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8年考研历史学基础313考试大纲》(含大纲试题示例和07年统考真题试卷试题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yjjyx 发表于 07-8-11 13:4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
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序言(略)  

2008年考研历史学基础(代码313)考试大纲 (转)

1、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中国古代史            约30%
   中国近现代史          约20%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约20%
   世界近现代史          约30%
  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的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4、试卷体型结构
   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名词解释        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

考察范围:分中国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1991年)两大范围。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

一、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
   1、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
   2、氏族公社
   3、中国远古社会的传说
二、夏商西周
   1、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
   2、夏朝的巩固和发展
   3、商族的起源
   4、从盘庚迁殷到武丁中兴
   5、周族的兴起和灭商
   6、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其灭亡
   7、商、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8、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9、夏、商、西周的文化
三、春秋战国
   1、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反展
   2、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
   3、春秋战国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
   4、从诸侯割据到秦统一
   5、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四、秦汉
    1、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
    2、汉承秦制与“文景之治”
    3、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
    4、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
    5、刘秀与东汉初期政治
    6、东汉后期的政治危机
    7、汉代的社会结构
    8、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9、秦汉的农民起义
   10、秦汉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11、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五、魏晋南北朝
    1、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魏蜀吴三国的政治与经济
    3、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政治经济问题
    4、十六国与南北对峙
    5、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与寒人的兴起
    6、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7、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
    8、北魏末年的社会矛盾
    9、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1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六、隋唐五代
   1、隋朝的统一及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
   2、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
   3、唐朝对隋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4、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
   5、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
   6、“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7、两税法与唐后期的经济
   8、唐后期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
   9、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10、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11、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
七、宋、辽、西夏、金、元
   1、宋、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
   2、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3、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与宋金对峙
   4、宋代经济的繁荣
   5、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
   6、元代行省制度
   7、元朝的民族政策
   8、宋元的科技与思想文化
   9、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八、明清(前期)
   1、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2、郑和下西洋与“南倭北虏”
   3、明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
   4、东林与复社
   5、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
   6、明末农民战争
   7、清军入关与清初的社会矛盾
   8、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9、康乾盛世
   10、清前期的边疆与民族政策
   11、明清对外政策与朝贡贸易
   12、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13、明代的卫所与清代的八旗制度
   14、明清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沙发
 楼主| xyjjyx 发表于 07-8-11 13:53:2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

一、列强的对华侵略
   1、两次鸦片战争
   2、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3、中法战争
   4、中日甲午战争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二、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
   3、义和团运动
三、晚清政局
   1、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2、洋务运动
   3、清末新政
四、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
   3、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教育改革
五、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
   1、维新变法思潮
   2、戊戌变法
   3、立宪运动
   4、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5、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6、从兴中会到武昌起义
   7、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六、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
   1、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统治
   2、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新文化运动
   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6、五四运动
   7、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8、第一次国共合作
   9、北伐战争
七、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
   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
   2、新军阀混战
   3、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红色根据地的建立
   4、红军五次反“围剿”与长征
   5、抗战前十年的中国社会经济
八、抗日战争
   1、日本侵略东北与伪满洲国成立
   2、抗日救亡运动
   3、西安事变
   4、卢沟桥事变
   5、南京大屠杀与日军暴行
   6、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7、抗日根据地的开拓和建设
   8、延安整风与中共“七大”
   9、中国军队的反攻
   10、日本投降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1、抗战时期的社会经济
九、国共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
   1、战后国民党的统治与人民的反抗斗争
   2、重庆谈判
   3、内战爆发、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十、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思想文化
   1、中央研究院的成立与中国科学的初步发展
   2、民国时期的各种思潮
   3、民国时期的史学、文学与艺术
   4、鲁迅与左翼文化运动
十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内外政策
   2、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建设
   3、社会主义改造
十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
   1、经济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经济建设的曲折
   3、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
十三、“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1、从“五一六通知”到全国内乱
   2、庐山会议与批林批孔
   3、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
十四、拨乱反正(1976-1978年)
   1、拨乱反正的历程
   2、“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
十五、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
   1、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2、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3、邓小平南方讲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板凳
 楼主| xyjjyx 发表于 07-8-11 13:54:04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一、史前人类
   1、人类的进化
   2、农业革命与新石器时代
   3、史前文化
二、古代西亚诸文明
   1、苏美尔-阿卡德文明
   2、古巴比伦王国
   3、亚述帝国
   4、新巴比伦王国
   5、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
   6、波斯帝国
三、古代埃及文明
   1、古代埃及历史的主要线索
   2、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
   3、古代埃及的文化
四、古代印度文明
   1、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2、吠陀文明
   3、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
   4、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
五、古代希腊文明
   1、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希腊城邦制度
   3、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
   4、雅典民主政治
   5、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
   6、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
六、古代罗马文明
   1、王政时代
   2、罗马共和国
   3、罗马的扩张及其后果
   4、奥古斯都及其元首政治
   5、罗马帝国
   6、古代罗马文化
七、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的过渡
   1、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
   2、民族大迁徙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3、拜占庭帝国
八、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
   1、伊斯兰教的兴起
   2、阿拉伯帝国
   3、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
九、欧洲基督教文明
   1、法兰克王国
   2、西欧封建制度
   3、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4、西欧封建国家的建立
   5、商业经济和城市的兴起
   6、十字军东征
   7、西欧各国的发展与相互关系
十、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1、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2、斯拉夫人以及俄罗斯的早期历史
   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4、中古印度: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尔帝国
   5、日本封建国家和古代文化
十一、古代美洲文明
   1、古代中美洲文明
   2、印加文明
地板
 楼主| xyjjyx 发表于 07-8-11 13:54:28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  世界近现代史

