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钱荣堃《国际金融》(修订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5:0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1131.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编委
目录
第一章 国际收支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章 汇 率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三章 外汇第一节外汇市场和外汇交易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四章 国际储备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五章 国际金融市场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六章 国际资本流动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七章 国际货币制度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八章 国际金融机构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内容简介                                                                                            


  《国内外经典教材辅导系列?金融类》是一套全面解析当前国内外各大院校金融类权威教科书的辅导资料。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权威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参考教材,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入学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这些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内容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给许多读者在学习专业教材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外教材配套的复习资料,整理了各章的笔记,并对与本书相关的历年考研真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钱荣堃主编的《国际金融》(四川人民出版社)是我国众多高校采用的国际金融优秀教材,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金融类”专业考研参考书目。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钱荣堃主编的《国际金融》的课堂笔记基础上,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配套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以钱荣堃主编的《国际金融》为基本依据,参考了该教材的国内外配套资料和其他国际金融教材的相关知识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名校真题,囊括所有考点。本书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来自指定钱荣堃主编的《国际金融》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并对每道题(包括概念题)都尽可能给出详细的参考答案,条理分明,便于记忆。
  4.补充难点习题,强化相关知识。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各章知识难点的复习,每章参考了名校题库、众多教材及相关资料,精选了部分难题,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可以说本书的试题都经过了精心挑选,博选众书,取长补短。
  本书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8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课后习题进行了详解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精选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圣才学习网│金融类(www.100xuexi.com)提供全国各高校金融类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专业课保过班、一对一辅导(网授)、网授精讲班、真题解析班(网授)等】、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免费下载,送手机版)、全套资料(免费下载,送手机版)、金融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钱荣堃主编的《国际金融》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国际金融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四大特色:
1.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下载地址为:http://www.100eshu.com/DigitalLibrary/ajax.aspx?action=Download&id=11131(请复制到浏览器上面打开)。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1万本多媒体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2.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获得最新考试真题,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真题及高清视频。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3.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 独家推出】

