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强人毕业7年437分考研经验详解(转,上班考研必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inbozheng 发表于 09-1-7 11:4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1999年毕业,2006年考研,也就是毕业7年后考研,总分437,其中数学(一)141分。我在高中及本科期间的数学成绩一般,工作期间也无暇复习,因此能在毕业7年后考研取得141的高分,我自己都感觉非常意外。但是,回想我考研准备期间的奋斗经历,除感觉到幸运外,也觉得复习方法比较得当,因此写下来供广大研友借鉴。
   
    数学的重要性
   
    在我眼里,考研的四个科目中,我认为数学和外语是最重要的。当然,其它两科也重要,但复习难度要小一些,一般考研失败都在于前两科。其中,英语充当着考研门票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是否能够上研究生;数学充当着学费(假设还有公费生的话)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的总分,进而决定你上公费还是自费。为什么这么说呢?英语单科被挂的比例较高,但对总分影响较小。试想,别人英语成绩比你高出20分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但数学不同,单科要求并不高,比如我考研时,我们学校是75,但我考了141,相比之下,就数学一科,我就可以在拉下刚上线的人60多分。还有一点,数学考试具有不稳定性,发挥不好可能少考几十分(比如遇到一道大题时脑袋短路了),因此更要求我们在数学复习中多下功夫,才能在考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复习资料
   
    主要资料包括:陈文灯《考研数学复习指南》、陈文灯《考研数学模拟考场15套》、李永乐《考研数学400题》。
   
    辅助资料包括:相关教材(高数、线代、概率与统计)、陈文灯《数学题型集粹与练习题集》、李永乐《历年考研数学真题解析》等等。
   
    其中,主要复习资料是指需要一字不漏过一遍(或以上)的,辅助资料用于查阅部分概念、专题解题思路等等。这些资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我将在后面的“复习过程”中介绍。
   
    辅导班
   
    我只上了一个本校的辅导班,112学时,主要是基础知识讲解。感觉收获较大。
   
    建议研友们在复习之初,自己已经看过一遍书之后再听课(至少自己看书的进度领先于老师讲课进度),这样效果会好一些,可以确保自己在课堂上能听懂,避免成为抄笔记的机器。
   
    至于是否上其它辅导班,比如一些名家的辅导班,我个人觉得不太必要,不过需要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
   
    复习过程
   
    预热阶段:在暑假及其以前,有空有兴趣时看看书,目的在于预热,不在乎看进去多少。但事实上,多多少少也能看进去一些。这段时间不必对自己要求太高,因为还有不少时间。同时,我个人觉得,太早进入高强度复习状态,容易造成后期的疲劳和厌倦,影响复习应考的激情和精力。

    基础复习阶段(一):这个阶段我是从9月1日进入的。这时已经进入了高强度的复习阶段。这段时间我主要看陈文灯的《复习指南》。这是一本400余页的厚书。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博大精深”,不但总结了大纲要求的所有基础知识和概念,同时还汇集了很多例题、习题,包括历年考研真题。因此在预热后踏踏实实地把这本书过一遍,对基础知识和解题思路的掌握、理解非常有好处。看这本书时需要注意:

        1)对基础知识和概念一定用心领会和理解,如果有不懂的,必须借助辅助资料搞清楚,做到这一点后方可看例题和习题。
   
    2)对每道例题和习题,必须在看答案和解题思路前,自己先动手做一遍,然后再对照书上的答案和解题思路总结和反省,好好把感受写在旁边。用不同记号对题目进行标识。当时我主要分了三种情况:一是自己会做的,二是自己有正确思路,但不能完全写出来,或者没有做对的,三是自己没有思路或思路错误的。做好这些标识,可以使自己后续复习中更有针对性。
   
    3)一定要动笔做题。你自己可以做做试验,把一道题看懂了,觉得没有问题的时候,试试自己能否背着书流畅地写下来。我相信大多数人是不能的。因此,我强烈建议在复习之初就养成动手的习惯,这是检验自己是否完全掌握的唯一标准。
   
    4)一定要重视总结。看概念和知识要点的时候,要把一些重点词句划出来;对于开始不太懂的,理解之后一定也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做题时,对于前面讲的第二、三种情况也一定要记下自己当时为什么做不出来,今后看到何种典型题目,应该具备何种反应和思路。
   
    5)我刚才说过,陈文灯这本厚书博大精深,汇聚了很多难题,因此你第一遍复习时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折磨。这时候需要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现象。试想,如果你一拿到这本书就很容易地看下去,我觉得都没有复习的必要了。就我个人而言,尽管我在最后的考试中取得了141分的成绩,但在这个阶段仍然感觉非常痛苦。这时候,一定不能丧失信心,一定要坚持下来,一步一步地往前走。遇到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先放一放,有机会可以通过请教老师、同学或者查阅资料搞懂。事实上,有些问题会在以后的复习中“恍然大悟”。
   
    基础复习阶段(二):这个阶段与第一阶段可以穿插进行。就我而言,我自己是从9月底开始第二阶段的。这个阶段主要是利用辅导班的机会,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第二遍“扫荡”。由于有了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辅导班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因此基本上可以跟上老师的节奏。课后,结合课堂笔记和陈文灯的《复习指南》,再次巩固。我觉得这两个过程的交替进行,对大部分基础知识都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真题体验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体验真题的难度和解题思路。我在这个阶段只用了不过1周的时间,原因是大多数真题(尤其是大题)在陈文灯的《复习指南》中已经见过,因此没有太大必要“真刀真枪”过一遍。对此,我主要是看看大题,对着时间做做小题,感受一下。当时的体会和判断是,真题事实上并不难,只要细心、注意速度即可获得高分。
   
