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视频讲解【12小时高清视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1:5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26093.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目录
2015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5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4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综合分析[视频讲解]
2013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3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
2012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综合分析[视频讲解]
2012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2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
2011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综合分析[视频讲解]
2011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1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
2010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综合分析[视频讲解]
2010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0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
2009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综合分析[视频讲解]
2009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2009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2015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5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微观经济学
一、简答题。(总共15分,每小题5分)
1.在中国大陆,个人电脑端即时通讯市场上,腾讯的QQ是主要的产品。你认为腾讯是垄断者么?你的理由是什么?
答: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该厂商会意识到它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并选择能够实现总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和产量水平。也就是说,判断一个厂商是否是垄断厂商,具有以下几个标准:(1)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2)产品定价是否高于竞争性价格。
对于QQ而言,首先要判断其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若假定QQ的相关地域市场为中国大陆,相关商品市场为即时通讯,则QQ的市场份额无疑达到了市场支配地位的标准。其次,判断QQ的产品定价是否高于竞争性水平。虽然QQ是免费的,但是它的一些增值服务收费高于其边际成本,比如QQ会员。而且QQ还使用模仿、捆绑、交叉补贴等方式强行推广自己的产品,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一些方式。在这种意义上讲,腾讯企业是垄断者。
2.企业长期成本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有什么关系?
答:短期成本函数指反映在企业诸种投入要素中至少有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的最小成本。长期成本函数是指在所有要素投入可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的最小成本。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具有如下关系。
(1)长期成本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
①短期成本函数的表示
如果用

表示工厂短期内的不变投入,则短期成本函数可以表示为

,这里下标

表示短期。
②长期成本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的关系
假设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为

。对于任一既定产量水平

,都存在某种生产该产量水平的最优不变投入

,于是在长期内,厂商总可以通过把固定投入调整至

以实现生产

产量的最低成本,从而就有:


(2)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之间关系的几何解释
①一条短期成本线和长期成本线之间的关系

图1 短期平均成本和长期平均成本
等式

就意味着:对给定的产量

,令

,那么就有:

特别的,当

时,上述不等式的等号成立。
从而得到:




这就意味着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总是位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之上,并且两者仅在

点接触,也就是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必定在

处相切,如图1所示。
②多条短期成本线和长期成本线之间的关系
当工厂分别选择产量

,…,

时,相应的固定投入就分别为:

,…,

,从而就可以画出图2所示的曲线。图2表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包络线。

图2 短期平均成本和长期平均成本
③由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到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由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包络线,所以在任意的产量水平上,可以找到相应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然后再找到相应的边际成本,如果对所有的产量都这样做,就可以得到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长期边际成本
3.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偏好满足什么假设?
答:“理性人”假设是指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智的,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其行为是理性的。在经济活动中,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如消费者追求的是满足程度最大化,生产者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理性人”假设实际是对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的延续。理性人的偏好满足以下几个假设:
(1)完备性
任何两个消费束都是可以比较的。即,对于任意两个消费束X和Y,要么X至少与Y一样好,要么Y至少与X一样好。只要有两个消费束,消费者就可以作出选择。
(2)反身性
任何消费束至少与本身是一样好的,也就是


(3)传递性
对于三个消费束X,Y,Z,如果X至少与Y一样好,Y至少与Z一样好,那么X至少与Z一样好。即如果

,同时

,则


二、画图说明题。(总共20分,每小题5分)
1.请画图说明什么样的商品是奢侈品。
答:奢侈品是指财富增加时,消费支出的增加比例大于财富增加比例的商品。如图所示。假设初始财富为w1,然后财富增加为w2。财富为w1时,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A点,均衡点为A,对应的商品1的需求量为a。财富为w2时,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C点,均衡点为C,对应的商品1的需求量为c。因此,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



故商品1是奢侈品。对奢侈品而言,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收入上升1%使得对奢侈品的需求数量增加超过1%的水平。

图4 奢侈品的图形表示
2.假定工会垄断了劳动的供给,请画图说明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
答:设劳动反供给函数为

,其中L为供给量,w为工资水平。若劳动供给是垄断的,则工人的总收入为

,边际收入为

。由于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所以

,如图所示。均衡时,工人的边际收入等于工资,即MI和需求曲线D的交点。从而工资水平为w0,就业水平为L0。而劳动市场是完全竞争时,均衡点为劳动供给曲线S与劳动需求曲线D的交点,工资水平为wc,就业水平为Lc。因此,相对于完全竞争,完全垄断时工资上升,就业水平下降。

