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导师名录(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yj7654321 发表于 06-7-22 20:4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博导:

杨奇逊 , 男,1937年10月30日生,汉族,上海市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华北电力大学四方研究所所长。
杨奇逊教授是中国微机继电保护的创始人,是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的著名专家,在继电保护、变电站自动化等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主持研究了国内第一台“微机距离保护”及第一套“微机高压线路保护”, 填补了国内在微机保护研究领域的空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并获得河北省“科技精英”、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全国电力工业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主编的《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教材,于1992年获能源部优秀教材一等奖。现任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继电器标准化委员会静态继电器分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电工学科组成员,全国电力类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变电站自动化、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及仿真。

杨以涵,男,1927年2月7日生,汉族,辽宁铁岭人,195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以涵教授在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造线、铁磁谐振消谐技术等方面研究取得较显著成果。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部级优秀教材一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三项。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38篇,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40篇,编写高校教材三部。曾培养博士生26名,硕士生58名。
目前承担科研项目三项。

贺仁睦,女,1944年2月21日生于重庆,汉族,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1984年获瑞士洛桑联邦高等理工学院(EPFL)工学博士学位,现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贺仁睦教授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动态电力系统仿真与监控方向、负荷模型研究等方面成果显著,曾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文章80余篇被SCI, EI收录20余篇。兼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分专委会委员。
目前承担科研项目3项,其中973项目1项,电网公司重大项目1项。主要研究方向是动态电力系统仿真与监控和机网协调控制。

张粒子 , 女,1963年7月27日生,汉族,鞍山市人,现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粒子教授是我国电力市场和电价领域的知名专家,早在1999年针对当时我国六个省级电力市场试点单位之一——吉林省电力市场的实际情况,首次提出适合我国电力市场初期建设的市场模式——部分电量月度竞价模式;该模式在吉林省模拟电力市场中成功应用后,推广应用于辽宁省模拟电力市场和黑龙江省模拟电力市场,目前又被许多区域电力市场采纳。
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两项和2004年度薛暮桥价格奖。主要论著有:《区域电力市场电价机制》、《电力市场概论》等两部,在国际国内发表论文80余篇。

张建华,男,1952年7月20日生,汉族,北京市人。分别于1982年和1984年在华北电力学院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0-1991年在英国Queen’s University of Belfast作访问学者从事电力系统智能控制方面的研究。现为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任电力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电气工程委员会委员,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电气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水电工程学会计算机专委会委员。
张建华教授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动态无功补偿技术、配电网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92年完成电力部“自动准同期测试装置”的研究,获电力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1998年间,与法国CORYS公司合作,从事多媒体技术在电力系统培训的应用研究,1998-2000年出版相关的多媒体培训教材3部,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2002年主持完成“城市配电网供电能力和可靠性评估”、“地区电网无功优化规划研究”等科技成果,已在多个城市和地区推广应用;近三年来,主持完成了“北京电网电压稳定研究”、“北京电网解环后的安全稳定运行分析”、“地区配电网自动化规划”等多项科技项目;作为主研人承担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年主持完成10KV TSC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研发,并在北京和内蒙等地电力用户成功应用,2004年主持承担了华北电网集团公司的科技项目“10KV新型TCR无功补偿与滤波装置”的研发,并与制造企业合作,逐渐向中高压系统SVC的产业化方向迈进。近5年来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6篇。

刘万顺,男,1941年09月16日生,汉族,河北省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IEEE高级会员。
刘万顺教授在故障分析理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理论、微机保护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果。主研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主研和主持横向科技项目多项,获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获辽宁电力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1991年获得能源部优秀中青年教师称号,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中华电力教育基金会许继奖教金教育优秀一等奖。主编有《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习题集》高校教材两种4部,其中《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一书1992年获能源部中青年教师优秀教材奖。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目前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励磁支路非线性特性的变压器保护新原理的研究”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电力系统仿真。

黄少锋,男,1958年02月27日生,汉族,福建省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华北电力大学四方研究所副所长。
黄少锋教授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理论、故障分析理论和微机保护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参与主研了国内第一台“微机距离保护”及第一套“微机高压线路保护”, 填补了国内在微机保护研究领域的空白;主持或参与研究的多项科研成果均处于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次提出了阻抗继电器的“按相补偿”接线方式等,获发明专利3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项,电力部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河北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并获得“河北省第三届科技十大杰出青年”、“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全国电力系统继续教育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并执笔编著了《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第二版)的高校教材。兼任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常务委员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分专委会委员、北京市继电保护专委会委员、电网运行与控制专委会委员。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励磁支路非线性特性的变压器保护新原理的研究”项目,以及750kV超高压线路保护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变电站自动化和故障分析、仿真。

