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生活引领学生走进名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sms 发表于 08-3-25 00:29: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孩子对名著“有动于衷”,还有一个很好的策略,那就是先寻找他们的生活与名著的结合点,用这个结合点把孩子引进名著之中。因为文学都是人学,人性是相通的,真善美是永恒的,尽管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人性不会随历史的进程变化太大。

  名著都是经过历史沉淀的,里面都有生活的本质,而且是永恒的,例如“爱”就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生活的真谛。

  在学习鲁迅的文章《祝福》时,文章篇幅较大,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怎么办?我抛出这样几个问题:问题一,同学们喜欢春天吗(这篇文章正好安排在学年的第二学期,也正是春季)?你愿意怎样度过生命中的“春天”?祥林嫂有没有“春天”呀?问题二,我们都吃过肯德基、麦当劳吧,你知吃一次要多少钱?请你看看文中“福兴楼的清炖鱼翅”是多少钱?再看看祥林嫂一年的工钱是多少?问题三,同学们丢失过心爱的东西吗?你养的宠物如果死了,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问题抛出后,果然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我趁热打铁,引导他们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其实,寻找结合点就是要通过这个结合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类似的感受会引起共鸣,这样学生就能够找到自己阅读名著的切入点,在老师的引领下,渐渐靠近文本,最终走进文本,读出自己的感悟。当然学生毕竟没有成年人的生活阅历广、感受深,教师的引导和解读因而非常必要。

  如何寻找结合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下功夫。首先自己阅读名著,要有自己的阅读见解,要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阅读的口味。两者结合起来,就会找到结合点。
沙发
feynman123 发表于 08-4-27 19:14:36 | 只看该作者
成功源于周密的策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5 09:58 , Processed in 0.08030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