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转载!!
我有考北京大学的打算可以追溯到大一,那时侯父亲电话里勉励我学习时就提到过北大,也许那个时候我就有意无意的把北大当成未来的一个目标。大二的时候,我从网上浏览了北大心理系的信息,强化了自己对北大的认识,也增加了考北大的渴望。在大二结束的那个暑假,我就一个人到北京大学,一是去见识一下自己向往的学校,二也是去收集一些关于北大以往考试的资料。记得那一个夏天,我一个人在北大未名湖边既忐忑又幸福的游荡,感受着校园的宁静而又深长的韵味。我收集了一些历年的真题和讲义,因为那时的北大还是单独命题的,所以对于我来说那种神秘感尤为强烈。可以说从那一次从北大回来,我就正式把北大的作为自己的一个目标了。我根据北大出题的范围,细读了北大出版社的社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和心理统计书。
不过没多久,心理学就成为了统考科目。也就是说北大的考题和其他的学校是一样的了。当时我的感觉可以说有高兴也有担心,高兴的是北大考试的神秘感被打破了。同样的卷子意味着我没有必要专门为考北大而开辟一个时间。但担心的是由于试卷的统一,北大的考试的人数必然增加,竞争更加激烈。
但是无论如何,我还是坚定了考北大的决心,这可能源于自己的北大情结吧。大三第一学期对我来说就是把曾经学过的科目好好的梳理和理解了一遍,同时等待着第一次统考的情况,毕竟是第一次统考变数很大。统考完我看了一下试卷,感觉选择题和简答题对于心理学专业的人还是很基础的东西,论述题表现出了灵活性,需要自己的总结,特别是最后一道题要求在熟悉实验设计原理的基础上能够应用于具体情景。总的来说是以基础为主,这就给了我一个启示,
复习时要踏踏实实,把基础东西弄好弄透。
到了大三第二学期真正的复习开始了。应该说之前还是有很多准备的,但真正下工夫还是在这个时候。这一个学期我把要考的各门课的教科书好好地翻了一遍。普心(彭聃龄)感觉自己学得还不错,所以翻的时候很轻松。比较麻烦的是发展心理学(林崇德),感觉里面的知识点繁多而且比较乱,事实上第一次统考失分也多在发展,我是把各个层面上的心理发展(社会性、生理、语言等)先分开来记,等每一块都弄熟以后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比较综合。
实验心理学我们的教材是杨治良的,不过我觉得一般,很多是记忆的东西,可能出一些选择题。因为北大的实验心理学我曾经细读过,于是我以北大那本为主,顺便看看坎特威次的实验心理学,重点是前五章讲方法的内容。我觉得实验心理学毕竟还是一门需要理解和理科思维的学科。因此在阅读过程中重点不在于简单的记忆,而是理解实验设计的原理。
统计我依照北大出版社的。我们的教材是北师的,可以说是非常的全面和详细,但有点像统计手册,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容易弄迷糊。北大的更注重对原理的解释,内容稍微单薄了一些,但线条很清晰,让人很容易掌握精髓。大一学统计的时候,我被北师的那本弄得稀里糊涂,只背会了一些公式,北大的算是让我明白了心理统计的原理。所以我觉得在复习心理统计时可以以北大的那本作为基础,在掌握的基础上,再参考北师那本里面北大没有的内容。这段时间自己还很没有底,经常在网上搜一些考上北大的考生的经验贴(如我的研经之类的),从他们的经验中找到一些自己的要注意的弱点,也给自己打打气。这段时间过得还是轻松的。
到了大三结束的那个暑假,自己在家里试做了一下英语真题,在网上下了一些电子版教科书(如孟庆茂的《实验心理学》、郭秀艳的《实验心理学》和朱智贤的《儿童心理学》),作为平时阅读的补充,同时焦急地等待着大纲的出来。大纲出来后,我就开始了最紧张的时刻。前面的时间需要理解,现在需要的是记忆。
那段时间上午研习英语和政治真题,下午和晚上开始根据大纲集中记忆,记忆的目标是在书看完以后能够把看到的章节的知识点都能默写出来,这在开头比较比较困难,但我在默写的时候尽量把所有的记得的知识点都写完后再校对,在这种压迫中使自己看的内容能够更多更有效的在头脑中加工整理,默写在最后已经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手段了。因为大纲有些知识点很难找到,我后来买了一本心理学大纲解析,在复习时以它为基础,然后把一些缺少的其他书上有的知识点写在书的边页上,这样在最后复习时省了翻书的功夫。复习到最后,对知识点越来越熟,专业课复习的周期也从二十多天缩短到一周,基本上每一天一门课目。
复习的过程中,注意的是每天设定一个目标,以目标完成为主,而不是简单地拼时间,目标完成了可以让自己适当休息一下。复习的时候自己还是很没有底的,特别是最后感觉自己知识点都很熟悉了,却有害怕遗漏了什么。我就从网上下了一下模拟题,感觉题目的质量不是很高,经常有一些偏题和错题,主观题基本上就是大纲的标题。不过感觉做一些题还是有必要的,一方面等于变相记忆知识点,另一方面可以适应一下考试的节奏,我一般把完整做模拟题放在周日,和考试日程合拍。考研过程中最痛苦的时候莫过于12月了,随着1月考试的邻近不可避免的带来紧张,同时由于复习已到了一定程度,容易产生困惑,不知道还该干什么。我想这个时刻,最必要的是信心和坚持,无论如何要向考研的方向继续努力,而不是迷惑和停滞。到了1月除了政治,其他方面的复习的强度开始降低,这时候我试着想像考场的情景,调节一下考试的情绪。到了考试前几天,我就不怎么看书了,到考场周围溜溜,让自己能够更平静地迎接考试。考试前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考试那两天,对我来说没有意外,而且感觉一门比一门有信心。统考的内容比我想像的要简单不少。考试的时候一直在下雪,在考试结束的时候雪下的最大。看着白茫茫的漫天飞舞的雪花,我感觉心里的轻松,平静的结束,没有苦恼和激动。然后就是等待结果的时刻,等待时我把注意力放在了对报考方向资料的收集上,没有特别的为等待而焦虑,当然结果出来前几天还是很紧张的。结果是我进入了复试。
