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4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4:3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2353.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编委
目录
第一篇 总 论
 第1章 管理与管理学
  1.1 课后习题详解
  1.2 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2.1 课后习题详解
  2.2 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3.1 课后习题详解
  3.2 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
  4.1 课后习题详解
  4.2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篇 管理前提与本质
 第5章 管理伦理
  5.1 课后习题详解
  5.2 考研真题详解
 第6章 组织文化
  6.1 课后习题详解
  6.2 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 管理信息
  7.1 课后习题详解
  7.2 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 管理决策
  8.1 课后习题详解
  8.2 考研真题详解
第三篇 计 划
 第9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9.1 课后习题详解
  9.2 考研真题详解
 第10章 战略性计划
  10.1 课后习题详解
  10.2 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 企业资源计划
  11.1 课后习题详解
  11.2 考研真题详解
 第12章 计划的实施
  12.1 课后习题详解
  12.2 考研真题详解
第四篇 组 织
 第13章 组织设计
  13.1 课后习题详解
  13.2 考研真题详解
 第14章 人员配备
  14.1 课后习题详解
  14.2 考研真题详解
 第15章 组织力量的整合
  15.1 课后习题详解
  15.2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五篇 领 导
 第16章 领导与领导者
  16.1 课后习题详解
  16.2 考研真题详解
 第17章 激 励
  17.1 课后习题详解
  17.2 考研真题详解
 第18章 沟 通
  18.1 课后习题详解
  18.2 考研真题详解
第六篇 控 制
 第19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19.1 课后习题详解
  19.2 考研真题详解
 第20章 控制方法
  20.1 课后习题详解
  20.2 考研真题详解
第七篇 创 新
 第21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21.1 课后习题详解
  21.2 考研真题详解
 第22章 企业技术创新
  22.1 课后习题详解
  22.2 考研真题详解
 第23章 企业组织创新
  23.1 课后习题详解
  23.2 考研真题详解
                                                                                                                                                                                                    内容简介                                                                                            


??大学管理类教材丛书《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管理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周三多主编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配套辅导资料: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4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
??本书是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教材的配套电子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管理学相关资料对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2)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点知识。为了强化读者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管理学考研真题,这些高校均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参考书目。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同时精选了大量现实案例并进行了分析。
??(3)最新补充内容,可免费升级获得。本书后期会进行修订完善,对于最新修订完善的内容,均可以免费升级获得。
??圣才学习网│管理类(www.100xuexi.com)提供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等管理类经典教材辅导方案【网授精讲班、多媒体电子书、多媒体题库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周三多主编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管理学的师生参考。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篇 总 论
第1章 管理与管理学
1.1 课后习题详解
一、案例:百年老院的现代管理启蒙
思考题:
1.结合案例说明你对管理及管理职能的理解。
答: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医院以前的管理不够专业化,管理力量薄弱,因此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与我国的国情有关。但是国家要发展,企业要发展,其必然的结果就是管理越来越受重视,并向专业的纵深方向发展。专业化的管理就要通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能够体现管理职能的协调活动,实现组织的目的。管理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总体战略的目标,对同仁医院来说,需要引进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启动品牌战略以及人事制度改革,有效扩大潜在的医疗目标市场,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2)引进MBA,成立MBA办公室,研究医院的经营模式、管理制度是一个创新,但是如何组织这个机构,使之协调的运转起来,通过对MBA的有效的领导调控,以督促其研究出适合医院的管理之道,使之充分的发挥作用,实现医院的最初目标,是决定这次目标实现的保证和依托。
(3)专业化的管理细分到社会每个不同组织,而研发出的经营模式也只能通过反复试实施,通过新的组织与调控才能看出其成效,只有反复的验证才能找出最适合该组织的管理模式。之后通过有效的领导调控,才能实现医院“有效扩大潜在的医疗市场,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战略目标。
同仁医院的管理过程充分体现了专业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的五大职能的重要性和意义。
2.同仁为什么要引进如此多MBA?你认为MBA们能否胜任医院的管理工作?
