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讨论] -------凯程1-15套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Marilyn-Manson 发表于 09-12-2 01:5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五套:75题 标准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的区别:B适用的信度指标不同 C项目分析指标对样本的依赖程度不同
十四套:02题  认知功能的逐渐减退与额叶皮层功能或执行功能的减退有密切关系是__的理论 A感觉功能B加工速度C  抑制理论D工作记忆理论 我觉得没有答案 这个算第五种比较合适吧
十三套:31题 狼孩说明教育要顺应发展的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答案阶段性 我觉得不平衡更合适
         65题 关于混合螺旋式编排方式叙述错误的是:B将性质相同的题目归为若干分测验 D将不同性质的题目交叉排列 这个和戴书的描述比 很别扭 高人解释下吧 有点乱 答案是B
         74题 在做反应时实验时常用的防止出现假反应的方法是:A让选择反应的数目和要辨别的刺激数目相等 不解
十套:02题 将自己的记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自觉地对其进行积极的监控控制和调节是:A元认知B元记忆C记忆监控 这题我在网上找到的结果是BC都对。。。
九套:05题 某人看远处房子层层叠叠 这是 单眼视差还是双眼视差 答案双眼 确定是答案错吗
         32题 外向感觉型学生 比较匹配的教学策略 整体性教学 教师监控学习 选的是后者 整体教学 外向感觉不就是整体加工吗 为什么不选
七套:21题 人在快乐与悲哀气氛中,会有快乐与悲哀,说明情绪的 A两级性B情境性C感染性 这题不解 为什么是A
五套:54题 喜欢看红楼梦的多半是女性 因变量是什么 答案说是性别 我觉得是喜欢不喜欢 自变量是性别
四套:41题 问题教学法 谁能告诉我这个东西是那个部分的 我怎么都找不到
         57题 阈限必须反复测量求平均值 因为 A阈限是一个截然分界点 B阈限是一个逐渐的过渡区 C不清晰 需要反复测量才能弄清 D不确定 需要多次测量  答案是D 朱滢说 阈限是一系列不同的刺激 我觉得是B
三套:54题 哪种信度考虑因素最全面 A复本 B重测 C分班 D评分 答案是B 我们知道数值最低的信度是复本 考虑的比复本还全面的重测数值会比它大 有点矛盾吧
二套:26题 我到底要不要考研呢 考 太激烈 不考 工作不好 这是 答案-双避冲突 我觉得是趋避 因为双避是两种事物 趋避是一种 这里很显然 考研 只有一种事物 求解
         66题 反应时是:D大脑进行加工的时间 张雪民的书里是这样说的:这段时间可以作为反应刺激在大脑内的认知加工过程 所以 为什么不选D呢      
         69题 巴甫洛夫研究学习的特点有:D条件刺激不需要多次单独出现 这是消退吧 解释里面的意思应该不是单独出现 你们怎么看呢
就这些了 谢谢

[ 本帖最后由 Marilyn-Manson 于 2009-12-2 01:51 编辑 ]
沙发
小小梅 发表于 09-12-2 09:34:43 | 只看该作者
二套:26题 我到底要不要考研呢 考 太激烈 不考 工作不好 这是 答案-双避冲突 我觉得是趋避 因为双避是两种事物 趋避是一种 这里很显然 考研 只有一种事物 求解
考,太激烈,所以避免困难;不考,工作不好找,所以避免,所以是双避,两个的结果都是要付出努力而不是直接收获的。
57题 阈限必须反复测量求平均值 因为 A阈限是一个截然分界点 B阈限是一个逐渐的过渡区 C不清晰 需要反复测量才能弄清 D不确定 需要多次测量 答案是D 朱滢说 阈限是一系列不同的刺激 我觉得是B
是错题我认为

五套:54题 喜欢看红楼梦的多半是女性 因变量是什么 答案说是性别 我觉得是喜欢不喜欢 自变量是性别
也是错题。因变量是性别我还真佩服出题得人,看本书还去变个性

七套:21题 人在快乐与悲哀气氛中,会有快乐与悲哀,说明情绪的 A两级性B情境性C感染性 这题不解 为什么是A
我认为题目有问题。貌似老贴有讨论过


九套:05题 某人看远处房子层层叠叠 这是 单眼视差还是双眼视差 答案双眼 确定是答案错吗
有讨论过,没定论。反正双眼很强大。。。。

十套:02题 将自己的记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自觉地对其进行积极的监控控制和调节是:A元认知B元记忆C记忆监控 这题我在网上找到的结果是BC都对。。。
我觉得都对


