增生,其中可见急性虫卵结节和慢性虫卵结节。血吸虫虫卵的特征: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卵壳呈金黄色,有折光性,有的可见虫胚,有的已钙化;②急性虫卵结节:虫卵的周围有颗粒状坏死物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③慢性虫卵结节:由虫卵、多核巨细胞、上皮样细胞及纤维细胞构成,最终发生纤维化及玻变;④门管区有胆管增生、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沿门静脉分支呈树枝状分布,肝小叶未遭受严重破坏,故不形成假小叶;⑤肝细胞有变性、萎缩等改变;⑥怎样鉴别真、假结核结节?



  2、肠血吸虫病(intestinal schistosomiasis)58#
  ①肠壁各层有成堆的虫卵沉着,尤以粘膜下层为主。②虫卵沉积处有假结核结节形成,有的虫卵则已钙化,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有嗜酸性粒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③有的粘膜有坏死、溃疡及炎性息肉形成。



   3、肠阿米巴病(intestinal amoebiasis)29#
  ①肠壁粘膜缺损形成有诊断意义的烧瓶状溃疡,深达粘膜下层,溃疡处有较多红染无结构的坏死物。②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的坏死组织中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圆形,直径约20μm—40μm,核小而圆、隐约可见,胞浆略呈嗜碱性,浆中可见被吞噬的红细胞、淋巴细胞及组织碎片。
  4、肺吸虫病(paragonimiasis)51#
  皮下组织内有坏死。坏死组织及周边有上皮样细胞,中间有裂隙,即窦道。窦道周围和脂肪结缔组织内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少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在坏死组织中及附近可见到浅红色、无结构、有折光性的菱形或多角形的夏科氏结晶。
  五、病例讨论
  患者,男,40岁,湘阴县人,农民。
  主诉:腹部逐渐胀大两年,症状加重两个月,于1990年2月入院治疗。
  现病史:十年前患者曾在滨湖区工作,下水打湖草后,双腿发痒,出现小红点,数天后消退,当时无明显不适。两个月后曾有畏寒,发热;伴腹痛、腹泻及脓血便,服药后消失,以后间常腹泻一两天。两年前渐感腹胀、消瘦、贫血、劳动力减退。
  既往史:无饮酒嗜好及慢性肝炎、黄疸病史。
  体查:慢性病容、贫血貌、消瘦、体重45公斤、神清,体温:37.2℃、脉搏95次/分、呼吸30以/分,BPl6.0/l0.7Kpa,腹部膨隆,腹围100em,腹壁浅静脉怒张,有移动性浊音,脾在左肋缘下4指,肝触诊不满意。
  实验室检查:RBC3.06×1012/L(正常4.0-5.5×1012/L),Hb 80g/L(正常120g-160g/L),血小板60×109/L(正常100-300×109/L),WBC4.2×109/L(正常4-10×109/L),分类:N 0.70(正常0.5-0.7),E 0.10(正常0.005~0.05),L 0.20(正常0.2-0.4)
  粪便检查:未发现血吸虫卵;乙状结肠镜检:肠粘膜有多个息肉及瘢痕。
人院后经护肝治疗,给低盐饮食、利尿、抽腹水。五天后,病人突然感觉心慌、头晕、手足冰凉、呕出鲜血700ml,经大量输血,止血后,病情好转。
  思考题:
  1、根据病史,诊断什么病?诊断依据有哪些?
  2、推测哪些脏器有何病变?如何解释其体征及症状?
  六、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烧瓶状溃疡 假结核结节 嗜酸性脓肿 干线型肝硬化
  2、问答题:
  (1)试比较门脉性肝硬化及血吸虫性肝硬化有哪些异同?
  (2)本学期学过的疾病中,有哪些可引起肠道溃疡?它们的病变特点是什么?
  (3)本学期学过哪些肉芽肿性疾病?分别描述它们的病变特征。
  (4)试比较肠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和细菌性痢疾的病因、病变和临床表现。


(尹红玲编 陈永平审)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46
 正常人体各脏器大小和重量表

--------------------------------------------------------------------------------


表一 正常器官的重量及大小
*器官的重量以g(克)计算,大小以cm(厘米)计算





表二 各年龄主要器官平均重量表(克)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47
病理实习常用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肾萎缩 atrophy kidney
肾盂积水 hydronephrosis
心肌肥大 hypertrophy of myocardium
肝水变性 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liver
肾水变性 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kidney
脾被膜透明变性 hyaline degeneration of spleen capsule
胸膜透明变性 hyaline degeneration of pleura
脾梗死 infarct of spleen
肾干酪样坏死 caseous necrosis of kidney
足坏疽 gangrene of foot
阿米巴肝脓肿 amoebic abscess of liver
支气管粘膜鳞状上皮化生 squamous metaplasia of bronchus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 intestinal metaplasia of gastric epithelium
肝脂肪变性 fatty degeneration of liver
苏丹Ⅲ染色 Sudan Ⅲ staining
脾小动脉透明变性 hyaline degeneration of splenic arteries
结缔组织透明变性 hyaline degeneration of connective tissue
病理性钙化 pathological calcification
干酪样坏死 caseous necrosis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和创伤愈合
骨折愈合 fracture healing 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tissue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肺褐色硬化 brown induration of lung
槟榔肝 nutmeg liver
动脉血栓 thrombus of artery
静脉血栓 thrombus of vein
心室附壁血栓 mural thrombus of ventrium
心瓣膜血栓 valvular thrombus
脾、肾贫血性梗死 anemic infarct of spleen and kidney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
肺出血性梗死 hemorrhagic infarct of lung
小肠出血性梗死 hemorrhagic infarct of small intestine
脑出血 cerebral hemorrhage
混合血栓 mixed thrombus
血栓机化与再遇 organization and recanalization of thrombus
肾梗死 infarct of kidney
肺梗死 infarct of lung


第四章 炎 症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acute simple appendicitis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acute purulent appendicitis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acute gangrenous appendicitis
化脓性脑膜炎 purulent meningitis
肺脓肿 abscess of lung
脑脓肿 abscess of brain
纤维素性心包炎 fibrinous pericarditis
气管白喉 diphtheria of trachea
胸膜粘连 adhesion of pleurae
慢性胆囊炎 chronic cholecystitis
鼻炎性息肉 nasal inflammatory polyp
炎性细胞 inflammatory cells
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acute phlegmonous appendicitis
纤维素性脓性心外膜炎 fibrinous-purulent pericarditis
异物肉芽肿 foreign body granuloma
结核性肉芽肿 tuberculosis granuloma


第五章 肿瘤
皮肤乳头状瘤 papilloma of skin
膀胱乳头状瘤 papilloma of bladder
息肉状肠腺瘤 polypous adenoma
甲状腺腺瘤 thyroid adenoma
浆液、粘液性囊腺瘤 serous(mucinous)cystadenoma
乳腺纤维腺瘤 fibroadenoma of breast
结肠、直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 multiple adenmatous
polypus of colon or rectum
纤维瘤 fibroma
脂肪瘤 lipoma
血管瘤 hemangioma
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hemangioma
淋巴管瘤 lymphangioma
子宫平滑肌瘤 leiomyoma of uterus
骨瘤 osteoma
软骨瘤 chondroma
皮肤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skin
膀胱移行上皮癌 transitional cell caricinoma of bladder
胃、肠腺癌 adenocarcnoma of stomach or intestine
粘液癌 mucoid carcinoma
乳腺癌 carcinoma of breast
平滑肌肉瘤 leiomyosarcoma
骨肉瘤 osteosarcoma
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恶性淋巴瘤 malignant lymphoma
乳腺癌伴腋窝淋巴转移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with metastasis of lymph node
胃腺癌伴淋巴结转移 gastric adenocarcinoma with metastasis of lymph node
肺转移性恶性肿瘤 metastatic malignant tumor of lung
脑转移性恶性肿瘤 metastatic malignant tumor of brain
肝转移性恶性肿瘤 metastatic malignant tumor of liver
Krukenberg瘤 Krukenberg tumor
畸胎瘤 teratoma
淋巴结转移性瘤 metastatic carcinoma of lymph node
恶性肿瘤细胞涂片 cancer cells in smear
肠腺瘤 adenoma of intestine
舌鳞状细胞癌Ⅰ级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grade Ⅰ of tongue
皮肤鳞状细胞癌Ⅱ级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grade Ⅱ of skin
移行细胞癌Ⅱ级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grade Ⅱ
纤维肉瘤 fibrosarcoma
毛细血管瘤 capillary hemangioma



第六章 心血管疾病
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 acute rheumatic endocarditis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acute infecetive endocarditis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sub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风湿性心瓣膜病 rheumatic valvular vitium of heart
主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of aorta
脂纹 fatty streak
纤维斑块 fibrous plaque
粥样斑块 atheromatous plaque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脑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of brain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原发性高血压 primary hypertension
风湿性心肌炎 rheumatic myocarditis
原发性高血压肾 kindey of primary hypertension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大叶性肺炎 lobar pneumonia
小叶性肺炎 lobular pneumonia

硅肺 silicosis
肺癌 carcinoma of lung
支气管扩张 bronchiectasis


肺气肿 pulmonary emphysema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hronic cor pulmonale
慢性支气管炎 chronic bronchitis
鼻咽部泡状核细胞癌 nasopharyngeal vesicular nucleus cell carcinoma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溃疡 chronic gastric ulcer
急性重症型病毒性肝炎 acute severe viral hepatitis
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subacute severe viral hepatitis
门脉性肝硬化 portal cirrhosis
坏死后性肝硬化 postnecrotic cirrhosis
胆汁性肝硬化 biliary cirrhosis
食管癌 esophageal carcinoma
胃癌 gastic carcinoma
革囊胃 linitis plastica
大肠癌 carcinoma of large intestine
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 severe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原发性肝癌 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
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 acute general viral hepatitis
原发性肝细胞癌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第九章 造血和淋巴系统疾病
恶性淋巴瘤 malignant lymphoma
霍奇金淋巴瘤 Hodgkin’s lymphoma, HL
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Hodgkin’s lymphoma, NHL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diffuse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慢性肾小球肾炎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慢性肾盂肾炎 chronic pyelonephritis
肾细胞癌 renal cell carcinoma
膀胱移行细胞癌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
肾透明细胞癌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t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膜性肾小球肾炎 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第十一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子宫颈癌 carcinoma of cervix
葡萄胎 hydatidiform mole
侵袭性葡萄胎 invasive hydatidiform mole
绒毛膜上皮癌 choriocarcinoma
卵巢囊腺瘤 cystadenoma of ovary
卵巢良性囊性畸胎瘤 benign cystic teratoma of ovary
子宫颈原位癌 carcinoma in situ of cervix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cervix
乳腺单纯癌 carcinoma simplex of breas
前列腺增生 hyperplasia of prostate
精原细胞瘤 seminoma
阴茎癌 carcinoma of penis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弥漫性胶样甲状腺 diffuse colloid goiter
结节性甲状腺肿 nodular goiter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diffuse toxic goiter
甲状腺腺瘤 thyroid adenoma
甲状腺癌 thyroid adenocarcinoma
甲状腺乳头状癌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of thyroid gla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
流行性脑膜炎 epidemic meningitis
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星形胶质细胞瘤 astrocytoma
脑膜瘤 meningioma
神经鞘瘤 neurilemmoma
神经纤维瘤 neurofibromatosis


第十四章 传染病
原发性结核 prim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粟粒性结核 miliary tuberculosis
浸润性肺结核 infiltra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chronic fibrocavit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干酪样肺炎 caseous pneumonia
肺结核球 pulmonary tuberculoma
肠结核 intestinal tuberculosis
结核性腹膜炎 tuberculous peritonitis
肾结核 renal tuberculosis
脊椎结核 tuberculosis of vertebral bodies
肠伤寒 typhoid fever of intestine
细菌性痢疾 bacillary dysentery
梅毒性主动脉炎 syphilitic aortitis
淋巴结结核 tuberculosis of lymph nodes
淋巴结结核纤维化 tuberculosis of lymph nodes with fibrosis
肝结核 tuberculosis of liver
瘤型麻风 lepromatous leprosy

第十五章 寄生虫病
血吸虫性肝硬化 schistosomiasis cirrhosis of liver
肠血吸虫病 intestinal schistosomiasis
肠阿米巴病 intestinal amoebiasis
阿米巴肝脓肿 amoebic abscess of liver
肺吸虫病 paragonimiasis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48
标题: 精品课程病理学试题库
英文名词  

--------------------------------------------------------------------------------



Acidophilic body
Aging
Amniotic fluid embolism
Anemic infarct
Apoptosis
Apoptotic bodies
Arteriolar nephrosclerosis
Aschoff cell
Atheroma
Atrophy
Ballooning change
Borderline tumor
Brain hernia
Bridging necrosis
Brown Atrophy
Brown induration
Cachexia
Caisson disease
Caput medusae
Carbuncle
Carcinoma simplex
Carcinosarcoma
Carinoma in situ
Caseous necrosis
Caterpillar cell
Cervical intraeptithelial neoplasia
Chloroma
Choriocarcinoma
Chronic cor pulmonale
Clear cell carcinoma
Coagulative necrosis
Comedocarcinoma
Concentric hypertrophy
Cor villosum
Cresent
Crossed embolism
Decompression sickness
Degeneration
Differentiation
Disease
Dysplasia
Dystrophic calcification
Ectopic endocrine tumor
End-stage kidney
Eosinophilic abscess
Fatty infiltration
Fatty liver
Furuncle
Gangrene
Goodpasture syndrome
Granulation tissue
Granuloma
Growth factor
Growth fraction
Gumma
Heart failure cell
Heterogeneity
Hyaline change
Hyaline thrombus
Hydatidiform mde
Hyperplasia
Hypertensive crisis
IgA nephropathy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Inflammatory mediator
Intestinal Metaplasia
Karyolysis
Karyorrhexis
Keratin pearl
Linitis plastica
Lipoid nephrosis
Lobular pneumonia
Mallory body
Medullary carcinoma
Metaplasia
Microaneurysm
Mirror image cell
Mitral stenosis
Mural thrombus
Myofibroblast
Nabothian cyst
Necrosis
Nephritic syndrome
Nodular goiter
Nutmeg liver
Organization
Paget’s disease
Phlebolith
Phlegmonous inflammation
Piecemeal necrosis
Pipe stem cirrhosis
Precancerous lesions
Primary complex
Proto-oncogene
Pseudolobule
Pse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
Pseudotubercle
Psychosomatic disease
Pulmonary carnification
Pulmonary emphysema
Purulent catarrh
Pyemia
Pyknosis
Recanalization
Retrograte embolism
Septic infarct
Signet ring cell
Silicotic nodule
Simmond’s disease
Spider nevi
Subcutaneous nodule
Sudden coronary death
Teratoma
Thrombosis
Tubercle
Tuberculoma
Typhoid nodule
Uremia
Ventricula aneurysmsr
Verrucous endocarditis
Waterhouse-Friederichsen syndrome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49
第一部分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

--------------------------------------------------------------------------------



一、是非题`
1.湿性坏疽属液化性坏死,而干性坏疽属凝固性坏死。( )
2.坏死细胞核的改变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 )
3.不完全再生早期常以肉芽组织代替坏死组织。 ( )
4.纤维素样变性实质上就是纤维素样坏死。( )
5.肉芽组织及肉芽肿内均有较多的纤维母细胞。 ( )
6.坏死细胞核的改变为核浓缩,核分裂和核溶解。 ( )
7.脂肪变性有时也可以见于细胞外。( )
8.气球样变性是脂肪变性的一种类型,制片过程中脂肪溶解,细胞呈气球样。 ( )
9.湿性坏疽是液化性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 )
10.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是细胞核浓缩,碎裂和溶解。
11.脑组织坏死多属凝固性坏死。 ( )
12.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称肥大.
13.干酪样坏死的镜下特征是组织轮廓保持一段时间。 ( )
14.伴有腐败细菌感染的坏死称坏疽。( )
15.骨再生能力弱,因此骨折后须固定。 ( )
16.坏疽是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而形成的特殊形态。( )
17.萎缩的器官其体积均缩小。( )
18.变性是指细胞内出现了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增多。( )
19.凡是组织器官的体积变小都称为萎缩。( )
20.气球样变、水变性、脂肪变性和纤维素样变性均属可复性的病变。( )
21.结缔组织玻变在镜下可见一片模糊的颗粒状无结构的红染物质。 ( )
22.萎缩的肉眼观察可见体积缩小,外形发生改变。 ( )
23.生理性再生属完全再生,而病理性再生属于不完全再生。 ( )
24.外周神经纤维损伤时,如其相连神经细胞未受损,可完全再生。( )
25.骨和软骨的再生能力很强.故损伤后一般均能完全再生。( )
26.机体组织细胞的死亡称坏死.是一种不可逆性的损伤。 ( )
27.液化性坏死主要见于肺。( )
28.组织坏死若有腐败菌感染就称坏疽。( )
29.干酪样坏死及脂肪坏死均属凝固性坏死。 ( )
30.骨折后骨组织可通过完全再生而修复。 ( )
31.干酪样坏死是液化性坏死的特殊类型。 ( )
32.肺出血性梗死并腐败菌感染即为湿性坏疽。( )
33.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伴感染的伤口。 ( )
34.支气管粘膜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属于适应性改变。( )
二、填空题
1.骨折愈合的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四个阶段。
2.鳞状上皮化生最常见于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3.Mallory小体是指___________。
4.坏死的结局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5.常见的变性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6.常见萎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五种。
7.机体的适应改变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四种类型。
8.形态学上可将坏死分为四类,即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四种类型。
9.玻璃样变性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三种。
10.按再生能力可将人体的组织或细胞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类。
11.苏丹Ⅲ染色可以证明___________。
12.水变性和脂变的原因常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13.坏死是指___________。坏死的类型主要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四种。
14.肉芽组织镜下主要由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构成。
15.水变性、脂肪变性最常见于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等脏器。
16.坏死细胞的细胞核改变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17.常见变性的种类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18.再生能力最强的细胞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等.不能再生的细胞是___________ 。
再生力弱的或不能再生的组织或细胞损伤后通过___________ 修复。
19.常见的细胞内变性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20.肉芽组织在伤口愈合中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21.通常可将增生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类。
22.伤口愈合的过程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三、名词解释
化生(Metaplasia)

变性

虎斑心

萎缩

酶解组织坏死

机化

肉芽组织


坏死

瘢痕组织(scar tissue)

坏疽

水变性

肥大与增生

再生

Mallory小体

凝固性坏死

干酪样坏死

核碎裂(karyopyknosis)


气球样变性(ballooning degeneration)


四、选择题
1.一种成熟组织由另一种成熟组织取代的现象称:
A.间变 B.机化 C.化生
D.再生 E.分化
2.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
A.肺 B.阑尾 C.膀胱
D.四肢 E.子宫
3.细胞水肿和脂变常发生在:
A.肺、脾、肾 B.心、脾、肺
C.心、肝、肠 D.肝、肾、脾
E.心、肝、肾
4.下列哪种组织再生能力最强
A.腺体 B.骨骼肌 C.神经细胞
D.软骨 E.平滑肌
5.缺碘所致的甲状腺肿大属于
A.过再生性增生 B.再生性增生
C.甲状腺肥大 D.内分泌障碍性增生
E.甲状腺增生合并肥大
6.“肥大”是指:
A.实质细胞数目增多
B.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C.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D.是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E.间质增生
7.在组织学上看到有细胞核浓缩、碎裂、溶解时.说明:
A.细胞正开始死亡 B.细胞的功能还有可能恢复
C.细胞的功能虽然可能恢复.但已极为困难
D.细胞已经死亡了一段时间
E.细胞浆可能还没有发生改变
8.肉芽组织是由……组成:
A.吞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B.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
C.新生毛细血管和单核细胞
D.单核细胞、巨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成的结节
E.以上都不是
9.一种成熟的组织变成另一种成熟组织的过程称:
A.机化 B.钙化 C.分化
D.化生 E.适应
10.四肢骨折石膏固定后引起的骨骼肌萎缩.主要属于:
A.神经性萎缩 B.废用性萎缩 C.压迫性萎缩
D.营养不良性萎缩 E.生理性萎缩
11.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于:
A.肺 B.肾 C.脑 D.心 E.肝
12.细胞水肿发生的机理是:
A.内质网受损 B.线粒体受损
C.高尔基氏器受损 D.核糖体受损
E.中心体受损
13.按组织再生能力的强弱来比较.下列各组的排列哪个是正确的?
A.结缔组织>神经细胞>肝细胞
B.软骨>腱>肾小球 C.骨>平滑肌>神经细胞
D.鳞状上皮细胞>横纹肌>周围神经纤维
E.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髓细胞>脂肪细胞
14.细胞萎缩在电镜下最显著的特点是:
A.肌丝增多 B.线粒体增多
C.滑面内质网增多 D.粗面内质网增多
E.自噬泡增多
15.下列哪一种最适合肉芽组织?
A.巨细胞和胶原纤维 B.纤维母细胞和巨细胞
C.毛细血管和淋巴细胞 D.纤维母细胞和巨噬细胞
E.纤维母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
16.组织损伤后由结缔组织增生来修补的过程称:
A.再生 B.增生 C.化生
D.机化 E.不完全再生
17.细胞缺氧.细胞膜受损.细胞内出现:
A.钠多,钾多,水多 B.钠少,钾多,水少
C.钠多,钾少,水多 D.钠多,钾少,水少
E.钠少,钾多,水多
18.全身营养不良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或器官是:
A.骨骼肌 B.脂肪组织 C.肝
D.脑 E.心肌
19.大块疤痕可引起:
A.关节运动障碍 B.器官表面凹陷 C.器官变形
D.腔室狭窄 E.以上均可
20.虎斑心见于:
A.白喉 B.中毒 C.严重贫血
D.肥胖 E.高脂血症
21.在电子显微镜下.缺氧时引起细胞达到不可复性阶段的最早形态标志是:
A.出现髓鞘结构
B.溶酶体破裂
C.广泛的粗面内质网扩张,脱颗粒
D.广泛的线粒体肿大,破裂
E.广泛的线粒体固缩
22.下列肾小管变性中.哪种损害最轻?
A.气球样变 B.水变性 C.脂变
D.细胞内钙盐沉着 E.细胞内玻变
23.下列各项中哪个是错误的?
A.机化乃是用肉芽组织来取代坏死组织或异物的过程
B.单核细胞的溶酶体如果功能发生异常则不能很好的将异物排除或机化
C.包裹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机化过程
D.机体对外界侵入体内的异物.总是以机化的方式加以处理
E.机化对机体是有利的.但有时也可带来不良后果
24.下列哪种是肉芽组织的特征?
A.新生毛细血管及纤维母细胞
B.巨细胞和纤维母细胞
C.巨细胞增生和淋巴细胞浸润
D.巨细胞增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E.新生的毛细血管及组织细胞增生
25.支气管粘膜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常属于下列哪一种改变
A.分化不良 B.不典型增生 C.不完全再生
D.癌前期改变 E.适应性改变
26.下列各种组织哪一种再生力最强?
A.骨骼肌 B.神经节细胞 C.心肌
D.神经胶质细胞 E.软骨
27.以下哪一项原因不引起萎缩?
A.肾盂积水 B.慢性肝淤血 C.垂体功能低下
D.四氯化碳中毒 E.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坏死
B型题:
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坏疽 D.干酪样坏死
E.纤维素样坏死
①心肌梗死( ) ②肾梗死( )
③脑梗死( ) ④肠梗死( )
A.水样变性 B.脂肪变性
C.细胞外玻变 D.细胞内玻变
E.纤维素样变性
⑤肝细胞气球样变 ⑥虎斑心
⑦芦核氏小体 ⑧细动脉玻变
⑨疤痕
C型题:
A.脏器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B.脏器颜色变苍白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①器官混浊肿胀 ②器官水肿
③肺棕色硬变
B型题:
A.分离排出 B.溶解吸收
C.机化 D.包裹
E.肉芽组织填补
①溃疡修复过程由:
②金属异物进入体内常常是:
③肺泡腔内少量浆液性液体渗出常是:
④肺泡腔内大量纤维素性液体渗出常是:
⑤一期伤口愈合过程:
C型题:
A.完全再生 B.不完全再生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1.一期愈合 2.二期愈合
3.手指被切断后再植 4.骨折愈合
5.部分肝被切除,残留的肝组织经过增生,达到原来肝脏的同样重量
K型题:
1.在萎缩的器官中,体积变小或数量减少的细胞主要是:
①血管内皮细胞 ②脂肪细胞 ③纤维结缔组织 ④主质细胞
2.健康的肉芽是:
①鲜红色 ②对细菌的侵入有抵抗力 ③触之易出血 ④分泌物多
3.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出现机化过程?
①手术中所使用的缝合残留于组织中 ②较大的血肿
③组织内死亡的寄生虫虫卵 ④心肌梗死
4.下列情况有增生性改变的有:
①再生 ②机化 ③化生 ④肿瘤
5.下列记述中哪些是错误的?
① 移行上皮可现鳞状上皮化生
② 胃粘膜上皮可出现肠上皮化生
③ 宫颈腺上皮可出现鳞状上皮化生
④ 呼吸道粘膜可出现小肠上皮化生
五、问答题
1.请各举一例:心、肺、肝、肠、脑、胰有坏死的疾病,分别说明其坏死属哪种类型?
2.什么是肉芽组织?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3.试述肉芽组织的形态和功能。
4.试以断肢再植为例说明组织的再生能力和类型,并根据所学习的病理学知识分析影响断肢再植成功的病理学因素。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49
第二部分 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


一、是非题
1.由纤维素构成的血栓称透明血栓。( )
2.脑贫血性梗死仍可见组织轮廓。( )
3.肾贫血性梗死晚期仍可见其组织粗略轮廓。( )
4.DIC是指微血管内有广泛的纤维素性血栓形成。( )
5.右心衰时可以引起肺褐色硬化。 ( )
6.含铁血黄素是在巨细胞内形成的。( )
7.含铁血黄素是血红蛋白衍生物,它都在吞噬细胞内形成。( )
8.脑缺血性梗死属凝固性坏死。 ( )
9.痰液中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均称为心衰细胞。 ( )
10.微血栓主要由纤维素构成。( )
11.肾贫血性梗死一段时间内镜下仍可保存其组织轮廓。( )
12.肺褐色硬化是由于慢性右心衰所致。( )
13.肺与肠多发生出血性梗死。( )
14.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
15.透明血栓主要由血小板构成。( )
16.肺褐色硬化是由慢性左心衰所致。( )
17.血栓形成是指在心血管内血液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
18.左心衰时肺组织内出现的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叫尘细胞。( )
19.肾贫血性梗死可见其组织粗略轮廓。( )
20.贫血性梗死是凝固性坏死,而出血性梗死多是液化性坏死。( )
21.主要由白细胞构成的血栓称白色血栓。( )
22.血栓形成的前提是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
23.微血栓由纤维素构成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 )
24.血栓形成对机体有害无利。 ( )
25.胃肠道动脉性充血时可致腺体分泌增加,消化功能增强。( )
26.白色血栓是由于红细胞少,白细胞较多而得名。( )
27.脑缺血坏死属凝固性坏死。( )
28.潜水病就是因为血液中重新释放的C02和氮气所造成的栓塞。( )
二、填空题
1.血栓形成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2.淤血可造成的后果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3.血栓可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四种类型。
4.出血性梗死的条件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5.静脉石是指 _____________ 。
6.出血可分为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两类。
7.栓塞类型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等。
8.出血可分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二类。
9.出血性梗死的形成除动脉血流中断外还心须具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等条件。
10.长骨骨折的病人可能发生_____________ 栓塞。
三、名词解释
  槟榔肝(Nutmeg liver) 心衰细胞 血栓形成 贫血性梗死(Anemic infarct)
  微血栓 淤血(Congestion) 静脉石 栓子 肺褐色硬化 梗死 栓塞
   出血性梗死 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 漏出性出血 羊水栓塞 出血
四、选择题
A型题
1. 槟榔肝是指
A.肝脂变 B.肝水变性
C.门脉性肝硬化 D.慢性肝淤血
E.坏死后性肝硬化
2. 下列哪项不是慢性淤血的后果
A.实质细胞的增生 B.出血
C.含铁血黄素沉积 D.组织间质增生
E.可并发血栓形成
3.下列哪个器官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A.心 B.肾 C.肺 D.脑 E.脾
4.股静脉血栓脱落常栓塞
A.下腔静脉 B.右下肢大静脉 C.右心房
D.右心室 E.肺动脉
5.下列梗死中哪项属于液化性坏死?
A.肺梗死 B.脑梗死 C.肠梗死
D.肾梗死 E.脾梗死
6.右心衰竭时引起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A.肺、肝及胃肠道 B.肝、脾及胃肠道
C.脑、肺及胃肠道 D.肾、肺及胃肠道
E.脾、肺及胃肠道
7.肺栓塞的后果包括以下几点,但________除外
A.急死 B.肺梗死 C.间质性肺炎
D.肺动脉高压 E.右心房扩大
8.右上肢静脉血栓脱落主要栓塞于
A.肺动脉 B.脑动脉 C.肝动脉
D.心冠状动脉 E.以上均不是
9.混合性血栓对机体造成最严重的危害是
A.血栓脱落引起的栓塞; B.阻塞血管引起局部淤血
C.阻塞血管引起血管局部坏死
D.血栓形成时消耗大量凝血因子造成机体出血
E.以上均不是
10.栓子是
A.循环血液内脱落的血栓 B.循环血液内脱落的菌落
C.循环血液内不溶于血液的异物 D.循环血液内脂肪和空气
E.以上都不是
11.右下肢静脉血栓脱落主要栓塞于
A.肺动脉 B.下腔静脉 C.右心房
D.右心室 E.右下肢大静脉
12.下述关于肺淤血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
B.肺泡内中性白细胞和纤维素渗出
C.肺泡腔内有水肿液
D.可发生漏出性出血
E.常可见心衰细胞
13.股静脉血栓形成时下述哪种结局不易发生?
A.阻塞血流 B.机化 C.脱落
D.钙化 E.血流完全恢复正常
14.有关慢性肝淤血的叙述中,下列哪一项不妥?
A.中央静脉扩张 B.肝窦扩张
C.肝细胞有萎缩 D.门静脉扩张
E.部分肝细胞脂变
15.循环血液中的凝血块,随血流运行至相应大小的血管,引起管腔阻塞的过程叫做
A.血栓 B.血栓形成 C.血栓栓塞
D.梗塞 E.血栓栓子
16.下述因素哪种与血栓形成无关?
A.血管内膜损伤 B.血流缓慢
C.血小板数量增多 D.癌细胞崩解产物
E.纤维蛋白溶酶增加
17.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双重血液循环的器官不易发生梗死
B.全身血液循环状态对梗死的形成无影响
C.动脉痉挛促进梗死的形成
D.有效的侧枝循环的建立可防止梗死的发生
E.梗死多由动脉阻塞引起
18.心衰细胞是由于
A.心衰时肺泡内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
B.心衰时肺泡内巨噬细胞吞噬了尘埃颗粒
C.心衰时肺泡内巨噬细胞吞噬了纤维素样坏死物
D.心衰时巨噬细胞的集聚 E.以上都不是
19.慢性肺淤血的镜下改变,下列哪一项应该除外?
A.肺泡腔内有心衰细胞 B.肺泡壁增宽
C.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D.切面为棕红色
E.肺内支气管扩张
K型题:
20.肺梗死常为出血性梗死,其原因是
①双重血循环 ②组织疏松
③淤血 ④动脉树枝状分布
21.血管内膜损伤容易血栓形成,其原因是
①损伤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
②损伤内皮释放二磷酸腺苷
③裸露的胶原纤维吸附血小板
④裸露的胶原纤维激活第Ⅲ因子
22.淤血的病理变化及后果
①淤血性水肿 ②淤血性出血
③实质细胞变性 ④血压降低
23.脾贫血性梗死的肉眼形态
①梗死灶为灰白色 ②切面呈扇形或楔形
③梗死灶尖向脾门,底向器官的表面
④梗死灶周围有充血出血带
B型题:
A.血液流出体外
B.血液流入组织间隙内并局限化
C.血液流人体腔内
D.皮肤粘膜密集点状出血
E.血液流入呼吸道
1.紫癜 2.血肿 3.咯血 4.积血 5.外出血
A.空气栓塞 B.脂肪栓塞
C.血栓栓塞 D.羊水栓塞
E.氮气栓塞
6.心肌梗死常由……引起 7.正常分娩时可发生
8.骨折时可发生 9.减压病时可发生
A.风温性心瓣膜上的疣状赘生物 B.DIC的微血栓
C.心房内球状血栓 D.静脉内血栓尾部
E.静脉石
10.透明血栓 11.红色血栓
12.白色血栓(机化) 13.混合血栓
C型题:
A.坏死 B.淤血 C.二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冠状动脉前降支栓塞 2.肝内静脉栓塞
3.肠扭转
五、问答题
1. 试用槟榔肝的镜下改变解释其肉眼病变特征。
2. 试用肺褐色硬化的镜下改变,解释其肉眼病变特征。
3.当门静脉主干有血栓形成,引起不完全性阻塞时,有关组织或器官可能发生哪些病理形态学改变?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50
第三部分 炎症

