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影像之消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predoctor 发表于 08-3-16 09:5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腹部   消化系统
胃肠道属软组织密度,与周围缺乏自然对比,不能直接被显示,因此,要了解消化管的形态和功能,以及诊断它们的疾病必须应用造影检查。
第一节 胃肠道检查方法
普通检查
普通检查包括腹部平片和透视,两种方法常合并用于诊断急腹症。
造影检查
1.钡剂造影 胃肠道常用对比剂为硫酸钡,无毒、不溶于水且不被胃肠道吸收。硫酸钡可按检查部位和要求加水调制成不同浓度的悬混液。在疑有胃肠道穿孔时,禁用硫酸钡,可改用有机碘水溶液对比剂。
钡剂造影技术:
食道、胃肠道钡剂检查可分为传统法钡检技术和气钡双重检查技术。
传统法钡检技术检查时应包括:
①粘膜相。
②充盈相。
③加压相。
气钡双重检查技术是指用高密度的钡液和低密度的气体共同在腔内形成影像的技术。
钡剂检查根据检查部位和检查方法可分为:
1.食道吞钡检查。
2.上胃肠道钡剂检查。
3.小肠系钡剂造影。
4.结肠造影。
血管造影 :
血管造影主要用于诊断胃肠道血管性病变,了解胃肠道出血的病因和部位。
第二节 胃肠道正常X线表现
(一)食道
    吞钡后食道呈外壁光整的管状影。
在粘膜相上可见数条互相平行纤细的粘膜皱襞影。
食道共有4个生理性狭窄,它们分别为:①食道入口处狭窄。②主动脉弓压迹。③左主支气管压迹。④横膈裂孔部狭窄。
透视下可见随吞咽动作出现食道蠕动波:第一蠕动波。第二蠕动波。第三收缩波。
(二)胃
胃的排空一般为2-4小时,排空时间一般与胃张力、蠕动、幽门功能和精神因素等有关 。胃的位置及形状与体型、年龄、体位和食物多少有关。分为:牛角型、钩型、瀑布型、长型。
胃的粘膜:胃底粘膜呈花纹状;胃体小弯侧粘膜呈平行状,胃体大弯侧呈横行或斜行状;胃窦部粘膜呈纵行、斜行或横行,收缩时均呈纵行。
胃的运动呈推进性。
(三)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分为三部,即球部、降部和升部。正常球部呈三角形,球部轮廓光整,粘膜皱襞为纵形且呈彼此平行的条纹。降部及升部为羽毛状粘膜皱襞。球部为整体性收缩,可一次性将钡排人降部。降部和升部为推进性蠕动,将钡推人空肠。
低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时,球部边缘呈纤细白线,粘膜面呈毛玻璃状,穹窿角圆钝。幽门管开放时呈一小环形,闭合时呈一小圆形高密度影,表现似龛影,故勿误诊。降部肠腔增宽,粘膜纹呈环形,内侧缘可清楚显示乳头,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的隆起影,直径为1.0cm左右,围绕着乳头影可见横行及斜行皱襞影。
(四)小肠
    小肠长度约6m,其中3/5为空肠,位于左半腹,2/5为回肠,位于右半腹,两者间无明确分界。服钡后小肠的排空时间约7-9小时。
充钡后空肠皱襞呈环形排列,蠕动活跃。当肠腔排空后,粘膜皱襞呈羽毛状影像,当钡涂布少时则呈雪花状。
回肠肠腔略小于空肠,蠕动慢而弱,有时可见分节现象。回肠的皱襞少而浅,在肠腔扩张时无皱壁可见。未端回肠在右骼窝处与盲肠相连接,回盲瓣的上下缘呈唇状突起,在盲肠充盈相上呈透明影。充钡的小肠呈连续性排列,钡剂运行自然,肠管粗细均匀,边缘光整,加压时肠管柔软且活动性好。
(五)结肠
    结肠起于盲肠止于直肠,共分6个部分,即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升、横结肠交界处称结肠肝曲;降、横结肠交界处称结肠牌曲。横结肠、乙状结肠位置变化较大,降结肠和升结肠位置较为固定。结肠肠管以盲肠较为粗大,以后依次逐渐变细。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是结肠最狭窄处,长度约为1-1.5cm,此处应与病理性狭窄相鉴别。  
