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农学门类联考化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历年真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2:0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27289.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1章 溶液和胶体
  1.1 考点归纳
  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1 考点归纳
  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1 考点归纳
  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 物质结构
  4.1 考点归纳
  4.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 分析化学概论
  5.1 考点归纳
  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6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6.1 考点归纳
  6.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 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7.1 考点归纳
  7.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8.1 考点归纳
  8.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 配位化合物和配位滴定法
  9.1 考点归纳
  9.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0章 分光光度法
  10.1 考点归纳
  10.2 典型题(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 电势分析法
  11.1 考点归纳
  11.2 典型题(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部分 有机化学
 第1章 有机化学概论
  1.1 考点归纳
  1.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第2章 饱和脂肪烃
  2.1 考点归纳
  2.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第3章 不饱和脂肪烃
  3.1 考点归纳
  3.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第4章 芳香烃
  4.1 考点归纳
  4.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第5章 旋光异构
  5.1 考点归纳
  5.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第6章 卤代烃
  6.1 考点归纳
  6.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第7章 醇、酚、醚
  7.1 考点归纳
  7.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第8章 醛、酮、醌
  8.1 考点归纳
  8.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第9章 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
  9.1 考点归纳
  9.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第10章 胺
  10.1 考点归纳
  10.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第11章 杂环化合物
  11.1 考点归纳
  11.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第12章 糖 类
  12.1 考点归纳
  12.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第13章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13.1 考点归纳
  13.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第14章 脂 类
  14.1 考点归纳
  14.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1章 溶液和胶体
1.1 考点归纳
一、分散系
1.基本概念
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细小的粒子分散在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体系。
分散质(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介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
2.分散系的组成
分散系是由分散剂和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系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3.分散系的分类
(1)物质一般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集聚状态,若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集聚状态进行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九类,见表1-1。
表1-1 分散系分类(一)
  分散质
  
  分散剂
  
  实例
  
  固
  液
  气
  固
  液
  气
  固
  液
  气
  
  液
  液
  液
  固
  固
  固
  气
  气
  气
  
  糖水、溶胶、油漆、泥浆
  豆浆、牛奶、石油、白酒
  汽水、肥皂泡沫
  矿石、合金、有色玻璃
  珍珠、硅胶、肌肉、毛发
  泡沫塑料、海绵、木炭
  烟、灰尘
  云、雾
  煤气、空气、混合气
  
(2)若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进行分类,则可以将分散系分为三类,见表1-2。
表1-2 分散系分类(二)
  类型
  
  粒子直径/nm
  
  分散系名称
  
  主要特征
  
  分子、离子分散系
  
  <1
  
  真溶液
  
  最稳定,显微镜也不可见分散质,扩散快,能透过滤纸及半透膜,对光散射极弱。
  
  单相系统
  
  胶体分散系
  
  1~100
  
  高分子溶液
  
  很稳定
  
  扩散慢,显微镜可觉察分散质存在,能透过滤纸,不能半透膜,对光散射极弱,黏度大。
  
  溶胶
  
  稳定
  
  多相系统
  
  粗分散系
  
  >100
  
  乳状液、悬浊液
  
  不稳定,扩散慢,一般显微镜可见分散质。不能透过滤纸及半透膜,无散射。
  
以上三类分散系统之间虽然有明显的区别,但没有明显的界线,三者之间的过渡是渐变的,某些系统可以同时表现出两种或者三种分散系的性质,因此以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作为分散系分类扥依据是相对的。
二、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物质的量及物质量浓度
(1)“物质的量”是用于计量指定的微观基本单元,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微观粒子或其特定组合的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其单位名称为摩[尔],单位符号为mol。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12C的原子数目相等。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目(6.022×1023个)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A)。因此,如果某物质系统中所含的基本单元的数目为NA时,则该物质系统的“物质的量”即为1mol。例如:
1 mol H2表示有NA个氢分子;
2 mol C表示有2NA个碳原子;
3 mol Na表示有3NA个钠离子;

表示有4NA个

的特定组合体,其中含有4NA个氢分子和2NA个氧分子。
可见在使用摩尔这个单位时,一定要指明基本单元(以化学式表示),否则示意不明。例如,如果笼统说“1mol氢”,就难以断定是指1mol氢分子还是指1mol氢原子或氢离子。
(2)物质量浓度

注意:使用物质的量单位mol时,要指明物质的基本单元。

两种溶液浓度数值相同,但它们所表示1L溶液中所含KMnQ4的质量是不同的,前者15.8克,后者3.16克。
2.质量摩尔浓度


3.摩尔分数



















4.质量分数

5.几种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
(1)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

(2)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摩尔浓度

三、稀溶液的通性
稀溶液的通性,或者称为依数性,是指稀溶液蒸汽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和稀溶液的渗透压等与溶液中溶质的摩尔分数有关,而与溶质的本身性质无关。
1.溶液蒸汽压下降
(1)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P0):将一种纯液体(纯溶剂)置于一个密封容器中,当蒸发为气态的溶剂粒子数目与气态粒子凝聚成液态的溶剂粒子数目相等时,这时液体上方的蒸气所具有的压力称为溶剂在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
(2)拉乌尔定律
法国物理学家拉乌尔在1887年总结出一条关于溶剂蒸气压的规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溶液的蒸汽压等于纯溶剂的饱和蒸汽压与溶液中溶剂摩尔分数的乘积。其数学表达式为:



结论: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汽压的下降值与溶质的摩尔分数成正比。——拉乌尔定律
2.溶液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

图1-1 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示意图

表表示纯溶剂沸点。Tb表示溶液沸点,二者差值表示沸点升高;

表表示纯溶剂凝固点,Tf表示凝固点。
(1)溶液的沸点升高









表1-3 几种溶剂的Tb和Kb
  溶剂
  
  Tb/K
  
  Kb/K·kg·mol-1
  
  水
  苯
  四氯化碳
  丙酮
  三氯甲烷
  乙醚
  
  373.15
  353.35
  351.65
  329.65
  334.45
  307.55
  
  0.52
  2.53
  4.88
  1.71
  3.63
  2.16
  

(2)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表1-4 几种溶剂的Tf和Kf
  溶剂
  
  Tf/K
  
  Kf/ K·kg·mol-1
  
  水
  苯
  硝基苯
  萘
  醋酸
  环己烷
  
  273.15
  278.66
  278.85
  353.35
  289.75
  279.65
  
  1.86
  5.12
  6.90
  6.80
  3.90
  20.2
  

3.溶液的渗透压
(1)渗透:由物质粒子通过半透膜单向扩散的现象。
(2)半透膜:在两个不同浓度的溶液之间,存在一种能有选择地通过或阻止某些粒子的物质的膜。
(3)渗透压:能使渗透作用达到平衡而需要额的外压力。

图1-2 渗透压示意图
溶液渗透压与温度、浓度的关系式:



(4)稀溶液的通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某些性质(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与一定量的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量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四、胶体溶液
胶体分散系

1.分散度和表面吸附
分散系的分散度常用比面积来衡量。

表面吸附:处在液体或固体表面的质点,内部质点所受的合力为0,而表面质点因外部气体对其引力较小,必然受到一指向液体或固体外部的作用力。
2.胶团结构
例:稀

与过量的稀KI溶液反应制备AgI溶胶。

图1-3 KI过量时形成的AgI胶团结构示意图
AgI胶团结构简式:

氢氧化铁、三硫化二砷和硅胶的胶团结构简式可表示如下:

注意:在制备胶体时,一定要有稳定剂存在。通常稳定剂就是在吸附层中的离子。
3.胶体溶液性质
(1)光学性质
丁达尔效应:一束光线照射到透明的溶胶上,在与光线垂直方向上观察到一条发亮的光柱,这一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由于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现象,因此,可以通过此效应来鉴别溶液与溶胶。
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可能产生两种情况:
①颗粒的直径远远大于入射的波长,此时入射光被完全反射,不出现丁达尔效应;
②物质的颗粒直径比入射波长小的话,则发生光的散射作用而出现丁达尔现象。
因为溶胶的粒子直径在1-100nm,而一般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400-760nm,所以可见光通过溶胶时便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
(2)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溶胶的布朗运动:在超显微镜下看到溶胶的散射现象的同时,还可以看到溶液中的发光点并非是静止不动的,它们是在作无休止、无规则的运动。
(3)溶胶的电学性质
电泳:在电场中,溶胶体系的溶胶粒子在分散剂中能发生定向迁移。



图1-4 表示电泳的实验装置
根据电泳实验判断溶胶粒子的带电性,溶胶粒子带电的主要原因:
①吸附作用:氢氧化铁溶胶,该溶胶是FeCl3溶液在沸水中水解二制成的。在整个水解过程中,有大量的FeO+存在,由于Fe(OH)3对FeO+的吸附因而溶胶带正电。
②电离作用:硅胶粒子带电就是因为H2SiO3电离形成HSiO3-或SiO32-,并附着在表面带负电。


4.溶胶的稳定和聚沉
(1)溶胶的稳定性
①溶胶动力学稳定性:分散粒子不会在重力作用下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如:布朗运动。
②溶胶的聚结稳定性:指溶胶在放置的过程中,不发生分散质粒子的相互聚结。
(2)溶胶的聚沉
聚沉:胶体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影响溶胶聚沉的因素主要有:
①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
②溶胶的互聚
(3)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
电解质的聚沉能力:用聚沉值的大小来表示。
聚沉值:指在一定时间内,使一定量的溶胶完全聚沉所需要的电解质的最低浓度。
电解质的聚沉值越低,聚成能力强;电解质的聚沉值越高,聚成能力越弱。
例:



重要结论:
①与胶粒所带电荷相反的离子电荷越高,对溶胶的聚沉作用就越大。
②随着离子半径的减小,离子的聚沉能力减弱。
(4)溶胶的互聚作用
两种带有相反电荷的溶胶按适当比例相互混合,溶胶同样会发生聚沉。
例:明矾净水作用。
天然水中胶态的悬浮物大多带负电,明矾在水中水解产生的Al(OH)3溶胶带正电,它们相互聚沉而使水净化。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2728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8-5 09:52 , Processed in 0.10554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