答:(1)同仁引进如此多MBA的原因:
引进如此多的MBA,因为医院要改革管理模式,引进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战略、营销观念、利润观念、质量控制、人事改革等等。这些都不是一个MBA所能完成的。MBA也有其专攻的方向,这项浩大的管理制度的改革工程,每一个方面都需要专业的人员来组织和配合,需要综合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
(2)我认为,MBA能否胜任这项工作,需要时间去验证。他们有好的思想,有全新的理念,但是变革的开展毕竟要遇到较多的阻力,能否克服这些阻力是MBA改革成功的关键。改革的初始阶段是比较困难的,首先,因为他们背景各异,并且绝大多数没有医科背景;其次,“空降兵”对组织的背景和文化在工作刚开始的一段时期很难有深入的了解,作为改革的领导者,他们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被人们认可和接受。这是一群对医院的管理模式几乎从未涉及MBA。他们在3个月对医院的了解认识后,可能对医院的经营模式、管理制度提出新的意见,制作出新的企业化管理方式,但是领导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反复的试验,组织,协调新的制度与老员工、旧模式之间的冲突。不断在创新、尝试中积累经验,完善管理。领导者还须增强医院间管理方式方法的交流,多派MBA到其他同行处考察、学习。这都属于领导的组织与决策,也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如同案例中说的,靠几个MBA解决医院管理现状是不现实的,这需要不断的探索、积累、创新,虽然时间漫长了一点,但都会在改革的道路上走下去,最终实现目标。
二、复习思考题
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答:自古至今,人类的经济、政治、军事、宗教及其他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1)目的性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经过大脑思考,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理想,他们不仅为自己的预期目的和理想去奋斗,并且还往往需要与其他人进行共同的努力。甚至可以说,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渐进化的。
(2)依存性
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人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去取得必需的资源,必须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劳动为自己或他人提供需要的产品和劳务。人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个体,从远古开始,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形成了部落。后来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发展为许多集团、民族和国家,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组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之间进行着愈来愈细的社会分工。同时人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尽管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各个集团、阶级、民族、国家之间经常充满着矛盾、冲突和斗争,但始终没有改变人类必须相互依存的特点,并且使经济、政治、军事、宗教等各种社会组织日益严密和完善。
(3)知识性
人类活动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能从自己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包括各种科学理论、原理、方法和技艺。科学技术愈发达,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愈专门化,这就进一步强化了人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必要性。从另一方面看,尽管每个人掌握的知识千差万别,但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知识,来认识世界和决定自己的行为。因而,就有可能使人们能够逐步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客观规律,包括处理人和自然及人和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规律。随着人类知识的逐步积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使人类社会的各种管理组织、制度和方法也日趋完善,人们终于有能力为达到各种目的而发展、建立起各种强大的社会组织。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2)管理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五点:
①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世界上既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
②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就是使个人的努力与集体的预期目标相一致。每一项管理职能、每一次管理决策都要进行协调,都是为了协调。
③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之中。当个人无法实现预期目标时,就要寻求别人的合作,形成各种社会组织,原来个人的预期目标也就必须改变为社会组织全体成员的共同目标。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各成员之间必然会出现意见和行动的不一致,这就使协调成为社会组织必不可少的活动。
④协调的中心是人。在任何组织中都同时存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但人与物的关系最终仍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任何资源的分配也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由于人不仅有物质的需要还有精神的需要,因此,社会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社会制度、人的价值观、人的物质利益、人的精神状态、人的素质、人的信仰,都会对协调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
⑤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计算机的应用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将促进协调活动发生质的飞跃。
3.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1)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
①计划。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包括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一线(或基层)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所谓计划,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②组织。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组织工作正是源自人类对合作的需要。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这就是管理的组织职能。任何社会组织是否具有自适应机制、自组织机制、自激励机制和自约束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组织结构的状态。因此,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
③领导。配备在组织机构各种岗位上的人员,由于在个人目标、需求、偏好、性格、素质、价值观、工作职责和掌握信息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相互合作中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因此就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④控制。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管理者必须及时取得计划执行情况的信息,并将有关信息与计划进行比较,发现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⑤创新。最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经济活动空前活跃,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社会关系也日益复杂,每位管理者每天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如果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就无法应付新形势的挑战,也就无法完成肩负的任务。现在已经到了不创新就无法维持的地步。因此,必须将创新也当作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