图5 工会垄断了劳动的供给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
3.画图说明负外部性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答:负外部性是是指当一方的行动使另一方受益。当厂商没有将与负外部性伴随的成本纳入考虑时,结果就是过多的生产和不必要的社会成本。
图6显示钢厂在竞争性市场中的生产决策,假设该厂商的生产函数是固定比例的,因此它不能改变它的投入比例;要减少废水只有降低产出。钢的价格为P1。图6的MC曲线给出了一个典型的钢厂的边际生产成本。该厂商在生产的产出为q1时利润最大化,这时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然而,随着厂商的产出改变,使下游渔民付出的外部成本也会改变。总的外部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增加。

图6 外部成本
当存在负的外部性时,边际社会成本(MSC)大于边际私人成本(MC)。差额就是边际外部成本(MEC)。在图6中,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为q1,价格等于MC。有效产出是q*,价格等于MSC。从社会的角度看,该厂商生产的产出太多了。有效产出水平应当是价格等于生产的边际社会成本。在图6中,边际社会成本曲线是用每一产出水平上的边际成本加上边际外部成本得到的(即MSC=MC+MEC)。边际社会成本曲线MSC与价格线在产出为q*处相交。由于这时只有一家工厂向河中排放废水,生产的市场价格不变。但是,厂商生产的产出太多了(q1而不是q*),并产生了太多的废水。
4.画图说明,农业大丰收对农民整体利益的影响。
答: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农产品是缺乏弹性的商品,当价格变化很大时,需求量变化很小。因此,当农业大丰收时,供给曲线向右大幅度移动,价格下降。价格下降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并不能全部抵消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所以,价格下降最终使农产品销售收入P·Q值减少。如图7所示,原均衡与新均衡分别为

。收入之差为

的面积减去

的面积,即

的面积减去

的面积。由于需求量变化很少,价格变化很大,所以

的面积小于

的面积。即农作物大丰收之后农民的整体收入下降了。

图7 农业大丰收对农民整体利益的影响
三、计算题(总共30分)
1.(15分,每问5分)某小镇的电影公司的市场需求函数是Q=500-20P,这里P是每场电影的票价,Q是观看电影的需求,公司播放电影的成本函数C(Q)=100+0.5Q。
(1)电影公司的每场票价定在多少合适?
(2)电影公司决定对长者进行票价优惠,经市场调查发现,65岁以上长者的需求是Q1=50-20P,电影公司决定对长者凭证购票优惠,公司应该如何确定长者优惠票价?
(3)电影公司是否同时需要调整非长者票价?
答:(1)假设价格定为P,则公司的利润函数为:

为使利润最大化,由一阶条件得:

,P=12.75(元)。
因此,当利润取得最大化时,电影公司的每场票价定在12.75元。
(2)假设价格定为P,不考虑固定成本,则对于长者的市场利润函数为

由利润极大化的一阶条件,对利润函数求导,可以得到:-0.1Q+2=0,解得:Q=20。


代入需求函数,可以得出:


因此,电影公司决定对长者凭证购票优惠时,公司确定的长者优惠票价为


(3)由于公司的边际成本固定。产量增加时,不会改变边际成本。对于非长者市场,其边际成本仍等于其边际收益,故不需要调整非长者票价。如果边际成本可变(是Q的函数),则需要根据两个市场的整体情况求最优化问题,而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计算。
2.(15分,每问5分)在期末考试复习中,两个学生A和B针对一门考试展开博弈。假定两个学生各方面的资质都相同,卷面的答题情况仅仅取决于其复习功课的态度(努力或不努力)。任课老师采用相对打分法,如果发现两个学生卷面情况无差异,则两个均给70分,如果发现两个学生卷面有明显差异,则较好的给100分,较差的给50分。学生努力复习功课,将会给自己带来10分的成本。
(1)请使用博弈矩阵来表述这个博弈;
(2)找出这个博弈的均衡;
(3)说明相应均衡的类型。
答:(1)用博弈矩阵来表示这个博弈,如表1所示。
表1 博弈矩阵
      A
  
