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45新闻与出版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7:0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41773.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745新闻与出版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含部分答案)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745新闻与出版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含部分答案)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745新闻与出版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745新闻与传播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745新闻与传播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含部分答案)
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745新闻与传播学综合考研真题
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745新闻传播学综合考研真题
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编辑出版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345新闻写作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345新闻写作考研真题及详解
1999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写作考研真题
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364编辑与出版考研真题
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364编辑与出版考研真题
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364编辑与出版考研真题
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364编辑与出版考研真题
1999年北京师范大学编辑学考研真题
                                                                                                                                                                                                    内容简介                                                                                            
  考研真题是每个考生复习备考必不可少的资料,通过研究历年真题能洞悉考试出题难度和题型,了解常考章节与重要考点,能有效指明复习方向。
  为了帮助参加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45新闻与出版综合”考试科目的考生复习备考,圣才考研网精心编著了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3D电子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45新闻与出版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2.[考研全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45新闻与出版综合考研全套资料
  3.[3D电子书]2015年新闻理论(含新闻学概论)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9小时视频讲解)+经典教材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
  本书收录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45新闻与出版综合”1999、2003~2014年的16套考研真题,并提供了2005~2006、2010~2014年部分考研真题的答案及详解。本书历年真题的答案及详解由高分考生根据本科目考研的参考教材和相关教师的授课讲义等精心编写而成,解题思路清晰、答案翔实,突出难度分析,对常考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圣才考研网每年均根据当年最新考试要求等对本书进行改版升级,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将提示学员下载升级,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一次购买,终身使用。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是圣才学习网旗下的考研考博专业网站,提供全国所有院校各个专业的考研考博辅导班【网授保录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考研3D电子书、考研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做题)、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五大特色:
1.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e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2.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3万本3D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3.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4.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5.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特别说明:本书的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www.100exam.com(圣才考研网)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745新闻与出版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含部分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745新闻与出版综合
