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打印本页]

作者: ooo    时间: 17-8-6 15:14
标题: 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22560.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编委
目录
第1篇 心理、教育研究与科学方法论
 第1章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篇 课题选择与研究设计
 第4章 研究课题的选择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 研究文献的查阅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 研究的设计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篇 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
 第7章 观察法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访谈法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 问卷法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 测验法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 实验研究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 现场研究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 其他研究方法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篇 研究结果的分析、呈现与评价
 第14章 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定性分析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5章 研究结果的定量分析(上)——基本统计分析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6章 研究结果的定量分析(下)——多元分析与计算机应用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7章 研究结果的解释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8章 研究报告的撰写
  18.1 复习笔记
  1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9章 研究的评价
  19.1 复习笔记
  19.2 课后习题详解
                                                                                                                                                                                                    内容简介                                                                                            


  国内外经典教材习题详解系列是一套全面解析当前国内外各大院校权威教科书的辅导资料。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权威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参考教材,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入学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但这些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内容一般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课(章)后习题一般没有答案或者答案简单,这给许多读者在学习专业教材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外教材配套的复习资料。
  董奇著《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权威教材。作为这本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这一经典教材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著作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配套教材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的课(章)后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部分章节增加了对原书重点内容改编而成的习题和答案,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本书的笔记整理了部分高校老师讲授《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的讲义和课堂笔记,而习题解答则参考了国内外教材的配套资料和相关参考书,如有不妥,敬请指正,在此表示感谢。
  圣才学习网│心理类(www.100xuexi.com)提供全国各高校心理类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心理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四大特色:
1.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下载地址为:http://www.100eshu.com/DigitalLibrary/ajax.aspx?action=Download&id=22560(请复制到浏览器上面打开)。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1万本多媒体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2.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获得最新考试真题,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真题及高清视频。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3.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 独家推出】

    4.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http://jy.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心理类)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1篇 心理、教育研究与科学方法论
第1章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1.1 复习笔记
一、心理、教育科学与科学研究
(一)科学与科学研究
1.科学的含义
科学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表现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有其特定的研究方法——科学方法,科学还有特定的研究过程。一般来说,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假设检验”的过程。
2.科学研究
(1)科学研究的定义
科学研究是通过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寻求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或过程。
(2)科学研究的特点
科学研究与其他活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继承性
任何科学研究总是在前人或他人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前人或他人有关科学研究的思想、理论、方法或收集的事实材料等,都是可以继承的内容。
②创新性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创新就是在前人与他人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创新的内容涵盖科学的各个方面。
③系统性
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a.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b.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是一个由哲学方法论、一般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组成的系统;c.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也是一个系统。
④控制性
任何科学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控制性。科学研究总要将其研究的对象从其背景中抽取出来,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进行观察和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某些科学研究要求的“操作定义”正是这种控制性的体现。如果缺乏控制,科学家就难以辨别研究的对象,就不能确认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上述四个特点表明,科学研究不同于人类其他活动,它是人类文明的推动力。了解科学研究的特征,是进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提。
(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与地位
1.心理学的性质和地位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既研究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又研究客观的外在行为表现。从总体上看,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心理学有极为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心理学的分支也很多。所以,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这种双重性质使心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处于一种特殊地位。这一地位不仅决定了心理学研究范围的广泛性,而且决定了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学与其他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2.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与地位
