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卷)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4:5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622.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编委
目录
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
 上 篇
  第一章 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
  第二章 卡尔·马克思
  第三章 埃米尔·涂尔千
  第四章 马克斯·韦伯
  第五章 格澳尔格·齐美尔
 下 篇
  第一章 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理论”
  第二章 新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
  第三章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第四章 安东尼·吉登斯
  第五章 乌尔里希·贝克
  第六章 皮埃尔·布迪厄
  第七章 诺伯特·埃利亚斯
  第八章 米歇尔·福柯
  第九章 让·布希亚
  第十章 齐格蒙特·鲍曼
第二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理论(代码658)考研真题
 2012年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742)考研真题及部分答案
 2011年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732)考研真题
 2013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648)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646)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647)考研真题及部分答案
 2013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工作概论与理论(代码651)考研真题
 2012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工作概论与理论(代码650)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学理论(代码852)考研真题及详解(文法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共用)
 2011年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学理论(代码852)考研真题及详解(文法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共用)
                                                                                                                                                                                                    内容简介                                                                                            


  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卷,杨善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考生复习该教材,我们根据各类考试和考研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配套辅导书(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精选10套名校考研真题,包括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大学等近年的考研真题,并对部分考研真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3)最新补充内容,可免费升级获得。本书后期会进行修订完善,对于最新修订完善的内容,均可以免费升级获得。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杨善华主编的《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社会学专业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四大特色:
