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古代史宋元明清名词解释{省大家考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sjj石俊杰 发表于 10-1-22 19:5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宋元
1、简述北宋初的政治军事制度
答:政治:
(1)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北宋初,在宰相下分别设有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度支、户部、盐铁,亦称计相)和审刑院,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兵权、财政权和司法权。宰相、三司、枢密使不相上下,共同对皇帝负责。
(2)削弱地方权力,取消了州郡的支郡权,即本州只能管理本州事务。宋朝地方分为州县两级行政机构,与州同级的还有府、军、监等。州最高行政长官称知州,由文官担任。知州之外,还设有通判一名,负责监督知州,与知州相互牵制。凡州府重要文件,如果没有通判联名签署,不得生效,通判还可以向皇帝直接汇报知州的政绩功过。
(3)划分监察区,设“漕宪帅仓”四司。北宋将地方划为十五路监察区,每路均设有“漕宪帅仓”,即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和提举平常,分别负责监管地方财政、司法、军事和赈济、农田水利等。四司均为中央的派出机构,中央通过四司加强对地方的监控,根除了地方根据的可能。
(4)设官、职、差遣制度。官表示俸禄级别,职是给一些文官的荣誉头衔,差遣才是官员的真正职务。
(5)完善科举制度,严格考试制度,增加录取名额。
军事:
(1)杯酒释兵权,以和平手段收回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
(2)罢去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和侍卫马步军司,改为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称三衙,三衙长官依次被称为殿帅、马帅、步帅。三帅负责士兵的训练,有统兵全,无调兵权。适逢战事,由枢密院负责发兵、调兵。三帅衙互不隶属,分别对皇帝负责。
(3)实施更戍法,即不断更换士兵戍卫地点,将官不随之调动,以防止“将帅专兵”,武人专权。
(4)宋朝军队分为禁军、厢军、乡兵、蕃兵。禁军是宋朝的中央军,一半戍卫京城及其附近地区,一半分散于全国,只有少量在边疆地区,大致为“外轻内重”的军事格局,其基本思想是“守内虚外”。厢军是地方军队。乡兵是民兵组织,负责维持地方治安。蕃兵是由少数民族组成的军队。
(5)经常性的募兵,宋政权每年都会招募大量士兵,尤其是在饥荒之年,募流民当兵更为定制。
2、南北面官、头下军州、四时捺钵、猛安谋克制、五等版籍、澶援之盟、靠田、交子、四等人制、宣政院、市舶使司、诸色户计
南北面官辽朝的一种特别的行政制度。辽朝建国后,按照以“以国法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的原则,对契丹和汉人实行南北分治。治理汉人的官署位于皇帝行宫的南面,故称南面官。其设置按照唐制,设三省六部,官吏亦多用汉人。治理契丹的官署位于皇帝行宫的北面,故称北面官。北面官主要由契丹贵族担任,地位较南面官高,管理宫帐、部族、属国之事。
头下军州亦称投下军州,辽朝的一种特殊的行政机构。辽朝允许立有战功的大臣或部落首领,按照其俘获或获得的人口为主体,建立的一种行政、军事合一的地方行政机构。头下军州内,除了节度使外,其余官吏皆由头下军州的贵族任免和监督,工商业税收中除了酒外,其余皆归其主人享有。
四时捺钵辽朝一种特殊的行政制度。辽朝皇帝每年四时巡行渔猎全国,百官随行。捺钵是辽朝皇帝居住的行帐,南北面官皆来此向皇帝奏报国事。四时捺钵在辽朝的行政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捺钵成为全国行政的中心。
猛安谋克制这是金朝建国初实施的兵民合一,寓兵于民的军事、行政合一的制度。阿骨打在建国过程中按照女真人的惯例,任命女真部落首领为猛安或谋克,形成猛安谋克制。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即对所有部众进行军事编制,规定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每户均抽调壮丁当兵。各户壮丁平时从事农业生产,战时作战。猛安谋克制的实施,一方面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兵源,另一方面节省了国家养兵的财政支出,同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这种军事与地方行政合一的制度为金朝的经济发展和军事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等版籍宋朝的户籍制度,一般称五等版籍,每逢闰年修造一次。宋朝的户籍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拥有土地,需要承担赋役的人家;客户,即没有土地的佃户。主户为五等,一二等称上户,三等称中户,四五等称下户,亦作贫下户。由于赋役繁重和不均,一般地主和富裕农民往往通过诡名寄产、诡名挟佃、诡名子户的方式,逃避赋役。而贫苦农民则往往因赋役繁重,最后沦为没有土地佃户。
