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影像之循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predoctor 发表于 08-3-16 09:5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检查方法
一、常规X线检查
(一)透视
      可以从不同角度及时了解心、肺(包括肺血管)、胸廓及纵隔的概况。透视更有利于观察心脏及大血管的搏动,尤其是心脏瓣膜、冠状动脉及心包钙化;可转动体位观察房、室情况及心脏、大血管和周围结构的关系;还可校正因胸廓畸形、体位不正或吸气不足(特别是婴幼儿)造成X线片上心脏及大血管影像的失真。目前临床一般仅作为辅助方法,补充摄影的某些不足。
(二)X线摄影
      1.站立后前位
         为心脏X线检查最基本的方法。有利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径线测量和复查对比观察。是判定心脏外形及肺循环改变的基本体位。
      2.左前斜位 患者从后前位向右旋转60° ;左右心前后分开 。
      3.右前斜位 患者从后前位向左旋转45°;同时服钡剂观察左心房增大对食管的压迹; 心房心室前后分开。
      4.侧位 一般取左侧位,用以观察胸廓畸形如漏斗胸、鸡胸、桶状胸及直背等。
二、心血管造影检查
    心血管造影是借助于导管技术将对比剂快速注人心腔或大血管内,以显示其腔内解剖结构(如形态、大小和部位)及功能动态的变化,是一种有创的特殊X线检查。近年来,随着其他无创性影像学在临床上的开发、应用和普及,心血管造影的检查范围已逐步缩小。
   造影方法
           左心房造影
           右心房造影   
           左心室造影   
           右心室造影
           胸主动脉造影
正常心脏大血管X线影像
站立后前位
          右心缘分为上下两段,两者之间有浅的切迹。下段由右心房构成,上段为上腔静脉及升主动脉的复合投影。
          左心缘由3段组成。上段呈球形突出的为主动脉结,中段由肺动脉干外缘构成称肺动脉段,可呈平直线或略有凹凸。下段最长由左心室构成,左心房耳部可在其上端投影,与左心室段不易分开。左心室的左下端为心尖部,中年以上者在心尖外侧常可见三角形、密度较淡软组织影像,称心包脂肪垫。
右前斜位
              心后缘上段为升主动脉后缘。下段由心房构成,上部较长段为左心房略呈弧形,下部较短为右心房。
              心前缘自上而下为升主动脉、肺动脉干和右心室漏斗部(或圆锥部),下段大部为右心室段,仅膈上的一小部分为左心室心尖部。两室构成心前缘的比例因旋转角度而异。心前缘与胸壁之间自上而下的倒置三角形间隙,称心前间隙。
左前斜位
              心前缘上段主要由升主动脉构成并略向前凸隆,下段为右心室几乎垂直或向前膨隆。右心房耳部位于两者之间,成一斜行弧影。
              心后缘与脊柱分开,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主要为血管结构,上部是展开的主动脉弓。下段为房室阴影,其上部一小部分为左心房,其下部大部分为向后膨凸的左心室。左心室段的下端(膈面)深吸气时可见一切迹即室间沟,为左、右心室分界的重要标志,垂型心脏更容易见到。心前缘与胸壁之间有一自上而下的斜行长方形间隙,称心前间隙。降主动脉自弓部向下垂行于心后间隙内或与脊柱相重。
正常人心脏在胸部正位的形状
    1.垂位心 多见于瘦长型体格者,其胸廓狭长,横膈低位。心影狭长,心纵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大(>45°),心膈面小,心胸比率常小于 0.5。
    2.横位心 发生于矮胖型体格,胸廓短而宽,横膈高位。心纵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小(<45°),心膈面大,心胸比率常大于0.5。
    3.斜位心 也称中间型心脏,常见于体格适中或健壮者,胸廓宽高适中。心呈斜位,心纵轴与水平面的夹角约45°,心胸比率0.5左右。
心脏测量: 1、心胸比:正常<=0.52 2、右心房-心高比:正常<=0.52 3、右下肺动脉干宽径:>1.5cm为异常 4、肺动脉段突出度:>0.3cm为异常
