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导游知识专题》(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7:27: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52294.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
专题二 宗教文化
专题三 建筑文化
专题四 饮食文化
专题五 武术文化
专题六 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学
专题七 陶瓷文化
专题八 珠宝玉石文化
专题九 游客心理与旅游服务
专题十 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内容简介                                                                                            
  为了帮助考生顺利通过全国中级导游资格考试,我们根据2015年考试大纲、考试用书和相关法律法规编写了全国中级导游资格考试辅导系列(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全国中级导游资格考试《导游知识专题》考点归纳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2.全国中级导游资格考试《导游知识专题》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押题】
  3.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导游知识专题》(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
  4.全国中级导游资格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考点归纳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5.全国中级导游资格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押题】
  6.全国中级导游资格考试《英语》考点归纳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7.全国中级导游资格考试《英语》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押题】
  8.全国中级导游资格考试《日语》考点归纳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9.全国中级导游资格考试《日语》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押题】
  作为全国中级导游资格考试的配套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本书是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主编的《导游知识专题》(修订版)课后习题的配套e书。本书参考大量全国中级导游资格考试相关资料,对《导游知识专题》(修订版)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标准全面,直击考纲规定的各科目考试要点,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圣才学习网│导游类(www.100xuexi.com)提供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等】。参加全国中级导游资格考试的考生,也适用于各大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五大特色:
1.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e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2.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3万本3D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3.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4.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5.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特别说明:本书的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00:30),18001260133(8:30-00:30)
  咨询QQ:4009008858(8:30-00:30)

  详情访问:http://daoyou.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导游类)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
一、思考题
1.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答: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有着鲜明的历史性、历时性)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并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中国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可以划分为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社会意识)四种形式的文化内容。
(1)物质文化
通过考古发掘发现的各种生产、生活工具,以及反映先人思想、观念、习俗、婚姻关系等的艺术作品和实物等,都是物质文化产品,如石器、骨器、遗址、墓葬、青铜等。
(2)行为文化
是指生产活动、生活活动中人们的行为方式,集中表现在以礼俗、民俗、风俗形态出现的、见之于动作的行为模式上。即凡是用行为举止表现的文化都属于行为形态的文化。
(3)制度文化
制度形态的文化包括各种各样规范人们行为活动的制度。如夏代的饮宴礼仪制度、西周时形成的“周礼”、明清时的“一条鞭法”、“摊丁人亩”等。
(4)精神文化
精神形态文化又称社会意识文化,体现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它还包括属于社会心理层次的欲望、情绪和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层次的哲学、宗教。
2.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色?
答: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受地理条件、历史传统、风俗民情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文化传统,呈现出特定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和其他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以下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传承连续而完整;
(1)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历史悠久。考古发现距今180多万年的西侯度猿人;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元谋猿人;距今五六十万年的北京猿人;距今5000年左右的华夏族前身。l80万年的中国文化,5000年之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文明史,不间断的历史,传承着不间断的文明,是世界上从数千年前传承到今天的唯一连续而完整的文化序列。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地域多样性和民族多元性;
