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你绝不能放弃 一一反驳放弃考研的五种理由[转帖] [打印本页]

作者: 传说中的男孩    时间: 07-7-25 21:03
标题: 你绝不能放弃 一一反驳放弃考研的五种理由[转帖]
一:我不想考研了,就算考上了也没什么了不起,现在研究生太多了……


兄弟,请不要自欺欺人,2006年的全国的大中专毕业生是413万!而今年录取的研究生人数仅仅是34万!在413万人里面仅仅有8%的研究生!研究生多吗?就算研究生在扩招,研究生的人数也不会超过总体人数的10%!
不进则退的道理你应该明白,不要为自己的放弃找什么借口,记住,研究生就算再怎么扩招,研究生的比率也不会超过10%!


二:考研简直就不是人受的,我不考了!


考研名师在上课的时候曾经用一种轻蔑的语气对那些放弃考研的人说:“被说什么考研不是人受的,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成为研究生,难道他们就不是人?!!?”
其实在你在抱怨考研不是人受的时候,在逻辑上你要么肯定那些考上的人是超人,要么已经承认了自己不是人!


三:考研太累了,我不考了!


放屁!你父母养了你20年累不累?你这20年吃喝穿住都是你父母的,你现在做的是应该刻苦学习,报答你的父母!
在养育你的20年了,你的父母对你的生活供给说过一个“不”字吗!现在轮到你回报了,你就想不吃苦,就累!你就是一个混帐!

四:本科和研究生都是上班赚钱,那个不是混啊?


早就有人做过了统计,世界人才结构的收入和学历是成比的,北京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平均收入>4500。
既然都是挣钱,那你为什么高中毕业不去工作?你会说,我不上大学谁要我啊,那这就很简单了:收入和学历难道是成反比?!?!如果是那样的话,你小学也别上了,怀胎十月就是你的大学……

五:研究生要读三年啊,我要是上了浪费了三年的工作经验啊……


有人说,三年的工作经验对人可是非常宝贵的啊,读研究生不是延缓了我进入社会的时间吗……
目光短浅!告诉你,是人就能有工作经验,三年工作经验对你是有影响,但是三年的研究生深造对你是收益终生的!磨刀不误砍柴工!何况研究生阶段你可以尽情的去做兼职……


总结:告诉大家,当你选择了考研之后,就不要在给自己找任何借口去放弃,考研和夫妻生活一样,任何三心二意的想法都会有惨重的后果,比如,潘金莲正是在和武大过的好好的时候,有了三心二意,结果让武松活掏了人心……


没信心的进来!!坚持不住的进来!!半放弃状态的更要进来!!!


给大家一些数字:
7、8月份时,全国至少有150万人想考研;
到了11月网上报名,只剩下130万;11底核查时,只有110多万合格;
而领了准考证的只剩下100多万;
12月还在坚持的,是90多万;
1月份上了考场的,是80多万;
考完政治留下来的70多万;
考完英语留下来的50多万;
考完全科留下来的也就35万了!
大家知道全国招多少研究生吗?31万!
这也就意味着,录取率接近100%!
这就是淘汰!怎么样淘汰?自我的淘汰!而不是分数的淘汰!所以你就是天才,你就是牛人,只要你坚持到最后就一定能成功.



我觉得这篇文章的的第三个问题中的"放屁"两字好,的确,放屁!
作者: ssxssx220    时间: 07-7-27 18:48
无赖的考研
形式所逼
一起痛并快乐着吧
作者: ssxssx220    时间: 07-7-31 02:10
考研的路上
煎熬着
孤独着
必须孤独
在这孤独的夜晚
为了考元
请斑竹高抬贵手
作者: 勇敢的兔子    时间: 07-8-8 04: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unam3000    时间: 07-10-27 18: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worry1986    时间: 07-10-27 23: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bundantfish    时间: 07-10-28 00: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xiongmaopluto    时间: 07-10-28 00:40
不能放弃!!!!!!
一定不能放弃!!!!!!
作者: 无地自容    时间: 07-11-1 13: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hanshui119    时间: 07-11-15 00: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niuqun2    时间: 07-11-15 00:42
顶!坚持就是胜利!
作者: yuanhjun04    时间: 07-11-15 13:19
谢谢你,我又有动力了。。。。。。。。。。。。。。。。。。。。。。。。。[s:2] [s:2] [s:2]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bbs.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