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播学考研重、难点 材料梳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yac 发表于 06-9-9 21:3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下是引用wanxing在2006-8-14 15:59:36的发言:

传播学重、难点提要(第一部分)
一.            名词解释
1.        传播
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2.        传播学
传播学就是研究人类传播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3.        法兰克福学派
这个学派是指以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为主的一个学术派别。这一学派主张从哲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欧洲的学者影响很大。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这一学派的学者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危机及现代西方文明进行批判。该派主要观点集中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商业化体制下文化工业及大众文化的批评上,剖析和批判西方传播媒介的垄断和“霸权主义”本质。
4.        信息
信息是人的精神产物,它是用于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
5.        符号
符号就是用来指称或用来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二.            列举
1.        传播学四大先驱及其贡献。
1)        1  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    对传播学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上。他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具有非常强的经验性和可*作性;此外他还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明确提出传播过程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和传播的效果怎样。此文还从外部功能上分析了传播活动的作用,指出传播的三大作用或三大功能:即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遗产。
2)        2   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     是心理学中“场论”和“群体动力论”的最先提出者,并创立群体动力研究中心。群体动力论主要研究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群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和影响。从研究中可以得出: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如此紧密,以至于群体的规范可以直接制约和影响个人的行为。二战中他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对军队士气问题的研究,同时还进行了劝诱人们改变饮食习惯的研究。卢因的群体动力论对美国传播学的建立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层面和方法。
3)        3   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费尔德     他最早进行实例调查研究,著有《马里兰城里失业的人》一书。之后又以总统选举为课题,于1948年将研究成果汇集出版,即《人民的选择》。书中的结论显示:决定人们投票意向的,主要不是传播媒介的影响力,而是人际传播的影响力。在对人际传播的进一步研究中,他提出了“舆论领袖”和“两级传播”的概念。正是拉扎斯费尔德的竞选研究极其发现结束了“枪弹论”理论统治传播学研究的时代。
4)        4   实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他毕生研究人的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具体研究说服与态度的关系,态度与形成的转变,说服的方式,技巧与能力等。其中集中在实验方法研究人的态度与说服之间的关系。如二战期间主要研究陆军部拍摄的军事教育影片对军人的影响。
三.            简答
1.        传播学为何在美国产生?
传播研究起源于本世纪一二十年代,形成一门学科在四五十年代。作为资本主义阵营中最为发达的美国之所以成为传播学诞生的摇篮,除了具备基本社会、学科前提条件以外,还具有具体而对立的社会、学科条件。第一  在政治上,美国的政治家无论是在日常的政治活动中,还是在四年一次的竞选中,都比较重视和利用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  第二  在经济上,一方面传播学的兴起与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在美国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美国的大众传播在两次大战中和以后日益壮大,也成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完善的经济实体,共同形成一个产业---大众传播业。第三  在社会上,美国的大众传播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互动中媒介给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显现出来。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是在美国特定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兴起发展的。
2.        简述欧洲批判学派与美国经验学派之间的差异。
在60——70年代开始出现的欧洲传播学派以其对社会文化的批判性备受人们的关注,被称为“批判学派”,与注重实证分析,强调传播实践的美国传播学派相并峙,人们称后者为“经验学派”。