(2)地处东半球的中国,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属于典型的大陆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以中原文化为主,彰显南方文化、北方文化、西方文化、东方文化和草原文化的地域特色,呈现出不同地域的差别和联系。广阔的地域上生活着由56个民族组成的13亿多人口,不同祖先的繁衍生息,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形成多元性的民族文化。
(3)中国传统文化是融合儒家、道家、佛家(魏晋以后)为主体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同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体,在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儒家、道家和佛家三位一体的文化结构。儒家文化主要是政治、伦理道德文化;道家文化主要是哲学文化,以处静、处柔、处弱之势制动、制刚、制强;佛家文化则是纯粹的宗教文化,以其深邃的宗教哲学给人们提供了因果报应、解脱尘世的宗教精神食粮。
(4)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广泛,内涵精深;
以儒、道、佛文化为主题的中国传统文化,超出范围的局限,在纵向的时间跨度上,有史前文化、原始文化、奴隶文化和封建文化等;在横向的范围内有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社会风尚、心理、科学技术、文学、哲学、艺术等,内容多样、内涵深刻。
(5)中国传统文化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天下大同的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和而不同的开阔胸襟,兼收并蓄的文化风格,融合着中华文明的多元文化,各民族文化的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助互长、共同发展,形成宽容的文化态度。
(6)中国传统文化是古代东方文化的代表。
在世界的东方,形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千年文明从政治制度、文化、艺术、饮食、服饰等各个方面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甚至是全世界,如四大发明成为古东方文化的代表。全面系统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要去其糟粕,吸取精华。
3.简述孔子的“仁学”、“礼制”思想。
答:生活于春秋末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创立的儒家学说被称为治国的理论依据,为知识分子安身立命提供借鉴。其“仁学”“礼制”思想如下:
(1)“仁”学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学的提出,既关系到个人人格修养,又关系到家庭伦理,还关系到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政治伦理,最后的落脚点在国家社会。“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其中“仁人”是最高尚的人格;“仁政”是最理想的政治统治;“仁学”是从宗法血亲关系出发,推广到社会的、由血统到政统到道统的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伦理、社会、政治学说基本框架的理论基础。
(2)“礼治”
“礼”是“仁”的外在表现,是社会制度和礼节仪式。“礼”的功用是“整民”(治民),“政之舆”(推行政治统治的工具)。“礼”涉及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人际利害关系的调整、家庭关系的维系,还是等级统治秩序的维护、各种教化的推行,都要以“礼”为手段、工具,使之达到理想的要求。
4.简述儒家的修养观。
答: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其修养观如下:
(1)先秦儒家的修养观,是以修心为主的修德、养性,其更侧重人的精神方面的修养,讲求修德、修身以修心,强调对人的“知”的修养。修养即“修身”“修性”,人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达到人格完善,必须从事道德修养。儒家的修养观,是从“正心”开始,以“克己复礼”为途径,进行自身素质的修养。
(2)儒家的修养观可以理解为,人通过主观的努力,力求在道德、行为举止上表现出人的极高的好和善。修身的具体方法,有“自讼”,即反复诘问自己对了还是错了;“自省”,即对自己的思考省悟;“慎独”,即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越是严格要求自己等。
(3)在儒家的修养观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联系在一起的。首先是自我修养的提高,进而治家、治国、平天下。个人修养与远大目标的实现、个人品质的提高与社会责任义务紧密结合的修身、修养观千百年来一直为中国社会所推崇尊奉。
5.简述儒家在战国、西汉、宋明、现代四个时期所出现的流派及其主张。
答:儒家,自春秋起指孔子创立后来逐步发展的内在以仁恕、外在以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其在战国、西汉、宋明、现代四个时期的所出现的流派及主张如下:
(1)战国时期,孟子的“仁政”、“民本”、“性善”、“气节”说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全面而深刻的发展了儒家思想。“仁政”理论,主张统治者宽厚待民,采取仁慈的统治措施,施以恩惠,取民民心;“民本”,即正确认识人民、国家、君主三者之间的关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性善”,人本来是善良的;“气节”,孟子提倡“善养浩然之气”,养成坚持不懈、威武不屈的精神和“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抱负。
(2)西汉时期,董仲舒的今文经学与阴阳五行学说结合的谶纬说
西汉武帝时,皇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中国两千年以儒家之学为统治阶级之学的时代由此开始。董仲舒在治、讲今文经学中,把谶(预言吉凶)语与经学结合,大讲“天人感应”的“灾异”、“谴告”,先秦儒家思想的面目由此改变,被推上神学之途,同时孔子也被神化为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圣人”。
(3)宋明时期,理(心)学
两宋时期,作为儒学新形式的理学出现。理即道,理学也称“道学”。理学提出了“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认为理学的要害在于“经世致用”而不是空谈道理。理学中的“心学”派主张“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其代表人物是明代的王阳明,他把心学发展到极致,是典型的主观唯心论。宋明理学援引道教、佛教理论解释儒家学说,融儒、释、道为一体,体系独立而完备,把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4)现代新儒学
20世纪20年代开始形成的现代新儒学,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产生。该派学者看到了西方文化出现的危机,企图以改造后的儒家文化来振兴中国,救治西方文化的失误。现代新儒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吸收道家、佛家心性之学,尤其是借助了西方科学思想和方法构建了儒学思想体系,以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等人最为著名,其思想价值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
6.道家在战国、魏晋时期有怎样的变化?