结肠充满初时可见多数大致对称的结肠袋,以升结肠、横结肠为明显,至降结肠区结肠袋变少、变浅,乙状结肠处接近消失、结肠袋的数目、大小、深浅可因人和结肠充盈的情况而异。在低张双重对比相下,结肠轮廓清晰,腔壁光整、连续,可见结肠表面的微皱襞影像,即结肠的无名沟和无名线,认识正常微皱襞形态将有助于发现结肠早期病变。
第三节 胃肠道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钡剂检查时,所服入或灌入的钡剂以不同的程度充盈在消化管腔内,X线所构画出的是这些器官的轮廓、内壁(粘膜表面)和内腔,粘膜下层和肌层属软组织密度而不能显示;这里所描述的异常表现是指消化管基本病变的病理基础和与之相应的X线征象,分别和掌握这些基本病变的X线征象对诊断不同的消化道疾病有着重要意义。
(一)轮廓改变
    X线上充钡后的消化管的轮廓平滑而连续,当消化道壁发生病变时,可使其轮廓发生改变。
1.龛影: 病理基础是消化道壁的溃烂缺损,致使钡剂进人壁内,在切线位上龛影位于器官正常轮廓之外,正位则呈致密钡点与器官重叠。肿瘤样病变的溃烂位于腔内,形成腔内龛影。
2.憩室: 憩室是消化管壁局部发育不良、肌壁薄弱和内压增高致该处管壁膨出于器官轮廓外,使钡剂充填其内。憩室可发生于消化管任何部位,以食道、十二指肠降部、小肠和结肠多见,X线上表现为器官轮廓外的囊袋状突起,粘膜可伸人其内,与龛影不同。
3.充盈缺损:充盈缺损是指消化管腔内因隆起性病变而致使钡剂不能在该处充盈。此征多见于消化道良恶性肿瘤和肉芽肿,少数亦可为异物所引起。
(二)粘膜改变
1.粘膜破坏: 多由恶性肿瘤引起,表现为粘膜皱襞消失,形成杂乱无章的钡影,造成与正常粘膜皱襞的连续性中断。
2.粘膜皱襞平坦:多为粘膜和粘膜下层水肿或肿瘤浸润所引起。表现为皱襞不明显或消失,水肿者多为逐渐移行,与正常皱襞无明确分界,肿瘤浸润者与正常粘膜有明显界限。
3.粘膜纠集:慢性溃疡时,因搬痕挛缩致皱襞呈放射状从四周向病变集中。
4.粘膜增宽和迂曲:亦称粘膜皱襞肥厚,多见于慢性胃炎和胃底静脉曲张,表现为粘膜皱襞的透明条纹影增宽,常伴有皱襞迂曲和紊乱。其病理基础为粘膜和粘膜下层的炎症、肿胀及结缔组织增生。
5.微粘膜皱襞改变: 双重造影时可显示胃小区、胃小沟及结肠的无名线和无名沟等微皱襞影像。炎性疾病时,这些小区非均匀性、呈颗粒状增大,小沟增宽且模糊,伴有糜烂时小区和小沟结构可破坏消失,可显示散在小点状钡影;癌瘤时局部小区和小沟完全破坏。
(三)管腔大小的改变
主要为管腔狭窄或扩张。炎性狭窄范围较广泛,有时具有分段性,狭窄边缘较光整;癌性狭窄范围局限,管壁僵硬、狭窄,边缘不规则;外压性狭窄多偏于管腔一侧且伴有移位,管腔压迹常光整;痉挛性狭窄形状可变性和可消失性为其特点。管腔扩张常为梗阻或麻痹引起,均可有积液和积气,前者常有蠕动增强,而后者则蠕动减弱。
(四)位置和可动性的改变
    邻近病变的压迫常可致消化管位置发生改变,如肝左叶肿块可使胃底向下移位并在该处出现充盈缺损;胰头癌常使十二指肠曲变大,并伴有肠管浸润;肠系膜肿大淋巴结、后腹膜占位性病变可使小肠压迫移位,并产生压迫性充盈缺损;粘连和牵拉不仅有胃肠道移位,还有可动性受限;先天性异常和胃肠道的扭转亦是导致位置异常的常见原因。
(五)功能性改变
    胃肠道功能包括张力、蠕动、排空功能和分泌功能,器质性和功能性改变均可导致胃肠功能的异常。
1.张力改变  张力升高,管腔变小;张力低则使管腔变大,如麻痹性肠梗阻常使肠管张力下降,管腔扩张;溃疡的局部刺激可引起管腔变窄。痉挛为局部性张力增高。食道痉挛使其轮廓为波浪状;胃窦痉挛使窦腔狭窄;幽门痉挛使钡剂排空延迟;球部和盲肠痉挛可使其充盈不良;结肠痉挛使肠管变细,袋形增多,肠管呈波浪状。痉挛的特点是暂时性,形态可变性和可用解痉剂消除。
