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关于中国如果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ishi 发表于 06-3-12 17:0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作者:dingzhai423
--  发布时间:2004-8-10 21:04:35

--  关于中国如果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思考!!!

我一直都有一个想法:就是如果中国能够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话,是否能够符合中国的国情?

依我的理解,在中国这样封建制度延续几千年的国家,封建意识深入人心,如果能有一个缓冲的话,也许会更好一点,只可惜最后的朝代赶上了满清,满族自然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可毕竟是一个少数民族,如果是朱明的话,或许中国就能够实行君主立宪制了,也许我们能够过渡的更加完善。

当然,在如今太平盛世,这只是一个假设,希望诸君能有更精辟的见解,在此抛砖引玉了!!!

--------------------------------------------------------------------------------

--  作者:nkisland
--  发布时间:2004-8-11 12:14:59

--  

个人觉得你的想法有误区:

“君主立宪制”关键点在于“立宪”,国家的政治框架必须立足于宪政的基点之上,至于“皇帝”、“总统”还是“主席”都是次要的政治建构,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并不缺少认同、拥护乃至朝拜,但国家的政治制度仍然处于蹒跚学步阶段。


--------------------------------------------------------------------------------

--  作者:leoster
--  发布时间:2004-8-12 16:35:37

--  

我极为赞同nkisland的看法。

别无他言……

--------------------------------------------------------------------------------

--  作者:basita
--  发布时间:2004-8-12 17:32:30

--  

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确实不现实。中国的封建底蕴太深了,人人都想当皇帝,绝不会有人当了皇帝而愿意立宪的。

而且中国从近代开始没有完整的议会制度。

--------------------------------------------------------------------------------

--  作者:dingzhai423
--  发布时间:2004-8-13 20:04:57

--  
非常感谢诸位同仁的支持,可是我并不同意诸位的看法,你们所说的观点其实是基于西方国家的实践。但我们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实际上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皇权可以和现代政体相融合,如日本和英国。正因为中国的封建底蕴很深,所以我们才有必要去弄个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我们现在实行的政体,其实并不是十分的清楚。当然我们所说的都是假设,中国的发展其实缺少马克思所说的一环,依在下的理解,就是应当有君主立宪制的历史阶段。而实际上,这一段并没有真正地来到!
--------------------------------------------------------------------------------

--  作者:dingzhai423
--  发布时间:2004-8-13 20:21:07

--  

“君主立宪制”关键点在于“立宪”,国家的政治框架必须立足于宪政的基点之上,至于“皇帝”、“总统”还是“主席”都是次要的政治建构,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并不缺少认同、拥护乃至朝拜,但国家的政治制度仍然处于蹒跚学步阶段。

君主立宪制的关键的确在于立宪,但是这并不排斥君主的元首地位,实际上一个国家的元首是君主还是总统,是由一个国家历史和传统决定的。中国之所以在辛亥革命后没有能够实行这种适合中国的体制,我前面已经说了,是由于满清一直都没有得到汉族的真正认同。之所以把这种政体称为君主立宪制,就是因为它在有着封建传统的国家产生,有其自身的合理性,有其存在的意义!!!



--------------------------------------------------------------------------------

--  作者:nkisland
--  发布时间:2004-8-14 10:45:19

--  

对于你的说法,我做一点评论

1、你的观点无非是要强调中国的特殊性,也就是要在中国的传统上渐进地生发出现代整体,尤其你强调了中国长期的封建传统和帝制政体。对于传统的珍视,我与你没有分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我是一个保守主义(Conservtism)的“同情者”。但是,我们的分歧就在于究竟“保”什么的问题。我承认,很多的中国革命者竖起的就是民族主义(汉族主义)的旗帜,著名的孙中山先生即是一例:驱除靼虏,回复中华。但是,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当时的中国乱像丛生,矛盾的焦点并不是“满汉之争”(有清以来“满汉之争”,你可以参看相关清史专著,里面清楚地解释了这个问题),而是一个“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就是东西方学术界公认的资本主义的兴起(布罗代尔、沃勒斯坦、马克思、黄仁宇,乃至孙中山和毛泽东的著作)。而且,这个新“体制”以前所未有的霸道、蛮横姿态闯入中国,试问,哪一个皇帝、无论满汉,以皇权专制主义的姿态可以面对这一问题?慈溪太后不行,难道来一个汉族的皇帝就可以了?

2、“你们所说的观点其实是基于西方国家的实践。”

这句话,我不能同意,我的观点立足点恰恰是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六经注我”的观点你我都都是反对的。中国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找不到任何皇权可以带领国家走出困境的证据,所以,如果要说服同意你的观点,只能找出在近现代历史实践中确作的证据。胡适先生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你的假设提出来了,剩下的就是用历史来证明了。

3、“之所以把这种政体称为君主立宪制,就是因为它在有着封建传统的国家产生,有其自身的合理性,有其存在的意义!!!”

这句话,我也是不能同意的,而且有着对历史的误解,“封建制度”(Feudal System),在学术界指的是欧洲中世纪分封体制,在这样的体制下,国王的权力往往不出都城,王权得到尊重的时期恰恰也是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时代,也就是我们在教科书中看到的“专制主义王权时代”。所以,人民对王权认同,不是源自中世纪的封建体制,而是在近代才出现的一种政治状态。(对于西方封建体制可以参看马克垚先生的著作,专制主义的经典之一就是马基雅维利的著作,而我们不能把他与封建体制化等号吧。)所以,君主立宪体制并不能简单的说从封建传统国家产生的,否则,就不能解释法国大革命对于封建君主的否定了。

4、“我们现在实行的政体,其实并不是十分的清楚。”

这句话,我还是不能同意,中国的宪法和法律法规明确地规定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这是不以个人好恶而否定的事情。推荐一本书,蔡定剑著:《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出版社。因为最近看过,作者对于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有相对客观的评价,而且作者承认,我们的政治理想与整体现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这为我们讨论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但有一点我们不能忽视就是,讨论必须有坚实的历史和现实基础,贯通古今,也要放眼中西。这样,我们才能不凭空想象。

5、“中国的发展其实缺少马克思所说的一环,依在下的理解,就是应当有君主立宪制的历史阶段。”

这句话,我提一点,和你之前的说法自相矛盾。我赞同你说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考察中国的国情,但为什么在此又说我们缺了马克思提出前后相继过程中的一环,就应该修正我们的理论与实践呢?有削足适履之闲