英语和政治的看法
我觉得自己平时英语还可以,四、六级都很轻松的过了,刚开始做真题的感觉也不错,但最后的成绩差强人意,还是考试时患得患失太重了吧,对题意考虑得多了一些。以我一般的英语成绩,我觉得英语复习还是要围绕真题,学会找到真题的感觉。写作我按照新东方的。更好的总结要由英语高手做了[s:7] 。
政治我看的较早,大三下半学期就开始了。但是总找不到感觉,做真题做的很差,所以在复习到尾声的时候,政治是我最担心的。我吸取了网上政治高手的经验,得选择题得政治,于是我集中做了序列二、三的选择题和2000题,对政治的感觉慢慢从选择题中找到了,材料题在掌握知识点情况下学会自己组织(参考模拟题的组织方式)。最后的时间还是很紧张的,特别是记忆网上下的冲刺班的笔记。特别是考政治时我以稳为主,尽量保证选择题的正确率,最后的结果比想像的好了不少(当然今年的政治平均成绩也比以往高)。
复试相关
今年是北大第二年在复试中出笔试,第一年北大出了一个开放题,应用是两选一,一个是研究设计,一个是对中国文化哪些因素阻碍创新的看法。我估计今年还是出一道开放题,所以把重点放在研究方法和对报考方向资料的搜集上。基本能看到的导师的和相关领域的论文都看了一遍,特别是实验设计方面。笔试的内容让我吃了一惊,一道心理测验,一道心理统计,一道实验设计,题目三道而且多是客观题。前两题基本上是痛苦地回忆初试前复习的地方,最后一道因为准备了还算顺利。写的时候基本上把能想到的都写了。感觉北大的笔试不是容易能够猜到的,这个时候可能更多的考察考生的心理素质和平时积累吧,毕竟大家面对的境遇都是一样的。不过笔试在复试中并不如面试重要,因此决定复试结果的还是在于面试。面试刚开始老师让我做一分钟英文自我介绍,然后根据我写好的自我陈述问我大学期间的经历(自我陈述是需要好好写的,而且要做到处处有依据,尤其是对于心理学专业的考生,老师对你的大学经历会非常有兴趣),然后结合前一个问题叫我试图进行一项研究设计,后来问了一个较简单的发展心理学问题,最后让我谈谈我为什么要报这一个方向,回答问题的时候我很平静,没有感觉特别紧张,根据的自己的感觉尽量回答。感觉心理学专业的应对复试没有必要紧张,老师不会问很难的问题,但是会关注自己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这是在平时需要加强的。
感想
1。考研准备的时间,我是算准备得比较早的,大二就有计划的针对了。但是现在想想,关键不是准备的早晚,而是平时对知识的把握。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要注意平时对知识的积累。我出于对心理学的兴趣,平时看了不少书和论文,中文英文的都有,这些说对考研有多少用处也不好说,但可以增加自己对心理学的认识和对考研的目的感。拿个比喻,平时积累就像战争中的后勤供应,复习就像战争时的军队调动,考试是决战的一刻,后勤要细致充分稳当,军队调动要快速灵活,决战要强劲有力,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2。对基础的强调,这两次统考我觉得最明显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比重相当大,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心理学的学生都很熟悉,平时提到都能说的上来,但在考场上真正组织时却很容易出差错,这是因为基础还不扎实的缘故。我觉得克服这一点,要严格按照大纲一步一步的把基本知识点弄清楚,宁肯用笨办法,扎硬寨,打死仗,而不投机取巧。
3。向跨专业考生学习,我觉的跨专业考生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对心理学的热情和复习时的刻苦,复习时把所有的教科书都能一字一句地细读下去。正是这两种精神使他们能够在一年内取得心理学学生四年还要大的成绩。这两种精神也是心理学学生需要认真对待和加强的。我想抱着向跨专业考生学习心态的心理学专业考生更能够成功:)
4。平时我看书很杂,历史、科普、传记都看,心理学也不局限于课本,这些书对心理学考研大概没有什么直接帮助,但是可以帮助自己思考一下心理学的意义,反思一下人生,明确一下自己的目标,在最后复习时有更足的精力和决心冲刺。你会发现在人生、历史的层次上,考研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5。冲刺班,我没有报什么辅导班,本来想偷懒报一个政治冲刺班省点力气,但后来因为偷懒没有去报。其实现在网上的资料也很多,报不报冲刺班,要看自己的具体情况,但复习的时候还是要以我为主,不能打乱自己的节奏。
6。平静,平静的对待成功,平静地对待失败,但任何时候不能放弃理想,平静来自自信,自信来自信念。现在感觉真正令人怀恋的还是考研的过程,那种在隧道中穿行最终冲出黑暗的感觉,经历是最大的财富。结果对我现在感觉已经不是很重要了,考研的经历还能在我未来的道路上提供帮助。
考研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无论多好的计划都可能遇到困难和阻力。我想起富勒在《西洋军事史》中强调一个优秀的将帅需要两种品质,一种是在无尽的黑暗中能够看到千里之外微弱烛光的敏锐直觉,一种是带领部下克服艰难困阻向光亮处挺进的意志和勇气。希望大家困惑的时候能够想到这句话,像朱可夫一样朝着柏林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