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术资料] 书评:毕淑敏《女心理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minniemouse 发表于 08-8-30 09:4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下是武志红对毕淑敏《女心理师》所作的评论:

启迪性:4.0分
易读性:5.0分
趣味性:5.0分
推荐度:4.5分



推荐理由:
   
   读过无数小说,也听过无数真实的故事。比较这两者后,我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现实总比小说更离奇。
    这个结论,也可以用到毕淑敏新出的小说《女心理师》上。
    仅从情节上而言,小说作者可以凭借其想象力,虚构出现实生活中所不曾存在过的离奇来。然而,从人性上而言,小说里的离奇永远超不过真实故事中人性的离奇。
    由此,尽管《女心理师》的故事情节堪称离奇,但我却很少感到惊奇,因为我已知道,总有比这更离奇的,而这一切离奇都是合理的。
    毕淑敏在这部小说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优雅的老太太得了癌症,即将不久于人世,但她临死前最牵挂的,不是已逝的老伴儿,不是孩子们,也不是什么神秘的秘密,而是101个洋娃娃。
    这个“有一点像伊丽莎白女王”的老太太做了一辈子的女强人,安排过许许多多人的命运,但她却不知该如何安排这101个布娃娃的命运,是留给自己的儿女呢,还是捐到幼儿园去,或者和她的尸身一道火化……
    这是一个鬼魅的故事,这鬼魅袭击了小说的主人公、女心理师贺顿,当听到那101个洋娃娃时,她被吓着了;当听到老太太说“把这101个洋娃娃和我的尸身一道火化”时,她更是被震骇了。
    年轻的女心理师的惊骇是有道理的,因为这的确是一个可怕的故事。贺顿让老太太想一想,这101个洋娃娃究竟有什么象征意义,而老太太经过反思,也终于明白了它们的意义。
    原来,每一个洋娃娃都代表着一个人,一个曾被她迫害过的人。文革时,她共迫害过101个人,她意识上从未计算过自己究竟害过多少人,但潜意识上替她计算过了——你曾经害过101个人,并指引她得到这101个布娃娃,爱它们胜于一切,仿佛这样就可以赎罪了。
    这是贺顿听到的“最不可思议”的故事。
    无独有偶,《心理月刊》杂志刊登过一个类似的真实的故事:一个法官离职做了艺术家,他的家中摆着14个“尸体”,他忍不住这样做,但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后来,他明白了,他曾见证14个犯人被执行死刑,他们向他递过哀求的眼神,他也认为他们罪不当死,然而他无法阻止死刑的发生。后来,他以为这些眼神自己已忽略,已忘记,但家中的这14具“尸体”表明,他的灵魂为此不安,并为此而忏悔。
    女心理师贺顿还听到了许多匪夷所思的故事,这些故事的离奇性,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


    然而,仿佛毕淑敏觉得这样还不够,她还给这些匪夷所思的故事的倾听者贺顿安排了一个离奇的人生:
    先是一个悲惨的童年,父亲早逝,母亲给她找了一个继父,她被继父多次强奸。
    接着,母亲去世,继父横死,贺顿(原名绛香)做过一段时间的保姆,专门照顾一个传奇的、姓贺的老太太,并在贺家学会了做许多优雅之事,这是贺顿获得拯救的一个关键点,贺顿的名字也是贺老太太所赐。贺老太太去世后,她再度颠沛流离,在养老院做过“临终关怀”护工,卖过害人的化妆品,偶然读了心理师的课程,并在一家电台做过一段时间的主持人。
    取得心理师的资格后,贺顿渴望开一个心理诊所,但她什么都没有,于是用婚姻换取了开诊所的房子,用性换取了10万元的借款,最后得偿夙愿,拥有了自己的心理诊所,取名“佛德”。
    在这个诊所里,贺顿的心灵吸收了太多故事,每吸收一个人的故事就好像自己活过了一遍一样。于是,她感觉自己尽管只有20多岁,但却“好像已经三千岁了……像一个老妖”。
    即便这样的经历,毕淑敏仍不满足,还给贺顿的故事又加了一个离奇:她的督导老师姬铭骢,用发生性关系的方式,找到了贺顿“上半身热、下半身冷”的秘密——她的继父强奸她的时候,用了清凉油做润滑剂。
    咨询室听到的离奇的故事,加上贺顿离奇的人生,再加上督导老师的非法手段,再加上贺顿的丈夫、婆婆和生意伙伴的离奇故事,又加上了倒叙和插叙的手法……这一切让《心理师》这本书充满令人眩晕的离奇。


