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0分高分研究
考研与高考、各类出国考试(TOEFL、GRE、GMAT等)被认为是改变中国学生人生命运的三大考试。英语一直是筛选学生人选硕士研究生的最权威尺度,考研外语录取最低分数线(50~60分)的通过率被严格地控制在15~18%,一个的命运与其外语能力,在这里更确切地说是与考研英语能力(注意,有人的外语水平不低,但考研英语成绩却不理想)息息相关。
阅读理解与考研英语
长期以来考研英语阅读理解部分的教与学总是处于一种尴尬状态之中。
一方面,人人知道它的重要性:阅读理解占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总分的50%,每道阅读题分值为2分,往往因一念之差,选错一题,就会痛失2分,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有的时候半分就能决定成败。
站在更深的层次,考研英语虽然从形式上分为词汇、语法、改错、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翻译和作文等几部分,但归根结底都是在变相地考阅读理解。所谓完形填空无非是把阅读理解的文章去掉若干个词,要求您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补缺;翻译就是把阅读理解文章选出几句话来,同样需要您在阅读理解的前提下,用通顺甚至是华丽的汉语表达一下而已;词汇和语法都要求在对题干句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再结合词汇及语法的具体特点才能作出最佳选择,而我们许多同学做词汇、语法题目时,非常重视词汇和语法的自身特点,却忽视了对于题干句语义的理解,这是非常简单而又常见的错误,当然也是这类题目准确率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阅读理解不过关,作文也受到直接影响。阅读是别人写的文章让您读,而作文是自己写文章让别人看,别人写的文章您看不懂,头脑里没有素材、没有模型,自己笔下何来好文章。
对于广大考生而言,阅读理解部分完成的好坏关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成败,阅读理解过关等于研究生入学考试轻松了一大半。
但另一方面,考生大量背诵篇章,拼命作题,外加分析、总结,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后,结果收效甚微。通常情况下,有很多考生阅读理解分数可以达到20至25分,但超过35分的同学却廖廖无几。
新与旧
我认为一本书的新旧不在于其形式、不在于是否在其封面上打上2000年版或3000年版的标志,而在于其内容,在于其思想是否领先于那个时代,一个伟大思想辉煌时代的到来往往是在这个思想的创造者死后的半个或一个世纪——这就是人类的历史!
本书力排对着答案讲题、将阅读当成翻译来讲解的传统弊端,从分析应试高手心得出发,精研历年考研阅读理解试题,深入体会和理解真题的题型与思路;充分考虑到中国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常见错误,针对各类题型为考生提供一套实用操作性很强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考生临场实战能力,为未来的考试做好准备,这是同类书籍中的独家做法!同时也避免了考研讲解传统上的事后明白——“马后炮”的缺陷。要知道看了答案,再查词典,人人都会讲考研。
考生难点分析
根据考生水平的水同,一般存在如下三种问题:
*部分考生读不懂文章,对于复杂句尤其是长句、多义词及难词理解有误。这些考生的英语阅读的基本功还有待提高。
*还有的考生文章读得懂,但抓不住重点,不知道到文章的什么地方去找答案,他们常常抱怨时间不够,来不及答题!
*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而言,尽管不存在上述问题,可以读懂文章,也知道答案在文章中所处位置,但由于受到陷阱题的蒙蔽而犯错误,事后会觉得冤枉。常常听到考生这样的对话:
考生甲:“这种题太阴险了,我看懂了文章就应该能作对题,但我看懂了,却做不对,没道理!”
考生乙:“那您还是没看懂!”
阅读高分对策 一半是基本功,一半是技巧。
基本功漫谈
阅读的基本功是取得阅读高分重要保证,但这需要从长计议,非短期能奏效。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体制是中国考生阅读理解能力低的主要原因。几乎所有到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会感觉到自己的阅读能力明显不足,因为在国外,通常学生每次课后作业需要阅读长达数十页到数百页的文章,非常不适应,感到自己多年来在中国炼就的高超语法水平(如虚拟语气有多少种特例、很多八百年都用不上一次的词语搭配)却无用武之处。
据我多年应试与教学的体会,中国学生阅读最大的障碍在于对英语长句、复杂句的感觉和把握。文章读不懂,其实读不懂的还是难的句子,目前在研究生入学考试阅读部分中出现含有50~70个词汇长度的句子已属司空见惯,如果文中充满了主系和主谓宾单句的话,恐怕没有谁读不懂!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个别单词不认识并不会造成语义理解的障碍,除非您的单词量实在是太小了,事实上很多同学阅读水平处在这样的一个阶段:很多单词是认识的,但句子长的,结构复杂了,句子语义理解起来就很慢、很吃力,或根本不理解,从而导致整个文章理解的障碍。