欧洲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基地。批判学派之所以在欧洲出现有两个原因:一是欧洲传播实践与美国的传播实践有很大的不同。60年代前,欧洲各国基本照搬美国传播学思想、理论和方法。但是其中许多理论难以与欧洲自身的传播业相匹配。美国的大众传播业基本上属私营企业,商业化程度高,受产业和利润规律支配。与此不同,欧洲的大众传播业大多是公营或公共,少部分私有,少部分国有,更强调其社会服务性。二是欧洲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的传统不同于美国。可以说,欧洲古代哲学家就已经从哲学角度研究了传播现象。欧洲学者更强调哲学、社会学等研究中的思辩研究和质化分析。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是植根于欧洲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之中的。批判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一是“法兰克福学派”。这个学派是指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为主的一个学术派别。该学派主张从哲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这一学派的学者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危机及现代西方文明进行批判。二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这是60年代开始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文化及意识形态等进行批判。批判学派的中的主要流派有:(一)法兰克福学派(二)政治经济学派(三)意识形态学派(四)社会文化学派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与传统学派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集中在研究目的、研究焦点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
研究目的的差异:美国的传统学派的研究目的是要维护现在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因而实用性、经验性明显。而欧洲的批判学派是将传播活动置于社会系统中加以考察,从哲学、社会学质化分析的角度探讨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矛盾与冲突。利用对现存传播状况的研究改变既存事实、促进社会变化,因而要对现有的状态进行分析、批判。
研究焦点的差异:由于传播学传统学派研究目的在于维护,在于实用,因而它的研究焦点就放在了传播效果与受众上。批判学派着重点在于宏观的传播体制的研究、传播者和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的关系上。这与它希望找到变革的社会原因和根本动力的出发点不无关系。
研究方法的差异:传播学传统学派强调定量分析,注重实证、经验、微观。批判学派强调定性分析,注重思辩、理论、宏观、全面。
四.            论述
1.        结合实际工作谈谈你所认识的传播学研究对象。
1)        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简言之,就是要研究人类传播的历史。对人类传播发生、发展的历史研究设计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重要的包括传播思想的发展、传播时间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等等。
2)        人类传播的形态。我们所说的传播形态是指人类传播活动的不同类型。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不同,产生了许多不同的传播形态。同时在一个社会中,因社会所需功能的不同又存在着众多的传播形态。比如:传播四种形态的研究(即人们的内向交流、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及新闻、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等研究。
3)        人类传播的过程(结构)。所有人类传播活动都可以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或静态的结构。从普遍意义上,对人类传播活动的过程进行研究,是传播学的深化研究,即深刻的研究传播活动的本体活动。
4)        结合自身经验谈。
传播学重、难点提要(第二部分)
一.            名词解释
1.        把关人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他们被成为“把关人”。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这些把关人负责把关、过滤信息的进出流通。所谓把关人就是催信息进行过滤与加工的人。
2.        枪弹论
也叫“皮下注射论”或“刺激—反映论”,是盛行于本世纪20至40年代的一种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枪弹论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将传播作用不分时间、地点、对象、环境的夸大化。40年代以后,枪弹论被逐渐抛弃了,“被代之以更多地考虑到人类的传播特征性而少归因于这一过程的物质资产的力量的理论。
3.        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交流。
4.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5.        模式
所谓的模式是指对客观事物的内外部机制的直观而简洁的描述,它是理论的简化形式,可以向人们提供客观事物的整体信息。
二.            简答
1.        简述控制论传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控制论模式因引入“反馈”概念和机制,传播过程而成为双向交流的回路,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然而控制论模式也有其自身的缺陷。首先,它认为传播过程是双向回路之后,就成了循环、平衡的自我调节系统,而现实中的传播过程,尤其是大众传播过程较少有平衡对等。其次,他认为传播过程是一个独立本体运动过程,即传播过程是独立于社会的自我运行的系统过程。
2.        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如何?
1)        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的进步贯穿整个人类存在过程,而且其发展进步呈加速度发展趋势。
2)        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传播本身正式人类文化创造和积累的产物。
3)        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一种传播必定是一种社会类型的反应。德国著名传播学者K•梅尔腾曾指出两者的对应关系。
3.        符号有哪些特性?