74题 在做反应时实验时常用的防止出现假反应的方法是:A让选择反应的数目和要辨别的刺激数目相等
书上说的试验很清楚,为什么会造成假反应,而方法我认为只有让选择数目与要辨别数目相等时,才能将这种假反应减到最低。
板凳
 楼主| Marilyn-Manson 发表于 09-12-2 14:2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小小梅 的帖子

冲突那个我还是觉得是趋避 题目是考研 考或不考 没有工作的事儿吧
地板
64164208 发表于 09-12-2 18:19:33 | 只看该作者
十三套:31题 狼孩说明教育要顺应发展的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阶段性是指,错过了教育发展的关键期,某些发展会有影响。

九套:05题 某人看远处房子层层叠叠 这是 单眼视差还是双眼视差 答案双眼 确定是答案错吗
答案对着呢啊?深度知觉主要线索是双眼啊

32题 外向感觉型学生 比较匹配的教学策略 整体性教学 教师监控学习 选的是后者 整体教学 外向感觉不就是整体加工吗 为什么不选
整体性教学会给这类学生相当大的束缚。外向感觉性我认为这主要是说此类学生的人格可能习惯的认知风格与LZ说得整体加工无关

七套:21题 人在快乐与悲哀气氛中,会有快乐与悲哀,说明情绪的 A两级性B情境性C感染性 这题不解 为什么是A
情绪动力性,激动性,轻度和紧张度的变化幅度有两极性。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状态。

套:54题 喜欢看红楼梦的多半是女性 因变量是什么 答案说是性别 我觉得是喜欢不喜欢 自变量是性别
自变量是直实验中我们需要观察的数据,LZ想得太多,应根据题目扣题,我们要研究的题目是 “喜欢看红楼梦的是否多半是女性”即自变量为喜欢不喜欢,因变量为男性女性。

二套:26题 我到底要不要考研呢 考 太激烈 不考 工作不好 这是 答案-双避冲突 我觉得是趋避 因为双避是两种事物 趋避是一种 这里很显然 考研 只有一种事物 求解
如果是考,好的结果,不考,坏的结果,或相反,即为趋避,必须一好一坏。双避不是两种事物而是两种目标,趋避也是同一事物两种目标,考,不考。


大家交流讨论下
5#
 楼主| Marilyn-Manson 发表于 09-12-2 18:4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64164208 的帖子

双眼线索是重要 但是这题强调层层叠叠 也就是单眼线索的结构梯度差异 这题有毛病 选哪个都行
两极性那个题 你确定是强调高兴和悲伤 而不是因为环境XX所以情绪也XX?
红楼梦 呃 好像需要观察和测量的是因变量而自变量应该是需要控制的...... 另外题目说的明显是一个实验结论 根据这个结论让我们自己做出来并确定自变量 这题太2
做了15套 我感觉出题这学生肯定理科出身 语法暴差 还爱拽文字 就这样了
6#
hjooo 发表于 09-12-2 23:41:28 | 只看该作者
十五套:75题 标准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的区别:B适用的信度指标不同 C项目分析指标对样本的依赖程度不同
标准参照测验信度一般用分类一致和荷依特,因为分数发布一般接近用相关系数会低估 常模参照信度指标就是相关系数

十四套:02题 认知功能的逐渐减退与额叶皮层功能或执行功能的减退有密切关系是__的理论 A感觉功能B加工速度
C 抑制理论D工作记忆理论 我觉得没有答案 这个算第五种比较合适吧
选a ,书上的原话 额叶管感觉功能
7#
小小梅 发表于 09-12-3 18:38: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rilyn-Manson 于 2009-12-2 14:27 发表
冲突那个我还是觉得是趋避 题目是考研 考或不考 没有工作的事儿吧