2.蠕动改变  蠕动增强表现为蠕动波增多、加深和运行加快,蠕动减弱则反之。逆蠕动与正常运行方向相反。肿瘤浸润使病变处蠕动消失,肠麻痹则全部小肠无蠕动可见。
3.排空功能改变  排空功能与张力、蠕动、括约肌功能和病变本身有关。胃的排空时间约为4小时,小肠排空时间约为9小时,超过上述时间而仍有钡滞留则称为排空延迟。胃肠运动力增强则表现为排空时间缩短,如服钡后2小时即抵达盲肠则意味着运动力增强,肌注新斯的明常可缩短排空时间。
4.分泌功能改变  胃肠分泌功能的改变常与疾病有关。胃溃疡时常引起胃分泌增加,使胃液增多,立位透视可见液平,服钡后钡不能均匀涂布在胃壁上;吸收不良综合征时肠腔内分泌物增加,钡剂易凝成片絮状,粘膜纹理增粗模糊;过敏性结肠炎时肠腔内有大量粘液存在,服钡后表现为细长或柱状影,结肠粘膜钡附着不良,肠管轮廓不清。
第四节 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
一、食管静脉曲张
    食管静脉曲张是指食管粘膜下层的静脉丛异常迂曲呈瘤样扩张,多为门静脉高压引起。临床上曲张的食管静脉易受粗糙食物的损伤或粘膜的溃烂而破裂出血,常是病人致死的原因。
X线表现:
1、早期表现为食管纵行粘膜皱努局限性增粗或稍显迂曲,管壁边缘不光整,有多发性小凹陷或结节,管壁柔软略呈锯齿状。
2、中、晚期食管粘膜皱壁明显增粗、迂曲,呈串珠状或蚯蚓状充盈缺损,管壁呈锯齿状改变,可波及食管中段。严重的静脉曲张,透视下食管蠕动减弱,钡剂排空延迟,管径扩大,但其管壁仍柔软,收缩自如,无局部的狭窄或阻塞。
鉴别诊断
    食管吞钡显示粘膜增粗、迂曲,呈串珠状,透视观察管壁伸缩自如,结合肝硬化门脉高压病史、呕血等临床资料可以确诊。
    本病主要与食管癌鉴别。食管癌一般发生在食管中段,临床上有进行性持续性吞咽困难,影像学检查可见环形狭窄或腔内龛影或充盈缺损,粘膜破坏、管壁僵硬,管腔恒久狭窄。
二、食 管 癌
    食管癌为常见的消化系恶性肿瘤之一。患者年龄多在 40岁以上,男女之比约3-8:1。其发病一般认为与饮食,饮食习惯,遗传及食管炎有关。
    食管癌起源于食管粘膜,病理上分为鳞状上皮细胞癌和腺癌。根据形态可分为①髓质型:癌侵及食管全层,使管壁增厚、僵硬并向腔外扩展;②蕈伞型:肿块在腔内呈蘑菇状突起,多侵及肌层伴表面溃疡形成;③溃疡型:肿块形成局限性大而深的溃疡,可深达肌层。
早期食管癌的症状不明显或偶有食物阻挡感。中晚期食管癌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持续性吞咽困难,胸闷或胸背痛,声嘶,呼吸困难,晚期可有贫血、消瘦及恶体质。
X线表现
1.早期食管癌X线表现有
(1)食管粘膜皱襞的改变:病变部位的粘膜皱襞增粗、迂曲、中断、边缘毛糙。
(2)小溃疡:增粗的粘膜面上可见大小不等的龛影。
(3)局限性小的充盈缺损:为向腔内隆起的小结节,边缘毛糙不规则,粘膜紊乱。
(4)管壁局限性功能改变:多为局限性舒张度减低,偏侧性管壁僵硬,该处蠕动减弱。
2.中晚期食管癌X线表现
典型食管癌表现为局部粘膜皱襞中断、破坏、消失,腔内龛影及充盈缺损,管壁僵硬及蠕动消失。各型食管癌特殊表现如下:
(1)髓质型:腔内充盈缺损伴中至高度管腔狭窄,其上部食管明显扩张。
(2)蕈伞型:管腔内较低平的充盈缺损,常有表浅溃疡。
(3)溃疡型:以大小和形状不同的龛影为主,切线位见龛影深入食管壁,可出现“半月征”。
四、食管异物
    嵌留于食管内不能通过的某种物质称食管异物。食管异物多见于儿童,根据其异物特性分为不透X线异物及透X线异物,前者如金属。骨骼等,后者如果核。橡胶、塑料等。
    食管异物一般滞留于食管第一、二生理狭窄处,易引起局部食管壁充血、水肿,甚至溃疡形成。尖锐异物刺破食管或食管穿孔可引起食管周围炎及纵隔脓肿等。
X线表现
1.不透X线异物如金属、骨骼等在透视或摄片时可清楚显示其轮廓。
2.透X线异物在单纯透视或摄片时常不能被显示,须口服阳性造影剂(钡剂,碘水等)检查。较大异物可使造影剂通过受阻。较小异物产生部分梗阻,造影剂偏向一侧或绕过异物分流而下,少量造影剂附着于异物表面而勾画出异物形状。楔人食管壁的小刺状异物须吞服钡棉检查,如显示钡棉钩挂则间接提示异物存在。
