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6:45: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38942.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2013年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3年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2年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1年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内容简介                                                                                            
  考研真题是每个考生复习备考必不可少的资料,其重要性不只在于做题获得的感受,更在于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把握出题的脉络,将繁复芜杂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突出重点和难点,从而控制答题的节奏,这就需要一份权威、正确的参考答案以及详尽的试题分析。为了帮助参加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试科目的考生复习备考,圣才考研网精心编著了该科目的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3D电子书]彭聃龄《普通心理学》【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3小时高清视频】[免费下载]
  2.[3D电子书]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
  3.[3D电子书]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6小时高清视频】[免费下载]
  4.[3D电子书]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
  5.[3D电子书]叶奕乾《普通心理学》【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11.8小时高清视频】[免费下载]
  6.[3D电子书]章志光《社会心理学》(第2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2小时高清视频】[免费下载]
  7.[3D电子书]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免费下载]
  本书收集整理了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试2011~2013年的3套考研真题,并提供详尽答案解析。本书历年真题的答案及解析由高分考生根据本科目考研的参考教材和相关教师的授课讲义等精心编写而成,解题思路清晰、答案翔实,突出难度分析,对常考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考研真题如有更新或对历年真题予以详细作答,会在第一时间内上传,学员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
  圣才学习网│心理类(www.100xuexi.com)提供全国各高校心理类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师兄师姐一对一辅导、网授精讲班等】、3D电子书、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心理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浙江师范大学 “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试科目的考生。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五大特色:
1.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e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2.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3万本3D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3.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4.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5.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特别说明:本书的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本书责任编辑为王泽人,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速来信与我联系(2850630255@qq.com),我定当聆听您的意见并遵旨酌办;如果有侵权行为请及时通知我,我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http://www.100exam.com/(圣才考研网)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2013年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一、概念解释
1.思维
2.亲社会行为
3.公平理论
4.集体潜意识
5.家庭治疗
6.心境障碍
二、简答题
1.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
2.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3.期望价值理论
4.中学生自我矛盾的体现
5.阻抗的原因
6.建立咨询关系的重要性
三、论述题
1.遗忘的影响因素及理论,如何防止遗忘?
2.根据管理心理学X、Y理论,超Y理论,经济人假设,复杂人假设,成就人假设等,你认为现代这些人性假设中属于哪个?如何管理?
3.比较奥尔波特和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
4.解释比较横断设计,众向设计及聚合交叉设计?
四、案例分析
1.反犹太区有一个犹太人开了家裁缝店,本区年轻人经常跑去大叫:犹太人,犹太人。于是这个裁缝就每次给他们钱,后来逐渐减少给的钱,于是年轻人就不满足,不干了。用行为主义理论分析成功的秘诀。
2.小刚来自农村,从小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之后考上重点中学,来到城里,成绩也不错。但一和别人讲话就脸红,不敢和别人交流。这是什么病症?症状是什么?内在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疗?
2013年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概念解释
1.思维
答: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思维的特征包括: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2.亲社会行为
答:亲社会行为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等。亲社会行为可能由利他主义引起,即关心他人的利益而不考虑自己的利益,但不一定都由利他主义引起,它也包括为了某种目的,有所企图的助人行为,任何对他人或群体乃至社会有好处的行为都属于亲社会行为。因此,亲社会行为包括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
3.公平理论
