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娄成武《现代管理学原理》(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8 18:3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61584.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课后习题
说明:对娄成武《现代管理学原理》(第3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多次修改,质量上乘,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管理理论
 第三章 计 划
 第四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五章 组 织
 第六章 领 导
 第七章 控 制
 第八章 21世纪管理和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
说明:对娄成武《现代管理学原理》(第3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多次修改,质量上乘,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管理理论
 第三章 计 划
 第四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五章 组 织
 第六章 领 导
 第七章 控 制
 第八章 21世纪管理和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 模拟试题
 娄成武《现代管理学原理》(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娄成武《现代管理学原理》(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内容简介                                                                                            
??《现代管理学原理》(第3版,娄成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管理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管理学”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娄成武主编的《现代管理学原理》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娄成武《现代管理学原理》配套辅导资料:
娄成武《现代管理学原理》(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本书是娄成武《现代管理学原理》教材的配套电子书,作为一本详解高校管理学考研题库的复习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为课后习题及详解。本书包括娄成武《现代管理学原理》第3版的所有课后习题,并给出了详尽的答案。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及详解。严格按照娄成武《现代管理学原理》(第3版)的章目编排,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习题并进行解析,按照概念题、简答题、论述题进行分类,精选重点院校考研真题,所有试题均有详尽答案。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同时精选了大量现实案例并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根据名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仿真名校历年考研真题的难度和风格,精心编写了2套模拟试题,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是圣才学习网旗下的考研考博专业网站,提供全国所有院校各个专业的考研考博辅导班【网授保录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考研3D电子书、考研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做题)、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课后习题
第一章 绪 论
1.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答:管理的性质为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①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所具有的发展生产力、指挥生产的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管理所维护的政治和社会阶级不同。
③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在人类社会中,管理不仅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即监督和指挥生产的自然属性,而且还具有维护生产关系运行,即维护社会统治秩序的社会属性,这便是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二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互渗透的,因此二者间具有统一性。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①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科学是人们经过几千年的沉淀积累和百余年的探索、总结、归纳、检验,从实践中抽象概括出的反映管理过程客观规律的理论和方法,因而管理具有科学性。
②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人的复杂性、社会性要求管理者要掌握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发挥创造性,灵活地运用管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体现了管理的艺术性。
③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忽视管理的科学性,只强调管理的艺术性,将会使艺术性变为随意性;反之,忽视艺术性,管理科学则成为僵死的教条。总之,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应是和谐的统一。
2.关于管理的职能有哪几种观点?
答:关于管理的职能包括以下几种观点:
(1)1916年,法国实业家亨利·法约尔提出管理的五职能说,认为管理者需履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职能。
(2)20世纪30年代,戴维斯等提出三职能说,认为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控制。
(3)30年代同期,古利克提出了七职能说,认为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人事、沟通其部分。
(4)50年代,哈罗德·孔茨提出管理的五职能说,认为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控制五项职能。
(5)70年代以后,学术界将管理概括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职能。
3.德鲁克关于管理者角色的观点是什么?
答:1955年,美国管理学者彼得·德鲁克提出“管理者的角色”概念,大致分为三类:
(1)管理一个组织,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①管理者首先需要确定组织存在的目的、组织要达到的目标并确定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
②管理者需要使组织通过各种管理活动获取资源或最大利润;
③管理者要保证组织“为社会服务”和为自身发展“创造顾客”。
(2)管理管理者
由于组织工作的任务有抽象和具体之别,加之管理者的能力和精力等因素的限制,组织设计分为不同的层次,最基本的管理层次可以划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三个层次,处于每个层次上的管理者与上层管理者之间一般都存在科层隶属关系。上层管理者要监督和管理下层管理者。上层管理者都负有如下的职责:①主导和影响下层管理者,使之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积极工作和努力奋斗;②构建适合的组织结构;③培养管理者的团队合作精神;⑤培训下层管理者,使其管理工作的技能得到提高。
(3)管理员工和工作
这是管理者的基本职责。管理者需要认识两个趋势,①管理的环境条件不断变化,管理的工作性质也是不断变化的,工作的承担者既有体力劳动者,也有脑力劳动者,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后者的数量大大增加,因而管理的方式需要探索;②处理好与各级各类人员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这要求管理者要正确认识人的特性,人是复杂的,人具有个体差异,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对人性有正确的认识,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4.明茨伯格关于管理者角色的观点是什么?