--------------------------------------------------------------------------------



一、是非题
1.发生在粘膜的纤维素性炎症又称假膜性炎。( )
2.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是变质、渗出、增生。( )
3.表面化脓是指浆膜或粘膜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
4.绒毛心的进一步发展机化可引起心包纤维素性粘连。( )
5.发生在浆膜的浆液性炎称浆液性卡他。( )
6.蜂窝织炎是弥漫性化脓性炎,脓肿是局限性化脓性炎。( )
7.细菌性痢疾及大叶性肺炎均为纤维素性炎症。 ( )
8.乙型脑炎为一种渗出为主的炎症。( )
9.在慢性炎症中嗜中性粒白细胞最常见。 ( )
10.阿米巴肝脓肿属于一种变质性炎症。 ( )
11.炎症病灶中血管腔内白细胞称之为炎症细胞。 ( )
12.脑脓肿是一种以渗出为主的炎症。 ( )
13.化脓性炎症不一定是化脓细菌所引起。 ( )
14.纤维性粘连就是结缔组织引起的粘连。 ( )
15.阿米巴肝脓肿是一种以变质为主的非化脓性炎症。( )
16.阿米巴肝脓肿是一种肝组织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 )
17.喉白喉为一种纤维性炎症。 ( )
18.阿米巴肝脓肿属于化脓性炎症。 ( )
19.细菌性痢疾的基本病变是纤维素性炎症。 ( )
20.绒毛心是发生于心外膜的纤维素性炎症。( )
21.增生为主的炎症多见于慢性炎症。 ( )
22.白喉性心肌炎多见于慢性炎症。 ( )
23.脓肿属于一种变质性炎。 ( )
24.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 )
25.肉芽肿就是肉芽组织。 ( )
26.乙型脑炎属于一种变质性炎症。 ( )
27.肉芽肿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
28.炎症病灶血管腔内的白细胞并非炎性细胞。 ( )
29.发生在粘膜的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称为纤维素性卡他性炎症。( )


二、填空题
1.发生在心外膜的纤维素性炎症又称__________ 。
2.肉芽肿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两类。
3.急性炎症过程主要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个方面的变化。 __________ 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__________ 是血流动力学的主要变化。
4.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可归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种。
5.渗出性炎症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类。
6.根据渗出物的主要成分及炎症发生的部位.可以从形态上将炎症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炎症。
7.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8.化脓性炎症的病理类型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9.炎症细胞的渗出中化脓性炎症以__________ 为主;慢性炎症以__________ 、__________ 细胞为主;寄生虫感染时以__________ 细胞为主。
10.根据炎症病变特点急性菌痢属 __________ 炎症;阿米巴痢疾属__________ 炎症;乙脑属__________ 炎症;流脑属 __________ 炎症。
11.举例:以变质为主的炎症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以渗出为主的炎症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以增生为主的炎症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12.慢性炎症病变是以__________ 为主。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13.常见炎症疾病举例:
变质性炎: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假膜性炎: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化脓性炎: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急性增生性炎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肉芽肿性炎: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14.纤维素性炎症好发部位为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15.急性炎症中以增生病变为主的疾病有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16.在不同的炎症病灶中巨噬细胞可转化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等细胞。
17.纤维素性炎症发生在粘膜时称__________ 炎症。
18.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为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19.巨噬细胞在不同疾病可表现为不同形态__________。如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20.炎症局部引起疼痛的炎症介质可能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21.三类炎症介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22.根据基本病变病毒性肝炎是以 __________ 为主的炎症;伤寒病是以 __________ 为主的炎症,脓肿是以 __________ 为主的炎症。


三、名词解释
肉芽肿 栓塞性脓肿 绒毛心(Cor vol1isum) 化脓性炎症 脓肿
峰窝织性炎症 渗出 积脓(empyema) 菌血症 假膜 炎性息肉
炎细胞浸润 脓毒败血症 脓性卡他 化脓 炎性肉芽肿 败血症(Septicemia)
假膜性炎(Pseudomembronous inflammation)
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


四、选择题
1.在慢性炎症中下列哪种细胞常见?
A.嗜酸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中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巨噬细胞
2.下列哪项是变质性炎症
A.肾盂肾炎 B.菌痢
C.大叶性肺炎 D.阿米巴肝脓肿
E.阑尾炎
3.下列哪一种不是渗出性炎症?
A.卡他性炎症 B.乙型脑炎 C.流行性脑膜炎
D.肾盂肾炎 E.脓肿
4.在葡萄球菌感染的炎症反应中所见到的主要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嗜中性粒细胞
5.炎症的渗出主要由于
A.血液动力学改变 B.血管壁通透性改变
C.小静脉血栓形成 D.循环血量增加
E.组织间液比重降低
6.哪一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
A.浆液性炎 B.假膜性炎 C.化脓性炎
D.感染性肉芽肿性炎 E.出血性炎
7.下列哪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
A.假膜性炎症 B.大叶性肺炎 C.卡他性炎症
D.阿米巴肝脓肿 E.流脑
8.溶血性链球菌最常引起
A.蜂窝织炎 B.假膜性炎 C.坏死性炎
D.脓肿 E.出血性炎
9.下列关于炎症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A.嗜中性粒细胞浸润通常是急性炎症标志
B.慢性炎症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
C.淋巴细胞浸润并非总是慢性炎症特征
D.嗜中性粒细胞游出后必然引起局部单核细胞增多
E.白细胞的渗出只见于急性炎症早期
10.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和淋巴细胞最常见于
A.急性炎症 B.肉芽组织 C.伤口愈合处
D.慢性炎症 E.化脓性炎症
11.下列哪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
A.假膜性炎症 B.卡他性炎症 C.肾盂肾炎
D.乙型脑炎 E.流行性脑炎
E.流行性脑炎
12.下列哪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
A.淋病 B.绒毛心 C.肾盂肾炎 D.菌痢 E.肠伤寒
13.关于炎症的概念较恰当的说法是
A.白细胞对细菌的一种作用 B.由损伤引起的细胞变化
C.细胞生长异常的一种形成 D.充血、水肿的一种形成
E.组织对损伤的一种防御为主的反应
14.急性炎症时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一般按下列顺序发生
A.血流速度减慢→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细动脉短暂收缩→白细胞附壁
B.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细动脉短暂收缩→白细胞附壁→血流速度减慢
C.细动脉短暂收缩→血流速度减慢→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白细胞附壁
D.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白细胞附壁→血流速度减慢
E.细动脉短暂收缩→血流速度减慢→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白细胞附壁
15.以变质为主的炎症其实质细胞的主要变化是
A.增生和再生 B.萎缩和变性
C.变性和坏死 D.增生和变性
E.坏死和萎缩
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
A.卡他性炎症 B.阿米巴肝脓肿
C.假膜性炎 D.绒毛心
E.大叶性肺炎
17.多核细胞不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伤寒 B.结核 C.霍奇金淋巴瘤
D.血吸虫虫卵结节 E.异物肉芽肿
18.下列哪项不是渗出性炎?
A.大叶性肺炎 B.钩体病 C.阑尾炎
D.绒毛心 E.Pautrier微脓肿
19.下列有关炎症的理解哪项不正确?
A.血管反应是炎症的中心环节
B.对机体损害的任何因素均可为致炎因子
C.炎症对机体有利.又有潜在危害性
D.凡是炎症都运用抗菌素抗炎
E.炎症既有局部反应.又可有全身反应
C型题
A.嗜中性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①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是
②能吞噬细菌和小的组织碎片的细胞是
③吞噬较大的病原体和异物的细胞是
④在变态反应性炎症中常见到的细胞是
B型题
A.出血性炎 B.纤维素性炎
C.变质性炎 D.肉芽肿性炎
E.化脓性炎
①结核病 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③流行性乙型脑炎 ④钩端螺旋体病
⑤大叶性肺炎 ⑥阿米巴肝脓肿
A.皮肤或粘膜的深层缺损
B.局部组织坏死并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灶性浸润
C.组织间隙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及含蛋白液体
D.浆膜腔内含蛋白丰富的液体,白细胞及脱落的间皮细胞
E.阿米巴肝脓肿
①脓肿 ②蜂窝织炎 ③溃疡
④浆液体炎 ⑤变质性炎
K型题
1.炎症时中性白细胞的主要作用是
①吞噬细菌 ②吞噬坏死组织碎片
③吞噬抗原体复合物 ④吞噬病毒
2.炎症反应的化学介质是
①组织胺 ②5-羟色胺
③激肽类 ④前列腺素
3.细菌感染引起中性白细胞浸润
①由于阴性趋化性所致 ②由于阳性趋化性所致
③由于先前接触细菌抗原所致 ④常表示吞噬细菌现象
4.急性炎症反应液体渗入组织是由于
①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②血浆蛋白不足
③组织渗透压改变 ④肉芽组织形成
5.慢性炎症的形态特征是组织中出现
①淋巴细胞 ②单核细胞
③纤维母细胞 ④嗜中性粒细胞


五、问答题


1.试以皮肤生疖为例简述炎症的结局。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50
第五部分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一、是非题
1.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发生在大、中型动脉。( )
2.急性风湿性心脏病时瓣膜上赘生物容易脱落引起栓塞。( )
3.风湿性心肌炎时在心肌间质有风湿小体形成。( )
4.高血压性肾萎缩称原发性肾萎缩。( )
6.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常发生在已有病变的瓣膜上。( )
6.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也可以导致关节畸形。( )
7.二尖瓣狭窄也可引起左、右房室扩张肥大。( )
8.风湿病是一种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直接引起的疾病,常累及全身结缔组织。( )
9.高血压主要引起全身大、中动脉硬化。( )
10.凡是血压超过140/90mmHg者,统称高血压。( )
11.特发性高血压就是高血压病。( )
12.主动脉狭窄可引起左心室向心性肥大。( )
13.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之赘生物脱落后可引起栓塞性小脓肿。( )
14.高血压脑溢血常发生于内囊部。( )
15.二尖瓣狭窄病人心脏病变以左室肥大为主。( )
16.急性风心病时瓣膜上的疣状赘生物实质上是析出性血检。
17.低密度脂蛋白(LDL)与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18.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常发生在已有病变的瓣膜上。
19.高血压主要累及病人的细小动脉。 ( )
20.风湿性心包炎形成绒毛心,纤维素在心包脏壁两层间形成粘连而导致缩心包炎。( )
21.风湿病是链球菌直接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
22.二尖瓣瓣膜病和高血压病时可导致淤血而引起右心衰竭。( )
23.风湿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易脱落引起栓塞。( )
二、填空题
1.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三个期。
2.心肌梗死的原因_________ 。
3.粥样斑块的继发性变化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4.高血压常见死因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5.心肌梗死的合并症及后果可能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6.动脉粥样硬化症根据病变发展经过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7.心肌梗死最常累及的病变分为 _________ 及_________ 。
8.心肌梗死的继发改变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9.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分为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 四个时期。
10.风心病最常受累的瓣膜是 _________ ,其次是_________ 。
11.可使左心室壁增厚的心脏病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等。
12.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将其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五个时期。
13.高血压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三个时期。
14.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的血管是_________。其基本病变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 四期。
15.动脉粥样硬化症病变主要累及_________ 动脉,而高血压的病变主要累及 _________ 动脉。
16.风湿病按病变过程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三期。变质性病变以 _________ 为特征;增生性病变以 _________ 为特征。
17.心肌梗死的原因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三、名词解释
疣状心内膜炎 Anitschow细胞 颗粒性固缩肾 阿少夫小体
(Aschoff小体) 风湿小体 高血压脑病 绒毛心 心绞痛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原发性固缩肾
室壁瘤 高血压
四、选择题
1.良性高血压病晚期会引起
A.继发性固缩肾 B.肾水变性 C.原发性固缩肾
D.肾凹陷性瘢痕 E.肾盂积水
2.高血压的血管壁玻变主要发生于
A.细小动脉 B.毛细血管 C.大动脉
D.中动脉 E.细小静脉
3.下列关于风湿性心内膜炎的描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A, 瓣膜赘生物牢固相连 B.瓣膜赘生物内有细菌
C.受累瓣膜易穿孔 D.受累瓣膜以三尖瓣为主
E.赘生物位于房室瓣的心室面
4.高血压脑出血的血管是
A.基底动脉 B.大脑后动脉 C.大脑中动脉
D.大脑前动脉 E.豆纹动脉
5.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
A.细、小动脉 B.大、中动脉 C.细、小静脉
D.大、中静脉 E.毛细血管
6.关于风湿病的论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风湿病是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B.以心脏病变时对患者危害最大
C.风湿性心内膜炎引起的慢性心瓣膜病严重影响心脏功能
D.风湿性关节炎常可导致关节畸形
E.皮下结节和环形红斑对临床诊断风湿病有帮助
7.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血液凝固性增高 B.血流旋涡形成 C.血流缓慢
D.内膜损伤 E.以上都不是
8.高血压病最常侵犯的血管是:
A.全身小静脉 B.全身细小动脉 C.全身中、小动脉
D.大动脉 E.中动脉
9.关于风湿性心内膜炎的描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A.瓣膜赘生物不易脱落 B.瓣膜赘生物内有细菌
C.受累瓣膜易穿孔 D.受累瓣膜以主动脉瓣最多
10.高血压病主要累及
A.细小动脉 B.细小静脉 C.大中动脉
D.大中静脉 E.毛细血管
1l.高血压心脏的主要改变是:
A.心肌间质有肉芽肿形成 B.心肌有梗死灶
C.左心室有疤痕形成
D.左心室心肌肥大,心室壁增厚心脏缩小
E.以上都不是
12.马氏斑(MacCallum\'s patch)位于
A.右心房 B.左心房 C.右心室
D.左心室 E.心外膜
13.关于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描述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瓣膜硬化 B.瓣叶互相粘连 C.腱索增粗缩短
D.瓣膜增厚卷曲 E.瓣膜穿孔
14.高血压脑出血常见的血管是
A.小脑小动脉 B.脊髓前动脉
C.豆纹动脉 D.大脑前动脉
15.下述哪项关于风湿病的记述是错误的?
A.抗菌素的广泛应用降低了风湿病的发病率
B.抗体滴定度增高提示本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直接作用下引起的
C.多见于温带、亚热带
D.是一种结缔组织病
E.早期咽部培养.溶血性链球菌阳性率达70-90%
16.下述哪种成分是粥样斑块中所不具备的?
A.纤维结缔组织 B.胆固醇结晶 C.坏死物质
D.泡沫细胞 E.中性白细胞
17.下述哪一个不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常易累及的部位
A.主动脉后壁 B.动脉分支处 C.冠状动脉
D.大脑前动脉 E.肾叶间动脉和弓形动脉
18.下述关于慢性心瓣膜病的记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由风湿性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引起
B.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瓣膜关闭不全
C.二尖瓣最高受累,其次是主动脉瓣
D.可引起血液动力学和心脏的变化
E.一般不会同时累及两个以上的瓣膜
19.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受累的动脉分支是哪个?
A.右冠状动脉主干 B.左冠状动脉主干
C.右冠状动脉内旋支 D.左冠状动脉内旋支
E.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20.关于二尖瓣狭窄的记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左心室肥大、扩张 B.右心室肥大、扩张
C.左心房肥大、扩张 D.右心房肥大、扩张
E.肺淤血、水肿
21.血管壁玻变主要发生在
A.细动脉 B.小动脉 C.大、中动脉
D.小静脉 E.大、中静脉
22.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是
A.小脑 B.蛛网膜下腔 C.大脑皮质
D.内囊及基底节 E.脑室
23.血管玻变常见于
A.慢性肾小球肾炎 B.风湿性心脏病 C.高血压病
D.动脉粥样硬化 E.高血压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
24.高血压失代偿期心脏变为
A.左心室向心性肥大 B.左心室明显扩张
C.左心室乳头肌明显增粗 D.左心室肌收缩力加强
E.心肌出现弥漫性纤维化
B型题
A.靴形心 B.绒毛心 C.虎斑心 D.球形心
1.风湿性心脏病
2.高血压病
C型题
A.纤维素性心包炎 B.心包填塞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2.见于急性风湿性心脏病
3.良性高血压
A.小动脉壁玻璃样变 B.小动脉壁纤维素样变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4.肾性高血压
5.恶性高血压
6.胃溃疡病
A.纤维素性心包炎 B.心包填塞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7.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8.见于急性风湿性心脏病
9.良性高血压机能期
K型题
1.纤维素样坏死可见于
①风湿病 ②大叶性肺炎
③恶性高血压 ④纤维素性炎症
2.良性高血压时血压持续性升高是因为
(1)小动脉壁发生玻变
(2)细动脉发生玻变
(3)细动脉发生纤维素样坏死
(4)小动脉内膜因纤维增生而增厚
3.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是
(1)结缔组织的纤维素样坏死
(2)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结缔组织中沉积
(3)肉芽组织最后形成的疤痕
(4)肉芽肿的形成
4.二尖瓣狭窄时心脏的病理改变有
(1)左心室大小接近正常
(2)右心室大小接近正常
(3)肝淤血
(4)左心房大小接近正常
5.典型的风湿小体由下列成分构成
(1)阿少夫细胞 (2)纤维母细胞
(3)纤维素样坏死 (4)上皮样细胞
6.动脉粥样硬化症有以下特征
(1)腹主动脉最为严重 (2)可形成夹层动脉瘤
(3)内膜下脂质沉着伴有纤维组织增生
(4)病灶可伴发溃疡、钙化、出血和血栓形成
7.有关风湿病正确的论述是
(1)常有皮下结节及环形红斑
(2)常有细菌性栓塞小脓肿
(3)常有动脉炎
(4)常导致关节畸形。
8.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继发改变有:
(1)斑块内出血 (2)溃疡形成
(3)血栓形成 (4)化脓
五、问答题
1.慢性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衰患者全身各脏器可能有哪些变化?
2.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出现栓塞症状,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简述心、肝、
肺、脑等重要脏器的主要病变。
3.试以二尖瓣狭窄为例,简述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主要脏器可能发生的病理变化。
4.病例:田XX,28岁,女性,因心慌,心悸伴下肢浮肿十余年,加重15天于94年3月6日急诊入院。 二年前患者有膝、肘、肩、踝等关节疼痛史,继而出现心慌、心悸、以剧烈活动及体力劳动后加剧,伴有下肢及面部浮肿,以后病情反复发作,经多次住院治疗。近半月来症状加重,因咳嗽、气促、吐铁锈色痰,在上腹胀痛而急诊入院。
过去史:经常有喉痛、扁桃体炎的病史。
体查:T 36.4℃ R18次/5分 BPl00/70mmHg 心率120次/分。心率不齐.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性杂音及舒张期隆隆性杂音,听诊心界扩大。
实验室检查:抗“0” 800μ(正常<500μ)
血沉40mm/hr(正常<20mm/hr)
请回答:(1)诊断是什么病,有何根据?
(2)推测全身主要器官有何病变?
5.某人因脑出血死亡,分析死者生前可能患什么病?尸解后,各主要脏器可能有哪些病理学改变?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51
第四部分 肿瘤  

--------------------------------------------------------------------------------


一、是非题
1.“癌症”是癌与肉瘤的统称。 ( )
2.癌珠就是角化物质。 ( )
3.肝癌转移到肺称肺转移性肝癌。 ( )
4.肿瘤的异型性愈小,表示其恶性程度愈高。 ( )
5.间变细胞一般是指缺乏分化状态的恶性肿瘤细胞。 ( )
6.肝癌转移到肺称肝转移性肺癌。 ( )
7.肺转移性肝癌是肝癌转移到肺脏。 ( )
8.恶性肿瘤细胞一旦侵入淋巴管或血管就称为转移。( )
9.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为恶性肿瘤,黑色素瘤、精原细胞瘤为良性肿瘤。( )
10.肿瘤细胞异型性越高,分化就越好,恶性度就越小。 ( )
11.癌常沿淋巴道转移而肉瘤多经血道转移。( )
12.由动脉发生的良性肿瘤称动脉瘤。 ( )
13.癌珠是指高分化鳞癌癌巢中呈同心圆层状排列的角化物。( )
14.癌前病变是一种良性病变。 ( )
15.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 ( )
16.肿瘤异型性越小,说明分化程度越高。 ( )
17.浸润性生长的肿瘤全为恶性肿瘤。( )
18.动脉瘤是由动脉血管发生的一种良性肿瘤。( )
19.肿瘤的特点取决于肿瘤的实质。( )
20.尤文氏瘤、室壁瘤和创伤性神经瘤均是良性肿瘤。 ( )
21.肿瘤的异型性是指肿瘤在细胞形态及组织结构上与其起源组织所存在的差异性。( )
22.癌的最常见转移方式是癌细胞侵入血管,淋巴管随血液、淋巴液运行而发生转移。( )
23.癌常经淋巴道转移,而肉瘤常经血道转移。 ( )
24.动脉瘤是一种来源于动脉血管组织的良性肿瘤。 ( )
25.恶性肿瘤分化程度越高,其恶性程度越高。 ( )
26.霍奇金淋巴瘤中,淋巴细胞为主型愈后最好。 ( )
27.肿瘤异型性越小,说明分化程度越高,恶性程度越低。 ( )
28.癌珠就是指呈同心圆排列的角化物质。 ( )
29.霍奇金淋巴瘤中结节硬化型愈后最好。 ( )
30.肿瘤均表现为局部肿块。( )
31.根据肿瘤的命名原则由动脉发生的良性肿瘤称动脉瘤。( )
32.霍奇金淋巴瘤中淋巴细胞消退型的愈后最好。( )
33.R-S细胞是诊断霍奇金淋巴瘤的重要依据。( )
34.单纯癌属于一种低分化腺癌。( )
35.肿瘤的分级就是肿瘤的分期,二者意义相同。( )
36.所有的良性肿瘤均呈膨胀性生长。( )
37.胃低分化腺癌转移至肺称之为肺转移性胃低分化腺癌。( )
38.胃癌转移到肝时称胃转移性肝癌。( )
39.霍奇金淋巴瘤是由于感染而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
40.神经母细胞瘤、精原细胞瘤、骨髓瘤均为恶性肿瘤。( )
二、填空题
1.肿瘤的生长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种。肿瘤的转移途径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2.常见的癌前病变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3.肝癌转移到肺称__________ 。
4.恶性淋巴瘤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大类。
5.肿瘤的异型性表现包括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6.来源于被覆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称为__________ 。
7.霍奇金淋巴瘤的组织学类型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型,其中__________ 型预后最差。
8.肿瘤命名的原则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9.肿瘤的分类是以肿瘤的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为依据。
10.良性肿瘤最常见的生长方式为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11.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生长方式为 __________ 。
三、名词解释
继发瘤 实性癌 转移与继发瘤 单纯癌 
肌纤维母细胞 癌肉瘤(Carcinosarcoma) 肿瘤的异型性 
癌前病变 肉瘤 原位癌 镜影细胞 交界性肿瘤 
畸胎瘤 恶病质 乳头状瘤 Teratoma 
Red-Sternberg cells 毛细胞(haizy cell)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disease) 
四、多选题
1.来源于三个胚层组织的肿瘤称 
A.癌肉瘤 B.混合瘤 C.畸胎瘤
D.错构瘤 E.胚胎瘤
2.下列哪项不是肉瘤的特征 
A.多见于青少年 B.瘤细胞呈巢状
C.多经血道转移 D.切面呈鱼肉状
E.瘤细胞间有网状纤维
3.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依据是 
A.肿瘤的肉眼形态 B.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C.肿瘤的大小 D.肿瘤的异型性
E.肿瘤的继发改变
4.下列哪项不是真正的肿瘤?
A.霍奇金淋巴瘤 B.白血病
C.结核瘤 D.Ewing\'s瘤
E.黑色素瘤
5.下列哪种是来源于上皮细胞的肿瘤?
A.毛细血管瘤 B.淋巴管瘤
C.乳头状瘤 D.畸胎瘤
E.神经鞘瘤
6.下列哪项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
A.白血病 B.恶性神经鞘瘤
C.恶性黑色素瘤 D.恶性间质瘤
E.恶性畸胎瘤
7.下列哪种形态的肿块癌的可能性大?
A.乳头状 B.火山口溃疡 C.质硬
D.灰白色 E.肿块大
8.下列哪项不是肿瘤组织的继发改变?
A.钙化 B.粘液变 C.囊性变 D.玻变 E.恶性变
9.良性肿瘤的异型性表现为 
A.瘤细胞多形性 B.瘤细胞核的多形性
C.瘤实质及间质排列紊乱 D.病理性核分裂
E.核浆比例异常增大
10.肿瘤的特殊性决定于 
A.肿瘤的实质 B.肿瘤的间质
C.肿瘤的转移 D.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
E.肿瘤细胞的核分裂
11.下列哪一种不属于真正的肿瘤?
A.蕈样霉菌病 B.白血病 C.葡萄胎
D.动脉瘤 E.类癌
12.肿瘤分化越高 
A.恶性程度越高 B.转移越早 C.恶性程度越低 D.对放射治疗敏感 E.预后越差
13.肿瘤代谢的特点不包括 
A.DNA和RNA合成增强 B.蛋白质合成与分解均增强
C.与正常母组织代谢相比具有质的差别
D.肿瘤组织内氧化酶↓和蛋白质分解酶↓
E.主要是无氧糖酵解获取能量
14.下列哪项不是真正的肿瘤?
A.蕈样霉菌病 B.霍奇金淋巴瘤
C.白血病 D.Paget\'s病
E.动脉瘤
15.下列哪种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A.恶性淋巴瘤 B.恶性神经鞘瘤
C.恶性黑色素瘤 D.恶性间皮瘤
E.恶性畸胎瘤
16.关于粘液癌的描述.下列哪项除外?
A.是一种低分化腺瘤 B.有不同程度的粘液形成
C.可有印戒细胞 D.肉眼往往呈半透明的胶冻状
E.对放疗不敏感但化疗效果好
17.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依据是 
A.肿瘤有出血坏死 B.肿瘤的异型性
C.肿瘤的大小 D.肿瘤的肉眼形态
E.肿瘤有溃疡形成
18.下列哪种不是恶性肿瘤?
A.肾母细胞瘤 B.krukenberg瘤
C.软骨母细胞 D.Ewing瘤
K.蕈样霉菌病
19.下列哪项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A.恶性神经鞘瘤 B.恶性黑色素瘤
C.癌肉瘤 D.恶性间皮瘤
E.乳头状瘤
20.良性肿瘤的异型性主要表现在
A.瘤细胞大 B.瘤细胞核大
C.核仁大 D.核浆比例失常
E.实、间质排列紊乱
21.肺转移性肿瘤指的是 
A.肺癌转移至肝 B.肺癌转移至肺
C.肝癌和肺癌同时转移到它处 D.肝癌和肺癌互相转移
E.它处的癌转移到肺
22.诊断恶性肿瘤的依据是 
A.恶病质 B.局部淋巴结肿大
C.肿块增大快 D.细胞异型性明显
E.局部红、肿、痛
23.下列哪些符合鳞状细胞癌的特征?(K型)
①多经淋巴道转移 ②浸润性生长
③有癌珠形成
④可发生于原来没有鳞状上皮覆盖的组织
24.类癌是 (K型)
①APUD瘤 ②霍奇金淋巴瘤
③尤文氏瘤 ④蕈样霉菌病
25.下列哪一项是恶性肿瘤细胞的形态特点?
A.核大 B.多核 C.核仁大 D.有核分裂
E.出现病理性核分裂
26.下列除哪一项外.其余均属于癌前病变?
A.纤维囊性乳腺病 B.十二指肠溃疡
C.粘膜白斑 D.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
E.小腿慢性溃疡
B型题
A.结节状 B.分叶状 C.息肉状
D.乳头状 E.树根状
表皮的良性肿瘤多是( )
皮下脂肪的良性肿瘤多是(
子宫的平滑肌瘤多是( )
乳腺癌多是( )
直肠的良性肿瘤多是( )
A.有完整的纤维包膜 B.不发生转移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子宫平滑肌瘤 ( )
脂肪肉瘤 ( )
子宫颈原位癌 ( )
乳头状瘤 ( )
40.恶性肿瘤的代谢特点 (K型)
①蛋白质分解代谢超过合成代谢
②DNA合成代谢增强
③酶系统无变化
④在氧供应充分情况下以无氧糖酵解获取能量
41.常见的外界化学致癌因素 (K型)
①多环碳氧化合物 ②氨基偶氮染料
③芳香胺类 ④亚硝胺类
42.下列哪项肿瘤最常转移到肝
A.乳腺癌 B.膀胱癌
C.结肠癌 D.前列腺癌
E.肛管癌
43.胃粘液癌肉眼形态可表现为 (K型)
①半透明、胶冻状 ②胃壁弥漫性增厚
③溃疡状 ④息肉状
44.肿瘤血道播散最常见的部位是 
A.肺、胸膜.脑 B.肺、肾、胃、脾
C.肝.腹膜、骨、肾 D.肝、肺
E.肝、腹膜、脑
45.肿瘤是局部组织的
A.变性 B.化生 C.畸形 D.异常增生 E.恶性增生
46.下列哪个不是恶性肿瘤?
A.无性细胞瘤 B.精原细胞瘤
C.畸胎瘤 D.淋巴瘤
E.白血病
五、问答题
1. 试以结肠腺瘤及结肠腺癌为例说明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2. 试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3.根据食道的正常组织结构,写出其可能发生的肿瘤名称。
4.简述癌与肉瘤的区别。
5.在切片中,高分化鳞癌与高分化腺癌各有何形态特征?
6.以高分化鳞癌和纤维肉瘤为例,说明癌和肉瘤的区别。
7.抹片中正常细胞与恶性肿瘤细胞如何区何。
8.何谓转移瘤?简述肝脏和肺脏转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9.如何正确区别良恶性肿瘤? 并举例说明。
10.根据结肠的正常组织结构分析可能发生哪些肿瘤,写出其名称。
11.何为癌、肉瘤?试举例说明两者的区别。
12.试以纤维瘤、纤维肉瘤为例详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13.试述肿瘤的命名原则,并各举一例说明之。
14.试述脱落细胞涂抹片中癌细胞的诊断指标。
15.在脱落细胞学中如何鉴别鳞癌与腺癌细胞?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51
第六部分 呼吸系统疾病  

--------------------------------------------------------------------------------


一、是非题
1.融合性支气管肺炎是纤维素性炎症。( )
2.燕麦细胞癌是一种由支气管粘膜柱状上皮细胞发生的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 )
3.燕麦细胞癌属于APUD瘤,其组织学来源为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 )
4.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发病的主要环节是由于肺动脉高压。 ( )
5.小叶性肺炎是细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急性纤维素性炎。 ( )
6.与临床症状关系最为密切的慢性支气管炎病变是管壁内粘液腺增生、肥大、功能亢进。( )
7.鼻咽癌的组织学类型中低分化鳞癌最常见。( )
8.慢性支气管炎是以中小支气管病变为主的慢性炎症。 ( )
9.中央型肺癌镜下通常是鳞状细胞癌。 ( )
10.硅肺的基本病变是矽结节形成和肺组织的弥漫性纤维化。 ( )
11.鼻咽癌的组织学类型中以泡状核细胞癌最多见。 ( )
12.慢性支管炎长期反复发作可致肺气肿、肺心病。( )
13.小叶性肺炎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症。( )
14.肺癌是肺门型(中央型)常见,且组织学类型大部为鳞癌。 ( )
15.绝大多数肺癌来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而最常见的为鳞癌。 ( )
16.泡状核细胞癌是鼻咽癌中较常见的高分化肿瘤。( )
17.支气管扩张症是指中小气管管腔的持久不可复性扩大。 ( )
18.肺心病时由于肺动脉瓣狭窄使血液回流至肺受到限制从而导致右心室肥大。( )
19.燕麦细胞癌属于APUD瘤,其组织学来源为支气管粘膜上皮。( )
20.大叶性肺炎是以中性白细胞渗出为主的急性化脓肿炎症。( )
21.鼻咽癌的最常见好发部位为咽隐窝。( )
22.大叶性肺炎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 ( )
二、填空题
l.大叶性肺炎分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四期。
2.肺癌的肉眼类型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3.硅肺的基本病变是 ________ 和________ 。
4.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二型。其发生的机理主要有二。①________ 、②________ 。
5.肺心病的原因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6.硅肺常见的并发症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7.根据病理学变化,大叶性肺炎为________ 炎症,小叶性肺炎为________ 炎症。
8.肺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9.鼻咽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________ 。
10.小叶性肺炎的主要病变特征是以 ________ 炎症。
11.在肺癌中特别是 ________ 和 ________ 癌,可出现副肿瘤综合征。
12.呼吸道出血经口排出称________ ,消化道出血经口排出称 ________ 。
三、名词解释
泡状核细胞癌 肺肉质变 肺心病 硅结节 燕麦细胞癌
(oat cell Carcinoma) 灰色肝变期 中央型肺癌 肺气肿 肺透明膜