五、溃疡病
    溃疡病可发生于消化道各部位,其中胃和十二指肠最常见,约占消化性溃疡的95%。胃溃疡较十二指肠溃疡少见,二者比例约1:4。
(一)胃溃疡
    主要病理改变为胃粘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粘膜溃烂、缺损。溃疡好发于胃角小弯侧附近(85%),多为单发。80%的溃疡最大直径在2.0cm以内,边缘清晰。溃疡口部较为光整,底部较平坦,可深人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甚至穿破胃壁,急性者可形成穿孔,慢性者则与周围器官粘连。晚期纤维组织增生,导致周围粘膜纠集、胃变形。
    临床表现:左上腹疼痛,且餐后疼痛加剧,常伴食欲不振、暖气、返酸等。体重减轻较明显,可有反复上消化道出血,且量较大。
X线表现
    1.直接征象有(1)龛影:正位或轴位加压呈类圆形钡斑,切线位突出胃轮廓外呈锥状或乳头状影,底部平整,边缘光滑。(2)龛影口部水肿带:依据水肿的程度可出现3种X线征。线样征为环绕龛影口部宽l-2mm密度减低影;如宽度在5-10rum之间则称项圈征;狭颈征则表现为龛影口明显狭小,似龛影有一颈部。(3)粘膜纠集。
2.间接征象有(1)痉挛性改变:小弯侧龛影可在大弯侧相对应部位出现一大而深的切迹,尤如一手指指示龛影。②分泌增加:胃内大量分泌液,使钡剂呈絮状不易涂布于胃壁。立位时可见液、钡分层。③胃动力及张力异常。④溃疡愈合,摊痕收缩使胃轮廓变形。⑤幽门管溃疡可致幽门狭窄、梗阻。
诊断与鉴别诊断
   典型临床表现结合胃钡餐和内镜检查可明确诊断。CT不用于诊断胃溃疡,如溃疡穿孔CT上可发现小网膜囊内积气和造影剂影,并被周围软组织包绕。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要点。
二)十二指肠溃疡
90%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发生于球部,多为单发,常见于青、壮年,男性多见。溃疡易造成出血及穿孔。临床上有饥饿性疼痛且进食后可好转为其特点。
X线表现       
    1.直接征象有(1)龛影: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钡斑,边缘光滑,周围常见一环形透明带,粘膜皱壁向中心纠集。(2)球部变形:球部呈“山”字形或“三叶征”。
    2.间接征象有(1)激惹征:钡剂进人球部后不易停留,很快排至降部。(2)幽门痉挛:钡剂滞留于胃窦区,排空延迟,严重者可有幽门梗阻征象。(3)胃液分泌增多,可见大量空腹储留。(4)球部有固定压痛。
诊断与鉴别诊断
    典型病史是诊断的主要依据,胃肠钡餐和内窥镜检查能明确诊断。
六、胃  癌
    胃癌的发病年龄为 40-60岁,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胃窦幽门区,其次为贲门和胃体小弯侧。临床症状有上腹疼痛且不易缓解,常伴有消瘦、食欲减退、乏力等。可出现呕血、黑便或幽门梗阻症状。
根据病变程度胃癌可分为早期胃癌和中晚期胃癌。早期胃癌是指癌变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而不论其大小或有无转移②蕈伞型:肿瘤向腔内生长,呈菜花状,常有溃烂,与周围胃壁有明确分界;②浸润型:癌沿胃壁各层浸润,使胃壁增厚、僵硬,粘膜平坦及消失,形成“革袋状胃”;③溃疡型:癌瘤在胃壁上形成巨大溃疡,深及肌层,边缘形成一圈隆起称环堤。
X线表现
    1.早期胃癌 低张双对比造影可见(1)胃小区粘膜结构紊乱、消失。(2)切线位上可见刺突样小龛影。(3)可见颗粒状、小圆形充盈缺损,表面毛糙不平。
