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抗日报人群英谱
[打印本页]
作者:
迷!
时间:
06-1-4 18:08
标题:
抗日报人群英谱
●邹韬奋
★关键词
◎《生活》周刊
1926年,接手《生活》周刊。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后,立即作出强烈反应。《生活》周刊此后逐渐成为新闻评述性周报。
◎生活书店
1932年7月,建立生活书店。
◎《大众生活》周刊
1935年8月,由美归国,创办《大众生活》周刊,不久被封。
1941年2月,在香港恢复《大众生活》周刊。
◎《生活日报》和《生活日报星期增刊》
1936年2月,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和《生活日报星期增刊》。
◎《全民抗战》三日刊
1936年奔走于港沪之间,积极鼓动抗日,年底遭逮捕。出狱后,把《抗战》和《全民周刊》合并改为《全民抗战》三日刊。
★办报思想
1930年,邹韬奋明确提出了《生活》周刊以读者利益为中心、以社会改造为目的的办刊方针。他的主要办报思想即人民报刊思想。这主要体现在《生活》周刊中。
·先进的受众定位
《生活》周刊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为民众提供先进的文化思想。它的受众是爱国的、顺应历史潮流、要求积极进步的大众。这样的受众定位体现了刊物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风格。
·不断满足受众需求
《生活》周刊通过,趣味性精练的内容、独立的言论、适合大众需要的文风、新颖的刊物形式和编排,极力“别出心裁”。邹韬奋强调刊物内容的多样性,对于稿件的选取标准,不但要求“极有价值”,而且要求“极有趣味”。
·热心服务受众
《生活》周刊开辟读者《信箱》,架起了沟通编辑与读者的桥梁,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邹韬奋一直都十分重视这个栏目,亲自为读者解答各种疑难问题。
●范长江
★关键词
◎《大公报》
1935年到1938年10月,在《大公报》做记者。
◎《中国的西北角》
1935年写的通讯《中国的西北角》,首次介绍了红军长征的情况,单行本再版7次。
◎《动荡的大西北》、《陕北之行》
西安事变后发表通讯《动荡的大西北》、《陕北之行》,首次披露事变真相,介绍了陕北根据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领袖。
◎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国际新闻社
1937年与羊枣、徐迈进等共同创建“中国青年记者协会。同年在长沙创办国际新闻社。
◎《华商报》
在香港参加创办《华商报》的工作。
★新闻思想
·记者要有高尚的人格,即新闻道德
范长江曾经说过:“有了健全的、高尚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记者应当是社会所尊重的人物,如果在人格上有了根本的缺点,就不能算做新闻记者。”1940年秋,范长江应邹韬奋之邀,写了《怎么做新闻记者》一文,再次阐述了自己的新闻观。认为新闻记者要有操守,既不为金钱、利益、美女诱惑,又不为诽谤、诬蔑、威胁所吓倒,要能坚持真理。
·记者要有新闻敏感,到第一线去采访新闻,以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敏感是记者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范长江说:“我们中国人虽然自己惭愧不能保护自己领土,而当新闻记者的人,却有把危急情况报告给国人的义务,我们要在危机未爆发以前,把这些地带的情形弄个明白。”
·记者要交际面广,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
范长江与上自党政首脑、将军大员、王公贵族,下至工友店员、商人小贩、黎民百姓各阶层人士都能广泛往来,有的还能深入交谈。因而他的信息灵敏,渠道畅通。
·记者要深入学习各方面知识,成为“杂”家
范长江认为一个记者广有抱负不够,还必须有基本功、有知识修养,这就要求他们不间断地多方面地刻苦学习。“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思想,广阔的活动天地,这对于一个记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记者如果到最后变得知识很干瘪,思想很闭塞,活动领域很狭窄,我想,这记者也就不大好当了。”
·记者要有很高的党性
范长江说过:“一个记者,如果能为一个伟大的理想而工作,那是很值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记者要有多变的思维
作为《大公报》战地记者的范长江,在西安事变发生后,对事变感到十分困惑。《大公报》连续发表社论,声讨张、杨“罪行”。为了弄清事变真相,长江写道:“本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到西安去,一探中国政治之究竟。”
