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和习题详解【赠两套模拟试题及详解】 [打印本页]

作者: ooo    时间: 17-8-6 15:17
标题: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和习题详解【赠两套模拟试题及详解】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23492.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编委
目录
第一部分 笔记和习题详解
  导 论
   0.1 复习笔记
   0.2 经典习题及详解
 第一篇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第1章 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1.1 复习笔记
   1.2 经典习题及详解
  第2章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2.1 复习笔记
   2.2 经典习题及详解
  第3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3.1 复习笔记
   3.2 经典习题及详解
  第4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4.1 复习笔记
   4.2 经典习题及详解
  第5章 职能资本与平均利润
   5.1 复习笔记
   5.2 经典习题及详解
  第6章 生息资本和利息
   6.1 复习笔记
   6.2 经典习题及详解
  第7章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与地租
   7.1 复习笔记
   7.2 经典习题及详解
  第8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国际贸易
   8.1 复习笔记
   8.2 经典习题及详解
 第二篇 垄断资本主义
  第9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9.1 复习笔记
   9.2 经典习题及详解
  第10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0.1 复习笔记
   10.2 经典习题及详解
  第11章 垄断条件下的资本关系
   11.1 复习笔记
   11.2 经典习题及详解
  第12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与矛盾
   12.1 复习笔记
   12.2 经典习题及详解
  第13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
   13.1 复习笔记
   13.2 经典习题及详解
  第14章 资本国际化
   14.1 复习笔记
   14.2 经典习题及详解
  第15章 垄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发达与不发达
   15.1 复习笔记
   15.2 经典习题及详解
  第16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16.1 复习笔记
   16.2 经典习题及详解
第二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内容简介                                                                                            


  吴树青等老先生等主编的《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是我国许多高校采用的政治经济学优秀教材,也被部分高校指定为“经济类”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吴树青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精心编著了它的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与习题详解【赠两套模拟试题及详解】
  2.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1小时高清视频】
  3.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4.吴树青《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笔记与习题详解【赠两套模拟试题及详解】
  5.吴树青《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本书严格按照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内容进行编写,共分为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笔记和习题详解。本部分内容共分17章(含导论),每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经典习题及详解,本书参考众多政治经济学相关资料,结合教材内容添加经典习题,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第二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参照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材,根据各高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精心编写了两套考前模拟试题,并提供详尽、标准解答。
  圣才学习网│经济类(www.100xuexi.com)提供全国各高校经济类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同门师兄师姐一对一辅导(网授)、网授精讲班等】、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经济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吴树青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四大特色:
1.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下载地址为:http://www.100eshu.com/DigitalLibrary/ajax.aspx?action=Download&id=23492(请复制到浏览器上面打开)。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1万本多媒体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2.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获得最新考研真题,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真题及高清视频。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3.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4.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是圣才学习网旗下的考研考博专业网站,提供全国所有院校各个专业的考研考博辅导班【网授保录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管理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http://100exam.com/(圣才考研网)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笔记和习题详解
导 论
0.1 复习笔记
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
1.“经济”的最初含义
(1)古汉语中“经济”一词,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2)西方文献中,“经济”一词,意指家庭管理,现在西方语言中的“经济”一词,就是从“家庭管理”这个词演变而来的。
(3)近代和现代“经济”一词的含义:
①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
②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交换、分配、消费等生产和再生产活动;
③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
④指节约、精打细算之意。
2.经济学的出现
(1)经济学出现在奴隶社会产生以后
奴隶占有制在其初期曾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并在残酷剥削和奴役奴隶的基础上发展了人类文化。在奴隶社会科学文化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反映奴隶主阶级利益的经济思想就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
①《经济论》的问世表明西方开始出现了经济学
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约公元前430—354年)《经济论》的问世,表明西方开始出现了经济学。《经济论》是一部论述经济问题的书,书名是由希腊文的“家庭”和“管理”两字组成,原意是家庭管理。《经济论》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是善良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问题。这种家庭管理学实际上是奴隶主的经济学。
②《政治学》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古希腊杰出思想家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写了一本《政治学》。该书第一篇讨论的是治家问题。他详细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他的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2)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常常是神学论著中的一个独特部分
欧洲封建社会的全部精神生活为僧侣所控制,并表现为宗教的经院哲学的形式。因此,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常常是神学论著中的一个独特部分。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货币贷放行为增多,僧侣本身也参加了这一行列,因而对商品货币行为日益采取宽容和妥协的态度。
(3)古代世界的经济学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虽然早在奴隶制时代和封建社会,经济学原理被一些思想家所重视,但它们只是在一门统一的、尚未分开的科学范围内形成经济理论的某些要素。因此,古代世界的经济学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3.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形成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政治经济学”一词的出现
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安·德·蒙克莱田(1575—1622)在1615年出版了一部名为《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他以“政治经济学”为书名,目的在于表明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超出家庭或庄园经济范围,而是涉及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以后“政治经济学”一词逐渐被广泛使用,表示对整个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因此,不能把“政治经济学”理解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
(2)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代表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认为金银是财富的惟一形式,增加一国财富的途径除了开采金银矿外就是扩大对外贸易,通过增加出口使外国的金银流入本国,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促进对外贸易。尽管重商主义者最先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并对现代生产方式进行了最早的理论探讨,但它们研究的范围仅局限于流通过程,并且只就考察到的经济现象作些肤浅的解释,未能揭示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所以,重商主义理论体系只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前史”,还不是现代经济科学的真正开始。