二套:26题 我到底要不要考研呢 考 太激烈 不考 工作不好

审题,前提试卷上讲的很清楚。这里也打出来了说不考工作不好找,考又太激烈难度很大要很辛苦。这就默认为一种避免关系。有谁会趋近不好的东西呢?
8#
小小梅 发表于 09-12-3 19:01:15 | 只看该作者
心理实验中的因变量
  因变量是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因此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相互依存的,没有自变量就无所谓因变量,没有因变量也无所谓自变量。
  在实验中,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的反应称为因变量。
  因变量的分类:
  1、客观指标:1)反应速度;2)反应速度的差异;3)反应的正确性;4)反应标准;5)反应的难度。
  2、主观指标:主要指被试的口语记录(protocol)

扩展阅读:
1.《实验心理学》,郭秀艳,2004
                                         --------------baidu



PS:因变量一定要是变量吧我认为,你说性别这个是因变量我还是不能认同。大斑竹快来说服我,我做了题目还没遇见过被试特性作为因变量的呢。
9#
小小梅 发表于 09-12-3 19:09:59 | 只看该作者
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减退
作者:ywjcrazy
认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减退与额叶皮层功能或执行功能的减退有密切关系的是()的观点

A 感觉功能理论 B 加工速度理论 C 抑制理论 D 工作记忆理论
笔为剑公布的答案是A,坚决反对  
看看大家的意见
引用:
smallville:
随着神经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 与大脑额叶功能衰退密切相关的执行功能减退假说得到研究者们更多的关注。

不如说说你反对A的理由吧
感觉功能理论认为晚年的各种感觉能力的衰退影响了老年人的正常认知能力。
而题目中强调的是额叶功能。。。。说明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老化。所以不应该选A
引用:
得~~:

1.感觉功能理论中,有和题干相同的原话.即"研究表明,前额叶是年老化最敏感的一个脑区,并且发现认知功能的年老减退与与额叶皮层功能或执行功能的减退有密切关系."
2.排除法,也是A.不管感觉功能理论到底研究感知觉,还是中枢神经系统等,它的关键是在生理上找寻老年认知减退的原因.而其它3个,则更加关注信息加工的方面.
引用:
smallville:
我之前觉得执行功能理论是感觉功能理论补充相关的,或者说进一步的发展

不过,搜了下相关文献,只查到北师大申继亮《基本心理能力老化的中介变量》一文中提到了“感觉功能”理论,是由Baltes和Lindenberger发现和提出的,搜了下这两位的文章,都是研究各种感觉和认知老化的实验,该理论应该就是楼主的意思。

而跟额叶相关的执行功能理论是另外一个理论,也叫执行功能减退假说,两者不该混为一谈。

至于这道题目,搜了下,是某机构的模拟题里边的,虽然按照貌似可以选出A,但是我怀疑是编这题的人把感觉功能理论和执行功能理论混淆了,因此题目本身就有问题,楼主提出A有问题感觉合理。

当然,如果有谁有感觉功能理论更详细的论述,帮忙指点一下,或者说下出处也行。
(另外我2楼和得4楼引的话都是出自《认知功能年老化的特点理论及干预》,而那段是在讲解执行功能减退假说)
引用:
得~~:
抱歉~!
4楼中关于"感觉功能理论"的那段话,我是在一本参考书上看见的,没有核查.经smallville提醒,网上搜索后发现.关于老年认知功能的减退的理论,包括:
1)加工资源理论(加工速度理论,工作记忆理论,抑制功能理论)
2)感觉功能理论:重点-感觉器官功能衰退
3)执行功能减退假说-前额叶是年老化最敏感的一个脑区,并且发现认知功能的年老减退与与额叶皮层功能或执行功能的减退有密切关系.
引用:
侠之大者:
我虽然除了工作记忆理论外,没听过其他三个理论的名字。但是从神经系统解剖来讲,老年人认知功能退化与前额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前额叶负责空间、工作记忆、以及回想(retrieval)等功能。年老后,从解剖上看最显著的是前额叶部分神经元的锐减以及脑容量的减少,也有萎缩一说。

其实,老年认知的退化与海马趾、颞叶、间脑都有很大关系。海马趾是最重要负责记忆的脑组织,海马趾神经元的减少直接造成认知能力的退化。希望有点用。


               -------网上老贴的讨论
10#
小小梅 发表于 09-12-3 19:14:40 | 只看该作者
十套:02题 将自己的记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自觉地对其进行积极的监控控制和调节是:A元认知B元记忆C记忆监控 这题我在网上找到的结果是BC都对。。。

我觉得元记忆包括认知和监控,所以这里选记忆监控更为准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6-16 07:43 , Processed in 0.08714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