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言学纲要思考题-8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taotwobirds 发表于 09-5-16 21:5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1. 什么是借词?汉语借词常见的有哪些形式?
A. 借词:也称外来词,指的是语音形式和意义都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
B. 汉语借词常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音译:即用汉语近似音节转写外来词读音。如“沙发(sofa)、芭蕾(ballet)、坦克(tank)、麦克风(microphone)、加拿大(Canada)”等。由于不同语言之间语音的差异,所以这种转写只是原词的近似音,并且读音完全汉化,改造成汉民族语音习惯的形式了。
2) 音译加汉语语素:即先音译外语中的词,另外再加上一个表示类名的汉语语素,使词义明确。如“卡片(card)、卡车(car)、吉普车(jeep)、啤酒(beer)、芭蕾舞(ballet)、艾滋病(aids)”等就是。
3) 半音译半意译:即根据原词内部结构成分,一部分用音译,一部分用意译,意译部分大多是表示事物类别的成分。如“冰淇淋(ice-cream)、华尔街(wall street)、爱克斯光(x-ray)、新西兰(New Zealand)”等。
4) 音译兼意译:即在音译的同时,又选用与原词意义相关的汉语语素意译,既照顾到了原词的语音形式,又能显示意义,音义双关。如“浪漫(romantic)、休克(shock)、维他命(vitamin)、幽默(homour)等。
5) 借形词:这是汉语所独有的一种外来词类型,即把日语中用汉字记录的词直接吸收到汉语中来并按汉语普通话来读音。这类外来词十分奇特,它们用汉语材料构成,却又是地道的外来词。这部分外来词中,有的是日语赋予了汉语借词以新的意义,而汉语又从日语中借了回来。如“劳动、封建、反对、博士、学士”等就是汉语中原有的词,日语借去后表达新概念,而汉语又从日语中借了回来。而有的则是日语借用汉语材料构成新词,而这些新词又被汉语借用,如“哲学、共产、政党、支部、反应”等。
2. 区分借词、意译词和仿译词。
借词、意译词和仿译词都是不同的语言因社会的接触而产生的几种最常见的语言现象。
1) 借词:就是音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它不仅引入了新的外来概念,而且还引入了外语的音义结合关系。
2) 意译词:指只引入新的外来概念,但用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构成新词来表达它。
因为意译词是根据原词意义用汉语语素构成的,它的构成材料和构成方式都是本民族的,实际上是新词,只不过造词的原因是源于外来的事物概念而已,因此意译词不是外来词。词都具有声音形式和意义两方面,意译词只吸收了外民族词语的意义,并没有吸收形式。如“飞机、轮船、电话、科学”等都是意译词。意译是汉语在吸收外来词过程最常采用的方式,所以有些词在最初是音译的,但到后来却变成了意译的,如上举的“电话”最初译为“德律风(telephone)”、“科学”在五四时译为“赛因斯(science)”。
有的意译词构词所用的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与意译词所源出的外语完全没有关系。
3) 仿译词:还有一类意译词叫做“仿译词”,它的特点是构词所用的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分别与所源出的外语词有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仿译词是分别将外语中的构词材料按外语中的次序依次译成本族语,使构词成分的选择和构词结构规则的选择与外语词一一对应。如“黑板(blackboard)、足球(football)、软件(soft-ware)、快餐(quick lunch)”等。由于仿译词也没有借入外语词的语音形式,所以仿译词也不是外来词。
3. 什么叫语言的融合?