1.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下载地址为:http://www.100eshu.com/DigitalLibrary/ajax.aspx?action=Download&id=9622(请复制到浏览器上面打开)。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1万本多媒体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2.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获得最新考试真题,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真题及高清视频。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3.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 独家推出】

4.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http://www.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
上 篇
第一章 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
一、历史的必然与心灵的惶然:作为理念型的民主社会
1.如何面对历史必然趋势
托克维尔并不认为《论美国的民主》首卷介绍的美国政治结构“是民主国家应当建立的惟一的和最好的形式”,而只是民主国家“可以采取的政府形式之一”。而且身份平等这种社会状况似乎普遍的趋势也不一定必然获得同样的政治结果。他只是希望借鉴而不是照搬美国,因为民主的革命既成事实,他要从“经历过这场革命的国家中找出一个使这场革命发展得最完满和最和平的国家,从而辨明革命自然应当产生的结果;如有可能,再探讨能使革命有益于人类的方法”。
2.如何研究现代民主社会
(1)民主社会和贵族社会是托克维尔分析中提取的两个理念型。
(2)托克维尔笔下的民主概念复杂,包括具有公民自由和广泛选举权的代议制度;人民主权的政治形式;中产阶级主导的社会政治制度;下层民众政治;乃至类似于无政府状态的混乱的政治体系等。但托克维尔注重的“民主”主要是现代特有的一种基于身份平等的社会经济状况,并延伸到心理状态。
3.平等激情:民主社会的双刃剑
(1)民主
民主不仅是托克维尔眼前的现实,而且基于普遍的人性和自然权利的民主似乎超越了现代社会特定的历史和习俗,获得永恒而普遍的正义,不断战胜旧制度、旧习俗而蓬勃成长,遂成势不可挡的历史必然。
(2)平等激情
民主的社会状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身份平等,而这绝不仅限于法权意义上的平等。民主国家中平等的最重要内涵和最强大力量就是人心中激发起的平等激情。
(3)平等激情是“一柄双刃剑”
平等也会使人养成一些极具危害的习性。随着等级的消除,“生活的多样性正从人类社会逐渐消失,同样的举止、同样的思想和同样的感情正在进入世界的每个角落。”不仅如此,平等激情可谓“一柄双刃剑”。
放纵对平等的追慕就会走向堕落。民主社会的命运正取决于人们能否以及如何节制和引导平等在人心中激发起的欲望和激情。托克维尔就此将重点转向平等时代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焦虑与嫉妒。
(4)民主时代的怪圈:
“民主制度唤起并怂恿对平等的激情,但却总不能完全使之满足。这种完全的平等总是在人们以为得到的瞬间便从手中溜走;他们因为成功的可能而兴奋,却因为成功的不确定而焦躁;兴奋之后便是沮丧和怨毒。以任何方式超越人们之上的任何东西似乎都是他们欲望的障碍。”
民主社会就此嫉妒心盛行,人们甚至宁要奴役中的平等而不要自由中的不平等。过度膨胀的平等激情由追求人的价值与尊严蜕变为被焦虑和嫉妒驱使,虚幻地追求事实上的相似从而不惜雷同。
4.从不平等的不凡到平等的平庸
(1)面向实际与不能安定是民主时代两个并不矛盾的特征。
(2)从贵族社会到民主社会,个人不再只是种姓等级中的个体成员,身份(或认同)由单一变为多重,由先赋变为后致,增加了社会的活力,也激发了人的欲望和需求。
(3)往昔贵族社会中并不普遍伸张个体价值。而民主社会由普遍平等、相似的个体构成,平等激情笼罩下的人们只相信(以为是)自己的理性和判断。