教育科学是研究人类知识与价值观念传递过程中的教育现象的应用科学。教育科学研究不仅包括知识的传递过程(即教与学的过程)的研究,也包括人的社会化的研究。教育科学的分支也很多。
3.心理学与教育科学的共同点
(1)研究对象
这两门学科的研究对象都是人,教育过程中的教育现象经常需要通过对人的心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来研究其发展变化。
(2)研究方法
心理学与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有相似之处,都可采用控制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访谈等,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资料。
(3)研究过程
二者的研究过程都是一个假设检验的过程,包括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四大步骤。
(三)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目的和功能
1.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目的
和其他科学研究一样,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四个: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1)描述
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目的。在进行深入研究之前,正确地描述研究对象的现状是必要的,只有在正确描述了这些状况的基础上,才能揭示现象或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成因。
(2)解释
解释是对心理现象或教育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等做出说明。
(3)预测
预测是根据研究建立的某一科学理论,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做出推断的过程。
(4)控制
控制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也是最难达到的目的。控制是指根据科学理论操纵研究对象某一变量的决定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改变或发展。
总之,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前一项是后一项的基础。实施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可行的研究目的。
2.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功能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
(1)满足人类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需要。
(2)将有关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
(3)解决个体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以利于个体的健康和发展。
总之,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对于社会进步、人类发展,乃至于个体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作用。
(四)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可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但就其一般研究过程来说,则是基本相似的。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从上图可知,心理与教育研究是没有终结的,一个问题解决了或一个假设被验证了,又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问题或假设,又开始一个新的研究过程。
二、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特殊性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与纯自然科学研究相比,它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殊性。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殊性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其特殊性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作为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人是有意识、有心理的有机体。心理与教育研究往往需要研究对象积极参与、配合研究活动。研究对象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可能不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做出反应,而是做出掩饰甚至谎报,如果对被试的反应不做鉴别区分就处理分析研究结果,就可能使研究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受到破坏。
(2)人既是生物实体,又是社会实体,社会性是其显著的特征。在涉及研究对象社会性方面的心理与教育研究中,被试往往出于社会比较的考虑,按照社会赞许的行为标准进行反应,而不是按照真实行为进行表现。这种社会赞许性反应会影响研究结果,造成研究的误差。
(3)心理与教育研究涉及的变量多且复杂,这决定了心理与教育研究难以精确地解释和预测。
(4)心理与教育研究通常不能对研究对象做出精确控制与操纵。研究者不仅要从科学的角度考虑,而且还要从道德、习俗、伦理以及人道的角度考虑。
(5)人的心理具有发展性,在心理与教育的纵向研究中,应该尤其重视成熟因素的作用。人的心理的发展性使其表现出不稳定、难以定量化的特点,可能会造成结果的解释和预测的误差。
(6)人的心理具有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任何两个人的心理是完全相同的;二是没有任何人的心理可以在任意两个时刻保持不变。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心理、教育科学的理论或规律大多是针对大量的被试建立起来的,具有统计规律性,有时可能并不适用于个体。
(7)从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来看,二者都是社会人;研究的主体与客体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类活动。研究者对于研究对象的态度、对研究所涉及的变量的观察与分析的准确性,都将受到研究者的价值观念、社会背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完全摒弃价值判断的作用而保持冷静、客观地观察、分析问题的态度。
(二)研究过程的特殊性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研究对象要根据研究者的要求或实验控制做出反应,而研究对象的反应又会反过来影响研究者的行为。这可能造成事先不能预期的无关变量的产生,使研究的问题或性质发生改变,影响研究的科学性。
从研究过程的社会背景来看,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同自然科学相比,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更易受到也更常受到来自政治方面的影响。在政治介入的情况下要保证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科学性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对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来说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研究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三)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1.心理与教育研究要符合伦理性原则。任何实验处理、控制或操纵,都不能妨碍研究对象的身心健康发展。即使是出于科学研究需要,也要遵循人道主义精神,不可违背伦理性原则。要解决科学性与伦理性的矛盾,只能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和精心的实验设计方法。
2.目前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研究方法多属于“黑箱方法”,只能是通过输入输出的信息的比较推测心理活动、加工过程,较难以准确地描述出脑内心理活动的具体过程与变化。
3.某些方面的心理与教育研究由于难以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因而较难确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心理与教育研究工作者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完善。例如,通过多种实验或准实验设计、统计控制法等,已经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使研究分析的精确性有所提高。此外,由于引入数学方法、计算机方法和系统方法等,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得到很大增强。
三、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是任何科学及其研究都必须遵循的原则。客观性原则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客观性原则应贯穿于从选择课题开始直至做出结论的整个研究过程的始终。在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要尽量避免观因素的影响,尊重客观事实,从客观事实中去寻找和发现规律;此外,从客观事实到研究结论的推理要建立在逻辑规则上,不能胡乱联系和牵强附会。
(二)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心理与教育研究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系统性原则要求研究者不仅要将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方法,从系统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分析研究对象与各系统、要素的关系。系统方法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心理学理论如果不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就不能为发展心理科学做出贡献,也经受不起实践的检验。对于总体上属于应用科学的教育科学来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更为重要。心理与教育科学的理论只有在实践中应用才能得到检验,得到修正和发展。
