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td] |
招生 年份 | 招生院系(所) | 专业名称 | 报考 人数 | 上线 人数 | 录取 人数 | 免试直升 人数 | 录取计划内 人数 | 录取计划外 人数 | 复试 总分数 | 复试政治 外语分数 | 复试专业课 分数 |
2009 | 历史学系 | ★历史社会学 | 5 | 2 | 2 | 0 | 1 | 1 | 330 | 40 | 120 |
2010 | 历史学系 | ★历史社会学 | 7 | 4 | 5 | 2 | 5 | 0 | 299 | 36 | 108 |
2010 | 历史学系 | 学科教学(历史) | 11 | 8 | 24 | 7 | 7 | 17 | 341 | 41 | 62 |
2001 | 历史学系 | 本单位合计 | 136 | 0 | 54 | 10 | 36 | 18 | |||
2002 | 历史学系 | 本单位合计 | 183 | 0 | 50 | 7 | 36 | 14 | |||
2003 | 历史学系 | 本单位合计 | 186 | 78 | 71 | 11 | 37 | 34 | |||
2004 | 历史学系 | 本单位合计 | 232 | 103 | 76 | 7 | 36 | 40 | |||
2005 | 历史学系 | 本单位合计 | 277 | 120 | 88 | 14 | 40 | 48 |
[size=+1]说明:[size=+1] |
1.本系统提供了华东师范大学近几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报考人数、录取人数等信息。 |
2.上线人数为达到“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人数,包含直升人数。 |
3.个别专业的“上线数”小于“录取人数”,原因为该专业录取了部分调剂考生。 |
招生 年份 | 招生院系(所) | 专业名称 | 报考 人数 | 上线 人数 | 录取 人数 | 免试直升 人数 | 录取计划内 人数 | 录取计划外 人数 | 复试 总分数 | 复试政治 外语分数 | 复试专业课 分数 |
2009 | 金融与统计学院 | ★精算学 | 41 | 15 | 12 | 6 | 9 | 3 | 286 | 38 | 57 |
2010 | 金融与统计学院 | ★精算学 | 36 | 13 | 13 | 4 | 13 | 0 | 281 | 37 | 56 |
2009 |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 中国哲学 | 2 | 2 | 2 | 1 | 2 | 0 | 345 | 37 | 56 |
2010 |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 中国哲学 | 4 | 4 | 3 | 1 | 3 | 0 | 284 | 36 | 54 |
2009 |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 伦理学 | 0 | 0 | 1 | 0 | 0 | 1 | 37 | 56 | |
2010 |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 伦理学 | 1 | 0 | 1 | 0 | 1 | 0 | 36 | 54 | |
2009 |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 宗教学 | 0 | 0 | 1 | 0 | 0 | 1 | 37 | 56 | |
2010 |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 宗教学 | 0 | 0 | 1 | 0 | 1 | 0 | 36 | 54 | |
2009 |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 社会学 | 3 | 2 | 2 | 1 | 2 | 0 | 340 | 46 | 69 |
2010 |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 社会学 | 4 | 2 | 2 | 0 | 2 | 0 | 317 | 43 | 65 |
2009 |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 中国古代文学 | 0 | 0 | 2 | 0 | 0 | 2 | 51 | 77 | |
2010 |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 中国古代文学 | 4 | 1 | 2 | 1 | 2 | 0 | 50 | 75 | |
2009 |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3 | 1 | 2 | 1 | 1 | 1 | 51 | 77 | |
2010 |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1 | 0 | 0 | 0 | 0 | 0 | 50 | 75 | |
2009 |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 ★文学与传媒 | 2 | 1 | 1 | 1 | 1 | 0 | 51 | 77 | |
2010 |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 ★文学与传媒 | 2 | 0 | 1 | 0 | 1 | 0 | 50 | 75 | |
2009 |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 专门史 | 1 | 1 | 1 | 0 | 1 | 0 | 354 | 40 | 120 |
2010 |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 专门史 | 1 | 1 | 2 | 1 | 2 | 0 | 36 | 108 | |
2009 |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 中国近现代史 | 4 | 4 | 9 | 2 | 8 | 1 | 313 | 40 | 120 |
2010 |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 中国近现代史 | 11 | 7 | 6 | 2 | 6 | 0 | 284 | 36 | 108 |