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事实上,只有当您能够读懂高于考研水平的句子的时候,才能真正享受到读考研文章的乐趣,才能够体会到考场的做阅读题时的轻松感。那么对于难句怎样才能过关?请参照王若平《硕士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阅读基本功——难句过关》、石春桢《精编英语阅读220篇》、《新概念英语4》。
考研阅读能力的最低要求
文章读一遍,能知道文章的中心、段中心及文章结构是对于考研阅读的最低要求,否则,无论您如何努力,不提高基本功,都无济于事。
我不是教您诈——技巧的实质就是反命题
取得阅读高分的另一半就是技巧,技巧的实质是什么?可以说技艺就是反命题,技巧的运用过程就是命题与反命题的较量过程。其实命题和小时玩的捉迷藏相似,每一道题目都是经命题者精心设计的。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当题目吃不准的时候,做对很难,做错却很容易。我对题目的四个选项是这样划分的,其中作为答案的选项是解,其余几个选项都是干扰项,所谓干扰项就是您特别容易去选但又是错误选项,是非常有诱惑力的选项。其实命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合理地设计陷阱的过程,反命题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理智地躲避陷阱。
所谓技巧是通过对标准化命题特点的理性分析、研究命题大路套路,在掌握命题规律的基础上,预测题目,或在对题目理解不全面的情况下,抓住标准化命题的致命弱点,最大概率求解。甚至只看选择项,不看文章,即可选对答案。
本书是一本什么书?可以说本书是帮您从思维上战胜阅读的专用书。利用命题规律和解的特征提高答题命中率,这正是本书的重中之重,芸芸考生的一大法宝。
阅读应试技巧来源于英语应试鬼才们的应试心得
中国目前有一些英语应试的精英,被西方人认为是英语应试鬼才。为什么说是鬼才呢?因为这些人英语考试经常会取得一些难以令人置信的好成绩,他们考研究生就得97分,考TOEFL就得677分,考GRE就得2340分以上,考GMAT就得750分以上。当初,中国人GRE一考到2300分以上,美国人就会取消这些成绩,理由是作弊,因为正常“人类”是不应当考到这样高分的,连命题人自己也做不到,除非作弊。后来每年都有中国学生GRE考分超过2300分,他们才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的智商确实达到这个程度了,西方人就将他们称为是英语应试的奇才、鬼才、怪才。技巧从何而来?技巧是中国英语应试鬼才的考试心得!本书的考研英语之九阴真经部分集英语应试鬼才们的应试心得之大成与考研命题专家之精华,希望大家细心体会高手们对于命题的理解与临场应试的心法。
题型就是出题的套路
相声中讲的黄半仙算命,老百姓说他算得很准。比方一个农村妇女丢了首饰,也就告诉她,我已经算清楚了,丢的东西定是在锅台边、灶坑边,或床底下,这些都是她他常“出没”的地方,结果当然能找到。这和抓贼也一样,如果要黑社会老大抓一个小偷,就易如反掌,因为他对贼路很熟悉,知道他们哪些地方会去,那些地方根本不会去,可谓探囊取物,手到擒来。以上的事例无非是想说明,“仙有仙路”,黑社会有黑道,解题也同样要熟悉命题规律,掌握题路。本书中真题挖掘部分为原命题组长的对真题命制规律的剖析。
技巧的总结需要理智的头脑
历史上范蠡辅佐越王功成身退,不是他不想当官,而是他明白越王是一个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乐的人而已,但文仲却没有这个智慧而被杀。后来,范蠡在民间做生意,发了财,他的一个儿子犯了死罪,他要派他的小儿子去行贿,但长子坚持要去,不得已,只好让他去了。范蠡说:长子此去,一定会失败,因为长子同他一起创业,倍感挣钱的艰辛,对于财物很珍惜,出手不大方,所以不会成功;而小儿子是在优越的环境下长大的,自然能够挥金如土,才有望成功。后来果如其言,其子被杀。我讲了范蠡的故事无非是提醒大家,洞察力是一个人应付一切包括考试在内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与以往的技巧书比起来,理性和洞察力是本书的最大特色。
战斗经验的总结——“考过的是解”
每套试题无非是各种题型按一定难度的组合,所以作完题目后的总结很重要。总结什么?大多数老师和同学的作法是总结词汇及用法,这有助于累积英语的零碎知识。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对于题目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对于题型的归纳和分析,要知道,凡是全真题出现过的题型、考过的思路都极可能是重复的考点。要记住:“考过的是解。”
记得我的一个学生在考六级之前一个星期,很没信心,说自己的基本功太差,后来我就说你就将从前做的全真题的解都看一遍,总结一下解的规律,看看有没有感觉。后来他对我说:确实很多解都有规律,尤其是难题,如:“考过的是解”、“隐蔽外有解”、“合理项不是解;不合理项是解”、“中心思想是解”、“照抄原文不是解;同义替换是解”、“含义肯定的不是解,含义不肯定的是解”、“具体的不是解,概括性的是解”、“系表结构是解”、“some是解”、“具体是不是解;抽象的是解”、“简单的不是解,复杂的是解”、“含义矛盾的是解”、“复合句是解”、“比较结构是解”等等。后来他在考研考试后说,考场上感觉好级了,因为这次考试难题太多,如果没有对解的深入理解,恐怕即使花再多时间,也很难做对。当自己做完题后,看到别人仍然苦苦奋战于考场上的时候,心中暗暗得意。后来此人果然成绩不错。此君悟性极高,故能顿悟标准化命题的真谛。