2.中晚期胃癌(1)胃腔内充盈缺损:缺损边缘轮廓不光整,形态不规则或呈分叶状。②腔内龛影:龛影大而浅,多位于胃轮廓之内,形态不规则,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呈大小不一尖角样指向外周,龛影周围绕以较宽的透亮带,称为“环堤”征,环堤内常见结节状、指压迹状充盈缺损,上述征象称为“半月综合征”。(3)粘膜改变:胃粘膜皱局限性破坏、中断,周围粘膜粗大、僵直。④胃轮廓改变:胃腔变形,边缘不整齐,胃壁僵硬,病变部位蠕动减弱或消失,胃容积小且固定。
特殊部位胃癌X线表现:(1)贲门癌:气钡双对比检查显示胃底贲门区软组织肿块,可呈分叶状突向胃腔,食道下端不规则狭窄,钡剂通过受阻,人胃时钡剂绕肿块分流而下,局部胃壁僵硬,粘膜破坏、中断。②胃窦癌:胃窦狭窄,形态不规则,胃壁僵硬,不能扩张,病变区粘膜破坏、中断,可见形态不规则腔内龛影。近端胃蠕动增强,病区胃蠕动消失,钡排空受阻。累及幽门时,可表现为胃极度扩大,腔内大量储留或完全梗阻征象。(3)全胃癌:胃容积缩小,全胃壁僵硬呈草袋状,蠕动消失,粘膜完全消失。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低张双重对比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胃癌,确诊需胃镜加活检。钡餐是诊断中晚期胃癌的主要方法,CT、MRI、超声内镜对胃癌的临床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作用。
    早期胃癌应与胃息肉、粘膜下肿瘤如平滑肌瘤、神经源性肿瘤以及溃疡癫痕相鉴别。胃息肉、粘膜下肿瘤一般表面光滑,不呈分叶状,粘膜受压推移,行径柔软,无中断。溃疡瘢痕常在溃疡口周围形成粘膜纠集,无结节状增生,底部较平坦。
中晚期胃癌应与胃淋巴瘤、平滑肌肉瘤、良性溃疡及肥厚性胃窦炎相鉴别。胃淋巴瘤、平滑肌肉瘤均表现为胃腔内巨大包块,多呈宽基底,表面较胃癌光滑、分叶少,胃粘膜推移。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以及胃窦炎与胃癌的鉴别。
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常累及盲、结肠,也可发生于空、回肠。
溃疡型肠结核:(1)激惹征(或称跳跃征):此征常发生在回盲瓣区域,在此区域钡剂通过迅速而不易充盈,末端回肠可呈细线状。(2)变形:病变肠管呈轻度不规则狭窄,结肠袋变浅甚至消失。(3)龛影:溃疡较深时,病变段肠管呈不规则锯齿状,常与正常段肠管相间。
增殖型肠结核:(1)病变段肠管呈小息肉样增生形成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2)肠壁增厚,管腔变窄、变形,严重时产生肠梗阻。(3)肠管缩小变短,并见肠腔内粘膜紊乱且粗细不均。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有肺结核病史者,出现慢性腹痛、低热、腹水,X线钡餐及钡灌肠检查发现回盲部肠管有典型的激惹(跳跃)征,肠管狭窄、僵硬,尤其侵犯回盲瓣区,使回盲瓣增厚时应考虑肠结核。回盲部区域的病变常应与Crohn病和淋巴瘤等鉴别。Crohn病主要发生于末端回肠,以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即“卵石征”为其特点;淋巴瘤则以末端回肠的稍大、多发充盈缺损为特点。CIDhn病与淋巴瘤均较少引起回盲瓣变形僵硬。肠结核一般用钡餐及钡灌肠检查。腹膜结核及肠系膜淋巴结核可加用CT和USG。
八、结肠癌
结肠癌发病率在消化道肿瘤中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病因未明。肿瘤生长速度较慢,较晚才出现转移。结肠癌多分布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约占70%,病理上分为4型,即增生型、溃疡型、浸润型和混合型,生长方式基本同胃癌。其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不良,果浆状便血,或大便带血,有时伴有腹泻、便秘。