澶援之盟1004年,辽朝军队大举南侵,兵至黄河岸的澶州,宋朝举国震惊。宰相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宋真宗抵达澶州后,宋军士气大振,大挫辽军。战后,两国签订了条约,因在澶州签订,故名“澶援之盟”,其主要内容为:宋辽两国边界仍然以白沟河为界,两国约为兄弟之邦,不得接纳对方的盗贼;宋朝每年需要向辽支付白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称为岁币。澶援之盟对宋朝来说是一个屈辱的条约,是宋朝“守内虚外”政策的产物。不过,由于澶援之盟的签订,宋辽两国再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这对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靠田北宋时期,江浙一带的农业耕作技术最为发达,他们发明了靠田法。所谓靠田,即在七八月份,把田里的水放干,由太阳暴晒,待根苗稳固后,再放入水,通过此法可以旱涝保收,上等田亩产五六石,“苏湖熟,天下足”即由此而来。
交子:北宋时期发行的一种纸币,也是实际上最早的纸币。宋真宗时期,在政府的许可下,四川成都十六家商户联合发行了一种纸币,称为交子,后来交子改由官办,仍在四川使用。交子的发行,说明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宋徽宗时期,改交子为钱引。至南宋时,又发行会子,代替铜钱流通。
四等人制元朝时期的民族制度。元朝建国后,为了维护其特权地位和对其他民族进行统治,颁布实施了四等人制。所谓四等人制,即按照元朝征服民族的先后顺序划分的民族等级制度:第一等人为蒙古人,即蒙古各个部落;第二等人是色目人,即西夏、中亚、回回等;第三等人是汉人,即原来金朝统治区内的汉族、契丹、女真等各个民族;第四等人是南人,即原来南宋统治区内的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四等人制的实施,是元朝利用民族矛盾制造的等级差异,元政府希望借此来巩固其统治。然而此制度的实施并没有达到元朝预期的目的,反而导致民族矛盾加深,加快了元朝的灭亡。
宣政院元朝时设立的管理宗教事务和西藏事务的行政机构,由帝师统领,长官为院长。在管理西藏事务时,宣政院相当于一个特殊的行省。西藏有大事,皆须宣政院派人处理,如果有重大军事行动,则与枢密院商议处理。宣政院在西藏地区设有三个宣慰司,进行管理,其官员僧俗并用。宣政院的设立,标志着西藏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的领土。
市舶使司中国封建王朝管理海外贸易和海港关津、税收的机构。唐朝在广州设市舶使,是市舶司的前身。宋代在广州、杭州、泉州、明州等地设提举市舶使司,掌检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征收商税,收购政府专卖品的事务。元称市舶提举司。至十三世纪末,还存在庆元、泉州和广州三处市舶提举司。
诸色户计元代将境内居民按职业划为若干种户,有数十种,称诸色户计。户一经划定,世代相承,不得随意变动。其中军、站、匠、盐等户是国家强制签充的,儒、僧、道等户是通过国家考试或其他方式认可的。每种户都对国家承担特定的义务,赋役负担和待遇各不相同。
3、简述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和失败原因
答:背景:(1)宋朝实施“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很多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佃农,生活贫苦;(2)冗官、冗兵、冗费和积贫积弱的国家现状;(3)苛捐杂税繁重,人民生活困苦;(4)对外战争一再失败,军事危机加深,同时农民起义四起,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共同威胁着北宋政权。
内容:(1)经济:青苗法:即由政府在青黄不接时,贷款给农民,防止高利贷盘剥和增加政府收入;农田水利法:官民共修水利工程,建立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募役法:人民出钱给官府,由官府招募人员代替服役,所交钱款成为代役钱,原来免除徭役的官户、寺庙等也需要缴纳相当于代役钱一半的钱款,成为助役钱;市易法:由官府收购不易脱销的货物,待市场紧缺时出售;方田均税法:政府丈量土地,划分土地等级,按等级征税;均输法:政府按各地所需,有计划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2)军事:置将法:将禁军固定在某地,由固定的将帅进行军事训练,避免“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情况;保甲法:北宋时,王安石变法中的一项。即将农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有两丁以上者,出一人作保丁,选殷实之家的“材勇”任保长、大保长和都保正。农闲时练习武艺,每一大保须派保丁轮流值夜。保甲法是政府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实施的,同时也是从募兵制向征兵制的转变;保马法:即由政府出钱让民户代养军马的制度,此举增加了北宋的战马数量;军器监法:派专人管理军器制作,确保军器质量。