    我在以上三个阶段的复习完成后(大概是11月中旬),出现一个麻烦的问题,我相信大家也会遇到。这就是:书上的东西大多能够理解,但东西太多,容易忘,做题时不易写出来;同时,我也感觉那本厚书,看了前面的后面的忘了,看了后面的前面的又忘了。针对此种情况,我感觉唯有加强训练才能解决,于是进入了套题模拟阶段。这个阶段中,每做一套模拟题,就可以把全部章节的重要内容复习一遍,尽管不能覆盖每个知识点,但可以随机地复习到那些重要一点的知识。我觉得这样比一遍一遍地看厚书,一二个月轮回一遍好得多。
   
    套题模拟阶段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必须定时(3h/套),真刀真枪地模拟考场上的情况。不做套题你或许不能理解,脑袋高强度地运转3个小时,还是非常耗费体力的。有人说,如果考研前没有足够的训练,连续4科的考试很难坚持下来,即使“坐”下来了,也很难保证状态。记得我第一次做完套题时,走路时都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确实是很累的。但锻炼多了,坐3个小时也就成为一种习惯了。

专业课


选课原则
   
    1. 拣软柿子捏
   
    一般情况下,研究生考试的专业课有多门备选。选课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同学(包括我自己)在报考时,把学校、专业、方向的选择同专业课的选择联系起来,以期获得一个尽可能高的分数,提高自己的中榜几率。
   
    在备选的多门专业课中,难易程度肯定是不同的。因此我建议大家,以是否容易获取高分为依据,认真选择专业课。注意我说的是标准是“是否容易获取高分”,而不是课程本身的难易,更不是某门课程的重要程度。大家一定有这个体会,有的课程容易学,容易理解,但未必容易考高分;而有的课程难学难懂,但考试要求低,出题范围小,容易获取高分。
   
    因此,大家在选择专业课前,必须从多方面(重点是所报考专业的师兄师姐)了解情况,以确保专业课的选择不盲目,有事实依据。
   
    2. 尽量选小课
   
    就我的经验,大课,也就是全校性的必修课,尽管老师讲得好,参考资料多,但出题灵活,重点不突出,因此一般比较难考。而对一些小课,即在个别院系或专业中有限范围内开设的专业课,即使复习资料少,甚至没有,但一般出题老师就是授课教师(或者授课教师之一),因此重点是突出的,他们反复强调的就是重点,他们布置的作业就是考点,基于这种普遍的事实,复习应考就简单多了。
   
    复习依据
   
    1. 往年真题
   
    一般情况下,由于出题老师或教研室不会太大变化,因此每年的专业课考研试题具有较强的连续性,有的就那么几种题型,就那么点考试范围。因此,如果能搞到专业课的往年考研真题,那复习起来将事半功倍。有的学校保持试题透明,例如当时我们学校的研究生院就可以提供前两年试题,这为专业课的复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有的学校不通过正式途径提供,但大家可以多打听,一般还是可以得到的。

    2. 授课重点
   
    由于专业课的授课教师队伍有限,因此往往授课重点就反映了考试重点。尤其是考试(一般是课程考试)的考前,老师会进一步缩小复习范围,这个范围和考研试题的出题范围一般情况下是吻合的。
   
    3. 平时作业
   
    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师对本课程的要求,也即反映了学生应该掌握的范围和内容。因此,平时作业的范围和内容、题型,也是考研复习的重要依据之一。

       复习建议
   
    1.听课
   
    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听一遍老师的讲课,并做好笔记。这样你会对课程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从宏观是有所把握,为后面的复习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更加清楚地把握老师的授课重点和考试重点。我当时是一节不落地把专业课听完了的。
   
    2. 做作业
   
    如果有时间,可以按照老师上课的进度,做好课程作业,最好还可以交给老师批改。如果你没有时间,也可以偷懒,借学习优秀同学的作业参考。其中,一目了然的题目,可以看看就过去,有点难度的或者是非常典型的题目,应该自己动手做做,然后对答案。
   
    3. 做真题
   
    这一点无需多说,就是把搞到的真题踏踏实实做一遍。一定要动手写出来。
   
    4. 讨论
   
    无能是作业还是真题,做过之后一定找人对答案和讨论,必须清楚自己的对错。同时讨论也可以加深印象。
   
    5. 收集信息
   
    考试前,注意收集一些可能的信息,比如老师小范围勾画的重点等等。这些类似的信息,对复习迎考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你是应届生,这样的信息打听起来就容易多了。
   
    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听课、看书、收集资料(包括往年试题、作业答案等),建议这段时间不要耗费太多精力,保持慢热状态;
   
    第二阶段(考前20~30天开始):复习教材(笔记)、做真题和作业、收集信息。
   
    备注
   
    必须指出,我是学理工科的,因此所谈论的专业课不免含有较强的理工特色。因此,我的经验也许对学文科的同学不完全适用,这里恳请学文科的朋友们原谅。
沙发
暮531 发表于 09-1-8 20:48:46 | 只看该作者
太强大了,值得好好学习
板凳
roicee 发表于 09-1-9 18:14:28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很强大,楼主的经验值得我们后来人好好想想
地板
angelandlove 发表于 09-1-13 12:27:12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的经验,谢谢
5#
angelandlove 发表于 09-1-13 12:28:15 | 只看该作者
总是感觉现在没有耐心去学习,工作之后的压力有时让人感觉很压抑
6#
win2010 发表于 09-2-2 17:58:42 | 只看该作者
seems u are very hardworking and smart.
7#
lansin 发表于 09-2-4 20:30:58 | 只看该作者
强人啊佩服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24 23:47 , Processed in 0.088684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