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CKAndy 于 16-4-2 00:34 编辑
各位关注2016年心理学考研,尤其关注2016年北京大学心理学考研的朋友,都发现了北大今年不同于往年的情况:尽管招生数量由去年的25人削减到了16人,但在所有的考生中,竟然只有13个人的专业课成绩达到了及格,最后录取11名同学。非常幸运,我是这11个人中的一员,还是唯一的一名男生。在备考的过程中,也从免费考研论坛得到了不少帮助,于是发一篇经验贴,希望对后来者有所参考。 ---------------------【个人情况介绍】--------------------- 我本科就读于北京某工科211国家重点专业,高考成绩也是全省九百名左右。在北师大等985院校可以随便挑选专业,但是还是在父亲的授意下报考了这个所谓“就业前景良好”的工科学校。从大二开始,我越学越觉的对本专业没有兴趣,于是开始自己找一些其它学科的书籍来阅读,比如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甚至去北京语言大学选修过半年的俄语课,也经常到北师大旁听心理学课程;专业成绩当然是一塌糊涂,基本只是勉强保证及格。到了大三下学期,想找人力资源类的实习,结果因为背景不符合和成绩不好处处碰壁。折腾了一番之后,觉得自己还是并不适合目前就读的专业,应该考一下研究生来改变自己的专业背景,证明一下自己的学习能力。 ---------------------【大三的准备,其实也没准备】--------------------- 我是在大三下学期的四月份着手准备考研的,所谓着手准备,并不是从这时就开始每日朝六晚十的进入苦读状态,而只是每天背背单词,看看朱伟的恋练有词打打基础。专业课方面也只是有一搭没一搭的翻翻《心理学与生活》。之所以进入学习状态如此缓慢,是因为我大学这几年一直比较散漫,每个学期大概只学习三个星期,期中考试学习十天,期末考试学习十天,其余的时间要么看了闲书要么参加各种奇怪的活动。四五月份两个月下来,恋练有词看了三分之一,心理学与生活只看完了两章,可想我效率之低下。六月份准备六级考试和期末考试,七月份要应付学校的专业实习和课程设计,回家休息了几天,回来已经是七月底了。女朋友这个时候已经去了北医夏令营面试,然而我的考研基本还在起点阶段。现在回顾这段历史,我基本上只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就通过了北大心理系的初试。 ---------------------【从暑假才开始正式复习】--------------------- 八月份的时候,我和辅导机构的老师聊了一下,发现自己的情况真的十分不妙。于是下定决心开始好好准备,寝室有一位同学准备报考清华,于是我们每日都结伴去北师大上自习(鄙校太穷,放暑假图书馆都不开)。我当时的计划是把专业书籍先看一遍,然后对照着辅导机构的讲义视频再过一遍,于是整个八月我都花在了啃《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上。九月份的时候开始看郭秀艳《实验心理学》,花了半个月只看完了不到半本。按照这个进度,我能在初试之前把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管理心理学都学过至少两遍吗? 你们肯定不信,所以我当时也不信。 当我在九月中旬面对着这个残酷现实的时候,我的内心已经非常慌乱了。我想过改报其它院校,这样录取的难度会小一点;我想过放弃考研,这样不至于在考场上蒙羞,但是仔细斟酌了所有的选择,我发现我没有退路,也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我本科就读于一个就业前景非常良好的专业。举个例子,大三时和我一起做项目的同学,成绩排名专业30%左右,大四上学期就拿到了某互联网企业的offer,月薪12K,但他后来觉得进去之后没有什么发展前景,就任性的拒掉了。在这种普遍待遇良好的专业环境之下,我还选择跨专业考研,除去对心理学的热爱,还有我在本专业学习的痛苦经历。如果我不能成功的跨出去,就意味着还要回来找本专业的工作,就意味着一辈子可能都没有转行的机会。虽然本科院校名气不大,但生源质量还是很高;所以我读研不会,也没有理由接受一个高考分数线比本科学校还要低的学校。 全面撒网这条道路走不通,那我就只能另辟蹊径,研究北大的历年试题的规律。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的规律: 1. 普心是重点,但是如果分别看过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各科教材,比如钱怡铭的变态心理学,侯玉波的社会心理学,发现普心后面几章的部分在其它科目里面都有详细涉及。