四、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项不符合小叶性肺炎
A.多由致病力弱的肺炎球菌引起
B.好发于老人、儿童、久病卧床者
C.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纤维素性炎症
D.常作为其它疾病的并发症出现
E.病灶可互相融合
2.常见的鼻咽癌是
A.高分化鳞癌 B.泡状核细胞癌 C.未分化癌
D.腺癌 E.低分化鳞癌
3.大叶性肺炎的病变性质是
A.纤维素性炎 B.变态反应性炎 C.化脓性炎
D.浆液性炎 E.出血性炎
4.肺癌最常见的类型是
A.鳞状细胞癌 B.高分化腺癌 C.胶样癌
D.疤痕癌 E.未分化癌
5.鼻咽癌常发生在
A.鼻咽后部 B.鼻咽顶部 C.鼻咽侧壁
D.鼻咽前壁 E.鼻咽底部
6.肺原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是
A.支气管哮喘 B.支气管扩张 C.慢性支气管炎
D.肺结核病 E.矽肺
7.小叶性肺炎的病变范围
A.以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中心 B.以终未细支管为中心
C.以细支气管为中心 D.以支气管为中心
E.以肺泡管为中心
8.二氧化硅尘致病力最强的是
A.<5微米 B.>5微米 C.<3微米
D.1-2微米 E.3-4微米
9.鼻咽泡状核细胞癌哪一项是错的?
A.胞体大,胞浆丰富 B.细胞多边形境界清楚
C.核大、染色质小,空泡状 D.核仁肥大、可1-2个
E.癌细胞间有淋巴细胞浸润
10.60岁男性、胸痛、咳嗽、咯血痰两个月,胸片见右上肺周边一直径为5cm结节状阴影,边缘毛刺状。应首先考虑:
A.肺结核球 B.周围型肺癌 C.团块状矽结节
D.肺脓肿 E.肺肉质变
11.硅肺的并发症有
A.肺脓肿 B.肺结核 C.肺癌
D.肺炎 E.肺结核+肺心病
12.下列低分化鼻咽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中,哪一项不正确?
A.原发灶往往很小 B.早期可有同侧颈淋巴结转移
C.对放射治疗不敏感 D.以低分化鳞癌最常见
E.易侵犯颅底及颅神经
13.肺心病发病的主要环节是:
A.慢性支气管炎 B.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C.肺纤维化 D.肺血管床减少
E.肺组织增加和肺动脉高压
14.大叶性肺炎的肉质变是由于
A.中性白细胞渗出过多 B.中性白细胞渗出过少
C.纤维蛋白原渗出过多 D.红细胞渗出过多
E.红细胞渗出过少
15.大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下列哪项除外
A.病变中可有大量细菌 B.较多的红细胞渗出
C.大量纤维素渗出 D.肉质变
E.大量中性白细胞渗出
16.小叶性肺炎的病变性质多为
A.出血性纤维素性炎症 B.卡他性炎症
C.增生性炎症 D.化脓性炎症
E.变质性炎症
17.一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性低分化鳞癌的原发部位最可能是
A.乳腺 B.鼻咽部 C.胃 D.甲状腺 E.肝
18.正常无鳞状上皮的粘膜.最易发生鳞状细胞癌的部位是
A.膀胱 B.胆囊 C.直肠 D.支气管 E.子宫内膜
19.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
A.腺样囊性癌 B.巨细胞癌 C.鳞状细胞癌
D.腺癌 E.未分化癌
20.绝大部分肺心病继发于
A.硅肺 B.慢性支气管炎
C.慢性纤维性空洞性肺结核 D.支气管扩张
E.慢性肺淤血
C型题
A.呼吸性细胞支气管呈囊状扩张
B.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扩张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1.小叶中央型肺气肿 2.全小叶型肺气肿
K型题
1.慢性支气管炎可导致
①支气管扩张症 ②支气管管腔狭窄
③肺气肿 ④支气管性哮喘
2.鼻咽癌的特点是
①早期就可发现鼻咽部明显肿块
②以低分化鳞癌最为多见
③未分化癌大多来自粘膜上皮的嗜银细胞
④往往早期发生淋巴道转移
3.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下列疾病所引起
①间质性肺炎所致的间质纤维化
②反复发作的慢性细支气管炎及细支气管周围炎
③间质性肺气肿
④支气管扩张症
4.硅肺对人的危害在于
①引起肺心病 ②并发肺结核
③引起肺纤维化影响气体交换
④晚期常发肺癌
5.哪些是慢性支气管炎的典型病变
①粘膜腺体肥大增生 ②平滑肌肥大
③杯状细胞增生 ④支气管壁内嗜酸性白细胞浸润
五、问答题
1.试述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试述鼻咽部泡状核细胞癌脱落细胞学特点?
3.试述大、小叶性肺炎的区别。
4.病例分析
一个农民抽烟,慢性咳嗽30余年,每年冬天咳嗽加剧,有时畏寒发热,反复发作至今未愈。近年来,体力劳动后气促,一个月前发现双足水肿,最近几天出现尿少。医师检查发现肝脾肿大,颈静脉怒张。请思考病人患什么病?并简述发生发展经过。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52
第七部分 消化系统疾病

--------------------------------------------------------------------------------



一、是非题
1. 门脉性肝硬化后期可导致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不全的后果。 ( )
2. 癌组织浸润癌组织浸润到粘膜肌层时属中、晚期胃癌。 ( )
3. 慢性肝炎分为黄疽型肝炎及无黄疽型肝炎两种。( )
4.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切片(HE)中从不出现毛玻璃样干细胞。( )
5. 肠上皮化生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 )
6.判断胃癌的早、晚期主要根据其是否有转移。 ( )
7.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 )
8.由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癌均称为原发性肝癌。
9.毛细胞多见于HBsAg携带者及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中。
10.当肝细胞灶性坏死并有肝细胞再生及纤维组织增生时称肝硬变。( )
11.由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均称为原发性肝癌。( )
12.十二脂肠溃疡病很少癌变或不癌变。( )
13.卵巢的krukenberg瘤原发灶应首先考虑在胃肠道等器官。( )
14.慢性胃溃疡肉眼形态通常是直径2cm以内,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边缘似刀割状。( )
15.胃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为直接蔓延。( )
16.有门静脉高压的肝硬化,称为门脉性肝硬化。( )
17.胃癌最多见的是种植性转移。( )
18.慢性浅表性胃炎时最有诊断意义的是炎性细胞浸润粘膜浅层甚至全层,但不累及固有腺体。 ( )
19.根据胃癌组织是否有转移而将胃癌分成早期胃癌和晚期胃癌。( )
20.胃癌只要有转移的均不能称为早期胃癌。( )
21.中晚期食道癌肉眼分型有平坦型、溃疡型、髓质型及缩窄型。( )
22.慢性萎缩性胃炎分级的根据是胃固有腺萎缩的程度。( )
23.毛玻璃样肝细胞多见于HBsAg携带者及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中。( )
二、填空题
1.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2.溃疡病的结局及合并症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3.肝硬化的类型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4.食道癌胃癌大肠癌的好发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5.原发性肝癌的肉眼类型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镜下类型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6.门脉性肝硬化镜下病变特点是__________ 。
7.早期胃癌是指__________ 。
8.溃疡病底部镜下由浅入深依次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层。
9.肝硬化的后果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10.门脉高压症晚期常出现的临床表现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11.病毒性肝炎我国目前常见的临床病理分类有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12.消化道癌共同的肉眼类型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13.胃溃疡病肉眼形态特点有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等。
14.判断胃癌是否血道转移,首先检查__________ 。
15.门脉高压症常见的侧支循环途径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16.病毒性肝炎是变质性炎症,其中变性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 ;坏死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 。
17.最易发展为肝硬化的病毒性肝炎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
18.肝癌的组织学类型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19.在我国引起门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引起坏死后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
三、名词解释
假小叶 嗜酸性小体 肝硬变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cinoma ) 碎片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
桥接坏死 毛玻璃样肝细胞 肝癌 蜘蛛状血管痣 革囊胃
四、多选题
1.从腹腔取出的液体具有如下特征:高比重,静置时凝固,混浊且呈萤色,含纤维蛋白原,是下列哪一种原因引起?
A.门静脉高压 B.右心衰竭 C.腹膜炎
D.饥饿或蛋白丧失 E.以上都不是
2.早期胃癌最多见的类型是:
A.隆起型 B.表浅型 C.表浅凹陷型
D.表浅坦型 E.凹陷型。
3.我国门脉性肝硬变的常见原因是:
A.慢性酒精中毒 B.营养缺乏 C.毒物中毒
D.病毒性肝炎 E.药物中毒
4.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的坏死多为
A.碎片状坏死 B.凝固性坏死
C.桥接坏死 D.大片坏死 E.点状坏死
5.下列哪项不是胃溃疡的并发症
A.穿孔 B.出血 C.反复发作
D.癌变 E.幽门狭窄
6.krukenberg氏瘤是指
A.卵巢的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
B.卵巢腺癌
C.卵巢粘液性腺囊癌
D.腺癌伴广泛转移
E.卵巢的转移性粘液腺癌
7.胃溃疡病的发部位是:
A.胃小弯 B.幽门 C.胃窦部
D.胃大弯 B.胃底
8.肝组织桥接坏死常见于:
A.急性普通性肝炎 B.慢性持续性肝炎
C.慢性活动性肝炎 D.急性重症肝炎
E.亚急性重症肝炎
9.下列哪项不属于门脉压高的表现:
A.脾大 B.肝大 C.食道静脉曲张
D.痔核形成 E.腹水
10.胃溃疡病最常见的部位是:
A.胃小弯近幽门处 B.十二指肠球部
C.胃小弯 D.胃大弯 E.胃体部
11.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
A.尚未侵犯粘膜下层 B.未突破基底膜
C.未侵犯到浆膜层
12.早期胃癌的概念是:
A.只限于粘膜内 B.未侵犯肌层
C.直径在2cm以内 D.无淋巴结转移
13.关于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气球样变 B.嗜酸性变 C.肝细胞再生
D.结缔组织增生 E.溶解坏死
14.胃溃疡病变部位置最常见于:
A.胃前壁 B.胃后壁 C.胃大弯及胃底
D.胃小弯近贲门处 E.胃小弯近幽门处
15.十二指肠溃疡主要表现为:
A.溃疡位置多在十二指肠降部 B.溃疡大小多为1cm以上
C.前壁之溃疡易出血 D.后壁之溃疡易穿孔
E.以上都不是
16.肝组织呈碎片状坏死或形式桥接坏死见于:
A.急性重型肝炎 B.亚急性重症肝炎
C.慢性持续性肝炎 D.慢性活动性肝炎
E.急性普通型肝炎
17.胃最常见的两种良性肿瘤是:
A.脂肪瘤和腺瘤 B.平滑肌瘤和纤维瘤
C.腺瘤和平滑肌瘤 D.神经纤维瘤和腺瘤
E.纤维瘤和血管瘤
18.毛玻璃样肝细胞内嗜酸性颗粒的性质是:
A.包涵体 B.嗜酸性坏死
C.细胞内玻变 D.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E.肿胀的内质网和线粒体
19.胃溃疡病的合并症最常见的是:
A.梗阻 B.穿孔 C.出血
D.癌变 E.粘连
20.门脉高压不包括:
A.胃肠淤血 B.脾肿大 C.腹水
D.侧支循环形成 E.黄疸
21.慢性萎缩性胃炎好发于:
A.胃窦部 B.胃大弯 C.胃小弯
D.贲门 E.胃底部
22.早期胃癌的诊断标准是:
A.癌肿大小不超过2cm
B.局部淋巴结无转移
C.癌肿浸润深达肌层
D.癌肿浸润未超过浆膜层
E.瘤组织浸润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
23.下列哪项不属于门脉高压症:
A.脾肿大 B.胃肠道淤血 C.蜘蛛痣
D.腹水 E.侧支循环形成
24.下列病变中癌变可能性较大的是:
A.十二指肠溃疡 B.慢性萎缩性胃炎
C.浅表性胃炎 D.肥厚性胃炎
B.疣状胃炎
26.目前认为与肝癌发生关系较为密切的原因有:
A.乙型病毒性肝炎 B.肝硬化
C.黄曲霉菌毒素 D.亚硝胺
E.以上都是
B型题:
A.甲胎蛋白 B.癌胚抗原 C.胎儿硫糖蛋白
D.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E.酸性磷酸酶增加
l.胃癌可产生 2.结肠癌可产生
3.肝细胞癌能合成 4.绒癌可产生
5.前列腺癌组织中
A.鳞状细胞癌 B.腺癌 C.未分化癌
D.腺棘皮癌 E.粘液癌
6.食管癌多为 7.胃癌多为
C型题:
A.肝实质弥漫性大片坏死.肝细胞再生不明显
B.肝细胞坏死伴有新生结缔组织和再生肝细胞结节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1.急性重症肝炎 2.亚急性重症肝炎
3.急性普通性肝炎
A.急性普通型肝炎 B.急性重症肝炎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4.肝细胞气球样变与嗜酸性变
5.肝脏体积缩小
6.核大,核深与多核肝细胞
7.不会发生黄疽
K型题
1.胃癌的发生与下列哪项有关
①不典型增生 ②肠上皮化生
③胃粘膜息内 ④溃疡病
2.导致坏死后肝硬化的肝炎疾病有
①亚急性重症肝炎 ②急普通型肝炎
③慢性活动性肝炎 ④慢性持续性肝炎
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特点是:
①腺体减少,并可有囊性扩张
②肠上皮化生
③粘膜固有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④壁细胞和主细胞消失
4.胃溃疡病的镜下所见有:
①炎性渗出 ②坏死
③新鲜肉芽组织 ④陈旧疤痕
5.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组织学变化是:
①粘膜腺体减少
②粘膜肠上皮化生
③固有膜内淋巴细胞等浸润
④偶而粘膜发生鳞状上皮化生
6.常合并肝硬变的肝癌有:
①巨块型肝癌 ②结节型肝癌
③肝转移癌 ④弥漫性肝癌
五、问答题
1. 试述慢性胃溃疡的病变及其合并症。
2. 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是什么?
3. 试解释肝硬化腹水形成的机制?
4. 肝硬化门脉高压所引起的病变有哪些?
5. 写出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并写出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
变化和临床表现。
6.简述胃癌的扩散途径及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有哪些?
7.试从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来解释其主要症状及体征。
8.发现某人胃壁上一个肿块,分析可能由哪些疾病引起,写出这些疾病的具体名称。
9.李XX,男性,62岁,已婚,长沙县人,务农
主诉:反复右上腹疼痛,间常伴有皮肤黄染20余年,加剧1个月,于92年9月十日入院。
现病史:患者自72年起反复右上腹痛,伴皮肤发黄;食欲下降,乏力等表现,多年服用中药,时好时发。近1个月来症状加重并出现腹胀感。
体查:黄疸指数26u(正常<6u),香划酚浊度试验20u(正常<6u);
HbsAg(+);B超:肝脏弥漫小结节,个别结节约6×6cm2大小,脾脏肿
请思考:1.诊断可能是什么疾病?并列出主要诊断依据?
2.病变是如何发展的?
3.为了确诊你认为还应做哪些检查?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52
第八部分 泌尿系统疾病

--------------------------------------------------------------------------------



一、是非题
1.急性肾盂肾炎是渗出性质炎症,而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增生性炎症。( )
2.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变质性炎症。( )
3.急性肾盂肾炎是由溶血性链球菌直接引起的增生性炎症。 ( )
4.肾盂肾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间质的化脓性炎症。 ( )
5.肾盂肾炎是一种以增生为主的炎症。( )
6.急性肾盂肾炎是一种肾盂及肾间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 )
7.多数人认为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不是免疫复合物引起。( )
8.肾病综合征包括高血压、高蛋白尿、高度水肿。 ( )
9.急性肾小球肾炎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增生性炎症。 ( )
二、填空题
1.急性肾炎综合征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等临床表现。
2.免疫复合物引起肾小球肾炎的发症机理包括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两个方面。
3.肾病综合征包括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4.肾病综合症临床表现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5.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肾小球肾炎电镜下持征性改变为 ___________ ,免疫荧光的特点是___________ 。
6.急性肾炎以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细胞大量增生为特征。
7.肾癌的癌细胞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可分为两种类型即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三、名词解释
1.新月体 2.Goodpasture综合征 3.颗粒性固缩肾
4.肾病综合征 5.急性肾炎综合征
四、多选题
1.引起急性肾盂肾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淋球菌
D.分枝杆菌 E.大肠杆菌
2.与免疫复合物无关的肾小球肾炎是:
A.膜性肾炎 B.急性肾炎 C.轻微病变性肾炎
D.膜性增生性肾炎 E.系膜增生性肾炎
3.新月体主要由哪些细胞增生形成:
A.系膜细胞 B.脏层上皮细胞
C.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D.以上均有
E.壁层上皮细胞
4.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无关的肾小球肾炎是:
A.膜性肾小球肾炎 B.脂性肾病
C.膜性增生性肾炎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以上均不是
5.急性肾小球肾炎肉眼变化主要呈现:
A.大白肾 B.蚤咬肾和大红肾
C.多发性小脓肿 D.多囊肾
E.固缩肾
6.新月体主要由下列哪种细胞增生形成
A.系膜细胞 B.足细胞
C.内皮细胞 D.壁层上皮细胞
E.以上均有
7.肾原发性肿瘤中最多见的是
A.移行上皮癌 B.肾母细胞瘤 C.鳞状细胞癌
D.血管肉瘤 E.肾腺癌
8.新月体主要由下列哪种细胞增生形成:
A.系膜细胞 B.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C.壁层上皮细胞 D.间质细胞
E.以上均有
9.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是:
A.纤维素性炎 B.变态反应性炎 C.变质性炎
D.化脓性炎 E.增生性炎
10.膜性肾小球肾炎的肉眼变化是:
A.大红肾 B.大白肾 C.蚤咬肾
D.疤痕肾 E.固缩肾
11.慢性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尿液成分不同点在于:
A.RBC B.蛋白 C.管型
D.白细胞 E.细菌
12.轻微病变型肾小球肾炎在光镜下的改变是:
A.肾小球轻度肿大 B.肾小球内皮细胞轻度增生
C.肾小管上皮细胞脂变 D.肾小球上皮细胞水变性
E.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13.急性肾盂肾炎是:
A.纤维素性炎 B.变态反应性炎
C.变质性炎 D.化脓性炎
E.增生性炎
14.下列关于肾盂肾炎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见于女性.多由上行性感染引起
B.上行性感染首先累及肾盂.下行性感染先累及皮质的间质
C.是由细菌直接感染肾间质引起的炎症
D.是肾盂粘膜和肾小球的增生性炎症
E.可形成大小不等的多发性脓肿
15.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特点是肾小球的
A.肾球囊壁层上皮增生.形成大量新月体
B.毛细血管丛内皮细胞显著增生肥大
C.系膜间质细胞增生并产生大量基质
D.肾球囊壁增厚.肾小球周围纤维化
E.基底膜伸出钉突状突起
16.膀胱癌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A.无痛性血尿 B.膀胱刺激综合征
C.尿路梗阻 D.蛋白尿和管型尿
E.腹部肿块
17.电镜下显示肾小球基底膜与内皮细胞之间有电子致密的沉积物,考虑
A.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快速进行行性肾小球
C.膜性肾小球肾炎同 D.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Ⅰ型)
E.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Ⅱ型)
18.有关肾病综合征的描述.下列哪项除外?
A.高血压 B.高脂血症 C.高度水肿
D.低蛋白血症 E.高蛋白尿
C型题:
A.免疫荧光为颗粒状 B.免疫荧光为线状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1.膜性肾小球肾炎
2.轻微病变型肾小球肾炎
K型题
1.患者尿内有蛋白、红细胞,管型并有多尿、夜尿和尿比重降低固定表明
①肾小球有炎性改变 ②肾小球大量破坏
③部分肾单位肥大 ④颗粒性固缩肾病变
2.在临床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有:
①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②膜性肾小球肾炎
③轻微病变型肾小球肾炎 ④急进型肾小球肾炎
3.发展为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是
①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②膜性肾小球肾炎
③急性弥慢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④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4.新月体内的成分有:
①壁层上皮细胞 ②纤维素
③单核细胞 ④嗜中性粒细胞
5.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变
①肾肿大、充血、质中
②表面散在多数大小不等的脓肿
③髓质内可见黄色条纹向皮质伸展
④肾盂粘膜充血水肿、脓性渗出物覆盖
五、问答题
1.简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2.引起‘颗粒性固缩肾”的主要疾病有哪些? 试述‘颗粒性固缩肾”的病变及主要的临床表现。
3.根据病因、病变和主要临床表现区别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急性肾盂肾炎。
4.试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及其产生的机理。
5.病例分析
屈××,男性,6岁。因浮肿10天,无小便4天于6月10日入院。
病史:93年6月1日起面部浮肿,迅速波及全身,伴食欲不振。5月6日起无小便,大便次数增多、稀薄,并有呕吐及鼻衄。发病前无急性感杂史。体查:体温、脉搏正常,呼吸40次/分,血压正常,神志清。面部、双睑及阴囊浮肿,四肢凹陷性水肿。心肺(-)。腹软,移动性浊音(+),肝肋下4cm。实验室:尿中有RBC、蛋白及管型、血NPN升高。入院后一直无尿,血压逐渐升高至22.1/19.2kpa,第4天出现呼吸困难,昏迷及抽搐,经抢救无效死亡。
思考题:①诊断什么病? 分析可能的死亡病因。 ②如果做尸解,主要脏器有哪些病理改变?
6.试述急性弥慢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7.试述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8.简述脂性肾病的病变、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53
第九部分 生殖系统疾病

--------------------------------------------------------------------------------



一、是非题
1.乳腺癌都来源于导管上皮。( )
2.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属于原位癌。 ( )
3.女性生殖系统结核以输卵管结核最多见。( )
4.浸润性宫颈癌必然经过非典型增生、宫颈原位癌、早期浸润癌等阶段。 ( )
5.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本质上仍是原位癌。( )
6.原位癌累及腺体属早期浸润癌。( )
7.女性生殖系统结核以卵巢结核最多见.为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 )
8.纤维囊性乳腺增生病是属乳腺癌癌前病变之一。( )
9.子宫腺肌瘤是指局限性子宫内膜异位。( )
10.绒毛膜上皮癌内无绒毛。( )
11.原位癌累及腺体本质屑早期浸润癌。 ( )
12.子宫颈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均有细胞异型性和病理性核分裂。( )
13.尖锐湿疣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
14.炎性乳腺癌在各种乳腺癌中预后最差。( )
15.子宫颈原位癌侵犯腺体.属浸润癌。( )
二、填空
1.子宫颈癌的肉眼类型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2.葡萄胎镜下诊断依据为 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3.葡萄胎的镜下特点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4.宫颈癌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
5.乳腺癌最常发生的部位是 __________ 。
6.前列腺增生症,其增生的组织主要有 __________ 。
7.绒癌镜下具有诊断特征的二种细胞是__________ 。
8.卵巢最常见的肿瘤是 __________ 。它又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
9.乳腺癌常见类型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10.绒癌大多径 __________ 转移。
三、名词解译
1.原位癌累及腺体 2.小叶原位癌 3.腺肌瘤(adenomyoma)
4.那鲍氏囊肿(Nabothian cyst) (子宫颈腺囊肿)
5.宫颈非典型增生 6.乳腺单纯癌
四、多选题
1.前列腺增生症常发生在:
A:后叶 B.前叶 C.内区
D:侧叶 E.整个前列腺
2.诊断绒毛膜上皮癌最可靠的依据是:
A:可见绒毛,其上皮细胞异型性大
B:浸润子宫肌层
C.常出血、坏死,形成暗红色结节
D.常形成广泛转移
E.实质由异型增生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及合体细胞构成。
3.良恶性葡萄胎的相同点,在于:
A.可见胎盘绒毛组织 B.明显的出血坏死
C.侵犯基层 D.发生阴道结节
E.可有远隔脏器转移
4.下列哪一项最能体现现宫颈原位癌的特征?
A.发生于子宫颈粘膜的上皮 B.是一种早期癌
C.未发生转移 D.是一种基底细胞癌
E.癌组织波及上皮全层,但未侵及基底膜

5.下列哪一项不是葡萄胎镜下特点
A.绒毛间质血管充血 B.绒毛间质高度水肿
C.绒毛膜的滋养叶上皮细胞增生 D.绒毛间质血管消失
E.绒毛膜滋养叶上皮细胞可出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
6. 子宫颈癌最常发生于:
A.子宫颈外 B.子宫颈内口 C.子宫颈前唇
D.子宫颈后唇 E.子宫颈管
7.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病多见于:
A.前列腺 B.精囊腺 C.输精管
D.附睾 E.睾丸
8.下列哪项不是绒癌的特点:
A.大多与妊娠有关.高发年龄为20-30岁
B.瘤组织出血.坏死明显
C.绒毛细小.间质少
D.癌细胞异型性明显
E.易从血道转移到肺、阴道等
9.下列哪种肿瘤几乎无纤维、血管间质?
A.骨肉瘤 B.肝细胞癌 C.恶性淋巴瘤
D.绒毛膜癌 E.恶性黑色素瘤
10.下列哪一项不是葡萄胎的特征?
A.绒毛间质血管扩张充血
B.绒毛间质血管消失
C.绒毛滋养叶上皮细胞增生
D.绒毛间质高度水肿
E.不侵犯子宫深肌层
11.乳腺单纯癌是指:
A.分化好的癌 B.预后好的癌
C.恶性程度低 D.较晚发生转移的癌
E.分化较差的癌
12.下列哪一种肿瘤属恶性肿瘤?
A.淋巴管瘤 B.皮样囊肿 C.无性细胞瘤
D.葡萄胎 E.骨母细胞瘤
13.下列哪一项不是绒毛膜癌的特点:
A.易从血道转移 B.大量肿瘤性滋养叶细胞增生
C.明显出血坏死 D.可见增生的绒毛组织
E.肿瘤间质成份少
14.乳腺癌最常发生的部位是:
A.外上象限 B.内上象限
C.外下象限 D.内下象限 E.乳头部
15.关于宫颈癌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B.好发于宫颈管外口
C.早期浸润癌一般肉眼不能判断.常误认为宫颈糜烂
D.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属早期浸润癌
E.部分宫颈原位癌可长期不发生浸润.个别病例甚至可以自行消退
16.女性生殖系统结核病多见于
A.子宫内 B.子宫颈
C.输卵管 D.卵巢 E.阴道
17.下列哪项不是乳腺癌的特征:
A.好发于乳腺外上象限 B.其发生可能与雌激素有关
C.居女性恶瘤第一位 D.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
E.多发于绝经前后
18.诊断子宫绒毛膜癌最可靠的依据是
A.可见绒毛,其上皮细胞异型性大 B.浸润子宫肌层
C.常出血、坏死.形成暗红色结节 D.常形成广泛转移
E.实质由异型增生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及合体细胞构成
19.绒癌最常转移到
A.阴道 B.肝 C.肾 D.肺 E.脑
20.恶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的主要区别是:
A.上皮高度增生有异型性 B.侵犯肌层和血管
C.有葡萄状物 D.有出血坏死
E.有阴道转移结节
21.下列哪项不是绒癌的特点:
A.可转移到阴道,形成阴道结节
B.常出血、坏死
C.浸润肌层
D.有绒毛形成
E.有二种具有诊断特征的滋养层细胞
B型题:
A.硬癌 B.髓样癌 C.导管癌
D.Paget\'s病 E.小叶癌
1.乳癌间质内可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2.乳癌中恶性程度最高.且易局部淋巴结转移:
3.切面可挤出牙膏样坏死物:
K型题:
1.绒毛膜上皮癌有下列哪些特点?
①常血道转移
②易引起出、坏死
③阴道结节为含有异型增生的细胞,未见绒毛结构
④子宫肌层可见完整的绒毛结构
2.阴道结节可见于
①绒毛膜癌 ②良性葡萄胎
③恶性葡萄胎 ④子宫颈癌
3.下列与雌激素分泌增高有关的肿瘤有
①乳腺癌 ②卵巢腺癌
③子宫体腺癌 ④绒毛膜癌

五、问答题
1.试以子宫颈癌为例,阐述恶性肿瘤的扩散与转移
2.试以乳腺癌为例说明恶性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53
第十部分 内分泌系统疾病

--------------------------------------------------------------------------------



一、是非题
1.突眼性甲状腺肿是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并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疾病。 ( )
2.毒性甲状腺肿常常由于缺碘所引起。 ( )
3.地方性甲状腺肿均有不同程度的内分泌功能障碍。 ( )
二、填空题
1.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在婴幼儿时,表现为__________ ;发生在成人时,表现为__________ 。
2.根据病变发展过程.可将非毒性甲状腺肿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个时期。
3.甲状腺瘤.根据其形态特点及分化程度.主要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种组织学类型。
4.垂体腺瘤光镜下分类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种类型。
三、名词解释
APUD瘤 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髓样癌
四、选择题
1.下列有关毒性甲状腺肿病变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间质血管丰富,显著充血。
B.滤泡腔内胶质浓厚
C.甲状腺滤泡增生,以小滤泡为主
D.滤泡上皮呈立方或高柱状,并常增生,向滤泡腔内形成乳头状突起
E.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及淋巴滤泡形成
2.关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结节具有完整包膜 B.滤泡上皮有乳头状增生者癌变率高
C.结节大小.数目不等 D.结节内常有出血、坏死、纤维化
E.部分滤泡增生
3.下列对垂体肿瘤的陈述哪一项不确切?
A.通常嫌色细胞腺瘤体积最大
B.这类肿瘤常呈现功能亢进.由广泛的颅外转移引起死亡
C.可出现颅内压升高的表现
D.可出现靶器官的功能低下所致的表现
B.嗜硷性细胞腺瘤除了不分泌生长激素和催乳素外,具有分泌全部垂体激素的潜能
4.导致甲状腺肿大最常见的原因是
A.垂体肿瘤 B.缺碘 C.自身免疫反应
D.先天性疾患 E.药物
5.关于单纯性甲状腺肿.下列的记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男性显著多于女性 B.年龄越大发病者越多
C.甲状腺多呈结节性肿大 D.一般不伴有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
E.从病变性质来说.可以看成是良性肿瘤
K型题
1.关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下列哪些记述是正确的?
①结节内常有出血囊性变 ②结节具有完整的包膜
③滤泡上皮有乳头状增生者,癌变率高
④都呈现甲状腺功能亢进
2.有关甲状腺肿的病因.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①碘缺乏 ②碘摄取过多
③甲状腺素需求量增高 ④食物中含有抗甲状腺素物质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53
第十一部分 神经系统疾病

--------------------------------------------------------------------------------



一、是非题
l.胶质瘤无论良、恶性,均呈浸润性生长。无包膜形成。
2.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和后遗症主要与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变性及坏死有关。
二、填空题
1.颅内高压可引起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等脑疝形成。
2.乙脑的镜下病变有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3.根据病变性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属 ________ 炎症、乙脑属 ________ 炎症。
4.结核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变部位是 ________ 。
5.常见的癌疝有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6.乙脑病变最严重的部位是 ________ ,脊髓灰质炎病变最严重的部位是 ________ 。
7.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并发症有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三、名词解释
1.卫星现象 2.筛状软化灶 3.噬神经细胞现象(neuronophagia)
4.脑疝 5, 袖套样浸润
四、多选题
A型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是乙型脑炎的病变
A.“血管套”形成 B.小脓肿形成
C.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D.软化灶形成
E.胶质细胞增生
2.下述哪一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是错误的
A.脑脊髓膜刺激征 B.颅内压升高症状
C.脑脊液混浊或脓样 D.脑脊液血性
E.皮肤瘀点和瘀斑
3.神经细胞卫星现象指的是哪一种细胞增生
A.小胶质细胞 B.星形胶质细胞
C.少突胶质细胞 D.淋巴细胞
E.中性白细胞
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特征性病变是:
A.硬脑膜中性白细胞浸润
B.蛛网膜下腔有大量单核细胞
C.脑实质内软化灶形成
D.蛛网膜下腔有大量中性白细胞渗出
E.硬脑膜有大量单核细胞浸润
5.华弗氏综合征发生于
A.中毒性痢疾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大叶性肺炎
E.伤寒
6.以下哪项不是胶质瘤
A.星形细胞瘤 B.少突胶质细胞瘤
C.室管膜瘤 D.小胶质细胞瘤
E.多形性胶质细胞瘤
7.关于乙型脑炎.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10岁以下儿童多见
B.多在夏末秋初流行
C.累及脑实质、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D.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沿血管周围呈袖套状浸润
E.筛状软化灶形成
8.下列哪一项有关流行性脑脊髓炎的述说是错误的?
A.脑膜刺激征 B.筛状软化灶 C.颅内压升高
D.脑髓液混浊 E.脑膜充血
9.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改变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筛状软化灶 B.淋巴细胞浸润的围管现象
C.蛛网膜下腔见大量中性白细胞
D.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E.形成胶质结节
10.华一弗综合征最常见于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肠伤寒
C.细菌性痢疾 D.阿米巴肝脓肿
E.暴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l.小儿麻痹症病变主要累及
A.小脑 B.小腿肌肉 C.丘脑
D.中脑 E.脊髓前角神经细胞
12.颅内原发性肿瘤最常见的是
A.脑膜瘤 B.垂体肿瘤 C.神经鞘瘤
D.胶质瘤 E.血管性肿瘤
C型多选题
A.噬神经细胞现象
B.脑血管周围炎症细胞围管性浸润和胶质增生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流行性乙型脑炎
K型多选题
1.病毒感染引起的神经组织病变可有:
(1)噬神经细胞现象 (2)围管状浸润
(3)小胶质细胞增生 (4)核内或胞浆内有包涵体
2.脑软化可见于
①脑栓塞 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③流行性乙型脑炎 ④脑血吸虫病
五、问答题
1.试比较乙型脑炎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区别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54
第十二部分 传染病