4.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http://jr.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金融类)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章 国际收支
1.1 复习笔记
一、国际收支的涵义
1.一国的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外国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2.国际收支这一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①各国通常以一年为国际收支的报告期。
②与之相对应的是国际借贷,或称国际投资状况(InternationalInvestment Position),是指一定时点上一国居民对外资产和对外负债的汇总,是一个存量概念。
(2)国际收支所反映的内容是经济交易
所谓经济交易是指经济价值从一个经济单位向另一个经济单位的转移。根据转移的内容和方向,经济交易可划分为五类:
①金融资产与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交换,即商品和劳务的买卖;
②商品和劳务与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交换,即物物交换;
③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
④无偿的、单向的商品和劳务转移;
⑤无偿的、单向的金融资产转移。
(3)一国国际收支所记载的经济交易必须是在该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
①判断一项经济交易是否应包括在国际收支范围内,应当依据交易的双方是否有一方是该国居民。
②居民则以居住地为标准,包括个人、政府、非盈利团体和企业四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居民的规定如下:
a.逗留时期在一年以上的自然人居民为所在国的居民,但官方外交使节、驻外军事人员一律算是所在国的非居民;
b.各级政府、非盈利私人团体属所在国的居民,企业(无论是公有的还是私有的)属于从事经济活动所在国的居民;
c.国际性机构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是任何国家的非居民。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Presentation)是把一国的国际收支,即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按某种适合于经济分析的需要编制出来的报表。具体来讲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根据交易内容和范围设置项目(或科目)(item)和账户(account),并按照复式簿记的原理对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进行系统的记录,对各笔交易进行分类、汇总而编制出的分析性报表。
1.记账原则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簿记原理来系统记录每笔国际经济交易的。原则上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是相等的,其净差额为零。
对于这一记账惯例,有便于记忆的两个经验法则:
(1)凡是引起本国从国外获得货币收入的交易记入贷方,凡是引起本国对国外货币支出的交易记入借方,而这笔货币收入或支出本身则相应记人借方和贷方;
(2)凡是引起外汇供给的经济交易都记入贷方,凡是引起外汇需求的经济交易则记人借方。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
(1)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有三个步骤
①设置项目(ltem),以便对各种性质互异的交易进行数额汇总。
②对各个项目进行归类,使其分属于不同的两个或多个账户(Account)。
③项目与账户的排列。
(2)IMF将平衡表划分为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各国也可以根据需要对这两大账户作进一步的划分,如分为商品劳务账户、无偿转移账户、资本账户和官方储备账户(或称平衡账户)。
①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
反映一国与他国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由此与该国的国民收入账户具有密切的联系。经常账户通常有四个主要项目:商品、劳务、收益和无偿转移。
a.商品(Goods)
商品是经常账户乃至整个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项目,记录一国的商品进口和出口。其中借方记录进口总额,贷方记录出口总额,商品进出口的差额称为贸易差额(Trade Balance)。
为了统一估价进口与出口,IMF建议进出口均采用(FOB)离岸价格来计值,保险费和运输费另列入劳务开支。另外黄金国际交易中只有非货币性黄金交易才列入这一项目。
b.劳务(Services)
记录劳务的输出和输入,贷方记录劳务的输出,即本国为外国提供的各种劳务数额,借方记录劳务的输入,即本国利用外国的各种劳务数额。
c.收益(Income)
记录因生产要素在国际问的流动而引起的要素报酬收支。国际间的生产要素流动包括劳工的输出入和资本的输出入,因而该项目相应下设“雇员报酬”和“投资收益”两个细目。
本国季节工人和边境工人受雇在国外工作(在国外居住期限为一年以下或不居住)所赚取的工资、薪金或其他报酬,记录在雇员报酬的贷方;而本国雇用外国季节工人和边境工人,则作借方记录。
同样地,因本国居民购买和持有国外资产而获取的利润、股利、利息等收入,列入投资收益的贷方;而非居民购买和持有本国资产而产生的利润、股利、利息支出,则列入投资收益的借方。
d.转移(Transfers)
又称无偿转移(Unrequited Transfers),或单向转移(Unilateral Transfers)。其中,贷方反映外国对本国的无偿转移,借方反映本国对外国的无偿转移。无偿转移包括政府无偿转移和私人无偿转移。
②资本账户(Capital Account)
反映金融资产在一国与他国之间的转移,即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出和资本流入。资本账户的借方记录资本流出,贷方记录资本流入。
与经常账户不同,资本账户的各个项目通常并不按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来记录,而是按净额(借贷差额)来记入借方或者贷方的,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各种资产的交易总额或毛流量常常缺乏数据,从报告期期初和期末余额记录得出的变化是净额的变化;第二,交易总额对于国际收支分析也不很重要。
传统上,一般将储备单独列出为一个账户,称为平衡账户(BalancingAccount);对于其他资产的国际交易,以长期资本流动与短期资本流动作为基本的分类。
a.直接投资(DirectInvestment)
直接投资的主要特征是投资者对非居民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拥有有效的发言权。直接投资的形式:ⅰ.在国外直接建立分支企业,ⅱ.购买国外企业一定比例以上股票,购买比例的最低限度的规定多在10%~25%范围内,ⅲ.利润再投资的形式。
b.证券投资(PortfolioInvestment)
指本国居民对外国债券和不包括在直接投资内的股票和外国居民对本国债券和股票的购买和售卖(包括资本的到期偿还)。
c.其他资本
此记录是一个“剩余”项目,凡不包括在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储备等项目之内的一切资本交易均在此记录。这些资本除了贷款外,还包括货币、存款、短期票据,等等。
d.储备(Reserve)
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指中央银行)所拥有的,可用于满足国际收支平衡需要的对外资产,包括货币性黄金、IMF所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在IMF的储备头寸和对非居民所拥有的债权(外汇资产)。
③基于会计上的需要,一般人为设置“净差错和遗漏”(NetErrorsand Omissions)项目,以抵消统计偏差。如果借方总额大于贷方总额,净差错和遗漏这一项目应在贷方列出这一差额;反之,如果贷方总额大于借方总额,则将差额列入该项目的借方。
三、关于国际收支的分析
1.国际收支盈余、赤字和均衡
(1)按照交易的动机或目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所记录的交易有自主性交易和补偿性交易之分。
①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fions)是指那些基于商业(利润)动机或其他的考虑而独立发生的交易。这些交易所产生的货币收支并不必然相抵,由此可能导致对外汇的超额需求或超额供给,引起外汇价格(即汇率)的变动。在这种情况下,一国当局或是必须允许汇率变动,使自主性交易收支自行达成平衡,或是必须增减外汇储备或向国外借款来弥补自主性收支不平衡所造成的超额外汇供给或需求,以保持固定的汇率。
②补偿性交易(Compensatory Transactions)或调节性交易(Accomodating Transactions)并不为其本身理由而是因其他交易(即自主性交易)而发生,本质上说是一种弥补自主性交易收支不平衡的融通性交易。
(2)国际收支均衡的衡量方法
①国际收支是否均衡,实际上是看自主性交易所产生的借贷金额是否相等。由此,如果我们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划出一条水平线,在这一水平线上放上所有的自主性交易项目,在此线之下放上一切补偿性交易项目:那么当线上差额为零时,即称国际收支处于均衡(Equilibium)状态;当线上项目借方金额大于贷方金额时,我们称国际收支出现了赤字;而当线上项目贷方金额大于借方金额时,则称国际收支出现了盈余。
②在衡量国际收支是否平衡时难以逾越的技术性困难是,短期性资本流动的交易性质难以确定。
首先,一国货币当局因自主性交易不平衡而向国外私人金融市场借款,从本国的角度看,应属补偿性交易,但从对方国家的立场来看,这一短期资本流出是为了追逐利润,则被视为自主性交易。这样就出现了国与国之间的不一致;
其次,一国为弥补自主性交易赤字,采取紧缩货币、提高利率的政策,吸引了短期资本流出的减少和流人的增加,同样从货币当局的角度来看,这些交易是有意识的政策作用结果,应属补偿性交易,但从私人交易主体的立场看,这些交易的动机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即便将这类交易按补偿性交易看待,也不能将它们与原本出于安全、投机等动机的自主性短期资本交易截然区分开来。
(3)国际收支均衡的局部差额分析
由于自主性交易和补偿性交易划分的技术性困难,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实际上变成划线问题。当线上交易平衡时,则称为国际收支均衡,反之为失衡。下表反映了国际收支局部差额的内容和关系。
表1-1 几个国际收支局部差额的内容及其关系

贷方(+)借方(一)
+商品出口
-商品进口
=贸易差额
+无形收入
-无形支出
+无偿转移收入
-无偿转移支出
=经常账户差额
+长期资本流人
-长期资本流出
=基本差额
+私人短期资本流人
-私人短期资本流出
=官方结算差额
+官方借款
-官方贷款
=综合差额
-储备增加(+储备减少)
=零