(2)管理各基本职能相互关系
各项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如图1-1所示。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图1-1 管理职能循环图
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答: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基本内容主要为:
(1)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①它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如果没有管理,一切生产、交换、分配活动都不可能正常进行,社会劳动过程就要发生混乱和中断,社会文明就不能继续。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
②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就管理职能本身而言,由于社会的进化,人类分工的发展,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专门从事管理职能的人从一般社会劳动过程中分离出来,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全体就业人员中,至少有30%~40%的人专门从事各类管理工作,他们的职能就是协调人们的活动,而不是直接从事物质、服务产品或精神产品的生产。因此管理职能早已成为社会劳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职能。
③管理也是生产力。任何社会、任何企业,其生产力是否发达,都取决于它所拥有的各种经济资源、各种生产要素是否得到有效的利用,取决于从事社会劳动的人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这两者都有赖于管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需要有效的管理,并且也只有通过管理,科学技术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2)管理具有社会属性,它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社会属性具有剥削性质和资本的独裁性。社会主义条件下,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为任何组织任何个人在实行管理时都要从全社会、全体人民的利益出发,并且自觉地让局部的利益服从全局的利益、个人的利益服从集体的利益。任何层次的管理者都应当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而人民则应当真正成为各种社会组织的主人。
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答:(1)根据明茨伯格的企业管理者角色理论,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①人际角色
人际角色直接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基础,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人际角色。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分别是代表个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②信息角色
管理者要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具有足够的信息,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工作。管理者既是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组织内其他工作小组的信息传递渠道。整个组织的人依赖于管理结构和管理者以获取或传递必要的信息,以便完成工作。管理者所扮演的信息角色分别是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
③决策角色
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如果信息不用于组织的决策,这种信息就丧失其应有的价值。管理者负责做出组织的决策,让工作小组按照既定的路线行事,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小组计划的实施。管理者所扮演的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2)有效管理者需要具备的技能有:
①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珲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高层管理较不重要。
②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有时称为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不同小组之间的关系的能力。管理者必须能够理解个人和小组、与个人和小组共事以及同个人和小组处理好关系,以便树立团队精神。管理者作为小组中的一员,其工作能力取决于人际技能。人际技能对于所有层次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③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珲者往往把组织视作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能够准确把握工作单位之间、个人之间和工作单位以及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刻了解组织中任何行动的后果,以及正确行使五种管理职能。很强的概念技能为管理者识别问题的存在、拟订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挑选最好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提供了便利。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
6.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
答:(1)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管理学的关系如图1-2所示。

图1-2 管理学关系图
(2)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管理学和其他许多社会科学一样,其研究方法基本上有三种:第一种是归纳法,第二种是试验法,第三种是演绎法。
①归纳法
归纳法是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或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典型规律入手,进而分析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也称为实证研究。由于管理过程十分复杂,影响管理活动的相关因素极多,并且相互交叉,人们所能观察到的往往只是综合结果,很难把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分解出来,所以大量的管理问题都只能用归纳法进行实证研究。
②试验法
对于管理中的许多问题,特别在微观组织内部,关于生产管理、设备布置、工作程序、操作方法、现场管理、质量管理、营销方法以及工资奖励制度、劳动组织、劳动心理、组织行为、商务谈判等许多问题都可以采用试验法进行研究。即人为地为某一试验创造一定条件,观察其实际试验结果,再与未给予这些条件的对比试验的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外加条件与试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做过多次试验,而且总是得到相同结果,那就可以得出结论,这里存在某种普遍适用的规律性。
试验法可以得到接近真理的结论。但是,管理中也有许多问题,特别是高层的、宏观的管理问题,由于问题的性质特别复杂,影响因素很多,不少因素又是协同作用的,所以很难逐个因素孤立地进行试验。并且此类管理问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特别复杂,要想进行人为的重复也是不可能的。例如投资决策、生产计划、财务计划、人事管理、资源分配等许多问题几乎是不可能进行重复试验的。
③演绎法
对于复杂的管理问题,管理学家可以从某种概念出发,或从某种统计规律出发,也可以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用归纳法找到一般的规律性,并加以简化,形成某种出发点,建立起能反映某种逻辑关系的经济模型(或模式),这种模型与被观察的事物并不完全致,它所反映的是简化了的事实,它完全合乎逻辑的推理。它是从简化了的事实前提推广得来的,所以这种方法称为演绎法。从理论概念出发建立的模型称为解释性模型,例如投入产出模型,企业系统动力学模型等,都是建立在一定理论概念基础之上的。从统计规律出发建立的模型称为经济计量模型,例如柯普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以及建立在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基础上的各种预测模型和决策模型。建立在经济归纳法基础上的模型称为描述性模型,例如现金流量模型、库存储蓄量模型、生产过程中在制品变动量模型等等。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2353.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8 11:27 , Processed in 0.08312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