(3)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威廉·配第(1623—1687)创始,亚当·斯密(1723—1790年)集其大成,大卫·李嘉图(1772—1823)最后完成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批判封建主义经济制度,阐述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的规律,这对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古典政治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看作自然和永恒的社会制度,不能正确揭示社会经济关系发展的规律,因而在理论上的缺陷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4)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18世纪末,自法国萨伊(1767—1832)开始,把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丢掉或加以改造,把不科学因素接受下来并加以发展,使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变成庸俗政治经济学,变成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学。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批评、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祸害,揭露资本主义矛盾,并提出了一系列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虽然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终究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9世纪中叶,马克思(1818—1883)和恩格斯(1820—1895)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因为它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指明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它第一次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搜集和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大量材料,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揭示了它的运动规律。马克思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它彻底揭露了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揭露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根源。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科学不是僵化的教义,它不仅不断经受着实践的检验,同时又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列宁
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对垄断资本主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新的结论。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他们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资料(物质财富)的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①人类要生存就需要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这些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任何社会都不能停止生产,否则,这个社会就不能继续存在下去。
②只有物质资料生产发展了,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活动才能得到发展,从而人类社会才能发展。
(3)劳动过程的三要素
①劳动
劳动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的活动。
②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对象有两类:一类是天然存在的,比如矿藏、原始森林等自然物;另一类是劳动的生产物,如棉花、砖瓦等。
③劳动资料
劳动资料是指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还包括除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之外的一切其他生产资料,如建筑物、道路等。
在上述三个简单要素中,人的劳动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叫生产资料,它是生产中的客观要素,是物质生产必备的物质条件。
2.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1)生产力
①生产力的含义
生产力是指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②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a.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它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b.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a.新的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技能;
b.新的科学技术可以革新、创造新的生产工具,提高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c.新的科学技术可以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使劳动对象日益优化;
d.新的科学技术还可以改进和变革工艺过程,从而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
①生产关系的含义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就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②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a.直接生产过程是再生产过程的起点,起着决定作用。所谓生产起决定作用,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分配的对象、交换的对象、消费的对象,只能是生产的结果。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才能分配什么,分配多少;才能交换什么,交换多少;才能消费什么,消费多少。另一方面,生产的社会形式即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b.分配、交换、消费也不是单纯被决定的消极因素,而是会反过来积极反作用于生产。如果分配、交换和消费适应于生产,就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③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a.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
对生产资料的一定占有方式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特定结合方式,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前提决定的。所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从根本方面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
b.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方面的关系也反作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总是要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方面关系得到实现,而且后者对生产资料所有制也有反作用。这表现在当它们适应所有制的性质与要求时,会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起巩固、发展作用;反之,就会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起削弱、瓦解作用。
(3)应重视对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
政治经济学在研究揭示生产关系本质时,结合对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分析和阐述,就可以从比较具体的经济运动过程和趋势中更准确、更好地把握一定经济制度的运动和发展规律。重视和拓展对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将会使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趋于丰富和完善,从而更好地实现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使命及其功能。
3.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1)社会生产方式的概念
社会生产方式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或者说生产力的状况如何,就决定或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
人类社会各种类型的、性质各不相同的生产关系的更替和发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b.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在某些方面或某些环节上,或者是在实现形式上,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情况。这就要求进行生产关系的必要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其次,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所能变化的程度。生产关系必须而且只能适应生产力的现有状态而发展变化,如果超越了现有的生产力状况,人为地过早地变革生产关系,反而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的新的变革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如果生产关系滞后或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生产力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社会生产的发展变化,总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开始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有生产关系相应的发展变化。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过时的生产关系,迟早要被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而新的生产关系也只有在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才能确立和巩固。超越生产力发展要求而人为地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由于它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因而不可能长久保持下去。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①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