关于中国政体的讨论,我和你同样认为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提供了典范),而不能沦为玄学。很高兴和你就历史问题争论,希望批评指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14 10:49:00编辑过]

--------------------------------------------------------------------------------

--  作者:绝情谷仙人
--  发布时间:2004-8-17 10:50:42

--  

不能够实行,与中国国情息息相关。

封建思想浓厚,人民思想还未达到民主共和的程度。

--------------------------------------------------------------------------------

--  作者:dingzhai423
--  发布时间:2004-8-17 20:09:34

--  

非常感谢Nkisland的批评指正,小弟的几块砖头果然引来了珠玉的垂青,在此致以我深深的谢意!鉴于知识的欠缺,对一些问题小弟的看法应当有所偏颇,可是对于某些说法,小弟不敢苟同,提出几点,与贤兄商榷。

1.当时的中国乱像丛生,矛盾的焦点并不是“满汉之争”

其实我同意当时的焦点不是“满汉之争”,我之所以作出对满清的遗憾是对君主立宪制不能实现的叹息。对于皇权,我并不感冒,我的初衷,是有这样的一个体制,使得封建意识很浓厚的中国人有所寄托,民主化是个长期的过程,很多实践的失败证明了这一点,现在的状态可以说是一种成功,但更深层次上,我们现在对于政治的敏感不正说明了我们现在的政体并不是十分的适合吗!

2.而且,这个新“体制”以前所未有的霸道、蛮横姿态闯入中国,试问,哪一个皇帝、无论满汉,以皇权专制主义的姿态可以面对这一问题?慈溪太后不行,难道来一个汉族的皇帝就可以了?

这么说是不是有些武断,任何一个体制都不会随随便便的进入到一个国家,它必然不会是一个轻松的过程,像英国和日本。事实上在下并没有讨论这种体制怎么进入中国,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是经过斗争来实现的,所谓的“以皇权专制主义的姿态可以面对这一问题”也是容易解决的,因为我们要建立的不是封建国家,而是现代的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你所说的“皇帝面临的问题”是应该有我们的内阁来负责!

3.中国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找不到任何皇权可以带领国家走出困境的证据

我相信这一句话的事实性。事实上,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所谓的一些实践,基于我的对于满汉分别的看法,都没有真正地进行过君主立宪制的尝试,所谓的一些“预备立宪”也是满清自己所做的困兽犹斗,君主立宪是靠斗争来获得的,绝对不是他们自己来实现的。

其实我并没有试图找到什么“皇权可以带领国家走出困境的证据”,希望贤兄明白!

4.君主立宪体制并不能简单的说从封建传统国家产生的,否则,就不能解释法国大革命对于封建君主的否定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多少异议。但是任何一种学术都不是绝对的概念的堆积,你们所说的一些理论,正是有些学术主义的痕迹,实际上对于学术观点的探讨,有着充分的自由,我希望我们所讨论的具体的立论,而不是对具体名词的解释。

5.中国的宪法和法律法规明确地规定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这一点我也无异议,但是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我无法说得更加的明白,如果宪法和法律规定就是真理的话,我们似乎没有必要去进行学术研究了,我们只需要去学习法律,然后去领会统治阶级的精神,这样岂不是更加的省力。

6.这句话,我提一点,和你之前的说法自相矛盾

关于这一点,我想也许你并没有认真去读我的立论,其实我说的这句话是我基于前面所探讨的问题所下的结论,并不仅仅是削足适履的臆断,如果能够把一种观点在没有认真实证的情况下列为臆断,我想这本身就是一种臆断!

以上是在下一些浅显的看法,恳请Nkislang兄斧正!



--------------------------------------------------------------------------------

--  作者:nkisland
--  发布时间:2004-8-18 9:53:04

--  

感谢dingzhai423,给我一个思考的机会,以前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接着你的话题略微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你最后回复的内容,对我也很有启发,但是有些观点还是要坚持一下。

1、你很反感使用概念来“堆砌”历史,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最好不要极端化,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请原谅我又“犯”你所说的“学术主义”的错误),人用以表达自己观点的语言符号,不得不受社会习惯和规范的束缚,如果不使用通行的“术语”,我们简直就没有办法交流。例子很多,就好想你文中经常出现的“封建社会”一词,不过是后人为了研究方便提出并得到学术界乃至普通民众认知的,而当时社会的人们则根本不知道该词所指何物。所以,只要交流,我们就不得不使用约定俗成或经过规范的“术语”。

2、我感觉你对“君主立宪制”有好感,我则恰恰相反。说点题外话,之前我们讨论的时候,都过多谈了一些大框架的问题,而很少用史事来证明。我本科学的是世界历史专业,可能有点不自觉的“崇洋媚外”,造成“食洋不化”,起码对中国近现代史研读的不深。不过,不久之前看过一些书,里面恰恰谈到了“君主立宪制”传入中国的情况,和你分享一下,当然谈不了具体的,只能权作一个注脚。“君主立宪”一词,也包括很多政治学术语都来自日本,也就是小日本拍着脑袋想出来的,中国呢在一股脑的收过来,“经济学”、“社会学”等词汇无一不是这样。所以,在当时根本没有几个人,尤其是清政府官员能真正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内涵。举个例子,预备立宪时,清政府派出八大臣出洋考察,在日本与其官员讨论清政府立宪所行体制时,为什么看重了“君主立宪”呢?就是其中有君主二字,认为这样就可以永保满族的基业,至于立宪为何物,他们就懒得去理解了。另外,从那篇著名的李鸿章与日本卸任首相的谈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满清政府对现代政体的认知几乎为零。所以,满清政府被历史淘汰,不是满族皇帝被淘汰,而是皇权已经在中国行不通了。中国有两千年的皇权体制,但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后,其信誉已经扫地,不可能担负其中国未来的政治转型的任务。

3、与欧洲(尤其是英国)和日本不同,中国的贵族早在隋唐实行科举时就逐渐没落了。在中国,只有皇族,而没有真正的贵族。以什么样的身份来继承黄统能赢得中国老百姓的拥护,开创一个新王朝,这对你我都是一个永远不能回答的假设吧。袁世凯不行,还有谁能行?既然皇权推动不了中国的政治发展与稳定,我们又何苦一再要求呢?