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代替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即不同民族语言在接触和融合过程中,其中某一种语言成为胜利者,保留自己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并且按自己发展的内在规律继续发展,成为趋向于融合的各民族人民的共同交际工具,而其它语言则由于无人使用而消亡,因此语言融合也称为“语言替代”或“语言换用”。。融合过程中,有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两种情况。
从历史上看,语言的融合在巩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促进人民的往来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4. 融合的原因:
究竟哪一种语言能够代替其他语言而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这是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在语言融合过程中,并不是政治上处于统治地位的民族语言成为胜利者,语言融合的结果是经济文化地位高的一方排挤替代经济文化地位低的一方。政治地位的高低并不起决定作用,这是由交际的需求决定的。
发生语言融合的必要条件是这些不同民族必须在同一地区有较长时间的杂居生活。
5. 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
1) 自愿融合:在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融合过程中,有些民族顺乎历史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汉语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
2) 被迫融合:在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融合过程中,有些民族为保持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但迫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语言,学会汉语,实现语言的融合。
6. 语言融合的过程
1) 语言融合的过程大体上是先出现双重语言现象,最后导致一种语言排挤、替代另一种语言而完成语言的统一。
2) 双语现象:指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本族语和在融合中占优势的那种语言。
3) 双语现象的出现是融合过程中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
4) 双语现象是两种语言融合的相持阶段,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双语现象发展的结果有两种:如果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一个民族就会放弃自己民族的语言而使用经济文化较发达一方的语言,最后完成语言的融合;如果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他们就会继续各说自己的语言,语言各自独立,最后也不融合。
5) 在双语现象阶段,必然会产生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即使是被替代的语言,也会在胜利者语言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7. 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不同语言密切接触的结果一般是经济文化地位相对较高的一种语言经过双语共存而逐渐替代经济文化地位相对较低的语言(即“语言融合”),但是在有些社会条件下也会产生语言混合,甚至出现混合语。
目前研究较充分的语言混合是在殖民条件下产生的洋泾浜和克里奥耳语,后者已是混合语。
8. 什么是洋泾浜语?它的特点是什么?
1) 洋泾浜又称皮钦语,是十七世纪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当地人在同外来殖民者打交道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是双方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际工具。
2) 各地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词汇量很小,其中绝大多数取自外语,极少数取自当地词汇。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大幅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带有本地语法的痕迹。只用这少量的外语词汇和极其简单的语法规则,许多事物只能用迂回的比喻描画方式、用词组甚至句子来表达。可以说,洋泾浜是当地人没有学好的殖民者的语言,是殖民者语言在异域的有限交际范围内使用的一种特殊变体。
3) 洋泾浜使用场合有限,不作为母语传授给下一代。一旦社会环境改变,就会自动消失。所以一般不被看作正式的语言,还算不上“混合语”。
4) 世界上现存最有活力的洋泾浜是广泛使用于新几内亚的Tok Pisin。
5) 洋泾浜的发展前途不外两个:一个是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消亡,像我国的洋泾浜在解放后便停止通行;一个是发展为混合语,成为某一地区人们通用的交际工具。
9. 什么是克里奥耳语?它与洋泾浜有什么异同点?
1) 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但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叫做克里奥耳语(Creole)。
2) 克里奥耳语的产生也与十七世纪后的殖民主义有关。它主要出现在非洲、美洲某些地区殖民统治者的种植园里。但与洋泾浜的社会条件不同的是,种植园的劳工来自彼此不能通话的不同部落,不仅他们与殖民统治者之间没有共同的语言,就是他们之间也无法用自己的语言通话。因此,洋泾浜化的殖民者语言就成了当地惟一共同交际的工具。这样,随着来自不同部落的劳工相互通婚,这种语言就作为母语传递给后代,洋泾浜就发展成为了克里奥耳语。
3) 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的区别在于后者作为母语传递给下一代,已成为某个语言社团惟一的交际语。
4) 洋泾浜和克里奥耳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语言接触。双方社会的接触不是全方位的,不会发生两个社会融合为一的情况。
10. 世界语是什么语言?有什么特点?
1) 世界语(Esperanto)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L.L.Zamenhof)在1887年创造的。
2) 这种语言的词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族语言,也有一部分取自日耳曼语言和希腊语。语法规则十六条,没有例外。整个方案备有词典、语法和范文。
3) 世界语兼采欧洲各种语言的词汇材料和语法格局,加以简化划一,可以说是欧洲各大语言的一个合理化的公分母,也可以说是一种人造的洋泾浜。
4) 不过世界语毕竟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它不能代替自然语言作为人们的母语或第一语言。就语言的基础来讲,世界语的国际语其实只限于印欧系语言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0-5 19:29 , Processed in 0.085004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