总之,平等激情席卷之下,贵族时代心智的安宁沉静与欢快跃动变为民主时代心智的沉闷阴郁与躁动不安。这样就出现一个悖论:表面稳定、严格的贵族时代心智造就出多样化的品味、激情和立场,而表面多变、开放的民主时代心智却培养着千篇一律的平庸化商业性格。
二、从个人主义到中央集权:民主、平等与专制的亲和
1.通往奴役之路
(1)民主时代的个人主义
逐渐消抹自由精神追求的民主和平等依然是基于自我利益和情感来构建道德、社会和政治,造就着一种不追求卓越和独特的个体性,这就是作为民主社会基本信念的个人主义。民主时代的个人主义更具危害。
(2)民主和平等失去自由精神的庇护,也就和专制结成隐秘联盟。
(3)在垄断公共事务后,新型专制开始侵占乃至构建私人事务。
(4)平等所助长的专制不仅体现为独裁者或国家专政机关。托克维尔还着力描述了他眼中会在未来愈演愈烈的“多数暴政”。
2.温和的新型专制
(1)喜欢简明彻底
民主国家人民喜欢简明彻底的一般观念,厌恶“复杂的制度”,认为“一个大国由同一模式的公民组成和由一个权力当局领导最好”。而单一的中央权力与绝对的平等相结合,“自然又要产生关于统一的立法的观念”。一种崭新、庞大、具备无上权威的社会范畴逐渐兴起。
(2)新型专制的出现
在民主普及、革命成功、商贸畅达,甚至也可以“文化昌明”的“小康社会”里,一种闭塞心智、败坏灵魂、侵蚀德行的新型专制悄然出现。这种严明而温和的奴役办法外表却相当自由,“甚至可以在人民主权的幌子下建立起来”。
三、在民主实践中维护自由:美国的经验
1.从正确理解的自我利益开始
(1)正确理解的自我利益
托克维尔并不企望清除个人主义,他知道那是民主时代的必然趋势,而是思索如何建立一种能与公共德行形成良性互动的健康的个人主义。这就是他在美国人身上看到的“正确理解的自我利益”原则:公民出于自我利益的考虑而热心公益、参与公务。其适应现代民主社会的特征在于强调德行的有用和正当而非优美和崇高。
(2)公民教育
所谓公民教育,就是掌握政治生活的技艺,培养公民积极合理地运用政治权利参与政治生活,德行可在政治权利的日常运用中逐步养成。公民拥有权利,却不可肆意放纵,自由首先在于学习如何自我管理、合法追求和支配个人利益。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如何运用自由,如何尊重他人的自由,如何自由地合作和服从,才能避免驯服于专制。总之,只有自律并能互敬合作的公民才能组成健全的社会,造就强大的国民。
(3)这样托克维尔就将公民的个体塑造与共和国的集体维存结合起来。
维续共和国、遏制独裁和暴政的重要前提是养成政治权利的观念并能自由地运用。要让民主时代的人们不完全遁入私人生活,关心国家命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参与国家治理。公民精神与政治权利的运用密不可分。
2.从乡镇自治与结社到爱国主义
美国的公民有两个重要途径运用政治权利参与政治:乡镇地方自治和结社。公民精神、爱国主义和德行就是在这些身边之事的磨砺中培育而成。
(1)乡镇精神
①美国政治之所以充满活力却又不至于陷入革命动荡,概源于共和主义的乡镇精神。
②个体在参与中深刻认识到乡镇公共事务不过是个体私人事务的延伸,实现个人利益有赖于繁荣公共福利。
(2)结社
结社也是教导人民运用政治权利、完成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是公民个体联合起来对抗专制、捍卫自由的重要手段。
(3)单纯基于个人利益的爱国主义必定立足不稳。
3.将心灵带回民主
构成美国社会的原则之一是承认个体独立的正当性。但面对传统共同体纽带的失落、个人主义的肆虐与新型专制的滋生,强调民主生活中中间群体的作用是很自然的。
民主时代的民族不仅要维持活跃的日常政治生活,而且要时常以远大的目标和艰难的事业克服自我的狭隘和冷漠,振奋公民精神。托克维尔反驳时人所谓民主时代人过于骄傲的观点,倒是认为平庸的个体应当在共同行动中(特别是战争这样的危急时刻)获得精神提升。
四、旧制度与大革命:以法兰西为鉴
1.重新思考大革命
只有结合研究自由在美国的稳步前进和在法国的艰难征程,才能全面看待自由。要洞察自由的奥秘就必须探究法国的革命和历史。
(1)托克维尔主要是通过比较美、英革命和法国革命的不同说明这一问题。
只有法国最终以建立新世界为目标发动政治、宗教和社会的全面的民主革命。在民主的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双重锻造下,生成深厚的革命传统和旧制度残余力量敌视革命和民主的反动传统,自由因此步履维艰。
①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加剧了民主的一些内在弊病;
②很多法国人疑虑民主的发展将引起革命,希望限制政治权利,从而阻碍了民主和政治自由在法国的成长。而无法通过政治解决问题的民众又会“乞灵于革命传统”,再次陷入动荡;
③法国的革命传统可概括为一种政治病症:排斥政治和政治自由导致人民发动革命解决政治和社会问题,而革命又进一步导致社会对政治和政治自由的恐惧从而为专制奠定基础。
