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模式
| 供给方
| 形成原
因/条件
| 分类
| 特点
| 营销
策略
| 举例
|
独家垄断市场
| 一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一种产品只有一个销售者或生产者,没有或基本没有替代者
| 当一家企业独自拥有制造某种产品的全部或绝大部分原料或材料时,该企业的市场也是独家垄断市场
| ①完全政府垄断;②完全私人垄断(专营权或专利权、拥有制造某种产品的全部或绝大部分原料或材料、通过确立极高的声誉而占据垄断地位)
| 不存在竞争或基本不存在竞争;法律限制和政府干预通常会多一些
| 如何在合理的价格水平上尽可能保质保量地满足市场消费需求
| 公用事业企业,如邮政业务、电力公司、铁路运输业务
|
寡头垄断市场
| 少数几家大企业控制了绝大部分的产量和销量,剩下的一小部分由众多小企业分享
| 资源的有限性、技术的先进性、资本规模的集聚以及规模经济效益所形成的排他性
| ①纯粹寡头行业,厂商生产的是无差别产品;②差别寡头行业,厂商生产有差别产品。
| ①控制市场的几家大企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营销策略相互影响;②几家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表现为非价格竞争,注重企业形象;③新企业加入十分困难。
|
| 大宗商品,如汽车、飞机、电视机、电冰箱、计算机等
|
垄断性竞争市场
| 许多企业生产和销售同一种产品,产量或销量只占总需求的一小部分
| ①市场中具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②消费者具有明确的偏好;③可自由进入。
|
| ①产品替代性很大,因而竞争激烈;②企业对价格控制力弱,进出该行业容易;③竞争也就主要表现为非价格竞争
| 重视产品特色及广告宣传、人员推销等促销工作
| 小宗商品如食品、服装、百货、化妆品、日用杂品、餐馆、理发店等
|
完全竞争市场
| 一个行业中有众多的独立生产者,都以相同的方式向市场提供同类的、标准化的产品
| ①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影响市场价格;②产品同质性大;③生产者不受社会力量制约进出;④市场交易活动自由公开。
|
| ①产品几乎完全相同;②每个生产者只供应市场需求量的很小一部分,都不能控制市场;③可以毫无障碍地自由进退这一行业;④竞争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
| 一般不采用非价格竞争,广告宣传并不重要
| 粮食、棉花、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市场
|
经营观
| 时间
| 前提/条件
| 指导思想
| 口号
| 生产和市场营销方法
|
生产观念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卖方市场
产品供不应求
大批量、少品种、低成本、的生产
| 以改进、增加生产为中心
| “我们生产什么,就卖什么”
| 组织所有资源、集中一切力量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销售效率,很少或不必考虑需求,没有市场调研活动
|
产品观念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产品供给不太紧缺或稍有宽裕的情况
| 消费者或用户倾向于物美价廉的产品,“酒香不怕巷子深”企业生产注意提高产品质量,顾客就会自动找上门来,因而无须推销活动
| “以质取胜”、“以廉取胜”
| 考虑到了消费者或用户对产品质量、性能、特色和价格方面的愿望
|
推销观念
| 20世纪30—40年代
| 在产品供给稍有宽裕并向买方市场转化的过程中,在产品不为消费者或用户所了解、所熟悉的情况下
| 只要企业努力推销什么产品,消费者或用户就会更多地购买什么产品
| “我卖什么,就设法让人们买什么”
| 运用推销术和广告术,向现实买主和潜在买主大肆兜售产品,以期压倒竞争者,提高市场占有率,取得较为丰厚的利润
|
市场营销观念
| 二战后
| 买方市场
| 消费者或用户需要什么产品,企业就应当生产、销售什么产品
| “顾客至上”,“哪里有消费者的需要,哪里就有我们的机会”
| 重视市场调研,不断发现尚未得到满足的市场需求,并集中一切资源和力量满足,从而不断扩大市场销售,长久地获取利润
|
社会营销观念
| 20世纪70年代
| 环境恶化、人口增长、通胀严重、服务落后的社会背景下
| 企业提供的产品,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望,而且要符合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企业要关心与增进社会福利,营销要有利于并促进持续发展
|
| 企业要将利润、消费需要、社会利益三个方面统一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