答:亚当斯首先提出来公平理论又称为社会比较理论,该理论侧重于报酬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4.集体潜意识
答:集体潜意识是储存的是祖先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经验,这些经验以原始意象的形式保持下来,原始意象是指人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或潜在的可能性,即采取与自己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作出反应。其表现形式就是原型,原型是指那些尚未经过意识加工的心理内容。主要的原型包括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与阿尼姆斯、自性等。
5.家庭治疗
答:家庭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以整个家庭为对象来规划和进行治疗,属于广义集体心理治疗的范畴。家庭治疗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从个别心理治疗以及某些集体心理治疗等治疗形式中发展而来。
6.心境障碍
答:心境障碍是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主要包括三类重要的心境障碍:抑郁症、双相心境障碍、恶劣心境障碍与环性心境障碍。
二、简答题
1.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
答: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引起与维持不是依靠意志的努力,而是取决于刺激物本身的性质。不随意注意也可理解为一种被动的注意。在这种注意活动中,人的积极性的水平较低。影响不随意注意的因素有:
(1)刺激物自身的特点。
①刺激物的新异性。新异性是指刺激物的异乎寻常的特性,研究表明刺激物的相对新异性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②刺激物的强度。不随意注意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刺激的绝对强度,而是刺激的相对强度,即刺激强度与周围物体强度的对比;
③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运动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更容易引起人们的不随意注意;
④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在强度、形状、大小、颜色和持续时间等方面与其他刺激物存在显著差别时会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
(2)人本身的特点。
不随意注意与人自身的状态、需要、情感、兴趣、过去经验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相同的外界刺激影响下,由于人自身的状态不同,不随意注意的情况也不同。
①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需要既是人们主动地探索环境的内部原因,也是引起不随意注意的重要条件。凡是符合人的需要和引起兴趣的事物都会使人产生期待的心情和积极的态度,从而引起不随意注意;
②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人的心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不随意注意。如果一个人心境开朗,心情愉快,平时不太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这时也容易引起注意。如果一个人心境忧郁,平时容易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事物,这时也不易引起注意;人的精神状态也对不随意注意有重大影响。人在过度疲劳时,常常不能觉察到精神饱满时容易注意的事物;人在精神饱满时,最容易对新鲜事物发生注意,而且注意也容易集中和持久。
2.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答:攻击行为是指任何试图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它强调它必须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意图,尽管这种行为伴随有意图。攻击行为可能是反社会行为,也可能是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必须伴有侵犯性情绪,比如愤怒。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有:
(1)温度。早在19世纪初,一些社会哲学家就发现天气变化与犯罪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Baron的研究发现犯罪与温度有关,发现其呈现出倒U形曲线。
(2)兴奋转移。由于敌意性的侵犯行为总是伴随着情绪的激起,心理学家发现由于其他刺激所引发的生理上的激起,也会转移到侵犯性冲动之上。除了锻炼,大的噪声、暴力或淫秽电影等引起的激起都会增加人们的侵犯性。
(3)侵犯性线索。侵犯性的线索也会引发侵犯行为。Berkowitz发现,情境中与侵犯相关的一些线索,如刀、枪、棍等器械往往会成为侵犯行为产生的起因,他把这种现象称为武器效应。
(4)去个体化行为。去个体化是由心理学家Zimbardo和Festinger等人提出来的。在群体中,个体的情绪会很快传给团体的其他成员,从而使得处在群众中的个人表现出一些独处时不敢表现的行为,群体中的个体有时候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使自身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甚至丧失,从而做出平时不敢做的反社会行为,并称之为去个体化。
(5)饮酒。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酒精能使人变得易于被激怒及好斗,许多相关研究支持这种假设。过量饮酒的人易于被激怒,从而表现出高的侵犯倾向。
3.期望价值理论。
答:维克托·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模式,其基本观点主要有:
(1)期望公式。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激励程度:期望值×效价。
①激励程度指激发一个人工作积极性的强度,即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与持续程度;
②期望值指人们对某一行为导致的预期目标或结果之可能性大小的判断,其数值变化范围在0至1之间;
③效价是指所达到的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
这一公式表明,假如一个人把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越高,那么激发的动机就越强烈,激励作用就越大。公式中期望值是个人主观预期概率,并非实际概率或客观概率,也就是说期望值对行为导致结果(达到目标)可能性之大小的表示,是个人心目中感觉到的可能性,它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判断。
(2)期望模式。弗鲁姆期望理论除可作上述公式的表示外,还可作下述的表示:

弗鲁姆认为,根据期望理论这一模式,为了有效地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动机,需要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
①努力与成绩的关系。人总希望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预想的结果,如果他认为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目标,即目标期望值较高,就会有信心,易于下决心。如果他认为目标太高,可望而不可及,或者目标太低,简直唾手可得,就会失去动机。因此。只有从努力与成绩的关系上合理设定目标,才有可能起激发动机的作用。