  努力
  
  不努力
  
  B
  
  努力
  
  60、60
  
  90、50
  
  不努力
  
  50、90
  
  70、70
  

(2)无论B是否努力,A努力都严格占优于不努力。同理,无论A是否努力,B努力也严格占优于不努力。因此,(努力,努力)是这个博弈的均衡。
(3)不论其他参与人如何选择,每个参与人都有一个最优策略。不论B选择什么,参与人A选择“努力”总能得到一个较高的收益,因此,A肯定会选择策略“努力”。同样,不论A选择什么,B选择“努力”总能得到较高的收益。因此,这些选择优于其他选择,就得到一个占优策略均衡。
同时,如果给定B的选择,A的选择是最优的,并且给定A的选择,B的选择也是最优的。因此这种策略就是一个纳什均衡。由于这组策略(努力、努力)具有存在性、唯一性、稳定性和最优性,所以,这组策略又是纯策略纳什均衡。
四、论述题。(总共10分)
如果中国的转基因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使得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粮食的亩产量提高到200倍,并且这项技术不受专利保护,结合中国现状,请分析论述一下这项技术变革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答: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4年底,中国农村劳动力共有40506万人,其中,外出就业1586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9.16%,从事非农产业农村劳动力的为22629万人,因此,农业劳动力供给为17877万人。总数约占全国劳动力的5.3%。
(1)这项技术变革会引起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和农民收入的大幅度下降。粮食亩产量大幅度提高,粮食的边际成本大幅度下降,供给曲线向右大幅度移动。由于粮食的需求弹性非常小,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时,粮食的价格大幅度下降,而需求量几乎不变。因此,农民的收入大幅度下降。很多农民可能面临入不敷出的困境。
(2)这项技术变革会促使农业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使劳动力成本下降,优化产业结构。由于农民收入的大幅度下降,很多农民可能会寻求更能挣钱的工作。因此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增加,工资下降,劳动力成本降低。
(3)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农民们会面临一个很艰难的过渡期,这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个挑战和灾难。目前我国的失业问题已经很严重,再加上大量农民挤入劳动力市场,会使得失业问题更加突出。而且对于一些年龄比较大的、再培训比较困难的农民,他们很可能在劳动力市场上没有竞争力,而单纯务农也养不活自己,这就需要国家给予保障。这对于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一旦度过了艰难的调整期,技术变革对经济发展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①它把大量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其他产业的生产活动中去;②农业占用的资源很少,更多的要素可以投入其他生产活动中,增加社会总产出,提高社会福利。
宏观经济学试题(75分)
一、简答(每题10分,合计30分)
1.简要回答资本不能够带来长期经济增长的典型环境。
答:资本通过储蓄和投资进行积累,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如图8所示,生产函数为Y=f(k),假定人口增长率n是恒定的,n≡△N/N。经济需要投资以来为新工人提供资本。再假定折旧是资本存量的一个不变百分比d,因此,人均资本水平所要求的投资是(n+d)k。现在来分析使经济从某种初始的资本—劳动比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变到稳态的调整过程。这个转变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与折旧率、人口增长相对应的储蓄率与投资。

图8稳态产出与投资
当储蓄sy超过必需的投资线时,k会如方程△k=sy-(n+d)k所指定的那样出现增长。相应地,当sy超过(n+d)k时,k必定增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图8中,经济将逐渐右移。例如,如果经济从资本—劳动比率k0起步,然后,由于A点的储蓄超过了在B点的为维持k固定不变所要求的投资,调整过程在C点停顿下来,在该点已达到资本—劳动比率k*。与该资本—劳动比率相关联的储蓄,恰好与必需的投资相一致。如果实际投资与必需的投资恰好相一致,资本—产出比率既不上升也不下降,经济就达到了稳态。此时,经济不会出现长期增长。
2.结合AS-AD模型简要回答货币中性重要性的典型环境。
答:如图9所示,假设货币供给减少,短期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由于总需求减少,物价水平最初从P1下降到P2。因此,物价水平低于在总需求突然减少之前人们的预期水平P1。尽管人们在短期中会感到吃惊,但他们不会一直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预期赶上了这种新的现实,预期物价水平也下降了。预期物价水平的下降改变了工资、价格和感觉,这又影响了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例如,根据黏性工资理论,一旦工人和企业逐渐预期到物价水平下降,他们就开始接受较低名义工资的议价;劳动成本减少鼓励企业雇用更多的工人,并在任何既定的物价水平时扩大生产。因此,预期物价水平下降使短期总供给曲线从图中的AS向右移动到AS′。这种移动使经济接近于A点,新的总需求曲线AD′与长期总供给曲线在这一点相交。最终均衡回到长期均衡上。产出不变。

