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凯恩斯和熊彼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zk243660376 发表于 07-9-21 14:5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凯恩斯和熊彼特
——德鲁克
凯恩斯:从长远来看,一切都将灭亡。
凯恩斯认为:繁荣“正常”的经济是一个均衡经济,将来是由经济学家之王调控经济发展。
熊彼特认为:繁荣“正常”的经济是一个动态非均衡的经济,甚至是一个生物性的经济。总是政治家和将军们调控着经济发展。
熊彼特认为:利润是真正的成本,支持现在开创明天。
而德鲁克说:作决策时并没有什么根据事实的事情,只是一大堆看法。这些看法也许都不能说是正确或错误,只是有些符合部分现实,有些符合更多现实,有些符合未来变化,有些只是符合过去的变化。没有一劳永逸的东西,人们注定不断观察现状,思考对策,期待未来。

20世纪两位最伟大的经济学家,约瑟夫`A`熊彼特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都生于100年前,只相隔几个月;1883年2月8日,熊彼特出生于奥地利一个乡间小镇;1883年5月5日,凯恩斯出生于英国剑桥。而且,他们仅相隔4年离世,熊彼特,1950年1月8日在康涅狄格州逝世;凯恩斯,1946年4 月21日在英格兰南部亡故。大量的著作、文章、座谈会和演讲,祝贺凯恩斯诞辰100周年。若是熊彼特诞辰100周年到底还有人提起的话,也一定是在一个小型的博士讨论会上。然而,有一点还是越来越清楚了;是熊彼特,将在本世纪今后十几年,如果谈不上在今后30年到50年里的话,为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出思想、解难题。

这两人并不是敌手。他们都向长期以来的假设发起了挑战。凯恩斯的对手,正是熊彼特自己作为学生时就与之分道扬镖了的”奥地利派“,即奥地利学派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尽管熊彼特认为,凯恩斯的全部回答都是错误的,或至少是使人误解的,但他是个通情达理的批评家。实际上,是熊彼特使凯恩斯在美国成名。当凯恩斯的名作《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于1936年出版时,当时是哈佛经济学院高级教员的熊彼特,让他的学生读这本书,并告诉他们,凯恩斯的著作完全取代了他自己早期有关货币的著作。

反过来,凯恩斯认为,熊彼特是极少数值得他尊敬的当代经济学家之一。在他的讲课中,他一遍又一遍地提到熊彼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发表的著作,尤其是熊彼特关于”记帐货币“的文章。他认为,该文章激发了他自己在货币问题上最初的灵感。凯恩斯最成功的首创性政策,即建议英国和美国通过税收,而不是通过借债,来资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提案,直接出自1918年熊彼特关于靠借债来资助第一次世界大战,会有灾难性后果的告诫。

熊彼特和凯恩斯,在政治上经常是对立的。熊彼特被说成是”保守的“,凯恩斯是”激进的“。这种对立,基本上确其事。在政治上,凯恩斯的观点与我们现在称为的”新保守主义“很相似。他的理论,源于他对自由市场的深情依恋,和使之不受政客与政府干预的强烈愿望。熊彼特却相反,非常怀疑自由市场。他认为,”明智的垄断“——例如美国贝尔电话系统——非常值得推崇。它能高瞻远瞩,而不是被眼前的蝇头小利弄得团团转。熊彼特多年来最亲密的朋友,是一位最激进、最教条的欧洲左翼社会党人士,奥地利人奥托鲍尔(Otto Bauer),此人虽然是坚定的反共产主义者,但甚至更是反资本主义者。熊彼特,尽管他自己从来不是社会党人,但却于1919年出任奥地利政府的财政部长。这是奥地利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唯一的一届社会党政府熊彼特总是说,马克思的一些回答他都不赞同。但他仍然认为自己是马克思的儿子,比起其它经济学家,他更尊重马克思。他争辩道,马克思至少提出了正确的问题。对熊彼特来说,问题总是比回答更重要。

熊彼特和凯恩斯的分歧,远不止于经济原理或政治观点。这两人所看的经济现实不同,所关心的问题不同,而且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也大相径庭。这些不同,对于理解当今的经济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凯恩斯,尽管放弃了古典经济学,但还完全是在它的柜架结构之内耕耘。他是持异端者而不是异教徒。对凯恩斯来说,经济学,指的就是1810年李嘉图的均衡经济学,李嘉图的理论在19世纪占主导地位。这种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封闭的、静态的体系。凯恩斯提出的关键问题,与19世纪经济学家提出的完全不一样: “怎样才能维持经济体系的均衡?”