答:道家是春秋时期产生的学术派别之一,以老庄为主要代表,老子是其创始人。历史悠久的道家在战国、魏晋时期的变化如下:
(1)战国以庄子为代表的学派
庄子深化老子学说,其思想玄思奇想,旷达高越,追求个性,恣肆无羁。庄子以“道”为宇宙本原,并具体说明,庄子主张通过“体道”而得道,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的精神境界,通过“无用之用”“大知”“庄周梦蝶”,进而“游世”,顺世而不失去自己的独立精神。而其哲学思想则是相对主义,其思想学说既有追求个性解放、实现自我价值、批判现实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2)魏晋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玄学”形式
道家学说适应自由解脱、个性清谈又远离危险的实际情况,在魏晋时期重新抬头,“玄学”大盛,成为当时哲学思想的主要流派。“玄”为深远莫测之意,“玄学”即从理论上探讨自然与人生的根本问题,以追求明晰自然本原之道理和理想人格为目标。其中“贵无派”以何晏、王弼为代表,主张世界的本原是“无”,否定灾异感应和谶纬迷信;名士派以“竹林七贤”为代表,主张“超名教而任自然”等。魏晋玄学的发展在最后得到大总结,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形成儒、道、佛三家构成的主体格局。
7.简述中原佛教八大宗派的基本理论。
答:中原佛教包括八大宗派,分别是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密宗、净土宗、禅宗,它们的基本理论是:
(1)天台宗
天台宗以《法华经》等经典为依据创立。它提出了空、假、中三谛相通(三谛圆融)及短暂的心念活动即具有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现象(一念三千)的观点。
(2)三论宗
此宗以《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为典据,该宗教义以真、俗(空、有)二谛为总纲,以彻悟中道实相为究竟。提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诸法性空”的观点。
(3)唯识宗
该宗依据《成唯识论》宣扬“万法唯识”观。其基本理论是:
①外境非有,内景非无,即“唯识无境”;
②重“转依”,即以认识上主张由迷转悟为目的;
③不承认“众生皆有佛性”。
(4)华严宗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根本经典,其理论为“四法界说”。四法界为:事、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当认识达到“事事无碍”境界时,即可脱离苦海。
(5)律宗
该宗的主要学说是心识戒体论,即僧人在受戒时所发生而领受在自心的法体,也就是授受的做法在心理上构成的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
(6)密宗
此宗的依据是《大日经》和《金刚顶经》,其理论主要是:
①以地、水、风、火、空为“胎藏界”之“色法”,以“识”为“金刚界”之“心法”,二者摄宇宙万有,而又皆具备于众生心中;
②佛与众生无根本差异,众生可以通过修习密法而使“三业”清净,“即身成佛”。
(7)净土宗
净土宗认为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可借助佛力与念佛所行之业力结合,往生极乐净土。
(8)禅宗
禅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强调“顿悟”。
8.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是什么?
答: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有:
(1)虚拟性原则
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中国戏曲的虚拟性表现在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方面,以及具体的舞台气氛调度和演员对某些生活动作的模拟方面。它是中国追求神似、以形写神的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积淀的产物。它极大地解放了作家、舞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观众的艺术想象力,从而使戏曲的审美价值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2)程式化的表现形式
戏曲表演中的关门、推窗、上马、登舟、上楼等动作皆有固定的格式。除了表演程式外,戏曲从剧本形式、角色行当、音乐唱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程式。程式是一种美的典范。
(3)综合性
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
①综合性首先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而出以新意。舞蹈表演的程式规范化、音乐节奏的板式韵律化、舞美和人物造型的图案装饰化以及剧本文学的诗词格律化,这些不同的艺术门类共同构成了中国戏曲和谐严谨、气韵生动、具有高度美感的文化品格。
②综合性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便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这四种表演技法有时相互衔接,有时相互交叉,构成方式视剧情需要而定,但都统一为综合整体,体现出和谐之美。
9.京剧有哪些主要的角色行当?
