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儒学的失败——王莽成败之我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03517226479 发表于 08-6-19 23:1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载:大家看看`
      鲁迅先生曾表达过一个观点——一个朝代越短,史书上它往往越黑暗。因为它还来不及为自己写历史,只能等到下一王朝——往往是它的敌人(如秦与汉)——来为其修史,“黑暗”自是难免。因此,对于《汉书·王莽传》——这篇推翻王莽而建立的东汉朝的著作,尤其不能尽信。王莽之成败,由当时社会状况和客观规律决定是无疑的,但他个人的思想性格,也是绝对不可忽略的因素。一个人的性格又决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后天由其独特的生活环境与成长经历造就的。据《汉书·王莽传》等史料对其生平的记载(价值无涉,只看事件),笔者有理由相信:王莽是一个极端虔诚甚至于顽固的儒教(谶纬横行的西汉儒学,称教似也合适)信徒,他的成败,是他所信仰的儒学思想体系不能单独成为国家统治思想的充分体现。

  王莽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降生于西汉最煊赫的家族——王氏家族。他的姑母已被立为皇后,伯父王凤权倾朝野。河平二年莽的五位叔伯同日封侯。但这对王莽并没有什么好处。莽父兄早逝,未及封侯,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众人皆贵,莽独无爵。可以想像他在这样一个家庭度过了怎样的童年。也许一次次的教训让他懂得了何谓尊卑,让他学会谦卑循礼,也让他知道了位居人下的感受,这一点也许可以解释他善于笼络人心的原因 。因为他没有任何引以骄奢的资本,他只能学会生活俭朴,勤奋好学。他曾跟从陈参学习《礼经》。儒家的孝悌恭谦礼让仁爱非常适合他在家族中的地位;且西汉儒学得到空前的推崇,鸿儒学者受到社会的充分尊重,甚至会被王侯征召为官,学问上的造诣也许可以与叔伯兄弟的高官显爵建立一丝平衡,使莽在家族中保持一个有尊严的地位。这两点也许是王莽勤身博学而闻名远近的内在原因。总之,入仕前的环境和经历,已使儒家的价值体系、伦理道德以及行为准则在他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其终身不渝的信仰。

  儒家是要积极入仕的,是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尽一切力量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同时,儒家又是及力宣扬恭谦礼让的,或者说是压制内心欲望的表达的。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思想在王莽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从而形成了他看似虚伪实则虔诚的独特性格。正是这一独特的性格决定了是王莽而不是张三代汉称帝,也决定了称帝之后他会采取一系列火上浇油的政策来自取灭亡。     

  经过几百年的独尊儒术,儒家的道德伦理已成为全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王莽的种种行为由于符合这一标准,而赢得崇高的声望——在世周公。民心所向成为他登上皇位的重要条件。
      王莽尽心侍奉病重的王凤,“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汉书·王莽传》,下同),使凤深为感动,“凤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王莽由此开始平步青云。这件事同时体现了儒家的孝道和积极入仕的思想,完全出其本心,没有任何虚伪卑劣之处。  大多数时候,积极入仕与仁爱谦让是相互促进的,但冲突之时亦不鲜见。这时,前者会在莽的思想中占据主流,为此他不惜牺牲很多。比如他会打击政敌,(大多罪状属实,如淳于长贪赃枉法,外戚丁氏、傅氏恃权欺压百姓),甚至不惜杀死自己的儿子,以扫清实现政治理想的障碍。

  王莽不断将自己的封赏用来救济贫民,笼络士人“奏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他几乎给了全国上下各阶层实惠。从这个意义上说,王莽可称为“中国的僭主”。他称帝前的所作所为,无论动机如何,客观效果是谁都不能抹煞的。在西汉末年的一片黑暗中,朝廷中居然出了一位“在世周公”,挣扎于水火之中的苍生百姓安能不寄希望于他?王莽代汉而立,是民心所向,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只是通过一场宫廷政变篡权。事实上,王莽哪点比不上哀帝、平帝,除了他不姓刘?