凯恩斯认为,经济学的主要问题,是产品与服务的“实体经济”和货币与信贷的“符号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个人、企业的“微观经济”和国家的“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即供给)或消费(即需求)能否为经济提供发展动力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凯恩斯与李嘉图、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奥地利派”以及阿尔弗德`马歇尔,是一脉相承的。大多数19世纪的经济学家,不管在其它方面怎样分歧,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相同。“实体经济”起支配作用。货币只不过是“事物的表象”‘ 个人和企业和微观经济起决定作用,政府,最好不过的是能纠正小偏差,最糟糕的是制造混乱;供给起支配作用,需求只是它的一个功能。

凯恩斯提出了李嘉图、穆勒、马克思,“奥地利派”和马歇尔曾看过同样的问题,但从未有人如此大胆地将每一个回答都颠倒过来。在凯恩斯的体系里,货币和信贷的“符号经济”是“实体”,产品与服务信赖于它及它的影子。宏观经济——国家经济——是一切,个人和企业,既没有能力去影响它,更不说去支配它,也不能做出与宏观经济力量背道而驰的有效决策 。经济现象、资本积累、生产率和就业,都是需求的功能。

现在我们知道,就象熊彼特50年前就知道的那样,凯恩斯主义的每一个回答都是错误的。至少它们仅在特殊情况下,在相当狭窄的范围内是正确的。例如,拿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原理来说吧:货币因素——政府赤字,利率,贷款额,流通货币量——决定了需求以及经济状况。这就是假设,就象凯恩斯自己所强调的那样,货币的周转速度是一定的,个人或企业短期内无法加以改变。熊彼特50年前就指出,所有迹象都与这种假设相反。的确,无论什么时候所试行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不管是原始的凯恩斯主义还是被弗里德曼(Friedman)修正了的凯恩斯主义,都已经被企业和个人的微观经济击败。后者没作出任何警告,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改变了货币的周转速度,出人意料。

凯恩斯主义的药方最初开始试用时——在美国“数政”的早期阶段——似乎还很灵验。但到了1935年前后,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消费者和企业忽然大幅度降低了货币周转速度,使基于政府赤字开支上的复兴夭折了,并于1937年,带来了股票市场的第二次大崩溃。然而最好的例子,却还是1981~1982年在美国发生的事。联邦储备委员会有意识的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控制经济。但这一企图被消费者和企业粉碎了,他们突如其来,势如破竹地将存款从储蓄所移到金融市场,从长期投资移往流动资产——即从低速度货币到高速度货币——到了这种地步,没有人能够真正说出货币供给意味着什么,甚至连这个名词的意思也难以弄清。寻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根据对经济现实的感觉来行事的个人和企业,总是要找到一种打击该“体系”的方法——或者象苏联集团那样,把整个经济体系变成一个巨大的黑市场,或者象在1981年和1982年的美国那样,一夜之间改变金融系统,根本就不把法律、管制和经济学家放在眼里。

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学将倒退到凯恩斯主义之前的新古典主义。凯恩斯对新古典派回答的批评,就象熊彼特对凯恩斯的批评一样,具有权威性。但是因为我们现在知道,个人能够而且将要击败这个体系,所以,凯恩斯为经济学树立起来的权威,在我们的眼里消失了;50年来凯恩斯主义的体系,一直作为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指路灯,现在,这盏灯已是黯然无光了。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经济学,都是为了努力弥补均衡经济学中凯恩斯体系的漏洞。但要恢复自圆其说、充满自信的均衡经济学,已是不太可能。更不用说恢复这样一种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了;它靠一个要素——无论是政府开支、利率、货币供给减税——就能比较有把握地控制经济。