a.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有什么样性质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上层建筑会或迟或早地相应发生变化。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适应新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能够保护和促进新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旧的上层建筑,则维护旧的经济基础,或延缓旧的经济基础的瓦解,阻碍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
三、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
1.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
(1)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生产力自身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它自身的内部矛盾,即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2)生产力发展的外部条件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的反作用,是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或最重要的社会条件。
(3)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引起并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变化与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是指在生产力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由量的积累和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形成的质的变化和飞跃所表现出来的阶梯性现象,它反映着生产力在不同时期的性质和发展水平。这种发展阶段的更替,引起并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变化与发展。一方面,形成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的部分质变和不同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推动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和更替。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五种不同经济制度的依次更替。
2.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一般特征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决定了原始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集体劳动,产生了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原始公有制,并实行产品平均分配的原则。
(2)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在原始社会末期,两次社会大分工及金属工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出现了剩余产品,个体劳动成为可能,商品交换由偶然变成经常的事情。随着社会生产劳动逐渐由集体劳动过渡到个体劳动和交换的发展,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也逐渐从公有财产转变为私有财产,私有制产生,为剥削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氏族首领利用自己的权力先后将战俘和本氏族的穷人变成奴隶,强迫他们从事生产,并占有他们的剩余劳动,成为奴隶主。当奴隶劳动扩展到一切生产部门,成为社会生产和生存的基础时,奴隶制度便形成了,于是人类社会也就进入了第一个阶级对抗的社会——奴隶社会。
(3)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一般特征
在奴隶制度下,奴隶主占有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并直接占有生产者——奴隶。奴隶在主人的皮鞭和棍棒下被强制进行繁重的劳动。奴隶主不仅占有了奴隶生产的全部剩余产品,而且占有了奴隶生产的一部分必要产品。
3.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
(1)隶农制的概念
隶农制是指奴隶社会末期,一部分奴隶主改变生产经营方式,把大块领地分成若干小块,以租佃的方式交给破产的农民和过去的奴隶耕种。隶农是封建社会农奴的先驱,隶农制的出现标志着奴隶占有制开始解体和封建制生产关系的最初产生。
(2)封建制生产关系的一般特征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占有了大部分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却只占有极小部分土地,为了生存,农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农民要通过向地主缴纳地租,才能取得土地的使用权。封建社会的农民人身依附于地主。
4.由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封建社会末期,货币地租代替了实物地租,农村中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了。在封建社会末期,反封建的领导重任便历史地落到资产阶级身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终于建立起来了。
5.由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只不过是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物质的和社会的基础。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1.唯物辩证法
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上运用唯物辩证法,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从而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运动的本质。
(1)对立统一规律
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是指研究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经济现象时,应研究这种经济现象当中所包含的矛盾和矛盾推动经济发展的趋势。
(2)量变和质变规律
运用量变和质变规律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是指研究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经济现象有些什么量变,以及这些量变的产生原因、影响,对整个经济现象所引起的状况是否达到了引起这种经济现象的质变的阶段,如果还没有达到质变的阶段,怎样为质变创造条件;如果已经达到了质变的阶段,又怎样使这种质变得以实现,使人们的社会经济制度发展到更高阶段。
(3)否定之否定规律
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是指要揭示出社会经济现象绝不会停留在某一个阶段上,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4)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要从中国和世界经济生活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各种新课题,而不能企图也不能要求人们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求解决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
2.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1)具体上升到抽象的方法
运用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方法研究社会经济,要求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必须充分占有材料,详细分析具体对象,暂时舍去与本质规定无关的方面,撇开表面现象,揭示出其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把握经济运动的规律。运用这种方法,就可以使认识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并形成一系列的范畴和概念,然后进一步运用范畴和概念去说明经济现象,使对现象的认识更为科学。
(2)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是指运用通过研究得出的经济关系的本质和规律,通过经济范畴进行理论叙述,但这种叙述不是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作简单的描述,而是对它进行深刻的和科学的说明。
3.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1)逻辑方法
逻辑方法是指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比较简单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逐步上升到比较复杂的具体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阐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进程。
(2)历史方法
历史方法是指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按照它的历史发展的真实进程来把握其规律。
(3)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统一
运用历史方法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必须排除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偶然现象和因素,以及各种曲折过程,从复杂的、曲折的历史材料中,揭示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一般地说,逻辑的进程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是经济发展历史过程的反映。
4.归纳和演绎法
(1)归纳法
归纳法是指从研究个别经济现象中得出一般的结论。
(2)演绎法
演绎法是指运用一般原理去研究个别的经济现象。
5.分析法和综合法
(1)分析法
分析法是指在研究某种经济现象时,分析它所表现的一些形式,从而揭示出它的实质。一种经济现象的实质和它的表现形式并不是一致的,只有分析经济现象的表现形式,才能进而认清其本质。
(2)综合法
综合法是指在分析出经济现象的本质后,对经济现象的一些形式加以综合,研究出它之所以采取那些表现形式的原因。
6.对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
(1)数学方法
数学是研究事物数量变化规律的科学。政治经济学在研究某些社会经济现象时,不仅要研究它的质的规定和变化,而且还要研究它的量的规定和变化,这就需要借助于数学方法。
(2)系统分析方法
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时,就需要运用系统论,借助于系统分析的方法,揭示它们各自的构成要素的状况,以及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以优化结构,增强系统功能。
(3)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方法
