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经验] 想考北大应用心理硕士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nature5158 发表于 17-4-10 14:3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家好,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北京大学13级应用心理硕士,本科北京中医药大学,13年以总成绩第一名考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专业课236分,现已被美国博士项目录取,有3年心理学考研辅导和授课经验。接下来我就从北大心理学院,北大心理学专业就业,北大347考研科目,北大心理学考研难度,北大真题解析及如何备考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北京大学心理学院在国内心理学高校排名中也是数一数二的。那么和国内其他心理学高校相比,北大心理学院有什么特点呢?国内心理学一流的学校比如还有北师大,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很多人会把北大心理学院和北师大心理学院做比较。当然北师大心理学院的综合实力还是比较强的,北大心理学院规模会相对小一些,目前北大心理学院有四十多名老师,但是大牛老师非常多,所以这也是北大心理学院的一个特点,就是小而精,这也是现在北大心理学院院长方方老师在我们之前一次两岸三地交流活动中总结的。北大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傲娇和追求完美的态度。从老师到学生,在北大待的时间越长这种傲娇越深入骨髓,当然也分人。另外和清华相比,北大心理系建系是比较早的,而且现在清华的系主任彭凯平老师也是北大心理系毕业的,所以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还会选择北大心理学。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在北大会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这个资源简单分为教育资源和人脉资源。在研究生期间除了心理学院的课可以选,其他学院的课也都是可以选的,另外北大会有很多名人讲座可以听来开拓眼界,还有很多国内外交流的机会,所以如果英语好,一些国外的资源也是可以利用的,当然这些交流可以是在北大校园里,也可以去国外其他院校。人脉的话就是一些校友资源和老师资源,比如北大毕业的校友之间就会有无形的亲密感,也更容易互帮互助,另外如果靠上了国外一些大牛教授,以后想出国,让他们写封推荐信还是不成问题的。所以,如何能考上北大心理学院,教育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

其次大家比较关心的估计就是毕业就业的问题了,那么就我们心理学院的就业情况我跟大家说一下。我们应用心理硕士毕业的去向大概有两个:工作和读博,当然绝大部分同学毕业之后还是去工作的,总体上管理方向毕业去的企业要更高大上一些,比如我们班同学毕业之后有去管理咨询公司的,有去类似百度网易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去做产品经理和人力资源的,有去国企做培训和人力的,也有去欧莱雅这样的企业做管理培训生的。当然临床方向的同学也有去做人力资源和做管理咨询的,不过大部分临床方向的同学还是会选择去高校当老师,以便于继续从事心理咨询行业。但是待遇方面还是高大上的企业会更好一些,平均工资大概一个月也有一万左右。去高校或国企可能待遇要低一些,但是一般如果企业在北京可以解决北京户口。而且从事心理咨询的同学一般对心理咨询都是真爱,所以开始待遇差些也不是什么问题。其实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开始确实经济上压力会大些,一个是因为待遇不是特别高,另外自己还要花钱去接受培训和督导,因为只靠研究生的两三年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但是这个行业和医生有点像,都是越老越吃香,等做到一定阶段,可以自己出去做培训,可以督导其他人,收入自然就提高了。这个行业虽然达不到大富大贵,但是给自己带来的成长却是无止境的财富。而且我个人觉得心理咨询这个行业以后在中国也会很有市场,因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不过需要做得更专业化,更细化。另外还有一少部分同学会继续读博,有直接在本校读博的,这个相对就比较便捷一些了,只要联系好老师,有老师愿意要你,之后再稍微参加一下博士的考试和面试,留本校读博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当然也有一些像我这样申请去国外读博的,去美国的话需要提前把托福,GRE成绩考出来,去欧洲一些国家一般要考雅思,GRE不需要。另外就是做研究发论文,这是非常重要的。之后就需要联系导师了。当然如果你研究生期间的导师跟国外某些学校的老师有合作,申请起来会更便利一些。