答:京剧主要有生、旦、净、丑四种角色行当。每个行当的面部化装、穿戴服饰和表演风格都有区别,具有鲜明的造型表现力和形式美。
(1)生
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生行又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4个分支。老生一般饰演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小生扮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武生饰演戏中的武打角色;娃娃生专门扮演儿童一类的角色。
(2)旦
旦,是京剧表演中唯一的扮演女性人物的行当。根据所扮人物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而划分为正旦、花旦、武旦、彩旦等类型。正旦又称青衣,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花旦一般饰演性格活泼的女子;武旦演的是以武功见长的女性;彩旦扮演女性的丑角,多扮演滑稽风趣或奸刁的女子。
(3)净
净,一般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因为在脸上勾画彩色脸谱,所以也称“花脸”、“花面”,又分为正净、副净、武净三大类。正净一般以唱功为主;副净一般以动作、造型表演为主;武净扮演以武打为主的角色。
(4)丑
丑,由于化装时在鼻粱上抹以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同净角的大花脸(正净)、二花脸(副净)并列而俗称“三花脸”。在传统剧目中,丑扮演的人物种类繁多,有心地善良、语言幽默、行动滑稽的人物,也有奸诈刁恶、悭吝卑鄙的人物,分文丑、武丑两行。
10.四大名旦的表演各有什么特点?
答:在京剧表演中,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和尚小云并称“四大名旦”,他们的表演特点分别是:
(1)梅兰芳
他的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嗓音圆润,唱腔流畅大方;台风优美,扮相典雅。他的演唱艺术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原则,世称“梅派”。代表作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
(2)程砚秋
程砚秋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唱腔幽咽婉转、起伏跌宕、回肠荡气、节奏多变,世称“程派”。代表作有《青霜剑》、《窦娥冤》。
(3)荀慧生
扮相俏丽娇媚,做派活泼洒脱,世称“荀派”。他将京剧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的表演熔于一炉,兼收京剧小生、武生等行当的技艺,从唱腔、念白、身段到化妆等方面对京剧进行了改革和创造。代表作有《红娘》、《杜十娘》。
(4)尚小云
尚小云的嗓音宽亮,行腔刚健峭拔,吐字清晰爽利,尤其是念白爽朗明快、流丽大方、字清音朗、极富感情色彩,世称“尚派”。代表作有《粱红玉》、《昭君出塞》。
11.举例说明京剧如何表现超脱灵动的时空形态。
答:(1)京剧超脱灵动的时空形态主要是靠表演艺术所创造出来的。京剧舞台的时空是在人物的运动和制约下不断变化的,可以在舞台场景、人物不变的情况下,完成时空的转换。点上灯表示天黑了,唱一段后又吹了灯,就表示天亮了,已经过了一夜。手拿一支桨,舞台就表示水面;手拿刀枪,舞台就表示战场。舞台上的各种环境都是靠人物的表演来创造和体现的。
(2)京剧这种极其超脱灵动的时空形态,也与其连续性的上下场结构形式相关。演员由上场门出,门楣上书写“出将”;从下场门入,门楣上书写“入相”。比如在京剧《杨门女将》里,身著常服的穆桂英由丫环陪同上场,她这样的上场,舞台就是天波府内,来到厅堂拜见老祖母佘太君,从下场门回到自己的住所。接着在紧锣密鼓中,持枪的穆桂英率众女将从上场门浩荡而来,她这时已是在校场操练兵马,然后再从下场门回到营房。演员的上场下场,角色在舞台上的进进出出,实现着戏剧环境的转换并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12.戏曲演员为什么又称“梨园子弟”?