--------------------------------------------------------------------------------



一、是非题
l.结核性肉芽组织一般是由结核结节与肉芽组织构成。 ( )
2.渗出为主的结核病变好发于浆膜、滑膜、脑膜等处。 ( )
3.结核结节与假结核结节的根本区别是前者必有干酪样坏死物质。( )
4.后天性梅毒第一期的病变称硬性下疳。( )
5.肺外器官结核病多由继发性肺结核引起。( )
6.后天性梅毒第三期的病变常在感染后15-20个月发生。 ( )
7.伤寒病人因能排出伤寒杆菌.故第一周作粪便培养阳性率最高。( )
8.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属急性增生性炎症.主要是淋巴细胞的增生。( )
9.淋病是一种化脓性炎症。( )
10.玫瑰疹是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梅毒性皮疹。( )
11.变态反应强烈时.典型结核结节中央部分为干酪样坏死。
12.流行性出血热时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是全身性小血管损害。
13.成人肺结核主要通过支气管播散。( )
二、填空题
1.真、假结核结节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 。
2.肺原发综合征包括 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三种病变。
3.按病变自然发展过程.可将肠伤寒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4.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多由__________ 基础上发展而来。病变特点是__________ 。 其空洞壁由 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三层构成。
5.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类型有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6.原发性肺结核多见于 __________ .其病变由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等组成.称为肺原发综合征。
7.结核病基本病变的转化规律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8.流行性出血热病变最明显的器官包括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9.结核性肉芽组织常见于下列情况 .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10.流行性出血热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是 __________ 。
11.根据肺结核病变发生发展的不同特点.可分为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二大类。
12.肠伤寒的发展过程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 。
13.肺的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三者合称为原发综合征。
14.钩体病依疾病的发展过程及其发病机理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15.梅毒的基本病变是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16.我们一般将麻风病变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两型和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类。
17.菌痢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种。
18.钩体病在我国最常见的是__________ 型。
三、名词解释
1.伤寒细胞 2.原发综合征(primary Complex)
3.梅毒疹 4.寒性“脓肿” 5.结核结节
6.结核球(结核瘤) (tuberculoma)
7.结核性肉芽组织 8, 硬下疳 9.蜡样变性 10.树胶肿
四、多选题
l.我国目前所见的细菌性痢疾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宋内氏菌 B.鲍氏菌 C.福氏菌
D.志贺氏菌 E.舒密次氏菌
2.伤寒带菌者细菌一般居留在
A.小肠 B.胆囊 C.大肠
D.胆小管 E.肝脏
3.伤寒的病理变化主要特征是
A.肠道溃疡 B.脾肿大 C.肝肿大
D.腹直肌变性 E.伤寒肉芽肿
4.下列哪一项不是肠伤寒的临床表现
A.相对缓脉 B.皮肤玫瑰疹 C.脾肿大
D.白细胞计数增多 E.高热
5.钩端螺旋体病横纹肌病变最明显为
A.腓肠肌 B.肋间肌 C.股三头肌
D.肱二头肌 E.膈肌
6.溃疡性肠结核病变特点是
A.溃疡呈带状与肠轴平行 B.溃疡边缘整齐.底部有坏死
C.好发于乙状结肠和直肠 D.常引起出血穿孔
E.常引起肠腔狭窄
7.结核结节主要由什么细胞构成?
A.浆细胞 B.淋巴细胞 C.纤维母细胞
D.巨噬细胞 E.类上皮细胞和郎罕氏巨细胞
8.伤寒小结由何种细胞组成?
A.类上皮细胞 B.多核巨细胞 C.淋巴细胞
D.浆细胞 E.巨噬细胞
9.结核结节中具有诊断意义的是哪种?
A.类上皮细胞及干酪样坏死 B.淋巴细胞
C.郎罕氏巨细胞 D.纤维母细胞 E.浆细胞
10.钩体病的肺脏病变主要是
A.弥漫性肺泡内非特异性渗出性炎症
B.肺出血 C.肺淤血水肿 D.肺化脓性炎症
E.肺纤维素性炎
11.中毒性菌痢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
A.感染了毒力强的志贺氏痢疾杆菌
B.有人认为是机体对痢疾杆菌毒素的反应性较高
C.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D.肠道的病变过于严重.
E.以上均不是
12.诊断结核最主要的根据是
A.上皮样细胞 B.多核巨细胞 C.干酪样坏死
D.结核结节加干酪样坏死 E.以上均不是
13.无黄疸钩端螺旋体病的常见死亡原因为
A.肝功能不全 B.肺大出血 C.肾功能不全
D.脑膜脑炎 E.消化道出血
14.肾结核病变首先发生在
A.肾皮质被膜下 B.皮髓质交界处 C:常由肾盂开始
D.首先发生在肾盏 E.首先发生在肾柱
16.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发展过程.哪种顺序是正确的?
A.多尿期→发热期→少尿期→低血压休克→恢复期
B.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C.少尿期→多尿期→低血压休克期→发热期→恢复期
D.低血压休克期→发热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B.低血压休克期→发热期→多尿期→少尿期→恢复期
16.哪一项不符合结核病治愈转归
A.吸收消散 B.纤维化 C.纤维包裹
D.钙化 E.病灶周围炎
17.结核性肉芽肿内最基本的细胞成分是
A.上皮样细胞 B.郎罕氏细胞 C.异物巨细胞
D.淋巴细胞 E.浆细胞
18.伤寒病理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肠道发生溃疡 B.脾肿大
C.胆囊炎 D.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E.腹直肌发生蜡样变性
19.流行性出血热的基本病变为
A.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
B.毛细血管内大量微血检
C.由免疫复合物所引起的全身小血管损害,表现为充血、出血、水肿,同时伴有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
D.血管内膜增生性炎症
E.皮肤广泛的出血性损害
20.树胶肿与结核结节的区别哪项是错的?
A.干酪样坏死不彻底,可有血管壁轮廓
B.可发生于任何器官
C.多见于第三期梅毒
D.可吸收、纤维化.但很少钙化
E.较多类上皮细胞.但淋巴细胞.浆细胞很少
21.有关肺结核原发综合症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
A.大多发生在儿童 B.原发灶多在肺尖部
C.肺的淋巴结干酪样坏死 D.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
E.可发展成为粟粒性结核
K型题
1.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变为
①腹膜后胶样水肿 ②右心房和右心耳内膜下弥漫性出血
③肾髓质高度出血 ④垂体前叶出血坏死
2.阿米巴滋养体所引起的组织坏死为
①凝固性坏死 ②干酪样坏死
③纤维素样坏死。 ④液化性坏死
3.结核瘤的病变特点是
①干酪样坏死 ②有纤维包裹
③直径大于二厘米 ④好发于肺下叶
4.钩端螺旋体病的并发症为
①脑动脉内膜炎 ②肝硬化
③眼葡萄膜炎 ④慢性肾炎
5.结核球指的是
①圆形的干酪样坏死灶
②直径超过2厘米的干酪样坏死灶
③孤立的境界清楚的干酪样坏死灶
④有纤维包裹的干酪样坏死灶
6.肠伤寒的主要并发症为
①肠狭窄 ②肠出血 ③肠坏死 ④肠穿孔
7.肠伤寒发病第三周时可有
①回肠下段集合淋巴滤泡溃疡形成
②大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③肥达氏反应抗体滴度升高
④局限性腹膜炎
五、问答题
l.试述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发展及结局
2.根据所学的病理知识,分析对一位伤寒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54
第十三部分 寄生虫病

--------------------------------------------------------------------------------



一、是非题
1.血吸虫所致病变主要是成虫引起的。 ( )
2.嗜酸性脓肿是由血吸虫成熟虫卵所引起的慢性虫卵结节。( )
3.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是由虫卵引起。 ( )
二、填空题
1.血吸虫卵所致的基本病变是 __________,按其病程可分为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两种。
三、名词解释
1.嗜酸性脓肿 2.假结核结节
四、选择题
1.血吸虫病的急性虫卵结节中浸润的细胞主要为
A.嗜中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上皮样细胞
2.日本血吸虫病引起的肝硬化为
A.胆汁性肝硬化 B.门脉性肝硬化 C.坏死后性肝硬化
D.干线型肝硬化 E.淤血性肝硬化
3.诊断血吸虫性假结核结节最主要的依据是
A.上皮样细胞 B.多核巨细胞 C.淋巴细胞
D.成纤维细胞 E.以上均不是
4.日本血吸虫病的病变主要由下列何者所致?
A.虫卵 B.毛蚴 C.尾蚴 D.童虫 E.成虫
6.诊断假结核结节最主要的根据是
A.上皮样细胞 B.郎罕氏巨细胞 C.干酪样坏死
D.结核结节加干酪样坏死。 E.虫卵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54
第十四部分 综合题

--------------------------------------------------------------------------------



一、是非题
1.肉芽组织及肉芽肿内均有较多的纤维母细胞。( )
2.AIDS病是由HIV病毒感染所致。( )
二、填空题
1.本期学过的能产生溃疡的肠道疾病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2.巨噬细胞在不同疾病可表现为不同形式如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3.可引起肉芽肿形成的疾病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__________ 炎症,肾盂肾炎是肾盂与肾间质的__________ 炎症,细菌性痢疾是 __________ 炎症。
5.鼻咽癌的发生主要与__________ 病毒有关,肝癌主要与__________ 病毒有关,宫颈癌主要与 __________ 病毒有关。
6.下列炎症按其基本病变属于哪类?白喉性心肌炎__________ ,菌痢__________ ,急性肾小球肾炎 __________ 。
7.能形成肉芽肿的疾病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等。
8.根据病理学分类,乙型脑炎属__________ 炎症,肾盂肾炎属__________ 炎症,淋病属 __________ 炎症,急性阑尾炎属__________ 炎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属__________ 炎症,伤寒病属 __________ 炎症,急性细菌性痢疾属__________ 炎症。
三、选择择
1.下列哪项不属于炎性肉芽肿
A.伤寒小结 B.结核结节 C.肺肉质变
D.风湿小结 E.假结核结节
2.下列哪种疾病最易引起肠道狭窄
A.肠阿米巴病 B.肠伤寒
C.肠结核 D.细菌性痢疾
E.以上都不是
3.以下哪种病变不属于炎性增生
A.异物肉芽肿 B.风湿小体 C.胶质结节
D.软化灶形成 E.新月体
K型题
1.下列哪种疾病易引起肠道狭窄
①肠阿米巴病 ②肠伤寒
③细菌性痢疾 ④肠结核
2.属于化脓性炎的病变是
①嗜酸性脓肿 ②阿米巴脓肿
③寒性(冷)脓肿 ④肺脓肿
四、问答题
1.何为肉芽肿?本学期学过的能引起肉芽肿的疾病有哪些?这些肉芽肿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2.某病人出现血尿、根据所学的病理知识,试分析可能由哪些疾病引起?
3.根据本学期所学的病理知识.哪些疾病能引起肠道溃疡?写出鉴别要点?
4.引起肠道溃疡的疾病有哪些?这些溃疡的病变有何不同?
5.阿米巴痢疾及细菌性痢疾在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方面有何异同?
6.某患者肺部X片显示局灶性阴影。根据你所学病理知识,考虑可能由哪些疾病引起.并简述其主要病变特点。
7.引起肠道溃疡的常见疾病有哪些?其溃疡特点如何?怎样鉴别?
8.试比较阿米巴痢疾与细菌性痢疾的不同?
9.根据你所学过的病理知识.临床查到颈部肿块的病人,你考虑有哪些疾病的可能?怎么样进一步鉴别?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55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考试试卷

--------------------------------------------------------------------------------


学号 班级 姓名 评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成 绩
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要求先翻译,后答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War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


2.Pse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


3.Chronic cor pulmonale


4.APUDoma


5.Apoptosis


6.Carcinoma in situ


7.Phlebolith
8.Aschoff body

9.Linitis plastica

10.Cresent

二、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不要求改错)
( )1.造成肺动脉栓塞的栓子95%以上来自下肢膝关节以上的深部静脉。
( )2.镜影细胞是一种典型的R-S细胞,对霍奇金淋巴瘤具有诊断性意义, 故又称为霍奇金细胞。
( )3.局灶型肺结核的病灶多为增生性病变,常无干酪样坏死。
( )4.管道型肝硬化因大量假小叶形成,血管网破坏,而导致门脉血流窦前 阻塞。
( )5.侵蚀性葡萄胎是一种交界性肿瘤,但可转移至肺、脑等远方器官。
( )6.IgA肾病的组织学改变主要是系膜增生,临床表现主要为肉眼血尿。
( )7.Russell小体是积聚在扩张的粗面内质网内的免疫球蛋白,其本质属细 胞内玻璃变。
( )8.发生于粘膜和浆膜的化脓性炎称表面化脓,又称脓性卡他。
( )9.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指梗死仅累及心室壁内侧1/3的心肌,未波及肉柱及乳头肌。
( )10.肠上皮化生是指病变区胃粘膜上皮被肠型腺上皮取代,出现吸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及类似假幽门腺的粘液分泌细胞。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25分)
1.血栓形成的条件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2.硅肺的常见并发症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3.亚急性炎症举例__________ 、__________ 。
4.病理性萎缩可根据原因的不同.分为5类(要求在每类后面举例).即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5.下列肠道疾病的最好发部位.大肠癌 __________ ;肠伤寒__________ ;肠细菌性痢疾 __________ ;肠结核 __________ ;肠阿米巴病__________ 。
6.常见的癌前病变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7.动脉粥样硬化的继发病变.常见的有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8.鼻咽癌最常发生于 __________ ,其次为__________ 及__________ 。
9.可引起肾病综合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10.葡萄胎的镜下特点有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11.__________ 、__________ 等疾病中可出现纤维素样坏死。
四、单选择题:(A型题,下列各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是一项是正确的,每题1分,共10分)
( )1.关于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无论高分化或低分化的胶质瘤均呈侵润性生长
B.无论良、亚性均无包膜形成
C.颅外转移极少见
D.颅内主要经脑脊液转移
E.生长迅速、间变程度高的胶质瘤与周围组织边界往往不清楚。
( )2.关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瘤的鉴别诊断要点.下列哪项不妥?
A.前者为多发结节;而后者一般为单发结节
B.前者无完整包膜;而后者有完整包膜
C.前者滤泡大小不一致;而后者则相反
D.前者包膜内外组织呈一致性.而后者往往不一致
E.前者常压迫周围组织.而后者则无压迫现象
( )3.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的下列哪种细胞明显减少所致?
A.PP细胞 B.A细胞 C.B细胞
D.G细胞 E.D细胞
( )4.下列哪种细胞再生能力最强?
A.横纹肌细胞 B.平滑肌细胞 C.汗腺上皮细胞
D.软骨细胞 E.间皮细胞
( )5.下列哪项属异物性肉芽肿?
A.树胶肿 B.结核结节 C.伤寒小结
D.痛风结节 E.血吸虫慢性虫卵结节
( )6.下列哪种是肿瘤抑制基因?
A.P53基因 B.ras基因 C.c-myc基因
D.erb-B2基因 E.CDk4基因
( )7.关于继发性肺结核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常为再次感染.多见于成人
B.起始病灶多位于肺上叶下部或者下叶上部
C.病变多样.常新旧病灶并存
D.病变在肺内蔓延常沿支气管播散
E.病变以肉芽肿形成和坏死为主
( )8.下列哪项属肿瘤?
A.粥瘤 B.室壁瘤 C.绿色瘤
D.动脉瘤 E.结核瘤
( )9.下列哪种肿瘤属良性肿瘤?
A.视网膜母细胞瘤 B.软骨母细胞瘤 C.肾母细胞瘤
D.髓母细胞瘤 E.神经母细胞瘤
( )10.关于粉刺癌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乳腺导管的原位癌
B.多由乳腺小叶的终末导管发生
C.转变为浸润性癌的几率远远低于非粉刺导管癌
D.癌细胞呈实性排列.中央常见坏死是其特征性病变
E.肉眼观切面可挤出黄色软膏样坏死物
五、多选题(下列各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2个或2个以答案是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各题2分,共5分)
1.下列哪些肿瘤属于混合瘤?( )( )( )( )( )
A.乳腺纤维腺瘤 B.癌肉瘤 C.肾胚胎瘤
D.腮腺多形性腺瘤 E.畸胎瘤
2.下列哪些疾病可引起肾小球硬化?( )( )( )( )( )
A.糖尿病 B.脂性肾病早期 C.慢性肾盂肾炎
D.高血压肾 E.梅毒
3.湿性坏疽常发生于下列哪些器官?( )( )( )( )( )
A.肺 B.肝 C.脑 D.胆囊 E.阑尾
4.肺癌可引起下列哪些表现?( )( )( )( )( )
A.Good-pasture综合 B.上腔静脉综合征 C.Horner综合征
D.类癌综合征 E.Ghon综合征
5.新鲜的肉芽组织的主要成份包括:( )( )( )( )( )
A.丰富的胶原纤维 B.大量炎症细胞
C.新生壁薄的毛细血管 D.管腔不规则的小静脉
E.增生的纤维母细胞
六、问答题:(共3题,20分)
1.以子宫颈癌为例,简述肿瘤的生长与扩散。(6分)

2.简述慢性病毒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病理学发生发展关系?(6分)

3.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突然出现偏瘫症状,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简述心、肝、肺、脑等重要脏器的主要病变。(8分)

附加题:(6分,不作要求,同学自愿)
以大叶性肺炎为例,简述炎症渗出的过程及其意义。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55
五年制病理学期终测试题(A卷)

--------------------------------------------------------------------------------


学号 班级 姓名 评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成 绩
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Pyemia

2.Pseudotubercle

3.Carcinoma in situ

4.蜂窝织炎

5.骨性骨痂

6.贫血性梗死

7.凝固性坏死

8.疣状心内膜炎

9.假小叶

10.肿瘤的异质化


二、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
( )1.细胞坏死的改变主要为核的改变,包括核固缩、核分裂、核溶解。
( )2.肝癌转移到肺称肝转移性肺癌。
( )3.动脉粥样硬化常发生于冠状动脉等细小动脉。
( )4.胶质瘤无论良、恶性均表现为浸润性生长,无包膜形成。
( )5.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炎症的基本病变包括变质、渗出和 增生。
( )6.判断早期胃癌的标准.不是根据其面积大小.而是根据其浸润深度和是否发生转移。
( )7.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硅肺、肺结核等最终均可引致肺心病。
( )8.肉瘤可经淋巴道转移.癌可经血道转移。
( )9.颅内可发生多种肿瘤.其中颅内恶性肿瘤的特点是较易转移至颅外。
( )10.肾病综合征患者常出现高蛋白尿、高血压、高度水肿、和低蛋白血症。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25分)
1.本学期你学过的肉芽肿性炎症疾病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等。
2.栓塞的类型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3.化生的常见类型有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4.肿瘤的组织结构分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两部分,肿瘤的生长方式有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5.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常发生于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假膜性炎症疾病常见有 __________ 、__________ 。
6.葡萄胎镜下特点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7.钓体病病变发展过程可分三个阶段为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8.梅毒的基本病变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内脏发生梅毒常见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
9.鼻咽癌、食道癌、胃癌、大肠癌、乳腺癌的好发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10.肠结核大多继发于 __________ ;骨结核最常见 __________ ;淋巴结核最常见为 __________ ;女性生殖系统结核最多见为__________ ;男性生殖系统结核多见为 __________ 。
11.矽肺的基本病变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12.最常引起肾病综合征的肾炎有 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四、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 )1.下列变性病变应除外:
A.气球样变 B.Russell小体 C.虎斑心 D.蜡样变性
E.透明变性
( )2.下列哪项不是慢性淤血的后果:
A.漏出性出血 B.实质细胞增生 C.间质细胞增生
D.间质细胞增生 E.并发血栓形成
( )3.下列各种细胞中,哪种再生能力最强?
A.神经节细胞 B.平滑肌细胞 C.软骨细胞
D.心肌细胞 E.间皮细胞
( )4.含细菌的血栓脱落可引起:
A.败血性梗死 B.贫血性梗死 C.出血性梗死
D.单纯性梗死 E.广泛性梗死
( )5.下列何种细胞不是巨噬细胞衍生而来:
A.typhoid cell B.Aschoff cell C.R~S cell
D.epithelioid cell E.heart failure cell
( )6.下列哪种不是恶性肿瘤:
A.肾母细胞瘤 B.肝母细胞瘤 C.神经母细胞瘤
D.髓母细胞瘤 E.软骨母细胞瘤
( )7.卫星现象中围绕神经元胞体周围的细胞是:
A.少突胶质细胞 B.星形胶质细胞 C.小胶质细胞
D.室管膜细胞 E.小淋巴细胞


( )8.下列哪种肿瘤属APUD瘤?
A.乳腺髓样癌 B.鼻咽泡状核细胞癌 C.甲状腺髓样癌
D.肠印戒细胞癌 E.单纯癌
( )9.下列哪种不属低分化癌?
A.鳞癌Ⅲ级 B.管状腺癌 C.鼻咽泡状核细胞癌
D.印戒细胞癌 E.单纯癌
( )10.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晚期最主要的病变是:
A.入球小动脉玻变
B.肾小球纤维化、玻变
C.肾小球周围纤维化、玻变
D.肾小管肥大、上皮细胞水样变性
E.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 )11.下列哪项对区别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无帮助?
A.肿块为单个
B.完整的包膜
C.肿块压迫周围甲状腺组织
D.肿块内外组织有差别
E.肿块内组织结构比较一致
( )12.下列哪项不属门脉高压症的表现?
A.腹水 B.蜘蛛血管痣 C.脾大
D.食管静脉曲张 E.海蛇头现象
( )13.我国最常见的性病是:
A.淋病 B.梅毒 C.尖锐湿疣
D.AIDS E.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 )14.动脉粥样硬化的复合病变应除外:
A.斑块破裂 B.斑块内出血 C.血栓形成
D.室壁瘤 E.动脉瘤
( )15.与免疫复合物无关的肾小球肾炎是:
A.膜性肾病 B.脂性肾病 C.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D.IgA肾病 E.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各系只答其中3小题,共20分;注:检验系答第1、2、4题,其余各系答第1、2、3题)
1.以结肠腺瘤、结肠腺癌为例,试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8分)


2.某患者胸部体检发现右上肺叶有一直径约4cm左右局灶性密度增高阴影,根据你所学病理学知识,试推测患者可能患哪些疾病?(要求写出4种以上)其主要病变特点分别是什么?(6分)


3.简述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6分)



4.简述涂片细胞鳞癌与腺癌的鉴别。(6分)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57
中南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病理学全真试题
中南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病理学全真试题
一、公共试题:各专业考生必答(*病理专业考生占总分的70%,非病理专业考生占100%)
(一)是非题(共10分,每题1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严重的心肌脂肪浸润称为“虎斑心”。( )
2.细胞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两大类型。( )
3.修复是指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补。( )
4.从进化角度看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
5.脑脓肿是一种以变质为主的炎症。( )
6.主动脉狭窄可引起左心室向心性肥厚。( )
7.“癌症”特指癌和肉瘤的统称。( )
8.泡状核细胞癌属于未分化癌的一种亚型。( )
9.“冠心病”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10.甲状腺髓样癌是滤泡旁细胞发生的APUD瘤。( )
(二)选择题(单选题)(共15分,每题1.5分)
1.下列哪种细胞再生能力最强
A.平滑肌细胞 B.骨骼肌细胞 C.神经节细胞
D.心肌细胞 E.神经胶质细胞
2.肝细胞呈碎片状坏死常见于
A.急性重症型病毒性肝炎 B.亚急性重症型病毒性肝炎
C.慢性持续性肝炎 D.慢性活动性肝炎
E.急性普通型肝炎
3.下列哪种是上皮组织源性肿瘤
A.黑痣 B.滑膜瘤 C.乳头状间皮瘤
D.瘤肉瘤 E.鲍文氏病(Bowen)
4.下列哪项是真正的肿瘤
A.结核瘤 B.室壁瘤 C.动脉瘤
D.绿色瘤 E.夹层动脉瘤
5.Mc Callum斑最常见于
A.右心房 B.右心室 C.左心房
D.左心室 E.主动脉
6.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关系最密切的是
A.TG B.HDL C.LP D.LDL E.VLDL
7.大肠癌的好发部位是
A.乙状结肠 B.直肠 C.升结肠
D.横结肠 E.降结肠
8.下列哪项不是肉瘤的特点
A.多见于青少年 B.瘤细胞呈巢状 C.多经血道转移
D.切面呈鱼肉状 E.肿瘤来源于间叶组织
9.下列哪项不是肝硬化病人的临床表现
A.皮肤蜘蛛痣 B.睾丸萎缩 C.月经过少
D.男性乳腺发育 E.脾肿大
10.高血压病脑出血破裂的血管多为
A.大脑中动脉 B.大脑基底动脉 C.豆纹动脉
D.内囊动脉 E.以上都不是
(三)填空题(共15分,每空0.5分)
1.坏死可分为 、 和 三个基本类型。
2.组成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有 、 和 。
3.血栓可分为 、 、 和 四种类型。
4.渗出性炎症可分为 、 、 、 。
5.能产生溃疡的肠道疾病有 、 、 、
、 、 、 。
6.能引起肉芽肿形成的疾病有 、 、 、
、 。
7.喉癌常见部位是 ,常见组织学类型是 。
8.绒毛膜癌主要由 和 两种癌细胞组成。
(四)名词解释(共30分,每个3分)
1.病理学 2.心身疾病 3.交叉栓塞 4.炎性假瘤
5.疖和痈 6.白色梗死 7.炎症介质 8.燕麦细胞癌
9.原位癌 10.Call-Exner tumor
(五)问答题(共30分,每题10分)
1.简述凋亡的概念、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2.简述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和交界性肿瘤的概念,你知道哪些属于癌前病变和交界性肿瘤?
3.简述细胞生长因子、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概念,你知道哪些生长因子、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
二、病理专业加试题(共30分,每题10分)
*病理专业考生必答(占总分的30%),非病理专业的考生不答。
1.简述肺癌的病因、组织发生、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2.简述胃癌的病理变化、组织发生、扩散途径
3.简述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理变化、组织学类型、蔓延和转移。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57
中南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病理学全真题
中南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病理学全真题
一、名词解释:共75分,每个3分
1.心身疾病 2.医源性疾病 3.衰老
4.转型性分化 5.钙皂 6.变性
7.不稳定细胞 8.脂囊 9.脂肪心
10.交叉栓塞 11.卡他性炎 12.间变
13.癌症 14.原癌基因 15.肿瘤的异质化
16.毛玻璃样肝细胞 17.冠心病 18.肺心病
19.肾病综合征 20.R-S细胞 21.粉刺癌
22.子宫腺肌瘤 23.梅毒瘤 24.假结核结节
25.甲状腺髓样癌
二、简答题:共50分,每题10分
1.酒精性肝病的病变特点?
2.完全性葡萄胎和绒癌的主要病变特点?
3.举例说明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交界性肿瘤的含义?
4.怎样从形态学上鉴别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
5.患儿眼眶上生疖肿,分析其可能产生的结局?
三、病例讨论:25分
某君嗜烟如命,众劝不听;
咳嗽吐脓痰,气急胸闷;
胸如桶状,浮肿全身;
近期咳血胸痛,胸片肺门巨大阴影;
前天清晨,大叫头痛;
抢救无效,失去生命。
请问:①此病人患了哪些疾病?阐述其发生、发展过程。
②尸体解剖,各主要脏器、组织可能有哪些病理学改变?(肉眼、光镜)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58
病理学试题库答案



第一部分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和修复

是非题:

1、×√√√√

6、×××√×

11、×√×××

16、×××√×

21、××√√√

26、√

单选题:

1、 D E A A D

6、 D B C B C

11、B C E E A

16、B E B B D

21、E D D

多选题:

1、  D

2、  ABC

3、  ABCD

4、  ABCD

5、  ABC



第二部分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是非题:

1、 ×√×√×

6、 ×√×√√

11、×√×××

16、×√×√×

单选题:

1、 D A C E B

6、 B C A C A

11、B E D C E

16、B A E



多选题:

1、  ABC

2、  ABCD

3、  ABC

4、  ABCD



第三部分 炎症

是非题:

1、 ×√√××

6、 √√××√

11、×√√√√

16、×√√√√

21、×√×√√

26、√×

单选题:

1、  B D B E B

6、  D D A E D

11、 D E E C C

16、 B C E D



第四部分 肿瘤

是非题:

1、 ××√×√

6、 ××××√

11、×√√√√

16、××√×√

21、√××√√

26、√××××

单选题:

1、  C B D C C

6、  D B E C A

11、 D C C E D

16、 E B C D E

21、 E D C E B

26、 C E D D C



第五部分  心血管系统疾病

是非题:

1、 √×√√√

6、 √××××

11、√√√√×

16、×√√×√

单选题:

1、  C A A B D

6、  D B E B E

11、 C B E E E

16、 A D E B



第六部分  呼吸系统疾病

是非题:

1、 √√×√√

6、 √√×√√

11、√××××

16、×

单选题:

1、  C E A B C

6、  C D B B E

11、 C E B D D

16、 C

多选题:

1、  ABC

2、  BD

3、  ABD

4、  ABC

5、  AC



第七部分   消化系统疾病

是非题:

1、 √×××√

6、 ××√√×

11、√√√××

16、×××××

21、√

单选题:

1、  C E D E C

6、  E C B A E

11、 B D E E D

16、 C E A E C

21、 B E

第八部分  泌尿系统疾病

是非题:

1、√××√×

6、 √××√×



单选题:

1、  B C E B B

6、  D E E B C

11、 D D C A D A

16、 A



第九部分  生殖系统疾病

是非题:

1、×√√××

6、 ×√√√√

11、√

单选题:

1、  C E A E A

6、  A D C D A

11、 E C D A D

16、 C C A C D





第十部分  内分泌系统疾病

是非题:

1、    √××

单选题:

1、  A A D B D

6、  C D

第十一部分  神经系统疾病

是非题:

1、    √

单选题:

1、  B D C D B

6、  D D B C E

11、 B D

第十三部分  传染病

是非题:

1、 √√×√×

6、 ×××√×

11、√√√

单选题:

1、  A B E D A

6、  E E E A B

11、 B D B B B

16、 E A D C E

21、 B

多选题:

1、  ABCD

2、  D

3、  ABC

4、  AC

5、  ABCD

6、  BD

7、  ABC





第十四部分  寄生虫病

是非题:

1、 ××√



选择题
1、D 2、D 3、A 4、E

第十五部分  综合题


一、是非题
1、F 2、T
三、 选择题

单选题
1、C 2、C 3、D
多选题
1、ABCD

2、D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58
五年制病理学期终测试题(A卷)



学号              班级           姓名                评分            



题  号







成  绩
  
  
  
  
  
  

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Pyemia



  2.Pseudotubercle



  3.Carcinoma in situ



  4.蜂窝织炎



  5.骨性骨痂



  6.贫血性梗死



  7.凝固性坏死



  8.疣状心内膜炎



  9.假小叶



  10.肿瘤的异质化





二、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

(  )1.细胞坏死的改变主要为核的改变,包括核固缩、核分裂、核溶解。

(  )2.肝癌转移到肺称肝转移性肺癌。

(  )3.动脉粥样硬化常发生于冠状动脉等细小动脉。

(  )4.胶质瘤无论良、恶性均表现为浸润性生长,无包膜形成。

(  )5.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炎症的基本病变包括变质、渗出和

增生。

(  )6.判断早期胃癌的标准.不是根据其面积大小.而是根据其浸润深度和是否发生转移。

(  )7.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硅肺、肺结核等最终均可引致肺心病。

(  )8.肉瘤可经淋巴道转移.癌可经血道转移。

(  )9.颅内可发生多种肿瘤.其中颅内恶性肿瘤的特点是较易转移至颅外。

(  )10.肾病综合征患者常出现高蛋白尿、高血压、高度水肿、和低蛋白血症。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25分)

1.本学期你学过的肉芽肿性炎症疾病有               、              、

               、               、               、               等。

2.栓塞的类型有                、                、                、

               、               。

3.化生的常见类型有              、               、               。

4.肿瘤的组织结构分为               和               两部分,肿瘤的生长方式有               、               、               。

5.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常发生于           、           、            。

假膜性炎症疾病常见有               、               。

6.葡萄胎镜下特点是              、               、               。

7.钓体病病变发展过程可分三个阶段为         、         、          。

8.梅毒的基本病变是              、               、               。

内脏发生梅毒常见有               、               。

9.鼻咽癌、食道癌、胃癌、大肠癌、乳腺癌的好发部位分别是           、

               、               、               、               。

10.肠结核大多继发于               ;骨结核最常见               ;淋巴结核最常见为               ;女性生殖系统结核最多见为               ;男性生殖系统结核多见为               。

11.矽肺的基本病变为               和               。

12.最常引起肾病综合征的肾炎有        、           和             。

四、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  )1.下列变性病变应除外:

A.气球样变    B.Russell小体   C.虎斑心   D.蜡样变性  

E.透明变性

(  )2.下列哪项不是慢性淤血的后果:

   A.漏出性出血              B.实质细胞增生             C.间质细胞增生

D.间质细胞增生           E.并发血栓形成

(  )3.下列各种细胞中,哪种再生能力最强?

   A.神经节细胞              B.平滑肌细胞               C.软骨细胞   

D.心肌细胞                      E.间皮细胞

(  )4.含细菌的血栓脱落可引起:

   A.败血性梗死              B.贫血性梗死                 C.出血性梗死  

D.单纯性梗死               E.广泛性梗死

(  )5.下列何种细胞不是巨噬细胞衍生而来:

   A.typhoid cell                 B.Aschoff cell                 C.R~S cell   

D.epithelioid cell                 E.heart failure cell

(  )6.下列哪种不是恶性肿瘤:

   A.肾母细胞瘤                         B.肝母细胞瘤         C.神经母细胞瘤

   D.髓母细胞瘤                E.软骨母细胞瘤

(  )7.卫星现象中围绕神经元胞体周围的细胞是:

   A.少突胶质细胞          B.星形胶质细胞           C.小胶质细胞

   D.室管膜细胞            E.小淋巴细胞





(  )8.下列哪种肿瘤属APUD瘤?