一、16世纪的欧洲
   1、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2、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
   3、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4、宗教改革
二、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殖民扩张及其后果
   3、工业革命
   4、美国独立战争
   5、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6、欧洲1848年革命
   7、美国内战
   8、俄国农奴制改革
   9、日本明治维新
   10、德意志的统一
   11、19世界后半期英、美、法、德、日等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政策
   12、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
   13、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
   14、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三、工人文化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第一国际
   3、巴黎公社
   4、第二国际
四、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
   1、殖民入侵前的亚非拉国家
   2、19世纪初拉丁美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
   3、19世纪中后期亚非拉的民族主义运动
五、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
   1、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
   2、近代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
六、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维也纳会议与欧洲国际体系
   2、列强矛盾与欧洲的均势
   3、第一次世界大战
七、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二月革命
   2、十月革命
   3、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八、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
   2、国际联盟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战时共产主义”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
   2、德国十一月革命
   3、匈牙利革命
   4、共产国际
   5、印度甘地主义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6、土尔其的凯末尔主义与改革
   7、卡德纳斯改革
   8、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
   9、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10、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1、德日法西斯的崛起
   1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模式”
十、第二次世界大战
   1、大战前夕法西斯国家的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4、第二次大战中的转折性战役
   5、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十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雅尔塔体系与联合国的建立
   2、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
   3、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
十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当代科技革命
   2、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3、美国的内政与外交
   4、西欧主要国家的内政与外交
   5、战后的日本
   6、西欧的一体化进程
十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1、赫鲁晓夫的改革
   2、苏南冲突
   3、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东欧国家
   4、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
   5、戈尔巴乔夫改革
   6、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
===================================================


大纲上的试题示例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试题示例:

1.《天工开物》的作者是   (     )
A、沈括  B、贾思勰 C、宋应星  D、郭守敬
2.  汉口是在下列哪个条约中规定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烟台条约 D、辛丑条约
3.  建立古罗马元首制的政治家是   (     )
A、奥古斯都 B、奥古斯丁  C、戴克里先  D、君士坦丁
4.  “伊斯兰“一词的含义是   (     )
A 、唯一的真理 B、安拉使者说的话 C、服从神的意志 D、审判的日子即将来到

二、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题10分,共80分。

试题示例:

  1        市舶使司
  2        百日维新
  3        封君封臣制
  4        权利法案

三、史料分析:29~3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试题示例:

1.   认真阅读以下史料,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分析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对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加以解释。
     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候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与古,或地无千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县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听。)帝览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
                                               ——选自《隋书》卷46《杨尚希传》。

2.  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长素又曰:所谓奴隶者,若波兰之以属于俄,印度之属于英,南洋之属于荷,吕宋之属于西班牙,人民但供租税,绝无政权,是则不能不愤求自立耳。若国朝之制,满汉平等,汉人有才者,匹夫可以为宰相。自同治以来,沈、李、翁、孙,迭相柄政;曾、左及李,倚为外相;恭、醇二邸,但供手待成耳。即今除荣禄、庆邸外,何一非汉人为政!若夫政治不善,则全由汉、唐、宋、明之旧,而非满洲特制也。然且举明世廷杖、镇盗、大户加税、开矿之酷政而尽除之。圣祖立一条鞭法,纳丁于地,永复差徭,此唐、虞至明之所无,大地万国所未有,他日移变,吾四万万人必有政权自由,可不待革命而得之也。夫所谓奴隶者,岂徒以形式言耶?曾、左诸将,倚畀虽重位有藩镇,蕞尔弹丸,未参内政。且福康安一破台湾,而遂有贝子郡王之赏;曾、左反噬洪氏,挈大圭九鼎以付满洲,爵不过通侯,位不过虚外之内阁。曾氏在日,犹必谄事官文,始得保全首领,较其轻重,计其利害,岂可同日而道!近世军机首领,必在宗潘。夫大君无为而百度自治,为首领者,亦以众员供其策使。彼恭、醇二邸之仰成,而沈、李、翁、孙之有事,乃适见此为奴隶而彼为主人也,阶位虽高,犹之阉宦仆竖而赐爵同者。彼固仰承风旨云尔,曷能独行其意哉!
                                               ——选自《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中华书局1977年版。
(1)  这是章太炎为了驳斥“长素”的观点而发表的一封公开信,文中的“长素”是谁?
(2)  这段文献中所提到的沈、李、翁、孙、曾、左、李及恭、醇二邸都是晚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请写出他们的具体名字。
(3)  章太炎与“长素”的分歧何在?根本对立的实质是什么?