    只是,我想,一切都是离奇,反而损害了这本书,令它在展示人性的复杂性时力有不逮。
    法国一个哲学家曾称:任何一个人的人生,如果你往下看,都会看到一个深渊。
    所以,写人性的高手,是不会刻意用离奇的情节去展示人性的离奇的,他们反而会用看似平淡的笔触、看似平淡的故事,写出人性的令人战栗之处。
    由此,可以说,这是一本不错的小说,但远称不上卓越。

    小说中展示的咨询过程,很多学院派出身的咨询师估计会挑贺顿的刺,但我认为不错。和许多咨询师一样,贺顿犯过一些错误,但每个咨询师都是在错误中不断获得成长的,而且小说所描写的心理咨询过程,不乏精彩之处。并且,我有时也的确觉得,贺顿宛如一个活了三千岁的老妖,对人性有着非凡的洞察。
    但这也恰恰是这本书的一个问题所在。作为一个心理师,贺顿很年轻,而且没有文化,给读者的印象是,她仅仅读了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课程,获得了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证,就可以开一个诊所,而且还做得相当不错。
    这给了许多人一种错觉: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师,门槛很低,而且过程很迅速,毕竟贺顿是用了相当短的时间就做到这一点的,而她的起点还那么低。
    然而,就我所了解的,这在国内几乎是不可能的。国内的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考试的门槛很低,仅仅读这样的课程,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毕淑敏在书中所描绘的这种境界的。
    我想,这是一种错位。真正像一个活了三千岁的老妖的,不是仅仅20多岁的贺顿,而是已55岁、拥有丰富的人生体验、读了无数书并写了许多文学作品的毕淑敏,她是将自己的心智,按在贺顿身上。
    假若你看了这本小说,心中涌动起一种激情:贺顿是我的榜样,我要像她一样努力。
    这是可以的,我鼓励你这么做。只是,我要提醒一下,贺顿的闪电速度,可能是现实中不存在的。


[ 本帖最后由 minniemouse 于 2008-8-30 09:46 编辑 ]
沙发
天冬氨酸 发表于 08-8-30 16:22:03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在中关村图书大厦见到过,翻看了一部分呢
板凳
shanshanclover 发表于 08-9-5 11:34:25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上下册两本都看了!真是有一种离奇的感觉!贺顿内心太成熟了,不像是她那个年龄段的人!不过我想做心理师应该就是如此吧,听着听着别人的故事,就把自己给听老了!为此我有些害怕……
地板
ffish 发表于 08-9-11 19:59:15 | 只看该作者
还没看过,不知道人。
5#
周燕 发表于 08-10-18 18:31:26 | 只看该作者
我看了这本书,感觉和复杂....说不清一样
6#
baterhero 发表于 08-11-18 12:46:41 | 只看该作者

毕老师得东西很不错得

专业性与文学性兼得
7#
歇歇吧 发表于 08-12-8 18:15:22 | 只看该作者
看过她写的《性别按钮》,感觉老师很善良啊
8#
曾家大格格 发表于 08-12-11 18:58:04 | 只看该作者
我看过,在俺男朋友那看到的这本书,里面故事离奇,有的我感觉很恐怖
9#
一盏心灯q 发表于 09-2-4 11:22:26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一部,让我浑身发冷。
10#
lovemiffy 发表于 09-2-19 11:40:02 | 只看该作者
我难以抑制的想表达一下对这本书的鄙视之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6-16 12:52 , Processed in 0.09140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