目 录
1考研阅读之倚天屠龙篇--------考研阅读心理学
2考研阅读之九阴真经篇--------阅读应试理论
3考研阅读之盘龙云海篇---------考研阅读潜在命题点的挖掘
4考研阅读之射雕英雄篇—————最新阅读练习精选
5考研阅读笑傲江湖篇—————最新考题全真测试
第一部分 考研阅读之倚天屠龙篇
------------考研阅读心理学
最好的精神食粮
出人头地、实现自我价值的抱负,坚忍不拔、苦中作乐的毅力,非凡的智慧、“宁静以致远”的心态和独孤求败的必胜信念,是考研最好的精神食粮。剑未出,意先至,降龙伏虎。
成功者
在从千军万马中杀将出来的成功者中,有的是大学一毕业的就考研、占有天时之利的应届生,有的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老运动员”,还有的是辞去公职、孤注一掷的考研勇士,还有的是为摆脱不幸婚姻羁绊、改变不良生活环境苦心孤诣的拓荒者。
自信
自信至关重要,自信在某种情况下超越了学习本身。当年考研究生的时候,我和一个师兄说,“我考的这个专业仅我知道的报考人数就超过20个,确实挺担心的!”师兄笑了笑说:“要是高手,一个就够了,要是不行的,一百个也没用。”的确,在这庞大的报考大军里有许多人只是想试一试,这些人的竞争力是不强的。一个强者足以制你死地,一百个弱者不构成威胁。
我相信自己的能力,这咱自信来自于本身的素质,更来自于对自己的思考。自信与勇气是人最可贵的品质,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一点点的培养和呵护。而我对考研的最深的体会之一便是始终如一地相信自己:你就是自己的主宰之神。这样才有一种持续不断的能力去支撑自己,踏踏实实地向前走,便会使所谓的坚持、韧力成为自然而然的东西。这段时间,婚恋、房子、金铁必须暂时搁置,一切凡尘杂念,抛诸脑后。记住老子的这句话:圣人无为而无所不为,圣人私而故能其私。凝聚你的精力于一点,就会无坚不摧,也就是所谓的无欲则刚。
“苦大仇深者必胜”
考研与其说是知识的竞争,不如说是意志力的竞争。某君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里,那里的条件特别差,“在座诸位生长在大城市,比我当时的条件好多了。那里别说辅导,连上学都难。”后来他去大城市进修,一心一意想考研,国内当时如果考不上就得回农村,终于拼了老命考上了,跳出了农门。自古那些流芳千古的文学大家(在古代,人才和文才几乎可以画等号,那时候几乎没数理化)一般都是在仕途不利的背景上抒发自己郁闷的情怀而有所成就的;而那些通过科举当上官的人则易于碌碌无为,并不是那些当官的人资质差,而是因为他们已经满足现状从而限制了他们上进。当今那些大城市的、条件优越的、有后路的同学不容易考上研究生的原因也在于此。要想考研,必须从思想上断绝自己的退路,置之死而后生,苦大仇深者必胜!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一位智者如是说。
考研方法论——不动声色、暗渡成仓成功范例
一位老兄,在某中专任教,觉得将来实在没有出息,就暗下决心,刻苦考研。但是周围环境不允许,他的酒肉朋友、同事和其他人经常找他玩。他每天总是趁别人不在的时候,暗暗地学,或偷偷地带书出去学。该人确实是一位“武林奇才”,他的考研书一般都包上牛皮纸书皮,上书“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等武侠书名。有时学校开大会,领导在上面讲话,他在下面津津有味地读“金庸小说”,别人也就见怪不怪。平时朋友请喝酒,照去;打牌,照去;单位举办舞会,照去。表面上一切如常,但他每天有一条铁的纪律:必须潜心读三小时的考研书。因为装得太像,别人根本没有觉察到他在准备考研。后来他去考研,周围的人都以为他没戏,最后他们单位几个大张旗鼓考研的人反倒没考上,他却成功了。
我讲这个例子不是让你去学他,而是让你体会方法的多样性,每个人都应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具体的方法因为而异,有人适合早睡早起,有人适合开夜车,有人适合以时间求成绩,有人善用效率换分数,有人明着学,有人偷着练。总之,“不管白猫黑猫,抓着耗子就是好猫。”
禅说
心烦意乱是考研的大敌,本人消除烦恼的办法很简单。凡事对于我而言都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目前可以解决的事情,即使难度很大,也是属于困难,困难是可以通过努力来解决的。对于这类事情一定要立即去做,否则很多现在可以通过努力解决的事情,如果拖沓不做,将来做起来会很难,将会变成困扰;另一类是现在不能解决的事,则是困扰,对于这类事情就无需考虑。困扰和困难不同,困扰是你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硬着头皮总想着做,却做不成,只能所思不遂,这就是困扰的根源。目前解决不了的事情很多是可以通过时间来解决的,那么就留给将来去做。
一位老者对自己的儿孙们说,“不要有过多的担心,想想在我这一生中所有担心的事情中,真正发生的有几件?”是呀,想想看,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有太多没必要的担心?