心脏、大血管基本病变表现
一、心脏增大
        X线平片判断心脏增大的方法
            心胸比率的测量。自左、右心缘至体中线的最大距离分别为Tl和T2,T1+T2=心脏横径。心脏横径与胸廓横径(通过右膈顶水平胸廓的内径h)之比即为心胸比率。0.50为成人心胸比率的正常上限,0.50-0.55,0.56-0.60及0.60以上分别为轻、中及高度心脏增大。为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心脏测量方法。
二、心脏外形的变化
            由于心脏各房室、大血管的扩张以及心脏旋转等因素,可使心脏外形于后前位呈现多种不同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二尖瓣型:肺动脉段凸出及心尖上翘,主动脉结缩小或正常,状如梨形。常见于二尖瓣疾患、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等。
      2.主动脉型:肺动脉段凹陷及心尖下移,主动脉结多增宽,状如靴形。常见于主动脉瓣疾患、高血压、冠心病或心肌病等。
      3.普大型:心脏比较均匀地向两侧增大,肺动脉段平直,主动脉结多正常。常见于心包炎、心肌损害或以右心房增大较著的疾患。
三、心脏房室增大
     1、左心室增大   一般先向左下,继之向后上膨凸。
           1)正位片:左心室段延长,心尖下移;左心室段向左膨隆,相反搏动点上移,心腰凹陷。
           2)左前斜位:心后缘下段向后下膨凸、延长,与脊柱重叠。心室间沟向前下移位。
2、右心室增大   一般先向前向左上,继之向下膨凸。
      1)正位片:心尖圆隆、上翘;有时可见肺动脉段凸出,反映主肺动脉扩张,为右心室增大的间接征象。
      2)右前斜位:肺动脉段下方的圆锥部膨凸,为右心室增大的早期表现。
      3)左前斜位:心前缘右心室段向前膨凸;心膈面延长,心室间沟向后上移位。
      4)左侧位:心前缘前凸,与胸骨的接触面增大。
3.左心房增大 一般先向后、向上,继之向左、向右膨凸。
        1)正位片:左心房若向右增大时可达或超过右心房边缘,形成右心缘的双重密度或双重边缘,亦称双弧影。左心房耳部增大时可见左心室与肺动脉段之间的左房耳部膨凸。气管隆凸开大。
        2)右前斜位:服钡检查中下段食管有局限性压迹和移位,此征象是左心房增大分度的主要依据。有食管压迹而无移位者为轻度;压迹十轻度移位(止于胸推前缘)者为中度:明显移位(与胸椎重叠)者为高度增大。
        3)左前斜位:心后缘左房段隆凸,与左主支气管间的透明带消失,明显者可使左主支气管向上后方移位并变窄。
4、右心房增大 一般先向右前方膨凸,继之向后向左增大。
    1)正位片:右心房段向右上膨凸,右心房心高比值>O.52为右心房增大常见且较敏锐的征象。
    2)右前斜位:心后缘下段可见一圆弧状膨凸,为右心房体部增大的表现。
    3)左前斜位:心前缘上段向上或/和向下膨凸,该段延长,有时与其下方的右心室段构成“成角现象”。
    单发的右心房增大少见,常与右心室增大并存。
四、胸部大血管异常
    X线检查是显示胸主动脉形态、宽度和走行方向确切而简便的方法,后前位结合左前斜位或左侧位是最适宜的投照位置。
    1)胸主动脉屈曲延长、扩张    引起胸主动脉屈曲延长、扩张的病因或因素主要有:①主动脉硬化;②高血压的影响;③正常解剖变异;④各种心脏和主动脉本身的病变或先天性畸形。
       X线表现:①升主动脉向右、前弯凸;②主动脉弓顶高达或超过胸锁关节,或明显向左凸出;③主动脉窗开大(左前斜位或左侧位);④降主动脉向左(后)弯凸,或呈S状弯曲;⑤服钡检查可见食管呈相应的牵拉移位,。
(2)主动脉钙化
           以主动脉弓或弓降部最为常见,X线表现为弧形线状密度增高影。常为主动脉本身粥样硬化的表现,但并不能直接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因此,切勿将这种主动脉的硬化混同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后者系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冠心病。
           梅毒及大动脉炎也可引起主动脉的钙化,梅毒多见于升主动脉钙化,而大动脉炎常见于降主动脉。
五、肺循环异常
