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打印本页]
作者:
shuju
时间:
11-8-27 14:41
标题:
重点整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的发展
现代城市的含义包括: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意义。
罗马帝国盛时的为于今阿尔及利亚的提姆加得城(Timgad)保存的最完整。
城市化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 4.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周礼·考工记》记述里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有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反映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空想主义的乌托邦,托马斯·莫尔 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 3.欧文的“劳动交换银行”和“农村合作社”,主张建立“新协和村” 4.博立叶 “法郎吉”
在“邻里单位”的基础上发展为“小区规划”的理论。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我国1989年通过《城市规划法》1991年颁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是: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1.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2.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3.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发展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10-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3-5年。
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1. 原则规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及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标。
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的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
1. 详细规定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 规定各块地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规定交通出入口、停车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城市交通对城市的影响:1.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干道网密度衡量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占有的比例,单位是公里/平方公里(km/km2)。
干道恰当的间距是600-1000米,相应干道网密度为2-3km/km2。
城市道路按三级划分:
1.主干道(全市性干道)红线宽度30-45m
2.次干道(区干道)红线宽度25-40m
3.支路(街坊道路)红线12-15m
城市道路系统形式:方格棋盘式、环形放射式
城市道路宽度有路幅宽度与道路宽度两种含义
路幅宽度是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度宽度的
一块板车辆都在同一条车行道上双向行驶,适用于道路红线窄(小于40米)机动车不多,设四条车道已能满足交通需要。
二块板是中间分隔带将车行道分为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
三块板有两条分隔带,中间机动车道,两旁非机动车道,适用于道路红线大(大于40米)机动车多,要四条以上车道,行车速度以及非机动车多的主干道。
城市道路横断面应根据道路性质、等级,并考虑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交通组织以及城市用地具体条件确定。
规划城市公共停车场总面积:F=A×n×a
F——全市停车场所需总面积 A——城市规划期末汽车总数
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规划内容:
1. 选择确定用地位置和范围(包括改建范围);
2. 确定规模,人口数量(或户数)和用地的大小;
居住区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
居住区规模包括人口及用地两个方面,以人口规模作为主要的标志。
居住区规模受那些影响:1. 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 2. 城市道路交通; 3. 居民行政管理体制; 4.住宅层数
居住区一般人口5万人为宜,用地在50-100hm2左右。
居住区按照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城市内的居住区和独立的工矿企业的居住区。
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提出“邻里单位”的理论。
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从而改变城市中原有居住区组织形式的缺陷。
邻里单位六条基本原则:
1. 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的内部;
2. 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
6. 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
1. 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 居住小区的规模一般以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居住小区的人口规模为5000-10000人,用地10-20hm2。
2. 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规划结构方式为 居住区—住宅组团
住宅组团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的规模,一般为300-800户,1000-3000人。
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规划结构方式为 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是为居民营造“居住环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和树立人与自 然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作者:
缘来如此★猪
时间:
11-10-22 19:18
楼主大爱~~~~~~~~~~顶你~~~~~~~~
作者:
靖海
时间:
12-6-2 22: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单车呆子
时间:
13-5-24 16:32
谢谢楼主!!
作者:
zzhzng
时间:
13-6-26 00: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llvvv
时间:
13-6-26 09:12
谢谢楼主赞一下
作者:
阿升温
时间:
13-11-19 17:43
好好好好好好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bbs.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