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资料] 心理学考研之 实验心理学笔记(朱滢、焦书兰版)第一章:实验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实验心理学笔记(朱滢、焦书兰版)第一章:实验方法
第一节 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1、 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 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 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 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
  ▲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第二,做一项实验比分别做三项实验易于保持控制变量恒定。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在几个自变量同时并存的情形下所概托的实验结果比从几个单独实验所概括的结果更有价值,更接近生活实际。
  ▲一项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外一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着(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补充几点:
  1、自变量至少是两种水平存在的。
2、当把实验结果作图表示时,只有一个自变量的实验,自变量总是用横坐标表示,因变量永远用纵坐标表示。其余自变量画在图上,
  3、交互作用反映在图中,表现为图中的线是交叉的。如果图中的线是平行的,就说明该实验不存在交互作用。
 第二节 实验设计
  一、组间、组内设计
  组间设计就是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
  组内设计就是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
  二、组内设计特点:
  1. 组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2. 组内设计用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最为理想。
  3. 组内设计不需要太多的被试,因为在组内设计中研究者可以从每一被试身上获得几种不同的数据。
  三、组间设计特点
  一种自变量不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因为每个被试只对一种自变量作反应。
  如果事先我们知道不同的自变量会相互作用。我们必须采用组间设计;而且,应用组内设计进行实验以后,如果我们怀疑一种自变量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我们就可以采用组间设计重新实验以验证组内设计的实验结果是否可靠。
  四、组间设计的缺点及克服
分配到各实验条件下的被试可能在各方面不是等同的。
  1. 匹配被试
  匹配被试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2. 随机分配被试。
  五、组内设计的缺点及克服
  在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将会影响另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也就是实验顺序造成了麻烦。
  1. 完全的平衡方法。
  2. 拉丁方方法。
  实验设计小结P21表
  组间设计 定义 优点 缺点 克服缺点的方法
  一组被试只在一种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 实验条件互不干扰 不同组之间被试的差别可能与自变量混淆。 怎样分配被试?匹配与随机化
组内设计 每一被试都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 被试的差别不会与自变量混淆,节省被试。 实验顺序造成各种实验条件相互干扰。 怎样分配自变量的顺序?完全的平衡与拉丁方法
  六、混合设计
  既有组内设计又有组间设计
一般说来,如果一种自变量很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那么地这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其余的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
第三节 实验中注意几个问题
  1、 防止混淆自变量
  2、 防止实验者效应
  3、 几种不恰当的实验设计(被试接受自变量的影响后测验,想了解自变量的影响;控制组与实验组不属于同一总体;没有控制好控制变量)
  第四节 略
  第五节 非实验研究方法
  ▲两个特点:
   第一,我们不能操纵自变量。
  第二,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作出妥协。
  一、 自然观察法
  一条规则是,观察者必须作为局外人进行观察,不得干预正在进行的活动。
  自然观察不能提供对现象的因果解释,所记录下来的只是按时间先后发生的一连串的事件。可以从中提出问题、提出假想,可能的话就用实验方法来验证,这就是自然观察法的用途。
  二、 调查法
  调查的目的在于确定人们对某一特殊问题的感受如何。
  作用是澄清事实,扫除流行的不实传闻。
  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调查对象即样本要随机选取,否则调查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会歪曲事实。随要选取。
  第二,调查问题的设计。调查的问题必须表达准确,不能产生歧义。
  三、 相关方法。
“相关并不必然是原因”
  四、 个案法
  个案法强调的是个别差异。
    所谓不一样的风景,不是你走了一条鲜为人知的路,而是你走了一条本就只属于你一个人的路。考研加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6-9 06:26 , Processed in 0.09996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