凯恩斯主义的回答,不比它们所替代的凯恩斯主义之前的回答更正确。这一点,熊彼特从一开始就清楚。但对他来说,这比起凯恩斯主义的问题,显得无足轻重得多 ——凯恩斯前辈们的问题也一样——熊彼特认为,这些问题根本就不是什么重要的问题。对他来说,根本的谬误在于,将繁荣的“正常”的经济假设为处于静态平衡之中的经济。熊彼特从他学生时代起就认定,现代经济总是处于动态非均衡之中。熊彼特的经济不是封闭的体系,不同于牛顿的宇宙——或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它是永远在成长,在变化,它本质上是生物的而不是机械的。如果“凯恩斯是持异端者”,则熊彼特就是“异教徒”。

熊彼特自己是奥地利经济学大师的学生,当时维也纳是经济理论的世界中心。他认为他的教师们对他有终身影响。但他的博士论文——后来成了他最早的一部杰作《经济发展理论》(最初是在1911年以德文出版的,当时熊彼特年仅28岁)——开始就宣称,经济学的中心问题不是均衡而是结构性变化。熊彼特由此引出了关于创新者是经济学真正主题的著名原理。

古典经济学不考虑创新,凯恩斯也是如此。创新属于“意外灾难”之列,象地震,气候和战争。人人都知道这些对经济有很大的影响,但它们不是经济学的组成部分。而熊彼特坚持认为,创新——即企业家精神,它促使资源从旧的、过时的就业转向新的和更富有生产性的就业——正是经济学的精髓,更确切的是经济学的精髓。

熊彼特首先承认,他的这一见解源于马克思,但他又用它来反驳马克思。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所完成的工作,既不是古典经济学家,也不是马克思和凯恩斯所能完成的,它使利润履行起一种经济功能。在变化和创新的经济中与马克思的理论完全相反,利润不是从工人那里偷来的“剩余价值”。相反,它是工人的工作和劳动收入的唯一来源。经济发展理论表明,没有人能指望创新者会赚取名副其实的“利润,创新者的利润总是短暂的。熊彼特有句名言:创新是”创造性的破坏“。它使昨天的固定设备和资本投资陈腐过时。经济发展得越快,需要的资本积累就越多。因此,古典经济学家——或会计师或证券交易所——所认为的”利润“,就成了一种名副其实的成本,是在企业界立稳脚跟的成本,是一种未来的成本。对于这种未来,除了知道今天的盈利企业会成为明日的包袱之外,一无所知。因此,资本积累和生产率,是维持经济体系所生产财富的能力所必需的,首先是保住今天的工作和开创明天的工作所必需的。

迄今为止,熊彼特的”创新者“和”创造性破坏“,是用以解释为什么存在”利润“的唯一理论。古典经济学家非常清楚,他们的理论没有给出任何有关利润的基本原理。实际上,在一个封闭经济体系的均衡经济学里,没有利润的地位,没有为之辩护,也没有对作出解释。但如果利润是真正的成本,尤其是如果获取利润是保住工作和创造新工作的唯一途径,那么资本主义,就成了一种很道德的制度。

道德和利润:古典经济学家批出,利润是激励冒险家所必需的。但这实质上,难道不是一种贿赂,因而不可能是合乎道德的吗?这个难题,促使19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在他的晚年信奉起社会主义来。它使得马克思能轻易地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无情剖析,与《旧约全书》中反对剥削者的预言书融合起来。利润刺激在道德方面的弱点,立即使得马克思能指责资本家是邪恶的,不道德的,并“科学地”宣称资本家是无作用的,他的快速逊位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一旦从不变的,自圆其说的封闭的经济,转向熊彼特的动态的,发展的,运动的,变化的经济,所谓的利润就不再是不道德的了。它变成一种合乎道德的必须品。实际上,困扰古典经济学家乃至凯恩斯的问题,就不再是什么问题了: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系,才能使贿赂资本的利润,亦即无作用的、而又不得不交给资本家以维持经济体系存续的利润最小化?这个问题在熊彼特的经济学中总是“有足够的利润吗?”“有足够的资本积累,用以提供未来的成本,提供在企业界立稳脚跟的成本,提供‘创造性破坏’的成本吗?”