“不思过去,不思未来,我生只有一呼一吸须臾之间”,佛说。
平常心
不见高山不显平地,平常心的获得往往并不是在平常的环境下轻易得来的。
“考前几个月总是担心考不上,又想找工作,怀疑自己辞职考研这步棋是不是走错了。晚上常常失眠,白天无精打采,寝食不安,体重下降了十多斤。突然在我所在地区发生了一场强烈的地震,在地震带来的恐慌恐惧之中体验到了生死轮回,在生死关头,原先折磨那些忧虑都显得那么渺小、不屑一提。当一夜未眠的我看到太阳出现在地平线上,心里终于打定了主意。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我努力了,即使失败也没有什么后悔的。卸却了精神枷锁(其实这一枷锁是自加的),全力一搏,考取了研究生。”一个成功的考生现身说法。
“二战新期间,我是盟军的一个潜艇上的一名工作人员,不幸潜艇被德军发现,包围在一块水域中,德军使用深入密集轰炸,我此时此刻深切地感到生命的脆弱,时刻都有粉身碎骨的危险,轰炸持续进行了三天,在惊恐万状的三天中,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那样地漫长,三天仿佛三年!后来德军以为我们已经不复存在了,便离开了。度过了这样的灭顶之灾,以后遇到什么艰难的事情都不会感到紧张了,都能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它。”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老兵回忆说。
境界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者又次也,困而不学者,民斯为下矣。”自古至今,人和人的境界就存在差异,下面让我们从不同层次的人面对考研过程中一些常见问题态度探讨一下考研的境界。
问题一:“考研太难了,不说专业课,就说外语和政治这两门公共课就要命,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
普通境界:秉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吃苦耐劳优良品质,心中想的是今后甚至是一生的幸福,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切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最高境界: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快乐=奋斗。世界上没有比个人奋斗更有趣的事了——伟大的胸怀。
问题二:旁人对考研者有闲话、有看法,甚至打击、下绊都不足为奇,因为有些人能够容忍尸位素餐之徒在工作时间打牌、闲聊乃至吃喝嫖赌博,就是不能容忍好学之辈利用业余时间考研、考博。
普通境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高级境界:“侮辱我吧,打击我吧,让我成为一真正的人!——钢铁怎样炼成的?”
问题三:害怕考不上,害怕失败,害怕旁人可能的闲言碎语,害怕万一自己考不上别人幸灾乐祸的神情,害怕……
普通境界: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事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当我们承担起巨大的困难的时候,千万不要被内心的怀疑所击倒。
高级境界:独孤求败——金庸心目中的偶像。
问题四:考场上什么心态答题?
普通境界:读文章、读题、找答案,疲于奔命,被试题牵着鼻子走。
最高境界:以一种挑剔、透视、居高临下的眼光观察试题,以轻松、愉快近似于捉迷藏的心情游玩于试题之中。看看这次出的是什么题、又是什么套路的出现?看看命题的质量如何,是否具备合理性?“这道题命题深得要领!”顺手就把题做上了——这是我答题时的状态。
比大地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宰相肚里能撑船的翻版。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过去的已经过去,留给自己的是教训和财富。要着眼未来,洒脱一点,以勇气去面对一切。我要写点东西的时候,总是想用心来交流。各位曾经过五关、折六将的朋友如能将自信、平各的心态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带入考研乃至整个人生,则无往而不胜!
第二部分 英语阅读之九阴真经篇
阅读应试理论篇
一、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特点
(一)有关文章难度方面的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事实
考研的文章大多选自国外比较新的书刊。对于一个英语专业的本科生而言,阅读国外比较流行的杂志如《Time》、《Newsweek》等,水平仅限于弄懂文章大意、了解内容梗概而已,若想像中国学生看《读者》一样,能够真正读懂每句话的含义、真正读出味道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本人曾经用考研试题对一些英语水平较高但对考研没有专门准备过的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测试,一般成绩均在40~70分左右。如果一个人没经过考研的专门训练英语成绩就能达到70分,那就可以称为人才。难怪一个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读考研文章总是觉得那么难,这就意味着如果您要想从容地参加考研英语考试的话,您就需要至少在某些方面达到不低于本科专业英语(四年几乎是纯英语的训练)水平。那么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文章的难点在哪里呢?