答:梨园本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后因唐代玄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人,梨园便逐渐演变为专门训练艺人的组织场所,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集音乐、舞蹈、戏曲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学院”。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人,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所以后世的戏曲演员都称自己为“梨园子弟”,称戏曲界为“梨园行”,并把唐玄宗奉为梨园行的祖师爷。
二、简答题
1.中国的评剧和话剧著名的代表剧目有哪些?列举昆曲、黄梅戏、越剧、评剧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答:(1)评剧
著名代表剧目:《小女婿》、《刘巧儿》、《小二黑结婚》。
(2)话剧
著名代表剧目:郭沫若的《屈原》、曹禺的《雷雨》以及老舍的《茶馆》。
(3)昆曲
①代表剧目:《牡丹亭》、《十五贯》。
②著名演员:魏良辅、俞振飞、白先勇等人。
(4)黄梅戏
①代表剧目:《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
②著名演员:严凤英、王少舫、吴琼等人。
(5)越剧
①代表剧目:新中国成立后整理改编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祥林嫂》。
②著名演员:袁雪芬、尹桂芳等人。
(6)评剧
①代表剧目:《花为媒》、《刘巧儿》、《秦香莲》。
②著名演员:李忆兰、新凤霞、小白玉霜等人。
2.简述汉字书体的演变过程。
答:汉字的发展可以分为古文字时期和今文字时期。前者指自甲骨文至小篆,后者指从隶书到楷书。
(1)古文字
①甲骨文:殷墟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成熟的汉字体系,初具书法美。
②金文:是指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古代文字,圆笔较多,线条自然庄重,字形趋于工整,具有相当程度的书法美。
③篆书:是指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官吏使用的文字,分大篆和小篆。大篆中的石鼓文是我国最古的文字;小篆将汉字的图案化进一步向符号化推进,是中国文字史上首次出现的全国统一的规范文字,以李斯的《泰山刻石》为代表。
(2)今文字
①隶书:经过简化、草化篆书演变而来,东汉时发展到顶峰,完成了古文字到今文字的转变,以《礼器碑》、《张迁碑》、《曹全碑》等为代表。
②楷书: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完全成熟于唐代,沿用至今。楷书形体方正稳定,笔画平直明确,以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等为楷模,楷书名家有王羲之等人。
③草书:是隶书的草写体,起源于西汉,东汉章帝时盛行,东晋以后楷书的草体称“今草”。草书形式连绵,贯通一气,代表名家名品有张旭的《古诗四帖》、张素的《论书帖》等。
④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年,由楷书变化而来,有行楷、行草之分,在魏晋以后成为日常使用的主要字体。代表人物及作品有王羲之的《兰亭序》以及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3.汉字有哪五种主要书体?各种书体书法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在什么时代?
答:(1)汉字的五种主要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2)汉字五种书体书法艺术成就最高的时代分别是:
①篆书:秦统一中国之后推行小篆,篆书艺术发展到高峰,以《泰山刻石》为代表。
②隶书:东汉是隶书的成熟和鼎盛时期,代表作有《礼器碑》等。
③楷书: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楷书的高峰时期,以欧、虞、褚、薛四大家及后唐颜真卿为代表。
④行书:晋朝时行书的艺术成就最高,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标志。
⑤草书:今草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唐代时艺术成就最高,以张旭、怀素的作品为代表。
4.结合名家名作谈一谈如何欣赏中国书法。
答:欣赏中国书法要讲究“三性”、“五美”,其具体内涵是指:
(1)欣赏书法作品应把握“三性”
①书法作品的抒情性
如王羲之《兰亭序》所表达的是一种洒脱之情。
②欣赏进入的同步性
即在欣赏时细心揣摩、体会书写者的动作、神态甚至心理。
③书法感受的双重性
即书法作品兼具艺术与文学的双重性,书法欣赏也要包括形式美和文字内容美两个方面。以苏轼的《赤壁赋》为例,苏轼的诗文素养深厚,他的《赤壁赋》兼有艺术与文学双重美感。
(2)欣赏中国书法应把握“五美”
①书法作品的线条美
a.圆厚的立体感,强调“中锋运笔”。
b.笔力的力量感,常用“屋漏痕”来形容其艺术效果,如颜真卿作品中所含的强劲笔力。
c.起伏的节奏感,例如《兰亭序》如《春江花月夜》般静谧悠然。
②书法作品的结体美
a.和谐自然之美,如赵佶的瘦金体运用了均衡美的法则,造成了一种奇绝险劲的字势。
b.流转变化之美,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20个“之”字无一雷同。
③书法的章法美
a.阴阳调和,气血贯通,讲究笔意起伏,气脉贯通。
b.计白当黑,虚实相生,要求有意识的、精心的留白。
④书法的墨法美
如《祭侄文稿》中墨韵的变化使作品生机盎然。
⑤书法作品的神韵美
例如柳公权的字铁画银钩,心正笔正。
5.中国绘画有哪些艺术特征和基本技术因素?
