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学0基础,选择《复习指南》OR《复习全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我数学0基础,目前在看课本。
听一些有经验的学长学姐说,李永乐的书很好。
所以在这里弱弱的问一句:是《复习指南》好还是《复习全书》好啊?
沙发
baofengliyanan 发表于 08-3-13 15:17:46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很想知道,呵呵
板凳
 楼主| 爱喝酸奶的宝宝 发表于 08-3-13 15:34:25 | 只看该作者
555555,怎么没有回答。。。
地板
526191044 发表于 08-3-13 18:15:57 | 只看该作者
选什么都一样,只要你认真学
5#
bj2002 发表于 08-3-13 19:18:29 | 只看该作者
李的很基础,对于基础差的建议用,陈的难度教大,注重的解题技巧,建议你用李的
6#
yufeng8552 发表于 08-3-13 19:46:27 | 只看该作者
即人们将商品
7#
yufeng8552 发表于 08-3-13 19:46:53 | 只看该作者
打错了,该说选sha
8#
zhouliang815 发表于 08-3-14 16:50:57 | 只看该作者
可以啊 !
还行 啊 !
9#
ggrk 发表于 08-3-14 17:26:13 | 只看该作者
陈的好哈哈
10#
mzc19860513 发表于 08-3-14 20:47:0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指南》和《全书》的使用心得

恩虽然在别的论坛发过,不过最近刚发现这里,所以也贴出来一起交流下,原文发表在我的博客,地址在文章后面
(给那些还在犹豫用哪本书作为复习参考书和为如何使用好参考书的同学一个参考)

        有朋友问是不是数学的两本参考书都要买,我的回答是“没必要”!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把两本书都买了是“历史原因”,并不是说我今年把两本一起给买了。今年之所以又去买本复习全书,绝不是我一时头脑发热的行为,而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与比较的。在第一轮复习中我的预期目标是要打好基础,但是考研复习毕竟不同于平时的学习,课本当然要看,但是这种看应该是更有针对性的看,也就是对照去年的大纲来看。对于大纲没有要求的部分就没有必要花太多的精力。根据我的亲身体会,我们看课本,主要是要了解各个概念,定理,公式等之间的联系,对于基本的证明思路要能够体会,迅速的熟悉那些自己还掌握得不够好甚至很陌生的内容。对于课后题,可以把它们当作看完书后的练手,主要看思路上有没有问题,计算时有没有问题,能不能既快又准确的做出题目。但是想仅依靠课本就想应付研究生入学考试,我想绝大多数人恐怕还没有那个能力,大家只要想想高考的难度和高中数学课本的难度就清楚了。所以,我们还需要配备一本专门的数学复习资料。
       然而根据我自己研究《复习指南》的感受,技巧性的确太强,不利于对基础全面复习,锦上添花还可以,雪中送炭就做不到了。而《复习全书》在基础方面做得相当不错,对基础知识的总结和例题的设置都要胜《指南》一筹。因此我在这里是向大多数朋友推荐《复习全书》这本书的。当然,如果你认为自己基础不错或者实力很强,买本《指南》也可以,只是在基础这块就得下更大的功夫了。顺便说下,今年《指南》定价比去年涨了20元左右,涨幅差不多在40%左右,比CPI涨得还快,但是质量与内容是不是也涨了这么多就很难说了,今年的包装不能拆开自己看的。
       再说说我自己目前是怎么使用全书的。首先当然是看课本,特别是以前学过但现在有点模糊甚至完全没有印象的部分。课后题就顺便做了,如果觉得有必要还会看看配套的课件。今天又找下一届的同学借来了同济版高数和线代教材的习题解答,对于习题中有些棘手的题目还是要仔细研究下的。然后就开始做,对,是“做”而不是“看”《全书》!我是拿草稿纸蒙住下面的解答过程,自己先动手做一遍,再来看下面的步骤,不仅仅是比较答案,更是要比较过程,方法。都说陈的书太重技巧,其实李的书中有些地方也有卖弄技巧之嫌(只是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准确),有的技巧的确很巧妙,但是可复制性不强,也就是说我们做其它类似的题目时,不一定能用得上或者干脆就想不起来可以这么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解题套路,只要不是太过繁琐耽误时间,还是应该优先考虑用自己最熟悉的套路和方法,至于这些技巧性太强的技巧,可以参考下,但是不要太过于依赖。我遇到这种情况时,就把自己的想法和过程写在书上空白处或者写在可粘贴的那种便签上。到了后面再回过头来看的时候,这些题自然是复习的重点。也要注意,如果书上提供的方法确实比较方便,可操作性也强,确实能够解决一类问题,那还是要仔细的揣摩这种方法,以求熟练掌握它来解决其它问题。
       把《全书》“做”完后,对于最重点的部分以及陈的书上的精华部分,我就可以开始研究例题了。陈的书起点要高些,如果直接做恐怕会浪费太多时间,所以我一直都是先看例题,然后在空白处(《指南》的空白比《全书》留得多,好处之一就是方便自己做札记)写下对这个题目或者这一个类型的题目的思考,比如说这类题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地方值得注意,为什么要这么做,用别的方法做行不行,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于哪类题型......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才能真的研究出题目背后蕴藏的思想,而不是一味的去套题型。陈的书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例题的步骤有时省略的太多,也许陈大师认为这是小case,但实际上很多时候不花点时间和精力好好琢磨下还真的难得看懂过程。我虽然数学专业课学的很糟糕,但毕竟以前的功底还在(小小吹嘘下哈,高中数学还是很猛的...低调,低调),数学的感觉还有,所以大多数题目我还是看得懂的。再说实在看不懂,还可以请教班上的数学大牛们,远的不说,寝室里就有位“大师级”的人物,看看人家从图书馆借的什么书就知道了:数论,哥德巴赫猜想,数学方法论,中国哲学史...恩,有点扯远了哈。
       其实再好的书如果自己不好好利用也只是一堆废纸而已,如果考研是一场战争,正如伟大的毛主席说过的那样,战争的决定因素始终是人,我们自己才是我们能否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在这里我还要送给那些“怕”数学的朋友一句话:数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连挑战它的勇气都没有了!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meizanchao  更多心得)

[ 本帖最后由 mzc19860513 于 2008-3-14 20:50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4 22:08 , Processed in 0.091108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