答:20世纪60年代末期,加拿大学者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提出了管理者角色的新理论,他把管理者的特定的管理行为定义为管理者的角色,提出了管理者扮演的三大类型、十种角色的理论。
(1)人际关系类角色。这种类型具体表现为三种角色,即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
①挂名首脑要履行组织与外界交往如主持签约、接待来访等许多法律性或社会性的例行义务;
②领导者角色是与下属沟通和建立关系,激励和培训员工,具体从事所有的有下级参与的活动;
③联络者的角色是保持同外界的接触和联系网络,从事发感谢信、外部委员会工作和有外部人员参加的活动。
(2)信息传递类角色。属于接收和传递信息,以便充当所在组织的神经中枢的角色。它具体表现为三种角色,即监察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
①监察者角色是寻求和收集影响组织发展的内外信息的角色;
②传播者角色是要把组织的内外信息传达给组织有关成员的角色;
③发言人角色是把组织的某些信息向外界宣布的角色。
(3)决策制定类角色。是做出事关组织生存发展的重大决策的角色。它具体表现为四种角色,即发起者角色(或企业家角色)、麻烦处理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①发起者角色是充当改革和创新的发起者、设计者和鼓动者的角色;
②麻烦处理者是当组织遇到重大的难以预料的困难时采取纠正行动的角色;
③资源分配者角色是充当分配组织各种资源的角色;
④谈判者角色是作为组织的代表负责对外谈判事宜。
5.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答: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既存在区别,又存在联系,主要表现为:
(1)不论是政府、非政府组织,还是工商组织,都要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从这一点上说的确有相似性。
(2)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目的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后者是为了个体利益。
(3)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价值目标不同。前者的价值目标具有多元并列性,如公共管理的目标是公平、正义、效率、安全、秩序等;后者的价值目标相对单一,主要是经济目标。
(4)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权力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公共权力或公共权力的授权,后者来源于生产资料所有权及由此产生的委托经营管理权。
(5)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活动方式不同。前者要接受公众监督,后者则受产权所有者监督。
(6)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远不如工商管理的效率意识强。
(7)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强调责任胜过工商管理。
(8)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工商管理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9)公共管理在复杂性上要超过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包括了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而且公共管理的运作是在政治环境中进行的,因而,它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征。
(10)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追求的效益不同。公共管理尤重社会效益、政治效益,工商管理更重经济效益。
阅读材料 4个“大盖帽”为何管不了一棵豆芽菜?