考研的考试大纲规定,文章中出现无法猜测而又影响理解的关键词,如超过大纲的范围,应用汉语注明词义。这样出题者在词汇难度方面就没有太多的发挥余地。事实上从最新的考研实考试题文章来看,绝大部分单词都是大纲中有的,少数超纲词汇也有中文注释,即使个别词不加注释,也不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因此出题者就只能在句子难度方面做文章,通过使用复杂句来达到这一目的。简而言之,多重复合句、被动句、插入成分、分割句、省略句、倒装句和双重否定句的广泛应用,给考研阅读增加了决定性的难度。
考研文章难度体现的另处一个方面是命题的难度。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对付考研赫赫有名的老手,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手都不能从本质上破解考研命题的思路,无法讲清楚为什么有些文章看懂了题会做错,无非含糊地说“题出得难就是了”。难究竟难在什么地方,命题都是通过什么方法使题目变难的,增加难度是否有一些常规的模式,你自己是否也能够出几道类似的难题,有没有什么办法避免此类错误。命题思路不清楚当然就更谈不上解题的技巧了。基于中国考生在应试中的实际情况,本书将对此方面进行重点介绍。
(二)文章题材及长度
试题中阅读理解部分一般为五篇文章,每篇约400~600字,阅读总量在2000~2500字。文章选材广泛,出现率最高的是社会生活、科普和经济,其余的还包括体育、人物传记等。社会生活体裁包括文化、历史、家庭、教育、人口、交通、环境能源及其他社会现象。阅读这类文章的关键是抓住作者论述的中心以及作者对于理论或成果的优劣的评判。
考研阅读理解文章的题材多样,有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希望大家注意不同体裁的文章不同考试要点:对于说明文,要注意事实和数据;对于议论文而言,要注意作者的结论和观点,以及作者对其他观点的态度。
二、生研阅读理解的大纲要求
*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了解用以阐述主旨的事实和有关细节;
*根据上下文判断大纲附表以外的某些词汇和短语的意义;
*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推断和引申;
*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阅读的大忌——试图弄懂文章中的每一个词
首先,中国学生通常存在的习惯性的错误做法是:考试时对于文章中的每一个词都希望尽量搞懂。遇到难的词汇的时候,尤其如此。这和中国式的英语教学有关。当养成一个不良习惯,特别注意生词、难词,却忽视了对意思的理解,很少有同学说过对大学英语课文感兴趣,因为他们学习大学英语的过程几乎就是一个背单词的过程。这样在阅读的时候,他们也按通常的习惯,注意词汇,重视局部,忽视整体。
从应试得分的角度出发,这种做法是十分不合算的,搞清文章中每一个单词的意思固然对文章的理解以及答案的选择有帮助。但是由于考生词汇量、阅读理解能力及时间等的限制,我们无法、也不可能,同时也没必要把文章词汇全部搞清楚。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在阅读过程中永远都要可能出现不认识的词,这是命题人员增加命题难度的一项措施。即使将来大家整体水平提高了,也会如此,因为出题的难度也会水涨船高。换句话说,您(指大多数考生)永远都会需要和生词打交道,要学会和生词打交道。
对付生词的有效方法是根据合理化原则顺势阅读。也就是当您遇到生词的时候,如果不影响对语义的理解,就不要理它,顺势读下去;如果该词汇影响到整体语义的理解,就应当根据周围语言环境,根据合理化原则推测出一个合理的含义,继续顺势向下读。记住:您是在读文章,不是在背单词。
四、积极的阅读
较高境界的阅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的思想上,而不是个别是零碎“单词”上。比如读到but的时候,应当能够“预见”到下一句的意思与上一句的不同,意思相反。能够抓住作者的文章的主题,及文章的脉络,这样就越读越明白,而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考研文章的常见脉络如下:
*时间顺序:按时间的先后说明某一理论的发展,某一研究成果由过去至现在的情况。
*一般 具体:首段做总的说明,其他段落分别说明或具体论述首段观点。
*具体 一般:前面几段分别说明,末段总结。
*对比:以进行对比的两个事物之间的基本共同点或差异为主题展开。
我们应注意根据文章中的结构词把握文章的脉络。文章按结构分类,又可分为顺承式文章和转折式文章:
*顺承结构指的是前后两个部分之间内容相近,相辅相成,通常由下列连接词连接:similarly , first, second, because, thus等;
*转折结构一般指两个部分之间内容相反,相互对立,通常由下列转折词连接:however, yet, but, while, nevertheless等。
区分文章是属于顺承式还是转折式,主要看文章中是否有转折词。若无,则为顺承式文章;若有,则为转折式文章。
我们还可以抓住一些结构词来判断文章结构走向,这些结构词包括:
1. 综述——详述结构词
*表示综述的词汇:often, generally speaking, thus, therefore等;
*表示详述的词汇:for example, because等。
2. 分类——列举结构词
*表示分类的词汇:there are two/three types等,其特点为“基数词”;
*表示列举的词汇:first(ly), second(ly), third(ly)…last(ly)等,其特点为“序数词”或“序数词+ly ”。
3. 对比——比较结构词
*表示比较即顺序的词汇:similarly等;
*表示对比即转折的词汇:however, but等。
五、传统上大力提倡的快速阅读法
*略读或跳读(Skimmming)即从头到尾寻找重点词、关键句去理解;
*查读或扫读(Scanning),即在文章特定部分寻找某一线索,就像我们日常阅读电视报当天节目一样。这两种方法都适用于长篇文章的阅读,目的是在尽量少的时间中了解文章,找到答案。
六、阅读速度假象
快速阅读在考试中的目的在于节省时间,做更多的题目或检查已做的题目。但快速阅读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实力的体现!以前我考六级的时候,做题常觉得时间不够用,后来考GRE、GMAT时,时间更紧张。但此后考TOEFL,却轻松得不得了,可以自由地在考试中上厕所,还可以悠闲地看看周围同学答题的样子。交卷之后,我旁边的一考生对我说,我看你答题太快了,一直往后翻,搞得我神经太紧张了。当一个人站在高处看低外的时候自然如此。很多同学在阅读的时候,往往是一目十行后,大脑中一片空白,根本不知文章所云。要解决速度和准确性这一矛盾,需要考生平时在阅读过程中多注意体会和训练,不宜过分强调速度。
一般来讲,我们提倡的快速必须是在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也就是希望考生在一开始不要图快,不求速度,但求准确,什么时候读懂什么时候结束。然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理解能力上去了,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七、阅读顺序——先读文章?还是先读题?