单就这一点,就使得惟有熊彼特的经济模式,方能作为我们所需的经济政策的起点。凯恩斯主义——或古典经济学——把“创新”,当作经济体系“外面”的、边缘的因素来对待,认为它对经济影响甚小。很显然,这种观点不再站得住脚了(如果说它曾经站住了脚的话)。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基本问题,特别是在高度发达的国家,已是一目了然:怎样才能维持资本积累和生产率,以便承受住技术以及就业的快速变化?支付未来成本所需要的最小利润是多少?首先,维持现有工作并开创新工作所需要的最小利润是多少?

熊彼特对此没有给出任何回答,他并非很相信回答。但70年前,他还很年轻的时候,就问及了那些在未来的岁月里,显然会成为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中心的问题。

此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熊彼特认识到,经济现实处于变化之中。这比任何其它人都要早很长时间——比凯恩斯整整早10年。他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所有的参战国带来了经济体系的货币化。一个一个国家,包括他自己的仍然相当落后的奥匈帝国(Austria_Hungary),都成功地将所有易变成现金的社会财富动员起来,部分通过税收但主要通过借贷。货币与信贷,而不是产品与服务,成了“实体经济”。

1918年7月,在德国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出色的文章——当时,熊彼特在其中长大并已经有所了解的世界,正处于隆隆炮火之中——他论证道,从现在起,货币和信贷将是控制的杠杆。他所论证的内容是:将起主导支配作用的,既不是古典学家曾论述过的产品的供给,也不是早些时候持不同见解者坚持的产品的需求。货币因素——赤字、货币、信贷、税收——将是经济活力与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

当然,后来凯恩斯也是在与此相同的见解基础上,写出了他的《通论》。但熊彼特的结论与凯恩斯 的完全不同。凯恩斯 提出的结论是:货币和信贷的符号经济的出现,使“经济学家之王”的出现,即科学经济学家的出现,成为可能。这位“经济学家之王”,通过操纵几个简单的货币关键因素——政府开支,利率,信贷量或货币流通量——将维持就业充分、经济繁荣和稳定的永久性均衡。但熊彼特的结论是,符号经济作为主导经济的出现,打开了通向专制的大门,实际上是请来了专制。他认为,经济学家现在就宣称自己无所不能,纯粹是夜郎自大。首先,他看出,行使权力的将不是经济学家,而是政治家和将军们。

另外,在同一年,刚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前一年,熊彼特发表了《租税国家》(The  Tax State),其见解又是凯恩斯15年后得出的见解(并且,象他经常承认的那样,得感谢熊彼特):现代国家,通过税收和借贷的机制,获得了转移收入的权力,通过“转移支付”控制国民收入的分配。对凯恩斯来说,这种权力就象一根魔杖。借着它,既可达到社会公平又可促进经济进步,既可达到经济稳定又可完成财政任务。对熊彼特来说——也许是因为他不同于凯恩斯,是马克思和历史的学生——这种权力无异于一张招来政治上不负责的请帖,因为它撤除了所有抵御通货膨胀的屏障。过去,国家税收不能超过国民总产值的一个很小的比重,或者借债不能超过国家财富的很小一部分,这使得通货膨胀能自我制约。现在,抵御通货膨胀的唯一屏障,就是政治上的自我约束。熊彼特对政客们自我约束的能力,不很乐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熊彼特作为一位经济学家的工作对经济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是企业循环理论的鼻祖之一。

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他1950年去世这32年里,熊彼特的真正贡献,是作为一位政治经济学家所作的工作。1942年,当人们被世界性通货紧缩的萧条吓得战战兢兢的时候,熊彼特发表了他最有名的著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此书仍是理所当然地受到重视,阅读范围甚广。他在这本书里论证道,资本主义将被它自己的成功所毁灭。它将产生我们现在称之为新阶级的人:官僚、知识分子、教授、律师、报界人士,他们都是资本主义经济果实的受益人,实际上就是寄生在上面。而所有这些人,对于财富的生产,对于储蓄,对于经济生产的资源配置,都很反感。这本书出现以来的40年,已无可辩驳地证明,熊彼特是一位有远见的预言家。

