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心理学] 归因理论里的控制点,到底是哪位大神提出来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jabenough 发表于 10-11-7 13:48: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普心里说是海德,教育里说是罗特。。。
沙发
江东蜀龙九段 发表于 10-11-7 15:23:55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是在问答题中,只要书上说了,只要你答的是海德或罗特,而不是双德和罗本,应该都是可以的,如果为了保险,你可以最后补一句“XX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如果在单选中,以普心的为准吧,出题者也应该不会把这种有争议的问题作为选择题的。
板凳
asdf627 发表于 10-11-7 15:32:04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是海德,罗特提出的是控制点理论而非归因理论。题目说的是归因理论的控制点二者不一样的…
地板
gfdsa0788 发表于 10-11-7 15:49:28 | 只看该作者
海德:Heider第一次写道归因理论是在他的那本《人际关系的心理学》(1958)一书中。这本书在归因理论的发源和定义上起到了主要作用。(结论:海德最早提出归因理论;冯忠良的书232页)
http://baike.baidu.com/view/532769.htm

罗特提出:控制点理论(1954~~也有说1966)因为1954年出了本书《社会学习和临床心理学》提到控制点的概念;1966年正式提出控制点理论《强化的内部对外部控制的综合期望》

研究下段即可理解搞混该问题的原因:

尽管人们常用的原因知觉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但具体到某个事件,原因知觉可能是难以穷尽的,例如,对于考试的失败,大家可以列举出众多的原因:天气太热、环境太吵、看错了题目、考前复习不够、发挥失常、生病、头天夜晚失眠、有心事无法集中精神……而在不同的情境中,原因知觉更是千差万别,例如,对于成就情境中的成败,原因知觉是聪明、刻苦、有恒心等,而对于人际交往情境中的成败,原因知觉则是漂亮、热情、有涵养、有魅力等──显然是不一样的。那么,这些不同的原因知觉之间有没有共同的特性呢?换句话说,能不能对形形色色的原因知觉进行概括化的分类呢?能否将成就活动与人际活动等不同领域的原因知觉进行比较呢?如果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那么归因研究的意义就相当有限。所幸的是,研究表明这些可能是完全存在的,这就是关于原因维度的研究。

所谓原因维度就是原因知觉内在的共同特性,例如,能力、努力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原因知觉,但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个体内在的因素;又如,运气和能力虽然是不同的原因知觉,但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不受个体控制的……原因维度的存在使得归因研究由简单的原因描述上升到原因的分类和原因结构的确定上,因此,它被认为是归因研究中的关键部分,是归因理论体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必要部分。

可以说,关于这方面的最早的研究始于海德(1953)。他曾提出,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函数,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看做是一个连续体的两个端点,能力、努力处于行为者自身的内部原因这一端,任务难度、运气则处于外部环境原因这一端。──这其实是原因知觉的单维度假设,具体来讲后来韦纳所谓的原因源维度。

罗特对于原因维度的研究也有一定贡献。罗特(1966)的控制源理论认为,人们的控制信念大致有两类:内控与外控,前者认为事情是由自己控制的,后者认为事情由外部原因控制,自己是无能为力的。对于这一观点,我们初步的印象往往觉得它与海德的观点相同,也是单维度假设,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只要仔细想一想,我们就能发现,罗特的理论其实涉及到原因知觉的两个不同维度:一个是海德率先论及的原因源维度,一个是韦纳后来确定的可控性维度。也就是说,所谓的“控制源”其实是糅合了这两个维度的一个整合的概念,而不再单纯是海德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当然,罗特本人未必意识到了这一点,或者说,他并不关心这一问题;但为了理论上的清晰性,我们应当澄清这一问题,指出海德和罗特观点的不同。

在海德和罗特工作的基础上,韦纳先后确定了另外两个原因维度:稳定性和可控性,进而形成了成就归因的三维度模式,这一模式是当代原因知觉分类的代表性观点。
5#
 楼主| jabenough 发表于 10-11-8 12:59: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几位的答复,尤其是楼上的太详细了XD
6#
lifengzhan 发表于 10-11-8 22:47:14 | 只看该作者
罗特!必须罗特!
7#
不堪之殇 发表于 10-11-9 23:28:45 | 只看该作者
海德是归因理论的提出者,罗特则是控制点理论,他是做了那个著名的老人院实验得出的结论
8#
huosang 发表于 10-11-10 10:01:22 | 只看该作者
罗特,这个没什么好讨论的了。  海德也是个牛人,但是关于控制点的位置,罗特还编制过量表
9#
笔为剑 发表于 11-10-1 21:45:56 | 只看该作者
jabenough 发表于 2010-11-8 12:59
谢谢几位的答复,尤其是楼上的太详细了XD

结果你和你楼上的同学在江西师大相会了……
10#
ygyoung 发表于 11-10-1 22:03:06 | 只看该作者
罗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6-8 03:33 , Processed in 0.12629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