①综合差额(Overall Balance)衡量了一国通过动用或获取储备来弥补的收支不平衡。对需要维持固定汇率的国家极其重要。
②官方结算差额 (Offial Settlements Balance)将官方短期资本流动和储备资产作为线下项目,官方结算差额衡量了一国货币当局所愿意弥补的国际收支差额。。
③基本差额(Basic Balance)将经常账户交易和长期资本流动置于线上,为一国当局提供了度量国际收支长期趋势的一个尺度。但这一划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方面,一些名义上被列为长期资本流动的资本交易具有短期的性质;另一方面,一些被列为短期资本流动的交易具有长期的性质;再者,无论何种资本流动都会产生今后的反向流动。
④经常账户差额(Current Account Balance)把一旦发生就不可逆转的交易,即商品劳务交易和单向转移收支列在线上,反映了实际资源在一国与他国之间的转让净额,或者说一国国外财富净额的变化。
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通常指的是综合差额盈余或赤字。
2.国际收支与国民账户
(1)开放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核算
①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国民收入等于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之和,即:Y=(C+I+G-M)+X,或者说,国民收入等于国内总支出与净出口之和,即:Y=C+I+G+(X-M)
②GNP与GDP
GNP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提供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总和,而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出来的商品劳务总值。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用于具体衡量国民收入的这两个指标实质上不存在差别;在开放经济条件下,GNP=GDP+NFP。其中,NFP等于雇员报酬收支净额与投资收益净额之和。
③如果净出口(X-M)仅仅表示商品劳务的净出口,而不包括要素报酬收支净额,那么,具体衡量国民收入(Y)的指标应是指GDP。在经济分析中,净出口(X-M)通常被用来表示经常账户差额,包括NFP在内(忽略转移收支),国民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具体就是指GNP。
(2)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资金流量分析
在一个开放经济中,有私人、政府、银行、中央银行、非居民5个部门之间在商品、本国货币基数、本国银行存款、本国证券、外国货币、外国证券市场等6个市场上进行经济交易。
表1-2概括了开放经济下所发生的经济交易流量。每个部门在各个市场上的经济交易以超额需求或净需求(需求与供给之差)来表示。某市场的需求部门的超额需求量为负表示该部门减少对这一市场的需求,超额需求量为正则表示该部门增加对这一市场的需求。某市场的供给部门的超额需求量为负表示该部门增加对这一市场的供给,超额需求量为正则表示该部门减少对这一市场的供给。
表1-2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简化资金流量麦

下面我们对该表所显示的关系式逐一加以介绍:
①(I-S)+(G-T)+(X-M)=0
该式表明:第一,如果一国国内储蓄小于投资,而且存在财政赤字,那么经常账户收支就必然出现赤字。或者说,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投资,不一定要通过牺牲国内消费和压缩财政赤字,而可以通过从国外获取额外的资源来予以支撑。第二,外债的偿还,即用经常账户盈余来弥补资本账户赤字,最终需要依靠国内经济的紧缩,即削减政府支出和投资,增加税收和储蓄。


式中H表示货币基数或高能货币,由中央银行(c)发行,私人部门(p)和银行(b)持有。该式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理论基础。中央银行通过增减货币基数,来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从而控制货币供应量。


式中D表示本国银行存款,由银行发行,私人部门和非居民(f)持有。Df为非居民的本币存款,与下述的Rb构成外汇业务、国际结算业务和国际资金借贷业务的基础。这些业务的每一笔都会反映为



的变动。


式中N表示本国证券。本国证券可由私人部门和政府发行。为了分析简便,式中假定私人部门发行的证券全部由私人部门内部持有,由此各个部门所持有的本国证券全由政府发行。Nf为非居民所持有的本国证券,与Df构成了本国的对外负债,其交易净额以(△Df+△Nf)表示。


式中R表示外国货币,由非居民发行,银行和中央银行持有,中央银行持有的外国货币(Rc)和外国证券(Fc)构成了外汇储备。


式中F表示外国证券,由非居民发行,私人部门、政府、银行和中央银行持有。Ff和Rf构成了本国的对外资产,其交易净额以(

)表示。
⑦(I-S)+△Hp+△Dp+△Np+△Fp=0
该式表示私人部门的预算约束。该式表明,私人部门储蓄超过投资的部分可用来增加私人部门货币基数、存款、本国的证券和外国证券的持有量。同理,投资超过储蓄的部分可以通过减少私人部门货币基数、存款、本国和外国证券的持有量来予以融通。


该式表示政府的预算约束。它表明政府预算赤字可以通过发行证券,也可以通过减少政府国外资产持有量来弥补。


该式表示银行资产负债的变动。

为银行负债,分别运用为存款准备金,本国证券购买(包括贷款发放)和外币资产业务。


该式表示中央银行的预算约束。该式表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可以通过买卖本国证券,也可以通过买卖外币资产(即外汇干预)来进行。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外汇,都会引起其外汇储备资产的增加或减少,从而引起货币基数的相应增加或减少。
如果中央银行不愿储备资产的增减变化影响货币基数和货币供给,就需要采取冲销政策(sterilizationPolicy),即用本国证券持有量(

)的变动抵消储备资产(Rc+Fc)的变动,使货币基数(

)保持不变。
?

该式即为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该式表明:经常账户差额就等于本国的净对外投资。经常账户赤字可以通过对外负债的增加或对外资产的减少来融通,反映为净对外资产的减少;经常账户盈余可以运用为对外资产的增加或对外负债的减少,反映为净对外资产的增加。
以上所列的关系式是理解和分析国内外经济相互作用及其途径的基础工具。值得注意的是:
第一,资金流量表中的部门和市场分类并不是机械的,人们可以根据经济分析需要重新构造资金流量表;
第二,所列出的关系式都是会计等式,逻辑上并不能从这些关系式本身推出各种经济变量之间必然的因果关系。
四、西方国际收支理论
1.弹性论
(1)弹性论(ElastiCities Approach),又译弹性分析法,研究的是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汇率变动对于一国国际收支由失衡状态调整到均衡状态的作用。它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将商品(劳务)贸易收支等同于国际收支。
弹性论的基本精神是,汇率变动是通过国内外产品之间,本国生产的贸易品(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与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来影响一国的进出口供给和需求,从而作用于国际收支。
(2)弹性论的内容
①贸易条件
用出口品价格(Px)来代表本国产品价格,进口品价格(Pm)来代表外国产品价格。则本国产品与外国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实际上就是贸易条件(Termus of Tfade):