(2)托克维尔对于法国大革命首先是热情肯定的。
(3)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被大革命的外表所迷惑,它的辉煌掩盖了缺陷,激烈掩盖了传承。
(4)大革命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不是要造成并延续政治制度范围内的无政府状态,倒是要“增加公共权威的力量和权利”。
2.旧制度:大革命的漫长缘起
《旧制度与大革命》通过分析法国具体的历史与现实来揭示中央集权如何逐步奠定其行政基础和心理基础。
(1)旧制度
旧制度是中世纪封建制度日渐衰落和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这两种趋势的混合。它“不是指一种社会状况,更是指一种社会状况的危机,不是指旧有的封建社会或贵族社会,而是指已经在多种相互矛盾的准则下陷于分崩离析的这个社会的晚期阶段”。这种社会转型加剧了法国社会基本矛盾,促成大革命爆发。
(2)中央集权的扩张意味着国家的兴起。
(3)旧制度后期法国总体上处于从团体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
(4)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加剧了法国各等级团体分离。
各团体形同路人甚至相互仇视,再也无力组织起来约束政府或援助政府,政府分而治之,自己落得个孤家寡人。法国公民于是完全缺乏“在危机中共同行动、互相支持的精神准备,所以,一场大革命就能在一瞬间彻底推翻这样的社会”。
3.改革举措与文人政治:大革命的爆发
(1)理论与现实的起因
现实中,由于中央集权逐渐侵蚀乃至消除了地方自由,地方不再有独立的政治生活,各地法国人趋于相似。中央集权在立法和行政上推行举国一致,实‰行普遍的规章制度。而在理念上,大革命更有其独特的文学政治起因。
(2)法国缺少政治自由
民主派认为大革命实现了启蒙思想的正义原则,保守派认为大革命出于一帮文人的蛊惑。而托克维尔则融合两种看法,要探讨文学政治这一启蒙思想思维特征及其产生和传播的社会条件——法国缺乏政治自由。
(3)文人政治的缘起
①法国普通民众饱尝旧制度诸多弊端之苦,却看不到医效全面且迅速的良方,极易形成非此即彼的思维。
②贵族和资产者在生活方式上趋于接近。接受共同的启蒙教育和文化,在文化趣味和社会政治思想上共识较多,又都长期不能真正主导公共政治生活,缺乏从政议政经验,因此都成为文学政治的信徒而对其危险毫无所知。
③本应起到牵制作用的各级官员也只精通行政实务而不懂治国方略,无从理解和预见社会潮流的动向及后果,因此也盲目接受时髦的政治言辞。
结果全体法国人都“抛弃了现实社会,沉湎于虚构社会。人们对现实状况毫无兴趣,他们想的是将来可能如何,他们终于在精神上生活在作家建造起来的那个理想国里了”。
“寻求精巧新奇而不是真切实在,图慕有趣的图景而不是切实的宗旨,对优雅的表演和精致的言谈津津乐道,却不考虑戏剧的结局,最后是靠印象而非理智来判断”。 此即托克维尔所谓“政治中的文人精神”。文人政治就此成为大革命的精神源泉。
4.在革命的废墟上
(1)大革命同时攻击政治和宗教信念,想要同时改造个人和国家,试图通盘、永远地改变旧习俗,从而全面动摇道德良心。
(2)托克维尔在1789年的激情行动中找到其最高政治理想。
(3)法国人曾在1789年成功结合了自由的激情和平等的激情,但由于国民政治生活和自由教育的缺失,对自由的热爱终究缺乏根基,而对平等的热爱和对不平等的仇恨在旧制度末期已成冰冻三尺。
最终决定法国历史的是旧制度中长久积淀下的法国社会结构、政治风尚和民情,它们毫不敌视平等,却在新社会中与专制制度达成隐秘契合。
5.从平等与民主中拯救自由
(1)自由、民主、平等
①自由、民主、平等在理念上常常三位一体出现,却并非相辅相成、互促互进。
②自由的好处只有经过很长时间后才会显现,也不容易辨明其来龙去脉,而平等的好处却是立竿见影。
因此民主国家的人民热爱平等以至于狂热,甚至牺牲自由也在所不惜(又有谁当时就意识到了呢?),宁愿承受奴役之下的平等。
③在现代民主国家里,只有结合平等才能实现自由。反之,救治平等产生的恶的惟一有效的办法也就是政治自由。
在民主、平等与专制的隐秘联姻面前,自由显得如此脆弱也如此可贵。无论如何,发展与完善民主的政治制度与民情“是使我们自由的最好手段而且是惟一手段”。
(2)宗教
宗教与结社这两种个人主义解毒剂中托克维尔更强调前者。宗教信仰正是自由主义正义规范的锚锭所系。旧式信仰退位,相对主义上升,由广泛共享的道德与宗教规范支撑的政治上的自我约束就将趋于瓦解。
(3)运用自由
保持自由的技巧可以收获最丰,但学习运用自由也最为艰苦。自由不是别人施舍的恩惠,而是自己争取的成果;不是安享守成的状态,而是持续努力的创造。最糟糕的是去除了旧有的约束而获得了表面的自由,却没有同时养成自由的心智。那些所谓彻底的民众革命与自上而下的政府改革之所以终归失败,关键是缺少人民自己酝酿的自由。
五、两个世界之间:托克维尔的政治生涯与理论生涯
1.通往美国的思想之路