(3)教育:改革科举制:保留进士科,增设明法科,废其他诸科;实施三舍法:将太学划分为上、内、外三舍,上舍优秀学生可以举荐给中书省,直接授官;编纂和颁布《三经新义》,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重新注释《诗》、《书》、《周易》,以作变法之依据。                                                                                                                                                                                                                                                                                                                                                                                                                                                                                                                                                         
意义: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现状,基本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但是变法很快归于失败,变法成果未能持续,并且导致了后来的元佑党人事件。
究其失败原因:(1)变法触动了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反对,未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2)变法过分依赖于皇帝的权威,政策不能有持续性,王安石两度辞相也对变法失败造成了一定影响;(3)变法过程中存在用人不当的行为,一些弊病未能及时纠正。
4、蒙古西征的过程及影响
答:蒙古国有三次西征,即成吉思汗西征、拔都西征和旭烈兀西征。
成吉思汗西征,消灭了花剌子模国,占领了今天俄罗斯中亚、伊朗、阿富汗大片土地,后又侵入今天东俄罗斯境内。至1225年,蒙古汗国已基本征服自中央至黑海东岸的广大地区。
拔都西征:先后消灭钦察,占领里海以北地区,又占领俄罗斯、孛烈儿(今波兰)、马扎儿(今匈牙利)、奥地利等地。在今捷克一带受阻,因窝阔台死,班师回朝。
旭烈兀西征:消灭了木剌伊(伊朗境内),大败黑衣大食,攻占巴格达和大马士革城,将蒙古汗国的实力扩展到了西南亚。
影响:蒙古国经过三次西征,占领了中亚至黑海东岸的广大地区,建立了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四大汗国,与元朝一起形成了历史上空前辽阔,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但是,由于缺乏共同的的经济文化基础,很快归于分裂。蒙古国的西征给中亚乃至黑海东岸广大地区人民带去了深重的灾难,但是在客观上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并且将中国的一些科学技术带到了欧洲,诸如火药,对亚欧历史的进程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5、元朝统一的意义
答:(1)结束了自五代十国以来,持续了近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开创了元、明、清三代的大一统中国,促进了各个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2)加强了中国与国外的交流,中国一些重要的科技发明被带到了西方;(3)西藏正式归入我国版图,台湾设置了澎湖巡检司、云南设置了行省,我国今天的版图在元朝基本奠定。
6、简述宋代理学思想的发展
答:理学,是我国宋代形成的一种新儒家哲学。它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了佛教和道家的一些思想而形成的客观主义唯心哲学体系。因其阐释义理,兼谈性命,故称理学。宋代理学家的代表人物主要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和陆九渊。
周敦颐借助五代道士陈抟的《无极图》,对世界的本源作了解释,认为世界是太极的产物,这种太极是无形的无极。在道德修养上,他提出“无欲”,“主静”,要求人们应该服从于现行的统治秩序。
程颢、程颐是兄弟,他们提出了“理”或“道”的学说,主张维护封建道德三纲五常,主张人们克制自我的欲望,服从于现行的统治秩序。
朱熹,是理学思想集大成者,也是孔子之后,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位大思想家。他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源泉,人们应该克制欲望,与天理相适应。理是万物之源。
陆九渊,他提出“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认为“心即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因此他的思想又被称为心学。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明朝王阳明的心学即是由陆九渊的思想发展而来。
宋代理学的发展适应了封建社会后期统治者的需要,因此被封建统治阶级所推崇。自南宋以后,理学一直作为官方哲学被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所推崇。
明清
1、简述明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答:中央制度