②成绩与奖励的关系。人总是期望在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取得成绩后能得到合理的奖励,如果只要求组织成员努力工作,而没有物质或精神奖励进行强化,时间一长,人们被激发起来的工作动机会逐步消退。
③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人总是期望所得奖励能满足个人的切实需要,如物质需要、精神需要或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等。由于人与人在年龄、资历、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和价值观念上存在着差别,所以对同一种奖励,不同的人所体验到的效价是不同的,所起的激励作用也不一样。利用多种奖励形式,努力做到奖人所需。
4.中学生自我矛盾的体现。
答:由于初中生少年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①反抗性与依赖性。由于初中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在生活中,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内心中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有所变化。他们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②闭锁性与开放性。进入青春期的少年,渐渐地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也增加了这种闭锁性的程度。同时他们又感到孤独和寂寞,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
③勇敢和怯懦。在某些情况下,青春期的少年似乎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此外,初中生也常表现得比较怯懦。他们在公众场合,不够坦然和从容,未说话先脸红等,这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心理状态有关。
④高傲和自卑。由于青春期的少年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全面而恰当的估价,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几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自认为很优秀;几次偶然的失利,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这两种情绪往往交替出现。
⑤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进入青春期的少年,随着身体的发育成熟,成人的意识越发明显。他们力图从各个方面对自己的童年加以否定,期望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在否定童年的同时,在这些少年的内心中又留有几分对自己童年的眷恋。
5.阻抗的原因。
答:来自来访者的有意或无意的抵抗被称之为阻力或阻抗。来自治疗者的阻碍作用称之为干扰或问题。阻力是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的伴随现象,是影响心理咨询与治疗顺利进行的最重要因素。产生阻抗的原因主要有:
(1)阻力来自成长中的痛苦
心理治疗中的来访者多数在治疗过程中都会产生某种变化,成长中的变化总要付出代价,总会伴随着消除旧有的行为习惯,建立新的行为习惯的痛楚。
①开始新的行为的问题:在治疗中,来访者需重新考察自己基本的信念和价值观。来访者前来治疗时,大多尚未认识到其心理冲突与他的问题源于其信念与价值观。
②结束或消除旧的行为的问题:来访者可能必须停止那些他很喜欢的行为,抑制这些行为所带来的痛苦常使来访者为之怯步。
(2)阻力来自机能性的行为失调
机能性的行为失调是指失调的行为最初是偶然发生的,因其使某方面的需要在这里得到了满足,行为发生的次数增加,以致固定下来。
①失调的行为填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
②来访者仅仅是在以失调的行为掩盖更深一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3)阻力来自对抗治疗或治疗者的心理动机
①来访者只是想得到治疗者的某种赞同的意见。
①来访者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治疗者对自己也无能为力。
③来访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6.建立咨询关系的重要性。
答:咨访关系也称治疗关系或帮助关系,是发生在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的动态联系,是一种职业性的助人关系,它是整个咨询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大多数咨询流派都重视良好咨访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并认为这是心理咨询取得成效的基础。咨访关系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它是引发和处理重大情感和想法的重要媒介,以改变来访者的行为”,而且在于它常常能够决定“咨询本身是否能够进行下去”。有研究表明,咨访关系的质量“对于人际沟通、开放性、可说服性以及求助者最终的积极改变,均可产生积极有力的影响”。罗杰斯曾经指出:许多用心良苦的咨询之所以未能成功,是因为在这些咨询过程中,从未能建立起一种令人满意的咨询关系。
三、论述题
1.遗忘的影响因素及理论,如何防止遗忘?
答:(1)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错误地再认与回忆。遗忘有几种不同的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称为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称为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称为临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称为永久性遗忘。
(2)遗忘的进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①时间因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时记忆的保持量将发生变化。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在学后的短时间内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保持量渐趋稳定地下降,最后接近水平。
②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记忆材料性质的不同对保持进程有很大影响。一般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对有意义的材料比对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遗忘得越快。
③学习的程度。学习程度的不同对保持进程也有影响。一种学习材料如果学习没有达到一次完全能背诵的标准,即为低度学习的材料;如果达到恰能背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下去,这种材料就是过度学习。显然,低度的学习材料容易遗忘,过度学习的材料要比恰能背诵的材料保持得好一些。
④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回忆系列材料时,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材料有重要影响。一般最后呈现的材料成绩最好,其次是最先呈现的材料,最后是中间部分。
