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5年西北大学中国考古学通论中国古代史试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ishi 发表于 06-4-14 03:2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考古学通论
一.名词解释
绝对年代,蒙特留斯,孢子花粉与植物硅酸体,三棱尖状器,干栏式建筑,人殉与人牲,黄肠题凑,唐三彩,邢窑,开元通宝
二.简答
1.考古类型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2.旧石器的制作方法
3.写出几种陶制炊器并绘图(不少于5种)
4.周公庙墓地的发现及其意义
5.汉代铁器普遍使用带来的影响
三.论述
1.概述中国稻作农业起源问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2.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变化(以汉唐为例)

中国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
弭兵之会,河西四郡,巫盅之祸,土断,祖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史通>,更戌法,窝阔台,王阳明
二.简答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意义
2.清代中枢权力机关的演变
三.论述
1.比较<史记>与<汉书>的异同
2.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职能与作用
沙发
 楼主| lishi 发表于 06-4-14 03:25:25 | 只看该作者
《史记》和《汉书》一为私人著作,另一书稿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司马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经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况且《史记》是通史,《汉史》是断代史。两位作家的个性癖好不同,也使他们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
       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归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若在后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只能降格为“载记”)。文中又把项羽写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角色,其英雄末路,令人怜惜。与之相较,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而司马迁形容吕后残虐戚夫人,以致她亲生的儿子孝惠帝指斥她“此非人所为”。班固作“汉书”时,有关刘邦的一段,还大致采取司马迁的材料。但是他的〈高后记〉则隐恶扬善,对戚夫人事一字不提,而只在书末〈外戚传〉内叙及。
        总算还是中国读书人的运气好,得有太史公司马迁在兰台令班固之前写作,否则没有《史记》,径由《汉书》开二十三史之端,中国史学的传统,必更趋向“文以载道”的方针,更缺乏“百家殊方”的真实性和生动活泼了。
板凳
 楼主| lishi 发表于 06-4-14 03:25:32 | 只看该作者
祖逖: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士族出身。东晋初有志于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将。少轻财好侠,后折节读书,与刘琨友好。枕戈待旦,闻鸡起舞,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313年起兵北伐,相继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土地,使“石勒不敢窥兵河南”,正当他准备进军河北之际,东晋内部矛盾激化,王敦擅政,321年,祖逖忧王敦和东晋政权的对立,内乱爆发,北伐难成,忧愤而死。

    点评: 《 晋书 · 祖逖传 》 对其评价如下:祖逖散谷周贫,闻鸡暗舞,思中原之燎火,幸天步之多艰,原其素怀,抑为贪中毁,乾维失统,三后流亡,递萦居彘之祸,六戎横噬,交肆长蛇之毒,于是素丝改色,跅弛易情,各运奇才,并腾英气因世乱以驱驰,陈力危邦,犯疾风而表劲,励其贞操,契寒松而立节,咸能自致三铉,成名一时。古人有言曰:“世乱识矣。天不祚晋,方启戎心,越石区区,独御鲸鲵之锐,推心异类,竟终幽圄,痛哉!士稚叶迹中兴,克复九州之半,而灾招,惜矣!赞曰:越石才雄,临危效忠,枕戈长息,投袂徼功,崎岖汾晋,契阔獯戎。见欺段氏,于嗟道穷!祖生烈烈,流,誓清凶孽。邻丑景附,遗萌载悦。天妖是征,国耻奚雪!