艾欣,男,1964年1月4日生,汉族,吉林市人,1999年获工学博士学位,英国布鲁内尔大学高级研究学者,现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担任电力工程系(北京)副主任职务。
艾欣教授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电力系统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EI收录论文2篇。培养硕士生10名。
目前承担科研项目3项,包括:校内预研基金项目“电力系统安全防御战略的基础研究”、“供电系统输电能力计算软件开发”、“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研制”。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

李成榕,男,1957年3月1日生,汉族,福建福州人,1982年和1984年在华北电力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9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2-1995年在美国南卡洛莱纳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作为访问教授在美国伦塞勒理工学院工作。现为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
目前为IEE的Fellow,IEEE的Senior Member,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高电压与电磁兼容实验室”主任,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北京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委会高电压新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家组成员。已发表论文156篇,其中10篇被SCI检索,45篇被EI检索,获专利三项,获省部级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培养博士生10余名;硕士生20余名。
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有:利用预电离技术实现空气中大气压下均匀辉光放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347024)),GIS绝缘故障在线监测与诊断技术的研究,复合绝缘子带电检测方法和操作规范的研究,复合绝缘子憎水性及迁移性检测技术的研究,GIS变电站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及定位系统的研究, 用超高频法在线测量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技术的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电压设备的监测和故障诊断、气体放电与应用。

肖湘宁,男,1953年3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电力工程系(北京)主任。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学科教学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配电学组委员。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1981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获工学硕士学位。1991年作为国家选送的高级访问学者赴意大利巴里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柔性化输配电技术、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领域。
在国内最先将微机技术与数字信号处理方法用于电力系统的谐波分析和测量,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所研制的电能质量分析仪等产品被国内相关行业普遍采用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先后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原水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多CPU高压直流输电微机控制系统。是国电公司重大项目“配电系统电能质量分析与新型调节装置研制”和教育部博士点科研基金项目“电能质量扰动识别理论与方法研究”的负责人。
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出版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1部,讲义3部,指导博士生7人,硕士生25人。

王泽忠,男,1960年9月15日生,汉族,山东人,1989年清华大学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泽忠教授在电气工程领域、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曾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200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50余篇,其中EI收录论文10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2部。兼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测试技术及仪表专委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曾培养出硕士生15名,正在培养博士生5名,硕士生6名。
目前承担科研项目3项,其中:作为主研人参加的电磁干扰的耦合机理项目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现代电磁测量技术和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李卫国,男,1954年7月15日出生于北京市,汉族,祖籍辽宁省黑山县,分别在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和武汉大学获得高电压技术及设备专业学士学位、理论电工专业硕士学位和高电压技术专业博士学位,现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90年代早期,作为主要研究人员从事“消弧线圈自动补偿装置”及“消弧线圈自动调整系统”的研究,该项目曾获电力部科技进步三等奖(93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03年)及湖南省教委科技进步奖等奖励。9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高电压设备绝缘在线监测方向,如“变压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的研究,围绕该方向主持了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中青年资助项目、湖南省电力工业局科技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及“真空开关真空度在线监测”的研究,该项目获湖南省电力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建设”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工科专业电路课程教改的研究与实践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第二)。在电网络拓扑中利用计算机自动系统生成网络函数方面,也作了相当的工作。曾担任湖南省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被选拔为湖南省第三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湖南省普通高校首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培养博士生3名;硕士生5名。
主要研究方向: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080803);电网络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080805)。

罗应立,男,1945年生,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与电器专业,84-86莫斯科动力学院进修。现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罗应立教授在交流电机及其运行控制理论、电动机现代节能技术以及电气工程现代教学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3等奖及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并获多项其它省部级科技及教学成果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2本、译著2本、光盘(多媒体)教材3套。目前担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大电机专委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磁发射专委会、全国石油化工行业电气技术委员会以及全国能源与资源标委会合理用电专委会等4个全国性学术机构委员。已经培养博士生8名、硕士30余名。负责研制开发的电机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高度评价,在国内近二十所高校已经投入使用。
目前承担科研项目4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军方预研项目各1项,面向产业化的电动机节能控制系统研发项目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1)交流电机及其系统分析与监控,目前重点研究同步发电机的非正常运行;2)电动机控制及现代节能技术;3)工程认知理论及电气工程现代教学。