        肺循环由肺动脉、肺毛细血管和肺静脉组成,通过肺循环沟通左右心腔,可反映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功能状态,是心脏病X线诊断的一个重要方面。
1、肺充血(肺血增多)
     为肺动脉血流量增多的简称,也称为肺血增多。主要由于:①不合并右心排血受阻的左向右分流或双向分流畸形,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以及大动脉错位、单心室、永存动脉干等;②心排血量增加,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及肺心病的高排血量状态等所致。
     X线表现:①肺(动脉)血管纹理成比例增粗、增多,肺静脉亦呈相应的扩张;②肺动脉段凸出,两肺门动脉扩张(右下肺动脉干成人横径>1.5cm,幼儿横径>胸锁关节水平气管的横径,搏动增强;③扩张的血管边缘清楚;④肺野透明度正常。
2、肺动脉高压
      常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原因主要有:①肺动脉血流量增加、左向右或右向左分流畸形;②心排血量增加的疾患;③肺小动脉阻力增加, 多为肺血管分支本身的疾患;④肺胸疾患,如肺气肿或/和慢性支气管炎、肺纤维化等。
      X线表现:①肺动脉段明显凸出;②肺门动脉扩张、搏动增强,肺动脉外围分支纤细,有时与肺门动脉之间有一突然分界,称肺门截断现象;③右心室增大。
3、肺少血
          为肺动脉血流量减少的简称,亦称肺(动脉)缺血。主要由于右心排血受阻或兼有右向左分流畸形,如肺动脉瓣狭窄、法洛三联症、法洛四联症、三尖瓣闭锁、肺动脉闭锁等。
          X线表现:①肺(动脉)血管纹理变细、细疏,肺静脉亦呈相应的缩小;②肺门动脉正常或缩小;③肺野透明度增加;④严重的肺血减少,可由支气管、隔、肋间及来自于头臂动脉建立的侧支循环,在肺野内显示为扭曲而紊乱的血管影,有时似肺血增多,常见于肺动脉闭锁患者;⑤肺动脉段因病而异,平直、凹陷或凸出。后者多为肺动脉瓣狭窄后扩张或肺动脉高压所致。
4、肺静脉高压
            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压超过 10mmHg即为肺静脉高压,一般超过 25mmHg血浆即可外渗而引起肺间质性肺泡性肺水肿。引起肺静脉高压的原因主要有:①左心房阻力增加,如二尖瓣狭窄、左房内肿瘤等;②左心室阻力增加,如主动脉瓣狭窄、高血压以及各种病因所致的左心衰竭;③肺静脉阻力增加,如各种先天性疾患所致的肺静脉狭窄、阻塞等。
1)肺淤血:上肺静脉扩张,下肺静脉正常或缩窄;肺血管纹理普遍增多、轻度增粗,边缘模糊;肺门影增大,边缘模糊;肺野透明度降低。
2)间质性肺水肿
      出现各种间隔线,均为不同部位肺泡间隔水肿增厚的投影。因最早由kerley所描述,故又称K氏线。B线:为长2-3cm、宽l-3mm的水平横线,多位于助膈角区。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和慢性左心衰竭。A线:为长5-6cm、宽0.5-1.0mm的自肺野外围斜行引向肺门的线状阴影,不分支、不与支气管和血管走行一致,多位于上叶。常见于急性左心衰竭。C线呈网格状影,多位于肺下野。常见于肺静脉高压明显增重者。胸膜下或/和胸腔少量积液。
3)肺泡性肺水肿 (实质性肺水肿)
            一侧或两侧肺广泛分布的斑片状阴影,边缘模糊,常融合成片,可见支气管分支影,肺尖及肺野边缘部分少受侵犯;重者呈以两肺门为中心的“蝶翼状”阴影;阴影“来去迅速”,在短期内变化较大,经恰当的治疗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吸收。
常见于心脏病伴急性左心衰竭和尿毒症患者。
5、肺动-静脉高压
           也称混合型肺循环高压,是由于肺静脉压升高时,为克服肺小动脉肺、静脉之间的压差缩小,维持肺动脉血流量,肺动脉压亦相应升高,此即“被动性”肺动脉高压阶段。当肺静脉压超过20mmHg时,由于肺小动脉的痉挛收缩,肺动脉压可持续升高,后期肺小动脉可产生器质性狭窄及阻塞,此时称能动性肺动脉高压。
            X线表现:兼有肺动一静脉高压的征象。多见于重度二尖瓣狭窄,也可见于肺静脉阻塞性疾病,后者较少见,有人将其列入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一种少见类型。