答:(1)中国绘画的艺术特征
中国绘画在达意抒情上,讲求以形写神、意在笔先、物我相融的意境,绘画同书法、篆刻、诗文相互影响,是中国绘画显著的艺术特征。
(2)中国绘画的基本技术因素
①运用线条点簇和墨色的变化等描绘对象,抒发情怀;
②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构图方法;
③高度概括,突出主题的表现手法;
④不断吸收外来艺术的精华,经过汲取、净化丰富自己;
⑤中国绘画与诗、书、印有机结合。
6.中国文人画有哪些特点?
答:文人画,又称“士人画”,泛指封建社会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文人画是士大夫词翰之余的消遣或自我表现,故又称“墨戏之作”,往往比较注重思想性的表达。
(1)作者必须是具有多方面文化修养之人,作画的目的主要用以抒发作者情趣。
(2)作画题材主要是花鸟、竹石、水波烟云,很少画人物,多以物寓意,梅兰竹菊等成为常见题材。
(3)作画方法随意而至,形象处理上强调神韵而忽视形态,以有意而思为目的,不似之似为最高境界。
(4)艺术形式强调诗书画印相结合,强调诗文琴棋为不可缺少的画外功,熔多种艺术于一炉。
7.中国绘画有哪些基本画科和画派?特点如何?
答:中国绘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画科和画派,其基本分类及特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按照绘画题材,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山水、界面、花鸟四大基本画科。
①人物画
是指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其特点是人物个性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②山水画
是指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其特点是在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③界画
是指以宫屋、屋宇、楼台亭阁等建筑物为题材,用界笔直尺画线的绘画。我国目前现存最早的一幅大型界画是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道西壁的《阙楼图》。
④花鸟画
是指以描写花卉、瓜果、竹石、鸟兽、虫鱼等为主体的绘画。以梅、兰、竹、菊“四君子”画最为传统常见。
(2)中国绘画的流派
①历史上的著名画派
a.元四家: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和吴镇。他们的山水画,以冷落、荒寒、超然逸世的意境为主,对明清两代文人画有重大影响。
b.吴门画派:是指活动于明代中后期苏州地区,以文徵明、沈周、仇英、唐寅四大家为代表的画家群,亦称“明四家”,崇尚北宋和元代山水画风格。
c.清代的“四僧”和“四王”
第一,“四僧”是指弘仁、髠残、八大山人、石涛,是创新派的代表。他们在绘画上不为成法所束缚,讲求创新,注重个性表现。
第二,“四王”是指王时敏、王鉴、王翚和王原祁,是摹古派的代表。他们以“正统”自居,领导画坛,倡导摹古,注意总结古人的经验。
d.扬州八怪
是指活跃在清代江苏扬州地区的画派,包括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等十五位画家。该派大胆革新,注重表现个性,多以山水、人物、花卉为题材,讲究诗书画相结合,不合当时画坛流行的尚古模拟之风。
e.海上画派
是指活跃于清代末年上海的画派。该派画家群主要人物有赵之谦、任熊、任颐、虚谷、蒲华、吴昌硕、吴友如、钱慧安等。该派的特点是能破格创新,重视人品学养以及在民间艺术上发掘探索,善于借鉴外来艺术,作品多为雅俗共赏之作。
f.岭南画派
是指辛亥革命前后创立于广东地区的新兴中国画派。该派始于居巢、居廉,完善于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三人。该派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同时,融入日本和西方绘画技法,以现代建筑入画,创造出色彩鲜艳,富有南国地方色彩的新风尚。高剑父的《雨景图》等为代表作。
②20世纪中国画坛上的流派
a.传统派
第一,晋唐宋元的传统派
该派以吴湖帆、谢稚柳、于非暗、陆俨少、溥儒为代表,消化吸收古代传统,画风谨严规整且形成自身风格,注重所描绘对象的客观真实性,即形神兼备。
第二,明清的写意传统派
该派以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唐云、程十发为代表,画风纵逸恣肆,大都一挥而就,注重个性情感的抒发,讲求形式自律的笔墨趣味。
b.中西融合派
第一,写实派
