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考研英语知识点变化综述 | |||||
内容 题型 | 2008大纲要求 | 2007大纲要求 | 大纲变化 | 对比分析 | 复习建议 |
词汇 | 考生应能掌握5500左右的词汇以及相关词组。 英语语言的演化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动态发展过程,它受到当今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这意味着需要对本大纲词汇表不断进行研究和定期的修订。 此外,全国硕士研究入学英语考试是为非英语专业考生设置的。考虑到交际的需要,考生还应自行掌握与本人工作或专业相关的词汇,以及涉及个人好恶、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词汇。 | 考生应能掌握5500左右的词汇以及相关词组。 英语语言的演化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动态发展过程,它受到当今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这意味着需要对本大纲词汇表不断进行研究和定期的修订。 此外,硕士研究入学英语考试是为非英语专业考生设置的。考虑到交际的需要,考生还应自行掌握涉及个人好恶、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本人工作或专业等方面的特殊词汇。 | 没有本质变化,只是一些措词上的微小变化 | 对比历年大纲对词汇的要求可以看出,考试对词汇的要求与往年一样,没有变化。 | 词汇是英语的基础,需要用适当比例的时间保质保量的掌握大纲附录所要求的5500左右的词汇及相关词组。 |
语法 | 考生应能熟练地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 本大纲没有专门列出对语法知识的具体要求,其目的是鼓励考生用听、说、读、写的实践代替单纯的语法知识学习,以求考生在交际中 更准确、自如地运用语法知识。 | 考生应能熟练地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 本大纲没有专门列出对语法知识的具体要求,其目的是鼓励考生用听、说、读、写的实践代替单纯的语法知识学习,以求考生在交际中能更准确、自如地运用语法知识。 | 没有变化 | | 语法同词汇一样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完备语法知识,及时弥补语法漏洞。 |
完型填空 | 该部分不仅考查考生对不同语境中规范的语言要素(包括词汇、表达方式和结构)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考查考生对语段特征(如连贯性和一致性等)的辨识能力等。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在一篇240~280词的文章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使补全后的文章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考生在答题卡1上作答。 | 该部分不仅考查考生对不同语境中规范的语言要素(包括词汇、表达方式和结构)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考查考生对语段特征(如连贯性和一致性等)的辨识能力等。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在一篇240~280词的文章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使补全后的文章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考生在答题卡1上作答。 | 很明显大纲在这部分未作任何变动。 | 2008年英语考验大纲仍就延续往年完型填空的考查重点。 | 今年的考试大纲仍旧很明确的标出了完型填空考核的重点:语法、固定搭配、近义词辨析和逻辑关系四大类题型希望广大考生能够从历年真题中按照大纲明确提示的四类题型去准备和复习有关考研完型填空方面的知识点,这样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阅读理解A | 语言技能: 考生应能读懂选自各类书籍和报刊的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生词量不超过所读材料总词汇量的3%),还应能读懂与本人学习或工作有关的文献资料、技术说明和产品介绍等。对所读材料,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 3.理解文中的概念性含义; 4.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 5.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 6.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以及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7.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8.区分论点和论据。 测试要点: 理解主旨要义、具体信息、概念性含义,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等 | 语言技能: 考生应能读懂选自各类书籍和报刊的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生词量不超过所读材料总词汇量的3%),还应能读懂与本人学习或工作有关的文献、技术说明和产品介绍等。对所读材料,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 3.理解文中的概念性含义; 4.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 5.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 6.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以及单句之间、段落之间关系; 7.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8.区分论点和论据。 测试要点: 理解主旨要义、具体信息、概念性含义,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等 | 大纲基本没有大变化 只有第6)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以及单句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 变为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以及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仍然是考查考生理解主旨要义、具体信息、概念性含义,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等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4篇(总长度约为1600词)文章的内容,从每题所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 从近几年的大纲对比来看,今年的阅读会更关注文章整体性的考查,也就是要从整体角度去理解整篇文章。