贸易条件表明1单位出口品所能换得的进口品数额,上升表示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意味着每单位出口品可换得更多的进口品。反之,下降则表示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每单位进口品需要用更多的出口品才能换得。
②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国际收支是否因贬值而改善(赤字减少、消除或转为盈余),取决于进出口数量变动与其价格变动的对比,即取决于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
如果以本国货币来记录国际收支,x表示出口数量,M表示进口数量,那么一国的国际收支差额(B)就可以写成:B=PxX-rPmM。假定贬值前国际收支是均衡的,即只PxX=rPmM。在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即进出口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推导出只有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满足ηx+ηm>1时,国际收支会因贬值而改善。
上述条件被称之为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Condition),即本国货币贬值能够带来国际收支改善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在进出口供给弹性无限大的情况下,只要一国进出口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一,本国货币贬值就会改善国际收支的状况。
如果摒弃进出口弹性无限大的假定条件,进出口以供给方货币表示的价格就不会在贬值后保持不变。进出口数量分别由进口的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出口的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共同决定。
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贬值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国际收支赤字问题。因为,在充分就业和收入不变的假定条件下,贬值之所以能够改善国际收支,部分是因为贬值通过改变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进而引起生产资源在两个部门之间的转移。长期内,由于产量变动,两部门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由非贸易品部门所释放出的转移到贸易品部门的资源逐渐减少。
(3)弹性论的缺陷:
①它假定收入不变,经济保持充分就业,故只考虑汇率变动通过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而忽视了收入效应。
②弹性论不涉及资本流动。在资本流动十分庞大的今日,这一理论的局限性就表现得更为突出。实际上,汇率贬值还会影响资本账户收支。至于它会改善还是恶化资本账户收支,取决于汇率贬值如何影响人们对汇率变动趋势的进一步预期。 
③弹性论只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在短期内,贬值并不能立即引起贸易数量的变化,可能导致国际收支恶化。这一现象被称为“J型曲线”,象征贬值后国际收支差额的时间轨迹。
J曲线效应:马吉(S.P.Mogee)将贬值后的这段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
ⅰ.货币合同阶段,在以外币为计价单位的进出口合同中,进出口价格和数量不会因贬值而改变,因此,进口和出口的本币价格就会与贬值成同比例上升。这样,如果贬值前进口支出大于出口收入,贸易赤字也会进一步扩大。
ⅱ.传导阶段,进出口价格在签订合同时开始可以改变,而数量却由于进出口的供求粘性还不会改变。由于进口本币价格上升而数量不会减少,以本币表示的进口支出就会增加。另一方面,出口供给粘性又往往使得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以贬值的同样幅度下降,结果以本币表示的出口收入没有增加,因而赤字还不会减少。当然这阶段并不是不可逾越的。
ⅲ.数量调整阶段,进出口的数量能够变动,这时贬值对国际收支的正常效应开始得以发挥,国际收支差额开始从谷底上攀。
2.乘数论
(1)乘数论的基本思想
乘数论,又称收入论或收入分析法(IncomeApproach),分析的是在汇率和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变动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它同样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将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它的基本精神是,进口支出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自主性支出的变动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变动,从而影响进口支出。
(2)乘数论的内容
①引入进出口贸易后,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就变为:
Y=

(C0+I+G+X-M0)
一般来说,对外贸易乘数

小于封闭经济条件下的乘数,但仍大于1。由此可见,自主性支出的变动会带来国民收入的多倍变动。
②由于进口随国民收入的增减而增减,贸易差额也就受国民收入的影响。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差额(B)就等于贸易收支差额。
这就有:B=X-(M0+mY)。即,


上式表明,一国可以通过需求管理政策来调整国际收支。其效果,取决于本国边际进口倾向(m)的大小,亦即取决于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和开放程度的高低,一国开放程度越大,进口需求收入弹性越大,一定规模的紧缩政策所带来的国际收支改善程度就越大。
③小国情况下的哈伯格条件(HarberherCondition):ηx+ηm>1+m
显然,这一条件要比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更富有现实意义,因为它考虑了贬值通过收入的变动对国际收支所产生的影响,并且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假定更接近于非充分就业的现实。
④大国情况下的哈伯格条件(HarberherCondition):ηx+ηm>1+m+m*。其中,m*为贸易伙伴国的边际进口倾向。该条件说明,在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下,大国只有在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l加本国和外国的边际进口倾向,贬值才能够改善国际收支。大国的进出口供求对外国经济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在该条件下,要考虑国外回应(ForeignReper-cussion)。在存在国外回应的情况下,A国的对外贸易乘数将要比原来的小。
国外回应还可成为经济周期世界同步性的机制,A国出现经济衰退,国民收入下降,导致了进口支出的减少,也就是B国出口收入的减少,从而引起B国的国民收入下降。
(3)乘数论的缺陷
①乘数论是建立在凯恩斯乘数原理的基础上的,模型中没有考虑货币量和价格因素的作用,出口所引起的过度需求不会形成生产能力。这是乘数论引出的新重商主义的局限所在;
②乘数论没有考虑资本流动,因此它关于收入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分析并不全面。收入上升在刺激进口增加的同时可能会吸引外国资金流入,带来资本账户收支的改善,抵消其对经常账户收支的不利影响。
3.吸收论
(1)吸收论的基本思想
又译吸收分析法,有时也称支出分析法(Expenditure Approach),分析的是收入和支出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吸收论的基本精神是以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管理来影响收入和支出行为,从而达到调整国际收支的目的。
(2)吸收论的内容
①基本模型
Y=C+I+G+(X-M)
将(X-M)用B表示,将(C+I+G)称为吸收,反映本国居民的支出用A表示。由此就有:

亚历山大认为国际收支盈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不足的表现,而国际收支赤字则是吸收相对过大的反映。由此。要改善国际收支,最终无非要通过两条渠道:增加收入和减少吸收。
亚历山大将吸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诱发性吸收,一部分是自主性吸收,即A=cY+D。用增量表示,可得

表1-3 贬值对收入和吸收的效应

②贬值对收入和通过收入产生的影响
a.闲置资源效应。如果贬值的国家存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贬值就会通过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带来产量(Q)的多倍增加。只要c1,贸易条件效应才会使国际收支改善。
闲置资源效应与贸易条件效应具有相互抵冲的作用。因而贬值对(1-c)△Y的实际效果是模糊的,取决于两个效应的大小对比。
③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
a.现金余额效应。这是最重要的直接贬值效应。公众为了将实际现金余额恢复到意愿持有的水平,一方面会减少商品和劳务开支,即减少吸收;一方面会变卖手中的证券。证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再度减少吸收。
b.收入再分配效应。贬值引起的价格上升将带来收入的再分配。由于各收入层次的边际吸收倾向不同,这就会影响吸收。
c.货币幻觉效应。假定货币收入与价格同比例上升,即使实际收入没有变化,但如果人们患有货币幻觉,只注意价格的上升,因而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一国的吸收总额就会随之减少。
d.其他三种直接效应。这些效应对贸易收支的变动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
ⅰ.预期价格将进一步上升,人们就会提前购买商品和劳务;
ⅱ.进口资本品的价格上升将形成对投资开支的抑制;
ⅲ.本国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对消费开支也会产生抑制作用。
(3)吸收论的缺陷
①吸收论是建立在国民收入核算会计恒等式的基础上的,但并没有对收人和吸收为因、贸易收支为果的观点提供任何令人信服的逻辑分析;
②在贬值分析中,吸收论完全没有考虑相对价格在调整过程中的作用;
③按吸收论,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贬值不能提高收入。这里忽略了资源运用效率的问题;
④吸收论是一个单一国家模型。在贸易分析中不涉及其他国家,所获结论是无法完全令人信服的。
4.货币论
(1)货币论的基本思想:
又称货币分析法。弹性论、乘数论和吸收论都强调商品市场流量均衡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而货币论则强调货币市场存量均衡的作用。对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货币论在两方面有别于传统的弹性论和吸收论:
①传统理论仅注重经常账户交易,而货币论则将国际资本流动也作为考察对象,强调国际收支的综合差额,而非贸易差额;
②传统理论注意对线上项目的分析,而货币论则主张从线下项目分析,自下而上地来说明国际收支,视线上项目差额为线下项目交易的结果,而不是相反。在货币论看来,线下项目交易即国际储备额的变动,进一步来看是货币市场均衡的结果。
(2)货币论内容
①货币论的假设条件
ⅰ.货币需求是收入、价格、和利率的稳定的函数,而且独立于货币供给之外,不受货币供给的影响,即一国货币市场失衡依靠货币供给变化调节;
ⅱ.国际范围内一价定律成立,对小国来说价格和利率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
ⅲ.货币供给不影响实物产量。
②货币论的模型
货币供给Ms=Q+R。其中Ms为货币供给,由私人部门持有的货币基数(即通货)和银行存款组成,即


一国货币供给来源于国内外两方面的资产业务:一是,国内信贷。用Q来表示,Q=Nb+Nc。通常货币政策主要就是通过国内信贷总量的增减来实施的。二是,国外投资。用R来表示,R=Fc+Rc+Fb+Rb。这里忽略银行部门持有外币资产的行为,即银行部门不向外发放贷款,不持有外币和国外证券,因而R就是中央银行所持有的外汇储备(FC+Rc)。
由于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市场均衡是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来实现的,故当货币供给由于国内信贷总量Q的紧缩和扩张而小于或大于货币需求时,国际储备量R就显然会出现增加或减少,使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综合来看,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是一国货币市场供求存量失衡的反映,国际收支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货币现象。
③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几点结论:
a.在货币论者看来,对于小国来说,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当局无法控制本国的货币供给,它只能改变货币供给国内外来源的结构,即国内信贷与外汇储备的比例。
b.一国国际收支赤字的根源在于国内信贷扩张过大,故它的对策是实行紧缩货币政策,使货币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一致的速度。
c.货币论者认为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但并不否认实际因素对国际收支的作用,只不过它需经由货币需求来产生影响。货币论关于收入、利率、价格对国际收支影响的结论与传统理论相反。
④货币论对贬值的基本观点可以概述如下:
a.在充分就业情形下,贬值意味着商品价格的变动,贬值国的国内价格上涨,升值国的国内价格下跌;
b.物价变化意味着实际现金余额的变化,贬值国的余额减少,因而压缩支出;升值国的余额增加,因而扩大投资与消费;
c.实际现金余额的变化通过贸易差额而将逐渐消失,即由贬值国的贸易盈余补充短缺的现金余额,由升值国的赤字压缩过多的现金余额,从而恢复均衡。
(3)货币论的主要缺陷则表现在:
①它将国际经济的因果关系颠倒了。它把货币因素看成是决定性的,而把收入、支出、贸易条件和其他实际因素看成是次要的,只通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发生作用;
②它假定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当稳定的。但在短期内,货币需求往往是很不稳定的,也很难不受货币供给变动的影响;
③货币论还假定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其实不然,因为货币供给变动后,人们不仅改变对国外商品和证券的支出,而且也会改变对本国商品和证券的支出,由此影响到国内产量的变化;
④它强调一价定律的作用,但尤其从短期来看,由于垄断因素和商品供求粘性的存在,一价定律往往是不能成立的。
5.新剑桥学派的理论
(1)新剑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由于私人部门的金融资产净获得额(the Net Acquisition of Financial Assets,NAFA)或称财务盈余(Financial Surplus)与可支配收入保持固定比率,故(I-S)很稳定。这样,从(I-S)+(G-T)+(X-M)=0这一关系式来看,(X-M)主要受(G-T)的影响,由此主张用财政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
(2)①若用Vp表示私人部门的净金融资产(),用Ap表示私人部门的当前支出总额,Ap=C+I。代入
S-I=Hp+Dp+Np+Fp可得:Yd-Ap=△Vp。
②假定,私人部门希望持有的净金融资产与可支配收入保持固定的比率,即Vp=αYd。再以g表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即

