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华中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提纲(一)
[打印本页]
作者:
xiaojianlan
时间:
08-5-31 17: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zheng1986.ok
时间:
08-6-4 19:55
谢谢楼主[s:9] [s:9]
作者:
冰宇
时间:
08-6-5 16: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茄小番
时间:
08-8-25 22: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istonel
时间:
08-11-2 21: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坐在对岸的企鹅
时间:
08-12-5 22: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四月天1987
时间:
09-6-21 13: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eihao87c
时间:
09-6-25 14: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陆晓芸
时间:
09-10-16 12: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isn20
时间:
09-11-10 23:10
谢谢楼主!!
作者:
langhua1024
时间:
09-11-16 15:09
标题:
谢谢
一、《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最初都是乐歌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分为大雅和小雅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周颂、鲁颂、商颂)
《诗经》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录(鲁人申培)、齐(齐人辕固)、韩(燕人韩婴)三家诗,但现已亡佚,流传的为鲁仁毛亨和赵人毛苌的“毛诗”。
二、《诗经》的内容
《诗经》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生民》《公刘》《皇矣》
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多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的发生、发展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
2.农事诗 《七月》
3.燕飨诗(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小雅.鹿鸣》
4.怨刺诗 《节南山》《伐檀》《硕鼠》
5.战争徭役诗《采薇》《王风.君子于役》
6.婚姻爱情诗(主要集中在“国风”之中)《周南.关雎》《郑风.子衿》《周南.桃夭》《卫风.氓》
《诗经》不仅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殊的文化形态,而且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诗经》的现实精神,在国风和“二雅”中表现尤其突出。
三、《诗经》的艺术特点
1. 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秦风.蒹葭》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有关事物平铺直叙讲述。《七月》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借事物喻情感。《卫风.硕人》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周南.桃夭》
2.句式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在表意和修辞上亦有很好的效果
3.雅、颂与国风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雅、颂多用严整的四言句,国风中杂言较多;小雅、国风中重章叠句较多,大雅、颂中则少见;国风中语气词多且形象生动,雅、颂则不然。
四、《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诗经》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我国诗歌艺术的特色从此形成。
1. 《诗经》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少数叙事诗也多为抒情服务(《卫风.氓》)。我国诗歌正是沿《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2.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屈原承其抒情发愤,汉乐府缘事而发,建安诗人的慷慨之音,白居易及新乐府的注重现实、干预政治,都是风雅精神的体现。
3. “风雅”在思想内容上被后世诗人立为准的,比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诗人提供了学习的典范。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魏晋文人诗,多继承比兴手法。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特点。
4. 《诗经》对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方面,也有深远影响。如曹操、陶渊明的四言诗,骈文四六的基本句式,都可追溯到《诗经》。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是散文的萌芽
《尚书》、《春秋》提供了记言叙事文的不同体例,可称为记言叙事文之祖。
《左传》、《国语》、《战国策》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叙事文学传统
一、《左传》的叙事和记言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作者为左丘明。它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经验教训,作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道德伦理评价。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1.叙事特征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对时间过程进行了生动描述,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
作为编年史,其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全过程,也运用倒叙与预叙手法,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且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特点。
很少对人物集中描写,人物的言行事迹分散记录在事件中,但也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人物的行动、对话是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
2.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简约含蓄,词约义丰。《烛之武退秦师》
二、《国语》的文学成就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观念。以记言为主,所记多为朝聘、飨宴、飨食、讽谏、辩诘、应对之辞。
《国语》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
记言为主记事为辅,在记叙某一事件时,集中在一定篇幅写某个人的言行。
三、《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三十三卷,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
《战国策》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
1.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夸张和虚构有利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集中编排一人事迹,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
2.其“文辞之胜”,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功,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方面。“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
引类譬喻,运用寓言故事、佚闻掌故增强说服力,长于铺叙渲染,大量运用对偶排比
四、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 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
《史记》体例是在先秦编年体、国别史基础上的创新
《左传》简练蕴藉的文风为后代史家继承
2. 先秦叙事散文成后世散文写作的楷模
情蕴丰富的《左传》散文为清桐城派推崇
汉赋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扬厉的风格,受《战国策》的影响
3. 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艺术个性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先秦文褒贬分明的倾向性――注重教化
奠定了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
古代小说写人的基本手法在先秦散文中初具规模
古小说重视历史题材,是受先秦叙事散文的启示
欢迎来到免费考研网
www.freekaoyan.com
作者:
水晶的鱼
时间:
10-4-4 14: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夜未央521
时间:
10-4-5 15: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jinlin02
时间:
10-6-4 14: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李颜兮
时间:
10-6-19 18: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寸金的傍晚
时间:
11-10-4 00: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梅儿飞
时间:
13-4-9 21: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bbs.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