⑤识记者的态度。识记者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占重要地位的、不引起人们兴趣的、不符合个人需要的事情容易遗忘。
(3)遗忘理论主要有衰退理论、干扰理论、提取失败理论和压抑理论:
①衰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衰退理论接近于常识,但无法用实验来证明衰退理论,目前我们只能肯定:衰退是感觉记忆和维持性复述被阻断时的短时记忆信息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②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和再现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之故。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够恢复。干扰理论最明显的证据是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
③提取失败理论认为,遗忘是一时难以提取出欲求的信息。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舌尖现象”—这种明明知道某件事,但就是不能回忆出来的现象,很好的证实了这一点。
④压抑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推出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太有损于自我。也就是说,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
(4)根据遗忘的影响因素以及遗忘相关的理论,防止遗忘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
①明确识记任务,培养学习兴趣。是否明确识记目的和任务,是否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是影响识记的重要因素。在识记之前明确识记目的和任务,对学习的内容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并且保持良好的情绪会对识记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加强对识记材料的理解。识记中对材料理解得越透彻,记忆效果越好。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对本来已经有意义的材料,尽量使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采用意义识记;其次是赋予无意义识记材料以人为的意义,即把无意义材料意义化,进行主观组织、再编码,这样有助于储存和保持。
③合理分配识记数量。一般而言,要达到同样的识记水平,材料越多,识记所用的平均时间也就越多,因此在一定时间内识记的数量不宜太多。识记一定的材料之后进行休息,然后再进行其他的记忆活动。
④多种感观合作记忆。多种感观在识记中同时发挥作用,可取得良好的识记效果。在学习外语时,眼看、耳听、手写同时发挥作用,其记忆效果大大优于单一感观的识记效果。
⑤对信息的合理组织。对信息进行合理的组织,可以使它们处于一定的前后关系中,增加线索,促进提取。
⑥把握150%的学习程度。研究表明,过度学习达150%,保持的效果最佳。超过或者低于150%,记忆效果都将下降。所以,识记时一定要掌握度,防止识记不够熟练,当然也不要超过150%,造成学习时间的浪费。
⑦加强复习。学过的知识,如果不经过复习,是不可能永久、完全保持在记忆中的。根据遗忘的规律,总结出以下科学的复习方法:
a.及时复习。遗忘进程先快后慢的规律表明,遗忘最严重的时刻是在识记刚刚达到记住的最初时刻,这是因为,新学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建立的连接还不牢固,痕迹很容易消退。而及时复习可以使即将消失、微弱的痕迹重新强化,变得清晰,并在头脑中进一步巩固。复习还能促进理解,使所学过的内容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便于精确记忆。
b.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单调的复习方法容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会让人觉得厌倦、疲劳。多样化的复习,可使人感到新颖,容易激发智力活动,使所要复习的材料与有关知识之间建立新的联系,就能够更灵活、更牢固的掌握。
c.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复习的效果并不单纯决定于复习的次数,复习具有积累效果,刚学过的知识不但要及时复习,而且也要增加复习时间,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的次数可逐渐减少,间隔时间也可逐渐加长。
2.根据管理心理学X、Y理论,超Y理论,经济人假设,复杂人假设,成就人假设等,你认为现代这些人性假设中属于哪个?如何管理?
答:(1)X理论
①X理论的基本观点
a.一般人对工作具有天生的厌恶,人们只是尽其所能的逃避工作;
b.只有给以强制、控制、监督或惩罚的威胁,才能使人们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努力;
c.一般人喜欢受到人们的监督,不想承担责任,追求生活的安全。
②X理论的管理思想
a.通过权威的运用执行监督和控制;
b.在管理上由分权管理恢复到集权管理。
(2)Y理论
①Y理论的观点
a.人们并不总是厌恶工作,工作是人们满足感的来源;
b.用外力来督促人们工作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大多数人都会发挥高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解决组织的各种问题;
c.只有情况适当,一般人不但能学会承担责任,而且会主动争取责任。
②Y理论的管理思想
a.人是依靠自我主动性去工作的,因而管理上要求由集权化回复到参与管理;
b.管理中既要达到各成员的个人目标同时也要达到组织成功的目标;
c.强调兼顾组织的需要和个人的需要。
(3)超Y理论
①超Y理论的思想
a.人们是带着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工作组织的;
b.不同的人对组织管理方式的要求是不同的;
c.组织目标、工作性质、职工素质等与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②超Y理论的管理思想
强调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因事、因其不同的情境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4)经济人假设
①经济人假设的观点
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在于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因此,需要运用金钱与权力,组织机构的操纵和控制,使员工服从于维持工作效率。
②经济人的管理策略
a.使用经济性奖励来获取职工们的劳动与服从;
b.管理的重点应放在高效的工作效率上,而不是感情和士气方面;
c.如果效率低下,就应重新审查组织奖酬刺激方案。
(5)复杂人假设
①复杂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a.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能力,工作的动机不但非常复杂而且变动性也很大;
b.一个人在组织中是否感到心满意足取决于组织状况与个人动机之间的相互关系;
c.人们在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部门中可能有不同的动机模式;
d.人们依据自己的动机、能力以及工作性质,会对一定的管理方式产生不同的反映。
②复杂人假设的管理思想
a.设法把工作、组织和人密切配合起来,使特定的工作,由适合的组织和人员来承担;
b.先确认工作任务和目标,然后决定管理阶层的划分,安排酬劳和管理制度;
c.合理培训和进行适当的管理方式,使员工能产生更高的工作效率和胜任感。