4、宪法和法律并不一定是真理,没有错。但是,宪法和法律是维持一个社会稳定运行的基本规范,甚至是强制性的规范。中国社会存在问题,有宪法和法律本身的问题,但我觉得,更大的问题是宪法和法律还没有得到完全贯彻的问题。纠正一个观点,宪法和法律在当代中国,已经不是一个统治阶级专政的工具了,政治实践和学术发展都远远超越了这一点,你可以参考一些最近的法学和宪法专著。所以,根本不存在“去学习法律,然后去领会统治阶级的精神”的问题。宪法和法律不是学不学,而是一定要学,而且要学好的问题。

随性所写,希望能和你交流。

附记:谈论其实已经超过了历史本身,我能感觉你强烈的现实关怀。但现实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是学术研究能够解决的。在学者眼中,政治家总是肤浅的;在政治家眼中,学者总是迂腐的。另外,你提的问题是一个历史性的假设,是对从未发生过的历史的讨论,这就造成了我们的讨论不能像科学那样证伪,有陷入循环论的危险,也会被人认为“没事找事”,呵呵。不过,在这样的假设性讨论中,可以激发我们对很多附着性或外延性问题的讨论。也许,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但起码是一种“思维体操”,很有意思。这是我最基本层面上的历史观,即历史首先是一种艺术,一种审美层次上的问题,就像文学一样。有感而记!
沙发
 楼主| lishi 发表于 06-3-12 17:10:12 | 只看该作者
--  作者:aoaoaoao
--  发布时间:2004-8-19 18:22:20

--  

我们都知道君主立宪制是形式,而国情是内容。我个人的观点是,君主立宪制是个过渡性的统治方式,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说法,它的实质是经济斗争的结果,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斗争妥协的结果。我认为讨论中国实行君主立宪这个问题,与讨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有密切联系。

还没有成熟的想法,请诸君指教。

--------------------------------------------------------------------------------

--  作者:dingzhai423
--  发布时间:2004-8-23 14:04:12

--  

再次感谢nkislang的支持,我同意你的很多观点。

很遗憾,我不是历史专业出身,大学里我的专业是经济,所以对于历史理论的学习较少,并且我只对中国的历史感兴趣,我选择的专业是中国古代史,而且是先秦史。非常感谢你对于这个问题的专业的论述,以前我只关注于具体史实的研究,而忽略了历史理论的学习与中外历史的比较,我会好好去做

还有很多观点,我并不同意,在这里,不再做吹毛求疵的评点,希望以后能够有一个更家方便的方式,可以和你讨论更多的问题,我的QQ是178653780,希望能够认识你!

--------------------------------------------------------------------------------

--  作者:basita
--  发布时间:2004-8-23 15:04:11

--  

研究史实没错阿,什么研究都要依据事实的。不过加强一些理论素养肯定是必要的。

--------------------------------------------------------------------------------

--  作者:nkisland
--  发布时间:2004-8-23 16:56:45

--  

很高兴和dingzhai423“争论”,彼此能交换一些想法,思考以前并没有深究的一些问题。

“镜鉴”的大问题可以谈,“娱乐”的小问题可以论,历史的乐趣很多。

--------------------------------------------------------------------------------

--  作者:dingzhai423
--  发布时间:2004-8-24 11:44:30

--  

是啊,既然大家是同道中人,可以更多交流啊。

其实我很不喜欢现在约定俗成的历史研究制度,也许我们需要改正的地方很多。

--------------------------------------------------------------------------------

--  作者:dingzhai423
--  发布时间:2004-8-25 19:52:46

--  

刚看了一本书——《狼图腾》,姜戎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写了自己在文革时期在内蒙古大草原的经历,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话题——我们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写得真不错,建议有时间看看,对我们的历史观或许有点帮助!

--------------------------------------------------------------------------------

--  作者:dingzhai423
--  发布时间:2004-9-1 12:08:15

--  
看来政治真是敏感的啊,这样的话题,不仅我自己不敢说的明白,而且诸位同仁也只是闪烁其辞。
--------------------------------------------------------------------------------

--  作者:nkisland
--  发布时间:2004-9-1 18:02:59

--  
政治问题不是不可以讨论,但是作为历史学人,谈论必须建筑于“坚硬的事实”的基础之上,这样才不会沦为意识形态的争端。思想不能淡出,但学术(知识/科学/事实)必须显赫。
--------------------------------------------------------------------------------

--  作者:nkisland
--  发布时间:2004-9-1 18:10:41

--  

贴一篇旧作权作对仁兄探讨“政治问题”的呼应,与中国现代宪政发展沾点边,供讨论批判!

读书扎记:

自由主义“挤”进门缝的第一声



——“读”顾准所思散记









顾准实际上是一个上下求索,虽九死而无悔的理想主义者。因此说他放弃的是专制主义,追求的是自由主义,毋宁更切合他思想实际。[1]




之一



自由主义究竟是什么?



它首先是一种学理,然后是一种现实要求。它的哲学观是经验主义,与先验主义相对而立;它的历史观是试错演进理论,与各种形式的历史决定论相对而立;它的变革观是渐进主义的扩展演化,与激进主义的认识建构相对而立。它在经济上要求市场机制,与计划体制相对而立;它在政治上要求代议制民主和宪法法治,既反对个人或少数人专制,也反对多数人以“公意”的名义实行群众专制;在伦理上它要求保障个人价值,认为各种价值化约到最后,个人不能化约,不能被牺牲为任何抽象目的的工具。[2]



如果要追溯中国自由主义的起源,应该从五四算起。[3]不过,准确的说,中国的第一批自由主义者应从严复和梁启超算起,但自由主义对他们而言,只是一种救亡图存的权宜之计,而非终极性的价值追求。这种工具性的看待某种“主义”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这倒有点类似于中国历史上对于宗教的态度。



中国自由主义有过两次高潮。五四运动的兴起,使得个性解放、人格独立和自由、理性的价值在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之中得到普遍确认。这一时期的自由主义者,可以被称为“ 观念人物”(殷海光语)。观念的自由主义者以胡适为精神领袖,在二三十年代聚集在《努力周报》、《现代评论》、《新月》和《独立评论》等刊物周围,发挥着较大的舆论作用。第二次高潮是随着抗战的结束到来的,以民盟为核心的“行动人物”将一系列的理念付诸行动,宣布其神圣使命是“把握住这千载一时的机会”,“把中国造成一个十足道地的民主国家”。[4]



但,中国的自由主义却如流星一般闪过云端,坠入茫茫宇宙。美国学者格里德在评论中国的自由主义的悲剧时这样写道:[5]