图9 货币供给减少的经济影响
3.简要回答工资为什么有粘性。
答:当工资随时间缓慢变化,而不是充分和快速地灵活变化来确保每一时刻充分就业时,工资就是黏性的,或者工资调整迟缓。工资具有黏性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不充分—市场出清
当名义工资因价格上涨而提高时,由于信息不充分,工人错误地相信他们的实际工资已经提高,因此愿意提供更多的工作。这样,在短期内,直至工人认识到更高的名义工资只是更高的价格水平所导致的结果之前,名义工资的增加将伴随着更高的产出水平和更少的失业。
(2)协调问题
协调问题对于工资具有向下黏性的解释
如果企业间相互协调,他们可以一起削减工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不可能协调一致,因为个别企业削减其雇员的名义工资时,率先行动的企业,其利润将受到最严重的打击。因此,当总需求下降时,工资不会立即下降。
(3)效率工资和价格变动的成本
根据效率工资理论,雇主必须把工资作为刺激雇员努力工作的手段。雇员在工作时候的努力程度决定了生产和经营的经济效率,如果员工积极性高,则生产的效率就高,反之亦然,而雇员工作时的努力程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雇员得到的报酬的高低。根据这一理论,雇主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愿意降低员工的工资,因为这不利于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因此,社会上的工资水平总体上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4)合同与长期关系
①工资的交错调整
由于需求增加,工人在下一个劳动协议中,将会施加压力要求增加基本工资。但是,在所有工资重新商定之前,要经过一段时间。而且,并非所有的工资都能够同时加以协商。因为工资确定的日期是错开的,也就是说,它们是交错的。工资不会一步到位地全部调整到使经济实现长期均衡的水平,只能是一步一步地向均衡趋近,只是逐渐向充分就业均衡下的基本工资靠近。
②价格的交错调整
交错的价格调整指经济当事人调整价格的时间是交错进行的。在工资调整过程中,企业在工资(因为这也是企业的成本)发生变动时,也将重新制定价格,进而导致价格的调整也是交错的。工资和价格的调整过程一直要持续到经济回到具有相同实际余额的充分就业均衡状态为止。
(5)内部人—外部人模型
由于工会的存在,内部人在工资决定上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因为对企业而言,解雇已经就业的内部人和雇用外部人都有较大的成本,其结果是内部人相对外部人来说具有优势。企业愿意对内部人支付较高的工资,即使失业者愿意接受比现行实际工资更低的工资水平。内部人—外部人模型说明,实际工资并不对失业做出较大的反应。
二、分析推理(合计45分)
1.(24分)结合AS-AD模型分析:(1)供给冲击对均衡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影响;(2)供给冲击下适应性总需求管理和自动调整机制的效果;(3)当工资指数化时,上述政策和机制的效果;(4)供给学派经济学的政策主张和实施效果。
答:(1)如图10所示,总需求曲线AD和总供给曲线AS相交于A点,A位于长期供给曲线LAS上。现发生一个不利的供给冲击,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至AS′,与总需求曲线AD相交于新的均衡点E,价格从p1上升至p2,产量减少至y′,通货膨胀和产量下降同时发生,即滞胀。根据黏性工资理论,企业和工人最初对高物价水平的反应是提高它们对物价水平的预期,并确定更高的名义工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成本还会再上升,而且短期总供给曲线将进一步向左移动,这将使滞胀问题加剧。高物价引起高工资,高工资又引起更高的物价,这一现象被称为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
在某一点时,这种工资和物价的螺旋式上升会放慢。低产量与低就业水平将压低工人的工资,因为当失业率较高时工人的议价能力就小了。当名义工资下降时,生产物品与劳务变得更有利可图了,短期总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当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回AS时,物价水平下降了,而且产量也接近于其自然率。在长期中,经济又回到了A点,总需求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在这一点相交。

图10 供给冲击对经济的影响
(2)适应性政策主要指政策本身对经济并不产生直接影响,只是被动地适应客观经济情况的需要,以消除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常见的适应性货币政策,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①在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时,为防止利率上升而相应地采取增加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②使政府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货币政策;③中央银行按通货膨胀率增加货币供应量,使通货膨胀持续的货币政策。
现在分析适应性政策对供给冲击的调节。如图11所示,存在不利的供给冲击时,如果政府充分增加总需求,采取使

