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博士毕业前的感想与感悟,经验分享
[打印本页]
作者:
徐静蕾
时间:
10-9-12 15:53
标题:
博士毕业前的感想与感悟,经验分享
近日,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三年半的辛苦和汗水,终于有了个暂时的结束,临别时有些话很想给师弟、师妹谈谈,希望能从自己走过的弯路和总结的人生的教训中,汲取经验。
1、导师的选择
读博的经历往往影响人一生的成就,博士毕业时的科研水平和发表文章层次可能是你一生学术水平的巅峰之作(当然以后你又出国读博后,则另当别论),导师的选择至关重要。多年见过或听说的,博士导师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学生要求不严,只需满足学校基本要求,即可毕业;说话和蔼,刚接触时或刚入学时会庆幸自己选择了一个好导师,三年过来,发现周围的人纷纷毕业,动辄发表了几篇高档次文章,而自己课题还未开始,才恍若梦醒,发现人原来都是有惰性的,才理解古人云“先苦后甜,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确为至理名言。一类是导师本身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这类导师承载着较多的国家级课题,压力也大,往往有个性和锋芒。跟着这类导师,初期可能不习惯或郁闷,感觉导师要求太严,课题一旦上手或临近毕业,你会发现,人才多出于斯。此时你会暗暗庆幸,多年的辛苦和汗水最终让自己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水平又高,要求不严的导师基本不存在。
2、严谨、细心
分子生物学实验,是一个精细的操作,任何的疏忽和弊漏往往让人前功尽弃,很多人实验做不出,连原因都找不出。自己多年的经验是,对于实验,无论要求多么细心,都不过分, 很多长期做科研的人可能都有轻微的“强迫症”,有时会不自觉一遍遍想自己的实验步骤是否正确,试剂是否加错。几年来周围经历了太多的人,哪个“严谨、细心”哪个实验较为顺利。能否养成“严谨、细心”的科研态度和性格有很大关系,也和人的勤奋程度有关。于是有人可能天生就适合做科研,有人粗心大意,本身又不努力,慢慢就成为“不适合做科研”之列。笔者认为一个过于看重自己外在形象的所谓“帅哥、美女”在实验室中的表现一直是不尽人意的。
3、勤快、勤奋、态度诚恳
刚进实验室的研究生,导师往往会安排师兄或师姐来带,此举可谓用心良苦,但往往新人不理解,总认为实验是别人的,重复无技术含量的不愿做,关键技术师兄或师姐不给做,最终,相互瞧不上,关系都可能一度紧张。究其原因,还是刚进实验室的研究生的态度和勤奋程度不够造成的,没有哪个人在实验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会苦口婆心地对一个自己不欣赏的新生讲解自己的心得体会。勤奋的人任何地方都受欢迎,每个实验都有瓶颈,早早跟着师兄或师姐把关键技术掌握,对自己以后的实验绝对是事半功倍。当然,实验室也有一类人,本身很勤奋,做实验很有一套,但对技术超级保守,说话时不小心说漏嘴,都赶紧刹车。遇到这种人也很郁闷,你只能靠自己啦!
4、执着可能比聪明更重要
有些人很“聪明”,喜欢找些感觉好做的课题来做,笔者的经验是:对于一个刚开始从事科研的研究生来讲,导师对课题的洞察力和把握程度远超学生,导师让做什么,学生只需查阅文献,想尽办法做出来,而不是努力去证明这个课题不可行,急着想换另一个。实验中遇到困难要努力去跨域而不是绕越,再换个课题,也不定好做。笔者的课题,半年内连实验材料都收集不到,一年内mRNA都提不出,当时只是想,能提到一次mRNA多好啊! 现在想来,感觉自己有点“傻”,怎么就不想着换个课题。后面发表文章超乎寻常的顺利,证明了自己课题的优势在于材料的选择,前期的“傻”,说好听点是“执着”才成就了今天的成功。
5、把握好30岁之前的时间
笔者在大学读书时,在班级成绩一直排名3-5的档次,由于个人原因,大学毕业工作三年,读研,研究生毕业又工作,工作一年半,又读博。目前年届四十,两鬓泛白(夸张了点),虽然好像博士要毕业啦,但想一想,自己完全可以把以前的路走的更好一点,如果自己大学毕业,在一个要求较高的实验室,一口气把博士读完,何止如此。看到周围有些较适合做科研的年轻研究生在重蹈自己年轻时的覆辙时,很是着急,只能一遍遍用自己的经历试图去说服别人,但往往以失败告终,最后连说的心思都没啦,也许人生就是重复前人的错误。临近毕业之际,仍然劝诫师弟或师妹,想好自己适合的工作,如想读博,尽早,尽快,未来的世界是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年轻博士们的。
博士经历是人生亮丽的风景线,值得回忆或留恋的地方很多,读博经历不同,感触最深的地方也不同,请恕笔者文拙,只能把感触最深的地方写出。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bbs.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