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普通心理学] 关于注意的返回抑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iehellen 发表于 10-9-5 11:4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于看书不仔细[s:3],不好意思呵。。。
大纲上关于注意返回抑制的内容咋一点印象都没有呢?求教各位大侠哈!
沙发
mingchong 发表于 10-9-14 17:30:42 | 只看该作者
大纲上有这个考点,但是朱滢,郭秀艳,杨志良版的实验心理学书上都没有介绍,你可以参考下李晓轩、王玉改在《心理学动态》1999年7卷03期的文章:注意中的返回抑制;李晓轩、王甦在《心理学报》1999年31卷03期的文章:在不同注意定向条件下是否出现返回抑制的优先知觉;包燕、胡克松、肖小溪在《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14卷02期的文章:返回抑制的容量研究:回顾与展望。
   
    返回抑制是指当注意返回到先前注意过的位置或客体时人们的反应会变慢的一种抑制现象。

    注意领域的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IOR)的研究始于本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逐渐成为注意研究的一个热点。该现象最早见于Posner 与 Cohen的报道。他们在实验中要求被试眼睛盯住中间小框。首先,某一周边小框变亮(线索化)。其次,间隔一段时间后中间小框变亮(将注意从第一次线索化位置引开)。最后,在某一周边小框(线索化小框或非线索化小框)出现靶子。靶子出现后要求被试尽快作出按键反应。结果发现,当从第一次线索出现到靶子出现之间的时间间隔(SOA)在约100毫秒以内时,对出现在线索化位置靶子的反应时小于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靶子的反应时,即易化作用;当SOA达到200―300毫秒时,易化作用被抑制作用所取代,即在线索位置靶子的反应时长于在非线索位置靶子的反应时。Posner 与Cohen称这种抑制现象为“返回抑制”。他们认为返回抑制反映了人的心理机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注意不是执着于原来注意过的位置,而是得以迅速转向以前未被注意过的位置,以利于快速的搜索活动。

    Posner等人还发现患中脑损伤(渐近性高级神经核麻痹)的病人返回抑制消失。而患帕金森氏症的病人与额叶、颞叶以及顶叶有损伤的病人则不出现返回抑制消失。因而认为返回抑制是由中脑的网膜顶盖通道(中脑视觉运动中心)的激活产生的。Rafal等人在正常人身上比较单通道上的颞侧视野与鼻侧视野返回抑制的大小时发现,在颞侧视野有较高的返回抑制。另外,不论新生儿还是成年病人,也表现出返回抑制的颞侧视野优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6-4 10:39 , Processed in 0.08440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