该派以徐悲鸿为代表,讲求以“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侧重于客观的“再现”。既有西方绘画对形体塑造的追求,又特别强调中国画所具有的神韵追求,注重于美术展览。
第二,现代派
该派以林风眠、刘海粟为代表。讲求形式的构成,侧重于主观的表现,偏重于与国际接轨的艺术交流。
③20世纪50~60年代两个画派
a.江苏画派
代表人物为傅抱石、钱松岩、亚明、魏紫熙、宋文治等画家。代表作有《井冈山黄洋界》、《烟雨莽苍苍》、《千峰送雨图》等。
b.长安画派
该派以赵望云、石鲁、方济众、康师尧等画家为代表,主张绘画要贴近生活,强调画家要有气骨。代表作有《转战南北》等。
8.欣赏中国绘画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欣赏中国绘画应该从气韵、意境、笔墨、画法、留虚空白五个方面入手。
(1)欣赏中国绘画的气韵
从整体上把握画家作画时的精神状态和作品完成后给人的感受。
(2)欣赏中国绘画的意境
意境一半在画面上,一半在画外,一半在画家心灵中,一半在观者心灵中。
(3)欣赏中国绘画的笔墨
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有笔墨。以书法为基础的“用笔”在一种深邃的技术基础上反映了内在的字养,笔墨出之于手,实根于心。
(4)欣赏中国绘画的画法
从画法上看,中国绘画分三类:正规画法、写意画法、商品画法。
(5)欣赏诗、书、画、印
诗、书、画、印合为一体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特点,讲求诗画同源,以书入画,印画同辉。
(6)欣赏中国绘画的留虚空白
“留虚空白”体现了中国画论中的“计白当黑”、“惜墨如金”的观点。
9.中国和西方绘画的主要差异在哪里?
答:基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中西绘画在艺术观念、审美情趣、具体技法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
①中国绘画是散点透视,将不同时空的事物共绘一图,以形得神。
②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即立足一点,描写物象。
(2)写意与写实
①中国绘画追求以貌取神,以抽象之美表达其意。
②西方绘画强调写实,以具象美表达构象。
(3)“点线结构”与“块面结合”
①中国绘画用尖锥毛笔通过“平、留、圆、重、变”等笔法筑成“点线结构”。
②西方绘画用扁平的“刷子”构成一种“块面组合”形式,表现物象的“质量感”和“体积感”。
(4)墨分五色与色彩世界
①中国绘画通过用水使墨有浓淡之分,要求有凸凹之形,以线条来表现物象的质感,即所谓“墨分五色”。
②西方绘画中,画家往往选择特定的色调或强烈的对比色彩去构成油画的主题和意境。
(5)光影与透视
①中国绘画由于“点线结构”的局限性,无法表现“块面”的“光影”和“透视”效果。
②西方绘画善于用光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轮廓、深度和空间,追求“环境”和“透视”效果。
(6)构图
①中国绘画在构图布局上要求空灵和单纯,讲究意境和情调,画面要气韵生动,在造型上多以偏侧、仰视和俯视下笔,使画中物象显出主次、虚实的分别,多留白。
②西方绘画在画面上全部绘图着色,用不同色彩表达、烘托主题。一幅西方油画,在完成后,无法再添笔加彩。
(7)诗、书、画、印与签名
①中国绘画讲究诗书画印结合。书画同源,以书入画,印画同辉。几种艺术在同一画面上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中国绘画的艺术语言。
②西方绘画完成后,画家仅在画面一角签名和注明日期,不构成画面的有机部分。
(8)绘画形式与题材
①中国绘画形式丰富多样,有中堂、挂轴、册页、长卷、通屏等。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等,可反映宗教、民俗、宫廷、园林等社会生活。
②西方绘画形式多为镜框式,形式较少。西方古典油画题材多为宗教、神话、风景和现实生活等。
(9)笔墨美学
①中国绘画特别注重笔墨技法的研究,注意笔墨功夫,讲究运笔用墨。
②西方油画运用“块面结合”的技法,因此,没有笔墨项目的美学研究。
(10)留有余地与完美无缺
①中国绘画以书法为骨干,以诗景为灵魂,画面留有很多空白处,让人产生美感和遐想。
②西方油画以建筑空间为间架,以雕塑人体为对象,以写实主义手法在画布上全部涂上颜色,没有空白,布满颜色让人感到完美无缺。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5229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7 21:46 , Processed in 0.09751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