      值得注意的是,王莽既是众望所归,为何称帝才十几年便会“人心思汉”,烽烟四起呢?这只能是由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造成的。而这一系列措施,又无不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集中反映。

    儒家的最高理想是恢复上古大同之世。信徒王莽既掌权,便不遗余力、不惜代价地为之奋斗,由此出台了一系列看似可笑的政策法令: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实行“井田圣制”,理由只是“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掀起疯狂的改名运动,官名郡名改得不亦乐乎,只是为了“如典诰之文”;四改币制,原因十分荒唐,(如废刀钱而以大小钱并行的 原因是“夫‘刘’之为字‘卯、金、刀’也,正月刚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结果却非常严重,“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人至涕泣于市道。”;更有甚者,为凑齐“四海”,设西海郡,硬是制造了“一千万数”的罪犯迁往那里。倒行逆施只能导致民怨沸腾,群起反抗。

  西汉经学极重谶纬,相信天人合一,王莽深信不移,也深受其害。他给一批工于钻营的小人封王封侯,只因他们能捧出一个金匮或口称梦见一口井等等;不论贤愚,大封先圣王之后。他的政策本就很不高明,在用这样一批人去贯彻执行,后果可想而知。

  儒家极言“华夷之辨”,“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百王不易这道也。汉氏诸侯或称王,至于四夷亦如之,违于古典,缪于一统。”王莽据此令“四夷僭号称王者皆更为侯”又“更名匈奴单于曰‘降奴服于’”。内部已是千疮百孔,又在边疆挑起争端。由是内外交困,加速灭亡。   王莽的一系列改革犹如为一个垂危的病人用上一记错药,顷刻间新病旧病一起发作,西汉积聚下来的危机也让王莽当了替罪羊。短命的“新”朝顷刻土崩瓦解。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更始军攻入长安,大火烧进了宫中,这时莽绀袀服,带玺韨,持虞帝匕首。天文郎桉栻于前,日时加某,莽旋席随斗柄而坐,曰:“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其中毒之深,可见一斑。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将儒家理论充分运用于政治的儒生,其失败实际反映了儒学独立作为统治思想的苍白无力。实际王莽始终是一个悲剧,他以儒修身,百般节制言行思想,深受其累;以此齐家,而弑伯杀子;以此治国平天下,只能让国累而天下反。王莽为儒学是否足以治理国家的论争画上了一个彻底的句号。东汉经学不在强调经世致用,而转向训诂考释,魏晋更以清谈相尚,不知是否与此有点关系?
          参考书目:《后汉书·王莽传》,中华书局。

                         《宏基初奠 秦汉改革及其因果成败》甘黎明、刘新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

                         《王冠的角逐  中外历史上著名的政变纪实》张秀极  张惠诚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

                         《中国历代权奸》羊春秋主编,章继光等编著,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年。

                         《王莽评传——复古改革家》周桂钿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沙发
玄菟太守 发表于 08-6-19 23:38:30 | 只看该作者
未免说的也太简单了吧,应该多综合当时社会情况来说。

托古改制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改革币值没有谈到,而这个才是王莽失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能作者觉得改革币制和本文观点相左,就没有写进去,实非治史之道。
板凳
5306208 发表于 08-6-20 00:01:36 | 只看该作者
靠,楼主是总督,楼上是太守,老子就自封个京兆尹得了
地板
玄菟太守 发表于 08-6-20 02:2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5306208 的帖子

其实你取名“桀”“纣”“周幽王”“周赧王”“汉哀帝”什么的都可以啊,还比我们牛,皇帝啊
5#
5306208 发表于 08-6-20 09:00: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玄菟太守 于 2008-6-20 02:22 发表
其实你取名“桀”“纣”“周幽王”“周赧王”“汉哀帝”什么的都可以啊,还比我们牛,皇帝啊

小心俺把你炮烙了
6#
ciddy 发表于 08-6-20 10:58:09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干嘛呢
7#
 楼主| 03517226479 发表于 08-6-20 13:25:08 | 只看该作者
怎么转移话题了`?[s:6]
8#
游牧民族 发表于 08-6-20 14:20:51 | 只看该作者
??? 好长的东西 这是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7 20:28 , Processed in 0.088640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