(1)罢丞相,废中书省,改由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2)创立发展内阁制度
内阁明清两代一种特别的官署。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后,按照宋制,设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等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私人顾问,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但是不能参与机务。明成祖时,正式设立内阁,内阁学士一般为五到七人,可以参与机务,但是不置僚属,也不能专制百官。明仁宗时,以六部尚书兼任内阁学士,此时,内阁学士权力开始扩大,并且开始有了票拟之权。所谓票拟,即由内阁学士对内外奏章先行阅读,提出建议,并由内阁首辅大学士墨书在小纸条上,夹于奏章之上,呈送给皇帝。皇帝阅后,将小纸条撕毁,以朱笔批写在奏章上,谓之批红。内阁开始拥有票拟权后,就等于是有实无名的宰相,为避宰相之名,称为辅臣,由首辅、次辅、群辅之别。其地位位于六部之上,不再是翰林院的“内属”,而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清朝内阁权力因为南书房、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等机构的分权,权力相对较小。
(3)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立给事中制度,加强监察。
都察院明代的监察机构。明朝将历代相沿的监察机构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但是不完全承袭御史台制。都御使的长官为左、右都御使,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共110人。都御使与六部尚书平行,称七卿,握有弹劾建言之权,在考察官员政绩时,会同吏部进行;遇有大狱,与刑部、大理寺会同审理,合称三法司。监察御史职微权重,可以纠劾王公大臣,巡查州县时,成为巡按,代表天子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给事中明代特有的监察制度。明代按照六部建制,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置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给事中,均为七品官员。给事中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监察六部事务。给事中职位虽低,但权力极大:第一,封驳权,诏令如有不当,可以封驳;第二,劾奏权,官吏有为法度,可以劾奏;第三,论事权,朝政有失,可以上疏匡正。给事中与监察御史合称为科道,内外配合,共同执掌监察大权。这种以小制大的方法,一方面有效的行使了监察权,另一方面又防止监察官员自身势力过分膨胀。
(4)设锦衣卫,东、西厂等特务机构
锦衣卫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置锦衣卫,下设镇抚司,有监狱和法庭。除负责侍卫、密缉盗贼奸党之外,北镇抚司还掌管“诏狱”,各地重罪逮至京师,往往由该司严刑审理,而后直接奏请皇帝。通过这些监察机关、言官和特务,皇帝进一步加强了对官吏和百姓的控制。
地方制度:废行中书省,改设承宣布政使司
承宣布政使司明朝建国后,改元朝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全国共设有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与北京(北直隶)、南京(南直隶)合为十五省。承宣布政使司的长官为左、右布政使,主管民政。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州、县和土府、州、县及部分土司。另外地方还设有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别掌管司法和军政。
军事制度:置五军都督府,施行卫所制度
五军都督府明太祖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即中、前、后、左、右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负责掌管军政和兵籍,并不直接统领兵马。遇有战事,由兵部奉旨调兵,任命总将兵官。战事结束后,将归于朝,兵散于卫所。
卫所明太祖时改革兵制,在全国设立卫所,每个卫所5600人,设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小旗,分别置相应的指挥官。各指挥官由各地都指挥使司统领。各都指挥使司再分别所属于五军都督府。遇有战事,兵部奉旨调兵,任命将官。战事结束,将归于朝,兵散于卫所。
律法制度:颁布《大明律》和《大诰》三篇,以法制治国
大明律明朝的律法,分为七律,30卷,共460条。七律,即名例律和吏、户、礼、兵、刑、工六律。明朝的律法比唐律简赅,但是比较严酷。
大诰朱元璋亲自颁定的,后来又增加了《大诰续篇》和《三篇》。《大诰》三篇提供了很多关于贪污腐败、侵吞税粮、抗阻误役的案例和枭首、凌迟等酷刑。
文化教育:
(1)改革科举制,以《四书》、《五经》为考核内容,考试形式为八股文;
(2)通过文字狱,钳制人民思想
其他:整顿吏治,打击豪强,制造“胡蓝之狱”,江南大族和功臣宿将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