我的考研经验总结(三)——“论十大关系” 一, 英语、政治和专业课复习的时间分配关系(我不考数学) 这个关系的处理至关重要,时间分配大家不可能按照同一个模式,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体说来,大部分人花在英语的时间上要多一些,有一点要提示大家:英语的复习不需要整块的时间,可以插空学习。比如吃饭前和睡觉前可以加深对20-30个单词的记忆, 赶路时可以练习听力等。整体时间分配应该既能保证你完成每天的学习计划,又不显得机械和死板,随心所欲会严重影响复习进程和复习效率,过于死板又会导致厌学情绪。 二, 实际能力和应试技巧的关系 考试本身就包含了对我们这两个方面的考查,前者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后者却也必不可少,有画龙点睛之作用。所以在应试制度下,不乏超常发挥和失常发挥的例子,几家欢喜几家愁。这其中除了心理素质的差异外,就是应试技巧的问题了。大家在复习的最后阶段不妨抽点时间来研究一下题目和答案设置问题,从中寻找一点技巧,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做题速度,另一方面可以在碰到实在不会的题目时提高“蒙对”的几率。 三, 上辅导班和独立学习的关系 辅导班是否必须上?我认为不一定。因为多数辅导班时间比较长,会占去我们很多复习时间,如果英语底子差可以考虑上一个非冲刺性质的班,如果学校有专业课辅导班就尽量去听一下。但是万不可把上辅导班的目的定位在获取押题信息上!真个考研过程中,我只在11月份上过一个政治冲刺班,最大的收获是在3天的时间里跟着老师把所有的知识快速复习了一遍,加深了印象。学校的专业课辅导班我没去听(一是嫌费银子二是嫌路途遥远),但是最终我的专业课成绩也并不低。我想说的是:老师讲得再好都没用,关键在个人的学习积累! 四, 死记硬背和精深加工的关系 死记硬背做为学习方法是腐朽的,长期以来都是遭人唾弃的,但是,作为学习的初级阶段它又是必不可少的。英语单词要背,政治基本原理要背,专业知识中的基本概念要背,尤其是在专业课变为150分后,多数科目都增加了名词解释和简答的题量,这两种题型自由发挥的余地不大,必须靠背诵。精深加工算是学习的高级阶段,也就是知识在进入脑子里以后必须进行升华,必须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纯记忆性的东西很容易忘掉,只有加入自己积极思考的成分才能牢固掌握。 五, 埋头学习和获取信息的关系 我在总结(一)里提到考研是一项伟大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有许多细节问题都值得我们给予高度重视,所以在埋头学习的同时还要记得抬起头来看看窗外的世界在做着什么样的变化。获取最新的复习资料、打听所报专业的招生计划及报名情况,尤其是考前一个月的时间里,有效准确的信息可以使政治和专业课的复习上个台阶。举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吧。我们的专业基础课指定了6本书(实在是太多了!),我在前六个月的复习中一直以其中三本为重点,12月份从参加辅导班的网友那里得知三本书中其中的一本是核心,最后的考试证明了这个信息的准确性。 六, 严肃紧张和轻松活泼的关系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我们一定要学会适度地调节生活,听音乐,看电视,看报纸或是户外体育运动都可以作为调节的手段,但是不提倡那种和朋友们出去狂吃狂玩的调节方式,要知道在考研的漫漫长路上,我们的心理是十分脆弱和经不起诱惑的,尤其是在别的朋友都不考研,过着安逸的日子的情况下,和他们在一起过度的放松只会使意志松懈。 七, 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关系 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当你在网上分享着网友们提供的资源的同时,也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手头比较好的资料拿来给别人参考。天下考研人是一家,互相帮助,携手共进吧。 八, 缓解压力和制造压力的关系 究竟是有压力好,还是没压力好?当然是有一点压力的好,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当你看到别人都在埋头苦学的时候,自然会收一收自己的懒惰。但是压力过大会导致精神过度紧张,对于很多辞职考研和没找工作的专职考研者来说,必须学会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战胜自己永远比战胜对手更重要!回想自己的考研路,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不利因素的综合,我有很多日子都是在焦虑不安度过,精神饱受煎熬之苦,我非常庆幸自己没在中途放弃和松懈。我一直都觉得考研更大程度上是毅力的较量,如果实在受不了就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吧:如果你比别人承受了更多的痛苦,那么上帝一定是想把你塑造成伟人! 九, 考前放松和冲刺的关系 在考试前一个星期,你是放松还是依然开足马力冲刺?我建议依然保持最佳冲刺状态!这一点对于考文科专业的同学来说尤其重要!因为考试进场前五分钟你看到的一个名词解释考试时可能刚好就考到了(我的亲身体会)!考研毕竟短期性质的复习(和高考比),只要半年或者最多一年时间,因此查缺补漏是一项必须长期地随时随地进行的工作。 十, 树立自信和坚持到底的关系 这一关系是这十对关系中唯一不抵触的一对儿。自信是成功的基础!——这句话听起来没有任何新意,是吗?但是,在考前的一个月里,很多人会选择放弃,为什么呢?失去自信心!大家在目前这个阶段可能还体会不到这种心情。大家想想跑马拉松的时候,是第一公里最艰难,还是最后一公里艰难?是在起点倒下的人多,还是在接近终点的地方倒下的人多?坚持到底就是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米、一秒!我去年12月份见到一位辞职考研的老大哥,当时他的目光已经呆滞了,他说自己快崩溃了,一年的功夫白费了,现在什么都不会(事实上,复习得越充分的人越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学到)。好在他一直坚持到最后,他考上了,而且是公费。当你上考场的时候,就会发现每个考场都会有3-10个或者更多的人缺考,还有人中途退出考试。我的一位同学考完英语觉得自己没希望了,于是后面的专业课考试就随随便便地答,结果成绩出来才知道其实英语过线了,可是专业课却因为没答出水平来而拉低了总成绩,最终也没能取得参加复试的资格。我在第一天结束的时候也想到要放弃,因为实在觉得英语和政治发挥得不好,当天晚上几乎整夜失眠,第二天早上我想:“豁出去了,能多考好一门就多考好一门,不当逃兵!”3月份成绩出来一看,英语和政治加起来考了132分,虽然比自己定的140分的目标是差了一截,但是依然还算不错。大家可以换个角度想:全国几十万考生,自己会是最差的一个吗?当然不是!所以,永远相信自己!坚持到底,坚持到交卷的最后一分钟!成功就属于你了! |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bbs.freekao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