3.  根据下述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分析其内容与含义。   
      对于善于管理产业和勤恳耕种土地的人来说,农业是最有效的致富手段。我的父亲就亲自管理这种经济并教会了我。他什么时候都没有让我购买耕种过的土地,但是由于土地主人粗心大意和缺乏资财而没有耕种和没有栽种过的土地,他却劝我购买。他说耕种过的土地价格很高,并且不能再改良它了。如果不改良它,它就不能带来多少快乐,相反对任何其他的东西和家畜进行改良,主人是非常喜欢的。的确,苏格拉底,我肯定地向你说,依靠我们的努力,许多份地的价值比原价提高了几倍。这个意见是那样的珍贵,并且那么易于理解,虽然你仅仅是方才听到,但是你理解它将不会比我坏,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教给别人。
                                               ——选自[古希腊]色诺芬:《家政论》。

4.  阅读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
1876-1913年世界各地区或国家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
========================================================================
项目     国家与地区       --------1876-1880-------        -----------1913------------        
                                     初级产品        工业制品        初级产品        工业制品        
出口贸易结构        
        英国和爱尔兰             11.9            88.1                 30.3            69.7        
        欧洲大陆                    61.0            39.0                 61.8            38.2        
        美国和加拿大             85.7            14.3                 74.1            25.9        
        其余世界                    97.6             2.4                  89.1            10.9        
        全世界                       61.9            38.1                  61.8            38.2        
========================================================================
项目     国家与地区       --------1876-1880-------        ----------1913----------   
                                     初级产品        工业制品        初级产品        工业制品
进口贸易结构        
        英国和爱尔兰             85.8            14.2                 81.8            18.8        
        欧洲大陆                    60.9            39.1                 59.9            40.1        
        美国和加拿大             63.5            36.5                 63.4            36.6        
        其余世界                    30.9            69.1                 40.2            59.8        
        全世界                       64.9            35.1                   65               35        
========================================================================

(1) 根据上表所提供的数据,分析1876-1913年间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 根据上表中提供的数据,分析这一时段“英国和爱尔兰”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四、简答题:31-3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

试题示例:

   1.  试比较“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建立的背景及主要内容,并结合相关史实,略述其历史地位或意义。
   2.  洪宪帝制与张勋复辟的异同
   3.  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4.  简述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原则及其主张。
5#
qingruoyoulan 发表于 07-8-12 20:09:28 | 只看该作者

2008历史大纲上对07年试题的分析(转)


(小贴士:“题目难度”指数是指07统考后教育部考试中心对2640名考生的答题情况该进行了抽样统计数据分析的指数<即数值越小题越难>,得到平均分为169.39分,试卷总体难度为0.565,也就是说试卷抽样统计的得分率是56.5%)

=======================我是万恶的分割线====下面主角登场o(∩_∩)o...=====================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历史学基础考试分析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曾在稷下学宫讲学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荀子
【答案】
      D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选项所列举的四位人物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孔子和庄子三位人物与稷下学宫的年代不符,均可排除。只有荀子一生主要的活动是在齐国稷下学宫治学,他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并形成自己的学派,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曾三任学宫最高学长“祭酒”。
      题目难度0.397

2、下列墓葬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帛书的是
  A、云梦睡虎地秦墓   B、长沙马王堆汉墓   C、临沂银雀山汉墓   D、江陵张家山汉墓
【答案】
      B
【分析】
      云梦睡虎地秦墓,1975年在湖北云梦出土大批竹简;长沙马王堆汉墓,1973年在长沙出土大批帛书;临沂银雀山汉墓,1972年在山东临沂出土大批竹简;江陵张家山汉墓,1986年在湖北江陵出土大批竹简。
      此题考查秦汉历史的考古发现和资料运用,难度为0.828.

3、属于唐后期“南衙北司之争”的事件是
A、甘露之变    B、河阴之变   C、夺门之变   D、高平陵之变
【答案】
      A
【分析】        
      这是一道考查唐代官僚与宦官之间的政治斗争事件。“南衙北司之争”指的是唐代朝官与宦官的冲突与斗争。唐代朝官的衙门在皇城,位于宦官衙门的南面。故以南衙指代朝官,而北司则代指居于宫城的宦官。宦官掌握了禁军军权后,权势愈加膨胀,以至与朝臣官僚集团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突出的事件有“甘露之变”和“二王八司马”事件。
      难度为0.74.