2、简述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和失败原因
答:背景:明朝中后期,朝廷中央内廷官员相互倾轧,大礼仪之争后,倾轧更为严重;宦官专权,司礼监权力日重;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地方上更是流民四起,频频爆发农民起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居正实施了改革。
内容:(1)整顿吏治,颁布实施考成法;
考成法明朝张居正改革为整顿吏治而颁布实施的方案,其主要内容如下:由吏部、兵部将五品以上官吏的姓名、籍贯、出身和资格书于屏风之后,严格考核其政绩功过。六部、都察院与各衙门,凡属应办的公事,均需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立定期限办理,并登记在文簿之上,办完一件,销毁一件。另外,还需造副册两本,一本呈送六科给事中,一本呈送内阁。若地方拖延,办事不力,则由部院纠举;若部院纠举不力,则由六科给事中纠举;若六科给事中纠举不力,则由内阁纠举、考成法实施以后,明朝吏治得到澄清,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2)加强边防,派大将镇守边关,改善与少数民族关系,册封蒙古俺答汗为顺义王,与蒙古互市;(3)兴修水利,清丈全国田地;(4)改革税制,颁布实施一条鞭法。
意义和失败原因:张居正改革是明朝中后期一次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明朝的财政危机,澄清了吏治,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张居正改革触犯了保守势力的利益,必然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在封建体制下,变法能否成功依赖于所颁布的新法是否可以保证其连贯性,而封建世袭制,导致这种连贯性必然无法保证,失败在所难免,张居正死后,其所领导的改革,基本宣告失败。
3、简述一条鞭法的内容,实施意义
答: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正改革时,所作的税赋制度改革。其主要内容有四:第一,田赋和力役均按银征收;第二,将一部分力役分摊到田亩中征收;第三,简化合并征税项目;第四,改民收民解缴纳赋税为官收官解缴纳赋税。一条鞭法实施以后,首先,由于改以银征税,刺激了商品经济发展;其次,将部分力役摊入田亩中,一方面意味着放松了对人民人身控制,另一方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最后,一条鞭法的实施防止了地主躲避赋役。
4、简述清朝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
答:中央:清朝的中央机构构成,主要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理藩院等。
(1)内阁:清朝内阁权力相对较小。内阁之外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作为朝廷的行政机构;
(2)议政王大臣会议:清朝入关之前,由八旗联合共治,入关后,仍然保留了这项制度,凡军国大事,均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机处设置后,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为虚衔,乾隆时期废除。
(3)设置南书房、军机处,实施奏折制,强化皇帝权力。
军机处清代最高中枢机构。军机处初名军机房,是雍正皇帝为了处理西北军务而设立的。后改名为军机处。军机处设立后,权力日重,至乾隆时期成为定制,变成中央最高中枢机构。军机大臣主要由皇帝从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和侍郎中挑选。另设军机章京,满汉各八人,负责缮写诏书,记载档案,查核奏议等具体事务;另外,还有军机行走,入值办事。军机处虽然权力极大,但是始终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衙门存在,它的设立标志着清朝君主集权达到了顶峰。另外与军机处相适应的制度,还有奏折制。
奏折制奏折制早在顺治、康熙年间已经有所显现,至乾隆年间成为定制。所谓奏折制,即不通过内阁,直接向皇帝奏疏。具体做法是,给有奏折权的官员颁发一只密匣,官员和皇帝各有一把钥匙,官员的奏折,放入匣中,由专人送交皇帝;皇帝批示后,也放入匣子中,由专人发还给官员,有关奏折内容和批示须严格保密。奏折制实施后,奏折成为与题本并行的一种重要的上行文书,同时,奏折制的实施,加强了皇帝对地方的直接了解和控制,导致了官员之间的相互猜忌,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4)设立理藩院,负责管理内外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以及一些外交事务。
理藩院是清朝处理内外蒙古、西藏、新疆等地区事务以及部分外交事务的行政机构,体制同六部,位列工部之后,设有尚书、左右侍郎。由满、蒙、汉军担任,一般汉人不得染指。理藩院的主要职责是处理内外蒙古、西藏和新疆地区的事务,此外还处理一些外交事务。中国与俄罗斯的一切交涉事宜皆由理藩院处理。
地方:清朝地方分为一般行政机构和特殊行政机构。一般行政机构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是省,其最高长官为总督和巡抚。特别行政机构主要是指少数民族地区,在内蒙古设有察哈尔都统、热河都统等,在西藏地区设驻藏大臣,在新疆地区设伊犁将军,在东北地区设盛京将军。