曲线移动到

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经济就会移动到

点而不是

点,价格的上升幅度将和总供给曲线上移的幅度完全一样,经济会继续处在充分就业状态。货币工资维持不变,在现行名义工资情况下,使实际工资的降低成为可能,或者说与其相适应。

图11 适应性政策干预供给冲击的效果
(3)当工资指数化时,也表现为工资和物价的螺旋上升,且产出水平下降,即出现滞胀。而且,工资指数化时,工资水平不能向下调整,也即AS曲线左移到AS’后,不会再向右移动。从而导致产出量长期低于潜在产出水平。因此,自动调节机制是失效的。而对于需求管理政策,AD曲线能够右移至AD’,从而达到新的均衡点C,均衡点C位于潜在产出水平上。因此,需求管理是有效的。
(4)供给学派提出的供给管理政策思想的核心是减税,特别是要降低高边际税率(增加的税收在增加的收入中的比例),因为高边际税率是妨碍工作、储蓄、投资和创新积极性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罪魁祸首。降低了税收,就会提高资产报酬率,鼓励储蓄和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缓和通货膨胀,并导致消费、产出和就业增加。
①税率降低对总供求的影响
a.降低税率对总供给和总需求都有影响,但影响幅度不同
实施降低税率的政策,总需求曲线从

向右移动到

处,移动幅度相对较大;总供给曲线也从

右移到

,较低的税率使人们更有积极性去工作,然而这种激励的作用是相当微小的,因此,潜在GDP向右移动的幅度很小。图12描绘出了总需求大幅度移动和总供给小幅度移动的情况。

图12 税率降低对总供求的影响
b.降低税率对税收收入总额的影响
在短期中,经济从

移到

,GDP显著上升,结果是税收收入总额下降比例小于税率的下降比例。然而,这纯粹是总需求效应。
在长期中,经济将移动至

,GDP会提高一些,但提高的量很小。结果税收总额下降,赤字增大。此外,价格将永久性地升高。
②在供给政策方面,除了减税政策这一主要思想以外,供给学派还提出以下一些主张:
a.减少政府开支,削减福利支出;
b.货币供给的稳定、适度和可测,使货币供应量增长和长期经济增长相适应;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充分发挥企业家积极性,更多依靠市场力量调节经济。
2.(21分)2014年10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6%,为2014年以来最低点。结合下图所报告的2013年9月~2014年9月CPI数据,回答下面问题。
(1)如果中国的通货膨胀是顺周期的,那么CPI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走势传递了什么信息?
(2)如果你是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基于下图所传递的信息,你将采取什么措施,并采用AS-AD框架分析你所采取措施的政策效果。
(3)基于你所了解的中国宏观经济实际情况,你进行宏观管理将会面对哪些可能的挑战?

答:(1)CPI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是一个逐渐下降的走势,这说明我国正处于经济衰退阶段。
(2)针对经济不断下滑的情形,我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①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增加信贷
这种政策有两方面的效果。由于货币供给增加,人们拥有的财富量增加。假设价格水平不变,那么总供给和总需求都会增加。如图13所示,短期需求曲线从AD向右移动至AD’,短期供给曲线从AS向右移动至AS’。短期产出增加至y。长期来看,随着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工资不断上涨,总供给曲线左移,最终产出会回到潜在产出水平。

图13 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②增加政府支出,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会使得总需求增加。如图所示,总需求曲线从AD向右移动至AD’, AD’曲线与AS曲线相交,形成新的均衡点。新的均衡点与之前的均衡点相比,物价水平上升,产量增加。

图14 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
(3)进行宏观管理将面临可能的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货膨胀率过高的风险。如果实行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面对通胀率过高的风险,不利于资源配置和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根据货币主义学说,宏观管理不能改变长期的均衡产出,只能提高物价,引起通货膨胀。
②人们的预期会对宏观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随着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越来越大,政府不断出台新政策保增长。在这种环境下,人们会对政府的宽松政策有一定的预期,政策效果不会非常明显。这将使得政府采取更为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从而加剧了通货膨胀风险。
③政策有时滞。政策不是立竿见影的。政策出台后,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发挥其作用。
④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加。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使得国内物价水平上升。根据一价定律,人民币贬值的压力相当大。中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为了稳住汇率,央行必须增加外汇占款,这又加剧了通货膨胀。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26093.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8-3 20:14 , Processed in 0.15670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