而对于像北师大,首师大非常喜欢考察的基础知识(除去一些系统的理论之外),比如感知觉啊,记忆学习啊,不是北大专硕喜欢考察的范围。 2. 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是重点。社会心理学出题比较紧扣教材(侯玉波版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出题比较灵活,需要多看书积累。 3. 不一定会出哪门课相关的题型,但是每门课程都有侧重点。对于人格,临床与咨询,变态,发展这几门课程,重点比较固定,在书上都能找到答案。 4. 实验心理学是重点,实验设计和分析占比重较大,但是在实验中并不考察具体的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知识。 在得出以上结论之后,我快速的整理出了自己新的复习规划: 1. 以管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为重点,精读细读。 2. 普心除去系统的理论部分,比如听觉理论,智力理论这样的理论,其余的基本放弃。我敢于这样做,首先是因为对北大普心本科生教材《心理学与生活》已经比较熟悉。其次,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在北师大的本科生教学体系中要学一年,其知识体系比较艰深,我的时间肯定不够;最后,北大出题可能默认考生已经掌握了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没有出大题考察细枝末节知识的必要。 3. 人格,临床,变态,发展等部分不是考察重点(除去临床的实验设计),所以我通过北师大心理学院的朋友,认识了一位北大心理系本科的同学,从他那里得到了一些北大本科生自己总结的期末考试原题和复习纲要(考研中人脉是多么的重要)。根据这些宝贵的资料,结合辅导机构提供的讲义,自己总结每门课可能会考察的重点。 4. 实验设计,还是通过北师大和北大的同学,要到了一些他们本科参与实验的资料。结合从网上下载的一些资料,我自己总结了一套实验设计的模板。至于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的知识,我要求自己能够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和测量量表的名称和应用条件即可,至于原理部分,暂时先放在一边。 ---------------------【决战考研一百天】--------------------- 很快,就到了临考一百天倒计时。由于英语成绩平时赏可,做了两套原题感觉也在七十分以上,就没有在英语上花太多时间。政治这个时候也只是草草把肖秀荣精讲精练过了一遍,练习题也没怎么做。从上一年的成绩可以得知,公共课并不是决胜的根本,专业课才是胜负手,专业课如果不能过180分,公共课考的再高也没有意义。但这个时候考虑到自己的专业课预习也是刚刚起步,所以内心还是非常慌乱,每天都在想放弃的事情。每天都会把自己为什么一定要考北大的理由在脑海中复述一遍,最后还是不得不回过头来学习。没时间看书了,我就看辅导机构精简过的讲义,再辅以北大同学给我的资料,有不懂或者需要补充的地方再通过参考书摸索;自己看书犯困,就在电脑上把自己总结的笔记一个字一个字的打出来,强迫自己记忆;还是记不住,就自己读笔记录音,放到MP3里面,在吃饭,散步,坐公交车的路上听,一遍一遍的听……由于自己前期亏欠的太多,所以在后期复习的时候,还是有些不会的东西需要思考。这个时期我每天学习的时间在9个小时左右,每天晚上回去打一个小时的游戏,保障效率,保证睡眠,保持乐观的心态。 在这里我还想谈谈考研计划,每天时间安排等的问题。其实我考研的时候一直没有具体的时间安排。曾经上网找过一些时间安排的参考,但是从来没有执行过,所以就放弃了。对于时间利用比较随意的我,也不得不舍弃了心理统计等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容。每天上午(八点半左右)起来冲杯咖啡吃个早饭,背背单词和作文,基本就已经十点半了,再看一个小时专业课,吃午饭,睡觉,下午和晚上基本根据心情来决定看什么(囧),十点回宿舍和女朋友聊天,十一点打游戏,十二点半睡觉。当然,不管看哪一科,我能够保证下午和晚上大部分时间是在学习,而不是带着手机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虽然晚饭后会用电脑看一会视频……) 最后一百天,我每天的复习效率虽然不很高,但还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每个星期学习六天,周末中的一天和女朋友见见面,出去吃饭,逛逛街散散心,12月初的周末回家休息了两天,做最后冲刺的准备。