同时也要可能考查具体的细节,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要留意。 因大纲变化不大,因此今年的题目设置仍以 1)事实细节题 2)推理判断题 3)猜词题 4)中心思想题 5)情感态度题 6)议论文的写作方式题 为主。 | 阅读题目以推理引申题、细节事实题、作者观点和态度题、主旨题和词义句义猜测题为主,建议进行相当数量的题型专项练习。另外,就文章题材来说,近几年越来越重视对人文科学的考查,平时要多注重阅读一些英美经济文化历史方面的报刊书籍。例如Time, The Economist, New York Times, Newsweek, The Times上面的文章。在寻找材料时,要有选择。比如说政治类,宗教类等牵扯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文章不会拿来命题。考研英语阅读的文章最多涉及到的仍然是英语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社会(法律、伦理)、经济、科技(网络)、医疗卫生、生物、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历史或现状。 |
阅读理解B(新题型) | 主要考查考生对诸如连贯性、一致性等语段特征以及文章结构的理解。本部分有3种备选题型。每次考试从这3种备选题型中选择一种进行考查。考生在答题卡1上作答。 备选题型有: 1)本部分的内容是一篇总长度为500~600词的文章,其中有5段空白,文章后有6-7段文字,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这6-7段文字中选择能分别放进文章中5个空白处的5段 2)在一篇长度500-600词的文章中,各段落的原有顺序已经被打乱,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和结构将所列段落(7-8个)重新排序,其中有2-3个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已经给出。 3)在一篇长度为500词的文章的前或后有6-7段文字或6-7个概括句或小标题,这些文字或标题分别是对文章中某一部分的概括、阐述或举例。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这6-7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5段文字或5个标题填入文章的空白处。 | 主要考查考生对诸如连贯性、一致性等语段特征以及文章结构的理解。本部分有3种备选题型。每次考试从这3种备选题型中选择一种进行考查。考生在答题卡1上作答。 备选题型有: 1)本部分的内容是一篇总长度为500~600词的文章,其中有5段空白,文章后有6-7段文字,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这6-7段文字中选择能分别放进文章中5个空白处的5段 2)在一篇长度约500-600词的文章中,各段落的原有顺序已经被打乱,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和结构将所列段落(7-8个)重新排序。其中有2-3个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已经给出。 3)在一篇长度为500词的文章的前或后有6-7段文字或6-7个概括句或小标题,这些文字或标题分别是对文章中某一部分的概括、阐述或举例。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这6-7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5段文字或5个标题填入文章的空白处。 | 没有实质性变化 | 对比看来,今年的大纲对新题型的要求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出现的只是措词上的细微变化。 | 05,06年考查的是难度相对较大的第一种选择搭配题,而07年则选择了难度相对较低的第三种-----选择小标题。所以08年复习不应偏废,按照新大纲的要求,合理有效的利用参考资料进行全面的复习和准备。 |
阅读理解 C(翻译) | ①:主要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概念或结构较复杂的英语文字材料的能力。要求考生阅读一篇约400词的文章,并将其中5个划线部分(约150词)译成汉语,要求疑问准确、完整、通顺。考生在答题卡2上作答。 | ①:主要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概念或结构较复杂的英语文字材料的能力。要求考生阅读一篇约400词的文章,并将其中5个划线部分(约150词)译成汉语,要求疑问准确、完整、通顺。考生在答题卡2上作答。 | 没有变化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将英译汉试题作为阅读理解的一部分,其目的是测试考生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英语句子并用汉语正确予以表达的能力。 | 完整的翻译过程应是这样的: 首先是理解,具体来说,就是要先通读全文,理解原文的意思。可以参考以下的步骤:1) 略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整篇文章2) 分析所要求翻译的部分,弄清句子结构,先找出句子的主干,明确代词所指代的词或短语的意思,再分析是否存在省略,主从关系如何等3) 进一步细化,分析词汇及惯用语,明确句子的整体意思及其在上下文中所处的地位。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长句的分析。 |
总结 | 2008年的英语考研大纲要求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同学可以基本上按照原有的思路进行更加系统、更具深度的复习。从近几年的试卷结构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对英语语言能力的考查加深了。所以我们建议,对于08年的考试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真正的放在扎扎实实提高自身英语语言能力、提高对于文章长难句和段落逻辑结构的把握上。在坚实的语言能力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和策略,才能真正在08年的考研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bbs.freekao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