   A.乳腺髓样癌                  B.鼻咽泡状核细胞癌      C.甲状腺髓样癌

   D.肠印戒细胞癌                E.单纯癌

(  )9.下列哪种不属低分化癌?

A.鳞癌Ⅲ级                         B.管状腺癌          C.鼻咽泡状核细胞癌

   D.印戒细胞癌             E.单纯癌

(  )10.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晚期最主要的病变是:

       A.入球小动脉玻变   

B.肾小球纤维化、玻变

       C.肾小球周围纤维化、玻变   

D.肾小管肥大、上皮细胞水样变性

E.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  )11.下列哪项对区别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无帮助?

       A.肿块为单个                  

B.完整的包膜   

C.肿块压迫周围甲状腺组织

       D.肿块内外组织有差别   

E.肿块内组织结构比较一致

(  )12.下列哪项不属门脉高压症的表现?

       A.腹水                              B.蜘蛛血管痣                    C.脾大   

D.食管静脉曲张                  E.海蛇头现象

(  )13.我国最常见的性病是:

       A.淋病                              B.梅毒                         C.尖锐湿疣   

D.AIDS                                 E.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  )14.动脉粥样硬化的复合病变应除外:

       A.斑块破裂                 B.斑块内出血                  C.血栓形成   

D.室壁瘤                       E.动脉瘤

(  )15.与免疫复合物无关的肾小球肾炎是:

         A.膜性肾病             B.脂性肾病      C.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D.IgA肾病              E.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各系只答其中3小题,共20分;注:检验系答第1、2、4题,其余各系答第1、2、3题)

1.以结肠腺瘤、结肠腺癌为例,试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8分)





2.某患者胸部体检发现右上肺叶有一直径约4cm左右局灶性密度增高阴影,根据你所学病理学知识,试推测患者可能患哪些疾病?(要求写出4种以上)其主要病变特点分别是什么?(6分)





3.简述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6分)

      





4.简述涂片细胞鳞癌与腺癌的鉴别。(6分)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58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考试试卷



学号              班级           姓名                评分            



题  号







成  绩
  
  
  
  
  
  

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要求先翻译,后答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War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





2.Pse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





3.Chronic cor pulmonale





4.APUDoma





5.Apoptosis





6.Carcinoma in situ





7.Phlebolith

8.Aschoff  body



9.Linitis plastica



10.Cresent



二、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不要求改错)

(  )1.造成肺动脉栓塞的栓子95%以上来自下肢膝关节以上的深部静脉。

(  )2.镜影细胞是一种典型的R-S细胞,对霍奇金淋巴瘤具有诊断性意义,

故又称为霍奇金细胞。

(  )3.局灶型肺结核的病灶多为增生性病变,常无干酪样坏死。

(  )4.管道型肝硬化因大量假小叶形成,血管网破坏,而导致门脉血流窦前

阻塞。

(  )5.侵蚀性葡萄胎是一种交界性肿瘤,但可转移至肺、脑等远方器官。

(  )6.IgA肾病的组织学改变主要是系膜增生,临床表现主要为肉眼血尿。

(  )7.Russell小体是积聚在扩张的粗面内质网内的免疫球蛋白,其本质属细

胞内玻璃变。

(  )8.发生于粘膜和浆膜的化脓性炎称表面化脓,又称脓性卡他。

(  )9.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指梗死仅累及心室壁内侧1/3的心肌,未波及肉柱

及乳头肌。

(  )10.肠上皮化生是指病变区胃粘膜上皮被肠型腺上皮取代,出现吸收细

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及类似假幽门腺的粘液分泌细胞。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25分)

1.血栓形成的条件有             、               、                。

2.硅肺的常见并发症有                   、                      、        

              、                      。

3.亚急性炎症举例                      、                       。

4.病理性萎缩可根据原因的不同.分为5类(要求在每类后面举例).即               、               ;               、              ;

                 、               ;               、               ;

               、               。

5.下列肠道疾病的最好发部位.大肠癌          ;肠伤寒           ;肠细菌性痢疾            ;肠结核            ;肠阿米巴病             。

6.常见的癌前病变有              、               、               。

          、          、          、           、               。

7.动脉粥样硬化的继发病变.常见的有         、          、          、

         、         。

8.鼻咽癌最常发生于            ,其次为             及            。

9.可引起肾病综合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有            、             。

            、            、            。

10.葡萄胎的镜下特点有               、               、           。

11.              、              等疾病中可出现纤维素样坏死。

四、单选择题:(A型题,下列各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是一项是正确的,每题1分,共10分)

(  )1.关于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无论高分化或低分化的胶质瘤均呈侵润性生长

B.无论良、亚性均无包膜形成

C.颅外转移极少见

D.颅内主要经脑脊液转移

E.生长迅速、间变程度高的胶质瘤与周围组织边界往往不清楚。

(  )2.关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瘤的鉴别诊断要点.下列哪项不妥?

A.前者为多发结节;而后者一般为单发结节

B.前者无完整包膜;而后者有完整包膜

C.前者滤泡大小不一致;而后者则相反

D.前者包膜内外组织呈一致性.而后者往往不一致

E.前者常压迫周围组织.而后者则无压迫现象

(  )3.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的下列哪种细胞明显减少所致?

A.PP细胞              B.A细胞             C.B细胞   

D.G细胞                       E.D细胞

(  )4.下列哪种细胞再生能力最强?

A.横纹肌细胞                       B.平滑肌细胞       C.汗腺上皮细胞  

D.软骨细胞                      E.间皮细胞

(  )5.下列哪项属异物性肉芽肿?

A.树胶肿                        B.结核结节                 C.伤寒小结   

D.痛风结节                    E.血吸虫慢性虫卵结节

(  )6.下列哪种是肿瘤抑制基因?

A.P53基因                 B.ras基因                  C.c-myc基因   

D.erb-B2基因                 E.CDk4基因

(  )7.关于继发性肺结核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常为再次感染.多见于成人

B.起始病灶多位于肺上叶下部或者下叶上部

C.病变多样.常新旧病灶并存

D.病变在肺内蔓延常沿支气管播散

E.病变以肉芽肿形成和坏死为主

(  )8.下列哪项属肿瘤?

  A.粥瘤                          B.室壁瘤                    C.绿色瘤   

D.动脉瘤                      E.结核瘤

(  )9.下列哪种肿瘤属良性肿瘤?

A.视网膜母细胞瘤             B.软骨母细胞瘤    C.肾母细胞瘤

D.髓母细胞瘤                 E.神经母细胞瘤

(  )10.关于粉刺癌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乳腺导管的原位癌

B.多由乳腺小叶的终末导管发生

C.转变为浸润性癌的几率远远低于非粉刺导管癌

D.癌细胞呈实性排列.中央常见坏死是其特征性病变

E.肉眼观切面可挤出黄色软膏样坏死物

五、多选题(下列各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2个或2个以答案是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各题2分,共5分)

1.下列哪些肿瘤属于混合瘤?(  )(  )(  )(  )(  )

A.乳腺纤维腺瘤                      B.癌肉瘤               C.肾胚胎瘤   

D.腮腺多形性腺瘤                            E.畸胎瘤

2.下列哪些疾病可引起肾小球硬化?(  )(  )(  )(  )(  )

A.糖尿病                    B.脂性肾病早期                 C.慢性肾盂肾炎   

D.高血压肾                   E.梅毒

3.湿性坏疽常发生于下列哪些器官?(  )(  )(  )(  )(  )

A.肺         B.肝         C.脑            D.胆囊            E.阑尾

4.肺癌可引起下列哪些表现?(  )(  )(  )(  )(  )

A.Good-pasture综合      B.上腔静脉综合征    C.Horner综合征  

D.类癌综合征                 E.Ghon综合征

5.新鲜的肉芽组织的主要成份包括:(  )(  )(  )(  )(  )

A.丰富的胶原纤维                             B.大量炎症细胞   

C.新生壁薄的毛细血管                          D.管腔不规则的小静脉      

E.增生的纤维母细胞

六、问答题:(共3题,20分)

1.以子宫颈癌为例,简述肿瘤的生长与扩散。(6分)



2.简述慢性病毒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病理学发生发

展关系?(6分)



3.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突然出现偏瘫症状,试分析其可能的原

因,并简述心、肝、肺、脑等重要脏器的主要病变。(8分)



附加题:(6分,不作要求,同学自愿)

以大叶性肺炎为例,简述炎症渗出的过程及其意义。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4:59
2001级七年制病理学期末考试A卷2004.7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用英文准确解答可加分)

1.    Carcinoma in situ  2.caseous necrosis   3.tuberculoma

4.mirror image cell  

5.nutmeg liver

6.pse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

7.Aschoff body  

8.Chronic cor pulmonale

9.crescent

10.nodular goitor

二、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

1.     急性肾盂肾炎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增生性炎症。

2.     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

3.     阿米巴肝脓肿是一种化脓性炎症。

4.     干线型肝硬化常见典型的假小叶。

5.     二尖瓣狭窄可引起左、右房室扩张。

6.     肾贫血性梗死的早期可见其组织轮廓。

7.     萎缩的器官并非均缩小。

8.     “癌症”是癌与肉瘤的统称。

9.     绒毛膜癌内可见绒毛。

10.淋病是由淋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1. 常见的局部性病理性萎缩有___, ___, ___, ___, ___等种类。

12. 血栓的结局有___, ___, ___。

13. 巨噬细胞在不同疾病可表现为不同形式,如___, ___, ___, ___, ___, ___。

14. 能形成肉芽肿的疾病有___, ___, ___, ___, ___, ___。

15. 肿瘤的生长方式有___, ___, ___。

16. 良性高血压病可分为___, ___, ___三期。

17. 慢性支气管炎常并发___, ___。

18. 胃溃疡病的并发症有___, ___, ___, ___。

19. 肾病综合症是指 ___, ___, ___, ___。

2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好发于___;流行性乙型脑炎好发于___。

21. 梅毒的基本病变有________,__________.

四、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血吸虫性肝硬化造成窦前性门脉高压的主要病理基础是

A、肝动脉与门静脉异常吻合   B、假小叶压迫所致               C、小叶内大量结缔组织增生        D、大量肝血窦被破坏        E、门静脉分支被汇管区虫卵结节和结缔组织压迫

2.对原发性肺结核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

A、干酪样坏死   B、结核肉芽肿       C、肺原发综合征

D、空洞形成                         E、大量浆液渗出

3.肾小球肾炎时,毛细血管管壁增厚呈双轨状见于

A、急性肾炎       B、膜性增生性肾炎   C、膜性肾炎

D、新月体性肾炎                     E、慢性肾炎

4.一淋巴结内发现有异型细胞团,并有病理性核分裂相和角化珠,应诊断为

A、        淋巴结结核         

B、         慢性炎症         

C、转移性腺癌

D、转移性肉瘤                              E、转移性鳞癌

5.肝体积明显缩小,呈黄绿色,表面呈结节状,光镜下见大片肝细胞坏死,同时可见肝细胞再生结节和大片纤维组织增生,应诊断为

A、急性重型肝炎 B、亚急性重型肝炎 C、急性黄疸性普通型肝炎D、重度慢性肝炎                       E、中度慢性肝炎

6.股骨骨折后因处理不当,大量脂滴进入血液,该脂肪栓子常栓塞于

A、肺动脉及其分支    B、肺静脉及其分支      C、左心房

D、左心室                              E、主动脉分支

7.下列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B、血管套形成      

C、软化灶

D胶质小结                 E、蛛网膜下腔脓性渗出物

8.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是

A、小脑         B、大脑皮质           C、蛛网膜下腔

D、内囊、基底节                 E、脑室

9.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是:

A.肝细胞增生        

B、假小叶形成   

C、小胆管增生

D、肝细胞脂变              E、淤胆

10.下列哪项属于真性肿瘤

A、动脉瘤   B、粥瘤  C、结核瘤  D、室壁瘤  E、绿色瘤

1.     下列不属于变性病变的是

A、气球样变 B、腊样变性C、Russell小体D、虎斑心 E、透明变性

2.     This photograph(fig.1)shows breast tissu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is most correct?

A. The mass is a benign adenoma

B. complete local excision effects a cure

C. The ill-defined outline of the mass indicates that is a malignant tumor

D. This is sclerosising adenosis

E. This is a abscess

3.     This photograph(Fig.2) shows a slic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iagnosis is correct?

A.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B. adenocarcinoma

C. signet-ring cell            

D. basal cell carcinoma

E.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4.     This is photograph(Fig.3) of a liver.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iagnosis is correct?

A. liver cirrhosis           

B. 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

C.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D. fatty liver

E. viral hepatitis

15. This photograph(Fig.4) shows a slic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iagnosis is correct?

A. adenocarcinoma         

B. carcinoma simplex

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D .basal cell carcinoma

E. silicotic nodule

五、问答题:(有2小题,共25分)

1.     引起肠道溃疡的常见疾病有哪些(至少写出6种)?简述其溃疡病变特点?(15分)



2.女性患者,48岁,因咳嗽、痰中带血丝2个月,胸片、CT显示右下肺球形致密阴影,边缘有细毛刺。根据所学病理知识,考虑哪种疾病可能性最大?怎样鉴别诊断?(10分)


























Fig1

                                    

         


































              



Fig2





















               














Fig3






















Fig4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5:00
2002级临床医疗麻醉口腔精卫系病理学期终测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用英文准确解答可加分)

1.Apoptosis      

2.肾病综合征

3.Pse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

4.Carcinosarcoma

5.血栓形成

6.Nodular goiter

7.Cervical epithelial dysplasia

8.早期胃癌

9.Solid carcinoma

10.Tuberculoma

二、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

(  )1.细胞坏死的改变主要为核固缩、核分裂、核溶解。

(  )2.胃癌转移到肝称肝转移性胃癌。

(  )3.高血压常发生于大中动脉。

(  )4.血管瘤很少呈浸润性生长。

(  )5.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  )6.纤维囊性乳腺增生病是属乳腺癌癌前病变。

(  )7.鼻咽癌的最常见好发部位为咽隐窝。

(  )8.肾盂肾炎是肾盂、间质的化脓性炎症。

(  )9.有门静脉高压的肝硬化,称为门脉性肝硬化。

(  )10.病毒性肝炎为一种渗出为主的炎症。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大叶性肺炎按病变分为              、              、

               、               四期。

2.血栓一般有_______、       、__    和        四种类型。

3.肿瘤的生长方式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炎症局部基本病变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常见的癌前病变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肝癌的组织学类型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7.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肾小球肾炎以       、       细胞大量增生为特征,

肉眼称为       ,电镜下特征性改变为       ,免疫荧光的特点是       。

8.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分为       、         、        和

        四个时期。   

9.葡萄胎的镜下特点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0. EB病毒感染与        、

____    等肿瘤密切相关。

11. 血吸虫病的急性虫卵结节又称_________。

四、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  )1.诊断恶性肿瘤的组织学依据是

       A.细胞浆宽广        B.核增多          C.细胞异型性显著

D.核仁明显     E.较多核分裂

(  )2.下列哪种形态的肿块,癌的可能性最大

       A.乳头状         B.火山口状溃疡     C.囊状       D.灰白             E.质硬

(  )3.全身营养不良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是

       A.肌肉             B.脂肪              C.肝细胞         D.脑组织         E.皮肤

(  )4.含细菌的血栓脱落可引起:

A.败血性梗死    B.贫血性梗死 C.出血性梗死  D.单纯性梗死   E.广泛性梗死

(  )5.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最常引起

       A.蜂窝织炎       B.出血性炎  C.脓肿        D.大叶性肺炎      E.假膜性炎

(  )6.下列哪种不是恶性肿瘤:

A.肾母细胞瘤  B.肝母细胞瘤         C.神经母细胞瘤D.髓母细胞瘤        E.骨母细胞瘤

(  )7.只有一个开口的病理性盲管称

       A.糜烂             B.溃疡              C.窦道             D.瘘管             E.空洞

(  )8.下列哪项不属门脉高压症的表现?

A.腹水        B.蜘蛛血管痣      C.脾大     D.食管静脉曲张        E.海蛇头现象

(  )9.肠扭转可引起

       A.贫血性梗死   B.干性坏疽         C.气性坏疽    D.出血性梗死      E.液化性坏死

(  )10.冠心病最常受累的动脉分支是

A.左主干                B.左回旋支

C.左前降支      D.右主干   E.右回旋支

(  )11.伤寒病理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肠道发生溃疡   B.脾肿大            

C.胆囊炎  

D.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E.腹直肌发生蜡样变性

(  )12.有一病人曾患游走性四肢大关节炎数年,近半年来心悸、气短,近一个月双下肢浮肿,

查体颈静脉怒张,肝大肋缘下3cm,二尖瓣听诊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本患者的疾病正确诊

断应为

A.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B.二尖瓣关闭不全         

C.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D.二尖瓣狭窄并右心衰

E.心力衰竭

(  )13.女性患者30岁,两年来经常腹痛、腹泻、便血、食欲不振,消瘦。查体:体温37.6℃,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肠镜发现,回盲部粘膜多个溃疡,其长轴与肠的长轴垂直,应诊断为

A.肠伤寒 B.细菌性痢疾 C.肠癌 D.肠结核 E.阿米巴痢疾

(  )14.肝穿刺活检,镜下见肝细胞弥漫性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点状坏死,病理诊断是

A.急性普通型肝炎 B.急性重型肝炎 C.亚急性重型肝炎 D.轻度慢性肝炎 E.重度慢性肝炎

(  )15.中年女性,一年前有流产史,现阴道流血不止,子宫体积增大,抽血化验血HCG浓度

增高,近来有咳嗽、咯血,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肺癌          B.肺结核

C.子宫绒毛膜癌  D.葡萄胎       E.子宫内膜癌

(  )16.看图诊断(图1)

A.中央型肺癌    B.周围型肺癌 C.肺结核        D.炎性假瘤  E.大叶性肺炎

(  )17.看图诊断(图2)

A.肥厚性胃炎    B.浸润型胃癌 C.胃溃疡病    D.慢性浅表性胃炎 E.慢性萎缩性胃炎

(  )18.看图诊断(图3)

A.疣状心内膜炎

B.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C.风湿性心瓣膜病

D.二尖瓣狭窄

E.高血压心脏病

(  )19.看图诊断(图4)

A.鳞癌      B.腺癌 C.癌肉瘤 D.腺鳞癌    E.硅结节

(  )20.看图诊断(图5)

A.环状体   B.新月体 C.玻璃体 D.管型       E.Russell小体

五、问答题:(20分)

1.本学期学过的能引起肉芽肿的疾病有哪些(至少写出6种)?这些肉芽肿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0分)



2.当病人作CT检查显示颅内脑组织中有多发性占位性病灶时, 根据你所学病理知识,考虑

有哪些疾病的可能(至少写出5种)?(10分)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5:00
2002级预防检验专业病理学期终测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用英文准确解答可加分)

1.Apoptosis      

2.肾病综合征

3.granuloma      

4.Carcinosarcoma

5.血栓形成

6.肺心病

7.Atrophy

8.早期胃癌

9.Solid carcinoma

10.肺原发综合症

二、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

(  )1.细胞坏死的改变主要为核固缩、核分裂、核溶解。

(  )2.胃癌转移到肝称肝转移性胃癌。

(  )3.高血压常发生于大中动脉。

(  )4.血管瘤很少呈浸润性生长。

(  )5.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  )6.纤维囊性乳腺增生病是属乳腺癌癌前病变。

(  )7.鼻咽癌的最常见好发部位为咽隐窝。

(  )8.肾盂肾炎是肾盂、间质的化脓性炎症。

(  )9.有门静脉高压的肝硬化,称为门脉性肝硬化。

(  )10.病毒性肝炎为一种渗出为主的炎症。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大叶性肺炎按病变分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期。

2.血栓一般有      、    __ 、        和        四种类型。

3.肿瘤的生长方式有_____,_______,

_______三种。

4.炎症局部基本病变有______,_____,

_______。

5.常见的癌前病变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肝癌的组织学类型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7.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肾小球肾炎以       、       细胞大量增生为特征,

肉眼称为       ,电镜下特征性改变为       ,免疫荧光的特点是       。

8.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分为____,

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

9.葡萄胎的镜下特点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0. EB病毒感染与______,_______等肿瘤密切相关。

11.发生在心外膜的纤维素性炎症又称           。

四、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  )1.诊断恶性肿瘤的组织学依据是

A.细胞浆宽广               B.核增多C.细胞异型性显著

D.核仁明显            E.较多核分裂

(  )2.下列哪种形态的肿块,癌的可能性最大

A.乳头状         B.火山口状溃疡C.囊状      D.灰白   E.质硬

(  )3.全身营养不良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是

A.肌肉      B.脂肪       C.肝细胞D.脑组织           E.皮肤

(  )4.含细菌的血栓脱落可引起:

A.败血性梗死           B.贫血性梗死 C.出血性梗死    D.单纯性梗死   E.广泛性梗死

(  )5.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最常引起

A.蜂窝织炎     B.出血性炎C.脓肿

D.大叶性肺炎        E.假膜性炎

(  )6.下列哪种不是恶性肿瘤:

A.肾母细胞瘤      B.肝母细胞瘤   C.神经母细胞瘤  D.髓母细胞瘤    E.骨母细胞瘤

(  )7.只有一个开口的病理性盲管是

       A.糜烂             B.溃疡              C.窦道             D.瘘管             E.空洞

(  )8.下列哪项不属门脉高压症的表现?

A.腹水  B.蜘蛛血管痣  C.脾大   

D.食管静脉曲张    E.海蛇头现象

(  )9.肠扭转可引起

A.贫血性梗死        B.干性坏疽

C.气性坏疽      D.出血性梗死E.液化性坏死

(  )10冠心病最常受累的动脉分支是

A.左主干         B.左回旋支

C.左前降支   D.右主干         

E.右回旋支

(  )11.伤寒病理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肠道发生溃疡       B.脾肿大            

C.胆囊炎  

D.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E.腹直肌发生蜡样变性

(  )12.有一病人曾患游走性四肢大关节炎数年,近半年来心悸、气短,近一个

月双下肢浮肿,查体颈静脉怒张,肝大肋缘下3cm,二尖瓣听诊可闻及舒张期隆隆

样杂音,本患者的疾病正确诊断应为

A.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B. 二尖瓣关闭不全

C.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D.二尖瓣狭窄并右心衰

E.心力衰竭

(  )13.女性患者30岁,两年来经常腹痛、腹泻、便血、食欲不振,消瘦。查

体:体温37.60C,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肠镜发现,回盲部粘膜多个溃疡,其长轴

与肠的长轴垂直,应诊断为

A.肠伤寒     B.细菌性痢疾

C.肠癌  D.肠结核 E.阿米巴痢疾

(  )14.肝穿刺活检,镜下见肝细胞弥漫性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点状坏死,

病理诊断是

A.急性普通型肝炎 B.急性重型肝炎 C.亚急性重型肝炎 D.轻度慢性肝炎

E.重度慢性肝炎

(  )15.中年女性,一年前有流产史,现阴道流血不止,子宫体积增大,抽血

化验血HCG浓度高,近来有咳嗽、咯血,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肺癌 B.肺结核 C.子宫绒毛膜癌 D.葡萄胎 E.子宫内膜癌

(  )16.看图诊断(图1)

A.中央型肺癌 B.周围型肺癌

C.肺结核 D.炎性假瘤 E.大叶性肺炎

(  )17.看图诊断(图2)

A.肥厚性胃炎 B.浸润型胃癌

C.胃溃疡病 D.慢性浅表性胃炎 E.慢性萎缩性胃炎

(  )18.看图诊断(图3)

A.疣状心内膜炎B.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C.风湿性心瓣膜病 D.二尖瓣狭窄

E.高血压心脏病

(  )19.看图诊断(图4)

A.鳞癌 B.腺癌 C.癌肉瘤

D.腺鳞癌 E.硅结节

(  )20.看图诊断(图5)

A.环状体 B.新月体 C.玻璃体

D.管型 E.Russell小体





五、问答题:(20分)

1.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伴心衰患者,简述心、肝、肺等重要脏器的主要病变?

(10分)

2.本学期学过的能引起肉芽肿的疾病有哪些(至少写出5种)?这些肉芽肿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10分)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5:00
2002级七年制病理学期末考试A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用英文准确解答加分):

1.  Fibrinoid  degeneration

2.  Phlebolith

3.  Cor  villosum

4.  Carcinoma  simplex

5.  Granulo-contracted  kidney

6.  Chronic  cor  pulmonale

7.  Medullary  carcinoma of  thyroid

8.  Crescent

9.  Primary  complex

10.  Eosinophilic  abscess

二、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

1.  干线型肝硬化可见较多典型假小叶形成。

2.  原发性肺结核形成空洞和支气管播散者较少见。

3.  筛状软化灶是病毒性脑炎的特征性病变。

4.  绒毛膜癌无绒毛与间质血管。

5.  急性肾炎是一种以肾小球病变为主的化脓性炎。

6.  蕈样霉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肉芽肿性炎。

7.  周围型肺癌多为肺腺癌。

8.  脂肪心是心肌脂肪变性的俗称。

9.  肺褐色硬化是由右心衰引起的。

10.  细菌性痢疾与大叶性肺炎均属纤维素性炎。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  写出六种以“××瘤”命名的非肿瘤性疾病或病变即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能形成肉芽肿的疾病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可引起肠道狭窄的疾病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  肾病综合症是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  风湿病的基本病变有________,

&shy;&shy;&shy;________,________。

6.  机体的适应性改变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

7.  目前了解最多的肿瘤抑制基因有

________,_________。

8.  硅肺的基本病变是______,______。

9.  葡萄胎的组织学特征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0.  根据病变性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属________炎症,乙型脑炎______属炎症。

11.  鼻咽癌、宫颈癌的发生分别与____,_______病毒感染有关。

四、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由肉芽组织修复的伤口称为:

A.完全再生 B.一期愈合 C.二期愈合 D.痂下愈合 E.纤维性修复

2.  伤寒病理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肠道溃疡 B.脾肿大 C.胆囊炎 D.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E.腹直肌蜡样变性

3.  最容易发生脑转移的恶性肿瘤是:

A.乳腺癌 B.胃癌 C.肾癌 D.绒毛膜癌 E.肺癌

4.  关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结节具有完整包膜 B.滤泡上皮有乳头状增生者癌变率高 C.结节大小、数目不等 D.结节内常有出血、囊性变 E.部分滤泡增生

5.  下列哪项不是乳腺癌的特征?

A.好发外上象限 B.其发生可能与雌激素有关 C.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 D.粉刺性癌是一种浸润性癌 E.较易转移到同侧腋窝淋巴结

6.  膜性肾炎的肉眼变化是:

A.大红肾 B.大白肾 C.蚤咬肾 D.疤痕肾 E.固缩肾

7.  胃溃疡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梗阻 B.穿孔 C.出血 D.癌变 E.粘连

8.  疣状赘生物是指:

A.心内膜增生物 B.心内膜上的新生物 C.心瓣膜纤维化 D.心瓣膜上白色血栓 E.心瓣膜钙化

9.  主要由纤维蛋白构成的血栓是:

A.透明血栓 B.红色血栓 C.混合血栓 D.白色血栓 E.附壁血栓

10.  非典型肺炎属于:

A.化脓性炎 B.纤维素性炎 C.肺泡性炎 D.间质性炎 E.出血性炎

11.  大叶性肺炎的病变性质是:

A.纤维素性炎 B.变态反应性炎 C.化脓性炎 D.浆液性炎 E.出血性炎

12.  急性普通型肝炎的坏死多为:

A.碎片状坏死 B.亚大块坏死 C.桥接坏死 D.点状坏死 E.大片坏死

13.  早期胃癌的概念是

A.只限于粘膜内 B.未侵犯肌层 C.未侵犯粘膜下层 D.肿瘤直径在2cm以内 E.无淋巴结转移

14.  电镜下显示内皮下有免疫复合物沉积,考虑:

A.急性肾炎 B.快速进行性肾炎 C.膜性肾炎 D.膜性增生性肾炎Ⅰ型E. 膜性增生性肾炎Ⅱ型

15.  下列哪项属恶性肿瘤?

A.淋巴管瘤 B.腺淋巴瘤 C.无性细胞瘤 D.葡萄胎 E.骨母细胞瘤

16.  有一年轻妇女,在分娩过程中突然呼吸困难,口唇及四肢末端发绀而死亡。尸检见肺血管内有角化上皮等物质。此病例可能患下列哪种疾病?

A.血栓栓塞 B.气体栓塞 C.脂肪栓塞 D.羊水栓塞 E.肿瘤细胞栓塞

17.  卵巢囊性肿物,切面见有毛发、皮脂样物,镜下见皮肤鳞状上皮、毛囊、皮脂腺、支气管上皮及纤维脂肪组织。此病可诊断为:

A.纤维瘤 B.毛发上皮瘤 C.成熟型畸胎瘤 D.未成熟型畸胎瘤 E.错构瘤

18.  有一中年妇女,患有高血压病,心前区不适感,与其夫吵架后,吃完午饭休息,出现头痛伴左侧肢体麻木,不能活动,送医院途中死亡。试推测引起死亡的可能性病变是:

A.心肌梗死 B.胰腺炎 C.脑出血 D.心衰 E.高血压脑病

19.  一病人患病3周,持续性高热,心动迟缓,腹胀腹泻,因中毒性休克死亡。尸检见弥漫性腹膜炎、回肠淋巴小结肿大、坏死及溃疡形成,肝脾肿大。应诊断为:

A.急性坏死性肠炎 B.细菌性痢疾 C.阿米巴痢疾 D.肠结核 E.肠伤寒

20.  胃窦部有一圆形溃疡,直径2cm,溃疡较浅,边缘不整齐,外形火山口状。其诊断最可能为:

A.急性胃溃疡 B.慢性胃溃疡 C.应激性溃疡 D.早期凹陷型胃癌 E.溃疡型胃癌

五、问答题(共20分):

1.  试述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形态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10分)?