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食品安全问题步入法制化轨道。仅去年一年,各地就查处违法违规行为13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8人,取缔和停产违规企业单位10余万家。2011年4月,上海的 “染色馒头”让人们再次将目光聚向食品安全。近年来,地沟油、毒火锅、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香精大米问题食品五花八门,触目惊心。某市发现了“药水豆芽”,记者举报投诉,打了一圈电话,竟被4个部门推了回来:质监部门称自己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市场上的豆芽归工商部门管理;工商部门称豆芽是初级农产品,应该归农业部门管;农业部门称没有拘留资格,很多违法商贩在检验结果出来前就逃跑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则称,自己只负责检测饭店或食堂里做好的饭菜食品。安全监管乱象丛生,其背后的根源何在?目前,我国采取了分段监管和品种监管相结合的模式,实际工作中确实也存在一些监管边界不清、监管重复和空白并存等问题。“出了问题,到底谁管?”《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为解决多头管理的协调问题,2010年2月,国务院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意在加强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综合协调和监督指导。为搞好分段监管衔接,2010年,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在上海、大连等10个城市启动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说,“该体系是为了使各流通节点的信息互联互通,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实现肉菜质量安全的全过程无缝隙监管”。食品安全监管的乱象还根源于管理标准不统一、惩治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食品安全标准的不统一、不完整,或多种标准冲突,不仅困扰着执法者,也让守法的企业茫然无措。为解决标准问题,2009年11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正式组建,组织对食品中的甲醛、铝、镉、硼砂/硼酸、食盐加碘以及野生蘑菇中的尼古丁、紫砂煲中的有害物质、婴幼儿奶粉中的性激素等开展风险评估。2010年1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成立。当年,共组织审议通过了246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目前已公布标准l72项,其中包括68项乳品、l02项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2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含66种农药),即将公布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预包装食品标签、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一批重要食品安全基础标准。到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省、市、县三级监测点组成的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2010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共监测了67种食品、12.4万份样品,为客观评估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提供了科学依据。关于惩治力度,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者具有保证食品安全的法定义务。但现行法律对于食品生产经营者恶意违法行为的震慑力较小,特别是对于一些主观故意违法但危害后果轻微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量刑,如何实现惩戒的目的,还需要在今后完善相关配套法规时进一步细化。关于监管问题,监管不到位也使《食品安全法》的震慑力大打折扣。目前,我国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约46.2万个,而全国质监系统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监管的行政人员6210人,人均监管74个生产单位。而且绝大多数监管人员不是专业人员,缺少专业知识,无法监管到位;甚至有无编人员从事执法工作,也影响行政执法的合法性。
治理食品安全乱象,除了全面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地方立法的配套支持也十分重要。我国对企业食品生产监管已有较完备的法律制度,但对作为监管难点的小作坊,只有宁夏、重庆等地完成了相应的地方立法。这不利于提升整个食品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建议督促地方人大加快立法进程。
思考题
1.结合案例分析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差异。
2.结合案例分析公共管理的特点。
3.从管理的角度看,你认为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1.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差异主要包括:
(1)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目的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后者是为了个体利益。质监部门、工商管理部门、农业部门以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别分管不同的环节。
(2)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管理手段不同。前者以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经济手段;我国的食品药品监督部门通过《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以达到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后者以经济手段为主,辅之以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3)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权力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公共权力或公共权力的授权,后者来源于生产资料所有权及由此产生的委托经营管理权。
(4)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价值目标不同。前者的价值目标具有多元并列性,如公共管理的目标是公平、正义、效率、安全、秩序等;后者的价值目标相对单一,主要是经济目标。
2.公共管理包括政府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组织为依托,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向特定区域内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或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活动。
食品药品监督部门作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公共管理部门,通过具有强制力的法律文件实现社会效益、政治效益,并接受公众监督。
3.从管理的角度看,我认为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
(1)我国采取了分段监管和品种监管相结合的模式,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监管边界不清、监管重复和空白并存等问题。
(2)食品安全标准的不统一、不完整,或多种标准冲突。这不仅困扰着执法者,也让守法的企业茫然无措。
(3)惩治力度不够。现行法律对于食品生产经营者恶意违法行为的震慑力较小,特别是对于一些主观故意违法但危害后果轻微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量刑,如何实现惩戒的目的,还需要在今后完善相关配套法规时进一步细化。
(4)监管不到位。这也使《食品安全法》的震慑力大打折扣。目前,我国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约46.2万个,而全国质监系统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监管的行政人员6210人,人均监管74个生产单位。而且绝大多数监管人员不是专业人员,缺少专业知识,无法监管到位;甚至有无编人员从事执法工作,也影响行政执法的合法性。
(5)治理食品安全乱象,除了全面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地方立法的配套支持也十分重要。我国对企业食品生产监管已有较完备的法律制度,但对作为监管难点的小作坊,只有宁夏、重庆等地完成了相应的地方立法。这不利于提升整个食品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建议督促地方人大加快立法进程。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6158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7 03:47 , Processed in 0.10495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