总之,只要能考到北大,有这样一个平台,不论以后就业还是读博,发展都是很不错的,但是无论怎么选择,自己还是起最关键因素,因为只有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我就跟大家说一下北大心理学院研究生考试的情况。北大心理学院分专硕和学硕两种研究生类型,在招生人数,学费,考试内容,考试难度上会有区别。首先招生人数上,学硕的招生名额绝大部分都给了保研的同学,留给考研学生的名额每年大概有两三个,专硕也有一些名额是给保研同学的,但是给考研学生的名额每年大概是20个左右,比如今年北大专硕进复试的有34个,最后录21个,另外今年还有一个情况是临床方向给的名额特别少,大概有5个人,最后扩了2个,录了7个,但是报临床方向的就有15个,而管理方向报的人有17个,最后录了13个(还有一个是发展方向的),而且每年考研的高分好多会报临床方向,所以虽然都是北大心理系,报不同方向,竞争和难度上也是不同的。其实以往几届,包括我们那届,虽然会存在临床的学生考试分数比管理的高,但是录的人相对少的情况,但是都没有今年这么夸张,感觉坑坑的,有木有?其次是学费方面,如果能考上学硕,学费基本是没有的,专硕学费是每年2万六,学硕和专硕学制上现在都是三年。不过在校期间,北大有很多种类奖学金可以申请,最重要的评定标准就是学术论文成果,在校学习成绩也会考虑。很多奖学金学硕和专硕都可以申,而且个人觉得专硕申请奖学金会容易一些,因为奖学金名额一般是以班级为单位来分配的,给专硕的和给学硕的其实差不多,但是因为好多专硕的同学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找工作上,学术研究就不会太看重,如果有些专硕同学想拿奖学金,只要稍微在学术上多花些时间,拿到奖学金还是不难的,比如我们班当年一个同学就发表了一篇文献综述就拿到了三万块钱的国奖,所以如果考专硕只要学费还交得起,可以考虑。还有就是专硕和学硕的培养方面其实差别不大,在校时学校的课基本都可以选,专硕除了临床和管理方向外,也可以转到发展方向,基础方向等,只要跟老师沟通好,老师愿意要你就可以。另外学术上老师也会给你充分的自由自己来选择,老师对学生都很nice,不会出现实验室老板强迫学生做学术,并以此不让学生毕业的。因为我听说其他学院和清华的一些学院老师会出现这种情况,哈哈。最后就是学硕和专硕的考试内容和难度上,北大的学硕和专硕都是自主命题,学硕是615,专硕是347.两者考试题型都一样,基本都是简答、论述和实验设计题,真正考试难度上相差不大,只是偏重点不同,学硕因为录取之后都是基础方向的,所以考试也会偏认知领域,考记忆,注意,社会认知等,考试科目比较少,基本就是统考的六门课,包括普心,发展,社会,统计,测量和实验。专硕偏应用领域,比如考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的内容比较多,考试科目有11门,所以其实准备起来专硕的任务量更大。总之,因为学硕招生名额少,竞争性和不确定性更大,所以如果学费交得起,还是建议考专硕,考上北大的可能性更大些。

下面我说一下北大347的考试科目以及历年真题的情况,首先北大考试的科目有11门,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统计,心理测量学,实验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
参考书目如下:
1.《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四版】(这是普心最经典的一本教材,没有可多说的,普心用这一本就够了)
2.《发展心理学》(第二版),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以此书为主,还有英译版的其他教材可以参考,只用这本,其他不买也没问题)
3.《社会心理学》(第三版),侯玉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考北大必须要用这本书,因为侯玉波老师应该是北大命题老师之一,而且有好几年的社会心理学考试题目就是课后习题原题,我考研那年是把这本书背下来了,当年社会心理学有100分的分值,我专业课考236,所以这本书的重要性大家自己体会)
4.《实验心理学》,郭秀艳 著,杨治良 审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这本书也是比较经典的实验心理学教材,简单易懂,必须买)
《实验心理学》(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白学军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这本书也建议买,实验设计讲得比郭秀艳和朱滢老师的实验心理学更细更全面)

《实验心理学》(第三版)朱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01月
(朱滢老师这本实验心理学也可买来看看,其实内容和郭那本差不多,不过实验设计类型讲解上略有不同,郭那本更好理解)
5.《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四版),张厚粲、徐建平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这本书必须买,最经典)
《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 甘怡群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甘老师这本统计和张厚粲老师那本其实内容上差不多,用其中一本就够)
