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帖子收集(不完全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徐静蕾 发表于 06-2-24 21:2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 s9076   发布时间: 2005-10-12 23:42
考浙大不需要看笔记的,只要看懂书就可以了。老师出题目都是按照教材出的,只有极少数(5分不到)才会出课外,这5分跨专业的看了也是白搭,肯定回答不上来的。
浙大考研试题网上有免费的。考研试题没有答案的,学生做的答案未必正确.
沙发
 楼主| 徐静蕾 发表于 06-2-24 21:22:37 | 只看该作者
作者: s9076   发布时间:2005-10-13 00:31
先讲讲就业形势,我感觉心理学就业形势是,本科生很难,硕士一般,博士很好。这和心理学学科性质有关,心理学入门很容易,学好非常难。本科什么都学什么都学不好,所以不好找工作;硕士比本科生好一些,不过现在硕士生质量不好,一年至少有60%的研究生不合格,20%的硕士朽木不可雕,所以就业形势一般;心理学学到博士毕业,就业形式就很好了。今年我有个朋友在Nokia中国研发中心,年薪20万,一般来讲,国内排名靠前的心理学博士毕业年薪少于10万的很少,除非在高校工作。
目前跨专业的学生很多,应该说导师是不大愿意招收跨专业的学生,基础太弱,要手把手教,刚教入门就要做毕业论文,导师觉得成就感很低。对学生要求严格学生又难以毕业。尤其是文科跨专业考生,统计功底太弱,多元统计分析对文科学生来说,实在跨越太大。这可能也是导致给人感觉心理学硕士就业形势一般的印象的原因吧。
硕士生就业问题的可能原因还有,在心理学系里,硕士研究生中有60-70%热衷于做心理咨询,而不是导师的专业,或者花费很大精力做心理咨询,很少精力从事科研,这导致心理学硕士生整体科研风气不好,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是很难学好心理学的。
很多跨专业的考生热衷于考心理咨询、临床什么的。我想说明的是,国内心理学界的临床心理学80%是挂羊头卖狗肉,临床心理学导师需要神经科学基础,各位有机会可以查查,就是国内排名靠前的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导师有几个懂神经科学?我可以理解很多学生要帮助他人,扶助社会的良好心态,但还是要提醒,国内做心理咨询是养不活自己的,只有培训心理咨询的人才可能获利。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大学老师做心理咨询,因为大学老师的身份让这些人进可攻,退可以守。

既然写了,再拉拉杂杂写些吧!
建议不要看那本心理学与生活,考研用不上的。看那本书可以,背那本书就是浪费时间了。考研还是要看传统教材,体系比较清晰。
不要花太多时间在认知心理学上,分数很少,相比较付出有很多。绝大部分学生,包括心理学系的学生认知心理学的题目都是不会的,跨专业更不同说,800个学生中能考出认知心理学题目的不超过3个人。
统计一定要注意。普通心理学的分数大家都不会太低,只要你会背总归有分数,考过及格线是没有问题的。统计和实验心理学不一样,统计很多人是全军覆没,关键是领会统计思想,学会计算题目。
英语很重要,不是专业英语,就是一般的翻译和对话。专业英语不用看的,老师不会考你,知道你不会的,老师有心理准备。面试时英语口语非常重要。
不要看考研笔记。老师出题目都是从教材出发,毕竟要考虑大多数人。要明白命题老师的心态,命题老师时希望考过的人越多越好,每年所有课程都通过的人数其实都差不多,70-90人,如果题目太偏,很多人都考不上,导师在面试时挑选的余地就小了。
考研试题不用太关注。心理学的考题考了这么些年,题目其实都考过了,有学生搞什么题型分析,是没有必要的,考研就是考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重要概念和理论每年都会考的。

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的,没有考虑清楚,仅供各位参考。
板凳
 楼主| 徐静蕾 发表于 06-2-24 21:22:51 | 只看该作者
作者: s9076   发布时间:2003-7-26 02:34
和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大概花了两三个小时看了一些大家的发言,有一些感想,说对了大家接受,说错了大家也不要反对,个人看法,纯粹参考。
1。对于提问的问题
各位都是要考心理学的考生,很多人都在这上面问问题,但是提问水平高的没有几个。可能是因为对心理学不够了解,所以想问问题也问不出来。这是一个讨论的园地,很多人问心理学的学习方法,你自己想一想,这样的问题别人如何回答?
