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标准 | 类型及含义 |
按地理范围划分 | 国际旅游 | 国际旅游是指跨越国界的旅游活动。它分为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前者是外国居民到本国的旅游活动,后者是本国居民去他国的旅游活动。 |
国内旅游 | 国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其常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外国侨民和常住该国的外国人在其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均属该国的国内旅游。 |
按旅行距离划分 | 远程旅游 | 远程旅游通常是指远距离的国际旅游活动,尤其是指到1000公里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
近程旅游 | 近程旅游又称短程旅游,通常是指在240公里以内的旅游活动。 |
按组织形式划分 | 团体旅游 | 团体旅游又称团队旅游,是指以有组织的集体形式开展的旅游活动,尤指以包价形式组织的团体旅游。 |
散客旅游(自助游) | 散客旅游是指个人的独自旅游或9人以下以结伴方式开展的旅游活动。 |
按旅游目的划分 | 消遣性旅游 | 观光旅游 | 观光旅游是世界上开展得最为普遍的消遣性旅游活动类型,也是目前我国接待量最大的市场类型。 |
度假旅游 | 度假旅游活动方式逍遥自在,活动内容随意自由。 |
文化旅游 | 文化旅游是指以体验异乡社会风情、了解他乡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 |
宗教旅游 | 宗教旅游虽是一种古老的旅游形式,然而在今天世界各地仍普遍可见。 |
探险旅游 | 探险旅游是指人们到人迹罕至的地方,以探险猎奇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目前这类旅游活动在世界上比较常见。 |
专业旅游 | 专业旅游是指以前往旅游目的地考察和交流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而开展的旅游活动。这类旅游实际上属特殊兴趣旅游。 |
事务性旅游 | 公务旅游 | 公务旅游通常是指政府部门(部长以上除外)、党派组织和社会团体人员因公出访异国他乡的差旅性访问活动。 |
商务旅游 | 商务旅游是指工商界人士因商务需要而出访异国他乡的访问活动。它被纳入旅游活动的原因与公务旅游相同。 |
会议旅游 | 会议旅游是指因参加会议而前往异国他乡的访问活动。被纳入旅游活动的原因同上。 |
家庭和个人事务旅游 | 包括探亲访友、出外参加亲友婚礼、出席在外求学子女的开学或毕业典礼、外出参加某种培训班或短期修学等。 |
2.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旅游活动的主体 | 具体内容 |
旅行者、游客、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 | 旅行者 | 旅行者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点进行旅行的人,包括游客和非游客。 |
游客 | 游客包括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 |
旅游者 | 旅游者是指任何一个到他(她)惯常环境以外的地方去旅行,其停留时间在24小时以上、一年以内,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从访问地获取报酬的人,是游客的一部分,即游客中那些在访问地或访问国的住宿设施中过夜的人,也称过夜游客。 |
一日游游客 | 一日游游客是指那些不在访问地或访问国住宿设施中过夜的游客。 |
国际旅行者、国际游客、国际旅游者和国际一日游游客 | 国际游客(我国称之为入境游客) | 国际游客包括国际旅游者和国际一日游游客两类;我国旅游统计中则分别称之为入境过夜旅游者和入境一日游游客。 |
国际旅游者(我国称之为入境旅游者) | 国际旅游者是指在访问国的住宿设施中至少住宿一个晚上的外国人。我国规定,入境旅游者不仅包括外国人,而且还有华侨、港澳台同胞。 |
国际一日游游客(我国称之为入境一日游游客) | 国际一日游游客是指不在访问国的住宿设施中过夜的外国人。 |
国内旅行者、国内游客、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 | 国内游客 | 国内(过夜)旅游者 | 国内(过夜)旅游者是指国内居民离开常住地到国内其他地区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12个月的国内游客。 |
国内一日游游客 | 国内一日游游客是指国内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10公里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不足24小时,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中过夜的国内游客。 |
(2)旅游活动的客体 旅游资源 | 概念 | 旅游资源是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对旅游者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历史遗存和社会文化现象。 |
特点 | ①数量众多,种类齐全; ②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紧密结合; ③很多地区旅游资源在表现特征上形成了区域性的典型主题。 |
特征 | 可观赏性 | 可观赏性是指旅游资源能满足人们的感官享受、心理愉悦和精神升华的需要,使人们获得内心的体验和感受。 |
区域性 | 区域性是指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 |
自在性 | 自在性是指旅游资源是那些客观上已经自然或社会地存在着的,或因其他功用被创造出来的事与物,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在物象,旅游企业只能对它进行开发利用而不能生产。 |
不可转移性 | 不可转移性是指旅游资源一般在地域上是固定的,不可移动的。 |
时代性和民族性 | 时代性和民族性是指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民族对旅游资源的构成及其价值判断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
分类 | 从旅游资源的内容属性分 | 自然旅游资源 | 自然旅游资源是指亿万年来在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之中形成的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资源。 |
人文旅游资源 | 人文旅游资源是指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而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资源。 |
社会旅游资源 | 社会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反映和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面貌而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资源。 |
从旅游资源再生性分 | 可再生性旅游资源 | 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在使用过程中因某些因素造成较大损坏而可通过适当的途径进行自然恢复或人工再造的资源。 |
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 | 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并保留至今为旅游所利用的难以恢复本来面貌的自然遗存和文化遗存。 |
从旅游资源利用状态分 | 现实的旅游资源 | 现实的旅游资源是指不仅本身具有吸引魅力,而且有条件并正在接待大批游客来访的旅游资源。 |
潜在的旅游资源 | 潜在的旅游资源是指本身具有吸引功能,但由于受交通和接待条件的影响,目前尚不大为外界所认知,暂时来访游客很少的旅游资源。 |
从旅游资源管理级别分 | 世界级旅游资源 | 世界级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和已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自然保护区。这类旅游资源的品位和知名度最高,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 |
国家级旅游资源 | 国家级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林业部门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 |
省级旅游资源 | 省级旅游资源主要包括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或名镇、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森林公园等。 |
市(县)级旅游资源 | 市(县)级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市(县)级风景名胜区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功能 | ①旅游资源是旅游者游览观赏的对象,是旅游业的基础; ②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 |
二、中国旅游业的构成及发展概况(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