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失败并不是因为自由主义者本身没有抓住为他们提供了的机会,而是因为他们不能创造他们所需要的机会。自由主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中国那时正处于混乱之中,而自由主义所需要的是秩序。自由主义的失败是因为,自由主义所能假定应当存在的共同价值标准在中国并不存在,而自由主义又不能提供任何可以产生这类价值准则的手段。它的失败是因为中国人的生活是由武力来塑造的,而自由主义的要求是,人应靠理性来生活。简而言之,自由主义之所以在中国失败,乃因为中国人的生活是淹没在暴力和革命之中的,而自由主义则不能为暴力与革命的重大问题提供什么答案。

历史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更不能以此来判断真理与谬误。虽然,自由主义在现代中国失败了,但并不意味着它所选择之方向的最终无意义。



历史的趋向是自由,这一点毫无疑问。然而,当法国革命以断头台、十月革命以古拉格、中国的革命以文革而结束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面对“我播下的是龙钟,收获的却是跳蚤”的尴尬和迷茫。但有一个人,在风雨如晦的年代走进了历史去找寻揭开历史迷雾的锁匙,在经过一系列的自我否定之后,他作出了这样的宣言:“我自己也是这样相信过来的。然而,当今天人们以革命的名义,把革命的理想主义转变为保守的反动的专制主义的时候,我坚决走上彻底经验主义、多元主义的立场,要为反对这种专制主义而奋斗到底!”[6]他,就是顾准。



这仿佛使人看到了近200年前走上断头台的罗兰夫人,“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之”。在震撼山河的壮烈之外,又充满了革命者被革命以革命的名义处死的无限悲怆。



但无论如何,他为中国的自由主义又“挤”开了一道门缝。





--------------------------------------------------------------------------------

[1] 李慎之先生为《顾准日记》所作的序言,见《顾准日记》,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

[2] 朱学勤:《书斋里的革命:朱学勤文选》,长春出版社,1999年,第381页。

[3] 许纪霖:“中国知识分子的自由主义传统”,《二十一世纪》,1997年8月号。

[4] 《中国民主同盟历史资料》,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第87页。

[5] 格里德:《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68页。

[6] 见吴敬琏先生为《顾准日记》所作的序言。

--------------------------------------------------------------------------------

--  作者:nkisland
--  发布时间:2004-9-1 18:11:23

--  

之二



中国的专制主义何以经久不衰?



顾准试图在历史中寻找答案,探寻民主与专制的社会历史根源。这一动力促使他深入研究古希腊史乃至整个西方文明,以此与中国历史与中国文明进行比较、观照。他的未完成的《希腊城邦制度》是研究古希腊史的札记。作为这份札记的主线的,是西方民主与东方专制的起源。在这里,他的学术智慧得到了伸展。



希腊城邦制度是从原始公社的氏族民主制度直接演变过来的。顾准感到困惑的是,一切民族都经历过原始公社阶段,氏族民主又是原始公社的共同特征,何以中国古代史中找不到一点城邦制度的影子呢?他觉察到希腊城邦制度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希腊城邦制度与中国春秋时代小国林立截然不同。春秋以前诸小国,虽然政治制度各异,各专征伐,然而从有史时代开始,就有一个凌驾于他们之上的最高政治权威。希腊远古时代也有过这样的最高政治权威,但从多里安人征服之后,这样的最高政治权威就已经不存在了。二是希腊城邦这些蕞尔小邦顽强坚持其独立的主权在民与民主制度,这是中国所没有的。大肆进行海上殖民的希腊与专事征伐建立大一统帝国的中国走的是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即“分裂繁殖”路线。这是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变例,是一种特殊的发展道路。由于他们坚持主权在民因而各阶级之间的斗争的结构不是出现诸如中国秦始皇那样的帝王,而是经由“僭主政治”走向民主政治。



僭主政治引起了顾准的浓厚兴趣,可以说是他研究东西方专制与民主分道的切入口。他认为:“就城邦制度的一般演变规律来说,僭主的暴力推翻根深蒂固的贵族寡头政体,是走向‘主权在民’的政制的一种过渡形态,也算还是必要的过渡形态。”[1]至于僭主的出现,则全然是由于希腊城邦的特殊条件:[2]



希腊城邦是一些蕞尔小邦,一个城市及郊区就是一个国家,它们不像广大的领土国家那样,可以在王国中央建立一个住居着王室及朝廷以及为王室及其朝廷服务的形形色色人员的王都。这样一个王都,唯有广大领土的国家才供养得起。同样,也唯有有这样一个王都,王权才能用辉煌的宫殿、神庙、仪仗、御林军装饰起来;又唯有有这些装饰,‘奉天承运’的谎言才能发生效力。蕞尔小邦的希腊城邦,僭主周围虽然围绕着一批雇佣卫队、顾问和战友,但规模究竟有限的深宫幽居,故示神秘,森严戒备,盛饰仪仗,都是他们所办不到的。而他们兴起的时候,又值希腊古代王权传统已被航海、贸易、神人同形的宗教、人文主义的文艺做摧毁,贵族阶级亦即知识阶级充满一种“玩世不恭”的不信神的精神的时候,要把他们属于他们侪辈的,只因为手段高明,获得了政权的僭主尊为神佑是绝对办不到的。于是这些事实上的专制君主,只能是僭夺者和篡窃者的僭主了。

僭主的出现,是希腊城邦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演化的结果。城邦政治是一种阶级政治,贵族阶级与平民阶级两个对立阶级之间的斗争胜负不决,行将两败俱伤时,才出现凌驾于两个阶级之上的僭主专制政体,用强力来把社会维持下来。在这以后,便进入民主政治时代。



但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春秋时代及其以前的小国林立与希腊城邦走分裂繁殖的路线相反,中国走向大一统,建立一个大帝国,统治帝国的有一个神授的最高政治权威,即君主,不是僭主。何以僭主或民选调节官不见于中国古代呢?顾准认为:[3]



我国古代和任何东方国家,阶级和阶级斗争是存在着的,而且是十分深刻的。然而专制主义政治有一点显然完全不同于城邦政治:那里不许可社会的各个阶层组成为政治上的各个阶级,那里没有以其政纲体现与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的政党或政派。专制主义政体自以为‘抚民如抚赤子’,亦即一切阶级无论其利害如何不同,均被视为皇帝的子民,皇帝自命为一视同仁地照顾他们的利益,不许结党,不许发表不同于皇帝的政见,不许干预皇帝的施政……阶级斗争就只好采取骚乱、暴动、农民战争和皇朝更迭的形态。在这种状况下,阶级政治的城邦制度的一切现象当然不会出现,皇朝政权也就决不是什么凌驾于敌对阶级之上,不是个阶级之间胜负不决的斗争弄到两败俱伤,使社会得以持续下去的一切暂时现象了。

正当希腊走向民主的关头,中国“神授王权”的传统决定了其走向绝对专制主义,经过战争消灭一切竞争这种地位的敌手后确立起来的专制君主取得了神授王权,并建立大一同的专制帝国。这是东方专制主义的起源,古准认为,这也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停滞的最深刻的根源。



专制主义的文化形态是什么?



