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普通心理学] 普心--关于期望价值理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ff85 发表于 08-9-10 18:3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问期望价值理论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吗?

[ 本帖最后由 nvzhan 于 2009-1-23 13:24 编辑 ]
沙发
summertime_2005 发表于 08-9-11 17:55:23 | 只看该作者
不是,使独立的。。。。[s:2]
板凳
graceful.qq 发表于 08-9-14 08:47:3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ExpectancyTheory)

期望理论(Expectancy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激励(motivation)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效价”valence)和其对应的期望值(expectancy)的乘积:M=VxE

其基本内容主要是弗鲁姆的期望公式和期望模式。

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这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用公式表示就是:M=∑V*E。M表示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V表示目标价值(效价),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他个人需要的价值。同一目标,由于各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需求不同,其需要的目标价值也就不同。同一个目标对每一个人可能有三种效价:正、零、负。效价越高,激励力量就越大。E是期望值,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即能够达到目标的概率。目标价值大小直接反映人的需要动机强弱,期望概率反映人实现需要和动机的信心强弱。这个公式说明:假如一个人把某种目标的价值看得很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也很高,那么这个目标激发动机的力量越强烈。

怎样使激发力量达到最好值,弗鲁姆提出了人的期望模式:

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报酬)—→个人需要

在这个期望模式中的四个因素,需要兼顾三个方面的关系。

①努力和绩效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取决于个体对目标的期望值。期望值又取决于目标是否合适个人的认识、态度、信仰等个性倾向,及个人的社会地位,别人对他的期望等社会因素。即由目标本身和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决定。

②绩效与奖励关系。人们总是期望在达到预期成绩后,能够得到适当的合理奖励,如奖金、晋升、提级、表扬等。组织的目标,如果没有相应的有效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来强化,时间一长,积极性就会消失。

③奖励和个人需要关系。奖励什么要适合各种人的不同需要,要考虑效价。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励,满足各种需要,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力,最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研究激励过程中,一条途径是研究人们需要的缺乏,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找出人们所感觉到的某种缺乏的需要,并以满足这些需求为动力,来激励他们从事组织所要求的动机和行为;另一条途径是从个人追求目标的观点来研究个人对目标的期望,这就是期望理论。依照这一条途径,则所谓的激励,乃是推动个人向其期望目标而前进的一种动力。期望理论侧重于“外在目标”。需要理论着眼于“内在缺乏”。本质上这两种途径是互相关联和一致的,都认为激励的过程是在于:实现外在目标的同时又满足内在需要的满足。

不过,期望理论的核心是研究需要和目标之间规律的。期望理论认为,一个人最佳动机的条件是:他认为他的努力极可能导致很好的表现;很好的表现极可能导致一定的成果;这个成果对他有积极的吸引力。

这就是说,一个人已受他心目中的期望激励。

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内心已经建立了有关现在的行为与将来的成绩和报偿之间的某种联系。因此,要获得所希望的行为,就必须在他表现出这种行为时,及时地给予肯定、奖励和表扬,使之再度出现。同样,想消除某一行为,就必须在表现出这种行为时给予负强化,如批评惩处。这和条件反射理论和斯金纳的研究成果有一定关系。[s:2]
地板
graceful.qq 发表于 08-9-14 08:50:3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的不一定相关,我觉得期望价值理论与成功动机理论有一定相似性
5#
 楼主| ff85 发表于 08-10-8 13:31:45 | 只看该作者
[s:9]谢谢楼上两位~ [s:2]
6#
cherry08 发表于 09-9-7 17:34:43 | 只看该作者
在成就动机的理论研究中,有多种理论建构,期望价值理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期望价值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们从事何种行为,取决于觉察到行为导向目标的可能性,以及目标的主观价值‚。最初,阿特金森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首先创立了成就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八十年代初期以后,Eccles、Feather与 Heckhausen等人对阿氏的理论进行了修正与拓展,形成了现代期望价值理论。

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理论受到了先前研究的影响,其中包括默里(Murray)把成就需要作为人的基本需要的观点,勒温(Lewin)关于活动效价概念,以及托尔曼(Tolman)在成功预期上的构想。

[ 本帖最后由 cherry08 于 2009-9-8 11:41 编辑 ]
7#
kyzh-765 发表于 09-9-8 10:59:19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价值理论不是托尔曼提出的那个吗。。。怎么跟阿特金森扯上关系了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6-5 19:52 , Processed in 0.10429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