地板
 楼主| lishi 发表于 06-4-14 03:25:59 | 只看该作者
王阳明:明代大臣、哲学家。因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正德时平定宸濠之乱。嘉靖初,拜南京兵部尚书。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   在哲学思想上,许多重要观点与朱熹对立,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提出“致良知”的理论体系,世称阳明心学。在宇宙观上,认为“心外无物”,人心(即良知)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主宰,客观事物只是人的意念的体现。在认识论上,认为“心外无理”,人们先天固有的良知就是知识的源泉和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在政治观上,提倡天下一家的“万物一体”说,力图调和阶级的对立和斗争。阳明心学虽然起过某种冲击圣贤偶像的积极作用,但空谈心性之风流行,也影响了明中叶以后学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著作有《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传世。
5#
 楼主| lishi 发表于 06-4-14 03:26:24 | 只看该作者
窝阔台:即元太宗,蒙古国大汗(1229~1241年在位),军事统帅。蒙古族,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第三子。即位后重用耶律楚材等一批谋臣勇将,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井出兵四处征伐,拓展疆上,为元帝国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元史 本纪第二太宗》对其评价如下:帝有宽弘之量,忠恕之心,量时度力,举无过事,华夏富庶,羊马成群,旅不赍粮,时称治平。
6#
 楼主| lishi 发表于 06-4-14 03:26:29 | 只看该作者
更戍法:北宋兵役制度,又称出戍法。北宋初年,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故称更戍法。更戍军冠以驻泊、屯驻、就粮等名目。通常出戍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江南、淮南、两浙、荆湖、川峡、广东等地戍军,以三年为期轮换。出戍边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朝廷临时任命戍军统兵将官,造成兵不知将,将不识兵,易于控制。此法虽对防止将领专权有利,却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宋神宗时,罢废更戍法。
7#
 楼主| lishi 发表于 06-4-14 03:26:34 | 只看该作者
土断:东晋南朝撤消侨州郡县,将侨人编入所在郡县户籍,谓之土断。侨州郡县无定界,侨人皆免调役。侨姓士族广占田园,隐匿人口,朝廷赋役日削。东晋成帝咸和中始行此法,咸康七年(341年)诏核实编户,令王公以下至庶人皆正土断白籍。哀帝兴宁二年(364年)三月初一庚戌日,桓温厉行土断,检括户口,称「庚戌土断」。安帝义熙九年(413年)刘裕再申前令,取消白籍,裁并侨州郡县。此后南朝各代,亦数度土断。不论侨人土著,悉令著籍同土断之例。
8#
 楼主| lishi 发表于 06-4-14 03:26:38 | 只看该作者
河西四郡: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出陇西,入匈奴境千余里,大破匈奴,河西的匈奴贵族损失惨重。这次战役后,汉武帝先后在陇西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史称“河西四郡”,从此打开了汉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中国和西域各国的联系。
9#
 楼主| lishi 发表于 06-4-14 03:26:45 | 只看该作者
《史通》: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二十卷。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撰,成书于中宗景龙四年(710)。《史通》是中国史学史上最早的从理论上和方法上着重阐述史书编纂体裁体例的专书,是对中国唐初以前的史学编纂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史学家从撰述历史发展到评论史家、史书和史学工作的开创性著作。《史通》总结了唐初以前编年体史书和纪传体史书在编纂上的特点和得失,认为这两种体裁不可偏废,而在此基础上的断代为史则是今后史书编纂的主要形式。它对纪传体史书的各部分体例,如本纪、世家、列传、表历、书志、论赞、序例、题目等,作了全面而详尽的分析,对编写史书的方法和技巧也多有论述,这在中国史学史上还是第一次。
10#
 楼主| lishi 发表于 06-4-14 03:26:50 | 只看该作者
弭兵之会:春秋中期以后,晋,楚争霸激烈,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大小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特别是地处中原的诸侯国,所受战争的危害更严重,小国普遍厌战。此外,晋楚两个大国势均力敌,谁也无法吞并对方,加之国内政治斗争的复杂,也都想暂时休战。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由宋国发起的旨在停战的弭兵运动,前后共两次。第一次。公元前579年,由宋大夫华元发起,后因楚国毁盟没有成功。第二次,前546年,由宋大夫向戎发起,会议确立晋楚两个大国同作盟主,除齐,秦外,其余小国要同时朝见晋楚,向两国纳贡。此后,晋楚两国几十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黄河流域的争霸战争告一段落,历史进入了春秋晚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8 18:56 , Processed in 0.11171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