6. 《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三版),郑日昌、吴九君,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测量学》 戴海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05月
(这两本心理测量也是买其中一本就够,内容差别不大)
7.《变态心理学》,钱铭怡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这本必须买)
8.《心理咨询与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这本也要买,虽然这本书已经是很老的版本了,但是国内暂时还没有其他更好的书可以取代,特别是考北大的同学。但是如果准备复试单看这本书是不够的,因为老师问的问题要比这本书上的内容更深些)
9.《临床心理学》,王登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这本书也需要买,虽然还没怎么出过这本书上的题)
10. 《人格心理学》,美Jerry M.Burger著;陈会昌[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虽然这本书是推荐教材,但是个人觉得知识点编的不是很有体系,所以还是以讲义为主)
《人格心理学》,许燕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本书推荐买,因为知识体系比较完整,适于准备考试,个人对它很有体会,因为有一年北大考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题,只有这本书提到了客体关系理论)
11. 《组织管理心理学》 王垒著,科学出版社, 1993年12月
(这本书和钱铭怡老师那本心理咨询和治疗一样,都是比较旧的版本,之后也没更新过,两本书都是小开本,还算经典,所以建议买)
《心理学与工作: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导论》(原书第10版)
作者:(美)保罗M.马金斯基 著,姚翔 等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8月(这本书是姚翔老师翻译的,姚老师也是会参与北大研究生考试命题,今年最后一道论述题工作绩效的四种测量方法题可以从这边书里找到答案,所以重要性大家体会)
《现代管理心理学》(第四版),程正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这本书好像很多地方都说是推荐教材,但是个人觉得这本书编的不怎么滴,政治色彩太浓)
【补充】
《心理学与生活》(16版),格里格•津巴多著,王垒、王甦等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这本书建议买,经典,北大本科生的心理学通选课教材)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David R. Shaffer & Katherine Kipp 著,邹泓 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可买可不买)
《社会心理学》(第2版),金盛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可买可不买)
最后,我再说一下北大347的历年真题:(结合我总结的北大347历年真题分析表格看)
北大应用心理硕士11年开始招收,一直到今年17年已经7年了,从历年真题中也能看出北大考试的特点和规律。附件是北大历年真题解析。





首先,从出题形式上看,除了11年出了40道判断题和70道选择题之外,12年到17年都是主观题,包括简答题,论述题和实验设计题(17年没出实验设计题)。这种出题形式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出题难度,因为题量少,考试范围广(全国大纲11门),属于抽签式出题。一旦有一道题没有复习到就会失去很多分。

其次,纵向总结12年到17年不同科目的出题情况,这6年的专业课总分合计为6*300=1800分,其中实验设计仍然是主要考试形式,占到440分,这说明北大还是非常重视学术功底的考察。第二是社会心理学,一共出了380分的题,是除了实验设计之外最重要的科目了。这个也不难理解,因为应用心理硕士本身就是偏应用的,而社会心理学是应用领域的基础科目,其实所谓的管理心理学很多知识点都是社会心理学知识在企业和组织中的应用,所以社会心理学一直是北大专硕考试的重点。第三重要的就是管理心理学,占了270分,特别是近两三年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在考试中占的比重也是很大的,而且很容易出现超纲题,也就是全国大纲提供的教材上找不到的,所以管理心理学在复习的时候还是要多扩充一些其他教材,特别是北大老师编译的教材。第四就是发展心理学了,因为北大心理学院一共分四大方向,基础,发展,管理和临床,所以基本每年都会有这四个方向的老师出题,所以发展也是基本每年都会考的科目。再然后就是普心,人格这些基础科目了,这两个科目在12年和13年考的特别多。还有就是咨询和变态心理学,虽然每年占的比重不是很大,但也是基本每年都会出题。而统计和测量的知识也是近两年才开始单独出题的,以往都是放在实验设计中考察对其知识的应用能力。所以,通过总结每门课历年考试的出题情况,大家应该知道在考研复习中那些科目是比较重要的吧。