5、简述摊丁入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答;背景:第一,清初仍然沿用明朝的一条鞭法,但是由于地主藏匿人口和流民增多,使得土地和人口清查很难得到准确的清查;第二,由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和人口增长,丁银已经成为农民一项沉重的负担。为了保证稳定的税额、缓和阶级矛盾,确定人口数量,清政府下令废除一条鞭法,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摊丁入亩。
内容:摊丁入亩的实施具体分为两步:第一步,清政府于康熙五十一年下令,按照康熙五十年的全国丁税额为准征税,以后增加人丁,不再额外增加税额,这就使得每年的丁税有了固定的数额。但是这只是不再增加丁银,并非取消丁银。第二步,即实施摊丁入亩,所谓摊丁入亩,也就是将固定下来的丁银,分摊到田亩中征收,不再以人丁为对象征税。具体做法是将各省原来应该缴纳的丁银,分摊到各州县,地税一两分摊若干丁银,称“地丁制”。同时班匠银、市丁银等其他赋税也分摊到田亩中征收。至此,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赋税改革完成。
意义:摊丁入亩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彻底改变了我国以人丁和土地为主的二元税制,取而代之单一的土地税制,它的实施有着重大的意义:第一,摊丁入亩,地丁合一,减轻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负担;第二,摊丁入亩实施后,不再以人丁征税,即意味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农民迁徙、转业不必再受到严格的户籍制度制约,他们可以进入城市和矿山,成为雇佣劳动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萌芽;而城市手工业者也不再有丁银的负担,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第三,由于不再以丁为征税对象,农民不必再担心人口增长导致负担加重,也就不必在隐匿人口,这对于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统一,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6、东林党、复社、尼布楚条约、扎萨克制、改土归流、赋役黄册、鱼鳞图册、更名田、八旗制、绿营兵、迁海令、乾嘉学派、司礼监、内务府
东林党明朝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其代表人物有顾宪成、高攀龙、钱一本等,因其讲学场所为东林书院,故称东林党。东林党聚集了在朝在野的各种政治势力,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国家,改革时政的建议。明末党争中,其主要对立面是齐楚浙党。东林党后遭魏忠贤镇压,直至魏忠贤死,对东林党迫害才停止。但是东林党与阉党之争一直持续到南明。
复社晚明时,以士大夫为核心的政治、文学团体,领袖人物为张浦、张采,其成员多为青年士子,以宗经复古,切实尚用为号召,密切关注社会人生,并亲身参与政治斗争。复社成员后来或被魏忠贤迫害致死,或抗清殉难。顺治时被取缔。
尼布楚条约康熙年间,中俄两国爆发雅克萨之战,战后,中俄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一个平等条约,以满、蒙、汉、俄、拉丁五种语言文字书写。内容有:确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额尔古纳河为界限。其中外兴安岭以北属俄罗斯,以南属中国;额尔古纳河以北属俄罗斯,以南属中国。外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的地方暂时存放,日后再议。后来中俄两国有相继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确定了中俄两国中断的国界线。
札萨克制这是清朝在蒙古地区实行的特殊的行政制度,所谓札萨克制,即盟旗制度。蒙古部落的最基本行政单位是旗,若干旗组成盟。旗有札萨克(即旗主),为世袭之职。盟有盟长,由中央任免。另外,中央还派大臣驻扎在要地。
改土归流明清时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土司制度,即利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治理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的首领,名义上由中央册封,是朝廷官员,实际上可以世袭,与割据势力无异,他们自行其是,甚至与中央对抗,对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实行残酷统治,成为地方之害。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明清两朝政府开始以可由朝廷任免的流官,取代土司,故称改土归流。清朝雍正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雍正任命鄂尔泰为云贵总督,负责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少数民族地区的改土归流。在原有的土司地区,按照汉制,设立府、州、县等,实行少数民族和汉族地区相统一的制度。改土归流后,西南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巩固了中国西南地区的边疆。
