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辉明《工程地质学基础》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2:1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28398.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绪 论
  0.1 复习笔记
  0.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篇 工程地质学基本理论
 第1章 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
  1.1 复习笔记
  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 区域稳定性理论
  2.1 复习笔记
  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 岩体结构控制论
  3.1 复习笔记
  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篇 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第4章 活断层与地震
  4.1 复习笔记
  4.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 斜坡工程
  5.1 复习笔记
  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6章 地下工程
  6.1 复习笔记
  6.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 岩 溶
  7.1 复习笔记
  7.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 泥石流
  8.1 复习笔记
  8.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 地面沉降
  9.1 复习笔记
  9.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0章 渗透变形
  10.1 复习笔记
  10.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三篇 工程地质技术与方法
 第11章 工程地质模拟与评价
  11.1 复习笔记
  1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2章 工程地质勘察
  12.1 复习笔记
  1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3章 工程地质测试与试验
  13.1 复习笔记
  1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4章 工程地质监测与预测
  14.1 复习笔记
  14.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5章 工程地质信息技术
  15.1 复习笔记
  1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内容简介                                                                                            
本书是唐辉明主编的《工程地质学基础》的配套电子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梳理知识脉络,浓缩学科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精编考研真题,培养解题思路。本书从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并对之做了详尽的解析。所选考研真题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考生可以据此了解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并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
(3)免费更新内容,获取最新信息。本书定期会进行修订完善,补充最新的考研真题和答案。对于最新补充的考研真题和答案,均可以免费升级获得。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绪 论
0.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工程地质学(engineering geology)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工程建筑物和地质环境处于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矛盾之中,工程地质学研究地质环境与工程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之间的矛盾转化和解决。这一整套研究的核心是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二者之问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这就是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
(1)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2)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
(3)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4)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5)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6)为拟定防治和改善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1.工程建筑对地质环境的作用
工程建筑的类型很多,如工业民用建筑、铁路、水利水电建筑、国防工程等。每一类型建筑又由一系列建筑物群体组成有的埋于地下,都脱离不开地壳,无不与地质环境息息相关。
工程建筑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应力变化和地下水动力特征变化而表现出来的。一定量值的变形是允许的,过量的变形甚至破坏就会使建筑物失稳。建筑物的施工和建成经常引起地下水的变化,从而给工程和环境带来危害,如产生岩土的软化和泥化、地基砂土液化、矿区地面塌陷等。
工程建筑物对地质环境作用的性质和强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类型、规模和结构,同时也取决于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而工程地质条件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
2.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是指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川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而,它是一个综合概念。其中的某一因素不能概括为工程地质条件,而只是工程地质条件的某一方面。
工程地质条件是在自然地质历史发展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它反映地质发展过程及后生变化,即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强度。工程地质条件的形成受大地构造、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素的控制。
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取决于其各个要素是否对工程有利。具体如表1-1所示。
表1-1工程地质条件优劣因素
  地质因素    工程地质条件优    工程地质条件劣  
  岩土类型及其性质    坚硬完整的岩石,如:花岗岩、厚层石英砂岩等;性质优良的岩土体;合理的地形地貌条件;等    遇水膨胀、易溶解的岩类,如:页岩、粘土岩等;断层岩和构造破碎岩;软弱不良的岩土体;等  
  地质结构    没有断层存在或只有小规模断层;岩体结构面不发育或发育较少;等    存在规模较大的断层、活断层发育;岩体结构面发育、含软弱结构面岩体;等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位低;地基土含水量小;等    地下水位高;地基土含水量大;黏性土处于塑态甚至流态;容许承载力低;等  
  物理地质现象    工程周边地质作用少,处于稳定的地层    地震频发;滑坡、泥石流发育;等  
  天然建筑材料    工程场地周边有天然建筑材料可供使用    工程场地周边无天然建筑材料可供使用  
3.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由于工程建筑的类型、结构型式和规模不同,对地质环境的要求不同,所以工程地质问题复杂多样。例如,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问题,地下硐室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围岩稳定性和突水涌水问题;露天采矿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采坑边坡稳定性问题;等。
二、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包括: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其形成变化规律,各项参数的测试技术和方法,岩土体的类型和分布规律,以及对其不良性质进行改善等。
(2)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包括: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现象)的形成机制、规模、分布、发展演化的规律,所产生的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对它们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以及有效地进行防治、改造。
(3)工程地质勘察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为了保证各类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首先必须详细而深入地研究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在此基础上安排勘察工作。应制订适用于不同类型工程建筑的各种勘察规范或工作手册,作为勘察工作的指南,以保证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和精度。
(4)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包括:认识并掌握广大地域工程地质条件的形成和分布规律,预测这些条件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并按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区划,做出工程地质区划图。
三、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研究方法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1)自然历史分析法
自然历史分析法是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一种研究方法。工程地质学所研究的对象——地质体和各种地质现象,是在自然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而且随着所处条件的变化,还在不断地发展演化着。所以对动力地质作用或建筑场地进行工程地质研究时,首先就要做好基础地质工作,查明自然地质条件和各种地质现象以及它们之问的关系,预测其发展演化的趋势。
(2)数学力学分析法
数学力学分析法是在自然历史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的,对某一工程地质问题或工程动力地质现象,根据所确定的边界条件和计算参数,运用理论公式或经验公式进行定量计算。
(3)模型模拟试验法
该方法通过搭建模型,进行模拟试验,帮助我们探索自然地质作用的规律,揭示工程动力地质作用或工程地质问题产生的力学机制、发展演化的全过程,以便我们做出正确的工程地质评价。
(4)工程地质类比法
一种常用的工程地质研究方法,将已建建筑物工程地质问题的评价经验运用到自然地质条件大致相同的拟建的同类建筑物中去。
2.工程地质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1)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如动力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等,都与其关系密切。
(2)为定量评价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需要以数学和力学知识作为它的基础。所以,高等数学、应用数学、工程力学、弹性力学、土力学等都与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3)工程地质学还以物理学、普通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作为自己的基础。此外,工程地质学还与工程建筑学、环境学、生态学及其它应用技术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四、工程地质学的发展
1.工程地质学的发展
工程地质学经过不断的发展,学科体系逐渐完善,已形成有多个分支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2.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成就
(1)在工程建设方面,取得如三峡水电站、秦山核电站、京九线、油田建设等成就;
(2)在教学方面,随着科研、生产和教学经验的积累,编写了一批重要的教材,如《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基础》,等;
(3)在研究方面,软弱、破碎岩体,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在工程地质制图方面,应用计算机技术自动绘制地质柱状图、工程地质平面图、剖面图、立体图等,不但准确美观,而且速度快,修改更新方便。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2839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8-5 06:02 , Processed in 0.088222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