2.  举例说明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交界性肿瘤的概念(10分)?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5:02
病理学试题库

(2005年5月修订版)



英文名词





Acidophilic body

Aging

Amniotic fluid embolism

Anemic infarct

Apoptosis

Apoptotic bodies

Arteriolar nephrosclerosis

Aschoff cell

Atheroma

Atrophy

Ballooning change

Borderline tumor

Brain hernia

Bridging necrosis

Brown atrophy

Brown induration

Cachexia

Caisson disease

Caput medusae

Carbuncle

Carcinoma simplex

Carcinosarcoma

Carcinoma in situ

Caseous necrosis

Caterpillar cell

Cervical intraeptithelial neoplasia

Chloroma

Choriocarcinoma

Chronic cor pulmonale

Clear cell carcinoma

Coagulative necrosis

Comedocarcinoma

Concentric hypertrophy

Cor villosum

Crescent

Crossed embolism

Decompression sickness

Degeneration

Differentiation

Disease

Dysplasia

Dystrophic calcification

Ectopic endocrine tumor

End-stage kidney

Eosinophilic abscess

Fatty infiltration

Fatty liver

Furuncle

Gangrene

Goodpasture’s syndrome

Granulation tissue

Granuloma

Growth factor

Growth fraction

Gumma

Heart failure cell

Heterogeneity

Hyaline change

Hyaline thrombus

Hydatidiform mole

Hyperplasia

Hypertensive crisis

IgA nephropathy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Inflammatory mediator

Intestinal metaplasia

Karyolysis

Karyorrhexis

Keratin pearl

Linitis plastica

Lipoid nephrosis

Lobular pneumonia

Mallory’s body

Medullary carcinoma

Metaplasia

Microaneurysm

Mirror image cell

Mitral stenosis

Mural thrombus

Myofibroblast

Nabothian cyst

Necrosis

Nephrotic syndrome

Nodular goiter

Nutmeg liver

Organization

Paget’s disease

Phlebolith

Phlegmonous inflammation

Piecemeal necrosis

Pipe stem cirrhosis

Precancerous lesions

Primary complex

Proto-oncogene

Pseudolobule

Pse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

Pseudotubercle

Psychosomatic disease

Pulmonary carnification

Pulmonary emphysema

Purulent catarrh

Pyemia

Pyknosis

Recanalization

Retrograde embolism

Septic infarct

Signet-ring cell

Silicotic nodule

Simmond’s disease

Spider nevi

Subcutaneous nodule

Sudden coronary death

Teratoma

Thrombosis

Tubercle

Tuberculoma

Typhoid nodule

Uremia

Ventricular aneurysms

Verrucous endocarditis

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



                                                        (何琼琼)





第一部分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

一、是非题`

1.湿性坏疽属液化性坏死,而干性坏疽属凝固性坏死。(    )

2.坏死细胞核的改变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    )

3.不完全再生早期常以肉芽组织代替坏死组织。  (    )

4.纤维素样变性实质上就是纤维素样坏死。(    )

5.肉芽组织及肉芽肿内均有较多的纤维母细胞。  (    )

6.脂肪变性有时也可以见于细胞外。(   )

7.气球样变性是脂肪变性的一种类型,制片过程中脂肪溶解,细胞呈气球样。(    )

8.脑组织坏死多属凝固性坏死。(    )   

9.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称肥大。(  )

10.干酪样坏死的镜下特征是组织轮廓保持一段时间。(   )

11.骨再生能力弱,因此骨折后须固定。(    )

12.坏疽是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而形成的特殊形态。(   )

13.萎缩的器官其体积均缩小。  (    )

14.变性是指细胞内出现了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增多。 (    )

15.凡是组织器官的体积变小都称为萎缩。  (    )

16.气球样变,水变性、脂肪变性和纤维素样变性均属可复性的病变。(   )

17.结缔组织玻变在镜下可见一片模糊的颗粒状无结构的红染物质。 (    )

18.生理性再生属完全再生,而病理性再生属于不完全再生。(   )

19.外周神经纤维损伤时,如其相连神经细胞未受损,可完全再生。(    )

20.骨和软骨的再生能力很强.故损伤后一般均能完全再生。 (    )   

21.机体组织细胞的死亡称坏死.是一种不可逆性的损伤。  (    )

22.干酪样坏死及脂肪坏死均属凝固性坏死。  (    )

23.骨折后骨组织可通过完全再生而修复。  (    )

24.肺出血性梗死并腐败菌感染即为湿性坏疽。 (    )

25.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伴感染的伤口。 (    )

26.支气管粘膜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属于适应性改变。 (    )



二、填空题

  1.骨折愈合的过程可分为        、        、        、       四个阶段。

  2.鳞状上皮化生最常见于        、        。

  3.Mallory小体是指                            。

  4.坏死的结局有        、        、        、        。

  5.常见的变性有        、        、        、        、        。

  6.常见病理性萎缩有      、      、      、      、      五种。

  7.机体的适应性改变有        、        、        、        四种类型。

  8.形态学上可将坏死分为       、       、       、       四种类型。

9.玻璃样变性有        、        和        三种。

  10.按再生能力,可将人体组织或细胞分为      、      、       三类。

  11.苏丹Ⅲ染色可将                   。

  12.水变性和脂变的原因常是        、        、        。

13.肉芽组织镜下主要由        和        构成。

14.水变性、脂肪变性最常见于       、       、       等脏器。

15.坏死细胞的细胞核改变有       、       和       。

16. 再生能力最强的细胞有       、       等.不能再生的细胞有       。  

再生力弱或不能再生的组织或细胞损伤后通过          修复。

17.常见的细胞内变性有        、        、        、         。

18.伤口愈合的过程是        、        、        和        。

三、名词解释

化生(Metaplasia);变性;虎斑心;萎缩;酶解性组织坏死;机化;肉芽组织;

坏死;瘢痕组织(iscar tissue);坏疽;水变性;肥大与增生;再生;

Mallory小体;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核碎裂(karyopyknosis);

气球样变性(ballooning degeneration);

四、选择题

单选题

    1.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

       A.肺                     B.阑尾                     C.膀胱

       D.四肢                   E.子宫

    2.细胞水肿和脂变常发生在:

       A.肺、脾、肾                                             B.心、脾、肺

       C.心、肝、肠                                             D.肝、肾、脾

       E.心、肝、肾

    3.下列哪种组织再生能力最强:

       A.腺体                    B.骨骼肌                     C.神经细胞

       D.软骨                    E.平滑肌

4.缺碘所致的甲状腺肿大属于:

A.过再生性增生              B.再生性增生

C.甲状腺肥大                D.内分泌障碍性增生

E.甲状腺增生合并肥大

5.“肥大”是指:

A.实质细胞数目增多

B.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C.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D.是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E.间质增生   

6.在组织学上看到有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时.说明:

A.细胞正开始死亡                                B.细胞的功能还有可能恢复

C.细胞的功能虽然可能恢复.但已极为困难

D.细胞已经死亡了一段时间

E.细胞浆可能还没有发生改变

7.肉芽组织是由……组成:

A.吞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B.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

C.新生毛细血管和单核细胞

D.单核细胞、巨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成的结节

E.以上都不是

8.一种成熟的组织变成另一种成熟组织的过程称:

A.机化                           B.钙化                    C.分化

D.化生                           E.适应

9.四肢骨折石膏固定后引起的骨骼肌萎缩.主要属于:

A.神经性萎缩                 B.废用性萎缩           C.压迫性萎缩

D.营养不良性萎缩          E.生理性萎缩

10.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于:

A.肺             B.肾             C.脑      D.心      E.肝

11.细胞水肿发生的机理是:

A.内质网受损                                   B.线粒体受损

C.高尔基氏器受损                               D.核糖体受损

E.中心体受损

12.按组织再生能力的强弱来比较.下列各组的排列哪个是正确的?

A.结缔组织>神经细胞>肝细胞

B.软骨>腱>肾小球                             C.骨>平滑肌>神经细胞

D.鳞状上皮细胞>横纹肌>周围神经纤维

E.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髓细胞>脂肪细胞

13.细胞萎缩在电镜下最显著的特点是:

    A.肌丝增多                                B.线粒体增多

C.滑面内质网增多                    D.粗面内质网增多

E.自噬泡增多

14.组织损伤后由结缔组织增生来修补的过程称:

            A.再生                     B.增生                         C.化生

D.机化                         E.不完全再生

15.细胞缺氧.细胞膜受损.细胞内出现:

            A.钠多,钾多,水多                    B.钠少,钾多,水少

           C.钠多,钾少,水多                   D.钠多,钾少,水少

     E.钠少,钾多,水多

16.全身营养不良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或器官是:

            A.骨骼肌                B.脂肪组织           C.肝

           D.脑                    E.心肌

17.大块疤痕可引起:

            A.关节运动障碍          B.器官表面凹陷        C.器官变形              

D.腔室狭窄              E.以上均可

18.虎斑心见于:

            A.白喉                                 B.中毒                            C.严重贫血

             D.肥胖                        E.高脂血症

19.下列肾小管变性中.哪种损害最早?

      A.气球样变                                 B.水变性                     C.脂变

             D.细胞内钙盐沉着                   E.细胞内玻变

20.下列各项中哪个是错误的?

            A.机化乃是用肉芽组织来取代坏死组织或异物的过程

B.单核细胞的溶酶体如果功能发生异常则不能很好的将异物排除或机化

      C.包裹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机化过程

D.机体对外界侵入体内的异物.总是以机化的方式加以处理

E.机化对机体是有利的.但有时也可带来不良后果

21.支气管粘膜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常属于下列哪一种改变

A.分化不良                     B.不典型增生         C.不完全再生

            D.癌前期改变                   E.适应性改变   

22.下列各种组织哪一种再生能力最强?

            A.骨骼肌                              B.神经节细胞         C.心肌

            D.神经胶质细胞               E.软骨

23.以下哪一项原因不引起萎缩?

         A.肾盂积水                   B.慢性肝淤血              C.垂体功能低下

          D.四氯化碳中毒             E.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坏死

多选题:

1.在萎缩的器官中,体积变小或数量减少的细胞主要是:

    A.血管内皮细胞                    B.脂肪细胞     

C.纤维结缔组织                    D.实质细胞

2.健康的肉芽是:   

A.鲜红色                           B.对细菌的侵入有抵抗力   

C.触之易出血                       D.分泌物多

3.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出现机化过程?

A.手术中所使用的缝线残留于组织中         B.较大的血肿   

C.组织内死亡的寄生虫虫卵                           D.心肌梗死

4.下列情况有增生性改变的有:

            A.再生    B.机化    C.化生    D.肿瘤

5.下列记述中哪些是错误的?

A.移行上皮可现鳞状上皮化生         

B.胃粘膜上皮可出现肠上皮化生

C.宫颈腺上皮可出现鳞状上皮化生

D.呼吸道粘膜可出现小肠上皮化生



五、问答题

    1.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在形态学上如何鉴别?

    2.试述肉芽组织的形态和功能。

3.试以断肢再植为例说明组织的再生能力和类型,并根据所学习的病理学知识分析影响断肢再植成功的病理学因素。   

(肖德胜)

第二部分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是非题   

1.        肾贫血性梗死晚期仍可见其组织粗略轮廓。(    )

2.        DIC是指微血管内有广泛的纤维素性血栓形成。(    )

3.        含铁血黄素是在巨细胞内形成的。(    )

4.        含铁血黄素是血红蛋白衍生物,它都在吞噬细胞内形成。(    )

5.        脑缺血性梗死属凝固性坏死。 (    )

6.        痰液中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均称为心衰细胞。  (    )

7.        肾贫血性梗死一段时间内镜下仍可保存其组织轮廓。(    )

8.        肺褐色硬化是由于慢性右心衰所致。(    )

9.        肺与肠多发生出血性梗死。(    )

10.    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

11.    透明血栓主要由血小板构成。(    )

12.    肺褐色硬化是由慢性左心衰所致。(     )

13.    左心衰时.肺组织内出现的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叫尘细胞。(    )

14.    贫血性梗死是凝固性坏死.而出血性梗死多是液化性坏死。(    )

15.    主要由白细胞构成的血栓称白色血栓。(    )

16.    血栓形成的前提是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

17.    微血栓由纤维素构成.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     )

18.    血栓形成对机体有害无利。 (    )

19.    胃肠道动脉性充血时.可致腺体分泌增加.消化功能增强。(    )

20.    潜水员病就是因为血液中重新释放的C02和氮气所造成的栓塞。(    )

二、填空题

    1.血栓形成的条件有         、         、         。

2.淤血可造成的后果有         、         、         、         。   

3.血栓可有         、         、        和        四种类型。

    4.出血性梗死的条件         、         。

    5.出血可分为                  和                  两类。

    6.栓塞类型有         、         、         、         等。

    7.长骨骨折的病人可能发生            栓塞。

三、名词解释

    槟榔肝(Nutmeg liver);心衰细胞;血栓形成;贫血性梗死(Anemic infarct);

    淤血(Congestion);静脉石;栓子;肺褐色硬化;梗死;栓塞;

    出血性梗死;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漏出性出血;羊水栓塞;出血;

四、选择题

单选题

1.槟榔肝是由____引起的:

A.肝脂变                             B.肝水变性

C.门脉性肝硬化                       D.慢性肝淤血

E.坏死后性肝硬化

2.下列哪项不是慢性淤血的后果:

A.实质细胞的增生                                 B.出血

C.含铁血黄素沉积                                        D.间质细胞增生

E.可并发血栓形成

3.下列哪个器官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A.心    B.肾    C.肺    D.脑    E.脾

4.股静脉血栓脱落常栓塞:

           A.下腔静脉                B.右下肢大静脉              C.右心房

           D.右心室                      E.肺动脉

5.下列梗死中,哪项属于液化性坏死?

            A.肺梗死                              B.脑梗死                          C.肠梗死

      D.肾梗死                               E.脾梗死   

6.右心衰竭时引起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A.肺、肝及胃肠道                                     B.肝、脾及胃肠道

C.脑、肺及胃肠道                                     D.肾、肺及胃肠道

E.脾、肺及胃肠道

7.肺栓塞的后果包括以下几点,但除外

            A.急死                    B.肺梗死                  C.间质性肺炎

D.肺动脉高压               E.右心房扩大

8.右上肢静脉血栓脱落主要栓塞于

   A.肺动脉                     B.脑动脉                  C.肝动脉

   D.心冠状动脉       E.以上均不是

9.栓子是:

      A.循环血液内脱落的血栓               B.循环血液内脱落的菌落

      C.循环血液内不溶于血液的异物         D.循环血液内脂肪和空气

      E.以上都不是

10.右下肢静脉血栓脱落主要栓塞于:

    A.肺动脉                      B.下腔静脉                       C.右心房

    D.右心室              E.右下肢大静脉

11.下述关于肺淤血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   

     B.肺泡内中性白细胞和纤维素渗出   

     C.肺泡腔内有水肿液

     D.可发生漏出性出血   

     E.常可见心衰细胞

12.股静脉血栓形成时.下述哪种结局不易发生?

     A.阻塞血流              B.机化                          C.脱落

     D.钙化                         E.血流完全恢复正常

13.有关慢性肝淤血的叙述中,下列哪一项不妥?

       A.中央静脉扩张                                 B.肝窦扩张

     C.肝细胞有萎缩                           D.门静脉扩张

    E.部分肝细胞脂变

14.循环血液中的凝血块,随血流运行至相应大小的血管,引起管腔阻塞的

过程叫做:

    A.血栓         B.血栓形成       C.血栓栓塞

    D.梗塞         E.血栓栓子   

15.下述因素哪种与血栓形成无关?   

    A.血管内膜损伤                  B.血流缓慢

    C.血小板数量增多                D.癌细胞崩解产物

    E.纤维蛋白溶酶增加

16.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双重血液循环的器官不易发生梗死

    B.全身血液循环状态对梗死的形成无影响

    C.动脉痉挛促进梗死的形成

    D.有效的侧支循环的建立可防止梗死的发生

    E.梗死多由动脉阻塞引起

17.心衰细胞是由于:

A.心衰时肺泡内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

    B.心衰时肺泡内巨噬细胞吞噬了尘埃颗粒

    C.心衰时肺泡内巨噬细胞吞噬了纤维素样坏死物

    D.心衰时巨噬细胞的集聚    E.以上都不是

18.慢性肺淤血的镜下改变,下列哪一项应该除外?

     A.肺泡腔内有心衰细胞                      B.肺泡壁增宽

C.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D.切面为棕红色

E.肺内支气管扩张

多选题   

1.肺梗死常为出血性梗死,其原因是:

    A.双重血循环                 B.组织疏松

    C.淤血                       D.动脉树枝状分布

2.血管内膜损伤容易形成血栓,其原因是:

    A.损伤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

    B.损伤内皮释放二磷酸腺苷

    C.裸露的胶原纤维吸附血小板

    D.裸露的胶原纤维激活第Ⅲ因子

3.淤血的病理变化及后果

    A.淤血性水肿                B.淤血性出血

    C.实质细胞变性              D.血压降低  

4.脾贫血性梗死的肉眼形态:

    A.梗死灶为灰白色            B.切面呈扇形或楔形

    C.梗死灶尖向脾门,底向器官的表面

    D.梗死灶周围有充血出血带

五、问答题

1.试用槟榔肝的镜下改变解释其肉眼病变特征。

2.试用肺褐色硬化的镜下改变,解释其肉眼病变特征。

3.静脉淤血、血栓形成、栓塞及梗死之间有何联系?

(肖德胜)

         第三部分   炎症

一、是非题

     1.发生在粘膜的纤维素性炎症又称假膜性炎。(    )

     2.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是变质、渗出、增生。(    )

     3.表面化脓是指浆膜或粘膜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

     4.绒毛心的进一步发展机化,可引起心包纤维素性粘连。(    )

     5.发生在浆膜的浆液性炎称浆液性卡他。(  )

     6.蜂窝织炎是弥漫性化脓性炎,脓肿是局限性化脓性炎。(    )

     7.细菌性痢疾及大叶性肺炎均为纤维素性炎症。 (  )

     8.乙型脑炎是一种以渗出为主的炎症。(  )

     9.在慢性炎症中,嗜中性粒细胞最常见。  (    )

     10.阿米巴肝脓肿属于一种变质性炎症。    (  )

     11.炎症病灶中血管腔内白细胞称之为炎症细胞。    (  )

     12.脑脓肿是一种以渗出为主的炎症。    (  )

     13.化脓性炎症不一定是化脓菌所引起。    (  )

     14.纤维性粘连就是结缔组织引起的粘连。    (  )

     15.阿米巴肝脓肿是一种以变质为主的非化脓性炎症。(    )

     16.阿米巴肝脓肿是肝组织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    )

     17.喉白喉为一种纤维素性炎症。 (  )

     18.细菌性痢疾的基本病变是纤维素性炎症。    (  )

     19.绒毛心是发生于心外膜的纤维素性炎症。(    )  

     20.增生为主的炎症多见于慢性炎症。       (    )

     21.脓肿属于一种变质性炎。       (    )

22.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    )

23.肉芽肿就是肉芽组织。 (    )

24.乙型脑炎属于一种变质性炎症。  (    )

25.肉芽肿主要是由巨噬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

26.炎症病灶血管腔内的白细胞并非炎性细胞。 (    )

27.发生在粘膜的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称为纤维素性卡他性炎症。(    )

二、填空题

     1.发生在心外膜的纤维素性炎症又称           。

     2.肉芽肿大致可分为         和         两类。

3.急性炎症过程主要有         、         、         三个方面的变化。                  

         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是血液动力学的主要变化。  

4.体液中产生的炎症介质可归为         、         、         三种。

5.渗出性炎症分为         、         、         、         四类。

6.根据渗出物的主要成分及炎症发生的部位.可以从形态学上将炎症分为

         、         、         和         炎症。

       7.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为         、         、         。

8.化脓性炎症的病理类型有         、         、         。

9.化脓性炎症以         为主.慢性炎症以       、      细胞为主;寄生虫感染时以         细胞为主。

10.根据炎症病变特点,急性菌痢属         炎症;阿米巴痢疾属         

炎症;乙脑属         炎症;流脑属         炎症。

11.举例:以变质为主的炎症有         、         、         。以渗出为主的炎症有         、         、         。以增生为主的炎症有         、         、         。

12.慢性炎症病变是以         为主,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是         、

         、         。

13.常见炎症性疾病举例:

变质性炎:         、         、         。假膜性炎:           、

           。化脓性炎:         、         、         。

急性增生性炎         、         、         。肉芽肿性炎:          、

         、         、         、         。

14.纤维素性炎症好发部位为         、         、         。

15.急性炎症中以增生病变为主的疾病有         和         。

16.在不同的炎症病灶中.巨噬细胞可转化为       、       、       、

等细胞。

17.纤维素性炎症发生在粘膜时称         炎症。

18.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为       、       、       、       和       。  19.巨噬细胞在不同疾病时可表现为不同态.如       、       、       、

       、       、       。

20.炎症局部引起疼痛的炎症介质可能有       、       和       。

21.根据基本病变,病毒性肝炎是以      为主的炎症;伤寒病是以      

为主的炎症,脓肿是以       为主的炎症。

三、名词解释

肉芽肿;栓塞性脓肿;绒毛心;化脓性炎症;脓肿;蜂窝织炎;渗出;积脓;菌血症;假膜;炎性息肉;炎细胞浸润;脓毒败血症;脓性卡他;化脓;炎性肉芽肿;败血症;假膜性炎;炎症介质

四、选择题

单选题  

1.在慢性炎症中,下列哪种细胞最常见?

   A.嗜酸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中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巨噬细胞

2.下列哪项是变质性炎症?

           A.肾盂肾炎                                       B.菌痢

C.大叶性肺炎                                                        D.阿米巴肝脓肿              

E.阑尾炎

3.下列哪一种不是渗出性炎症?

   A.卡他性炎症                     B.乙型脑炎       C.流行性脑膜炎

   D.肾盂肾炎                     E.脓肿

4.在葡萄球菌感染的炎症反应中所见到的主要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嗜中性粒细胞   

5.炎症的渗出主要由于:

   A.血液动力学改变                  B.血管壁通透性改变

   C.小静脉血栓形成                  D.循环血量增加

   E.组织间液比重降低

6.哪一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

   A.浆液性炎                       B.假膜性炎                     C.化脓性炎

   D.感染性肉芽肿性炎     E.出血性炎

7.下列哪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

   A.假膜性炎症          B.大叶性肺炎     C.卡他性炎症

   D.阿米巴肝脓肿        E.流脑

8.溶血性链球菌最常引起:

   A.蜂窝织炎            B.假膜性炎       C.坏死性炎

   D.脓肿                E.出血性炎

9.下列关于炎症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A.嗜中性粒细胞浸润通常是急性炎症的标志

    B.慢性炎症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

    C.淋巴细胞浸润并非总是慢性炎症的特征

    D.嗜中性粒细胞游出后必然引起局部单核细胞增多

    E.白细胞渗出只见于急性炎症早期

10.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和淋巴细胞最常见于:

    A.急性炎症           B.肉芽组织       C.伤口愈合处   

    D.慢性炎症           E.化脓性炎症

11.下列哪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

    A.假膜性炎症         B.卡他性炎症     C.肾盂肾炎

    D.乙型脑炎           E.流行性脑炎

12.下列哪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

A.淋病    B.绒毛心          C.肾盂肾炎   D.菌痢    E.肠伤寒13.关于炎症的概念,较恰当的说法是:  

    A.白细胞对细菌的一种作用                     B.由损伤引起的细胞变化

    C.细胞生长异常的一种形式                  D.充血、水肿的一种形式

    E.组织对损伤的一种防御为主的反应

14.急性炎症时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一般按下列顺序发生:

    A.血流速度减慢→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细动脉短暂收缩→白细胞附壁

    B.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细动脉短暂收缩→白细胞附壁→血流速度减慢

C.细动脉短暂收缩→血流加速→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减慢→白细胞附壁

D.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白细胞附壁→血流速度减慢   

E.细动脉短暂收缩→血流速度减慢→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白细胞附壁

15.以变质为主的炎症,其实质细胞的主要变化是:

    A.增生和再生                B.萎缩和变性

    C.变性和坏死                D.增生和变性

    E.坏死和萎缩   

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

    A.卡他性炎症                B.阿米巴肝脓肿

    C.假膜性炎                  D.绒毛心

    E.大叶性肺炎

17.多核巨细胞不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伤寒                B.结核           C.霍奇金病

    D.血吸虫虫卵结节      E.异物肉芽肿

18.下列哪项不是渗出性炎?

A.大叶性肺炎          B.钩体病         C.阑尾炎                  

D.绒毛心                                  E.Pautrier微脓肿

19.下列有关炎症的理解,哪项不正确?

    A.血管反应是炎症的中心环节

    B.对机体损害的任何因素均可为致炎因子

    C.炎症对机体有利,又有潜在危害性

    D.凡是炎症都运用抗菌素抗炎

    E.炎症既有局部反应,又有全身反应

五、问答题

1、炎症的基本病变有哪些?举例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炎性渗出物中含有哪些成分?各有何意义?

3、纤维素性炎症常发生在哪些部位?各有何特点?

4、试以皮肤生疖为例简述炎症的结局。

(李景和)

第四部分  肿瘤

一、是非题

1.        “癌症”是癌与肉瘤的统称。  (    )

2.        癌珠就是角化物质。  (    )

3.        肝癌转移到肺称肺转移性肝癌。 (    )   

4.        肿瘤的异型性愈小,表示其恶性程度愈高。 (    )  

5.        间变细胞一般是指缺乏分化状态的恶性肿瘤细胞。 (    )

6.        肝癌转移到肺称肝转移性肺癌。 (    )

7.        恶性肿瘤细胞一旦侵入淋巴管或血管就称为转移。(    )  

8.        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为恶性肿瘤,黑色素瘤、精原细胞瘤为良性肿瘤。(    )

9.        肿瘤细胞异型性越大,分化就越好,恶性度就越小。 (    )

10.    癌常沿淋巴道转移而肉瘤多经血道转移。(    )

11.    由动脉发生的良性肿瘤称动脉瘤。 (    )

12.    癌珠是指高分化鳞癌癌巢中呈同心圆层状排列的角化物。(    )

13.    癌前病变是一种良性病变。 (    )

14.    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 (    )

15.    肿瘤异型性越小,说明分化程度越高。 (    )

16.    浸润性生长的肿瘤全为恶性肿瘤。(    )

17.    血管瘤呈膨胀性生长。(    )

18.    肿瘤的特点取决于肿瘤的实质。(    )

19.    尤文氏瘤、室壁瘤和创伤性神经瘤均是肿瘤。 (    )

20.    肿瘤的异型性是指肿瘤在细胞形态及组织结构上与其起源组织所存在的差异性。(    )

21.    霍奇金淋巴瘤中,淋巴细胞为主型愈后最好。 (    )

22.    霍奇金淋巴瘤中,结节硬化型愈后最好。 (    )

23.    肿瘤均表现为局部肿块。(    )

24.    霍奇金淋巴瘤中,淋巴细胞消减型的愈后最差。(    )

25.    R-S细胞是诊断霍奇金淋巴瘤的重要依据。(    )

26.    单纯癌属于一种低分化腺癌。(    )

27.    肿瘤的分级就是肿瘤的分期.二者意义相同。(    )

28.    所有的良性肿瘤均呈膨胀性生长。(    )

29.    蕈样霉菌病是由于真菌感染而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

30.    神经母细胞瘤,精原细胞瘤.骨母细胞瘤均为恶性肿瘤。(    )

二、填空题

1. 肿瘤的生长方式有       、       、       三种。

   肿瘤的转移途径有       、       、      

2.常见的癌前病变有      、      、      、      、      。

3.肝癌转移到肺称                  。

4.恶性淋巴瘤包括         、         二大类。

5.肿瘤的异型性表现包括         和         。

6.来源于被覆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称为             。

7.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组织学类型有       、       、        、        四型。其中       型预后最差。

8.肿瘤命名的原则是       、       、        。

9.肿瘤的分类是以肿瘤的       和       为依据。

10.良性肿瘤最常见的生长方式为       和       。

11.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生长方式为               。

三、名词解释

继发瘤;实性癌;转移与继发瘤;单纯癌;异质化;间变;非典型增生;

肌纤维母细胞;癌肉瘤(Carcinosarcoma);肿瘤的异型性;癌前病变;肉瘤;  原位癌;镜影细胞;交界性肿瘤;畸胎瘤;恶病质;乳头状瘤;Teratoma;蕈样霉菌病;APUD瘤;Red-Sternberg cells;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disease);绿色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四、选择题   

单选题

1.来源于三个胚层组织的肿瘤称:

A.癌肉瘤                     B.混合瘤                            C.畸胎瘤

D.错构瘤                   E.胚胎瘤

2.下列哪项不是肉瘤的特征:

A.多见于青少年                                      B.瘤细胞呈巢状

C.多经血道转移                                      D.切面呈鱼肉状

E.瘤细胞间有网状纤维

3.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依据是:

     A.肿瘤的肉眼形态              B.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C.肿瘤的大小                  D.肿瘤的异型性

     E.肿瘤的继发改变

4.下列哪项不是真正的肿瘤?

     A.霍奇金淋巴瘤                B.白血病

     C.结核瘤                      D.Ewing\'s瘤

     E.黑色素瘤

5.下列哪种是来源于上皮细胞的肿瘤?

   A.毛细血管瘤                 B.淋巴管瘤

   C.乳头状瘤                   D.畸胎瘤

   E.神经鞘瘤

6.下列哪项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

   A.白血病                     B.恶性神经鞘瘤

   C.恶性黑色素瘤               D.恶性间质瘤

   E.恶性畸胎瘤

7.下列哪种形态的肿块癌的可能性大?

    A.乳头状              B.火山口状溃疡                C.质硬

    D.灰白色                 E.肿块大

8.下列哪项不是肿瘤组织的继发改变?

   A.钙化 B.粘液变     C.囊性变     D.玻变   E.恶性变

9.良性肿瘤的异型性表现为:

    A.瘤细胞多形性                                   B.瘤细胞核的多形性

    C.瘤实质及间质排列紊乱               D.病理性核分裂

    E.核浆比例异常增大

10.肿瘤的特殊性决定于:   

    A.肿瘤的实质                                     B.肿瘤的间质

    C.肿瘤的转移                                     D.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

    E.肿瘤细胞的核分裂   

11.下列哪一种不属于真正的肿瘤?

    A.蕈样霉菌病               B.白血病                            C.葡萄胎                    

D.动脉瘤                                  E.类癌

12.肿瘤分化越高:

A.恶性程度越高          B.转移越早              C.恶性程度越低          D.对放射治疗敏感            E.预后越差

13.肿瘤代谢的特点不包括:

    A.DNA和RNA合成增强                   B.蛋白质合成与分解均增强

    C.与正常母组织代谢相比具有质的差别

    D.肿瘤组织内氧化酶↓和蛋白质分解酶↓

    E.主要是无氧糖酵解获取能量

14.下列哪项不是真正的肿瘤?

    A.蕈样霉菌病                   B.霍奇金淋巴瘤

    C.白血病                              D.Paget\'s病

    E.室壁瘤

15.下列哪种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A.恶性淋巴瘤                                  B.恶性神经鞘瘤

    C.恶性黑色素瘤                                D.恶性间皮瘤

    E.恶性畸胎瘤

16.关于粘液癌的描述.下列哪项除外?

    A.是一种低分化腺癌                                                   B.可有不同程度的粘液池形成

    C.可有印戒细胞                                       D.肉眼往往呈半透明的胶冻状

    E.对放疗不敏感但化疗效果好

17.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依据是:

    A.肿瘤有出血坏死                              B.肿瘤的异型性

    C.肿瘤的大小                                  D.肿瘤的肉眼形态

    E.肿瘤有溃疡形成   

18.下列哪种不是恶性肿瘤?

    A.肾母细胞瘤                                 B.krukenberg瘤

    C.软骨母细胞                                 D.Ewing瘤

    K.蕈样霉菌病

19.下列哪项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A.恶性神经鞘瘤               B.恶性黑色素瘤

    C.癌肉瘤                     D.恶性间皮瘤

    E.甲状腺乳头状癌

20.良性肿瘤的异型性主要表现在

    A.瘤细胞大                   B.瘤细胞核大

    C.核仁大                     D.核浆比例失常

    E.实、间质排列紊乱

21.肺转移性癌指的是:

    A.肺癌转移至肝               B.肺癌转移至肺

    C.肝癌和肺癌同时转移到它处   D.肝癌和肺癌互相转移

    E.它处的癌转移到肺

22.诊断恶性肿瘤的依据是:

    A.恶病质                     B.局部淋巴结肿大

    C.肿块增大快                 D.细胞异型性明显

    E.局部红、肿、痛

23.下列哪些符合鳞状细胞癌的特征?

    A.多经淋巴道转移        B.浸润性生长

    C.有癌珠形成            D.可发生于原来没有鳞状上皮覆盖的组织

E.菜花状肿块

24.下列哪一项是恶性肿瘤细胞的形态特点?

    A.核大          B.多核          C.核仁大         

D.有核分裂      E.出现病理性核分裂

25.下列除哪一项外.其余均属于癌前病变?

    A.纤维囊性乳腺病          B.十二指肠溃疡

    C.粘膜白斑                D.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

    E.小腿慢性溃疡

26.下列哪项肿瘤最常转移到肝

    A.乳腺癌                    B.膀胱癌

    C.结肠癌                    D.前列腺癌

    E.肛管癌   

27.下列哪项不是胃粘液癌形态特点?

    A.半透明、胶冻状            B. 印戒细胞

    C.溃疡状                    D. 息肉状

E.癌珠

28.肿瘤血道播散最常见的部位是:

    A.肺、胸膜.脑              B.肺、肾、胃、脾

    C.肝.腹膜、骨、肾          D.肝、肺

    E.肝、腹膜、脑

29.肿瘤是局部组织的

    A.变性    B.化生    C.畸形     D.异常增生  E.再生

30.下列哪个不是恶性肿瘤?

    A.无性细胞瘤               B.精原细胞瘤

    C.畸胎瘤                   D.淋巴瘤

    E.白血病

五、问答题

1.试以结肠腺瘤及结肠腺癌为例,说明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2.试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3.根据食道的正常组织结构,写出其可能发生的肿瘤名称。

    4.简述癌与肉瘤的区别。

    5.在切片中,高分化鳞癌与高分化腺癌各有何形态特征?

    6.以高分化鳞癌和纤维肉瘤为例,说明癌和肉瘤的区别。

    7.抹片中正常细胞与恶性肿瘤细胞如何区何。

    8.何谓转移瘤?简述肝脏和肺脏转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9.如何正确区别良恶性肿瘤? 并举例说明。

    10.根据结肠的正常组织结构,分析可能发生哪些肿瘤,写出其名称。

    11.何为癌、肉瘤?试举例说明两者的区别。

    12.试以纤维瘤、纤维肉瘤为例,详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13.试述肿瘤的命名原则,并各举一例说明之。

    14.试述脱落细胞涂抹片中癌细胞的诊断指标。   

    15.在脱落细胞学中,如何鉴别鳞癌与腺癌细胞?