4、宋仁宗时期政治改革的主持者是
A、王安石   B、包拯    C、范仲淹   D、寇准
【答案】
      C
【分析】
       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范仲淹提出十项改革方案,从政治入手,以整顿官僚机构入手,其大部分被仁宗采纳,颁行全国,号称“庆历新政初。期间,王安石也曾上万言书要求变法,但王安石的变法直到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才实行称为“熙宁变法”。
      题目考查的是宋代政治改革,难度为0.732.

5、明清时期的“三法司”指
A、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   
B、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C、通政使司、大理寺、 刑部   
D、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答案】
       B
【分析】
      明清时期分典刑狱的机构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刑部掌管刑法的机构;都察院是最高监察机构;大理寺为最高审判机构。其中,初审以刑部、都察院为主,复审以大理寺为主,三个机构合称“三法司”。D为明代地方行政机构之合称,为“三司”。布政使司,掌民政、财政;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管理军事。
      这是一道对明清时期司法制度的考查,难度为0.62.

6、晚清时期清帝年号的正确排序是
A、道光、同治、光绪、咸丰、宣统  
B、道光、咸丰、光绪、同治、宣统  
C、道光、同治、咸丰、光绪、宣统  
D、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答案 】
      D
      难度为0.822

7、晚清时期下列武装力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湘军、淮军、练军、新军  
B、淮军、湘军、练军、新军  
C、练军、湘军、淮军、新军   
D、湘军、练军、淮军、新军  
【答案】
       A
【分析】
      晚清时期,通过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各地农民起义而迅速崛起的具有强大的地方军事势力和清政府的武装力量:“湘军”是曾国藩以帮办湖南团练基础上扩充并重加编练而成的地方武装;“淮军”是李鸿章以淮南地主武装为基础编练而成的淮系地方武装;“练军”是咸丰、同治年间,清政府在直隶挑选部分绿营兵,按照湘军、淮军的体例训练成的部队;“新军”则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按照西方军队的模式练成的军队。
      此题考查晚清兵制变化,难度为0.622.

8、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中规模最大的民营棉纺织企业是
A、大生资本集团    B、申新纺织企业系统     C、恒丰纱厂    D、华新纱厂
【答案】
       B
【分析】
      由于“一战‘爆发,欧美国家对中国市场的出口锐减,使得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壮大,是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此时,全国纺织业中最具影响的有张謇的大生纱厂(属大生资本集团)、上海的申新纱厂(属申新纺织企业系统)、周学熙的华新纱厂、徐荣廷的裕大华棉纺集团等。后来发展成为规模最大的民营棉纺织企业的是B。
      难度为0.219

9、袁世凯统治时期被称为”第一流人才内阁“的总理是
A、熊希龄    B、唐绍仪    C、段祺瑞    D、赵秉钧
【答案】
       A
【分析】
      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为袁世凯统治时期。其时,北洋军阀内部矛盾重重,各派势力斗争激烈,先后有八届内阁频繁更替。1913年7月,熊希龄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宣称要组建“第一流人才与第一流经验”的内阁,通常称作“第一流人才内阁”。内阁虽组成,但实权依然掌握在袁世凯手中。后与袁发生矛盾,于次年2月被迫宣告垮台。
      这是一道考查北洋军阀时期政治的题目,难度为0.198.

10、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时间是
A、1950-1954年    B、1951-1955年    C、1952-1956年    D、1953-1957年
【答案】
       D
【分析】
      1952年2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作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即从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到1952年底的三年,作为恢复国民经济、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的时期;而从1953年到1962年的十年,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以基本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因此,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间范围是1953-1957年。
      本题考查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难度0.63.

11、迈锡尼文明使用的文字是
A、楔形文字     B、象形文字     C、线形文字A     D、线形文字B
【答案】
      D
【分析】
      迈锡尼文明是希腊青铜时代晚期的文明,是爱琴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使用的文字线形文字B属于古希腊语的一支,1952年被释读成功,为研究当时迈锡尼文明的政治、社会与经济状况提供了基础。
      本题考查早期希腊文明使用的文字,难度为0.42.

12、埃及新王国时期进行宗教改革的法老是
A、阿蒙霍特普四世     B、图特摩斯四世     C、拉美西斯二世     D、图坦卡蒙
【答案】
      A
【分析】
      阿蒙霍特普四世是古埃及第18王朝法老,公元前1379-1362年在位。在位时进行了宗教改革,使得埃及艺术呈现新的特点。图特摩斯四世是第18王朝的法老,公元前1425年-1417年在位,统治期间与米坦尼王国签定了和约;拉美四斯二世是古埃及第19王朝法老,在位时进行了一系列的远征;图坦卡蒙是阿蒙霍特普四世的王位继承人,在位初期曾废除阿蒙霍特普死世的宗教改革。
      本题主要考查古埃及的宗教及其变革,难度为0.57.