2。对心理学这个专业的前途的看法
很多人以为心理学就是作教师,从事心理咨询什么的。上海目前的情况是,如果你是硕士毕业,你在上海的高校不可能拿到教师岗位,你只能从事辅导员工作,在上海进入高校起码博士学位。很多人想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说,单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是不能够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准的,除非你肯花上十年以上的精力在上海创出明堂。上海的高校目前心理咨询的岗位已经足够,估计在未来三年内你们毕业后很难在进入,一个萝卜一个坑。更多的各位如果想进入高校的话,很多人都会去作辅导员。心理学目前比较好的前途是进入企业,主要包括猎头(人才中介),企业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
3。心理学硕士毕业的工资情况
这儿只是给大家一个估计值,可能会有高或低的情况:
高校辅导员,3000,不包括奖金
高校心理咨询人员:2500,不包括讲课费,奖金,额外收入等
人才中介,不一定,一般说来年限越久就越是容易,5年后一般年薪大概在20万左右,
企业管理咨询,私营企业大概在3000-5000(员工),如果到企业讲课的话,讲课费用一般是1000-3000一天,最高可以做到20000一天,但是很难。
人力资源管理,私营企业3000起薪,外资企业大概在8000左右
公务员收入在上海大概在3000-5000,额外收入另计
高校教师收入据统计年薪平均在70000左右。
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公司等收入在5000左右。
目前我所知道的心理学硕士最低工资在2500元。不包括奖金。
4。心理学的价值
上面给大家列了一些基本情况,应该算是心理学的应用价值吧。我想心理学的价值可以分成两类: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很多人比较看重使用价值,而忽略了心理学对美学价值的追求。世界是复杂的,心理学不能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什么,但它可以很好的描绘这个世界。
5。心理咨询是什么
很多人抱着善良的心态,要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去帮助其他人,但是很可惜的是,能够从事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的人屈指可数,对那些跨专业的人而言,从事心理咨询是不合适的,是不够资格的。如果看一个人是否有潜力,我想最好看他所就读的大学,因为大学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心理学也一样,非心理学专业学生,没有经过心理学系本科阶段的教育,直接进入研究生教育,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即使有些跨专业的学生在经过硕士三年学习以后,他对心理学的了解不足以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本科生相比,这就是现实。
如果说心理咨询的难度,一般说来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很少从事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反而那些跨专业的学生乐于选择这个专业,无知者无畏。


Sample Text期望效应按:这个帖子来源于本版精华帖。详见和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地板
 楼主| 徐静蕾 发表于 06-2-24 21:23:02 | 只看该作者
5。心理咨询是什么
很多人抱着善良的心态,要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去帮助其他人,但是很可惜的是,能够从事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的人屈指可数,对那些跨专业的人而言,从事心理咨询是不合适的,是不够资格的。如果看一个人是否有潜力,我想最好看他所就读的大学,因为大学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心理学也一样,非心理学专业学生,没有经过心理学系本科阶段的教育,直接进入研究生教育,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即使有些跨专业的学生在经过硕士三年学习以后,他对心理学的了解不足以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本科生相比,这就是现实。