阅读的顺序很有讲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多种方法:
*大多数考生在阅读时采用下面最传统的三部曲:
第一部:读文章
第二部:做题目
第三部:有拿不准的再回头读文章
有的时候还可能重复循环下去,这种做题准确率较高,缺点是速度慢,效率很低。
*先浏览题,记住大致考点,再读文章,划下重点位置,最后做题,一气呵成。我比较喜欢此种方式。
*直接从问题入手,边读题边到前面的文章中寻找答案。
*不读文章,只做题目。本法仅适用于“狗急跳墙”的时候。
八、不良的阅读习惯
考生平时阅读文章时应注意克制以下常犯的毛病:
*“指读”:用手指、铅笔、尺子指着文章,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读。这样无形中限制了眼睛“扫描”的速度,从而降低了阅读速度。
*“头读”:每次换行读时,头作相应的摇动动作。这样时间长了,不仅人的颈部很容易出现疲劳的症状,也限制了阅读速度。
*“声读”:必须读出声音才能理解,也就是必须将书面上的字符转化成声音才能使脑子理解,这样也会影响阅读速度。因此,考生庆多进行“默读”训练,学会直接将字符转化成意思的技能。
*“回读”:一遇到生词或不熟悉的短语的时候,返回句首段首重读。
*“译读”:又称母语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单词、短语、至句子的翻译,通过译成母语来达到理解。
九、常规命题思路
中心+细节=文章
*文章中心常考:常于主题句中表现出来,主题句可以出现于文章的首句或篇中,一篇文章也可以没有明确的主题句。
*段中心常考:可以在段子的首句和末句,也可以没有明显的段中心句,需要自己概括出来。
*细节题的实质:细节题针对文章的某个局部命题,通俗地说,所谓细节题就是将文章中的一句话拿出来单考。
*指代(信息传递)常考:文章中的指代常作为考察内容。
命题模式:B指代A,B具有X特点,结论为A具有X特点。有时只是简单地提问指代关系。
*倒着考:即是将文章中的某句话,倒过来考一遍。
命题模式:文章中A导致B;问题:有B这一结果,为何?答案:因为A。
*反着考:即是将文章中的某句话,反过来考一遍。
命题模式:文章中A具有X属性,B与A不同;
问题:B有何属性?答案:非X属性。
十、阅读题类型及其特点
考研阅读题目一般有五种题型,分别是:
*主题性问题
*细节怀问题
*态度性问题
*推断性问题
*词汇性问题
下面详细介绍这5种题型的特点、解题思路:
(一)主题性问题
主题性问题,顾名思义,要求考生找到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命题形式有以下3种:
1. Main Idea 类型
典型问题形式:What is the main idea/point of this passage?
选项形式为陈述句。要求考生选择表达作者思想、观点的句子。
2.Main topic类型
典型问题形式:What is the main topic of this passage?
选项形式为名词或名词词组。要求考生指出文章的Topic(论题),或Subject(主题),或title(标题)等。
3.Purpose类型
典型问题形式:What is the author’s main purpose in the passage?
选项形式多为动宾结构。要求考生找到主要的写作目的。
抓主题句是概括中心思想的一个常见方法,主题句表达中心思想,其他的句子均围绕其展开说明或议论。它通常以判断句的形式出现,在文章的通常位置为第一段首句、第一段末句和全文末句等地方。
*第一段首句 许多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摆出要说明的主要对对象或要论述的主要观点。接下去的句子和段落都说明或论述它。这样,文章的结构就属于一般 具体,主题句也就在首段首句。
*首段末句 也是主题句常出现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主题句不仅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第一段的总结,而且开启第二段及以后的说明或论述。简而言之,这种文章的结构是:具体说明或论述(一段)总结(一段末的主题句)后文的具体说明和论述。这种形式的主题句之前通常有表示总结的提示词,如:in consequence, to conclude, in summary to sum up, in short, in brief; 或表推断的提示词:therefore, thus, as a result, accordingly; 或表示转折的提示词:but, yet, however等。转折之后出现主题句的情况比较多,对于这种谋篇套路编写的文章,笔者给它起个名字叫新老观点对应性文章。文章中出现诸如a popular belief, frequently assumed, universally accepted 等词句提示作者将要在下文提出一个标新立异的与之不同的新观点,那么新观点就是主题大意,而作者对老观点的态度则是批判的。
*文章首末两段均有主题句 主题句到末段才出现的情况较少,常见的情况是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主题句,中间加以论述,文末复述首段主题,这也是写作的方法之一。
主题性问题干扰项的特征:
*局部信息:是主旨题干扰项最常见的特点,是指选项中出现之涉及文章的细节,如一句无展开论述的话;某自然段的大意,此种选项干扰性很强,做题时尤其需要留神。有超过一半的文章中心在文章的首句和末句。从解的特征来看一般符合“概括性的是解;中心思想是解”。参见解是特征节。
*概括范围太宽:指选项包含的内容超出或多于文章阐述的内容。提问标题的干扰项常有此特点。此种干扰项是“概括性的是解”的克星,需要注意。
*无关信息:即文章中未提到、或找不到语言依据的信息。
(二)细节性问题
细节性问题为阅读考题的基本问题,占很大比重。此类考题比较简单,因此是我们拿分的部分,有必要争取全部细节性考题答题正确。体会:大部分细节题体现“中心思想是解”。下面将细节性考题分类进行讨论。
1.According题型
此题型为最基本题,由According to the passage或The passage states that引导,考查学生对于文章中Factual(事实)内容的掌握,如时间、地点、事件等细节问题。
对策:利用题目中的关键词寻找文中对应词,在对应词周围查找到答案。
2.数字题型
此种题型为比较基本的题目,考查学生对数字的理解能力,一般有如下3种考查方法:
*运算型:通过四则运算(主要是加减法)求解。
对策:注意原始数据不是解。
*多个选一个题型:文中出现多个时间或数字,对应不同的事物,问题只考其中一点。
对策:对号入座。
*域型:文中时间后数字为一区域/范围,求最高、最低或其中某一点。
*世纪型:已知某一年份,求其为哪个世纪。如已知1906年,问其为19世纪初。这种题极易做错,请考生注意。
*文字表达型:文章并未出现数字,只有表示数字概念的文字,求其表示的数量。此种题目稍难,因为文章中没有现成的数字,要求考生通过表达数字要领的文字加以推断,如:一个圆被两条相交直线分割,分成几部分?