(周建华)



第五部分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是非题

1.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发生在大、中型动脉。(    )

2.风湿性心内膜炎时,瓣膜上赘生物容易脱落引起栓塞。(    )

3.风湿性心肌炎时在心脏间质有风湿小体形成。(    )

4.高血压性肾萎缩称原发性肾萎缩。(    )  

6.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常发生在已有病变的瓣膜上。(    )

6.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也可以导致关节畸形。(    )

7.二尖瓣狭窄也可引起左、右房室扩张,肥大。(    )

8.风湿病是一种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直接引起的疾病,常累及全身结缔组

织。(   )

9.高血压主要引起全身大、中动脉硬化。(     )

10.凡是血压超过140/90mmHg者,统称高血压。(    )

11.特发性高血压就是高血压病。(    )

12.主动脉狭窄可引起左心室向心性肥大。(    )

13.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之赘生物脱落后可引起栓塞性小脓肿。(    )

14.高血压脑溢血常发生于内囊部。(    )

15.二尖瓣狭窄病人心脏病变以左室肥大为主。(    )

16.急性风心病时瓣膜上的疣状赘生物实质上是析出性血栓。

17.低密度脂蛋白(LDL)与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18.高血压主要累及病人的细小动脉。  (    )

19.风湿性心包炎形成绒毛心,纤维素在心包脏壁两层间形成粘连而导致缩窄性心包炎。(    )

20.风湿病是链球菌直接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

21.二尖瓣瓣膜病和高血压病时,可导致肺淤血而引起右心衰竭。(  )

二、填空题

1.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分为          、          、          三个期。

2.粥样斑块的继发性变化有      、      、      、      、     。

3.高血压常见死因有          、          、          。

4.心肌梗死的合并症及后果可能为    、    、    、    、   、     。

       5.动脉粥样硬化症,根据病变发展经过,可分为          、          、

          、          、          。

       6.心肌梗死最常累及的病变分为         及          。

       9.心肌梗死的继发改变有     、     、    、    、     、     、     。

        10.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分为          、          、          和

        四个时期。   

11.风心病最常受累的瓣膜是        ,其次是        。

12.可使左心室壁增厚的心脏病有       、       、        、        等。

13.高血压可分为         、        、        三个时期。

14.动脉粥样硬化症病变主要累及的是       动脉,而高血压的病变主要累及       动脉。

15.风湿病按病变过程可分为       、       、       三期.变质性病变以         为特征;增生性病变以            为特征。

16.心肌梗死的原因        、        、        。

三、名词解释   

疣状心内膜炎;Anitschow细胞;颗粒性固缩肾;阿少夫小体(Aschoff小体);  风湿小体;高血压脑病;绒毛心;心绞痛;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原发性固缩肾;室壁瘤;高血压   

四、选择题

单选题

1.良性高血压病晚期会引起

A.继发性固缩肾                  B.肾水变性                C.原发性固缩肾   

D.肾凹陷性瘢痕                          E.肾盂积水

2.高血压的血管壁玻变主要发生于   

   A.细小动脉                        B.毛细血管                       C.大动脉           

D.中动脉                                E.细小静脉

3.下列关于风湿性心内膜炎的描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A.瓣膜赘生物牢固相连                B.瓣膜赘生物内有细菌

    C.受累瓣膜易穿孔                            D.受累瓣膜以三尖瓣为主

    E.赘生物位于房室瓣的心室面

4.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

A.细、小动脉            B.大、中动脉                 C.细、小静脉                 

D.大、中静脉                       E.毛细血管   

5.关于风湿病的论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风湿病是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B.心脏病变对患者危害最大

    C.风湿性心内膜炎引起的慢性心瓣膜病严重影响心脏功能

    D.风湿性关节炎常可导致关节畸形

    E.皮下结节和环形红斑对临床诊断风湿病有帮助

6.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血液凝固性增高        B.血流旋涡形成                    C.血流缓慢                  

D.内膜损伤                        E.以上都不是

7.高血压病最常累及的血管是:

A.全身小静脉        B.全身细小动脉                           C.全身中、小动脉   

D.大动脉                        E.中动脉

8.高血压心脏的主要改变是:

    A.心肌间质有肉芽肿形成                       B.心肌有梗死灶

C.左心室有疤痕形成                       

D.左心室心肌肥大,心室壁增厚,心脏缩小                 

E.以上都不是

9.马氏斑(MacCallum\'s patch)位于

    A.右心房            B.左心房          C.右心室

    D.左心室            E.心外膜

10.关于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描述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瓣膜硬化                        B.瓣叶互相粘连                 C.腱索增粗缩短

    D.瓣膜增厚蜷曲              E.瓣膜穿孔

11.高血压脑出血常见的血管是

    A.小脑小动脉                          B.脊髓前动脉

    C.豆纹动脉                             D.大脑前动脉

12.下述哪项关于风湿病的记述是错误的?

    A.抗菌素的广泛应用,降低了风湿病的发病率

    B.抗体滴定度增高提示本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直接作用下引起的

    C.多见于温带、亚热带   

    D.是一种结缔组织病

    E.早期咽部培养,溶血性链球菌阳性率达70-90%

13.下述哪种成分是粥样斑块中所不具备的?

A.胶原纤维          B.胆固醇结晶                 C.坏死物质                     

D.泡沫细胞                             E.中性白细胞

14.下述关于慢性心瓣膜病的记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由风湿性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引起

    B.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瓣膜关闭不全

    C.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是主动脉瓣

    D.可引起血液动力学和心脏的变化

    E.一般不会同时累及两个以上的瓣膜

15.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受累的动脉分支是哪个?

    A.右冠状动脉主干                 B.左冠状动脉主干

    C.右冠状动脉内旋支               D.左冠状动脉内旋支

    E.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16.关于二尖瓣狭窄的记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左心室肥大、扩张               B.右心室肥大、扩张

    C.左心房肥大、扩张               D.右心房肥大、扩张

    E.肺淤血、水肿

17.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是

A.小脑                        B.蛛网膜下腔                           C.大脑皮质                       

D.内囊及基底节                          E.脑室   

18.血管玻变常见于

A.慢性肾小球肾炎          B.风湿性心脏病                    C.高血压病                       

D.动脉粥样硬化                          E.高血压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

19.高血压失代偿期心脏变为

A.左心室向心性肥大              B.左心室明显扩张

C.左心室乳头肌明显增粗          D.左心室肌收缩力加强

      E.心肌出现弥漫性纤维化

多选题   

1.纤维素样坏死可见于

           A.风湿病                    B.大叶性肺炎

C.恶性高血压                D.纤维素性炎症

2.良性高血压时血压持续性升高是因为

  A.小动脉壁发生玻变

B.细动脉发生玻变

  C.细动脉发生纤维素样坏死

  D.小动脉内膜因纤维增生而增厚

3.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是

       A.结缔组织的纤维素样坏死

  B.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结缔组织中沉积

  C.肉芽组织最后形成的疤痕

  D.肉芽肿的形成

4.二尖瓣狭窄时心脏的病理改变有

       A.左心室大小接近正常

  B.右心室大小接近正常

  C.肝淤血

  D.左心房大小接近正常

5.典型的风湿小体由下列成分构成

  A.阿少夫细胞                                    B.纤维母细胞

C.纤维素样坏死                                D.上皮样细胞

6.动脉粥样硬化症有以下特征   

       A.腹主动脉最为严重                         B.可形成夹层动脉瘤

       C.内膜下脂质沉着伴有纤维组织增生   

       D.病灶可伴发溃疡、钙化、出血和血栓形成

7.有关风湿病正确的论述是

       A.常有皮下结节及环形红斑

        B.常有细菌性栓塞小脓肿

       C.常有动脉炎   

D.常导致关节畸形。

8.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继发改变有:

       A.斑块内出血                          B.溃疡形成   

C.血栓形成                                           D.化脓

五、问答题   

1.慢性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衰患者,全身各脏器可能有哪些变化?

2.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出现栓塞症状,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简述心、肝、

肺、脑等重要脏器的主要病变。

3.试以二尖瓣狭窄为例,简述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主要脏器可能发生的病理变化。

4.病例:田XX,28岁,女性,因心慌、心悸伴下肢浮肿十余年,加重15天,于94年3月6日急诊入院。

   二年前患者有膝、肘、肩、踝等关节疼痛史,继而出现心慌、心悸、以剧烈活动及体力劳动后加剧,伴有下肢及面部浮肿,以后病情反复发作,经多次住院治疗。近半月来症状加重,因咳嗽、气促、吐铁锈色痰,左上腹胀痛而急诊入院。

    过去史:经常有喉痛、扁桃体炎的病史。

    体查:T 36.4℃  R18次/5分  BPl00/70mmHg  心率120次/分。心率不齐。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性杂音及舒张期隆隆性杂音,听诊心界扩大。

    实验室检查:抗“0” 800μ(正常<500μ)

                血沉40mm/hr(正常<20mm/hr)

请回答:(1)诊断是什么病,有何根据?

               (2)推测全身主要器官有何病变?

5.某人因脑出血死亡,分析死者生前可能患什么病:尸解后,各主要脏器可能有哪些病理学改变?

(郑长黎)

第六部分  呼吸系统疾病



一、是非题

1.        燕麦细胞癌属于APUD瘤,其组织学来源为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    )   

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的主要环节是由于肺动脉高压。  (    )

3.        小叶性肺炎是细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急性纤维素性炎。  (    )

4.        慢性支气管炎病变特点包括是管壁内粘液腺增生、肥大、功能亢进。(    )

5.        鼻咽癌的组织学类型中低分化鳞癌最常见。(    )

6.        中央型肺癌组织学类型镜下通常是鳞状细胞癌。  (    )

7.        硅肺的基本病变是矽结节形成和肺组织的弥漫性纤维化。 (    )

8.        鼻咽癌的组织学类型中,以泡状核细胞癌最多见。  (    )

9.        慢性支管炎长期反复发作可致肺气肿、肺心病。(    )

10.    小叶性肺炎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症。(    )

11.    肺癌以中央型常见,且组织学类型多为鳞癌。  (    )

12.    泡状核细胞癌是鼻咽癌中较常见的高分化肿瘤。(    )

13.    支气管扩张症是指中小气管管腔的持久不可复性扩大。  (    )

14.    肺心病时,由于肺动脉瓣狭窄使血液回流至肺受到限制从而导致右心室肥大。(    )  

15.    大叶性肺炎是以中性白细胞渗出为主的急性化脓肿炎症。(    )   

16.    鼻咽癌的最常见好发部位为咽隐窝。(    )  

二、填空题

1.        大叶性肺炎分为         、         、         、         四期。

2.        肺癌的肉眼类型有         、         、         。

3.        硅肺的基本病变是         和         。

4.        肺心病的原因有          、          、          。

5.        硅肺常见的并发症有          、          、          、          。

6.        根据病理学变化,大叶性肺炎为        炎症,小叶性肺炎为        炎症。

7.        肺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有          、          、          。

8.        鼻咽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               。

9.        小叶性肺炎的主要病变特征是以          炎症。

10.    在肺癌,特别是          癌,可出现副肿瘤性综合征。

三、名词解释

泡状核细胞癌;肺肉质变;肺心病;硅结节;燕麦细胞癌(oat cell carcinoma);

灰色肝样变期;中央型肺癌;肺气肿;肺透明膜

四、选择题

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符合小叶性肺炎  

A.多由致病力弱的肺炎球菌引起

B. 好发于老人、儿童、久病卧床者

C.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纤维素性炎症

D.常作为其它疾病的并发症出现

E. 病灶可互相融合

2.鼻咽癌的常见组织学类型

A.高分化鳞癌           B.泡状核细胞癌                 C.未分化癌         

D.腺癌                               E.低分化鳞癌

3.大叶性肺炎的病变性质是:

A.纤维素性炎           B.变态反应性炎                 C.化脓性炎                 

D.浆液性炎                 E.出血性炎   

4.鼻咽癌常发生在

A.鼻咽后部             B.鼻咽顶部              C.鼻咽侧壁

D.鼻咽前壁                      E.鼻咽底部

5.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是

A.支气管哮喘          B.支气管扩张                     C.慢性支气管炎            

D.肺结核病                E.矽肺   

6.小叶性肺炎的病变范围

A.以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中心          B.以终未细支管为中心

C.以细支气管为中心                D.以支气管为中心

E.以肺泡管为中心

7.二氧化硅尘致病力最强的是  

A.<5微米                       B.>5微米                      C.<3微米

D.1-2微米                         E.3-4微米

8.鼻咽泡状核细胞癌哪一项是错的?

A.胞体大,胞浆丰富                B.细胞多边形境界清楚

C.核大、染色质小,空泡状          D.核仁肥大、可1-2个

E.癌细胞间有淋巴细胞浸润

9.某男,60岁、胸痛、咳嗽、咯血痰两个月,胸片见右上肺周边一直径为5cm结节状阴影,边缘毛刺状。应首先考虑:

A.肺结核球           B.周围型肺癌        C.团块状矽结节  

D.肺脓肿             E.肺肉质变

10.            硅肺的并发症有

A.肺脓肿             B.肺结核                    C.肺癌

D.肺炎               E.肺结核+肺心病

11.            下列低分化鼻咽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中,哪一项不正确?

A.原发灶往往很小              B.早期可有同侧颈淋巴结转移

C.对放射治疗不敏感            D.以低分化鳞癌最常见

E.易侵犯颅底及颅神经

12.            肺心病发病的主要环节是:   

A.慢性支气管炎                   B.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C.肺纤维化                       D.肺血管床减少

E.肺循环阻力增加和肺动脉高压

13.            大叶性肺炎的肉质变是由于

A.中性白细胞渗出过多              B.中性白细胞渗出过少

C.纤维蛋白原渗出过多              D.红细胞漏出过多

E.红细胞漏出过少

14.            大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下列哪项除外

A.病变中可有大量细菌                         B.较多的红细胞漏出

C.大量纤维素渗出                              D.常有肉质变

E.大量中性白细胞渗出

15.            小叶性肺炎的病变性质多为:

A.出血性纤维素性炎症                                B.卡他性炎症

C.增生性炎症                                 D.化脓性炎症

E.变质性炎症

16.   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

A.腺样囊性癌      B.巨细胞癌      C.鳞状细胞癌

D.腺癌            E.未分化癌

多选题

1.慢性支气管炎可导致

   A.支气管扩张症             B.支气管管腔狭窄

   C.肺气肿                   D.支气管性哮喘

2.鼻咽癌的特点是

   A.早期就可发现鼻咽部明显肿块

   B.以低分化鳞癌最为多见   

   C.未分化癌大多来自粘膜上皮的嗜银细胞

   D.往往早期发生淋巴道转移

3.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下列疾病所引起

   A.间质性肺炎所致的间质纤维化

   B.反复发作的慢性细支气管炎及细支气管周围炎

   C.间质性肺气肿

   D.支气管扩张症

4.硅肺对人的危害在于

   A.引起肺心病                      B.并发肺结核

   C.引起肺纤维化影响气体交换        D.晚期常发肺癌

5.哪些是慢性支气管炎的典型病变

   A.粘膜腺体肥大增生              B.平滑肌肥大  

   C.杯状细胞增生                  D.支气管壁内嗜酸性白细胞浸润

五、问答题   

1.试述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试述大、小叶性肺炎的区别。

3.病例分析:周××,男,吸烟(20支/天),伴咳嗽30余年,每年冬天咳嗽加剧,时有畏寒发热,反复发作至今未愈。近年来,体力劳动后气促,一个月前发现双足水肿,最近几天出现尿少。医师检查发现肝脾肿大,颈静脉怒张。请思考,病人患什么病?并简述发生发展经过。

(胡忠良)

第七部分   消化系统疾病

一、是非题   

1.门脉性肝硬化后期可导致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不全的后果。  (  )

2.胃癌组织浸润到粘膜肌层时,属中晚期胃癌。  (  )

3.慢性肝炎分为黄疽型肝炎及无黄疽型肝炎两种。(  )

4.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切片(HE)中从不出现毛玻璃样肝细胞。(  )

5.肠上皮化生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  )     

6.判断胃癌的早、晚期主要根据其是否有转移。  (  )

7.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  )

     8.由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均称为原发性肝癌。

     9.毛玻璃样肝细胞多见于HBsAg携带者及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中。

     10.当肝细胞灶性坏死,并有肝细胞再生及纤维组织增生时称肝硬化。(  )

     11.十二指肠溃疡病很少癌变或不癌变。(   )

     12.卵巢的krukenberg瘤,原发灶应首先考虑在胃肠道等器官。(   )

     13.慢性胃溃疡肉眼形态通常是直径2cm以内,圆形或椭圆形,边缘似刀割状。(    )

14.胃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为直接蔓延。(    )

     15.有门静脉高压症的肝硬化,称为门脉性肝硬化。(   )

     16.胃癌最多见的是种植性转移。(    )

     17.慢性浅表性胃炎时最有诊断意义的是炎性细胞浸润粘膜浅层甚至全层,但不累及固有腺体。 (   )

     18.根据胃癌组织是否有转移将胃癌分成早期胃癌和中晚期胃癌。(    )

     19.胃癌只要有转移的均不能称为早期胃癌。(    )

     20.中晚期食道癌肉眼分型有平坦型、溃疡型、髓质型及缩窄型。(    )

     21.慢性萎缩性胃炎分级的根据是胃固有腺萎缩的程度。(    )

二、填空题

1.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有    、     、     、     、     、     、     。

2.溃疡病的结局及合并症是        、       、      、     、      。

3.肝硬化的类型有          、         、        、        、      。

4.食道癌、胃癌、大肠癌的好发部位分别是        、        、        。

5.原发性肝癌的肉眼类型有          、         、        。镜下类型有

          、         、        。

6.门脉性肝硬化镜下病变特点是                 。

7.早期胃癌是指                 。

8.溃疡病底部镜下由浅入深依次为        、      、      、     四层。

9.肝硬化的后果有           、         、         。

10.门脉高压症常出现的临床表现        、      、      、       。

11.消化道癌共同的肉眼类型有           、         、         。

12.判断胃癌是否发生血道转移,首先检查             。

13.门脉高压症常见的侧支循环途径为           、         、         。

14.病毒性肝炎是变质性炎症,其中变性包括       、         、        ;坏死包括           、         。

15.最易发展为肝硬化的病毒性肝炎是           、         。

16.肝癌的组织学类型有           、         和         。

17.在我国引起门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         ,引起坏死后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              。

三、名词解释   

假小叶;嗜酸性小体;肝硬化;肠上皮化生;早期胃癌;碎片状坏死;

桥接坏死;毛玻璃样肝细胞;原发性肝癌;蜘蛛状血管痣;革囊胃

四、选择题

单选题

1.从腹腔取出的液体具有如下特征:高比重,静置时凝固,混浊且呈黄色,含纤维蛋白原,是下列哪一种原因引起?

A.门静脉高压              B.右心衰竭       C.腹膜炎

   D.饥饿或蛋白丧失                E.以上都不是

2.早期胃癌最多见的类型是:

   A.隆起型                        B.表浅型         C.表浅凹陷型

   D.表浅平坦型                      E.凹陷型

3.我国门脉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是:

   A.慢性酒精中毒                  B.营养缺乏       C.毒物中毒

   D.病毒性肝炎                    E.药物中毒

4.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的坏死多为

   A.碎片状坏死                   B.凝固性坏死

   C.桥接坏死                       D.大片坏死       E.点状坏死

5.下列哪项不是胃溃疡的并发症

    A.穿孔                                 B.出血           C.反复发作

    D.癌变                          E.幽门狭窄

6.krukenberg氏瘤是指

   A.卵巢的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

   B.卵巢腺癌

   C.卵巢粘液性腺囊癌

   D.腺癌伴广泛转移   

   E.卵巢的转移性粘液腺癌

7.胃溃疡病的好发部位是:   

   A.胃小弯           B.幽门           C.胃窦部

   D.胃大弯           E.胃底

8.下列哪项不属于门脉高压症的表现:

   A.脾大                      B.肝大            C.食道静脉曲张

   D.痔核形成               E.腹水

9.胃溃疡病最常见的部位是:   

A.胃小弯近幽门处            B.胃大弯近幽门处

    C.胃小弯                          D.胃大弯                    E.胃体部

10.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

    A.尚未侵犯粘膜下层                     B.未突破基底膜

    C.未侵犯到浆膜层                D.浸润到粘膜肌层                           E.未浸润到肌层

11.早期胃癌的概念是:

    A.只限于粘膜内                                  B.未侵犯肌层

    C.直径在2cm以内                            D.无淋巴结转移

E.未侵犯粘膜下层

12.关于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气球样变            B.嗜酸性变        C.肝细胞再生

    D.结缔组织增生        E.溶解性坏死

13.胃溃疡病变部位最常见于:

    A.胃前壁              B.胃后壁          C.胃大弯及胃底

    D.胃小弯近贲门处      E.胃小弯近幽门处

14.十二指肠溃疡主要表现为:

    A.溃疡位置多在十二指肠降部       B.溃疡大小多为1cm以上

    C.前壁之溃疡易出血               D.后壁之溃疡易穿孔

    E.以上都不是

15.毛玻璃样肝细胞内嗜酸性颗粒的性质是:

    A.包涵体                                         B.嗜酸性坏死

    C.细胞内玻变                                D.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E.肿胀的内质网和线粒体

16.胃溃疡病的合并症最常见的是:

    A.梗阻               B.穿孔          C.出血

    D.癌变               E.粘连

17.门脉高压症不包括:

    A.胃肠淤血           B.脾肿大        C.腹水  

    D.侧支循环形成       E.黄疸

18.慢性萎缩性胃炎好发于:

    A.胃窦部             B.胃大弯        C.胃小弯   

    D.贲门               E.胃底部

19.早期胃癌的诊断标准是:

    A.癌肿大小不超过2cm

    B.局部淋巴结无转移

    C.癌肿浸润深达肌层

    D.癌肿浸润未超过浆膜层

    E.瘤组织浸润仅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

20.下列哪项不属于门脉高压症:

    A.脾肿大            B.胃肠道淤血                          C.蜘蛛痣  

    D.腹水              E.侧支循环形成

21.下列病变中癌变可能性较大的是:

    A.十二指肠溃疡                                  B.慢性萎缩性胃炎

    C.浅表性胃炎                                   D.肥厚性胃炎

    B.疣状胃炎  

22.目前认为与肝癌发生关系较为密切的原因有:

    A.乙型病毒性肝炎                                B.肝硬化

    C.黄曲霉毒素                                       D.亚硝胺

    E.以上都是

五、问答题

1.试述慢性胃溃疡的病变及其合并症。

2.试述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

3.试解释肝硬化腹水形成的机制。

4.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所引起的病变有哪些?

   5.简述胃癌的扩散途径及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有哪些?

   6.发现某人胃壁上一个肿块,分析可能由哪些疾病引起,写出这些疾病的具体名称。   

   7.王XX,男性,62岁,已婚,长沙县人,务农

   主诉:反复右上腹疼痛,间常伴有皮肤黄染20余年,加剧1个月,于92年9月十日入院。   

   现病史:患者自72年起反复右上腹痛,伴皮肤发黄;食欲下降,乏力等表现,多年服用中药,时好时发。近1个月来症状加重并出现腹胀感。

   体查:黄疸指数26u(正常<6u=,麝香草酚浊度试验20u(正常<6u=;

   HbsAg(+);B超:肝脏弥漫小结节,个别结节约6×6cm大小,脾脏肿大。请思考:⑴诊断可能是什么疾病?并列出主要诊断依据?

⑵病变是如何发展的?   

⑶为了确诊,你认为还应做哪些检查?

                                                           (李景和)

第八部分  泌尿系统疾病

一、是非题

   1.急性肾盂肾炎是渗出性炎症,而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增生性炎症。(   )

   2.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变质性炎症。(  )

   3.急性肾盂肾炎是由溶血性链球菌直接引起的增生性炎症。 (  )

   4.肾盂肾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间质的化脓性炎症。  (  )

   5.肾盂肾炎是一种以肾盂增生为主的炎症。(  )

   6.急性肾盂肾炎是一种肾盂及肾间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  )

   7.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不是免疫复合物引起。(  )

   8.肾病综合征包括高血压、高蛋白尿、高度水肿。  (  )

   9.急性肾小球肾炎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增生性炎症。  (  )

   10.IgA肾病是以上皮下大量IgA沉积为特征。(   )

二、填空题

1.急性肾炎综合征包括       、       、       、       、       、

       等临床表现。

    2.免疫复合物引起肾小球肾炎的发症机理包括       和       两个方面。

    3.肾病综合征包括        、        、        和        。

    4.肾病综合症临床表现为       、       、       、       。

    5.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肾小球肾炎电镜下持征性改变为       ,免疫荧光的特点是       。

    6.急性肾炎以       、       细胞大量增生为特征。

7.肾癌的癌细胞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可分为两种类型。即         

和           。

三、名词解释

新月体;Goodpasture综合征;颗粒性固缩肾;肾病综合征;

急性肾炎综合征;大红肾;脂性肾病;IgA肾病

四、选择题

单选题

1.引起急性肾盂肾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淋球菌

D.分枝杆菌                        E.大肠杆菌

2.与免疫复合物无关的肾小球肾炎是:

A.膜性肾炎                       B.急性肾炎                    C.轻微病变性肾炎

D.膜性增生性肾炎                       E.系膜增生性肾炎

3.新月体主要由哪些细胞增生形成:

A.系膜细胞                                   B.脏层上皮细胞

C.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D.以上均有   

E.壁层上皮细胞

4.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无关的肾小球肾炎是:

A.膜性肾小球肾炎                         B.脂性肾病

C.膜性增生性肾炎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以上均不是

5.急性肾小球肾炎肉眼变化主要呈现:

A.大白肾                                         B.蚤咬肾和大红肾

C.多发性小脓肿                             D.多囊肾

E.固缩肾

6.新月体主要由下列哪种细胞增生形成

A.系膜细胞                  B.足细胞

C.内皮细胞                  D.壁层上皮细胞

E.中性粒细胞

7.肾原发性肿瘤中最多见的是

A.移行上皮癌                          B.肾母细胞瘤        C.鳞状细胞癌

D.血管肉瘤                       E.肾腺癌

8.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是:

A.纤维素性炎          B.变态反应性炎      C.变质性炎

D.化脓性炎            E.增生性炎

9.膜性肾小球肾炎的肉眼变化是:

A.大红肾                         B.大白肾                    C.蚤咬肾

D.疤痕肾                      E.固缩肾

10.轻微病变型肾小球肾炎在光镜下的改变是:

A.肾小球轻度肿大           B.肾小球内皮细胞轻度增生

C.肾小管上皮细胞脂变       D.肾小管上皮细胞水变性

E.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11.急性肾盂肾炎是

A.纤维素性炎               B.变态反应性炎

C.变质性炎                 D.化脓性炎

E.增生性炎

12.下列关于肾盂肾炎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见于女性.多由上行性感染引起

B.上行性感染首先累及肾盂.下行性感染先累及皮质的间质

C.是由细菌直接感染肾间质引起的炎症

D.是肾盂粘膜和肾小球的增生性炎症

E.可形成大小不等的多发性脓肿

13.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特点是肾小球的

A.肾球囊壁层上皮增生.形成大量新月体

B. 毛细血管丛内皮细胞显著增生肥大

C.系膜细胞增生并产生大量基质

D.肾球囊壁增厚.肾小球周围纤维化   

E. 基底膜伸出钉突状突起

14.膀胱癌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A.无痛性血尿                B.膀胱刺激综合征   

C.尿路梗阻                  D.蛋白尿和管型尿

E.腹部肿块

15.电镜下显示肾小球基底膜与内皮细胞之间有电子致密的沉积物,考虑

A.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快速进行行性肾小球

C.膜性肾小球肾炎同                         D.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Ⅰ型)

E.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Ⅱ型)

16.有关肾病综合征的描述.下列哪项除外?

    A.高血压              B.高脂血症        C.高度水肿

    D.低蛋白血症          E.高蛋白尿

多选题

1.发展为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是

    A.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B.膜性肾小球肾炎  

    C.急性弥慢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D.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新月体内的成分有:

A.壁层上皮细胞             B.纤维素  

   C.单核细胞                 D.嗜中性粒细胞

3.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变   

    A.肾肿大、充血、质中      

B.表面散在多数大小不等的脓肿

    C.髓质内可见黄色条纹向皮质伸展

    D.肾盂粘膜充血水肿、脓性渗出物覆盖

五、问答题

    1.简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2.引起‘颗粒性固缩肾”的主要疾病有哪些? 试述‘颗粒性固缩肾”的病变及主要的临床表现。   

3.根据病因、病变和主要临床表现区别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急性肾盂

4.试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及其产生的机理

5.病例分析

屈××,男性,6岁。因浮肿10天,无小便4天于6月10日入院。  

病史:93年6月1日起面部浮肿,迅速波及全身,伴食欲不振。5月6日起无小便,大便次数增多、稀薄,并有呕吐及鼻衄。发病前无急性感杂史。体查:体温、脉搏正常,呼吸40次/分,血压正常,神志清。面部、双睑及阴囊浮肿,四肢凹陷性水肿。心肺(-)。腹软,移动性浊音(+),肝肋下4cm。实验室:尿中有RBC、蛋白及管型、血NPN升高。入院后一直无尿,血压逐渐升高至22.1/19.2kpa,第4天出现呼吸困难,昏迷及抽搐,经抢救无效死亡。

思考题:①诊断什么病? 分析可能的死亡病因。

        ②如果做尸解,主要脏器有哪些病理改变?

6.试述急性弥慢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7.试述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8.简述脂性肾病的病变.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

                                                            (周建华)

第九部分  生殖系统疾病

一、是非题

   1.乳腺癌都来源于导管上皮。(    )

   2.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属于原位癌。  (    )

   3.女性生殖系统结核以输卵管结核最多见。(    )

   4.浸润性宫颈癌必然经过非典型增生、宫颈原位癌、早期浸润癌等阶段。  (    )

   5.原位癌累及腺体属早期浸润癌。(    )

   6.女性生殖系统结核以卵巢结核最多见,为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    )

   7.纤维囊性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癌癌前病变。(    )

   8.子宫腺肌瘤是指局限性子宫内膜异位。(    )

   9.绒毛膜上皮癌内无绒毛。(    )

   10.子宫颈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均有细胞异型性和病理性核分裂。(    )

   11.尖锐湿疣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

   12.炎性乳腺癌在各种乳腺癌中预后最差。(    )

   二、填空

    1.子宫颈癌的肉眼类型有         、         、         。

    2.葡萄胎镜下诊断依据为         、         和          。

    3.宫颈癌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有         、          。

    4.乳腺癌最常发生的部位是                 。

    5.前列腺增生症其增生的组织主要有          。

    6.绒癌镜下具有诊断特征的二种细胞是            。

7.卵巢最常见的肿瘤是            。它又分为         、         。

8.乳腺癌常见类型是      、      、      、      、      、      。

    9.绒癌大多经           转移。

三、名词解译

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小叶原位癌;腺肌瘤(adenomyoma);

那博特囊肿(Nabothian  cyst) (子宫颈腺囊肿);宫颈非典型增生;

乳腺单纯癌

四、选择题

单选题

    1.前列腺增生症常发生在:

       A.后叶                     B.前叶                C.内区

       D.侧叶                  E.整个前列腺

    2.诊断绒毛膜上皮癌最可靠的依据是:

       A.可见绒毛,其上皮细胞异型性大

       B.浸润子宫肌层        

       C.常出血、坏死,形成暗红色结节

       D.常形成广泛转移

       E.实质由异型增生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及合体细胞构成。

    3.良恶性葡萄胎的相同点在于:

       A.可见胎盘绒毛组织                 B.明显的出血坏死

       C.侵犯子宫肌层                     D.发生阴道结节

       E.可有远隔脏器转移

    4.下列哪一项最能体现现宫颈原位癌的特征?

       A.发生于子宫颈粘膜的上皮           B.是一种早期癌

       C.未发生转移                       D.是一种基底细胞癌

       E.上皮全层癌变,但未突破基底膜

    5.下列哪一项不是葡萄胎镜下特点

       A.绒毛间质血管充血                 B.绒毛间质高度水肿

       C.绒毛膜的滋养叶上皮细胞增生       D.绒毛间质血管消失

       E.绒毛膜滋养叶上皮细胞可出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

6.子宫颈癌最常发生于:

A.子宫颈外口                         B.子宫颈内口       C.子宫颈前唇

D.子宫颈后唇         E.子宫颈管

7.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病多见于:

           A.前列腺        B.精囊腺       C.输精管

           D.附睾          E.睾丸

8.下列哪项不是绒癌的特点:

           A.大多与妊娠有关,高发年龄为20-30岁

           B.瘤组织出血,坏死明显

           C.绒毛细小,间质少

           D.癌细胞异型性明显

           E.易从血道转移到肺、阴道等

9.下列哪种肿瘤几乎无纤维、血管间质?

           A.骨肉瘤        B.肝细胞癌      C.恶性淋巴瘤

           D.绒毛膜癌      E.恶性黑色素瘤

10.下列哪一项不是葡萄胎的特征?

           A.绒毛间质血管扩张充血

        B.绒毛间质血管消失

     C.绒毛滋养叶上皮细胞增生

    D.绒毛间质高度水肿

           E.不侵犯子宫深肌层  

11.乳腺单纯癌是指:

          A.分化好的癌              B.预后好的癌

          C.恶性程度低              D.较晚发生转移的癌

          E.分化较差的癌

12.下列哪一种肿瘤属恶性肿瘤?   

           A.淋巴管瘤      B.皮样囊肿        C.无性细胞瘤

           D.葡萄胎        E.骨母细胞瘤   

13.下列哪一项不是绒毛膜癌的特点:

           A.易从血道转移           B.大量肿瘤性滋养叶细胞增生

           C.明显出血坏死           D.可见增生的绒毛组织  

           E.肿瘤间质成份少

14.乳腺癌最常发生的部位是:

        A.外上象限                         B.内上象限

    C.外下象限                  D.内下象限                 E.乳头部

15.关于宫颈癌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B.好发于宫颈管外口

    C.早期浸润癌一般肉眼不能判断,常误诊为宫颈糜烂

D.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属早期浸润癌

E.部分宫颈原位癌可长期不发生浸润,个别病例甚至可以自行消退

16.女性生殖系统结核病多见于

           A.子宫内膜                    B.子宫颈

           C.输卵管              D.卵巢                        E.阴道

17.下列哪项不是乳腺癌的特征:

           A.好发于乳腺外上象限           B.其发生可能与雌激素有关

           C.居女性恶瘤第一位             D.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

           E.多发于绝经前后

18.绒癌最常转移到

    A.阴道     B.肝      C.肾       D.肺     E.脑

19.恶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的主要区别是:

    A.上皮高度增生有异型性            B.侵犯肌层和血管

    C.有葡萄状物                      D.有出血坏死

    E.有阴道转移结节

20.下列哪项不是绒癌的特点:

A.可转移到阴道,形成阴道结节

B.常出血、坏死         

C.浸润肌层        

D.有绒毛形成

E.有二种具有诊断特征的滋养层细胞

多选题

1.绒毛膜上皮癌有下列哪些特点?

   A.常血道转移                     

B.易引起出、坏死

   C.阴道结节为含有异型增生的细胞,未见绒毛结构

   D.子宫肌层可见完整的绒毛结构

2.阴道结节可见于

   A.绒毛膜癌              B.良性葡萄胎

   C.恶性葡萄胎            D.子宫颈癌

3.下列与雌激素分泌增高有关的肿瘤有

   A.乳腺癌                B.卵巢腺癌

   C.子宫体腺癌            D.绒毛膜癌

五、问答题

  1.试以子宫颈癌为例,阐述恶性肿瘤的扩散与转移?