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可以借鉴和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方法,例如实证分析、均衡分析、边际分析等方法,以及总量与个量分析方法,静态、动态分析方法等。对现代科学和西方经济学中某些方法的运用和借鉴,只是作为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的补充,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基础、前提和出发点。对现代科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方法的运用和借鉴,要服从于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五、政治经济学的性质、任务和意义
1.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1)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由它的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的规律性,而人们的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由于人们的阶级地位不同、经济利益关系不同,因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也就不同。
(2)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经济理论。重商主义的研究只限于资本主义的流通领域,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性和实质。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永恒的,否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不能彻底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规律性。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竭力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美化资本主义制度,是反科学的。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其理论体系和根本内容来看,主要是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同时也分析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性和党性,它公然申明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体现在,它所揭示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是客观实际的真实反映,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科学,它不仅不断经受着实践的检验,而且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代表的无产阶级的利益,与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所指引的方向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够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索、认识和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无产阶级在认识和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方面,既不同于以往的剥削阶级要受到狭隘的阶级私利的局限,又没有阶级的偏见妨碍他们如实地揭示客观真理。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能够也应当统一起来。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运动规律
(1)经济规律的含义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在于揭示经济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
(2)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的原因
①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是客观的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什么样的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所谓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②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换的
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只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可以创造某一种新的经济条件,可以改变甚至消灭一种原有的经济条件。原有的经济条件消灭了,以此为基础的原有的经济规律便随之退出历史舞台;新的经济条件产生了,在新的经济条件基础上就出现了新的经济规律。但是,人们创造、改变或消灭经济条件的行动本身,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必须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要求来进行。
(3)利用经济规律
利用经济规律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客观规律的运动趋势和要求,制定经济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安排自己的经济活动,从而在实践中达到更好地实现经济利益的目的。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得越全面、越深刻,行动就越自由,就越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或者通过改变经济条件的办法,来限制某些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或者为某些经济规律提供发生作用的充足条件和广阔场所,利用它为社会谋福利。
(4)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
①自然规律是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而经济规律主要是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离开了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规律。
②自然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因为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一旦这种经济条件消失,这些经济规律也就随之消失。
③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都有阶级背景。因为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总会直接涉及到某个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所以不同阶级对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的态度是不相同的。
(5)经济规律的分类
按经济规律形成的条件和作用范围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①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这是在任何社会中都普遍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规律、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规律、消费需求上升的规律等。这类经济规律,表现人类所有社会形态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一般的共同的本质联系,它们作为不同社会经济形态规律系统中的构成部分,在作用的形式上,将受到不同规律系统的制约而表现出差别。
②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这是在具有某种相同经济条件的几种社会形态中共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价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这类规律,表现几个社会形态经济运行过程中共同的内在联系,但其具体效应的发挥,还是会出现差异的。
③某一特定社会形态所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
这是只在一个特定社会形态中起支配作用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私人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按劳分配规律。这类规律,表现特定社会形态经济发展过程中特殊的本质联系。
(6)经济规律体系
①基本经济规律
基本经济规律是指在一定社会阶段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起主导作用的规律。基本经济规律表明一定社会形态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该社会生产的实质。
②经济规律体系
经济规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各种经济规律由于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而互相作用形成的体系。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武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彻底揭露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揭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对立根源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作了充分的论证,指出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然性,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埋葬资本主义制度和创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但教育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而且它一旦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一旦掌握了群众,便产生巨大的威力,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
(2)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即使是它的资本主义部分,也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特点,而且揭示了有关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些一般规律,特别是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及其运行机制。因此,它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建设、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3)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运动中,科学地阐明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学习政治经济学,能够使我们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认清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树立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世界观。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23492.html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bbs.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