(6)成就人假设
①成就人假设的观点
也称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人们力求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只有在工作中将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才会得到最大的满足感。
②成就人假设的管理思想
要求管理实行民主的参与式管理,给员工一定的自主权利并参与组织决策的实施。
3.比较奥尔波特和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
答:(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人的人格是包括各种特质的动力组织,这些特质决定了个体适应的独特性。他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①共同特质是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在研究人格的文化差异时,可以比较不同文化中的共同特质。
②个人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根据个人特质在生活中的作用又可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这些次要的特质除了亲近他的人外,其他人很少知道。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第一层为次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第二层为次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第三层为次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第四层次为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①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共同因素是人类所有社会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独特特质是指单个个体所具有的特质。
②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从表面上看,它们好像是一些相似的特征或行为,实际上却出于不同的原因。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
③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在根源特质中可以再分为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两类。体质特质是由先天的生物因素决定的,如兴奋性、情绪稳定性等。环境特质则由后天的环境决定,如焦虑、有恒性等。
④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它们同时受到遗传与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动力特质是指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它使人趋向某一目标,包括生理驱力、态度和情操;能力特质是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特质,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速度与强度的特质。
(3)两者异同
a.相同之处: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和卡特尔的人格理论都强调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
b.不同之处:奥尔波特重视人格的个体性,其特质理论从个体行为特点出发探讨人格问题,使得心理学家有可能将研究对象的各种变量置于操作程序之中,解决了心理学中长期以来对人格研究只作描述和讲解的困境,但难以进行实证式研究。而卡特尔的人格理论是建立在严谨的科学测验和复杂的数学程序上的特质理论,强调人格的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特质因素分析法具有严谨、客观和定量化的优点。
4.解释比较横断设计,纵向设计及聚合交叉设计?
答:(1)横断设计
①横断设计的定义
横断设计是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进行研究和比较,以了解其心理发展状况的方法。
②横断设计的优缺点
a.优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同一年龄或不同年龄群体的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发展的年龄特征,而且由于能够同时对几个年龄群体进行调查测量,获得的信息量大,经济且费时短。
b.缺点:由于不同年龄研究资料的获取是在同一时间发生的,因此,该方式所得的发展趋势就不是自然发展的反映,而具有人为的联结性。难以排除“世代变迁”引发的混淆。其次,由于在横断研究设计中每个人只在某个时间点上接受测查,因而无法获得个体发展趋势或发展变化的数据资料。
(2)纵向设计
①纵向设计的定义
纵向设计是对相同被试在发展的不同年龄段上作反复的观测,从而获取相继年龄上变化资料的方法。
②纵向设计的优缺点
a.优点:得出被试实际增长年龄的实际发展趋势。纵向研究法可以排除横断研究法中获取发展趋势的人为性,所以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某一特性发展的连续过程,能够更为确切地反映和揭示心理发展的转折点和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b.缺点:研究时间过长,被试易流失;对相同被试重复的测试,易产生学习效应或导致被试的厌烦心理,从而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同样难以排除“世代变迁”的因素,在长期追踪的过程中,时代、社会、环境的动荡会造成变量的增多。
(3)聚合交叉设计
①聚合交叉设计的定义
聚合交叉设计是将横断设计与纵向设计结合在一起的研究设计。在横断的基础上再进行追踪,然后按年龄和观测年份交叉归类,这样在同一年龄组中包括不同年代成长的个体,可以消除一部分“世代变迁”的干扰;也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如5~10年)收集较大范围(30~40年)的资料。
四、案例分析
1.反犹太区有一个犹太人开了家裁缝店,本区年轻人经常跑去大叫:犹太人,犹太人。于是这个裁缝就每次给他们钱,后来逐渐减少给的钱,于是年轻人就不满足,不干了。用行为主义理论分析成功的秘诀。
答:该案例中犹太人巧妙的运用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理论。
(1)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学习是一个(S)-R-S的过程,重要的是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称为强化物。反之,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应率下降,则是惩罚。强化又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强反应概率。
(2)在该案例中,S(年轻人的大叫)—R(犹太人给年轻人钱)—S(年轻人大叫)这个过程中,金钱强化了年轻人的大叫行为,是阳性强化物,但是这个强化的过程随着强化物的减少(金钱的减少)而逐渐消弱,最终消退。这样犹太人就成功的完成了对年轻人大叫的行为的消退。
2.小刚来自农村,从小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之后考上重点中学,来到城里,成绩也不错。但一和别人讲话就脸红,不敢和别人交流。这是什么病症?症状是什么?内在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疗?