史官文化。



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中国传统文化是有责任的。顾准对希腊思想和西方宗教文化与中国的史官文化加以比较,体悟到史官文化是护持专制主义的文化形态。



顾准认为,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而基督教事实上是希腊思想的基督教。希腊思想的一大特点是首先着重思考宇宙问题。他们思考宇宙的组成及运动。在思考宇宙时,从数学神秘主义发展出一整套的几何学;希腊人好辩的传统发展出一整套的文法学。[4]希腊思想中的理性主义传统大大有助于科学的发展。基督教吸取了希腊思想,基督教的宗教性虽抑制了科学,但它的唯理主义又培育了科学。西方许多科学家同时又是基督教徒。新教伦理又成为资本主义的一大精神动力。此外,基督教会在中世纪又是学术研究中心,它保存了古代文明的主要部分,使之代代相传。



中国文化则截然不同。顾准给史官文化下的定义是:“所谓史官文化者,以政治权威为无上权威,使文化从属于政治权威,绝对不得涉及超过政治权威的宇宙及其他的这种文化这谓也。”[5]史官文化的最大特点是一切服从政治权威,它杜绝了无关于“礼法”的一切学问的发展道路。正因为如此,中国人很少思考宇宙的组成及运动,哲学、逻辑学都较贫乏。有许多好工艺,却发展不到精密科学。中国没有唯理论,中国思想只有道德训条。在史官文化的基础上,科学是很难发展起来的,这方面却不及宗教文化。



除了史官文化导致中国科学不发达,使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之外,他认为愚民政策和无为政治也应对这种停滞负责:“愚民政策中的有意识因循守旧,反对物质文明的进步,似乎也有无为政治的味道。……(这)正是我们两千年来停滞不前的原因所在。”[6]“从殷商到春秋末年,一千多年的历史已经把‘奉天承运,替天行道’的天子,以及文明历史时候‘始制’起来的‘名分大义’完全固定化下来了,岂但政治,而是全部文化和思想都被摁在这一框框里,凭谁都跳不出来这个框框”。[7]因而,因循守旧,文化专制。中国历史长期停滞,也可以在这里找到解释。



顾准对西方文明的倾心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虽然有些偏颇,但面对文化革命中风雨如晦的景象以及逾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传统,又是可以理解的。可以说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专制主义是一座必须逾越的悬隘,而攀爬的绳索正是屡遭批判的自由主义。以个人自由的优先性为特征的自由主义并不意味着抹杀人的社会性,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在理想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克里奥女神告诉我们的。





--------------------------------------------------------------------------------

[1] 顾准:《顾准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58页。

[2] 同上, 第185页。

[3] 《顾准文集》,第190页。

[4] 同上,第242-243页。

[5] 同上,第244页。

[6] 同上,第385页。

[7] 《顾准文集》,第391页。
板凳
 楼主| lishi 发表于 06-3-12 17:10:29 | 只看该作者
--  作者:nkisland
--  发布时间:2004-9-1 18:12:01

--  

之三



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



1789年的法国革命逻辑地导向拿破仑主义——“用拿破仑法典来维持市民社会的生产关系,用彻底的独裁和对外的军事光荣,既压住资产阶级又压住无产阶级,使两者都为帝国效劳,而不使两者发生激烈冲突。



1917年的俄国革命从巴黎公社吸取了教训,“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人民的残暴”,革命专政、革命恐怖成为口号



1949年的中国革命……



顾准在寒凝大地的70年代初,针对1789年、1917年和1949年的革命,提出了“终极目的”的问题,他对通过传统专制主义的思考转化为现实的关怀。



一方面,革命是对现状的破坏,它不可能获得经验性支持,只能通过对未来至善的想象、对乌托邦的渴望进行社会动员,争取群众参加;另一方面,革命作为对现存体制和秩序的“他者”,其合法性不可能来自现实,它必须以超越现实的历史目的、终极理想为依据,证明自己是“替天行道”“为民作主”。革命理想主义者“惟有坚持理想是唯物的、有根据的,同时又是绝对正确的,他们才心有所安。他们惟有坚持真就是善,才能理论与实践一致地勇往直前”[1]。而对于群众来说,“革命的目的,是要在地上建立天国——建立一个没有异化的、没有矛盾的社会。[2]”这是极具感召力的。所以“终极目的”虽然是想象的理想,而非真实的存在,但它能有效地进行革命的动员和号召,使社会——政治运动强大有力。从这种想象力出发,可以完成历史的奇迹。“每当大革命时期,飘扬的旗帜是不可少的。所以,理想主义虽然不科学,它的出现,它起的作用,却是科学的”[3]在法国革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中,“终极目的”都是革命动员的强大依据和最后依据。



革命必须设定“终极目的”,这不是因为它是科学的、真实的,而是因为它是革命必不可少的工具,但这个工具是危险的。“终极目的”是一元的,它逻辑地包含着权威主义和专制主义。革命家们自以为掌握着真理,承担着“救民于水火”“建立天国”的重任,把“终极目的”当作最高目的,并为此而拒绝、否定其他任何目的,把一切中间环节和部分目的都当作手段,清洗一切或可能具有竞争力的“异端邪说”,肆意破坏日常生活,践踏公民权利、实行专政。“斯大林是残暴的,不过也许他之残暴,并不是100%是为了个人权力,而是相信这是为了大众福利、终极目的而不得不如此办。[4]”“终极目的”原是理想的虚构和动员的口号,谁掌握它并无客观标准,只能以权力大小来判断,这又导向领袖迷信、个人崇拜,把一个具体的人塑造成领会历史秘密,体现总体意志的神。“终极目的”都必然经过手段向目的转化:它被构想出来是为了动员革命、引领群众的,但由于其本身具有的一元排他性,在运用的过程中它成了真正的目的,革命者从此走到暴政和恐怖,崇高的“终极目的”,是由苦难和牺牲烘托出来的。