X线表现
   根据病理形态,X线表现略有差异。增生型:主要为充盈缺损,充盈缺损周边的粘膜破坏中断或见小溃疡。气钡双重对比可显示肿块的轮廓。溃疡型:主要为向腔内突起的龛影,与胃癌一样可以形成半月征。浸润型:主要沿肠壁环形生长,使肠壁增厚、肠腔变窄,可见狭窄段粘膜纹呈锯齿状。混合型:常有二种以上表现混合存在,充盈缺损、龛影及狭窄并存。结肠癌较小时,可以合并肠套叠,后者有时会掩盖结肠癌所致的充盈缺损。
九、结肠息肉
直肠和乙状结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病理上为带蒂或不带蒂的炎性增生结节或腺瘤样息肉。临床以间断性便血为特征,常在排便终末时出血;本病多见于儿童。
X线表现
    气钡双重对比检查可以显示息肉的全貌及充盈缺损表现,其充盈缺损边缘光滑,界限清楚,充气时可见带蒂和/或宽基底光滑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表面常附着少量薄层钡剂。带蒂息肉有一定的活动度。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结肠息肉可多发,检查前要清洁好肠道,以免漏误诊。较小的早期肠道恶性肿瘤、未清洁好的肠道内容物可与息肉混淆。恶性肿瘤常有局部肠管僵硬,肠壁内陷,粘膜中断破坏。而息肉则表现肿块周边光滑,无粘膜破坏,肠管有良好的扩张度。肠道内容物附着于肠壁上,虽不易移动,但其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常可识别。目前检查方法仍以钡剂灌肠,尤其是气钡双对比检查为主。CT仿真内镜对显示息肉亦有一定价值。纤维结肠镜不仅可寻找息肉且可行息肉摘除术。
十、十二指肠憩室
    十二指肠憩室是肠壁肌层局部薄弱并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囊袋样结构,约90%-95%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内侧面,距壶腹2.0cm范围内多见,常见于50-70岁老人。
    憩室多无症状,合并炎症时有类似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症状,憩室炎可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如胆道梗阻,憩室出血、穿孔等,并出现相应症状。
X线表现
    钡餐检查表现为突向脏外的圆形、小囊袋状影,轮廓光整,可见十二指肠粘膜伸入其内。憩室壁柔软,可蠕动及排空,部分憩室内可见肠内容物形成充盈缺损。憩室炎时可见内壁不光整、粘膜紊乱,甚至可见小龛影。
十一、Crolm病
    Crohn病也称非特异性局限性肠炎,主要发生于回肠末端,亦可并发于消化道其他部位。病理早期表现为一段肠管粘膜充血、水肿,病变发展可波及肌层和浆膜层,引起肠壁增厚,粘膜表面形成肉芽结节,也可以并发溃疡,甚至穿孔。临床主要为腹痛,可伴有发热、便秘或腹泻,食欲减退。
X线表现
早期末端回肠粘膜皱疑增粗,当侵及粘膜下层时可出现大量肉芽组织增生,表现为卵石样或息肉样较为恒定的充盈缺损,有溃疡形成时,可见尖突状龛影。晚期除了充盈缺损以外尚伴有肠壁增厚、变硬、狭窄。盲肠及回盲部亦可受累。末端回肠内可见大小不等卵石样充盈缺损影,肠管呈轻度扩张状态,透视下该部有激惹征象。回盲瓣未见增厚。盲肠及升结肠形态、功能正常。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慢性腹痛、腹泻及X线钡餐检查见节段性肠管 粘膜增粗,恒定的卵石样充盈缺损,尤其发生于未 端回肠,可考虑本病。与回盲部结核鉴别时要特别 注意病变的形态,若以末端回肠的卵石样病变为主,    钡餐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粘膜病变及功能改变,CT则有利于显示腹腔、腹壁脓肿等。