13、《萨利克法典》主要反映了哪一支日耳曼人的社会生活状况
A、伦巴德人      B、汪达尔人    C、法兰克人     D、盎格鲁-撒克逊人
【答案】
       C
【分析】
      古日耳曼人分东西日耳曼人两大集团,西日耳曼人包括撒克逊人、苏汇人、法兰克人和阿曼尼人,主要靠农业为生,东日耳曼人主要是哥特人、汪达尔人和伦巴人,以游牧为生。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原住莱茵河中下游右岸,其中活动于莱茵河下游滨海地区的成萨利克法兰克人,而《萨利克法典》则记载了法兰克人的社会经济状况。
      此题考查的是中古欧洲日耳曼人的早期历史,难度为0.572.

14、李白作《哭晁卿衡》,以纪念误传在返国途中罹难的留唐日本友人
A、吉备真备    B、空海     C、阿倍仲麻吕    D、最澄
【答案 】
      C
【分析】
      大化革新开辟了日本文化发展的新时代,当时国家十分注意汲取中国唐朝文化,从630-894年期间,先后派遣遣唐使和留学生、求法僧等多名随行人员。其中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 、最澄 空海 是杰出的代表,对日本文化作出突出贡献。吉备真备精通儒学、天文和兵法,用汉字偏旁创造日本民族文字-片假名;空海后来又利用汉字行书体创造日本行书假名-平假名;阿倍仲麻吕入唐留学改名为晁衡,精通诗文,与唐代大诗人李白、王维等交往密切。
      此题考查日本的对外文化交流。难度0.778.

15、中世纪著名的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的代表作是
A、《古兰经注》    B、《医典》    C、《黄金草原》     D、《地形学》
【答案】
      B
【分析】
      本题考查目标是阿拉伯文化成就,属世界中古史部分。阿维森纳是阿拉伯医学家、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文学家,在医学方面丰富了内科学的知识,治疗上采用了许多新的药物,著有代表作《医典》,对欧洲医学影响深远。
      难度0.416.

16、近代英国思想家洛克的代表作是
A、《利维坦》   B、《大洋国》   C、《政府论》   D、《自由法典》
【答案】
      C
【分析】
      选项四本书的作者都是17世纪英国的思想家:《利维坦》的作者是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大洋国》的作者是共和主义者詹姆斯.哈林顿;《政府论》的作者是著名思想家约翰.洛克;《自由法典》的作者是掘土派运动的领导人杰拉尔德.温斯坦莱。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英国近代思想文化,难度为0.473.

17、法国大革命中,颁布全面限价法案的政治派别是
A、吉伦特派    B、雅各宾派    C、斐扬派     D、平等派
【答案】
      B
【分析】
      法国大革命的十月事件,巴黎的政治生活空前活跃,涌现出的各个俱乐部对社会影响很大,最突出的是雅各宾俱乐部。雅各宾俱乐部的前身是三级会议时期部分代表在会外讨论问题而组成的布列塔尼人俱乐部。1791年7月和1792年10月,立宪派和吉伦特派先后从俱乐部分裂出去,君主立宪派组成 斐扬俱乐部( 斐扬派 )。雅各宾俱乐部中间派称为平原派,雅各宾俱乐部左翼代表被称为山岳派,而 山岳派最后形成为雅各宾俱乐部的主人,又称雅各宾派。而平等派则是由农民出身的格拉古.巴贝夫在1795年组织的。共和国成立后,立法议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物价高涨和市场物资短缺,1793年5月4日,雅各宾派代表罗伯斯比尔在国民公会上提出的《粮食最高限价法案》获得通过。
      此题考查世界近代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派别,难度为0.87.

18、日本明治政府与1869年推出的改革措施是
A、废藩置县    B、颁行《学制》   C、朝廷改元    D、土地改革
【答案】  
      A
【分析】
      1868年10月23日,日本朝廷改元为”明治“,其革命及革命后的一系列改革称为明治维新。明治政府在废除封建制度的措施包括三点:1、废藩置县 ,1869年开始;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和取消武士特权,1872年开始;3、土地改革,1872年开始。
      此题考查日本政治变革,难度0.704.

19、19世纪晚期,通过武装斗争赢得民族独立的非洲国家是
A、苏丹     B、摩洛哥     C、利比里亚     D、埃塞俄比亚
【答案】
      D
【分析】
      19世纪末期,意大利篡改条约宣布埃塞俄比亚归它“保护”,并与1894年入侵埃塞俄比亚。孟尼利克二世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组成11万人的军队多次挫败意军,于1896年的阿杜瓦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迫使意大利在《亚的斯亚贝巴和约》上签字,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
      此题考查世界近代史部分的非洲民族独立,是教材中重点的内容,难度为0.756.

2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列宁《四月提纲》内容的是
A、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  
B、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C、武装起义的时机已完全成熟   
D、新建的国家应是苏维埃共和国
【答案】
      C
【分析】
      这是一道考查十月革命共运史的内容。1917年4月16日,列宁从国外回到彼得格勒,第二天在布尔什维克党的会议上作了报告,题为《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即为著名的《四月提纲》。列宁指出....新建的国家应是苏维埃共和国,而不是议会制共和国。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难度为0.513.