顾准在主观上并不反对革命,他考虑的是“娜拉走后怎么样”?即革命成功之后怎样?“我对这个问题琢磨了很久,我的结论是,地上不可能建立天国,天国是彻底的幻想;矛盾永远存在。[5]”顾准终结了“终极目的”,从而解放出三个原则。首先是科学精神,主旨是承认人对于自然、人类社会的认识无止境,每门知识都在进步、由小而大,由片面而全面,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没有什么‘终极目的’。有的,只是进步。”其次,科学精神也就是多元论的另一种说法,否定了绝对真理,否认有什么“第一因”、“终极目的”,也就是尊重各种思想都是历史的一个阶段,是人类认识的某一方面,从唯物论到唯心论,从经验主义到理想主义都对改变人类状况有过贡献,谁也不是至高的、终极的,它们的命运取决于它们各自在相互交锋和斗争中的结果。第三是政治民主,哲学上的一元论对应与政治上的独断主义、权威主义;多元论对应于民主和自由,它让人讲话,让每个人都有表达意愿的权利。“民主是与不断进步联系着的,而不是和某个目的想联结的。[6]三方面核心就是科学精神,这是“五四”的精神的发扬,更是“五四”精神的超越:它批判了“五四”以来理想主义的新传统,重新提出了建基于科学的自由主义思想,以不断的进步取代“终极目的”,以经验归纳取代唯理演绎,以多元民主代替一元专制。这将是中国民主建设的必由之路。






中国面临的一个艰巨的问题,就是专制主义,无论是中国两千余年的传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后的现代化转型。顾准在1960年1月17日的日记就记着这样一句简短的话:“苛政猛于虎。”他在艰难的岁月中深入历史去探询中国发展的道路,最后抛却了理想主义,而选择了经验主义和多元主义,而这一系列思想的内核就是自由主义。正如我在第一部分中的回顾,中国的自由主义在1949年之后已经渐渐销声匿迹,并且名声扫地。但顾准凭一己之力再次扛起了自由主义的旗帜,为自由主义在当代中国“挤”出了一道门缝。



最后,我以李慎之先生的一段话结束本文:[7]



  在已经到世纪末(20世纪末)的今天,反观世纪初从辛亥革命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志士仁人真正追求的主流思想,始终是自由主义,虽然它在一定时期为激进主义所掩盖。中国的近代历史,其实是一部自由主义的理想屡遭挫折的历史。然而九曲黄河终归大海,顾准的探索已经预示了这一点。








--------------------------------------------------------------------------------

[1] 同上,第424页。

[2] 同上,第370页。

[3] 同上,第406页。

[4] 同上,第375页。

[5] 同上,第370页。

[6] 《顾准文集》,第370页。

[7] 同 1。

--------------------------------------------------------------------------------

--  作者:dingzhai423
--  发布时间:2004-9-10 11:52:27

--  

拜读大作,收益颇多,在此不一一赘述。

我认为历史本身就不是一个明确的东西,史料来源的局限和口耳相传的谬误和某些主观的臆断,使得我们的研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再加上我们本身学识和阶级的限制,谁能说自己不是主观的呢?

--------------------------------------------------------------------------------

--  作者:mskwbw
--  发布时间:2004-9-11 0:00:06

--  
皇帝在中国是个发霉腐烂的词,不要提了。
--------------------------------------------------------------------------------

--  作者:dingzhai423
--  发布时间:2004-9-18 14:10:59

--  
研究历史本身就是发霉腐烂的事情,如果有这样的态度,我们还研究他们干什么呢?
--------------------------------------------------------------------------------

--  作者:xcg17
--  发布时间:2004-9-19 16:41:26

--  

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之后再平是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

--  作者:dingzhai423
--  发布时间:2004-9-21 12:23:10

--  

是不是自己的观点啊,还是从其他地方找的现成的东西!

--------------------------------------------------------------------------------

--  作者:xcg17
--  发布时间:2004-9-21 19:45:43

--  

“杨度悼袁公”,兄弟认为研究历史应该从事实、史料出发,决不能人云亦云,

兄弟非常认同中国文化的特殊性。

--------------------------------------------------------------------------------

--  作者:nkisland
--  发布时间:2004-9-22 17:53:22

--  

其实每种知识都是“地方性”的,所以现在很多历史学者开始置疑“中国”这样概念是否可以作为解释中国历史的“天经地义”的合法性框架。

从这种争论中就可以看出,百年来的中国史学一直陷于史料派与史观派间的争执,而且二者的关系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好像史料派占据了上风,胡适的“问题论”也被重新提及。那三十年后呢?

这是一种误区,尤其受近代西方科学主义的影响甚深,将历史学称为“历史科学”,马克思更提出历史学是唯一的科学(大意如此)的论断。所以,无论史料派和史观派有多么大的分歧,但承认历史的科学性方面是绝对一致的。他们反而忘记了中西方历史学诞生2000多年(最保守的估计)的过程中,艺术性才是历史学的生命。历史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而且这种方式是“地方性”的,争奇斗艳,不绝如缕。这不是靠一个完整、精确的理论体系可以网络的。

所以,超越为科学马首是瞻的态度是十分必要的。就像史学前辈所言之“理解之同情”是无法用现代的科学语言去解释的。即使解释了,其精华也就从语言的表面被剥落了。

--------------------------------------------------------------------------------

--  作者:xcg17
--  发布时间:2004-9-23 20:13:36

--  

我觉的你说的是对的,兄弟对历史研究方法有一点浅薄之见

    其实本来无所谓史料与史观,历史研究方法侧重不同而已,但有一种倾向必须反对,比如研究一个事件,研究之前,某些人动不动就以什摸什摸理论为指导,往往先在头脑中给此事件定个性,然后再去搜索能证明他理论正确性的史料,而对于其他史实则只字不提,最后他得出得出结论-----看!历史证明我观点正确。这是如此的荒谬可笑,历史是建立在对大量史实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决不是建立在以什摸什摸主义为指导的基础之上的!如果那样的话,只能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历史,而看到的只能是片面的、歪曲的历史。

--------------------------------------------------------------------------------

--  作者:dingzhai423
--  发布时间:2004-9-24 10:02:18

--  
两位兄台说得都不错,给小弟很多启示,其实历史本身就是有其客观性和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对待同样的史实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关键看是不是自己能够作出一个理想的解释来。
地板
 楼主| lishi 发表于 06-3-12 17:10:46 | 只看该作者
--  作者:dingzhai423
--  发布时间:2004-10-5 12:32:38

--  

一地鸡毛!