十二、肠 梗 阻
肠梗阻一般分为机械性、动力性和血运性 3类,以机械性肠梗阻最为常见。机械性肠梗阻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两种,前者只有肠道通畅障碍,后者同时伴有血循环障碍。动力性肠梗阻分为麻痹性肠梗阻与痉挛性肠梗阻,肠道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血运性肠梗阻见于肠系膜血栓形成伴有血循环障碍和肠肌运动功能消失。
(一)单纯任小肠梗阻
    单纯性小肠梗阻是由于肠粘连,粘连带压迫,炎症、肿瘤、腹腔手术后等因素所致肺脏部分性或完全性阻塞所造成的肠内容物通过受阻,不伴有肠系膜血管血运障碍。根据梗阻部位不同可分为高位梗阻(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和低位梗阻(空肠下段和回肠)。腹痛、腹胀、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是其主要临床症状。
X线表现
    站立位腹部平片是单纯性小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典型x线表现可概括为:(1)阶梯状气液平面征。梗阻近侧的肠曲胀气扩张,呈弓形或倒“U”形,每一弓形肠曲的两端各有一气液平面,弓形肠曲两端的液面可处于不同高度。多个弓形肠曲液面排列成阶梯状。(2)大跨度肠曲。此征通常是低位梗阻,特征是回肠中、下段梗阻在卧位腹部平片上的X线征象,表现为充气扩大的空、回肠充满腹腔,充气扩大的小肠肠曲常连续较长,这种充气肠曲 跨越距离超过整个腹腔横径一半以上者,称为大跨度肠槽。(3)鱼肋征。此征是空肠梗阻的重要X线征象,表现为在扩大的空肠内见到较多横贯肠腔,密集排列的线条状或孤线状皱襞,形似鱼肋骨样影,称之为鱼肋征,这是空肠皱鞋在气体衬托下显影之故。其位置多在上腹或左上腹部。
(二)绞窄性小肠梗阻
    绞窄性小肠梗阻是指急性肠梗阻未能及时得以缓解,同时系及场系膜血管,进而发    生血供障碍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腹痛伴阵发性加剧,同时可有呕吐、腹胀。无排气及排便,压痛性包块和腹膜刺激征。
X线表现
    绞窄性肠梗阻的基本X线表现也是梗阻点以上的肠曲扩张充气并出现气液平面。以下几个征象有助于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1)假肿瘤征 由于梗阻的肠道内充满既不能吸收又不能排出的血性液体,在邻近充气的肠曲衬托下形成类圆形软组织包块影,该块影并非真正的肿瘤,故称假肿瘤征,它是完全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典型征象。(2)咖啡豆征 气体可以通过近端梗阻点进人,但却不能排出,以致肠曲明显扩大,肠曲的内壁因水肿而增厚且相互靠拢,并紧密贴在一起形成一条线状致密影。此影两侧为高度扩大而透亮的肠腔,形似咖啡豆。(3)小跨度卷曲肠袢 充气扩大的小肠肠曲明显卷曲成“C”形,其跨度较小,不超过腹腔横径的一半。这种小跨度肠曲肠袢可排列呈“8”字形、花瓣状、一串香蕉状等多种不同形态,本征与咖啡豆征是不完全绞窄性小肠梗阻的重要征象。(4)小肠内长液面征 在站立位腹部平片上可见扩大的小肠内有几个长的液平面,液平面最大长度较肠腔的最大直径至少长Zcm,其上方气柱低而扁。约1/3的绞窄性小肠梗阻可有此征,单纯性小肠梗阻也可见此征象,但液平相对较短。(5)空回肠换位征 表现为具有较多环状粘膜皱疑的空肠曲位于下腹偏右,而环状粘膜皱襞较少的回肠位于上腹偏左,与正常排列正好相反,故称之为空回肠换位征。此征是全部或大部小肠扭转所致绞窄性肠梗阻的可靠X线征象。