答:(1)小刚的这一症状属于社交恐怖症。社交恐怖症也被称作社交焦虑障碍,是指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存在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以是某个人或某些人,也可以相当泛化,可包括除了某些特别熟悉的亲友之外所有的人。
(2)社交恐怖症的表现:
①害怕与别人对视,恐惧自己会做出丢脸的言谈举止或表情尴尬,称为对视恐怖症;
②还可表现为害怕自己当众出丑,使自己处于难堪或窘困的地步,因而害怕当众说话或表演,害怕当众进食,由于旁边有人而恐惧得手发抖以致无法写字;害怕在公共场所呕吐等等;
③害怕见人脸红,被别人看到,因而惴惴不安者,患者深信周围人已觉察并正在注意他,因此更觉局促不安、浑身不自在。被称为赤面恐怖症。临床上发现,此类患者中不少人成了酒精依赖者;
④除焦虑和害怕外,还有心慌、震颤、出汗、恶心、尿急等植物神经功能症状,极度紧张时可诱发惊恐发作;
⑤在认知方面,特别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行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害怕别人评论自己。
⑥害怕社交场合十分广泛的病例称广泛性社交恐怖症,这类患者常害怕出门,不敢与人交往,甚至长期脱离社会生活,无法工作。
(3)小刚产生社交恐怖症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①认知理论认为恐怖症的患者总是高估所害怕情境和事物的危险性,过分担心某一消极事物将会发生。社交恐怖症患者往往持有关于自己和他人的负性信念,认为自己很难被别人所接受,认为别人内心对自己持批评态度。但他们对别人是如何看自己的观念常常是扭曲的。自我为焦点的注意是疾病长期存在的重要因素,因为它增加了对负性思维和感情的注意,干扰了人们的活动和操作,阻止个体观察到与他的恐惧不符的外部信息。
②Leary提出了自我推荐学说,来解释社交恐怖症。他认为,决定社交恐怖症的共同因素是动机,即想在别人心目中留下良好印象的动机。决定动机的因素有两个,即处境和人格。处境是指交往的对象和情境的特征。一般地说,第一次与人见面容易紧张,对方越重要越紧张,异性越有吸引力越紧张;人格特性也决定一个人的动机。如果一个人倾向于控制别人对他的印象,或者爱面子,有完美主义倾向,就容易患社交恐怖症。
③人格和父母教养方式。个性因素与恐怖症的发生也有很大关系,不少研究认为行为退缩的婴儿,长大后易发生恐怖症。恐怖症患者的个性特点往往表现为社会内向、神经质、害羞、被动、依赖;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是社交恐怖症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
(4)对小刚症状的治疗
①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从整体上说是辅助治疗,其作用往往是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或伴随的抑郁情绪,使心理治疗容易进行。其本身不能淡化恐惧的条件联系。
②心理治疗
a.认知疗法。对社交恐怖症而言,认知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挑战负性的、不合理的想法而起到治疗作用。通常它与行为治疗技术,如暴露技术、社交技巧训练、满灌法、松弛训练等,联合使用。研究认为认知与行为治疗的联合使用,不论是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都要优于单独的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社交恐怖症中,可以采取小组的形式进行。研究认为这种团体治疗的形式是有效的,而且更为经济可行。
b.森田疗法。恐怖症是森田疗法的适应症,治疗原则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对于社交恐怖症治疗,就是要让患者接受社交中的“胆怯、紧张或脸红”的症状,不把其当做身心异物加以排斥,不再关心体察心理症状,而是要带着胆怯、紧张或脸红像正常人一样交往,使症状在不知不觉中消失。研究表明,对社交恐怖症中的治疗,森田疗法的疗效要优于药物治疗。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3894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1 01:59 , Processed in 0.09767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