赋役黄册明朝的户口册,每十年更造一次。明初,朱元璋下令全国府县修造户口黄册。具体做法如下,每110户为一里,挑选其中丁粮最多的十人为里长。其余100户,每十户为一甲,挑选一人为甲长。十甲轮流服役。在划定里甲时,政府已经编造了户口册,将各户的姓名、籍贯、年龄、丁口、田亩、资产等资料书于户口之上,鳏寡孤独另书于户口册后,不承担徭役。户口册由里上呈给县,县、府、布政使司依次层层造册上呈,最后总汇于户部。因户部所造户口册为黄纸,又因此为征发赋役的依据,故称赋役黄册。
鱼鳞图册明朝的田亩册,明朝按照“随粮定区”的原则,每税粮一万石,划为一区,选取其中税粮最多的地主担当粮长,负责征收该地区的税粮,将粮食督运到京。每区的土地经过丈量后,画图造册,册上载明土地大小肥瘠和田主姓名,因图形状似鱼鳞,故称鱼鳞图册。政府按册向田主征收税赋。鱼鳞图册与赋役黄册相互印证,互为补充,是明初加强赋役和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有力措施,对于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社会经济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更名田康熙八年,清政府下令将一部分明代藩王所占有的土地给予给耕种之人,永为世业,即所谓更名田。更名田的实施,实际上是清政府承认农民在起义战争中夺回被明朝藩王占有的土地的事实。
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后金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过程中在牛录组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军事、政治合一的组织。努尔哈赤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每五牛录为一甲喇,每五甲喇为一固山,即为一旗,每旗共7500人。总共有八旗,八旗各有旗主,由努尔哈赤的亲近子侄担任,努尔哈赤是八旗之上的最高君长,拥有全部军政大权。八旗制度在女真族最初的国家政权里既是军事组织,也是政治组织。清朝建立后,进一步发展了八旗制度,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每旗设都统一人,统属于中央都统衙门,地方督抚无权调拨。八旗兵分为“禁卫兵”和“驻防兵”,禁卫兵负责拱卫京城,保卫皇帝,驻防兵负责镇压地方民间反抗,二者分布人数大约各占一半。
绿营制度绿营兵是清朝入关后,新征召的汉人士兵,因其军旗为绿色,故称绿旗或绿营。绿营兵的主要任务是辅助八旗兵拱卫京师和驻守地方。在京师,设有巡捕营,隶属步军统领。在地方设有督、抚、提、镇诸标,分别有总督、巡抚、提督和总兵统辖,抚、提、镇诸标皆受总督节制。除此之外还有军标、漕标。绿营兵和八旗兵交错分布,既有利于绿营兵配合八旗兵防御和镇压人民的反抗,又有利于八旗兵监控绿营兵。
司礼监官署名。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置提督太监一员,掌印太监一员,秉笔、随堂太监无定员。其属有掌司、典簿等。内府各衙门的题奏,均须关白掌印、秉笔、随堂太监后,方可执行,故称「十二监中第一署」。凡每日章奏,除皇帝亲批数本外,例由众太监用朱笔楷书分批,即代皇帝「批红」,再由内阁撰拟诏谕颁发。秉笔太监中最受皇帝宠幸者,往往兼掌东厂。明中、后期,司礼监专掌机密、批阅章奏,权出内阁之上,是明朝宦官专权的依据。
内务府内务府是清朝掌管皇帝家务的机关,其全称为“总管内务府衙门”,最高官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由满洲贵族王公大臣担任。内务府的职权很广,凡宫廷一切礼仪、财政、刑律等事,皆统于总管大臣。内务府的设立,是清代首创,是对历代皇帝家务管理制度的改革。清代设立内务府,以大臣统领,尽收宦官之权,排除了宦官对皇权的干扰,根绝了宦官专权之祸。
迁海令清朝为了隔绝沿海人民与台湾等岛屿抗清势力的联系,并防范、禁止沿海居民出远洋与外国贸易以维护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实行禁海政策。同时又在顺治十七年至康熙十七年间,三次下达“迁海令”,强制将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沿海,以及长江下游镇江以下沿海30里至50里以内的人民,全部迁入内地,给东南沿海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迁海令是明后期海外政策的重大倒退与逆转,沿海生产力由此遭受全面摧残,航运彻底禁绝,明后期蓬勃发展的海外贸易几乎完全陷入停顿,其影响是极为恶劣的。
乾嘉学派乾嘉学派是清代的学术流派,称汉学、朴学、考据学派。因其在乾隆、嘉庆两朝达于极盛,故名。惠栋、戴震、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为其代表人物。其中有吴、皖二派之分:吴派创自惠周惕,成于惠栋;皖派创自江永,成于戴震。乾嘉汉学家继承了古代经学家考据训诂的方法,加以条理发展;治学以经学为主,以汉儒经注为宗;学风平实、严谨,不尚空谈。在诸经的校订疏解中,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就。对古籍和史料的整理,亦有较大贡献。这一学派的形成,正是清初学者对宋明理学进行批判和总结的必然结果。清初之学,以博大为其特色。乾嘉汉学,则以专精而扬其帜。乾嘉学派诸学者平实。严谨的学风以及精湛的业绩,是值得肯定的。