崔翔,男,教授,1960年5月生。1982年1月毕业于华北电力学院理论电工专业,获学士学位;1984年7月毕业于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理论电工专业,获硕士学位;1988年4月毕业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加速器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
崔翔博士1988年5月任华钡缌ρг航彩Γ?989年5月任华北电力学院副教授,1991年12月任华北电力学院教授,1993年9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为“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博士生导师,任华北电力学院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电磁场分析、测试与电磁兼容”部级重点实验室主任。
崔翔博士长期从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电力系统电磁兼容、光纤传感技术。1983年以来,主要从事低频二维和三维电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软件开发和应用工作,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我国500kV电力变压器的研制。先后参加了“七五”和“八五”国家500kV电力变压器的科技攻关项目,为我国500kV电力变压器的国产化作出重要贡献。1993年以来,开始将学术研究领域拓宽到基于电磁场理论的电磁量的光学传感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基金和其他经费的资助下,重点研究了电功率的光学传感机理和传感信号的分时检测方法。1997年以来,结合三峡500kV输变电工程,开始将研究重点转移到电力系统电磁兼容问题,并承担了多项国家电力公司重点科技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
崔翔博士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
崔翔博士先后获得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二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和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电力部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等荣誉。是人事部批准的首批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
崔翔博士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电磁场与电磁兼容工作组(C4.04)成员,国际电磁场计算学会(ICS)理事会理事及亚洲-大洋洲秘书,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数学与计算学报(COMPEL)编委,IEE电磁学技术顾问组成员(IEE Electromagnetics Technical Advisory Panel),IEEE高级会员等学术职务。

李琳,男,1962年出生,1997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为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隶属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博士学位点、省部级重点学科和“电磁场分析、测试与电磁兼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论电工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磁干扰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电磁场计算学会(ICS)会员。
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获华北电力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和“教学十佳青年教师”称号。2003年获得“河北省教学名师奖”。作为负责人,承担了《电磁场》省级名牌课程建设任务,主持开发了多媒体教学软件,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主要科研方向为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电力系统电磁兼容。参加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电力公司重大科研项目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1998年11月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0年3月获得华北电力大学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2002年3月获得华北电力大学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2001年5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学术专著1部。
在《IEEE 磁学会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国际、国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其中14篇论文被国际著名文献检索工具(EI, SA, ISTP)收录。
在研的科研项目6项,其中作为主研人参加国家、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企业横向科研项目2项。
沙发
 楼主| lyj7654321 发表于 06-7-22 20:50:08 | 只看该作者
硕导:

序号  姓名  性别  所属二级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1.  刘晓芳  女  电机与电器  
2.  崔学深  男  电机与电器  
3.  杨京燕  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4.  刘国贤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5.  刘文颖  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6.  赵冬梅  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7.  鲍  海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8.  董  雷  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9.  谭伟璞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10.  刘  君  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11.  李焕明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12.  林俐  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13.  王  鹏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动态仿真与控制
14.  王雁凌  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市场
15.  麻秀范  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市场
16.  黄  伟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
17.  张东英  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8.  尹忠东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分布式发电与新能源技术
19.  秦立军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20.  刘建飞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21.  张振华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22.  陈钢杰授  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23.  毕天姝  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24.  夏瑞华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25.  刘连光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26.  文  俊  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高压直流输电与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27.  徐永海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现代电能质量
28.  刘宗岐  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配电网自动化
29.  全玉生  男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30.  王  伟  男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31.  丁立健  男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32.  屠幼萍  女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33.  程养春  男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34.  韩民晓  男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35.  张一工  男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36.  宗  伟  女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板凳
smealy 发表于 06-9-10 19:59:35 | 只看该作者
不错!!顶!!
地板
华电小帅 发表于 08-3-9 18:14:0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我们工磁就是李林啊,没想到还是博导
5#
zhouliang815 发表于 08-3-10 11:57:42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啊
6#
咸鱼泺泺 发表于 13-10-1 23:24:4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6-19 03:32 , Processed in 0.09954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