二、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21、推恩令
【答案要点】
      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采取的一项措施。汉武帝采取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侯王在本封国内分封子弟为列侯,达到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效果,有利与中央集权的加强。
【分析】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本封国内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于是,诸王的子孙都得以成为列侯,各个诸侯国实际上已经自行截体,加强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考查西汉武帝削弱诸侯王、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 难度为0.738.

22、圩田
【答案要点】
      古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种水利田。唐末五代兴起,宋时大盛,明清延续。在沿河湖的低洼之地筑堤围田,设水渠、闸门与水车,旱时放水灌溉,涝时排水。
【分析】
      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江下游地区大量围垦造田、扩大耕地面积的一种形式,又称围田。即在低洼之地周围筑围,外围水、内围田,后又有了水渠、闸门等设备,起到旱时放水灌溉,涝时排水的作用,使南方的土地资源得到日益充分的开发。
      难度为0.284.

23、金瓶掣签
【要点】
      清政府于西藏等地实施的活佛转世制度。规定达赖、班禅及大呼图克图的灵童转世,须由诸喇嘛当众于金瓶内抽签,并由驻藏大臣或理藩院尚书亲临监督确定,以避免地方上层贵族操纵,加强中央政府的控制。
【分析】
      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管理,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首次提出以金奔巴瓶抽签的方式,确定达赖、班禅及大呼图克图活佛转世的制度,规定灵童转世的选择,须由诸喇嘛当众于金瓶内抽签,并由驻藏大臣或理藩院尚书亲临监督确定后方能产生。这项制度对清朝中央政府加强蒙藏地区的管辖起了重要的作用。  
      考查西藏的宗教制度和清政府对西藏边疆地区的控制,难度为0.532.

24、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要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武装。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协议,将南方数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皖南事变中新四军番号被国民党政府取消。随后,由中共中央重建。
【分析】
      1937年抗战爆发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委发布命令,将隶属中共领导的南方八省13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项英分任正副军长。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并在江南坚持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者。1941年皖南事变中新四军番号被国民党政府取消。随后,由中共中央下令重建新四军,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
      难度为0.526.

25、阇提
【要点】
      印度中古时期的种姓制度。该制度按行业划分成众多种姓,种姓内职业世袭,种姓间禁止通婚。这一制度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分析】
      在中古时期,印度的种姓制度非常复杂,除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种姓外,按照行业组成各种“阇提”(梵语JATI)。阇提内部职业世袭,设管理机构监督成员规章制度和风俗习惯,违者受惩罚,直至被剥夺受保护的权利。阇提之间相互分割,不准通婚。随着手工业分工的细化,各种手工业阇提的数目不断增加,这种种姓间的隔绝,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国家强盛。
      考查印度的种姓制度,难度为0.147.

26、凡尔登条约
【要点】
      法兰克国王虔诚者路易死后,三个儿子于843年在凡尔等签定的瓜分王国的条约。该条约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后来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政治版图的基础。
【分析】
      法兰克国王虔诚者路易死后,其三个儿子罗退尔、日耳曼路易和秃头查理,与843年在凡尔缔结的瓜分法兰克王国的条约。条约规定路易得到莱茵河东岸地区和巴伐利亚,地理上称为德意志;查理所得地区大体与今天法国相同,地理上称法兰西;罗退尔得到意大利中部、北部和路易与查理所占地区之间的洛林地区。罗退尔保留皇帝称号,路易和查理拥有国王称号。此条约奠定了日后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疆域的基础。

      考查法兰克王国晚期历史,难度0.323.


27、《九十五条论纲》
【要点】
      1517年,德国马丁.路德因质疑教皇售“赎罪券”,公开张贴的辩论提纲。论纲反对用金钱赎罪的方法,提出“信仰耶素稣即可得救”的主张。它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分析】
      德国人马丁.路德与1517年10月31日在维登堡的卡斯尔教堂大门上,公开张贴的辩论提纲。论纲质疑教皇兜售“赎罪券”,反对用金钱赎罪。他主张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人可以“信仰耶素稣即可得救”,不需要通过教会中介,也不需要借助繁杂的宗教仪式。号召人民起来公开讨伐教会的统治,从而引发了宗教改革。他的论著、教义广泛传播,形成了路德新教派。
      考查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开端,难度为0.341

28、欧洲煤钢联营协定
【要点】
      1951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签订的协定。该协定把煤、钢生产等经济活动置于共同管理和监督之下,是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基础性协议之一。该协定的实施缓解了德法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欧洲的统一。
【分析】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宣布一个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又称“舒曼计划”)的声明,即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个机构作出的决定对于法德和参加该机构的其他成员国都具有约束力。经过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协商,1951年4月18日6国在巴黎签署了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欧洲煤钢联营协定”)。条约基本遵循“舒曼计划”的设想,组建独立于各成员国之外的高级机构,直接管理各国的煤钢生产和销售。该协定的实施,结束长达数百年之久的法德之间的冲突,为欧洲一体化奠定了基础。考查战后欧洲经济联合内容,
      难度0.557