7、阐述明朝心学发展
(1)王守仁和心学:明代王守仁继承了南宋陆九渊的主观唯心论的心学,创立了“心学”,提出“心外无物”“吾心即是宇宙”。他的主要思想体现在他的著作《大学问》和《传习录》中。其思想与程朱理学提倡的客观唯心主义背道而驰,有反传统的的意味,对晚明和明清之际的思想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其思想仍然无法摆脱唯心主义的范畴,主张“心外无物”,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其知行合一思想主张知、行统一于人们的内心活动,与辩证物主义的实践观有本质不同。
(2)王守仁的弟子王艮继承了王守仁的“良知”说,并将“致良知”发展为“复初说”,即要求人们自觉地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动。其著作有《王心斋先生遗集》。他还开辟了泰州学派。泰州学派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第一个启蒙学派,因其开创人王艮是泰州人,故名。泰州学派的信徒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其主要人物有王艮、何心隐、李贽等。他们大都致力于封建道德的普及宣传工作,规劝人们安分守己,息事宁人。因此,泰州学派一度受到朝廷的青睐,成为晚明的显学。
李贽是泰州学派的一个著名人物,他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重要著作。他继承了泰州学派的积极思想因素,抨击程朱理学的虚伪和晚明政治的黑暗,在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其主要思想大致有:一、提出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二、批判以程朱理学和王学做官的道学家都是伪君子,主张人欲的合理性;三、反对封建礼教和等级制度;四、反对文学上的“假文”、“假事”,将传奇、小说等列为“古今至学”,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偏见。
8、清初朴素唯物主义的发展
(1)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著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和《明夷待访录》,他的哲学思想在自然观上有唯物主义的因素,在认识论上则是唯心主义,他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带有初期的民主思想。顾炎武的著作主要有《日知录》和《天下郡国利病书》,其哲学思想具有唯物主义色彩,提倡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扩大地方权力;在治学上提倡经世致用之学。
王夫之是我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代表作有《周易外传》、《思问录》、《宋论》和《读通鉴论》等,其著作后人集为《船山遗书》,他提出物质世界之外不存在另外的精神世界,主张物质不依赖于主观意识而存在,提出“行先知后”的唯物主义知行说;还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对立统一之中,并认为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可行。他批评宋明理学家的“去人欲,存天理”,提倡满足人生的物质需要,发展自耕农经济。
(2)颜元、戴震也是清朝反对理学的著名思想家。

[ 本帖最后由 yujindong 于 2010-1-22 20:06 编辑 ]
沙发
 楼主| sjj石俊杰 发表于 10-1-22 19:59:24 | 只看该作者
全发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喜欢啊!!!
板凳
 楼主| sjj石俊杰 发表于 10-1-23 09:46:41 | 只看该作者
希望加精华啊!!!!怎么发了这么多好帖却不加分啊?
地板
司马易天 发表于 10-1-27 18:02:1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支持楼主
5#
冷月风华 发表于 10-1-28 00:33:37 | 只看该作者
太感谢楼主了,穷的都没考元了,善良的楼主啊
6#
天使小六 发表于 10-1-30 11:29:3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你是个好人啊!
7#
tiantian0908 发表于 10-1-30 12:15:32 | 只看该作者
好哦,有参考价值,辛苦,谢谢了!
8#
于海江 发表于 10-3-5 11:44:0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真是好
9#
lushuang988 发表于 10-3-5 20:13:4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是个好人 谢谢了
10#
godguojing 发表于 10-3-18 14:27:28 | 只看该作者
好人,好人,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8 09:03 , Processed in 0.097336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