一、分析综合题(50分)
简要分析印刷媒介的特点,印刷媒介与新媒介融合有什么变化,有什么问题?请结合实例分析。
二、名词解释
1.文人论政
2.人民报刊思想
3.(暂缺)
4.洋旗报
三、(暂缺)
四、谈谈对于网络谣言的传播的认识,并结合实例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评论。(30分)
参考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745新闻与出版综合
一、分析综合题(50分)
简要分析印刷媒介的特点,印刷媒介与新媒介融合有什么变化,有什么问题?请结合实例分析。
答:印刷新闻主要是指报纸和期刊上的新闻。以多版、散张为形式,定期连续出版的时事出版物称为报纸。装订成册、周期性的时事出版物成为新闻期刊,包括周刊、旬刊和月刊,大都以廉价销售推动发行量的增长。印刷媒介以承载新闻的纸张为介质,包括报纸、期刊与通讯社。
印刷新闻媒介是人类文化的一次革命性超越,影响了人类的全部生活。它把扩散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推向第一个高峰,整个社会实现了分享信息和知识的快乐。印刷媒介提升了新闻报道和教育的组织化程度,并很快普及开来,孕育了文化事业的诞生。
(1)媒介职能的政治化
手抄新闻时代得到新闻并不难,难的是无法在一天之内把一条消息告诉更多的人。手抄新闻媒介永远是少数人的信息物件,甚至是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印刷新闻媒介的出现,把一国、甚至在各国发生的重要事件在一两天内采集到报刊上,传播到一个国家的每个地方。新闻传播空间的极度扩大,使事件的影响力波及到国内外的受众,充分体现出新闻的本性。从此。新闻传播不再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活动,而是把相当数量的人带到信息流中,形成了公众的新闻价值标准。从这时起,人类第一次被信息所整合。
阅读报刊的人需要识字,还需要有一定的政治和生活常识,报刊和书籍的发行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使公共生活日益深入人心。会读报纸和能写家信成为人类最初受教育的目的,很快人们发现,报刊的政治和道德教化及科技信息的通俗化,成为大众政治觉醒的课堂。社会文明在印刷媒介时代加速前进,几百年的文明成果超过以往几千年的积累。
印刷媒介在政治制度转型期,发挥政治信念的引导作用,使先进的政治理念被广大人民接受,推动了政治文明的进步。它在政治斗争中调动千军万马,向腐朽势力宣战,不断带来政治制度的创新。可以说,印刷媒介从诞生那一刻起就被政治力量所俘获,为推进政治文明的前赴后继贡献力量。
(2)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印刷媒介创造了工业文明,开辟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印刷媒介的深刻互动,推动了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完善,经济信息和科学技术孕育了新的生产力,培育了一个有知识、有机械生产手段的资产阶级。为及时获得市场动态。追求经济利益,在19世纪中叶需求印刷品的人增多,报纸的大量创办满足了这种需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提。
这时,一批近代廉价报纸涌现出来,跨国办报打破了信息传播的国界,西方文明传播到东方,使超越封建文明的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普及。印刷传媒刊载技术革命和经济变革的内容,满足了资产者采用新技术和管理方式发展企业的梦想,改善了生产的需求关系,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促成传播制度的建立
在手抄新闻时代,新闻媒介生产的数量有限,本身不具备市场要素,也不需要某种制度维护报道秩序。印刷媒介不仅孕育了大型的报刊企业的诞生,而且孕育了新闻采编机构的多样化,出现了通讯社、特稿社、新闻发言机关等信息发布组织,以满足媒体对信息的需求。此外,纸张、油墨、印刷机及其部件等介质材料的生产,形成了新闻原料市场、印务市场和营销市场等,扩充了媒介市场的领域。媒介活动影响到每一个人以至国家利益,需要建立市场规范、社会规范和法律规范,各种各样的传播体制在印刷媒介的扩张下建立起来。
印刷媒介与新媒介的融合主要是指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最初的手机报,及之后的新闻网站、数字报以及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始成为大众的宠儿,导致传统印刷媒介受众的流失,进一步导致广告等收益的下滑,威胁传统印刷媒介的生存。由此,报纸杂志等无不在寻求与新媒介的融合。
以印刷媒介为主的传统媒介与新媒介融合所带来的变化体现在如下方面:采编队伍分工不明确化、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阅读模式多途径化等。媒介融合使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介的内容呈现方式丰富多彩,比如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进行新闻报道,极富视觉冲击力;同时,受众可以选择在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种终端体验阅读。媒介融合带来的变化还有很多方面。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内容的碎片化和肤浅化,即缺乏有深度的文字和报道;传统印刷媒介时代的把关意识的弱化,导致融合后内容的稂莠不齐,影响新闻报道的质量。
二、名词解释
1.文人论政
答:文人论政,就是士大夫知识分子以匡扶时世为己任,心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以文章报国,以言论参与时政的行为。文人论政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值得关注的传统之一。19世纪70年代后,近代报刊的兴办为知识分子参与社会时政、宣传救亡图存提供了新的途径。在吸纳西方自由主义报刊理念的同时,中国知识分子胸怀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报刊救国、言论救国的道路,形成了近代报刊“文人论政”传统。
2.人民报刊思想
答:人民报刊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报刊思想的核心。人民报刊思想认为:人民报刊应着重报道本国的事件,是将人民与国家和世界联系起来的纽带;人民报刊是人民的喉舌;人民报刊是对行政当局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也是人民自己的教科书;人民的信任是自由报刊赖以存在的前提;是治人者与治于人者的“第三要素”;人民报刊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性,“报刊要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须不从外部为它规定任何使命,必须承认它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那种通常不为人们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是有自己的内在的规律性”,人民报刊的本质是真实的,其品质是诚实的。