3.是非题型
*三误一正
该题型指三项错误,只有一项符合原文内容。典型提问方式: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根据题干或选项中的关键词回返原文,找到相关句与选项相比较就能得到答案。如果定位困难,可以考虑运用排除法,不符合解的特征及“含有原文中未提到的新概念”等选项可以排除,这样找到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就大。
*EXCEPT题型
该题型俗称“三缺一”题型,即题目四个选项中有三个符合文章内容,剩下一个不符合,题目便是要求选出这个不符合文章内容的选项。典型提问形式如: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excep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mentioned excep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这种题型有两种考法,一种是考并列、列举句,只考一个句子,考局部。这是因为它要求其三个选项中的每一个都是文章中并列或列举句中出现的。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就多留意,如看到并列、列举句,可预想到它有可能考到,如发现题目中有“三缺一”题型,则应到并列、列举外找答案。另一种是篇章性的考法:三个干扰英在文章中不同部分出现,难度很大。这种题目难度大于TOEFL,接近GRE。做EXCEPT题时需注意不要漏看题干中的EXCEPT,NOT等词。
4.例证题型
例子是考研的阅读理解常考点之一,典型提问方式如下:
The author provides in Line…(Paragraph…) an example in order to…
例子是中心思想的体现,解的特征符合“中心思想是解”。文章出现例子无非是为了说明一定的道理,关键在于这个例子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但不管如何,这个例子之前或之后不远处通常总有一句总结说明就是答案,即被例证对象。如果例子与全文主题有关,则例证主题,“中心思想是解”;如果例子与段落主题有关,则例证明段落主题,“段中心是解”。
细节题干扰项的特征
细节题有难有易,较容易的可以根据题干或选项的线索回原文定位,然后由相关句得到正确答案。细节题干扰项有如下几种:
*无:选项中所讲内容在原文中根本不存在,或找不到语言依据:如本身正确但在原句中无语言依据的无关选项,原文中没有提到甲,但选项中有甲;原文中有甲与乙,但未对甲与乙做比较,而选项中说明甲比乙如何;原文中说甲有乙特征,但选取项中说甲有乙之外的特征;选项中的限定词表示的范围或程度大于或小于文中提到的范围或程度。
*反:选项的内容与原文相矛盾一原文说西,选项说东;原文说低,选项说高。
*混:原文说甲事物有某特征,但选项却张冠李戴,挪乙事物上。
*偏:原文中说某事物有诸多特征,而且题干要求多种特征,但选项仅讲了一个特征,这就属于偏。
(三)态度性问题
态度性问题考查学生是否了解文章作者或文中某人对某事物所持观点或态度。命题形式为The attitude of the author towards something is one of …?
态度性问题的选项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褒义词:positive, wonder, support, useful, interesting, enthusiasm, admiring 等;
*中性词:indifferent, impassive, uninterested, ambivalent, neutral, apathetic, humor, disinterested, disinterested, disinterest等;
*贬义词:disgust, critical, negative, tolerant, disappointment 等。
策略:
*遇到这样的词,要用笔画下来,以免以后不好找。
*根据文中有典型褒贬含义的词汇判断。
*当题目要求找出作者对某人的态度时,答案多为褒义词,其他词类可能性较小。
(四)推断性问题
典型提问方式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
此类型问题考查学生根据已知内容推断引伸含义的能力。命题形式包括下列五个动词:infer, inply, suggest, conclude 和assume。
此类型问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中的关键词、短语、结构等进行推断,或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某段或几段内容,推断出一个结论,类似于主题性问题。注意防止不依据关键词而凭空进行推断,这是许多考生存在一的个通病。
(五)词汇性问题
根据上下文判断大纲词汇表以外某些词汇和短语的意义,主要考察两种情况:
*熟词僻义或具体词义在特定语言环境的场合考法。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常规含义不是解。
*超出词汇表的生词含义的推断。
主要策略:
*根据构词法推测超纲词的含义:熟读王争《词汇的奥秘》,不但可以使你速记考研词汇,熟悉词汇考试要点,而且通过由此掌握的构词法对临场推测超纲词汇很有价值。
*心里一定要清楚,只有根据上下文来判断该词真正具有合理性的词义,才是您唯一的出路。这里的上下文指该词所在句子本身,也包括句子的上下句或更远的上下文。一般而言,上下文线索所提示的意义与所考词汇的关系要么为同义关系,要么为反义关系。例如二者为同义关系,那么所考词汇的意思就是线索提示词的意思 假如二者为反义关系,所考词汇的意思就是线索提示词的反义。提示词与所考词汇关系的形式与结构如下:
同义关系:所考词汇在文章中被同义词、同位语、定语从句等解释或定义时,那么它与提示词构成同义关系,这些解释有时伴随过渡词,如namely, in other word, this means.