三、史料分析题:29~3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状元、榜眼、探花之名,制所定也。而士大夫又通以乡试第一为解元,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胪云。
                                                                                                                  ——选自《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材料二:
      (1898年,上谕)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通行各省,一体遵照。
                                                                    ——选自《光绪朝东华录》第四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4141页。

       材料三:
      (1905年,上谕)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学堂本古学校之制,其奖励出身,又与科举无异。历次定章,原以修身读经为本。各门科学,尤皆切于实用,是在官绅申明宗旨:闻风兴起,多建学堂,普及教育。
                                                                     ——选自《光绪朝东华录》第五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5392—5393页。

(1)解释材料一中的“四子书”、“大比”、“进士出身”、“传胪”。
(2)依据材料一,说明明代科举考试与唐宋的主要区别。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清政府变革科举的措施。

【答案要点】
(1)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大比:三年一次的乡试。
进士出身:殿试后由皇帝钦定的二甲进士
传胪:进士中的二甲与三甲第一名
(2)与唐宋比较,明代的科举考试,一是考试内容变化,即从四书五经中选取考试题目;二是将八股文确定为考试文体。
(3)戊戌拜年法期间下令改革考试内容,特别是增加了外国政治制度及技艺等内容;1905年废止科举制度,兴办学堂,推广新式教育。

【分析】
      科举作为一种正式的国家定制起于隋唐,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选官上开创了新型的选举制度,实行分科考试取士,此为中国科举制度创立开始;李唐王朝不仅把隋朝创立的科举制继承下来,而且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宋代科举制度基本因袭唐制,范围和规模都有所扩大;夏、辽、金、元虽是少数民族政权,在实行中规定有严格的民族界限,但对科举取士也奉行不衰;明清科举制度进一步严格和程序化,但已进入僵化和衰朽的时期。这种科举取士制度一经出现,历代奉行不止,只到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才停诏科举。
      唐代科举,科目繁多,录取标准也不一致。难以保证公平;至宋,逐渐并为诗赋、诗义、策论三科;至元,减省为经义一科,且集中在朱熹所注《四书》、,五经》;至明清,进一步规范考试形式,单以《四书》、《五经》命题,以八股的文体取士。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廷试)三个不同层次的考试。乡试逢子、午、卯、酉年在各省城举行,顺天府则在京城,因每三年举行一次称“大比”,取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是各直省乡试中的举人参加的考试,会试中式称为贡士(又称进士),会试的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在会试后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是最高一级的科举考试。殿试一甲取三名,即状元、榜元、探花,二甲、三甲共取人不等。二甲、三甲中的第一人又称传胪。殿试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的身份。
      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兴起的戊戌维新运动中,科举制度受到进步人士的激烈抨击,导致“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下令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增加考查外国政治制度和技艺的新内容。科举制度因此受到严重冲击而动摇。1905年9月,晚清重臣张之洞、袁世凯、赵尔巽、周馥、岑春煊、端方等将军督抚会衔上奏,要求废除科举,兴办现代学校。清廷同月即谕令从1906年开始废止科举制度。
      难度0.752

30、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表1 欧洲4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1500~1913年  (单位:1990年国际元)

国家\\年份
1500160017001820
1870
1913 
法国727841986
1230
18763485 
荷兰754136821101821
2753
4049
英国714
974
1250
1707
3191
4921
俄国
5005536116899431488

          
资料来源:[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3页。

表2 欧洲4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1500~1913年 (单位:千人)

国家\\年份150016001700182018701913
法国150001850021471312463844041463
荷兰95015001900235536156164
英国39426170856521226 3139345649
俄国1695020770265505476588672156192

           资料来源:[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8页。

(1)分别指出1500-1913年间,法国、荷兰、英国等3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和人口变化的趋势。
(2)指出1500-1913年间,俄国人均GDP和人口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要点】
(1)法国在19世纪以前人均GDP缓慢增长,而在19时世纪20年代后开始有了价大幅的提高,人口的增长也表现出了相似的趋势,在18至19世纪之间,法国人口增加了50%,此后人口保持稳定快速增长。
荷兰的人居GDP在17世纪有了较大增长外,18到19世纪在相对比较平缓,变化不大,而且有下滑;在19世纪的工业革命后才有价大幅度的增长,而人口则一直保持了比较平稳的上升趋势,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19世纪后半期人口增幅最快。
英国在18世纪以前,人均GDP值和人口都是便显出缓慢增长的趋势,但是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开始后,人口和人均GDP快速增长。
(2)俄国的人均GDP在19世纪70年代前增长缓慢,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才开始,才有较大幅度提升,而人口在18世纪前增长缓慢之后,则增度加快。
其原因:俄国注重对外领土扩张,所以在人口上面表现出了相对其他国家较快的增长趋势,人口增长主要是领土扩张的结果,19世纪后半期人口增长是农奴制改革和工业发展的结果。而在俄国1861年改革前,沙皇俄国是农奴制国家,工业发展落后,农业是国家的经济支柱,因而人均GDP增长缓慢,变化不大,但是农奴制改革之后,俄国工业开始起步,农奴的解放为工业声场提供了劳动力,农奴解放时土地的赎金和同外国的投资俄国的工业注入了资金,促使了工业的发展,因而人均GDP才开始上升。
      难度为0.677