        疾病诊断
一、风湿性心脏病
       (一)二尖瓣狭窄
                   单纯二尖瓣狭窄约占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的40%。其主要病理改变为二尖瓣叶不同程度的增厚、瓣交界粘连,开放受限造成瓣口狭窄;可累及腱索及乳头肌使其增粗、融合和短缩。
        左心房内的血液淤滞,左心房室跨瓣压差可明显升高,引起左心房扩张,肺循环阻力增加,产生肺循环高压;右心室负荷加重,导致右心室扩大、肥厚,终至右心衰竭。
临床表现:
             病人可有劳累后心悸、气短、咳嗽,严重者可有咯血、下肢浮肿及夜间不能平卧等症状。体检于心尖部闻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第一心音亢进,亦可闻及开瓣音;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等。
影像表现:
      单纯典型二尖瓣狭窄的平片表现为肺淤血,严重者可出现问质性肺水肿或肺动、静脉高压。心脏呈“二尖瓣”型,肺动脉段突出,左心房及右心室增大;左房耳部凸出。部分病例可见二尖瓣区钙化。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常合并二尖瓣狭窄。其主要病变为受累瓣叶与融合、缩短的乳头肌、腱索之间的粘连,致使瓣膜不能正常关闭。
            当左心室收缩时,因二尖瓣不能完全关闭,部分血液返流人左心房,使左心房扩大,压力升高,久之产生肺淤血。由于左心房同时接受来自肺循环的回流血和来自左心室的返流血,使左心房的压力显著升高,可形成“巨大”的左心房。
             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可无症状,中度以上者则有心悸、气短、乏力和左心衰竭的症状。体检于心尖部闻及明显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可传导至腋中线。
影像表现:
             轻至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平片表现为肺野清晰或仅有轻度肺淤血,左心房或/和左心室有不同程度的增大。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在左心房、室高度增大的基础上常有右心室增大,后者甚至掩盖左心室增大征象,此时多伴有肺动、静脉高压。
(三)主动脉瓣狭窄   
          风心病主动脉瓣狭窄常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二尖瓣病变。其主要病理改变为瓣叶相互粘连、融合,使瓣口开放受限产生狭窄。收缩期左心室与主动脉间压力阶差显著增高,左心室后负荷明显加重,继而出现左心室代偿性肥厚、增大。体检于主动脉瓣区闻及粗糙的收缩期杂音。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风心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常与二尖瓣损害并存。主要改变为主动脉瓣环扩大、瓣叶缩短和癍痕变形以致主动脉瓣发生舒张期不能完全闭合。体检于主动脉瓣区闻及舒张期哈气样杂音。
  主动脉瓣狭窄的平片表现为肺野清晰或轻度肺淤血;升主动脉近中段局限性扩张;左心室圆隆或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但升主动脉扩张及左心室增大程度与跨瓣压差、瓣口狭窄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X线左心室不大者主动脉瓣狭窄不一定不重,而左心室及心脏明显增大者多为重度狭窄;主动脉瓣区钙化为主动脉瓣损害的确证。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平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淤血;主动脉升弓部普遍扩张;多数心脏呈主动脉型,中度以上增大,主动脉及左心室搏动增强或呈陷落脉。
(五)联合瓣膜损害
    风湿性瓣膜病常发生多个瓣膜的损害,其组合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心脏常呈高度增大。