托克维尔很快深涉论争,并从中学会贵族制与民主制、原子化与中央集权这种二元对比的思考模式。
托克维尔尽管深受空论派影响,但最终并未选择英国作为考察对象。英国以往的革命只具有地方性、局部性的意义,法国革命的意义则是世界性、普遍性的,因此今后关键并非法国效法英国,反倒是英国迟早走上法国的路,惟一的问题只在于英国能否避免法国那种狂风暴雨的形式。
2.两卷《论美国的民主》的成功与失落
(1)大辩论的思路
《论美国的民主》开篇即体现大辩论的思路:
这是一场民主社会革命,表明要将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分开,任何有关政治制度的讨论都先要阐述社会变迁。
民主首先是指一种社会类型,而革命是指社会结构方面一系列逐步变迁,绝非仅仅是戏剧性政治事件。
民主的革命指的不是某个王朝的倾覆,而是一种史无前例的社会类型的兴起,基于公民平等的原则而建立。
(2)次卷架构
l835年下半年他已初步拟定次卷构架:民主对于观念与情感之影响。但这样无法容纳风俗与日常生活习性。
年底扩充为三部分:民主对于思想、心灵和习俗之影响。此时他已开始意识到不可能找到纯粹民主类型的经验实例。美国因其诸多前提条件而只是例外,英国则混合贵族制与民主制,法国尚笼罩在革命情结中。
3.议会泥沼中的堂吉诃德
(1)托克维尔在议会中谋求建立独立于左右翼的尊奉自由、德行的伟大政党未能如愿,与他人联合创办《商业报》教化民众,也只勉力维持了短短两个月。思想家的智识才赋并不能助他成为长袖善舞、人情练达的政治家。
(2)思想上的矛盾
“我的头脑被民主的制度所吸引,但我本性上却是贵族的,因为我憎恨暴民,忧惧暴民。在最深层,我衷心热爱的是自由、法治,是对权利的尊重,而不是民主。我讨厌蛊惑教唆,大众的无序行动,讨厌他们粗野暴烈、愚昧无知地干预公共事务……我既不属于革命党,也不属于保守党。不过归根结底,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我与保守党的区别只在于手段而不是目的,而我与革命党的区别既在于手段也在于目的。”
4.在治史中反思治政
(1)新书的写作计划
经过l848年革命及其后一系列事件的洗礼,他在1850年底拟就新书的写作计划:“我将要探讨革命如何铺垫了新的专制,新的帝国如何发展了革命中的专制倾向,延续着尚未结束的法国大革命。
(2)革命研究的计划
托克维尔革命研究的整个计划就在于揭示革命如何延续旧制度,或者说旧制度如何铸造了革命和革命后的现代法国。
(3)《旧制度与大革命》
比《论美国的民主》结构精谨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共分三部。
①从形式和实质两方面考察大革命本质或特征,界定这场事件在法国史乃至世界史上何以如此令人铭记;
②探索大革命的遥远起源——法国之于欧洲的特殊性从何而来,其中前半部(2—7章)讨论行政集权发展趋势,后半部(8—11章)讨论这种现象对社会状况的影响;
③探讨18世纪中叶以来旧制度中革命情绪的由来和大革命的骤然爆发。
六、共和、保守与浪漫:托克维尔的时代与时代精神
1.阅读暧昧的托克维尔
(1)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托克维尔对于自己所处时代的看法,那就是平等的支配地位与日俱增,自由的实践却脆弱得很。
(2)身处两个世界之间
从政的托克维尔以超然的信念见异于流俗的政坛,而治学的托克维尔又以现实的关怀铸就了不朽的史著。身处两个世界之间,他对必然与偶然、大势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体会更深,命运的“即兴演出”背后是不应忽视的历史“大势”,结合两者才能对历史作出恰切的解释。
(3)托克维尔的个人处境、政治立场和治学方法犹如他眼中的时代及其未来一般充满暧昧。这也给后人留下解读和借用的广阔空间。
(4)理解托克维尔
通过详细解读托克维尔同时代人作品来捕捉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精神处境,不失为更好的理解这位屡屡被树为我们同时代人的困境与出路的好办法。而这里所说的同时代人,不仅包括穆勒、柏克、贡斯当、卢梭、孟德斯鸠、基佐等时代相近、问题意识相似的思想家,也包括当时在法国文学生活乃至整个精神生活中深具影响的巴尔扎克、夏多布里昂、大仲马、雨果、拉马丁、缪塞、圣伯夫、乔治-桑、欧仁·苏等作家。
最后,如果我们打算全面深入地理解托克维尔而不拘泥于传统学科设限,就必须记住托克维尔自己曾说,对他影响最深的三位思想家是卢梭、孟德斯鸠,还有——帕斯卡。
2.生活在七月王朝
生活在七月王朝,托克维尔既担心失控的(其实只是机械重复的)工人运动,即福楼拜所谓街垒般的生活,更担心陷入中华帝国似的停滞、官僚和专制的生活。他讥讽重农学派对于中华帝国的赞颂,认为这种亚洲式民主属于“没有幸福的安宁,没有改善的实业,没有力量的稳定,没有公共道德的公共秩序”。而眼下的法国,不也是表面的日常富裕替代受压制的僵化生活,给人们虚假而可怕的满足?