如果说心理咨询的难度,一般说来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很少从事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反而那些跨专业的学生乐于选择这个专业,无知者无畏。

对那些跨专业的人而言,从事心理咨询是不合适的,是不够资格的。


对于楼上这位仁兄的观点我有不同看法。
我就认识一位曾经本科,研究生都是中文专业的老师,后通过出国学习心理知识,现在在做心理咨询,而且做的非常好。我不知道楼上这位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和了解有多少,我自己是刚刚开始了解和接触做心理咨询的人。我想说的是,做咨询虽然不是只有助人之心就可以了,但是助人之心是最基本的。没有助人之心的人,就是技巧再高,我也很难相信他能实实在在帮助到求助者。心理咨询人员,不一定是心理学家,心理学家也未必能够把个案咨询做的很好。
我很认同苏小波老师的一句话,其实,我们选择心理咨询最潜在的目的是先解救我们自己。很多时候我们和求助者其实是一起成长的。就我个人的感觉,虽然我刚刚接触到心理咨询,但是我觉得我从咨询中得到的心灵收获有的时候远远大于这次咨询对求助者的作用本身。不知道有多少人有和我相同的感慨。
我的看法是,心理咨询的确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做,心理系的学生也未必就做的比其他人好。有了丰富的理论,但是你没有相关的成长经历,你没有痛苦的生命的体验,你依然无法去做咨询。按照我们老师的一句话,做一个好的咨询师,除了其他必备的条件外,你还需要有一种生命中很神秘的部分,它可以推动你。而技巧和理论你绝对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学习的。
还有我想说的是,心理在中国发展没有多久,当初我高考的时候很想考心理,可是,全国几乎没有几个学校有相关专业,有的也大多是限制理科生的。很多心理本科生也未必都是明确自己很适合做心理这块,才去考的。所以你说无知者无畏,我想说的确,就是因为无畏,所以我们愿意拼搏,让自己从无知变成有知。
我选择去考它,是一定要考过的,但是并不是为了什么功利的东西,是为了自己的兴趣,为了自己有机会可以系统理论的学习心理知识,为了突破我自己的一些性格障碍。这是我第一次非常兴奋的去准备一场考试,是第一次这么清晰的知道我要什么。所以,结果本身对于我已经不重要了。我不知道有没有可以理解我的感受。
我想楼上仁兄的话可能是针对有些盲目追风,没有自己明确目标的人来说的。否则怎么会有人一听他的话,马上就怀疑自己的选择,开始徘徊了呢?一个咨询师,如果连自己的立场和目标都没有明确,那你如何去引导别人?所以,也确实认同楼上仁兄的话,在你决定走进心理这行之前,你先把自己想要什么,目标和定位弄清楚。如果只是为了考研而考研,只是为了考某个学校而考它,那我的确觉得这样的人是无知的,至少他绝对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工作者。
5#
 楼主| 徐静蕾 发表于 06-2-24 21:23:16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楼上这位仁兄的观点我有不同看法。
我就认识一位曾经本科,研究生都是中文专业的老师,后通过出国学习心理知识,现在在做心理咨询,而且做的非常好。我不知道楼上这位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和了解有多少,我自己是刚刚开始了解和接触做心理咨询的人。我想说的是,做咨询虽然不是只有助人之心就可以了,但是助人之心是最基本的。没有助人之心的人,就是技巧再高,我也很难相信他能实实在在帮助到求助者。心理咨询人员,不一定是心理学家,心理学家也未必能够把个案咨询做的很好。
我很认同苏小波老师的一句话,其实,我们选择心理咨询最潜在的目的是先解救我们自己。很多时候我们和求助者其实是一起成长的。就我个人的感觉,虽然我刚刚接触到心理咨询,但是我觉得我从咨询中得到的心灵收获有的时候远远大于这次咨询对求助者的作用本身。不知道有多少人有和我相同的感慨。