四、简答题:31~3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

31、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意义。
【要点】
      措施:下诏“大索貌阅”,令地方核实户籍;制定“输籍定样”,定期平定户等。废止郡一级建制,实行州、县两级制;废除九品中正制;地方官府的属官改由吏部部统一任免。在洛阳营建东都;开凿大运河。
      意义:国家控制了更多人口,财赋来源更有保证;百姓赋役负担更加合理。提高了行政效率;打击了士族门阀政治。加强了对华北、江南等地区的控制;沟通了南北经济和文化联系。
【分析】
      隋文帝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的南北分裂局面后,为了加强隋朝的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采取多项措施:改革官制和选举制度,确立了科举制;废除地方长官自辟僚属的制度,地方官府的属官改由吏部统一任免;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制定“输籍定样”,定期评定户等;蠲免租调赋税,减轻赋役负担;营建东都洛阳,并开凿大运河,以利于中央政府统治的便捷。其意义:国家控制了更多人口,财赋来源更有保证;百姓赋役负担更加合理;提高了行政效率;打击了士族门阀政治;加强了对华北、江南等地区的控制;沟通了南北经济和文化联系。
      考查中古隋朝的统一与集权,难度为0.586

32、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要点】
      政治上:中国政府在是否参战的问题上,引发“府院之争”;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引发五四爱国运动。
      经济上:大战期间,英、法、德等交战国对华商品输出大副下降,商品需求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族工业的市场压力;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文化上:一战后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部分知识分子通过一战反思西方文化。
【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远离欧洲战场,国内的资本主义由此得到迅速发展,为一战后的中国国内政治变革奠定了经济基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得到了壮大。一战中,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影响了中国思想界,给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因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战后,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开展影响深远的五四爱国运动,由此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新一页。由于民族运动的进一步高涨,中华民族开始了新的觉醒。
      难度0.626

33、亚历山大东征及其影响
【要点】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占领埃及,建立亚历山大里亚城;在高加米拉之战中击败波斯军队,灭波斯帝国;之后进攻印度,无功而返。
      东征将希腊文化传播到西亚、中亚和埃及等地区;促进了希腊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交流与联系;东征也给东方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分析】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36-前323年在位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之子。即位后镇压希腊各城邦的反马其顿运动,之后开始东征;前334年,通过格拉尼卡战役,占领萨尔狄斯和小亚细亚其他地区;前333年,发起伊苏斯战役,击败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前332年,攻陷推罗,随后征服叙利亚和埃及地区;前331年在高加米拉战役,彻底击败了大流士三世,次年波斯帝国灭亡;前327年侵入印度西北部,第二年撤军,与前325年回到新都巴比伦,东征结束。
      亚历山大的东征,一些城市被摧毁,使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给东方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东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希腊文明文化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文化交融、汇通。
      难度为0.518

34、1901-1939年间美国历届政府在国内经济活动中职能作用的演变。
【要点】
      西奥多.罗斯福和威尔逊时期通过法律等手段,加强对垄断企业的监管,反对托拉斯的不法行为。
      哈定时期放弃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干预。柯立芝和胡佛时期也主张垄断企业自由经营。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经济危机中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通过国会立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
【分析】
      进去20世纪,美国垄断资本势力迅速膨胀,已发展成为由极少数资本家统治的托拉斯国家。西奥多.罗斯福、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和威尔逊在位期间,通过法律等手段,加强对垄断企业的监管,反对托拉斯的不法行为。
      哈定上台后实行“恢复政策”,即恢复战前垄断资本家的自由经营,实行共和党传统的保护政策,国家放弃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干预。柯立芝和胡佛时期采取的仍然是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政策,也主张垄断企业自由经营。
      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上任后,提出“新政”的主张,在经济危机中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通过国会立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
      综合以上现象可以看出,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政府对内经济只能发生了从局部干预到恢复自由放任再到全面干预的过程。考查美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起源。
      
难度为0.54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6#
fxpppp 发表于 07-8-12 20:20:1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大人!
7#
dongyingxi 发表于 07-8-12 20:34:22 | 只看该作者
xiexie
8#
放图 发表于 07-8-12 20:53:07 | 只看该作者
[s:2]
谢谢咯^_^
9#
lxj2989520 发表于 07-8-12 21:17:1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现在就等大纲解析和辅导书了
10#
baobaob 发表于 07-8-12 21:34: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啦.太及时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6 07:21 , Processed in 0.723561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