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测量--对评分者信度来说,其对应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打印本页]
作者:
yuhaiboswu
时间:
08-12-8 12:20
标题:
测量--对评分者信度来说,其对应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对评分者信度来说,其对应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大家怎么解?
[
本帖最后由 nvzhan 于 2009-2-6 19:59 编辑
]
作者:
北之
时间:
08-12-8 19:18
正好我本科论文是这个话题的:
我个人认为,对于评分者信度来说,有以下几个重要的误差来源:
1、单次评分中主被试个数对面试客观化的影响
单次面试的主试越多,则面试结果的随机误差越小;单次面试的主试越少,则面试结果的随机误差越大。单次面试的被试越少,则面试的系统误差越小;单次面试的被试越多,则面试的系统误差越大。
可以使用概化理论对面试进行分析,计算出主试人数不同时G系数的变化,从而结合实际得成本效益问题,就可预测最佳的主试人数。
2.结构化程度
面试的结构化程度不一样,对面试的系统误差和面试的随机误差均有不一样的影响。结构化面试的优点是事前制定了详尽的标准,有利于减小因主试主观判断引起的测评的随机误差;但也由于结构化事前限定了面试的问题和标准,因此主试无法根据被试的实际情况继续了解额外有用的信息。而非结构化面试则相反,主试可以机动、灵活的控制面试的各种问题、内容,在主试高面试水平前提下可进一步减小面试的系统误差;但由于缺乏标准化的程序和标准,则有可能增大面试的随机误差。
由此可知,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在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控制上分别朝两方面倾斜。结构化面试限制了主试的发挥,非结构化面试又可能使主试的发挥失控。因此现在面试一般多采取半结构化面试。
3.评分者的心理效应对面试客观化的影响
常见的主观效应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偏见效应、晕轮效应、偏见效应、刻板印象以及投射效应。
4.其它的一些误差来源,比如统计方法使用的正确与否等等。
作者:
yilingsp
时间:
08-12-9 00: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北之
时间:
08-12-9 01:27
我以前做了论文是根据面试的,我懒,直接要点复制过来了,把面试改称\"测验\"就可以了,一样的.测验基本上也是这些.只是把\"结构化面试\" 的说法改一下,指测验中的程序和标准的事先制订和实验操控的弹性问题.实质应该是一样的.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bbs.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