1)        指代性
符号的指代性是指符号是指出事物,而不是事物本身,简言之,符号与它指代的事物之间没有必须联系。符号只是指称和代表某个事物。
2)        社会公用性
符号包括符号形式和符号意义两个方面。符号形式是指人们感官可以感知到的部分,如文字的字体、语言、图像等,符号意义是指符号所包含的内容和概念。
3)        符号的发展性
人类传播所使用的符号是发展的。一方面,人们每天都在创造着新的符号,以适应日益丰富的生产及生活实践。这些新的符号一旦进入社会传播领域,就会成为心得中介或象征物而被广泛使用。另一方面,人们旧有的符号也在不断的被改造和淘汰。有的保持原有符号形式,但赋予新生的意义;有的包含了原有的意义,却更换了新的符号形式。
4.        试比较资本主义自由传播制度和社会责任传播制度。
1)        自由主义传播制度
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机制。
理论基础:17、18世纪启蒙运动思想。
核心:自由主义思想。
代表人物:英国政治家约翰•弥尔顿
主要观点:“观点的公开市场”,“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
最后确立:在法国、美国以法律形式加以确立。
局限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能完全实现。
2)        社会责任传播制度
社会基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传播界为追逐利润抛弃了社会责任。
理论基础:近代思想革命打破报刊自由主义理论的世界观。
产生年代:1940年代
主要观点:一定的民主应伴随一定的责任,新闻事业在享有自由的同时也应当担负起社会责任。。
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从一定意义上讲,自由主义传播制度是历史的进步,而后起的社会责任传播制度也是历史的进步。但是社会责任理论及期望建筑于其上的传播体制还是未能完全被实践接受。因为,在垄断竞争、利润至上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传播业无法摆脱追逐利润和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
三.            论述
1.        请通过分析你最近看到的一部美国好莱坞大片来分析美国资产阶级永恒的价值观。
美国传播制度与服务的社会制度是方向一致的。它就是要维护美国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经济体制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这可以从美国传播业所传播的讯息中包含的价值观中看出。美国社会学家分析了大量的美国传播业报道的新闻,从中归纳出了包含于其中的‘永久性’价值观:
1)        1)美国至上。即认为美国作为一个国家优于世界上任何国家。
2)        2)民主制度优越。即认为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具有活力,能自我纠正缺点错误,比专制独裁制度优越。
3)        崇尚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赞誉冒险、创新的企业精神。
4)        鼓吹个人主义,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天赋权利。声言个人主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鼓励个人奋斗,吹捧在竞争中获得胜利成功的个人。
5)        维护社会秩序。即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和民主政治的秩序,对破坏社会秩序造成的后果着力渲染。
6)        维护国家领导。即表明对作为制度象征的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支持
美国传播业者正式根据上述价值观年来衡量新闻事件,选取和制作新闻,即把关的。事实上,它的查及其制度是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卫道士。
传播学重、难点提要(第三部分)
一.            名词解释:
1.        媒介
媒介即中介或中介物,存在于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传播意义上的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施拉姆认为,“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
2.        受众
即受传者、或称阅听者,是对大众媒介信息接受者的总称。
3.        枪弹论
枪弹论,也叫“皮下注射”论或“刺激——反应”论,上盛行于本世纪20——40年代的一种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
枪弹论认为,软弱的受众象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受众消极被动的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大众传媒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刺激——反应”机制和媒介效力强大的信念是该理论形成的基础。
枪弹论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将传媒作用不分时间、地点、对象、环境的夸大化。
40年代以后,枪弹论逐渐被抛弃,“被代之以更多的考虑到传播的人类特性而更少归因于这一过程的物质资产的力量的理论”
4.        创新与扩散理论
也叫采用扩散理论,是由埃弗雷特•罗杰斯于本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产品的理论,侧重于大众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二.            简答:
1.        认识媒介的意义。
具体而言,充分了解传播媒介可以使我们:
第一把握传播媒介的特点及规律,充分认识我们进行传播活动的物质手段。
第二遵循传播媒介的基本规律,不断改进传播工作。
第三认清传播媒介的发展方向,顺应进步的潮流。
2.        电视作为媒介的特点。
第一,      电视是视听合一的媒介。电视传播信息的渠道有两个,即视觉和听觉,这就决定了它与其他传播媒介的区别,也奠定了电视优势的基础。
第二,      电视适合再现形象、现场、过程。电视的首要特点,即视听兼备决定了电视具有极强的形象感、现场感和过程感。
第三,      电视时效性强,这是电子媒介的共同特点。
第四,      电视保存性差,选择性差。这也是电子媒介的共同劣势。
3.        受众有什么样的特点?