--------------------------------------------------------------------------------

--  作者:basita
--  发布时间:2004-10-5 12:39:29

--  

观点是非对错很难说的。其实最重要的是以史为据,自圆其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5 12:42:23编辑过]

--------------------------------------------------------------------------------

--  作者:午夜凡神
--  发布时间:2004-10-7 19:41:00

--  
看了各位的言说,我是大有收获啊,当然也更自卑了,偶也晓得学历史不仅要了解明白史实,更重要的是还要会用史实及史论,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能更好的表达出来,的确是难啊,我真的非常佩服各位仁兄,希望能多多指导我怎么学习历史,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我也喜欢探讨一些历史问题,但限于水平,一般只是听听看看,
--------------------------------------------------------------------------------

--  作者:nkisland
--  发布时间:2004-10-8 18:03:59

--  
很高兴和大家相对深入地讨论问题,拓展我们的历史“智识”。
--------------------------------------------------------------------------------

--  作者:dingzhai423
--  发布时间:2004-11-11 10:04:33

--  

好久不来了,大家都筹备的怎么样了?

--------------------------------------------------------------------------------

--  作者:acmango
--  发布时间:2004-11-11 20:39:17

--  

在下认为中国如果经过一个君主立宪向现代民主的阶段还是好的。

--------------------------------------------------------------------------------

--  作者:nkisland
--  发布时间:2004-11-13 11:58:08

--  

历史已经给最后一个王朝足够多的时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袁世凯称帝后的狼狈,正说明中国人民(各阶层)对君主已经失去了耐心(而不局限对满族皇朝的厌恶)。20世纪中国历史的曲折发展的原因很复杂,有关革命还是改良的争论也浮沉多次,而这些问题的探索已经没有皇帝存在的空间了。

还是一开始的观点,君主立宪政体的本质在立宪和立宪之后的实施,而不是皇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13 11:59:50编辑过]

--------------------------------------------------------------------------------

--  作者:dingzhai423
--  发布时间:2004-11-27 2:17:54

--  

非常感谢nkisland 对这个话题一贯的支持!

我认同现在已经没有皇帝存在的空间了。

任何时候事实都是最好的证明。

但这并不意味着君主立宪制不是适合我们的。

历史有很多偶然性

为什么我们选择了现在的模式

受制于更多不容假设的事实

我们也许对历史,对学术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而不是一味死守老马的观点

他的历史观是片面的

--------------------------------------------------------------------------------

--  作者:jianyang
--  发布时间:2004-11-28 21:20:33

--  
也许当年曾国藩拥兵将清廷取而代之后,曾纪泽会成为中国第一个立宪君主也说不定
--------------------------------------------------------------------------------

--  作者:xcg17
--  发布时间:2004-11-28 23:14:36

--  

君主并不一定代表专制,就像保守不代表落后一样,

我们确实也需要民主,但民主必须以中华固有文化引申,

民主要适合我们的国民性,或许我们能找到民主与国情和文化的最佳结合点,

或许有一天会成功。
5#
 楼主| lishi 发表于 06-3-12 17:10:59 | 只看该作者
--  作者:caiyinghui
--  发布时间:2004-11-29 14:32:30

--  

其实这是一个综合复杂的问题,不仅仅从历史角度考虑,还有行政学以及政治学的东西,其实我觉得中国实行君主立宪根本不现实,因为中国的封建思想比较严重,中国人善于进行的是集权人治,即使虚位的君主,也会使其变成实位或者干脆废掉。

如果提倡君主立宪,那我看还不如三权分立,多一些监督方面的制衡,在发展的大方向上协调一致,在 行为上加强监督以及自律,这样或许会更好。

不知对否?谢谢

--------------------------------------------------------------------------------

--  作者:dingzhai423
--  发布时间:2004-11-30 17:01:27

--  
三权分立真的不错!可是具体怎么实施,想过吗?中国是实行英国式的政体还是美国式的。想过吗?能说出点有建设性的建议吗?
--------------------------------------------------------------------------------

--  作者:caiyinghui
--  发布时间:2004-12-4 13:08:10

--  

我个人认为美国的三权分立比较好,监督更加完善。

上过不少历史的选修课,发现在历史文化悠久的地方,更容易受以往文化的束缚,有种历史振荡的说法,也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道理。美国是第一个按照洛克,卢梭及孟德斯鸠等当时欧洲最先进的思想立国的,受传统思维影响比较少,所以美国的立国宗旨就是共和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比其他国家先进了一步。再者,美国的监督机制比较完善,可以说,每一种权力几乎都有另一种力量的制约,这就形成了美国国家政策的稳妥,很少出错误,尽管会有方向的倾斜,但发展的宗旨不变,这也从本质上加强了法制建设。行政的扩张,有立法与司法的限制以保证社会公平,这也是一种优点。/

暂时只想这么多了,请指点

--------------------------------------------------------------------------------

--  作者:阿根廷
--  发布时间:2004-12-4 13:33:37

--  
中国最应该实行多党政治制度
--------------------------------------------------------------------------------

--  作者:nkisland
--  发布时间:2004-12-4 18:03:54

--  

准确地说,美国的政治应该称为“三权制衡”(balance of power),可以从两个框架去理解,一是联邦政府内行政分支、立法分支和司法分支的制衡;一是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制衡,可以概括为“共和主义”和“联邦主义”两个传统。美国政体另一个瞩目的特点就是其宪法历久弥新,成为维系美国发展的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政治框架的建立是受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的政治思潮和殖民地经验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北美殖民地的政治实践对制宪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可以说这一政治制度是纯粹的“美国料理”,与欧洲的政治框架,尤其是大陆型国家有着很大的区别。

推荐对美国政治体制有着不错论述的几本书(仅限中文),希望对大家理解美国政治制度有所裨益。

《潘恩选集》、《联邦党人文集》、《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

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政史》(副题大概如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林达的“美国三部曲”《我也有一个梦想》、《在历史深处思考》、《总统是靠不住的》,三联书店。

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4 18:07:35编辑过]

--------------------------------------------------------------------------------

--  作者:asterangel
--  发布时间:2004-12-7 0:30:43

--  
现代国家政治体制的根本之以既是三权分立,提请各位注意,在现在的中国之所以不是三权分立的,是应为出于中国国情需要!中国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是由人大产生的,要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同时保证了共产党的权利地位。从原则和理论上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民主体现的最佳方式,也是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理论上最能体现效率之处。至于现在种种实际上的不足之处,不足以为三权分立一题所道,这里讲的是理论。如果人大体制有不足之处,首先要改革的人大代表的选举机制,再者是如何发挥政协的监督作用和共产党党内的科学管理和自我约束和监察。
--------------------------------------------------------------------------------