,代人以上关系式,即得:Ap=(1一αg)Yd。
在这里,私人部门的支出总额决定于其将NAFA保持在一定收入水平上的意愿。这一观点与货币论相似,只不过货币论注意货币市场,而新剑桥学派强调商品市场。
③(1-αg)实际上是吸收倾向。在新剑桥学派看来,(1-αg)近似等于l,亦即ag近似为零,因为α和g都非常小。由于Ap与Yd大体相等,亦即(I-S)大体为零,这样从(I-S)+(G-T)+(X-M)=0就可得出:M-X=G-T
④由此,新剑桥学派声称,贸易赤字与预算赤字是密不可分的,其主要传导机制为:政府支出G的增加引起收入的多倍上升,从而导致进口量的增加。因此,他们主张当局通过削减预算赤字,至少要保持预算稳定,解决国际收支赤字问题。
(3)新剑桥学派强调了“双赤字”(预算赤字与贸易赤字)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主张用财政政策来消除国际收支赤字。但这一政策建议的基本假设是私人部门支出稳定,而这一假定是完全违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现实的,没有什么理论意义。
6.对西方国际收支理论的评论
西方的任何一种国际收支理论都不能对国际收支的决定和调整作出一个完美的说明,各种理论是相互补充的,区别只是对同一经济过程描述的方法和角度不同,强调的重点不同。通过以下方程式,我们便可清楚看到这一点:
Y=A+(X-M)
贸易差额(X-M)实际上即为对外资产的净累积。如果不考虑资本流动,后者就仅由现金余额(R)所构成,由此贸易差额可以用三种方式来表述:
B=Y-A=X-M=△R
货币论强调其中的△R,弹性论的出发点是X-M,吸收论则将注意力放在收入与支出的大小对比(Y-A)上。在政策主张上,货币论重视货币政策,弹性论偏重支出转换政策(汇率贬值),而吸收论相对注重财政政策。
五、国际收支的调节
1.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影响
(1)引起国际收支失衡的国内外震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偶发性因素
一次性的国内外突发事件常常使一国的出口收入下降或进口支出增加。这种类型的冲击是暂时性的,一旦这些因素消失,国际收支便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②周期性因素
由这一因素所造成的失衡称为周期性失衡(CyclicalDisequilibrium),这是由于国际间各国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不同所造成的。本国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处于衰退阶段,这样本国对外国产品的需求就较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旺盛,因此造成本国贸易收支赤字。
③结构性因素
一国经济结构失调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结构性失衡(StructuralDisequilibrium)。经济结构失衡可分为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和要素价格结构失衡:如果本国产品的供求结构无法跟上国际市场产品供求结构的变化,本国的国际收支将发生这种长期性失衡;同样,如果本国要素的价格变动使本国出口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具有的比较优势逐渐削弱直至消失,也会导致本国贸易赤字的长期存在。
④货币性因素
由这类因素所造成的失衡称为货币性失衡(MonetaryDisequilibrium),这是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变动所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如果一国货币数量发行过多,该国的成本与物价普遍上升,由此必然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另外,本国利息率也会下降,造成资本流出增加,流入减少,使国际收支出现赤字。货币性失衡不仅与经常账户收支有关,也与资本账户收支有关。
⑤外汇投机和不稳定的国际资本流动
这是由于实行浮动汇率制后汇率变动的风险所带来的失衡。国际金融市场上存在巨额的游资(hot money),一有风吹草动,这些资金就会在各国之间频繁地移动,以追求投机利润。这种变化莫测的短期资本流动常常造成一国国际收支的不稳定。
(2)在国内外经济相互影响的情况下,一国的国际收支不稳定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①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
首先,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因出口收入不足以弥补进口支出出现长期性赤字,就意味着出现对国外产品的净需求。本国的国民收入就会下降,失业就会增加;
其次,如果一国资本流出大于资本流入,那就会造成本国资金的紧张,引起利息率上升,也势必影响到商品市场的需求;
最后,赤字会引起本币贬值压力,如果一国不愿其发生,就必须要耗费国际储备,一方面引起货币供应的缩减,影响本国生产和就业,另一方面,影响一国的对外金融实力,使其国家信用下降。
②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长期或巨额盈余时
首先,累积的国际储备增加所造成的货币供应增长会带来物价水平的上升,加剧通货膨胀;
其次,一国盈余意味着他国赤字。一国盈余过多,则必然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引起国际摩擦,不利于国际经济关系;
最后,如果国际收支盈余是由于出口过多造成的,那么本国在这期间可供使用的生产资源就会减少,长期如此势必影响本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2.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
(1)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
在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是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其传导机制是: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就意昧着本国黄金的净输出,由于黄金外流,国内黄金存量下降,货币供给就会减少,从而引起国内物价水平下跌。物价水平下跌后,本国商品在国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就会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的竞争能力就会下降,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使国际收支赤字减少或消除。同样,国际收支盈余也是不能持久的,因为造成的黄金内流趋于扩大国内的货币供给,造成物价水平上涨。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从而使盈余趋于消失。