●史量才
★关键词
◎《申报》
1912年接办《申报》。“九.一八”以后,《申报》发行量已突破十五万,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有重大影响,迎来了它最后、也是最灿烂的黄金时代。
◎《远生通讯》
1914年,史量才重金聘黄远生为北京特约通讯员。《远生通讯》中有不少揭露政治黑暗、腐败,反映政局变化的精彩通讯。
◎暗杀
1934年11月13日下午,沪杭道上——浙江海宁翁家埠,遭国民党军统特务有预谋的暗杀,终年五十四岁。
★办报思想
·《申报》的宗旨
《申报》的宗旨明确宣告“无党无偏、言论自由、为民喉舌”。
史量才生前把世界幸福寄托在完全独立的报纸上,包括经济上的独立,不接受任何政治势力、军阀的津贴,政治上的自主,不听命于任何一个政治集团,不受官方或军阀操纵。
“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是史量才掷地有声的誓言。他认为“报纸是民众喉舌,除了特别势力的压迫以外,总要为人民说些话,才站得住脚”。
·“以史为鉴”
史量才把办报视为记载历史的工具,认为报纸就是现代的史记,“史家之别载,编年之一体”,它肩负着“通史之任务”,报社全体同仁必须“以史自役”,为此报纸所作的记载一定要真实、客观和公正。
与此同时,他又认为报纸不仅只是记载事实,而且要评论事实,因而办报的要求还应高于治史。他说,“日报者,属于史部,而更为超于史部之刊物也。历史记载往事,日报则与时推迁,非徒事记载而已也,又必评论之、剖析之,俾读者惩前以毖后,择益而相从”
1922年在《申报》发行50周年之际,史量才特地约请黄炎培主持编纂了名为《最近之五十年》的百科全书式的史书,邀约包括孙中山、蔡元培、胡适、李大钊、任鸿隽等一大批名家撰文,详细记载和评述50年来中国和世界发展演变情况,洋洋数百万字。至30年代《申报》又增出《申报月刊》、《申报年鉴》等,以更好地实现全面记载时代发展的宗旨。
·《申报》的改革
1)立足中国读者,聘中国人主笔
2)降低售价
3)中国报史上第一次把新闻、言论、副刊和广告基本要素结合起来,上下层都可读,注重重大政治新闻,维护殖民利益
4)做好发行
5)不惜工本电报、电话传消息,广聘通讯员、记者
6)附各种增刊
7)重视经营管理
●成舍我
★关键词
◎《立报》
1935年,成舍我在上海创立小型报《立报》,是中国早期最成功的小型报。
◎世界报系
成舍我个人投资创立的世界报系,拥有《世界日报》、《世界晚报》和《世界画报》三种有影响的报刊,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和最具规模的民营报业集团。
★办报思想
·真实公正
成舍我常对编辑记者说:“只要保证真实,对社会没有危害,什么新闻都可以刊登。如果出了什么事,你们不负责任,打官司、坐牢,归我去。”这些话代表了成舍我一生对新闻自由的追求。
“舆论家是要往前进的,不可随后走的。他是要秉公理的,不可存党见的。他是要顾道德的,不可以攻阴私的。他是要据事实的,不可以臆想的。他是要主知识的,不可以尚意气的。”
·超党派
《世界日报》发刊词中提出——不党不偏,不受津贴,言论公正,不畏强暴,替老百姓说话,作民众喉舌。同时提出“以国民意见为意见”,“以超党派立场争取全民福利”等。
·四个原则
一、凭良心说话
二、用真凭实据报告新闻
三、除国家币制,及社会经济,有根本变动外,我们当永远保持‘一元钱看三个月’廉价报纸的最低价格,决不另加丝毫以增重读者的负担
四、除环境及不得已原因外,我们认定,报纸对于读众,乃一种无形的食粮,和无形的交通工具,应当终年为读众服务,无论任何节日,概不许有一天的休刊。”
●杜重远
★关键词
◎《新生》周刊
1934年,在上海创办《新生》周刊
◎《闲话皇帝》
1935年5月《新生》周刊刊登此文,日本帝国主义藉口刁难。为此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杜重远。
◎秘密杀害
1943年,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于迪化(今乌鲁要齐)狱中。
◎《狱中杂感》和《盛世才与新新疆》
杜重远的主要作品。
★报刊思想
·继承《生活》周刊
《新生》的宗旨、风格和主要工作人员,同《生活》周刊没有多大差别。
·注重言论
杜重远在《新生》上辟了一个“老实话”的专栏,放在每一期刊物的卷首,都由他自己署名来写,作为代表《新生》的主要言论。
·发表系列通信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日本对华侵略是既定的国策,《新生》特意发表梁纯夫从日本写来的系列通信,包括《大日本帝国与天皇》、《日本军部与满铁》、《由斋藤到冈田》、《再论冈田内阁》、《驻满机关改组的问题》等
作者:
南莔
时间:
13-10-9 16:53
jhhhhhhhhhhhhhhhhhhh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bbs.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