而且,他继续论证道,资本主义将被它自己帮助建立的,并使之可能实现的民主所毁灭。因为在民主国家,为了迎合民心,政府将日益增加地把收入从生产者的腰包里转移到非生产者的腰包,从那些可以将之节俭下来并成为明日资本的地方,转移到那些将之用于消费的地方。因此,民主政府将承受日益增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他预言,通货膨胀最终将毁灭民主和资本主义。

当他于1942年写这本书时,几乎人人嘲笑他。通货膨胀会基于经济成功的基础之上,似乎没有比此更哗天下之大稽的了。今天,40年后,通货膨胀成为民主制和自由市场的中心问题,恰恰与熊彼特的预言相吻合。

40年代,凯恩斯主义者把人们引进了他们的“希望之州”。在那里,经济学家之王将通过控制货币、信贷、开支和税收,来保证经济体系的完全均衡、永远稳定。而熊彼特却日益关心:怎样控制和限制公共部门,以维持政治自由,保证经济体系的效益、发展和变化。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他正坐在书桌旁,修改几天前他在美国经济协会所作的会长演说。他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停滞主义分子,在诊断资本主义进程将停滞的原因时错了。但他们断定它将停滞——在公共部门的大力帮助下,这一点仍然可能是正确的””

凯恩斯最有名的言论,当推“从长远来看,我们都将灭亡”。这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评论之一。理所当然的,从长远来看,我们都将灭亡。但凯恩斯高人一筹的地方是,他指出,今天政治家的行为通常基于早已谢世的经济学家的理论上。认为短期利益最优化就能创造出光辉灿烂的远景——这是凯恩斯所暗示的——地地道道是个大谬误。凯恩斯要对现代政治、现代经济和现代企业追逐急功近利的极端短浅目光,负很大的责任。相当公平地说,追求急功近利现在成了美国决策人的主要弱点,既包括政府中的决策人,也包括企业中的决策人。

熊彼特也知道,政策不得不适合短期的需要。他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才懂得了这一点——作为新创立的奥地利共和国的财政部长,他试图在通货膨胀之前就制止它,但彻底失败了。他明白,他的失败是因为他的措施不能在短期内被接受——两年后,一位非经济学家,一位政治家兼道德神学教授,运用这些措施去阻止通货膨胀。其结果,除了摧毁了奥地利经济和中产阶级外,与熊彼特的结局并无二致。

但熊彼特也知道,今天的短期措施具有长期的影响。它们不可避免地影响未来。不仔细考虑短期决策的未来性,以及它们在“我们都灭亡”之后很久的影响,是不负责任的。这也将导致错误的决策。今天,短期的、精明的、光彩夺目地经济学——和短期的、精明的、光彩夺目的政治——都已经崩溃。而熊彼特总是不断地强调,要对这种短期性、精明性以及光彩夺目的气派进行仔细考虑,考虑它们的长远影响。正是这一点,使得熊彼特成为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为我们今天提供不可多得的指导。

在某些方面,凯恩斯和熊彼特重演了西方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家对抗——才华横溢、精明机智、锋芒毕露的博学家帕米尼德斯(Parmenides),与动作迟缓、面貌丑陋、但颖智过人的索克雷特斯(Socrates)之间柏拉图式的对话。战争期间,没有人比凯恩斯更有才气,更精明,熊彼特则是表现得平淡无奇 ——但他有智慧。精明风云一时,但智慧与日月同辉。

(1983)作者:德鲁克

转载这一些文章的时候,总是喜欢看它写就的时间:1983年。1983年的时候,中国在做什么??中国的学术界在做什么?而且在 十年后在学校中教的又是什么样的内容??而且的而且,二十多年后,我们大众的理念又是什么??在我们以民主为神圣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为民主产生的许多问题头痛不已。
现在凯恩斯死了有100多年了,熊彼特也死了有100多年了,连德鲁克也绝别这个说话越来越容易的世界。这个变化的世界,他们说一切理论都会跟着开创这些理论的人一样灭亡,只有变化的世界是最真实,最让人无限思考,并创造性的去解决问题。
沙发
yuanyuxin 发表于 07-9-21 17:06:18 | 只看该作者
是个问题
板凳
osk1983 发表于 07-9-22 15:13:33 | 只看该作者
弱弱的问一句,作者德鲁克是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6-11 21:27 , Processed in 0.08721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