受众特点:多、杂、散、匿
大众传播受众数量巨大,许多大型媒介的受众要用几十万几百万乃至上亿来计算。
大众传播受众由不同民族、国家、阶级、阶层、社会地位、职业、文化水平的社会成员构成,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是大众传播中一个复杂的子系统。
大众传播受众分散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从事着不同职业、有着不同动机,互不相识、互不联系,是无组织的群体。
大众传播受众相对于传播者而言是隐匿的,传者可以了解受众整体的主要特征和愿望,却无法了解单个受众的具体情况及愿望、要求。
三.            论述:
1.        请结合实际谈谈受众的选择行为的过程。
传播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受众有选择的接触一种媒介,且往往只选择那些能加强自己信念的信息,而拒绝那些与自己固有观点相抵触的东西。人们通过大众媒介一般加强自己已有的观点,而不是改变其信念。
           受众的选择行为体现在自由的选择使用何种媒介及接受何种信息上
一、选择性注意
指认识结构、社会类型和有意义的社会联系所产生的,与这些因素有关的媒介内容注意力的方式。从媒介选择上来讲,受众一般选择自己习以为常和喜爱的媒介,如知识分子一般选择印刷媒介,教育程度偏低者多选择电子媒介;从传播内容上来讲,受众一般选择能够支持其信念和价值观念的信息,以减轻认知上的不和谐;从传播的形式上来看,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选择取向。
二、选择性理解
指具有不同心理特征、文化倾向和社会成员关系的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解释媒介内容。
在受众注意到的信息中,只有一部分才被进行深层认识、思考和处理。
三、选择性记忆
受众往往只记忆对自己有利、符合自己兴趣或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传播内容。受众在选择性的接受和理解之后,能够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量大大小于前者。
重点作业(第一次)
一.名词解释
1.                                          信息
2.                                          李普曼
3.                                          群体动力论
4.                                          批判学派
5.                                          把关人
6.                                          沉默的螺旋
二.简答题
1.                                          传播学为什么产生在美国?
2.                                          符号的特性有哪些?
3.                                          试用施拉姆的媒介选择公式评价媒介选择行为。
三.论述题
1.                                          结合具体事例评述受众的选择性心理。
2.                                          以历史的视角分析传播效果的认识历程。
重点作业(第二次)
一.  名词解释
1.        创新扩散理论
2.        批判学派
3.        内容分析法
4.        信息
5.        把关人
6.        受众
二.  简答题
1.        试评析使用满足理论。
2.        简析施拉姆的媒介选择公式。
3.        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有哪些?
三.  论述题
3.                                          评析美国资产阶级“永恒的价值观”。
4.                                          试述电视媒介的特点及如何利用。
沙发
betty511 发表于 06-9-14 10:26:3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板凳
beyondbat 发表于 06-9-18 20:15:5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支持~
地板
kitty_lcv 发表于 06-9-24 10:50:03 | 只看该作者
xiexie
5#
close2u 发表于 06-10-3 19:55: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6#
maplerain608 发表于 06-10-5 11:25:20 | 只看该作者
xiexie
7#
hujunfei 发表于 07-3-3 15:13:21 | 只看该作者

hao

谢谢分享。
8#
hujunfei 发表于 07-3-12 12:03: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谢谢你啊
9#
hanyu282 发表于 07-3-13 10:24:08 | 只看该作者
这年头还是好人多!
10#
lingzi7298 发表于 07-4-10 15:55: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咯[s: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1 03:55 , Processed in 0.08733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