3.(暂缺)
4.洋旗报
答:洋旗报是在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英、法、美等控制的租界四周均被日军侵占形成“孤岛”,中外各种政治势力纷纷利用“孤岛”的特殊环境在“孤岛”上创办报刊,开展宣传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是以外商名义出版的中文报纸因而可以不接受日伪军的新闻检查,因而在1938年之后出现了大办“洋旗报”的热潮。代表报纸有《文汇报》《申报》《新闻报》《每日译报》等。
三、(暂缺)
四、谈谈对于网络谣言的传播的认识,并结合实例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评论。30分
(1)对网络谣言的传播的认识
①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是利用网络为媒介进行传播的谣言。其特点是传递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所以网络谣言又称为网络流言。
②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网络谣言产生的宏观因素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种社会领域,由于不同领域不同时间会出现各种新情况,因此容易产生网络谣言。
b.网络的匿名特征、信息扩散的速度和广度、管理的相对滞后,为个人造谣传谣提供了心理上的满足,甚至可以获得一些变态需求的满足。当然,获取经济利益也是个人造谣的主要原因。
c.传统谣言多从人际渠道流传,而网络谣言多以群体传播为主(如论坛、BBS、聊天室),网民在这种临时性的集体行为中获得了受尊重、受关注的满足,同时利用群体获取心理或物质上的满足。
③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式
a.借用“创新扩散论”,创新的扩散过程包含四个环节:创新发明;扩散,即传播推广创新发明的渠道;时间;创新发明的对象:社会成员。传播活动贯穿于创新扩散模式始终。首先网络传播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创新事物、采纳创新事物的方法、途径和利益等;其次网络传播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渠道,可以用来劝服人们接受创新与变革,人们利用这些渠道进行讨论,最后做出决策;最后网络传播可用来成功地教授人们采用创新事物所必须具备的技术。网络谣言也是如此,网络谣言扩散过程本身就是其不断变异的过程,网络媒体在其中被视为中心环节,经由网络这个转换器的作用,即可产生谣言在网上的扩散轨迹。
b.谣言的网上网下互动。部分网络谣言被传统媒体误用为假新闻,或通过手机短信渗透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引发网下的共鸣与振荡。网络谣言能够形成蝴蝶效应,不仅与网络本身的特殊性质有关,还有赖于谣言在网络中所呈现的特殊的传播逻辑。
网络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大家耳熟能详、广泛接触的是门户网站、电子邮件,BBS和各类论坛、聊天场所等。谣言也是通过这些渠道散布出去,形成蝴蝶效应的谣言大致都会经过“广泛覆盖+集中的舆论场+放射性再传递”的线性过程。
网络谣言的蝴蝶效应着实让人不寒而栗,然而有些传谣者捏造谣言的心态和目的更让人焦虑恐慌。网络谣言开始被国家用来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以及机构利用网络谣言影响股市谋取经济利益。网络谣言如果渗透了某种权利因素时,就更难对其进行监管和控制。可见,当网络成为谣言的温床,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2)评论
网络的自我净化与他律的最小化
网络有自我净化功能,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现实。许多谣言,起于网络,兴于网络,最终也是网络开放、多元、透明的信息环境终结了谣言的传播。聋子听哑巴说瞎子看到鬼了,网络信源难以核实,网众又没有耐心去核实,加上网络信息的易受操纵性,很容易滋生谣言。但在信息的充分开放和竞争后,真相也很容易战胜和驱逐谣言和谎言。比如当初微博上炒得沸沸扬扬的金庸去世的假新闻,也是在微博上被证伪的。
但不可过度迷信这种自我净化功能。有些假新闻能轻易被证伪,而有些就很难了,传谣容易辟谣难。一条假信息传播开去后,即使一千条辟谣的信息也难以挽回负面影响,难以达到完全澄清的效果。微博上就有这样的怪象,假新闻出现时转发者成千上万,可辟谣的信息却罕有转发。这种不对称的传播,极大地限制了网络自我净化功能。
更重要的是,网络上制造的伤害,也无法通过自我净化和自我规范去消除。比如假新闻制造了伤害,侵犯了名誉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种伤害就无法通过“简单的信息澄清”予以弥补。还有诽谤、攻击和欺诈,都是实实在在的、有具体受害者的侵权和伤害,虚幻的“自我净化”无法化掉侵权的事实。
还有,网络也不会自然产生“善良终将战胜丑恶”、“真相必然战胜谎言”的自净效果,有时甚至会有“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和反道德结果。造谣诽谤、侵犯隐私、制造暴力、欺诈者逍遥法外,无辜者在受到伤害后却无力维权,正当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这只会在网络上传递一种非常恶劣的暗示,好人成为沉默的螺旋,坏人在网上飞扬跋扈。
该鼓励网络自律,网络应该有一套自组织规范,引导网友文明和规范上网,也应该有惩戒措施让作恶者付出代价。最大化的自律之外,也少不了“最小限度”的他律。这个“他”,应该就是法治。互联网不是特区,法治社会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用“我能够做到自律”去排斥“法律”。互联网最大的活力在于它的自由、开放、清新和活跃,过多的限制可能会影响活力,所以“他律”应该是“最小限度”的。但只有网络首先表现出强大的自我净化和道德自治能力,外在的约束才可能是“最小限度”的。
最大化的自律,最小化的他律,最宽容的法律,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需要这样的制度安排。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2年12月22日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41773.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1 14:08 , Processed in 0.10912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