--  作者:asterangel
--  发布时间:2004-12-7 0:47:02

--  

对于中国实行多党制是不足取的,历史上中国始终是一个战事频仍的国家,有西方学者统计中国是世界上战争最频繁的国家(当然,因为中国历史悠久和地域广袤是一个左右以上结论先决条件,所以其结论科学性又带商榷)。由于地区差异较大,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多党制不会产生权力集团之间的制约平衡,相反,很有可能引发中央权利分散和中央政治的混乱,同时,也有可能造成地方割据。

大家学历史的都知道合纵连横,这个在中国人政治意识中是个先天拥有的权术手段,一旦实行多党制,各党相互联结,或合众弱以攻强,或依附一强以攻弱是其必然,势必引起各个实力集团之间的攻击,到时候,就会全国性的大动乱。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进行全国的统治,中国必然引起国家的纷乱割据。

看看台湾的现状就很能体现在中国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多党制是不可取得!

更何况,共产党好啊~~~

大家受党教育这么多年,应该深有体会吧,厚厚~~~


--------------------------------------------------------------------------------

--  作者:asterangel
--  发布时间:2004-12-7 1:01:53

--  

另外么,君主立宪在中国好像也竟是没有什么必要了。君主立宪是保留君主实在君主权利受宪法制约的前提之下的,那么这个君主最单纯意义上的国家元首,他的实际作用何在?与君主立宪相应而生一般而言,首先要有议会民主,一旦议会通过议案,君主几乎不可能对之否决阿。退一步说,如果君主又对议案任意封驳的权利,那么这就是君主集权制;如果君主对议案有一定程度上的封驳权,那我们可以参照美国的总统制了——我的意思是说,然一个世袭的国家元首,行使高度的国家权利,而世袭本身作为一种绝对不民主的制度,其国家权力行使的科学性何在???

再问一句,开个玩笑但很现实的话,中国要君主立宪了,谁来当这个皇帝阿?谁认这个皇帝呢!哈哈

我的本专业是国际贸易,考浙大中国古代史,家庭世代为商,说出来的话不免势利粗俗,请指教批评


--------------------------------------------------------------------------------

--  作者:绝情谷仙人
--  发布时间:2004-12-7 10:00:13

--  

以下是引用dingzhai423在2004-8-10 21:04:35的发言:


我一直都有一个想法:就是如果中国能够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话,是否能够符合中国的国情?

依我的理解,在中国这样封建制度延续几千年的国家,封建意识深入人心,如果能有一个缓冲的话,也许会更好一点,只可惜最后的朝代赶上了满清,满族自然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可毕竟是一个少数民族,如果是朱明的话,或许中国就能够实行君主立宪制了,也许我们能够过渡的更加完善。

当然,在如今太平盛世,这只是一个假设,希望诸君能有更精辟的见解,在此抛砖引玉了!!!

我觉得那是完全行不通的,即使换成汉族人统治中国,在19世纪那个时代里,也会像满清反动统治阶级那样卖国求荣的,在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景况下,实行君主立宪制是行不通的。



--------------------------------------------------------------------------------

--  作者:dingzhai423
--  发布时间:2004-12-9 7:56:50

--  

其实话题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不过绝情谷仙人的态度值得商榷!

好象在臆断,而不是在讨论历史。

能不能说出理由来让大家讨论!
6#
 楼主| lishi 发表于 06-3-12 17:11:11 | 只看该作者
--  作者:绝情谷仙人
--  发布时间:2004-12-20 13:12:25

--  

当一个落后于世界历史潮流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结果又怎样呢???

新政,预备立宪----,都还不是以失败退场。

在半殖民地封建的社会中国的君主没有多少君权神授的意味,封建思想如此浓厚,实行少数人的民主有点不现实,封建军阀分裂割据外受列强欺侮其困难是难以估计的,列强是不会坐视不管中国有一丝站起来的希望的。

君主立宪必须首先要设立宪法,中国没有法制的观念,要使人们有那种观念得普及法律,现在我们国家实现了完全的依法治国吗???

这一届政府从学习与切实贯彻宪法做起更是说明实现我们国家的依法治国得花大力气,任何依靠强权违反中国国情的政治构想都永远是行不通与短命的。

--------------------------------------------------------------------------------

--  作者:dingzhai423
--  发布时间:2005-1-2 16:48:17

--  
没有出现的事物未必不可行,阁下以古非今,以今非古的言论让我惊叹,却不敢苟同,任何想法都不能只凭意气和猜测的!
--------------------------------------------------------------------------------

--  作者:追梦1218
--  发布时间:2005-1-4 12:31:50

--  
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君主立宪的实质在于“立宪”,立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中国长期存在着皇权至上的观念,实现立宪,无疑是对皇权的一种限制,对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利的一种否定,因而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

--  作者:绝情谷仙人
--  发布时间:2005-1-8 13:11:54

--  

以下是引用dingzhai423在2005-1-2 16:48:17的发言:
没有出现的事物未必不可行,阁下以古非今,以今非古的言论让我惊叹,却不敢苟同,任何想法都不能只凭意气和猜测的!

我觉得在中国不能够实行君主专制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中国人没有先赋等级的观念



--------------------------------------------------------------------------------

--  作者:dingzhai423
--  发布时间:2005-3-17 15:36:17

--  

不敢苟同!中国人的人性问题是个大问题,不是简单地说有什么观念没有什么观念就可以解决的,而是要分析中国的更多的社会与人文的东西!

--------------------------------------------------------------------------------

--  作者:光之幻想
--  发布时间:2005-3-17 15:43:11

--  
除非存在一位非凡的天才领导者。。
--------------------------------------------------------------------------------

--  作者:回首网事
--  发布时间:2005-3-18 12:56:14

--  
梁启超说过,中国不适宜民主共和,封建专制不如君主立宪,君主立宪不如开明专制,所以中国实行开明专制较民主共和更加适宜,其实梁公说的对,如今的共和国腐败透顶,贫富分化越来越加剧,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如果中国改行开明专制应较民主共和更适宜!
--------------------------------------------------------------------------------

--  作者:dingzhai423
--  发布时间:2006-3-3 20:09:28

--  
假设毕竟只是假设,历史毕竟是向前面走的,无论是否有反复,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更好地发展,我们的人民能够在一个框架内有更多的权利和权力。
7#
lryx2008 发表于 10-3-16 23:15:24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8 16:08 , Processed in 0.136823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