图1-1 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
(2)在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
这里所指的固定汇率制度是指纸币本位制度下一国当局通过外汇储备变动干预外汇市场来维持汇率不变。

图1-2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以本国赤字为倒)
①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一国货币当局就必须减少外汇储备,造成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利息率上升,本国资本外流的减少、外国资本流人的增加,结果使资本账户收支改善。
②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货币供给减少,公众为了恢复现金余额的水平,就会直接减少国内支出(即吸收);同时,利息率的上升也会进一步减少国内支出。而国内支出的一部分是用于进口花费的,这样,随着国内支出的下降,进口需求也会减少。这是现金余额效应或者收入效应。
③物价的变动在国际收支自动恢复调整中也发挥作用。国际收支赤字时,货币供给的下降通过现金余额效应或收入效应(支出下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下降,本国产品相对价格下降,会增加出口需求,减少进口需求,这便是相对价格效应。
(3)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
在这种制度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赤字,外汇需求就会大于外汇供给,外汇价格即汇率就会上升。根据弹性论的分析,汇率的上升即本币贬值造成了本国商品相对价格的下降,外国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带来出口数量的增加,进口数量的减少,只要一国贸易弹性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或梅茨勒条件),国际收支赤字就会减轻甚至消除。反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盈余,外汇需求就会小于外汇供给,外币的价格就会下跌。通过汇率随外汇供求变动而变动,国际收支失衡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消除。同样,国际收支盈余通过本币汇率升值也会自动减轻或消除。
3.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
(1)外汇缓冲政策
指一国运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筹借赘金来抵消超额外汇需求或供给。然而,一国官方储备规模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不能完全依靠这种资金融通的办法来弥补那些巨额的、长期的国际收支赤字。否则将遭致外汇储备的枯竭或外债的大量累积。
(2)财政和货币政策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赤字而需要进行调整时,当局可以实行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可以通过三个渠道来影响国际收支:
①它通过乘数效应减少国民收入,由此造成本国居民商品和劳务支出的下降。这一收入效应的作用大小显然取决于一国边际进口倾向的大小;
②它通过诱发国内生产的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的价格下降,提高本国贸易品部门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刺激国外居民将需求转向本国出口品,也刺激国内居民需求从进口品转向进口替代品,从而获得增加出口,减少进口的效果。这一相对价格效应的大小取决于进出口供求弹性;
③紧缩性货币政策还会通过本国利息率的上升,吸引国外资金流人的增加,本国资金流出的减少改善资本账户收支。这一利率效应的大小取决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与国内外资产的替代性高低。
这类政策的局限性在于,国际收支的改善是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的,往往与国内经济目标发生冲突。紧缩性政策在减少进口支出的同时也抑制了本国居民对国内产品的需求,由此会导致失业和生产能力过剩。如果所造成的负担主要落在投资上,还会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
这类政策适宜于用来纠正国际收支的周期性赤字。
(3)汇率政策
一国通过汇率的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是否大于(

)或(

);
②本国现有生产能力是否获得充分的利用,这是因为贬值后的需求转换还需要依靠本国贸易品(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部门供给的增加来满足;
③贬值所带来的本国贸易品与非贸易品(包括劳动)的较高相对价格之差是否能维持较长的一段时期。
④汇率贬值所引起的国内物价上涨,是否能为社会承受,也是汇率贬值政策实施时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在经济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的情况下,汇率贬值政策必须结合紧缩性政策来实施,否则将遭致严重的通货膨胀,且不易收效。
(4)直接管制
①直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政策。
从实施的性质来看,直接管制的措施有数量性管制措施和价格性管制措施之分。前者主要针对进口来实施;后者既可用于减少进口支出,主要指进口关税,也可用来增加出口收入。
从实施的效果来看,数量性管制措施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削减进口支出,立竿见影;而价格性管制措施的作用渠道则基本上同于汇率政策。
②直接管制和汇率贬值
两者同属支出转换政策,但前者属于择类性控制工具(selectiveControls),而后者属于全面性控制工具(General Controls)。
③直接管制的缺陷
a.采用直接管制政策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仅仅是变显性赤字为隐性赤字;
b.直接管制还十分容易引起贸易伙伴国的报复;
c.实行直接管制,也容易造成本国产品生产的效率低下,对外竞争能力不振,引起官僚作风和贿赂风气的兴起。
4.内外均衡的冲突与协调
(1)“丁伯根原则”(Tinbergen Rule),即实现n种目标需要有相互独立的n种有效的政策工具。尽管新剑桥学派主张用支出变更政策(财政政策)来实现外部均衡,用支出转换政策(汇率政策)来实现内部均衡,但绝大多数西方学者都认为以汇率政策来完成外部目标,以支出变更政策来完成内部目标。
(2)米德冲突(Meade'sConfliet)。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难以运用汇率的变动来作为政策工具,只有支出变更政策可供当局使用。这样,内外均衡目标在对支出变更政策的要求上就存在着冲突的可能。
(3)孟德尔政策分派原则
孟德尔认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与名义收入有着相对不同的影响,由此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也有两种独立的政策工具来实现两个经济目标,从而不存在米德冲突。
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和经常账户收支有同样的影响,它们的不同作用主要表现在利率和资本账户上。紧缩性财政政策趋于降低利率,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则会提高利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本国利率提高会改善资本账户收支,而本国利率下降则会恶化资本账户收支。
②孟德尔认为,每一种政策实施在其最具影响力的目标上。
如图1-3所示,FF线为外部均衡线,该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代表由一定的利率与财政支出的组合而达成的国际收支均衡状态。XX线为内部均衡线,线上任意一点都代表使国内均衡得以实现的利率与财政支出的一定组合。
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利率的上升会吸引资金流人,改善国际收支,为保持国际收支均衡,财政支出就必须以更大的幅度增加,诱发更多的进口增加,来抵消额外的资本流入增加。这就意味着一定利率上升要求伴随更多的财政支出上升,才能保持国际收支均衡,即FF线斜率比XX线更高。
图中,I区域表示国际收支盈余、国内存在通货膨胀现象;Ⅱ区内存在国际收支赤字、国内通货膨胀现象;Ⅲ区域表示国际收支赤字、国内存在失业现象;Ⅳ区域表示国际收支盈余、国内存在失业现象。