  2.试以乳腺癌为例说明恶性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郑长黎)

第十部分  内分泌系统疾病

一、是非题

      1.突眼性甲状腺肿是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并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疾病。

(    )

2.毒性甲状腺肿常常由于缺碘所引起。  (    )

3.地方性甲状腺肿均有不同程度的内分泌功能障碍。  (    )

二、填空题

1.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在婴幼儿时,表现为        ;发生在成人时,表现为        。

2.根据病变发展过程.可将非毒性甲状腺肿分为         、            、

           三个时期。

3.甲状腺瘤.根据其形态特点及分化程度.主要有       、           

         、         四种组织学类型。

4.鞍内最常见的肿瘤是         。

三、名词解释

APUD瘤;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甲状腺髓样癌;Sheehan综合征;

Cushing综合征;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克汀病

四、选择题

单选题

1.下列有关毒性甲状腺肿病变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间质血管丰富,显著充血。           

B.滤泡腔内胶质浓厚

    C.甲状腺滤泡增生,以小滤泡为主

    D.滤泡上皮呈立方或高柱状,并常增生,向滤泡腔内形成乳头状突起

    E.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及淋巴滤泡形成

2.关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结节具有完整包膜         B.滤泡上皮有乳头状增生者癌变率高

    C.结节大小.数目不等       D.结节内常有出血、坏死、纤维化

    E.部分滤泡增生

3.垂体腺瘤和垂体腺癌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是:

    A.瘤细胞形态                     B.肿瘤大小

    C.肿瘤细胞的染色特性   

    D.有否侵犯周围组织和发生转移

E.肿瘤是否分泌激素   

4.导致甲状腺肿大最常见的原因是

   A.垂体肿瘤          B.缺碘           C.自身免疫反应

   D.先天性疾患        E.药物

5.关于单纯性甲状腺肿.下列的记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男性显著多于女性           B.年龄越大发病者越多

          C.甲状腺多呈结节性肿大       D.一般不伴有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

          E.从病变性质来说.可以看成是良性肿瘤

6.下列哪项不是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特点:

    A.癌细胞排列成不规则的乳头

    B.癌细胞核呈透明或毛玻璃状

    C.恶性程度高   

    D.间质中有沙粒体

E.局部淋巴结转移早

7.下列哪项不是甲状腺髓样癌的特点:

    A.起源于C细胞

    B.分泌大量降钙素

    C.部分为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免疫组化常显示甲状腺球蛋白阳性

E.间质内有淀粉样物质沉积

多选题

    1.关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下列哪些记述是正确的?

       A结节内常有出血囊性变     B结节具有完整的包膜

       C滤泡上皮有乳头状增生者,癌变率高

       D都呈现甲状腺功能亢进

    2.有关甲状腺肿的病因.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碘缺乏                   B碘摄取过多

       C甲状腺素需求量增高       D食物中含有抗甲状腺素物质

五.问答题

试述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及主要病变特点

(李翔)

第十一部分  神经系统疾病

一、是非题

     胶质瘤无论良、恶性,均呈浸润性生长。无包膜形成。(     )

二、填空题

    1.颅内高压可引起        、        、        等脑疝形成。

    2.乙脑的镜下病变有        、        、        、        。

3.根据病变性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属        炎症、乙脑属       炎症。   

    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根据病情进展,一般可分为     、     、     三期。

    5.乙脑病变最严重的部位是        ,        、        。

6.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并发症有        、        、        。

三、名词解释

卫星现象;筛状软化灶;噬神经细胞现象(neuronophagia);脑疝;

.血管套;华-弗综合征;帕金森病

四、多选题   

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是乙型脑炎的病变

    A.“血管套”形成           B.小脓肿形成

    C.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D.软化灶形成

    E.胶质细胞增生   

2.下述哪一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是错误的

   A.脑脊髓膜刺激征            B.颅内压升高症状

   C.脑脊液混浊或脓样          D.脑脊液血性

   E.皮肤瘀点和瘀斑

3.神经细胞卫星现象指的是哪一种细胞增生

   A.小胶质细胞               B.星形胶质细胞

   C.少突胶质细胞             D.淋巴细胞  

   E.中性白细胞   

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特征性病变是:   

   A.硬脑膜中性白细胞浸润

   B.蛛网膜下腔有大量单核细胞

   C.脑实质内软化灶形成

   D.蛛网膜下腔有大量中性白细胞渗出

   E.硬脑膜有大量单核细胞浸润

5.华弗氏综合征发生于

   A.中毒性痢疾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大叶性肺炎

   E.伤寒

6.以下哪项不是胶质瘤

   A.星形细胞瘤                B.少突胶质细胞瘤

   C.室管膜瘤                  D.小胶质细胞瘤

   E.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7.关于乙型脑炎.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10岁以下儿童多见         

   B.多在夏末秋初流行

   C.累及脑实质、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D.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沿血管周围呈袖套状浸润

   E.筛状软化灶形成

8.下列哪一项有关流行性脑脊髓炎的述说是错误的?

    A.脑膜刺激征       B.筛状软化灶      C.颅内压升高

    D.脑脊液混浊       E.脑膜充血

9.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改变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筛状软化灶          B.淋巴细胞浸润的围管现象

    C.蛛网膜下腔见大量中性白细胞

    D.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E.形成胶质结节

10.最容易发生脑转移的恶性肿瘤是

    A.乳腺癌        B.胃癌

    C.肾癌          D.绒毛膜上皮癌

    E.肺癌  

1l.下列关于颅内压升高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脑脊液压力超过1kPa(侧位)            

B. 主要原因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和脑水肿        

C.脑水肿与颅内压升高无关联

    D.小脑扁桃体疝又称为海马钩回疝            

E.小脑天幕疝可压迫延髓从而损伤生命中枢

12.颅内原发性肿瘤最常见的是

    A.脑膜瘤          B.垂体肿瘤         C.神经鞘瘤

    D.胶质瘤          E.血管性肿瘤

多选题   

1.病毒感染引起的神经组织病变可有:

  A.噬神经细胞现象              B.围管状浸润

  C.小胶质细胞增生              D.核内或胞浆内有包涵体

2.脑软化可见于

   A.脑栓塞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脑血吸虫病

五、问答题

试述化脓性脑膜炎的病理改变,并解释由此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以及可能出现的后遗症。

(李翔)

第十三部分  传染病

一、是非题

   l.结核性肉芽组织一般是由结核病变与肉芽组织构成。  (    )

   2.渗出为主的结核病变好发于浆膜、滑膜、脑膜等处。  (    )

   3.结核结节与假结核结节的根本区别是前者必有干酪样坏死物质。(    )   

   4.后天性梅毒第一期的病变称硬性下疳。(    )

   5.肺外器官结核病多由继发性肺结核引起。(    )

   6.后天性梅毒第三期的病变常在感染后15-20个月发生。  (    )

   7.伤寒病人因能排出伤寒杆菌.故第一周作粪便培养阳性率最高。(    )

   8.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属急性增生性炎症.主要是淋巴细胞的增生。(    )

   9.淋病是一种化脓性炎症。(    )

   10.玫瑰疹是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梅毒性皮疹。(    )

   11.变态反应强烈时.典型结核结节中央部分为干酪样坏死。

   12.流行性出血热时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是全身性小血管损害。

   13.成人肺结核主要通过支气管播散。(    )

二、填空题

   1.真、假结核结节的主要区别是                       。

   2.肺原发综合征包括        、                和        三种病变。

3.按病变自然发展过程.可将肠伤寒分为        、        、        、

        四期。

   4.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多由      基础上发展而来。病变特点是       。

其空洞壁由         、         和         三层构成。

5.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类型有     、      、      、      、      、      。

6.原发性肺结核多见于       .病变特点表现为       ;其中原发病灶常位于         ;继发性肺结核多见于        ;起始病灶多为        。

7.结核病基本病变的转化规律是         、        、      、       。

8.流行性出血热病变最明显的器官包括         、         、         。

9.肠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男性生殖系统结核、女性生殖系统结核、骨结核、淋巴结结核最好发部位分别为         、         、         、

         、         、         。

10.流行性出血热基本的病理变化是                              。

11.根据肺结核病变发生发展的不同特点.可分为          和         

二大类。

12.伤寒病变特点是          尤以          部位病变最为显著。伤寒的特征性病变为               。

      13.结核基本病变为         、             和            。

14.钩体病依疾病的发展过程及其发病机理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

         、          。

15.梅毒的基本病变是                   和                   。

16.我们一般将麻风病变分为     、     两型和      、      二类。

17.菌痢可分为              、              、            三种。  

18.钩体病基本病变为                  。

19.梅毒的特征性病变为    。晚期梅毒最常发生于    ,其次为       。

三、名词解释

伤寒肉芽肿/伤寒细胞;原发综合征(primary Complex);梅毒疹;

寒性“脓肿”;结核结节;结核球(结核瘤) (tuberculoma);结核性肉芽组织;

硬性下疳;蜡样变性;树胶样肿

四、选择题

单选题

l.我国目前所见的细菌性痢疾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宋内氏菌和福氏菌             B.鲍氏菌           C.宋内氏菌

       D.志贺氏菌                                 E.舒密次氏菌

2.伤寒带菌者细菌一般居留在

      A.小肠                              B.胆囊                       C.大肠

      D.胆小管                         E.肝脏   

3.伤寒的病理变化主要特征是

      A.肠道溃疡                 B.脾肿大                C.肝肿大

D.腹直肌变性                     E.伤寒肉芽肿

4.下列哪一项不是肠伤寒的临床表现

      A.相对缓脉                       B.皮肤玫瑰疹     C.脾肿大

D.白细胞计数增多                 E.高热

5.钩端螺旋体病横纹肌病变最明显为

      A.腓肠肌                    B.肋间肌         C.股三头肌

D.肱二头肌                       E.膈肌

6.溃疡性肠结核病变特点是

   A.溃疡呈带状与肠轴平行        B.溃疡边缘整齐.底部有坏死

   C.好发于乙状结肠和直肠        D.常引起出血穿孔

   E.常引起肠腔狭窄

7.结核结节主要由什么细胞构成?

   A.浆细胞           B.淋巴细胞       C.纤维母细胞

   D.巨噬细胞         E.类上皮细胞和郎罕氏巨细胞

8.伤寒小结由何种细胞组成?

   A.类上皮细胞       B.多核巨细胞     C.淋巴细胞

   D.浆细胞           E.巨噬细胞

9.结核结节中具有诊断意义的是哪种?

   A.类上皮细胞及干酪样坏死             B.淋巴细胞

   C.郎罕氏巨细胞     D.纤维母细胞     E.浆细胞

10.钩体病的肺脏病变主要是

   A.弥漫性肺泡内非特异性渗出性炎症

   B.肺出血                    C.肺淤血水肿     

D.肺化脓性炎症              E.肺纤维素性炎

11.中毒性菌痢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

A.感染了毒力强的志贺氏痢疾杆菌

B.有人认为是机体对痢疾杆菌毒素的反应性较高

C.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D.肠道的病变过于严重.

E.以上均不是

12.诊断结核最主要的根据是

    A.上皮样细胞            B.多核巨细胞       C.干酪样坏死

    D.结核结节加干酪样坏死  E.以上均不是

13.无黄疸钩端螺旋体病的常见死亡原因为

    A.肝功能不全            B.肺大出血         C.肾功能不全   

    D.脑膜脑炎              E.消化道出血   

14.肾结核病变首先发生在   

    A.肾皮质被膜下          B.皮髓质交界处     C:常由肾盂开始   

    D.首先发生在肾盏        E.首先发生在肾柱

15.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发展过程.哪种顺序是正确的?

    A.多尿期→发热期→少尿期→低血压休克→恢复期

    B.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C.少尿期→多尿期→低血压休克期→发热期→恢复期

    D.低血压休克期→发热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B.低血压休克期→发热期→多尿期→少尿期→恢复期

16.哪一项不符合结核病治愈转归

    A.吸收消散             B.纤维化            C.纤维包裹

    D.钙化                 E.病灶周围炎         

17.结核性肉芽肿内最基本的细胞成分是

    A.上皮样细胞和郎罕氏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异物巨细胞   

D.淋巴细胞                     E.浆细胞

18.伤寒病理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肠道发生溃疡                                   B.脾肿大            

C.胆囊炎                                                       D.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E.腹直肌发生蜡样变性

19.流行性出血热的基本病变为

    A.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         

B.毛细血管内大量微血检

C.由免疫复合物所引起的全身小血管损害,表现为充血、出血、水肿,

同时伴有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

    D.血管内膜增生性炎症

    E.皮肤广泛的出血性损害

20.树胶肿与结核结节的区别哪项是错的?

    A.干酪样坏死不彻底,可有血管壁轮廓

    B.可发生于任何器官            

C.多见于第三期梅毒

    D.可吸收、纤维化.但很少钙化

    E.较多类上皮细胞.但淋巴细胞.浆细胞很少

21.有关肺结核原发综合症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

    A.大多发生在儿童               B.原发灶多在肺尖部

    C.肺的淋巴结干酪样坏死         D.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

    E.可发展成为粟粒性结核

多选题

1.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变为   

   A.肾上腺出血、坏死           B.右心房和右心耳内膜下弥漫性出血

   C.肾髓质高度出血             D.垂体前叶出血坏死

2.阿米巴滋养体所引起的组织坏死为

   A.凝固性坏死                 B.干酪样坏死   

   C.纤维素样坏死。             D.液化性坏死

3.结核瘤的病变特点是

   A.干酪样坏死                 B.有纤维包裹

   C.直径大于二厘米             D.好发于肺下叶

4.钩端螺旋体病的并发症为

   A.脑动脉内膜炎              B. 肝硬化

   C.眼葡萄膜炎                 D.慢性肾炎

5.结核球指的是

    A.圆形的干酪样坏死灶  

B.直径超过2厘米的干酪样坏死灶

    C.孤立的境界清楚的干酪样坏死灶

    D.有纤维包裹的干酪样坏死灶

6.肠伤寒的主要并发症为

   A.肠狭窄     B.肠出血      C.肠坏死    D.肠穿孔

7.肠伤寒发病第三周时可有

   A.回肠下段集合淋巴滤泡溃疡形成

   B.大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C.肥达氏反应抗体滴度升高

   D.局限性腹膜炎

五、问答题

   l.试述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发展及结局

   2.根据所学的病理知识,那些常见疾病可引起肠道溃疡病变,其典型病变特征分别是什么?

                                                           (彭劲武)



第十四部分  寄生虫病

一、是非题

    1.血吸虫病所致病变主要是由成虫引起的。  (    )

    2.嗜酸性脓肿是由血吸虫成熟虫卵所引起的慢性虫卵结节。(    )

    3.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是由虫卵引起。  (    )

二、填空题   

    血吸虫卵所致的基本病变是        ,按其病程可分为               

和              两种。

三、名词解释

    嗜酸性脓肿;假结核结节

四、选择题   

单选题

    1.血吸虫病的急性虫卵结节中浸润的细胞主要为

       A.嗜中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上皮样细胞

2.日本血吸虫病引起的肝硬化为

      A.胆汁性肝硬化                   B.门脉性肝硬化     C.坏死后性肝硬化        

      D.干线型肝硬化                   E.淤血性肝硬化

3.日本血吸虫病的病变主要由下列何者所致?

   A.虫卵         B.毛蚴             C.尾蚴          D.童虫               E.成虫

4.诊断假结核结节最主要的根据是

   A.上皮样细胞                     B.郎罕氏巨细胞          C.干酪样坏死

   D.结核结节加干酪样坏死。  E.虫卵

(周海燕)

第十五部分  综合题

一、是非题

    1.肉芽组织及肉芽肿内均有较多的纤维母细胞。(    )

    2.AIDS病是由HIV病毒感染所致。(    )

二、填空题   

1.本期学过的能产生溃疡的肠道疾病有          、         、         、

          、         、         。

2.巨噬细胞在不同疾病可表现为不同形式如        、        、      、

        、        。

3.可引起肉芽肿形成的疾病有      、      、     、      、      。

4.鼻咽癌的发生主要与           病毒有关,肝癌主要与               

病毒有关,宫颈癌主要与              病毒有关。

5.根据病理学分类,乙型脑炎属        炎症,肾盂肾炎属            

炎症,淋病属        炎症,急性阑尾炎属        炎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属        

           炎症,伤寒病属         炎症,急性细菌性痢疾属        炎症,急性肾小球肾炎属        炎症。

三、选择题

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炎性肉芽肿

      A.伤寒小结          B.结核结节      C.肺肉质变

      D.风湿小结          E.假结核结节

   2.下列哪种疾病最易引起肠道狭窄

      A.肠阿米巴病        B.肠伤寒

      C.肠结核            D.细菌性痢疾   

      E.以上都不是

   3.以下哪种病变不属于炎性增生

      A.异物肉芽肿        B.风湿小体      C.胶质结节

      D.软化灶形成        E.新月体

多选题

   1.下列哪几种疾病能引起肠道狭窄

      A.肠阿米巴病                 B.肠伤寒

      C.细菌性痢疾                 D.肠结核

   2.属于化脓性炎的病变是

      A.嗜酸性脓肿                 B.阿米巴脓肿

      C.寒性(冷)脓肿               D.肺脓肿

四、问答题

    1.何为肉芽肿?本学期学过的能引起肉芽肿的疾病有哪些?这些肉芽肿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2.某病人出现血尿,根据所学的病理知识,试分析可能由哪些疾病引起?

       3.引起肠道溃疡的疾病有哪些?这些溃疡的病变有何不同?

       4.某患者肺部X片显示局灶性阴影。根据你所学病理知识,考虑可能由哪些疾病引起.并简述其主要病变特点。

       5.试比较阿米巴痢疾与细菌性痢疾的不同?

       6.根据你所学过的病理知识.临床查到颈部肿块的病人,你考虑有哪些疾病的可能?怎么样进一步鉴别?

(周海燕)



附: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考试试卷



学号              班级           姓名                评分            



题  号







成  绩
  
  
  
  
  
  

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要求先翻译,后答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War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



2.Pse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



3.Chronic cor pulmonale



4.APUDoma



5.Apoptosis



6.Carcinoma in situ



7.Phlebolith



8.Aschoff  body



9.Linitis plastica



10.Cresent



二、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不要求改错)

(  )1.造成肺动脉栓塞的栓子95%以上来自下肢膝关节以上的深部静脉。

(  )2.镜影细胞是一种典型的R-S细胞,对霍奇金淋巴瘤具有诊断性意义,

故又称为霍奇金细胞。

(  )3.局灶型肺结核的病灶多为增生性病变,常无干酪样坏死。

(  )4.管道型肝硬化因大量假小叶形成,血管网破坏,而导致门脉血流窦前

阻塞。

(  )5.侵蚀性葡萄胎是一种交界性肿瘤,但可转移至肺、脑等远方器官。

(  )6.IgA肾病的组织学改变主要是系膜增生,临床表现主要为肉眼血尿。

(  )7.Russell小体是积聚在扩张的粗面内质网内的免疫球蛋白,其本质属细

胞内玻璃变。

(  )8.发生于粘膜和浆膜的化脓性炎称表面化脓,又称脓性卡他。

(  )9.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指梗死仅累及心室壁内侧1/3的心肌,未波及肉柱

及乳头肌。

(  )10.肠上皮化生是指病变区胃粘膜上皮被肠型腺上皮取代,出现吸收细

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及类似假幽门腺的粘液分泌细胞。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25分)

1.血栓形成的条件有           、            、            。

2.硅肺的常见并发症有        、        、        、        。

3.病理性萎缩可根据原因的不同.分为5类(要求在每类后面举例).即         、         ;        、       ;        、        ;          、           ;          、          。

4.下列肠道疾病的最好发部位.大肠癌          ;肠伤寒           ;肠细菌性痢疾            ;肠结核            ;肠阿米巴病             。

5.常见的癌前病变有              、               、               。

          、          、           、               。

6.动脉粥样硬化的继发病变.常见的有    、     、     、     、    。

7.鼻咽癌最常发生于            ,其次为             及            。

8.可引起肾病综合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有            、             。

            、            、            。

9.葡萄胎的镜下特点有               、               、           。

10.              、              等疾病中可出现纤维素样坏死。

四、单选题:(A型题,下列各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是一项是正确的,每题1分,共10分)

(  )1.关于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无论高分化或低分化的胶质瘤均呈浸润性生长

B.无论良、恶性均无包膜形成

C.颅外转移极少见

D.颅内主要经脑脊液转移

E.生长迅速、间变程度高的胶质瘤与周围组织边界往往不清楚。

(  )2.关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瘤的鉴别诊断要点.下列哪项不妥?

A.前者为多发结节;而后者一般为单发结节

B.前者无完整包膜;而后者有完整包膜

C.前者滤泡大小不一致;而后者则相反

D.前者包膜内外组织呈一致性.而后者往往不一致

E.前者常压迫周围组织.而后者则无压迫现象

(  )3.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的下列哪种细胞明显减少所致?

A.PP细胞              B.A细胞             C.B细胞   

D.G细胞                            E.D细胞

(  )4.下列哪种细胞再生能力最强?

A.横纹肌细胞     B.平滑肌细胞       C.汗腺上皮细胞  

D.软骨细胞        E.间皮细胞

(  )5.下列哪项属异物性肉芽肿?

A.树胶肿            B.结核结节      C.伤寒小结   

D.痛风结节            E.血吸虫慢性虫卵结节

(  )6.下列哪种是肿瘤抑制基因?

A.P53基因                   B.ras基因                  C.c-myc基因   

D.erb-B2基因                       E.CDk4基因

(  )7.关于继发性肺结核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常为再次感染.多见于成人

B.起始病灶多位于肺上叶下部或者下叶上部

C.病变多样.常新旧病灶并存

D.病变在肺内蔓延常沿支气管播散

E.病变以肉芽肿形成和坏死为主

(  )8.下列哪项属肿瘤?

  A.粥瘤                                B.室壁瘤                  C.绿色瘤   

D.动脉瘤                         E.结核瘤

(  )9.下列哪种肿瘤属良性肿瘤?

A.视网膜母细胞瘤    B.软骨母细胞瘤    C.肾母细胞瘤

D.髓母细胞瘤                    E.神经母细胞瘤

(  )10.关于粉刺癌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乳腺导管的原位癌

B.多由乳腺小叶的终末导管发生

C.转变为浸润性癌的几率远远低于非粉刺导管癌

D.癌细胞呈实性排列.中央常见坏死是其特征性病变

E.肉眼观切面可挤出黄色软膏样坏死物

五、多选题(下列各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2个或2个以答案是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各题2分,共5分)

1.下列哪些肿瘤属于混合瘤?(     )

A.乳腺纤维腺瘤                B.癌肉瘤    C.肾胚胎瘤   

D.腮腺多形性腺瘤               E.畸胎瘤

2.下列哪些疾病可引起肾小球硬化?(     )

A.糖尿病           B.脂性肾病早期         C.慢性肾盂肾炎   

D.高血压肾           E.梅毒

3.湿性坏疽常发生于下列哪些器官?(     )

A.肺   B.肝    C.脑           D.胆囊   E.阑尾

4.肺癌可引起下列哪些表现?(     )

A.Good-pasture综合     B.上腔静脉综合征    C.Horner综合征  

D.类癌综合征                 E.Cushing综合征

5.新鲜的肉芽组织的主要成份包括:(      )

A.丰富的胶原纤维                    B.大量炎症细胞   

C.新生壁薄的毛细血管                D.管腔不规则的小静脉      

E.增生的纤维母细胞

六、问答题:(共3题,20分)

1.以子宫颈癌为例,简述肿瘤的生长与扩散。(6分)

2.简述慢性病毒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病理学发生发

展关系?(6分)

3.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突然出现偏瘫症状,试分析其可能的原

因,并简述心、肝、肺、脑等重要脏器的主要病变。(8分)



附加题:(6分,不作要求,同学自愿)

以大叶性肺炎为例,简述炎症渗出的过程及其意义。

(罗庚求)



五年制病理学期终测试题(A卷)



学号              班级           姓名                评分            



题  号







成  绩
  
  
  
  
  
  

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Pyemia



  2.Pseudotubercle



  3.Carcinoma in situ



  4.蜂窝织炎



  5.骨性骨痂



  6.贫血性梗死



  7.凝固性坏死



  8.疣状心内膜炎



  9.假小叶



  10.肿瘤的异质化





二、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

(  )1.细胞坏死的改变主要为核的改变,包括核固缩、核分裂、核溶解。

(  )2.肝癌转移到肺称肝转移性肺癌。

(  )3.动脉粥样硬化常发生于冠状动脉等细小动脉。

(  )4.胶质瘤无论良、恶性均表现为浸润性生长,无包膜形成。

(  )5.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炎症的基本病变包括变质、渗出和

增生。

(  )6.判断早期胃癌的标准.不是根据其面积大小.而是根据其浸润深度和是否发生转移。

(  )7.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硅肺、肺结核等最终均可引致肺心病。

(  )8.肉瘤可经淋巴道转移.癌可经血道转移。

(  )9.颅内可发生多种肿瘤.其中颅内恶性肿瘤的特点是较易转移至颅外。

(  )10.肾病综合征患者常出现高蛋白尿、高血压、高度水肿、和低蛋白血症。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25分)

1.本学期你学过的肉芽肿性炎症疾病有               、              、

               、               、               、               等。

2.栓塞的类型有         、         、         、        、        。

3.化生的常见类型有              、               、               。

4.肿瘤的组织结构分为               和               两部分,肿瘤的生长方式有               、               、               。

5.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常发生于           、           、            。

假膜性炎症疾病常见有               、               。

6.葡萄胎镜下特点是              、               、               。

7.钩体病病变发展过程可分三个阶段为         、         、          。

8.梅毒的基本病变是              、               、               。

内脏发生梅毒常见有               、               。

9.鼻咽癌、食道癌、胃癌、大肠癌、乳腺癌的好发部位分别是           、

               、               、               、               。

10.肠结核大多继发于               ;骨结核最常见               ;淋巴结核最常见为               ;女性生殖系统结核最多见为               ;男性生殖系统结核多见为               。

11.矽肺的基本病变为               和               。

12.最常引起肾病综合征的肾炎有        、           和             。

四、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  )1.下列变性病变应除外:

A.气球样变    B.Russell小体   C.虎斑心   D.蜡样变性  

E.透明变性

(  )2.下列哪项不是慢性淤血的后果:

   A.漏出性出血             B.实质细胞增生                 C.实质细胞变性

D.间质细胞增生          E.并发血栓形成

(  )3.下列各种细胞中,哪种再生能力最强?

   A.神经节细胞             B.平滑肌细胞            C.软骨细胞   

D.心肌细胞                        E.间皮细胞

(  )4.含细菌的血栓脱落可引起:

   A.败血性梗死             B.贫血性梗死              C.出血性梗死  

D.单纯性梗死               E.广泛性梗死

(  )5.下列何种细胞不是巨噬细胞衍生而来:

   A.typhoid cell                  B.Aschoff cell               C.R~S cell   

D.epithelioid cell              E.heart failure cell

(  )6.下列哪种不是恶性肿瘤:

   A.肾母细胞瘤                        B.肝母细胞瘤          C.神经母细胞瘤

   D.髓母细胞瘤               E.软骨母细胞瘤

(  )7.卫星现象中围绕神经元胞体周围的细胞是:

   A.少突胶质细胞           B.星形胶质细胞               C.小胶质细胞

   D.室管膜细胞             E.小淋巴细胞





(  )8.下列哪种肿瘤属APUD瘤?

   A.乳腺髓样癌                 B.鼻咽泡状核细胞癌   C.甲状腺髓样癌

   D.肠印戒细胞癌               E.单纯癌

(  )9.下列哪种不属低分化癌?

A.鳞癌Ⅲ级                         B.管状腺癌          C.鼻咽泡状核细胞癌

   D.印戒细胞癌                   E.单纯癌

(  )10.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晚期最主要的病变是:

         A.入球小动脉玻变   

B.肾小球纤维化、玻变

         C.肾小球周围纤维化、玻变   

D.肾小管肥大、上皮细胞水样变性

E.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  )11.下列哪项对区别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无帮助?

         A.肿块为单个               

B.完整的包膜   

C.肿块压迫周围甲状腺组织

         D.肿块内外组织有差别   

E.肿块内组织结构比较一致

(  )12.下列哪项不属门脉高压症的表现?

         A.腹水                                B.蜘蛛血管痣                        C.脾大   

D.食管静脉曲张                 E.海蛇头现象

(  )13.我国最常见的性病是:

         A.淋病                                B.梅毒                               C.尖锐湿疣   

D.AIDS                             E.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  )14.动脉粥样硬化的复合病变应除外:

         A.斑块破裂               B.斑块内出血                     C.血栓形成   

D.室壁瘤                        E.动脉瘤

(  )15.与免疫复合物无关的肾小球肾炎是:

         A.膜性肾病                  B.脂性肾病      C.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D.IgA肾病           E.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各系只答其中3小题,共20分;注:检验系答第1、2、4题,其余各系答第1、2、3题)

1.以结肠腺瘤、结肠腺癌为例,试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8分)

2.某患者胸部体检发现右上肺叶有一直径约4cm左右局灶性密度增高阴影,根据你所学病理学知识,试推测患者可能患哪些疾病?(要求写出4种以上)其主要病变特点分别是什么?(6分)

3.简述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6分)

       4.简述涂片细胞鳞癌与腺癌的鉴别。(6分)

(罗庚求)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1-26 15:02
病理学试题库答案



第一部分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和修复

是非题:

1、×√√√√

6、×××√×

11、×√×××

16、×××√×

21、××√√√

26、√

单选题:

1、 D E A A D

6、 D B C B C

11、B C E E A

16、B E B B D

21、E D D

多选题:

1、  D

2、  ABC

3、  ABCD

4、  ABCD

5、  ABC



第二部分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是非题:

1、 ×√×√×

6、 ×√×√√

11、×√×××

16、×√×√×

单选题:

1、 D A C E B

6、 B C A C A

11、B E D C E

16、B A E



多选题:

1、  ABC

2、  ABCD

3、  ABC

4、  ABCD



第三部分 炎症

是非题:

1、 ×√√××

6、 √√××√

11、×√√√√

16、×√√√√

21、×√×√√

26、√×

单选题:

1、  B D B E B

6、  D D A E D

11、 D E E C C

16、 B C E D



第四部分 肿瘤

是非题:

1、 ××√×√

6、 ××××√

11、×√√√√

16、××√×√

21、√××√√

26、√××××

单选题:

1、  C B D C C

6、  D B E C A

11、 D C C E D

16、 E B C D E

21、 E D C E B

26、 C E D D C



第五部分  心血管系统疾病

是非题:

1、 √×√√√

6、 √××××

11、√√√√×

16、×√√×√

单选题:

1、  C A A B D

6、  D B E B E

11、 C B E E E

16、 A D E B



第六部分  呼吸系统疾病

是非题:

1、 √√×√√

6、 √√×√√

11、√××××

16、×

单选题:

1、  C E A B C

6、  C D B B E

11、 C E B D D

16、 C

多选题:

1、  ABC

2、  BD

3、  ABD

4、  ABC

5、  AC



第七部分   消化系统疾病

是非题:

1、 √×××√

6、 ××√√×

11、√√√××

16、×××××

21、√

单选题:

1、  C E D E C

6、  E C B A E

11、 B D E E D

16、 C E A E C

21、 B E

第八部分  泌尿系统疾病

是非题:

1、√××√×

6、 √××√×



单选题:

1、  B C E B B

6、  D E E B C

11、 D D C A D A

16、 A



第九部分  生殖系统疾病

是非题:

1、×√√××

6、 ×√√√√

11、√

单选题:

1、  C E A E A

6、  A D C D A

11、 E C D A D

16、 C C A C D





第十部分  内分泌系统疾病

是非题:

1、    √××

单选题:

1、  A A D B D

6、  C D

第十一部分  神经系统疾病

是非题:

1、    √

单选题:

1、  B D C D B

6、  D D B C E

11、 B D

第十三部分  传染病

是非题:

1、 √√×√×

6、 ×××√×

11、√√√

单选题:

1、  A B E D A

6、  E E E A B

11、 B D B B B

16、 E A D C E

21、 B

多选题:

1、  ABCD

2、  D

3、  ABC

4、  AC

5、  ABCD

6、  BD

7、  ABC





第十四部分  寄生虫病

是非题:

1、 ××√



选择题
1、D 2、D 3、A 4、E

第十五部分  综合题


一、是非题
1、F 2、T
三、 选择题

单选题
1、C 2、C 3、D
多选题
1、ABCD

2、D
作者: ayu0502    时间: 07-3-5 22:46
good!!!!!!!!![s:2]
作者: qiweigr    时间: 07-3-12 09:57
xiexie ~~~顶了
作者: krissy    时间: 07-5-31 18: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冰天雪地2004    时间: 07-6-2 20: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reenlight59    时间: 08-2-7 21:36
好多。。。
作者: flairrier    时间: 08-3-13 19: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eaven_faith    时间: 08-7-5 09:55
我复制得手要抽筋了
作者: mimi87    时间: 08-9-28 16: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鲜乐飘飘煮鸡蛋    时间: 09-8-1 14: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wing_6220    时间: 10-8-11 11: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oreen905    时间: 10-8-22 20: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buudcw    时间: 10-8-26 16: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bbs.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