从托克维尔早年的西西里旅行观感即可看到,他在自然面前不是狂喜迷醉,不是天人合一的整全或超脱尘世的释然,而是人生世事的惶惑。
3.工商社会与德性
(1)托克维尔处在新旧两个时代和两种心智之间。
他不像曼德维尔或亚当·斯密那样宣称能从各个追求物质自利的人无指导的行动中得出共同的善,也不像麦迪逊或现代多元论者那样认为通过政府介入实现利益群体之间均衡,即可由追求私利的个人行动达成公共的善。
洛克、休谟、麦迪逊、穆勒等自由主义者认为只要实现利益均衡,就可无需古典共和德性而建成共和制度。对此受法国18世纪共和派思想家影响至深的托克维尔不能接受。
(2)托克维尔常被称作孟德斯鸠的传人。
索莱尔等皆认为他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可以和孟德斯鸠的《罗马盛衰原因论》相提并论;而《论美国的民主》则仿效孟氏的《论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与托克维尔的政治科学都是基于人的实际存在而非诉诸人的自然。
4.现代政治处境下的个体与公民
(1)新政治科学的缘起
古典政治哲学从政制的整全角度审视政治,政治作为城邦之事,包含今天社会科学区分的国家、社会、经济、伦理等领域。但现代社会中国家与社会分离,政治被归为国家之事,而不是整体的政制和国民之事。
政治脱离国民和社会,产生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区分。政治与私人领域的关系丧失了古典意义上的必然性,从而对个人可有可无。托克维尔的新政治科学就是为了应对社会与政治分离而导致专制的危险。
(2)现代民主的弊端
现代民主使人正当地退避到个人生活中,个体权利和利益凸现,淡化甚至掩蔽了公民的身份和必须承担的对共同体和国家的责任。共同的社会和政治生活成为人的自由选择,而非古典政治哲学意义上人性的规定和实现卓越的必经之途。
所以现代民主国家的立法者和治国者首先应当考虑,在维护和发展人民的福利时如何使个体成为公民。
(3)何谓政治
卢梭认为政治就是通过公意抑制人和个体意志的偏私,进而以美德将个体人塑造为属于整体的公民。但托克维尔的立场要谨慎得多。既然民主的正当性首先在于释放人性的自然情感特别是对个人独立和私人生活的热爱,试图取消这些自然情感必然不得人心。
(4)美国式共和主义
美国式共和主义在政治生活中教导公民正确追求利益,让民众在政治权利的运用中学会热爱德行,有效地完成个体与公民的和谐结合,充分展示出现代处境下政治作为教育和启蒙的重要意义与实现途径。
托克维尔视美国人的众多社会生活为巨大的责任学校,如陪审制度、办报自由、结社自由、参与地方政治,以美国为鉴,教育缺乏政治教育和政治实践的法国人民如何逐步建立能够真正维护自由的民主。
5.到自由社会之路
(1)在托克维尔看来,社会要想维持自由,更多的是通过分散权力而不是均衡权力(针对孟德斯鸠),更多是借助风俗尊重个人权利,而不是确立法律保障个人权利(针对洛克和联邦党人)。
(2)决定历史结局的并不是政治意志和法律设计,而是不可遏止的社会流动进程。
(3)要判定一个国家是否自由,洛克或麦迪逊或许会考察其法律、制度;托克维尔则会考察似乎难以捉摸的“品格”、“精神”或“民情”。
前者注重运作机制之有效,后者注重整体面貌之健康;前者追求线条之工整,后者追求色彩之绚烂:或许不能给出量化准确的统计,但能展现质性丰满的风骨。
(4)从孟德斯鸠的“精神”,托克维尔的“民情”,到当代史家的“心态”,其间有以一贯之的脉络。
托克维尔的切入点是集体态度而非个人态度,关注的是典型人群的思想而非精英人物的思想,揭示的是未曾明言的预设而非精致发展的学说,概括的是信念的结构而非具体的内容。而且这种“文化史”始终保持着深层的反讽性。