图1-3 政策搭配的原理
假定一国经济处于A点,即处于赤字与失业并存的失衡状态。如果政府以财政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以货币政策来解决赤字问题。从A点开始,交替使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就可以一步步向内外全面均衡的状态逼近,最终达到E点。如果政府以财政政策来解决赤字问题,以货币政策解决失业问题。即从A点开始,交替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行的财政政策,经济将离全面均衡点E越来越远。
由此,盂德尔得出他的“分派原则”(Assignrnent RuIe):只有把内部均衡目标分派给财政政策,外部均衡目标分配给货币政策,才能达到经济的全面均衡。这一原则又被称为“政策搭配论”(PolicyMixApproach)。
③政策分派原则的缺陷
a.从这一理论本身来看,国际资本流动并不完全是由两国利率决定的;
b.众所周知,资本主义国家财政货币政策的制定,并不完全从经济需要出发,而是受到政治因素的严重制约;
c.资本主义国家所面临的内外经济问题都是各种基本矛盾尖锐化的产物,不触及制度因素,任何的政策措施都无济于问题的根本解决。
六、我国的国际收支问题
1.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
(1)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2)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基本特征
概括来看,我国近十多年来的国际收支状况有如下几个特征:
①国际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越来越重要
国际收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一方面,对外经济活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加深。如我国进口和出口年增长额与国民收入年增长额之比。
这些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发展表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此推动了国民经济从封闭的、内向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向开放的、外向的模式,加快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
②国际收支的构成发生较显著的变化
建国后的前30年,我国对外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商品进出口和侨汇业务上,但近十多年来,在经常账户收支中,除对外贸易和侨汇业务这两个传统项目外,其他非贸易往来,如旅游、运输、劳务承包等先后也同样获得迅速的发展。
与之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利用外资和国际金融合作的扩大,资本账户的项目内容和收支规模也不断扩大,并在国际收支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③国际收支波动的特征明显
国际收支波动主要反映在外汇储备的增减变化上。我国国际收支的波动特征,主要反映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波动及其随后的调整政策。
2.我国国际收支的调节
(1)国际收支规划的必要性
①首先,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尤其是外贸、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在对外经济领域中也逐步建立了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体制,这主要表现在:
a.我国主要的进出口商品按指令性计划进行,一般进出口商品实行指导性计划或市场调节,价格放开;
b.中央外汇按照指令性的外汇收支计划使用,留成外汇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实行指导性计划或市场调节;
c.外债规模,国营单位的借款由国家安排,金融机构允许在规定的周转资金指标内借用短期贷款,外商投资企业允许根据业务需要来筹借外汇资金。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积极利用外资成为我国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
在大量引进外资的初始阶段,我国的经常账户收支应保持适当的赤字额,而资本账户收支则出现相对应的盈余额;在一段时期后,随着偿债高峰期的到来,资本账户收支将会出现赤字,由此需要出口大幅度增加,以确保经常账户收支盈余来平衡对外收支。因此,我国需要有一个长远的国际收支规划,与整个利用外资周期中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之间的有机联系相适应,实现国际收支长期的,动态的平衡(包括经常账户收支的动态平衡和资本账户的动态平衡),而不是追求国际收支的年度平衡。
③我国国际收支管理缺乏长期的规划,国际收支调节因而也显示出短期行为的性质。因此,制定长期的国际收支规划,增强国际收支调节的目的性、主动性和科学性,已成为我国国际收支管理的一个当务之急。
(2)我国国际收支调节的手段
目前,我国在一定范围内仍实行计划控制,因此,一方面外汇收支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对我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收支的平衡仍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各种经济杠杆在国际收支调节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具体来看,我国国际收支的调节主要依靠汇率、税收、信贷和外汇管制等手段。
①汇率政策。随着对外开放的加深和外汇管理、外贸经营体制改革的进行,尤其是我国外汇调剂市场的迅速发展,我国外贸系统实行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体制以后,人民币汇率在我国国际收支调节中所应有的杠杆作用日益得以发挥。
②税收。自我国取消财政对出口和大部分进口补贴后,税收成为财政杠杆调节国际收支的最主要手段。目前我国运用税收来调节对外经济活动的具体手段主要有:关税(主要是进口关税)、出口退税和对外商投资的税收优惠。
③信贷。我国除了通过紧缩和放松货币总量调节宏观经济,从而作用于对外经济活动外,还具体对进出口贸易和外商投资有针对性地发放优惠贷款,达到调节进出口贸易和鼓励外商投资的目的。
④外汇管制。在现阶段,外汇管制仍是保证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改革开放后,尽管我国逐步放松了外汇管制,但对国营企事业的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支仍然实行较严格的管制。外汇管制除了保证国家外汇收支计划的执行外,目前还对计划外的外汇收支也起着调节作用。预计今后在相当的时期内,我国国际收支调节在较大程度上还要依靠这一直接管制手段。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完善和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外汇管制将逐步放松直至取消。国际收支的调节将主要依靠汇率、利率等经济杠杆的灵活运用。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113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9 03:44 , Processed in 0.107792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