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难易度
不能一概而论,法硕多是名校,考的人极多,不见得易。而法学有法律本科生参与,在专业题比较难时跨专业的不利。
在具体学校具体专业之间比较才比较科学。
c 好坏
目前整体而言社会上比较认同法学,但将来发展难料。
具体比较还要考虑学校因素。其它人的观点请见法硕法学选择交流贴
d 考法硕/法学值不值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E 有什么学校招法学
见法学版资料目录,基本上所有招法学研的学校都设了专贴.
2 跨专业考法学
a 可不可以
可以,但个别学校的个别专业有可能限考,以具体的招生简章为准。
b 录取有无歧视
按分数来的,总体而言没有。若你分数恰好在边上,老师有可能偏向于本专业学生,但也有可能相反。
c 可能性
每年都有很多人考上
3 专科考法学
a 可不可以
可以,以同等学历资格报考一般要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证书(注:含电大,夜大,函大、职大,自学考试,俗称五大生)后经过二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月1日)的学习后.某些学校个别专业限考或有论文要求,以招生简章为准。
b 特别要求
复试要加试一到两门,及格就行,不计入总分。
c 可能性
每年都有很多人考上
4 科目
a 考几门
首先法学是各校出卷,除英政外科目与用书各自规定,这个应明确,具体以各校招生简章为准..
03年前初试考五门,03年起初试四门,复试再考一门。
不考数学,但华中科大可选考数学.
b 各门地位
英语最重要,大多数人死在英语上。政治与专业课高点保证总分。
c 今年简章什么时候出,和去年会不会不同。
以7月出居多,有可能变,但不变可能性居多。
d 招生简章与往年试题如何取得
简章各校会在其主页上公布,往年试题和所报学校研招办联系,当然事先可以在本版找一下,另外有部份网站及个人提供试卷邮购服务。考研相关网站
k 参考书如何买
通常在招生简章中指出,有没指出但事实上有,比如北大清华,那请到相关专贴中或通过其它方式查询,另外也可能有个别学校确实没有,如社科院,那就以往年试卷为准多看几本书.
至于本科生用书,我的意见是没必要购买.
买书首先看学校有无提供购书方法,若无请至:
A 西湖法律书店
B 习殊网上书店
查找.以上两站点邮寄,后者还有价格优惠.我买过书,服务质量可信.
5 复习迎考(往年试题一般是最重要)
a 准备多久就可以了
因人而异,英语解决了的话,法学专业学生半年就行。早做准备也可,但注意冲刺不要太早。
b 准备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了
对所考科目有全面的理解,把指定教材背精确了。看往年试卷,那类题都会做了就行了。简单说那种卷子能考高分就行了,
c 有没有必要到所报学校去听课
从知识的角度没有,若你希望在听课时另有所得就又是一回事了。
d 有没有必要买本科生笔记
通常没有,除非你比较确定考研题与本科生课程之间有一定程度的联系。但绝大多数学校没有。
e 有没有必要辞职专门考
辞职考上可能性大些,但必要性因人而异。
f 有没有必要到所报学校附近租房看书
益处在于气氛与压力,别的别指望。
g 有没有必要事先和导师联系,联系上了如何办
不花精力联系上有益无害,但花精力去做这件事就不一定了。有些学校能找到,有些学校找不到,别太在意这个。总之切不可三心二意,整天想这个。一切取决于分数,没分数才靠关系的。
若联系上了,特别是在复试且你分数较低时,有机会就去见一下。带些家乡特产,若老师没行政职务就少点,若是当官的就多点。但保险起见别弄得跟行贿似的,无非一种礼节,三五百元钱吧。
见面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看起来是一种仰慕,大家都能理解是怎么回事。
但要指出的是:绝大多数人是没联系导师考上的,而联系导师了的也是大多数没考上。
h 有没有必要认识已考上研究生
认识自然好
i 有无必要看期刊或找老师的文章看
人大复印资料必看,要把几年的都看一下,特别是上一年所考科目法学年会综述.看时作一下笔记,知热点开思路就行了.
人大复印资料市一级图书馆都有。没必要买,买了也没时间看.若钱多可以看一下邮购方法http://www.confucius.cn.net/buystyle.asp
别的要看所报学校出题情况,大多数学校不用太费事。
老师的文章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首先你要知出题老师,然后知其出题与其文章通常有无关联。保险起见,还是看一下,以2003年政法宪法题为例,当年出题人为焦洪昌,最后一题为:谈谈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理解,而他恰恰有一篇文章就是这个题目。
老师的文章请到中国期刊网找,http://www.edu.cnki.net/ ,这个要花钱的,最好找个学校或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查,那儿往往会包库。或者呢,大家以中国期刊网与免费入口为关键字在网上搜一下,会找到一些免费入口,就是免费可上期刊网的链接。
6 报名与初试
A 报名单位不同意如何是好
有时单位不同意,有时我们不想让单位知道.那就随便找个单位,亲朋好友的,在报名时称自已是这个单位的,并由这个单位盖章就行了.
等考上了再和单位好好说,一般会同意的.至于学校,印象除北大清华之外,没人在意这些,只要你能和单位协商好,把档案调出来就行.调不出来就不要你,学校只认档案不管其它.
B 报名时成绩单如何弄
我们每个人的档案中都有在校时的成绩单,报名时由档案管理部门复印盖章后给你,你和其它报名材料一并寄出.
也有人说你不寄成绩单也不影响报名.
若你是用假单位报名,那想办法搞到成绩单复印件,由那个假单位盖章.或者干脆不寄(这个偶没做过,不是很肯定后果)
成绩单成绩的好坏对考研没有影响.
C 报名时填非定向还是定向还是委培
应该都填非定向,也就是公费。然后在复试时每个人都要填个愿意自费的表。最终学校按分排,够公费公费,不够的就自费。这时再补个正式的自费协议。
D 报名时的研究方向重不重要
研究方向有两种,以法大宪行为例:
宪法行政法大专业下有宪法和行政法两个专业,这个不可以再选择。宪法下又分不同的研究方向,这个实际没什么用,只是在选导师时有可能有影响,但不同院系选导师方法不同。有的是分配(如法大宪行),有的是双选(如法大民商),分配的情况下你报名时填的方向影响才可能大些。
总之,初试按大专业就是宪行来,具体的方向不会影响初试的录取。至于复试时是否会搞平衡就难说了。
总之注意下所报专业有什么牛导,知一下他的研究方向,然后填他的方向好了。没用就算,试一下又不会坏事。
E 初试在何处考,我可以在何处报名
考生可以在任何一个城市报名,不必和档案所在地一致。
通常每个市有一个或几个考点,每个市有一个或几个考点,当然考点肯定设在学校了。首先取决于你在那报名,然后看你分在那个考点。
1 参考书必备
各校应都有,有没指出的如北大清华请到相关专贴中或通过其它方式查询.
至于本科生用书,我的意见是没必要购买.
买书首先看学校有无提供购书方法,若无请至:
A 西湖法律书店
B 习殊网上书店
查找.以上两站点提供邮寄服务,后者还有价格优惠.我买过书,服务质量可信.若以上两站无,亦可查找其它网上书店,如
C 泰安卓越书店
此站点我没买过书,只是提供一个例子,表明还有其它购书地方.
政法大教材供应科亦提供邮寄服务,但要加收15%手续费,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联系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教材供应中心;联系人:巴图老师;联系电话:010-62228952、010-62229386(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