(三)单纯性结肠梗阻
    结肠机械性梗阻也可分为两类,即仅有肠腔闭塞的为结肠单纯性梗阻,伴有肠系膜血管阻塞的为绞窄性结肠梗阻,前者多由结肠内肿瘤或炎性狭窄所致。结肠梗阻后,小肠内食糜及气体仍将不断涌人结肠,由于回盲瓣的作用,使结肠内产生高压而极度膨胀。
X线表现
在仰卧位腹部平片上,梗阻部位以上结肠充气扩大,也可被液体所充填。乙状结肠梗阻时,靠近梗阻前区域扩张较轻,而更远的盲肠及升结肠扩张反较明显,这是因为结肠壁的厚度及强度随其向远侧的延伸而增加,盲肠壁较乙状结肠壁为薄,同时也与其压力有关,即较大的管腔比较小的管腔内的压力为大,因此,乙状结肠梗阻有时可见盲肠显著扩张呈气球状。当有较多液体存在时,液体多位于靠背侧的升、降结肠内,不能显示其扩大程度,而只能显示位于腹侧充气扩大的横结肠。在站立片上可见结肠内有宽大的液平。部分患者由于回盲瓣不能抵抗结肠内的压力,其内气体和液体可反流人小肠内,因此,有时伴有小肠充气扩大和气液平面,但其扩大程度一般相对较轻。钡剂灌肠检查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结肠梗阻的准确部位,并根据对比剂通过情况和阻塞端形态确定结肠梗阻的程度和原因。
十三、急性肠套叠
急性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人邻近的肠管内,是常见的急腹症,也是引起肠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急性肠套叠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腹部包块三联征。
X线表现
    钡剂灌肠检查主要用于诊断结肠套叠。当钡剂到达套叠头部时,钡柱即突然停止前进,在钡柱前端出现杯口状充盈缺损,在适当加压下,钡剂向前推进,杯口加深呈钳状,当钡剂进人套鞘部与套人部之间时,可见到袖套状、平行环状或弹簧状之特征性肠套叠表现,这种征象一般在排钡后拍片最为典型。气钡灌肠适用于结肠套叠的诊断及复位。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的标准:(1)有大量钡剂或气体进人小肠;(2)盲肠充盈良好;(3)腹部包块消失;(4)患者腹痛减轻;(5)血便消失。
十四、胃肠道穿孔
    胃肠道穿孔是胃肠道溃疡、癌肿、炎症等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以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最为常见。突发性剧烈腹痛,为临床典型症状。
X线表现
    到目前为止,腹部透视及腹部平片仍是诊断胃肠道穿孔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其主要X线征象为隔下游离气体,表现为双侧隔下线条状或新月状透光影,边界清楚,其上缘为光滑整齐的腿肌,下缘分别为肝、牌上缘。大量气腹时可见双隔位置升高,内脏下移,有时衬托出肝、脾、胃等脏器的外形轮廓。
    有时十二指肠后壁穿孔,气体可进人小网膜囊内及右侧肝下间隙内。在仰卧位平片上表现为右上腹肝、胃之间或右肾上方可见椭圆形或三角形透亮影,位置较固定。
沙发
xgguozhen 发表于 08-3-18 22:16:05 | 只看该作者
[s:2] [s:2] [s:2] [s:2]
板凳
wangbo455739754 发表于 08-3-23 16:20:17 | 只看该作者
[s:9] [s:9] [s:9] [s:9] [s: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5 23:30 , Processed in 0.124924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