七、革命传统与升平气象:作为同时代人的托克维尔
1.如履薄冰的自由
(1)民主社会存在两个似乎相反的趋势:
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愈益相似,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愈益封闭。民主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在于承认并维护每一个体的内在差异,不仅强调普遍的权利,而且强调个体独特的探求过程。
(2)托克维尔与启蒙理性和一味追求平等的民主文化保持距离,以拯救文明的最高价值,并在一种民主政制中落实它们,这引得许多论者去探求托克维尔与列奥·施特劳斯之间立场的相似:揭示自由主义与现代性危机之间的关系,培养特定心智习性以贯彻自由教育。
(3)“贵族制”
托克维尔认为民主制缺乏对于理论生活的品味或才赋,这足以导致傲慢与无知。傲慢在于不关注其他可供替代的可能性,而无知则在于缺乏对自身存在的了解。为此需要“一种别样的政制与性情的体验”,也即“贵族制”。平等是扫除一切优异产生普遍极权,还是克服庸众暴政维护独立自由,却是天命留给人类的抉择。
(4)现代社会有两种危险,即社会生活的“过度政治化”和“过度私人化”,而且常常是从前者转向后者。
2.托克维尔的书与其时代
(1)《论美国的民主》
①明确指出现在和未来的政制都必将是民主,惟一的选择只在于如何控制民主制。在历史的必然与前景的暧昧之间,在理性的思考与个人的趣味之间,在远近各异的长处与缺陷之间,《论美国的民主》的格调忽而欢乐激昂,忽而肃穆庄重,忽而阴郁痛切,忽而透射希冀。它和他一起在这些极端之间焦灼彷徨。
②两卷之间重点的转换
首卷中美国是个堪为典范的民主社会,而在次卷终篇时美国已成极其例外的民主社会。次卷不仅更侧重民主而非美国,而且更侧重欧洲民主而非美国民主。
(2)《旧制度与大革命》
①托克维尔对前人史家缺乏尊重,不考虑重大政治人物和事件。他确实是阅读了一些新的档案(种类),但关注的问题范围有限,忽视了研究战争和革命不可或缺的国际政治因素。
②“问题史学”
今天来看,《旧制度与大革命》中体现出的“问题史学”意识和比较分析手法突破了传统史学的帝王史和事件史视野,转向行政沿革、法律变迁、经济制度乃至人们的心态。
a.它开创了新型的大革命历史书写,不再局限于政治立场的意识形态鼓吹或批判,或是革命分子的自我意识,而是社会学角度的研究,对大革命本身理念的反思。
b.他最关注的既非经济变迁,甚至也不是社会结构和阶级的历史流变,而是法国人的心态。
c.他也很好地处理了连续性和断裂性的问题:即将大革命放在今日所谓长时段历史和局势史中理解,又强调大革命本身的事件史地位。
d.他注意在欧洲历史的一般规律中抓住法国历史的特殊规律加以分析,并出色地刻画了旧制度下各阶级的客观状况和可能的历史地位,展现了社会学分析和阶级分析的早期尝试。
3.永远的同时代人
人们不断诉诸托克维尔,将其作为同时代人,与现实政治问题建立当前联系。托克维尔是19世纪民主的预言家,1848年革命的预言家,今天又是极权主义和大众时代的预言家,是国家主义危险的预言家,是现代个体主义的预言家。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62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2 10:10 , Processed in 1.45216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