下定义的典型方式如下:
名词(被定义对象)+定语从句(定义内容)
名词(被定义对象)+be+名词(定义内容)
名词(被定义对象)+be called +(定义内容)
by+名词(被定义对象)+be meant+名词(定义内容)
反义关系:凡是所考词汇与线索提示词之间以下列结构表示转折或对立关系的,二者可构成反义关系。例如:but, yet, however, although, while, whereas, despite, in site of, in contrast, on the contrary等。
利用逻辑和语法:有时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或其他方法,仍不能得到唯一答案,就可以利用语法和逻辑的规则来判断。
十一、阅读的路标-----文章十大命题原则
任何事物的运作都有其一定的规律,考研阅读理解试题也不例外,它完全体现测试法的理论,表现在命题上便是依据一定的命题原则进行题目设计。我们将这种规律归纳总结成以下十条原则,即十大考试要点:
(一)列举处常考
列举指的是First,… Second,…Third,…等逐条出,并列指的是A、B、C逐项列出。它们共同的特征是列出三点或三点以上的条目。本书统称为“列举处常考”。该类型语句常考的题型是“细节性问题”,主要有两种:
* Which 题型
该题型只要求从并列的三项中选一项作为答案,其它选项与题目无关。
*EXCEPT题型
该题型要求考生通过核对文章内容,排除满足文章内容的三个选项,而留下“不”符合文章的“错误”选项,作为答案,通常称为“三缺一”题型。参见阅读类型与特点节EXCEPT题型。
(二)转折处与强对比处常考
转折处常常是语义的重点,命题常常要涉及,转折一般通过however, but yet, in fact等引导。
强对比常由 unlike, until, however, but…引导。命题模式如下:文章中说A具有X属性,B与A不同。问题是B有可属性?参见常规命题思路节“反着考”。
(三)例子常考
句中由as, such as ,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等引导的短语或句子为举例句,需要注意的是例子一般是和文章的中心或段中心紧密相关的,常考“推断性问题”和“细节性问题”,而大多数这类问题的解都符合“中心思想是解”的解题思路。参见解的特征节“中心思想是解”。
(四)数字与年代常考
文中的数字、年代、日期等常常是命题者的命题点。参见数字题型。
(五)最高级及绝对性词汇常考
文章中常出现first, must, all, only, anyone, always, never, none等绝对性词汇或 most +形容词(副词)和形容词(副词)+est等最高级词汇,或only, sole, unique, simply(只要),just(只要)等表示唯一的词汇往往是考题要点,一般出“细节性问题”。这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概念绝对,答案唯一,无论是命题还是答题,不会产生歧义和疑问,因此很容易命题,答案绝对正确。相反地,如果文章中出现相对性的词汇,就很难有唯一的答案的。请大家琢磨一下下边的例题,文中:Some of the people chose red hats, some chose green hats, and others blue ones. 问题:What color hats did some people choose? 因为其中some为相对性词汇,所以就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答案可能为red,green或blue,这样就会给评卷造成了困难。大家体会一下,其实命题也受到许许多多的限制,要按照一个固定套路进行。
(六)专有名词常考
包括人名、地名、或其他的专有名词。当您阅读之前,先扫视一下文章后的题,如果有专有名词,划下来,这样在阅读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
(七)隐蔽处常考
隐蔽处顾名思义,即是指句子中隐蔽之处、容易忽视之处,包括:
*同位语 *插入语 *定语 *长句后半句 *从句 *副词 *不定式
(八)因果句常考
句中含有如下结构或词汇的称为因果句:
*表示因果的连词:because, since, for, as, therefore, so, consequently等;
*表示因果的动词:cause, result in, originate form等;
*表示因果的名词:base, basis, result, consequence等。
这些因果句都是指明某两个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尤为命题者所青睐,因为通过命题可以考查文中两个事件内在的因果关系。
此种句型一般出“推断性问题”。
(九)段落句常考
文中首段第一句(段首句)和末段最后一句(文尾句)都是十分重要的地方,往往是文章作者表达中心思想,进行总结综述的地方,因此常出主题性问题、细节性问题,和结构性问题。
(十)特殊标点常考
有一些特殊标点的含义也属于考查范围:
*破折号:表示理解,考细节性问题;
*括号:表示解释,考细节性问题;
*冒号:表示解释,考细节性问题;
*引号:表示引用,考细节性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利用上面所介绍的考题点,作为“路标”,迅速地指引我们找到正确答案;同时作为命题规律,检验自己所选答案的正确性。有些同学做题很快,其中一个很本质的原因在于他对考点非常敏感,见到“路标”就能预见考题,未见考题,已知答案。如果说读完文章后就能预测出后边会考哪五道题,确实是言过其实,但对应试高手而言,一篇文章读过,心理已预见到七、八道考题,而之后真实考题尽在预料之中确实是常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