二、房间隔缺损
            单发的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房间隔缺损包括二孔型(亦称继发孔型)和一孔型(亦称原发孔型)。二孔型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类型。   
             正常时左心房的压力高于右心房压力。当有房间隔缺损时,左心房的血液分流人右心房,使右心房、室及肺血流量增加。可引起右心房、室肥厚和扩张。
       一般临床症状出现较晚,多为查体时被发现。可有劳累后心悸、气短,易患呼吸道感染等。
      体检常于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2-3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第二音分裂,部分有亢进。
影像表现:
            典型房间隔缺损的表现为肺血增多,心脏呈“二尖瓣”型,肺动脉段凸出,心脏右心房、室增大,主动脉结和左心室缩小或正常。轻度的房间隔缺损心肺所见可大致正常或仅有轻度变化。
(三)法乐四联症
            法乐四联症是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本症包括4种畸形: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其中以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为主要畸形。一般法乐四联症的室间隔缺损较大,使左、右心室和主动脉的压力接近,故肺动脉狭窄所形成的阻力起主要作用。狭窄越重,右心室射血阻力越大,通过室间隔缺损的右向左的分流量也就越多;肺动脉血流量减少,缺氧加重,从而引起发绀、红细胞增多等一系列变化。
       病人发育较迟缓,常有发绀,多于生后4-6个月内出现,伴有杵状指、趾,易气短、喜蹲踞或缺氧性晕厥等。于胸骨左缘2-4肋间闻及较响的收缩期杂音,多可触及震颤。
影像表现
            典型的法乐四联症平片表现为肺血减少,两肺门影细小,肺血管文理纤细、稀疏;主动脉升弓部多示不同程度的增宽、凸出;心脏近似靴形,肺动脉段-心腰部凹陷,右心室增大,心尖圆隆、上翘。分常见型、轻型、重型。
(五)心 肌 病
            以侵犯心肌为主的病变可统称为心肌病,其中原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心肌病,已知病原和并发于其他系统疾病如神经肌肉疾患、胶原病等则称为继发性心肌病。原发性心肌病又分为扩张型、肥厚型、限制型以及不能分类的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主要侵犯左心室,有时累及右心室或双心室以心脏扩张为主,通常肌壁不厚。心室收缩功能减低,舒张期血量和压力升高,心排血量降低为本型心肌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异常。
       肥厚型心肌病是心肌肥厚,心腔不扩张,且多缩小、变形。
       限制型心肌病又称闭塞或缩窄型心肌病,主要指心内膜心肌纤维化和嗜酸细胞增多性心内膜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常见临床表现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各种心律紊乱和体动脉栓塞的症状。体检无病理性杂音,或于心尖部胸骨左缘闻及2级左右的收缩期杂音。
影像表现
        扩张型心肌病多有不同程度的肺淤血,间质性肺水肿;心脏呈“普大”型或“主动脉”型,多为中至高度增大,各房室均可增大,而以左室增大为著;常有两心缘搏动普遍减弱。
(六)心 包 炎
            心包炎是心包膜脏层和壁层的炎性病变,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前者常伴有心包积液,后者可继发心包缩窄。心包积液以非特异性、结核性、化脓性和风湿性较为常见;心包缩窄大多是急性心包炎迁延所致。心包炎又可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前者主要为纤维蛋白渗出物,后者则伴有心包积液。