其实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在知识深度上要比本科专业容易不少,但一来难在范围广,二来难在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个人觉得,考研最困难的部分,并不在于复习的内容,而在于自我的坚持。在考研的过程中,无论在八九月份刚刚开始准备的时候,还是在考场上考完政治甚至考完英语的时候,不断地会有人放弃;甚至可以说,不放弃就成功了一半。 鸡汤是有用,但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言语说服只能暂时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但遇到复杂的情况,言语的功能很快就会失效。所以如果真的决定了考研,尤其是冲击名校的研究生,一定要想好自己为什么考研,为什么考这个学校的研,一旦决定了,就不要给自己机会反悔。 ---------------------【考前一周】--------------------- 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一,这个时候我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焦虑。尽管英语复习的比较完善,但是政治大题还是一塌糊涂,专业课准备也是差强人意,我认为重要的科目虽然还背了几遍,但几门我认为的次要学科还没有来得及背完。由于焦虑,我的睡眠不太好,早晨基本都是九点起床,五天都是如此。在时间极度缺乏(实际是自己作死太严重)的情况之下,我把肖秀荣《终极四套卷》中前三套的大题背了一遍(第四套实在没时间看了呀……),然后把几门相对不太重要的科目比如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的笔记拿出来,自己尝试着押了几道题(剩下的就不看了),最后总结了一下自己答实验设计的模板。 周五的早晨,我和考清华的室友骑车从学校出发,前往中关村地区住下。在上考场的前一天,对于心理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验:很多人在这个时候患得患失,或者在强大的压力面前无所适从甚至选择弃考。还好我一直心比较大,越到关键时刻越不紧张。 “考研本身是一个不完备的过程,没有人能看完,没有人能复习的滴水不漏。要做的就是上考场,把自己的真实水平发挥出来。” 在酒店放下了行李,草草吃了点东西,下午去北大看考场外加考前自习。晚上回到酒店,又复习政治到凌晨一点左右,早晨起床,考试;中午回来小睡,下午考试,吃饭,晚上复习专业课到凌晨一点左右,早晨起床,冒雪去考试。 今年专业课出的题,相比去年是更加灵活的,但是考察基础知识和涉猎广泛程度这两项基本点还是没有变。考完之后,我的心情并不是很好,觉得虽然自己能答上的都答上了,但是可能因为准备时间太少的缘故,有些题没有思路。(侧面说明了考试的时候有不会的题很正常,不要慌乱,能答多少答多少) ---------------------【个人联系方式和广告】--------------------- 考完回来,整理了一下这五个月用的资料和书籍——没有纸质版笔记,因为笔记都放在了电脑里面。这些笔记大概汇集了各个科目,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等科目。实验心理学我总结了一个模板。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是复试时整理准备的。有需要可加QQ:469552254详谈。如果需要考研学校选择,考研准备方面的指点,我也很愿意交流一下我的经验。 ---------------------【考研感想】--------------------- 之所以题目起名叫孤军奋战,是因为我在考研初试成绩发布之前,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研友。报了辅导班也是最便宜的班型,只有视频资料没有单独辅导。有不会的问题,自己查文献思考;有不良的情绪,自己想方设法去排解;在考研的过程中孤单无助,自己一个人扛。虽然我父母十分支持,女朋友也对我非常关心,但只有真正身处那个环境,才能体会到那种别人体会不到的复杂心境。五个月考上北大,固然是因为我的运气很好,我的方法对路,对北大的出题模式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但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也是重要的一环(当然,有时间复习的话最好还是好好看书,掌握基础知识永远是王道)。报考北大,就意味着非一般的艰辛与挑战,如果想尝试,请先想好为什么要考北大而不是其它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