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 Ø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Ø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与学的全过程和整个教学系统中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本质特征以及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从而制定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办法,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以提高学习效率。 Ø 内部因素:
A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包括学习者心理、生理策略等个体因素和教师的基本素质。
B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
C学习与教学活动的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等环节和理论。 Ø 外部因素:
首先是一些基础学科,其次是语言环境,包括社会语言环境和教学语言环境,及其对学习者所产生的影响,还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资源、条件对教学实践所产生的影响。 Ø 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还有一项任务。即以自身的学科理论建设,为第二语言教育学科甚至整个语言教育学科的理论发展做出贡献。现有语言学理论是以西方语言为基础的,是否适合汉语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另一方面,从汉语特点出发研究汉语习得和教学的特殊规律,则可以丰富人们对语言教学普遍规律的认识。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
1、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各种语言教育体系模式(P10)
2、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三个层次) Ø 第一层次:理论基础部分。
理论基础部分提出与本学科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七个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哲学。 Ø 第二层次:学科理论体系——属于本学科范围内的学科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l 基础理论:A对外汉语语言学B汉语习得理论C对外汉语教学理论D学科研究方法学。 A对外汉语语言学:是作为第二语言来教学和研究的汉语语言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义、语用、话语、功能和文化因素等方面。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一般指作为母语研究的汉语语言学)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它不能代替本学科对汉语的研究。原因如下:
首先,研究目的不同。本学科研究怎样让学习者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有效地掌握汉语的词语和造句规则,培养其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不是汉语理论规则的系统认识。
其次,研究内容不同。本学科主要研究那些通过与学习者母语对比所揭示的汉语特点和汉语作为目的语学习所遇到的难点,也就是汉语的特殊规律,并研究如何将这些规律、知识转化为学习者的技能,而不是面面俱到地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第三,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本学科需要从意义的表达出发,突出用法和功能的研究,而不是单纯从语言结构出发,集中于语言描写和现象的分析。
第四,研究的角度不同。本学科除了要从语言学角度外,还有汉外对比、跨文化交际、语言习得、学习者个体差异、认知心理等多角度。
第五,研究方法不同。除了一般语言学方法外,还要采用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心理实验等跨学科、综合的研究。这种研究也拓展了汉语语言学研究的领域。
B汉语习得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体之一——学习者的研究,即侧重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教学对象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随着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和语言习得研究本身的进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教”的成功与否决定性的因素还在“学”的方面,对“学”的研究是对“教”的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C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是把上述两个方面——对教学内容和对教学对象的研究结合起来,即研究如何通过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为学习者迅速、有效掌握的规律和原理,有时也称为教学论或教学原理或教学法。
D学科研究方法学:是指受哲学方法论普遍规律的指导,用来探讨对本学科最具针对性的方法论原则,并着重研究适用于本学科的一般方法,特别是本学科的特有方法。 l 应用研究:总体设计研究、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教学管理、师资培训研究(P18) Ø 第三层次: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学科体系的第三层是,既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教育,也包括对未来的对外汉语师资的教育。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的还有社会的需要、国家的有关政策和经济实力以及学生素质、师资力量和可能提供的各种设备资源。对语言学习者的教育还特别需要研究语言环境及如何利用的问题。 考汉硕的同学欢迎与我交流扣扣是1061422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