(四)教育性原则
心理与教育研究可能对研究对象,尤其是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在研究时应注意贯彻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要符合被试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被试的健康发展。
(五)伦理性原则
在进行心理与教育研究,特别是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实验研究时,经常要采用一些控制情境或被试的研究手段或方法,这时就应特别注意在创设情境时切忌采取违背伦理性原则的方法以及可能造成研究对象身心受到伤害的方法。在科学性与伦理性相矛盾时,应首先保证伦理性,放弃研究或采用其他不违论理的方法。
除上述原则外,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还应遵循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等一般原则。
四、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和理论建构
心理、教育科学研究与理论建构紧密相关。忽视理论建构,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及其推广应用。理论建构已成为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理论及其与研究的关系
1.几个核心概念
(1)理论
理论是能解释某些现象的具有逻辑关系的肯定陈述,是由一定的科学概念、概念间的关系及其论证所组成的知识体系。
(2)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概括性说明,是经过某些实践检验而被验证的一系列假设。
(3)假说
假说是指在研究实施之前,研究者提出的有关现象或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的一种假设性陈述。
2.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是假设检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论参与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从研究的起点——研究问题与假设的提出来看,理论是研究问题和假设提出的依据之一;理论对于研究资料的处理分析也很重要,特别是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时,如果缺乏理论背景,就难以确定定量分析的正确维度和有效方法,也不能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归纳概括出合理的结论以检验假设和已有的理论。
同样,研究对于理论也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可以用来检验和发展或修正理论。所以,了解心理与教育科学中理论与研究的这种相互作用关系,对于开展研究,发展心理与教育科学的理论体系,从而推动这两门学科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特征与功能
1.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特征
(1)客观性
心理与教育科学体系中的理论是概括地反映心理和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知识体系。这些理论中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确立都是以一定的客观事实或材料为依据的,必须在实践中得到证实。
(2)相对真理性
心理与教育科学中的理论不可能是绝对真理,因为这些理论建立和实践应用的范围都是有限的,如果夸大其普遍性和绝对性,超出了适用范围,就会成为错误的理论,就不能指导实践了。
(3)逻辑性
心理与教育科学的理论的建立过程都是以逻辑规律为基础的,不能有逻辑矛盾或缺陷。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要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由感性到理性,按照严格的逻辑规律建立起科学的理论。
(4)系统性
心理与教育科学的理论是根据心理现象、教育现象之间的复杂而有组织的关系形成的知识系统。理论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系统,理论的自身结构与功能也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心理与教育科学的理论要比较全面而客观地反映了心理现象、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5)简单性
心理现象和教育现象都是极其复杂的,但反映其本质和规律的理论却要求是简单的。理论的简单性,一是指理论的表述要简明扼要,要有概括性,要恰如其分地反映现象的特征;二是指理论是高度概括化的,是从许多纷繁的现象和数据中抽取出来的,因而它能解释和预测适用范围内任一特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此外,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理论还具有预测性、可验证性等特征。
2.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功能
(1)指导研究的功能
理论对研究的指导作用突出表现在可以作为研究问题和假设提出的依据和为数据的统计分析提供理论背景两方面。
(2)整合已有知识的功能
心理与教育科学的理论往往是在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而来的。心理与教育科学中的每一个研究都描述了某一现象或检验了某一假设,都丰富了心理与教育的科学知识,但只有经过理论对这些比较零碎的知识加以整合,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才能使心理与教育科学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3)解释心理与教育现象的功能
心理与教育科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解释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科学理论在解释现象时是通过“三段论”的逻辑规则进行的,有时这种解释可能是模型的或类比的。
(4)预测心理与教育现象发展的功能
预测心理与教育现象的发展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的重要功能,理论是进行预测的主要工具。预测是根据理论所反映的心理现象或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按照理论所确立的现象或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心理或教育现象今后的发展趋势及程度做出推断。预测是检验理论的科学性、准确性的最佳方法之一。一个理论预测的准确性越高,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就越强,理论也就越好。
(三)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建构
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建构主要有两种方式:归纳理论方式和演绎理论方式。
1.归纳理论的建构
心理与教育科学中的归纳理论是从对研究数据的观察和分析中发展出来的能够解释现象或变量之间关系的概括性理论。归纳理论的逻辑基础是归纳推理,即从特殊到一般,从事实到理论。
一般来说,在建构归纳理论时需要尽量多地考察研究范围内的事实,即尽量多地考察分析特殊事实,从中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大量的观测与分析是归纳理论建构的基础。在建构归纳理论时,研究者不仅要观测、分析大量的事实,更重要的是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寻找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或规律。这种能力与研究者的理论分析水平紧密相关,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来培养和提高。
2.演绎理论的建构
演绎理论是从某些一般性的规律出发对于某些特殊事件建立的理论。演绎理论的逻辑基础是演绎推理,即从一般到特殊,从理论到特殊事件。建构演绎理论的一般步骤是:①选择研究课题,并确定一般性理论的应用范围;②确定研究的变量并使之操作化;③收集和分析有关变量之间关系的命题;④从命题出发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演绎理论。
3.其他的理论建构方式
心理与教育科学的理论建构除了上述两种方式外,还有机能理论的建构和模型理论的建构两种方式。机能理论是指综合了归纳与演绎的成分,既强调数据,又强调解释的理论。模型理论的建构以类比为基础,在认知心理学中运用较多。在心理与教育科学中,目前以计算机类比模型最为多见。
(四)评价理论的标准
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相对真理性决定了对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也是相对的。评价理论的目的在于决定现有理论中最好的理论并进一步发展理论。在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评价中,主要采用以下四条标准。
1.精确性
精确性是评价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最重要的标准。一个理论的优劣主要是由其反映心理或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及变量间关系的精确程度来判定。
2.可检验性
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科学性的指标之一是其可检验性,包括可验证性、可证伪性和可反驳性。如果一种理论的解释力很强且无法推翻它,这一理论就难以进行检验,也就没有什么用处。进行预测是检验理论的最佳方案之一。理论只有在不断地被检验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和完善起来。
3.概括能力
理论的概括能力越强,所能解释的现象越多,且具有可检验性,那么理论就具有越高的功效。
4.简洁性
一个理论所包含的陈述越少,所运用的概念越少,其简洁性程度越高。如果一个理论能以较少的概念解释较多的结果,且以可检验性为前提,那么这一理论就更易被确认。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22560.html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bbs.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