另外,横向比较每年不同科目的考试分值分配可以看出,12年应用领域的基础科目平分天下,比如普心,社会,发展,人格,其中社会心理学占据最大比例,有60分的题目,其他三科都是40分左右,而管理,咨询和变态,统计,测量除了实验设计之外没有单独出题;13年发展和社会心理学的题目仍然占大头,各有80分的分值,普心20分,另外测量和管理各出了一道20分的简答题;14年管理心理学80分,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各有40分,测量20分,另外还有一道题没有明确的科目分类,比如让论述自我效能在个人生涯发展中的应用,本身自我效能感是很多科目都会讲到的一个概念,普心,人格,管理都有讲到,这道题就是非常应用类的题目了;15年管理心理学仍然占很大比例,有90分的分值,普心,社会,发展,变态,心理咨询各有20分;16年有80分的社会心理学,发展,统计,测量,变态,心理咨询,管理各有20分的一道简答题;17年社会心理学仍然占比较大的分值,出了100分的题目,管理有60分的题目,发展有40分的分值,普心,统计,测量,实验,变态各有20分的分值。所以可以看出, 11门科目中每门科目的题目不见得每年都会考到,也会出现有些科目在某些年份的考试中一个知识点都没考到的情况。这是因为题量少,属于抽签式出题,不想选择题那样覆盖面那么广,所以这样无形当中是增加了考研复习难度,因为11门教材都得看,万一有一些知识点没有准备到,二十或三十分就没有了。每年都会出现重点复习的没考,考的都没重点复习的情况。所以,把握考试的重点和规律还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就是北大出题也是有规律的。整体在考试能力要求上,北大比较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首先,北大每年也会有一些送分题,只要你复习了背了都能答上,比如今年17年的一道题,让你回答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这存粹就是一道送分题。其实17年考试题目还是比较简单的,都是教材上的内容,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学生的考试成绩普遍偏高的原因。其次,北大主观题的考试形式就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时候一定要有体系,知识千万不能是乱的,因为每道题考的都不是小的知识点,都需要在更大的知识框架下来答题。然后,北大的题目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跨学科出题,有些题目是不能准确定位到具体哪个科目的,因为每门课的知识点都是有交叉的。在回答这些题目时就要总结跟这个问题相关的所有知识点,比如13年的一道简答题,让你回答测评当中的晕轮效应,这就需要结合社会心理学和心理测量的知识来回答。还有,北大的有些题目考察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17年的一道实名上网和匿名上网的题目,就需要结合社会心理学中去个体化行为或从众等知识来回答,这些题目如果只是死记硬背知识是很难回答出来的,如果你对知识点不熟悉,在看到题目之后有可能就是蒙的。另外,北大基本每年都会有一些超纲题,比如13年的组织承诺,这个在当时提供的全国教材书单上是没有的,还有就是16年的解释水平理论的题目,任何市面上的心理学教材上是很难找到的,这个概念之前也是我们实验室一个师姐的博士答辩课题。当然在一些文献综述中都可以找到这个概念的解释,所以文献还是要多看的。最后,北大其实每年都会有重复出题的情况。比如像社会心理学的归因偏差知识点,12年考过,17年又重复出题,还有管理中的组织承诺题目,13年考过,17年又考,测量中的信效度概念,11年考过,14年出了原题,17年又一次考到效度,只是稍微细化了一下,考了校标关联效度。还有发展中的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13年考过,17年又原封不动地考了一次。所以17年老师出题简直不要太nice, 可能也是为了弥补16年出题太难给学生带来的打击吧。不过虽然每年出题难易会有变化,但是其实竞争没有太大变化,因为要难都难,要简单都简单,分数线也是根据学生考试成绩波动的。

所以想考北大心理的同学,不要把北大想的太神圣,也不要掉以轻心,只要能踏踏实实地学习知识,任何人都有考上北大的可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沙发
 楼主| nature5158 发表于 17-6-3 14:37:52 | 只看该作者
北大347考研群575552600
板凳
遇见pcy 发表于 18-7-1 14:47:43 | 只看该作者
BRAVO!有没有关于18年的分析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6-18 16:42 , Processed in 0.08396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