我的看法是,心理咨询的确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做,心理系的学生也未必就做的比其他人好。有了丰富的理论,但是你没有相关的成长经历,你没有痛苦的生命的体验,你依然无法去做咨询。按照我们老师的一句话,做一个好的咨询师,除了其他必备的条件外,你还需要有一种生命中很神秘的部分,它可以推动你。而技巧和理论你绝对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学习的。
还有我想说的是,心理在中国发展没有多久,当初我高考的时候很想考心理,可是,全国几乎没有几个学校有相关专业,有的也大多是限制理科生的。很多心理本科生也未必都是明确自己很适合做心理这块,才去考的。所以你说无知者无畏,我想说的确,就是因为无畏,所以我们愿意拼搏,让自己从无知变成有知。
我选择去考它,是一定要考过的,但是并不是为了什么功利的东西,是为了自己的兴趣,为了自己有机会可以系统理论的学习心理知识,为了突破我自己的一些性格障碍。这是我第一次非常兴奋的去准备一场考试,是第一次这么清晰的知道我要什么。所以,结果本身对于我已经不重要了。我不知道有没有可以理解我的感受。
我想楼上仁兄的话可能是针对有些盲目追风,没有自己明确目标的人来说的。否则怎么会有人一听他的话,马上就怀疑自己的选择,开始徘徊了呢?一个咨询师,如果连自己的立场和目标都没有明确,那你如何去引导别人?所以,也确实认同楼上仁兄的话,在你决定走进心理这行之前,你先把自己想要什么,目标和定位弄清楚。如果只是为了考研而考研,只是为了考某个学校而考它,那我的确觉得这样的人是无知的,至少他绝对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工作者。



我也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先说一个事实,很多的科班出生的人愿意从事咨询的很少,反而是非科班出生的人更愿意从事这个。至于其中的原因,我不想多说什么。正所谓人各有志吧。
你提到的你的朋友出国学了心理咨询回来再做这个做得很好,我认为这个的确是好事。但前提是他是出国去学的。而非在国内,这是一个极大的差异。我相信他在国外一定是学了好多年才回来的吧。
我这样说免不了有崇洋的嫌疑,但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我个人对目前国内的心理咨询机制就很怀疑。就拿哪个考证来说吧,花个几千块前,培训一下,考个试就能拿到个证。而且门槛也很底。这样的证拿到了,到底有多大的水平呢?当然,我只是对事不对人。你可以问问你的朋友,国外他们心理咨询的机制又是怎么样的呢?
欧美国家,他们对从事这行的从业人员的要求是非常非常高的。和我们国内的门槛比,简直就是大巫见小巫!
当然,我也相信能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心理咨询机制能有很大的变化,毕竟我们生存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6#
 楼主| 徐静蕾 发表于 06-2-24 21:23:50 | 只看该作者
他硕士和博士都是读的中文,之后决定从事心理工作,去美国修了三年心理学,拿到硕士学位回国开办心理中心,现在做的很好。
我不是说科班的一定就不好,如果科班出身,再继续修硕士博士,可能的确理论上会比非科班的人强。所以,有些观点我是认同你的。
我是这样理解的,或许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心理咨询是需要有一定成长背景和性格特征的人才能从事的。有些本科非科班出身的人,可能他们的生命成长体验给了他们更多的财富。他们更多的体验了一般本科生的生活和经历,他们或许最真实的感同身受。所以,我想表达的是,任何东西都非绝对化,科班和非科班,未必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咨询有的时候也是发现和改变,非科班的有些人,当然不是所有的人,或许他们在科班的人学习理论的时候,在花时间思索和反省自己的生命和成长呢。任何理论不也都是人们在生命的成长中总结和分析出来的吗?
对于现在的心理咨询师考试,我也同意你的说法,很多人拿了证书,其实却未必符合做咨询师的资格。这点,也让我愤然。但是,有一个朋友的一句话也提醒了我,其实,好与坏的,都会经历社会自然过滤的。如果一个人做的不好,即使有证书,时间长了也会自然被社会淘汰的。真正经受住考验的,才是合格的。不是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6-2 21:00 , Processed in 0.080947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