心包积液是心包病变的一部分,如果心包腔内的液体超过50ml,即为心包积液。心包积液可引起心包腔内压力升高,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可压迫心脏导致心室舒张功能受限,使心房和体、肺静脉回流受阻,进而心房和静脉压力升高,心脏收缩期排血量减少,有的可出现心包填塞。
            病人可有乏力、发热、心前区疼痛等症状;急性者积液量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出现心包填塞症状,如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发绀、端坐呼吸等。体检示心音遥远,颈静脉怒张、静脉压升高,血压及脉压均降低。
影像表现
             干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和心包积液在300ml以下者,X线可无异常发现。
             大量心包积液的典型X线征象为多数病例肺血管纹理正常,部分病例可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腔静脉扩张;心影向两侧扩大,呈烧瓶形或球形,心腰及心缘各弓的正常分界消失;心缘搏动普遍减弱以至消失,主动脉搏动可正常;短期内(数日以至l-2周)心影大小可有明显的变化;
      缩窄性心包炎主要为心包脏、壁层粘连,不同程度的增厚。一般以心室面,包括膈面增厚、粘连为著,右心房室侧较左心侧增厚更明显,而大血管根部较轻。
            缩窄性心包炎的心包异常增厚,首先限制心脏的舒张功能,使体、肺静脉压力升高,静脉回心血量下降,心排血量降低,继而亦可限制心脏收缩功能,导致心力衰竭。
        病人多表现为呼吸困难、腹胀或/和浮肿伴心悸、咳嗽、乏力、胸闷等症状。体检可发现颈静脉怒张、腹水、奇脉、心音低钝和静脉压升高等。
影像表现
            心脏大小多为正常或轻度增大,少数亦可中度增大;两侧或一侧心缘僵直,各弓分界不清,心外形常呈三角形或近似三角形;心脏搏动减弱,甚至消失;心包钙化可呈蛋壳状、带状、斑片状等高密度影,一般心包钙化为缩窄性心包炎的可靠证据;上腔静脉、奇静脉扩张;累及左侧房室沟时可出现肺淤血征象;胸腔积液和胸膜改变。
  (七)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栓塞又称肺栓塞,是栓子栓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综合征。主要症状有:呼吸困难、胸痛、咳血、咳嗽、晕厥等。X线检查只对典型病例有提示意义,敏感性、特异性低。肺动脉造影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X线平片可见区域性肺纹理稀疏肺透过度增加,合并肺梗死可见肺内楔形阴影。
      肺动脉造影:(1)肺动脉段以上分支的腔内充盈缺损;(2)大分支的闭塞;(3)肺动脉分支的缺支;(4)肺实质期局限性显像缺损。
(八)胸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直径大于4cm,或与邻近管腔(尤其近心端)比较大于l/3者,称为病理性扩张,即动脉瘤。按病理解剖和瘤壁的组织结构可分为真性和假性动脉瘤。前者按其形态又可分为囊状、梭形和混合型;其瘤壁由动脉壁的三层组织构成。后者系动脉壁破裂后形成的血肿,周围包绕结缔组织。
            主动脉瘤主要症状为胸背痛、气短、咳嗽、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咯血或呕血等
影像表现
      x线基本征象为纵隔阴影增宽或形成局限性块影,且与胸主动脉某部相连而不能分开;肿块、隔增宽影可见扩张性搏动,瘤壁钙化;心影外形及大小多在正常范围;心包或胸腔积液(血),后者多在左侧,提示夹层外穿破裂的可能。
沙发
wangbo455739754 发表于 08-3-23 16:21:26 | 只看该作者
[s: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6 01:49 , Processed in 0.095813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